足球裁判法規則
① 足球裁判守則
第五章 裁判員
裁判員的權力
每場比賽由一名裁判員控制,他被任命具有全部權力去執行與比賽有關的競賽規則。
許可權和職責
裁判員:
•執行競賽規則;
•與助理裁判員及當有第四官員時,和他們一起控制比賽;
•確保任何比賽用球符合規則第二章的要求;
•確保隊員裝備符合規則第四章的要求;
•記錄比賽時間和比賽成績;
•因違反規則停止、推遲或終止比賽;
•因外界干擾停止、推遲或終止比賽;
•如裁判員認為隊員受傷嚴重,則停止比賽,並確保將其移出比賽場外。受傷的隊員只有在比賽重新開始後才能重返比賽場地;(2002年修定,)
•如果他認為隊員只受輕傷,則允許比賽繼續進行直到成死球;
•確保隊員因受傷流血時離開比賽場地。該隊員經護理流血停止,在得到裁判員信號後方可重回場地;
•當一個隊被犯規而根據「有利」條款能獲利時,則允許比賽繼續進行。如果預期的「有利」在那一時刻沒有接著發生,則判罰最初的犯規;
•當隊員同時出現一種以上的犯規時,則對較嚴重的犯規進行處罰;
•裁判員不必立即向可以被警告和罰令出場的隊員進行處罰,但當比賽成死球時必須這樣做;
•向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的球隊官員進行處分,並可酌情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及其周圍地區;
•對於自己未看到的情況,可根據助理裁判員的意見進行判罰;
•確保未經批準的人員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比賽停止後重新開始比賽;
•將在賽前、賽中或賽後向隊員和球隊官員進行的紀律處分,及其他事件的情況用比賽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裁判員的決定
裁判員根據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所作出的決定是最終的決定。
只有在比賽未重新開始前,裁判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或助理裁判員的意見而改變確實不正確的決定。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裁判員(同樣適用於助理裁判員或第四官員)對下列情況不承擔法律責任:
隊員、官員或觀眾的任何受傷;
任何財產的任何損壞;
由於,或者可能由於他根據競賽規則所作出的判決,或者按照正常程序要求維持、進行和控制比賽而對任何個人、俱樂部、公司、協會或類似機構所造成的任何損失。
這可以包括:
•裁判員根據比賽場地及其周圍情況,或天氣的影響決定比賽是否進行;
•決定由於各種原因而取消比賽;
•決定比賽中所用的設備及其固定情況,包括球門立柱、橫梁、角旗桿和比賽用球;
•由於觀眾的影響或觀眾席中的任何問題,決定是否停止比賽;
•決定是否停止比賽允許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接受治療;
•決定要求或堅持要求將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接受治療;
•決定隊員是否可以穿著某種服裝或佩戴某種裝備;
•決定(在其職責范圍內)是否允許任何人(包括球隊或體育場官員、安全官員、攝影記者或其他新聞宣傳的代表)出現在比賽場地附近;
•裁判員根據競賽規則或依照國際足聯、洲際聯合會、國家協會或聯盟對該比賽制定的規程或規定而作出的判決。
•決議二
在錦標賽或聯賽中被指派的第四官員,其作用和職責必須要與國際足球理事會認可同意的規定相一致,有關規定參照本規則中的相關條款。(2004年修定)
•決議三
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應包括進球是否得分和比賽的結果。
第六章 助理裁判員
職責
每場比賽應委派兩名助理裁判員,他們的職責(由裁判員決定)應為示意:
•當球的整體越出比賽場地時;
•應由哪一隊踢角球、球門球或擲界外球;
•可以判罰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時;
•當要求替換隊員時;
•當發生裁判員視線外的不正當行為或任何其他事件時;
•無論何時,當犯規發生時助理裁判員比裁判員更接近於犯規地點(特別是這種犯規情況發生在罰球區內);
•當踢球點球時,在球被踢之前守門員是否向前移動,以及球踢出後是否進門。
協助
助理裁判員還應依據競賽規則協助裁判員控制比賽。在特殊情況下,助理裁判員可以進入場地協助裁判員控制好9.15米的距離。
助理裁判員如有過分干預或不合適的表現時,裁判員可解除其職責並將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第七章 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
比賽分為兩個半場,每半場45分鍾。特殊情況經裁判員和雙方同意另定除外。任何改變比賽時間的協議(如因光線不足每半場減少到40分鍾)必須在比賽開始之前制定,並要符合競賽規程。
中場休息
隊員有中場休息的權利
中場休息不得超過15分鍾。
競賽規程必須闡明中場休息的時間。
只有經裁判員同意方可改變中場休息時間。
允許補充的時間
在每半場比賽中損失的所有時間應予補足:
•替換隊員(秒);
•對隊員傷勢的估計;
•將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進行治療;
•拖延時間;
•任何其他原因。
根據裁判員的判斷補足損失的時間。
罰球點球
如果執行罰球點球或重新執行罰球點球,每半場結束時間可延長至罰球點球結束。
決勝期
競賽規程可以規定再進行兩個半場相等時間的比賽。規則第八章的規定也能適用。(2004年修定後刪除)
中止的比賽
除競賽規程另有規定外,中止的比賽應重新進行。
第八章 比賽開始和重新開始
預備
通過擲幣,猜中的隊決定上半場比賽的進攻方向。
另一隊開球開始比賽
猜中的隊在下半場開球開始比賽。
下半場比賽兩隊交換比賽場地。
開球
開球是比賽開始和重新開始的一種方式:
•在比賽開始時;
•在進球得分後;
•在下半場比賽開始時;
•在決勝期兩個半場開始時。
開球可以直接射門得分。
程序
•所有隊員在本方半場內;
•開球隊的對方隊員,應距球至少9.15米 (10碼),直到比賽進行;
•球應放定在中心標記上;
•裁判員發出信號;
•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開球隊員在球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某隊進球得分後,由另一隊開球。
違規/判罰
如果開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
•由對方隊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在開球程序上的其他犯規:
•重新開球。
墜球
墜球是在比賽進行中因競賽規則未提到的原因而需要暫停比賽之後,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程序
裁判員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墜球。
當球觸地比賽即為重新開始。
違規/判罰
重新墜球:
•如果球在接觸地面前被隊員觸及;
•如果球在接觸地面前未經隊員觸及而離開比賽場地。
特殊情況
判給守方在其球門區內的任意球,可從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踢出。
判給攻方在其對方球門區內的間接任意球,從距犯規發生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踢出。
比賽暫停之後,在距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球門區內的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第九章 比賽進行及死球
下列情況比賽成死球:
�當球不論從地面或空中全部越過球門線或邊線時;
�當比賽已被裁判員停止時。
比賽進行
其他所有時間均為比賽進行中,包括:
�球從球門柱、橫梁或角旗桿彈回場內;
�球從比賽場地上的裁判員或助理裁判員身上彈回場內。
第十章 計勝方法
進球得分
當球的整體從球門柱間及橫梁下越過球門線,而此前攻進球的隊未違反競賽規則,即為進球得分。
獲勝的隊
在比賽中進球數較多的隊為勝者。如兩隊進球數相等或均未進球,則比賽為平局。
競賽規程
當競賽規程要求比賽成平局需要決出勝者時,只能遵循下列經國際足球理事會批準的程序:
�客場進球規則;
�決勝期;
�踢罰球點球。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只有本規則中包括的經國際足球理事會批準的「決定比賽勝負的程序」,可以在競賽規程中使用。
第十一章 越位
越位位置
隊員處於越位位置本身並不是犯規。
隊員處於越位位置:
�隊員較球和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更接近於對方球門線。
隊員不處於越位位置:
�他在本方半場內;
�他齊平於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
�他齊平於最後兩名對方隊員。
犯規
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在同隊隊員踢或觸及球的一瞬間,裁判員認為其就下列情況而言「捲入」了現實比賽中時才被判為越位犯規:
�干擾比賽;
�干擾對方隊員;
�利用越位位置獲得利益。
沒有犯規
如果隊員直接從下列情況下接到球,則沒有越位犯規:
�球門球;
�擲界外球;
�角球。
違規 / 判罰
對於任何越位犯規,裁判員應判給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二章 犯規與不正當行為
下列情況將被判罰犯規或不正當行為:
直接任意球
裁判員認為,如果隊員草率地、魯莽地或使用過分的力量違反下列六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踢或企圖踢對方隊員;
�絆摔或企圖絆摔對方隊員;
�跳向對方隊員;沖撞對方隊員;
�打或企圖打對方隊員;推對方隊員。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也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為了得到對球的控制而搶截對方隊員時,於觸球前觸及對方隊員;
�拉扯對方隊員;向對方隊員吐唾沫;
�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罰球點球
在比賽進行中無論球在什麼位置,如果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了上述十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應被判罰球點球。
間接任意球
如果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用手控制球後在發出球之前持球超過6秒;
�在發出球之後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再次用手觸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故意踢給他的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直接擲入的界外球。
裁判員認為,隊員在出現下列情況時,也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動作具有危險性;
�阻擋對方隊員;
�阻擋對方守門員從其手中發球;
�因規則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規,而停止比賽被警告或罰令出場。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紀律制裁
只允許對場上隊員、替補隊員或替補下場的隊員才能出示紅牌或黃牌。
可警告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1�犯有非體育行為;
2�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
3�持續違反規則;
4�延誤比賽重新開始;
5�當以角球或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時,不退出規定的距離;
6�未得到裁判員許可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地;
7�未得到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比賽場地。
罰令出場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罰令出場並被出示紅牌:
1�嚴重犯規;
2�暴力行為;
3�向對方或其他任何人吐唾沫;
4�用故意手球破壞對方的進球或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5�用可能被判為任意球或球點球的犯規,破壞對方向本方球門移動著的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
6�使用無禮的、侮辱的或辱罵性的語言及動作;
7�在同一場比賽中得到第二次警告。
被罰令出場的隊員必須立即離開比賽場地附近及技術區域。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隊員無論是在比賽場內或場外,無論是直接對對方隊員、同隊隊員、裁判員、助理裁判員或其他人犯有應被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行為,都將根據犯規性質進行處罰。
決議二
當守門員利用手臂的任何部位接觸球後,便可認為是已經控制球。此控制球包括守門員故意地用手臂擋球,但不包括裁判員認為該球是意外地從守門員手臂彈回,例如守門員撲救球後。
決議三
根據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款,隊員可以用頭部、胸部和膝蓋等傳球給守門員。然而,如果裁判員認為,在比賽進行中,該隊員是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是犯有非體育行為,他將被警告,並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當踢任意球時,隊員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將因非體育行為而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該任意球重踢。
此種情況下,與守門員隨後是否用手觸球無關,主要是因該隊員企圖利用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文和精神而造成的犯規。
決議四
從後面搶截而又危及對方安全的動作應視為嚴重犯規並予以判罰。
決議五
在場地的任何地點試圖欺騙裁判員的佯裝行為,必須作為非體育行為而進行判罰。
決議六
當隊員脫掉上衣慶祝進球時屬於不正當行為,必須受到警告。
第十三章 任意球
任意球的種類
任意球分為直接任意球和間接任意球兩種。
無論是直接任意球還是間接任意球,踢球時必須將球放定。踢球隊員在球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直接任意球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對方球門,判為得分。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門,判給對方踢角球。
間接任意球
信號
當裁判員判間接任意球時,應單臂上舉過頭,並保持這種姿勢直到球踢出後被其他隊員觸及或成死球時為止。
球進門
只有當球進門前觸及到另一名隊員才可得分。
�如果間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對方球門,判為球門球;
�如果間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門,判給對方踢角球。
任意球的位置
在罰球區內的任意球
屬於守方的直接或間接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
�所有對方隊員應站在罰球區外直到比賽進行;
�當球被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即為進行;
�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任意球。
屬於攻方的間接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直到比賽進行,除非他們已站在本方球門柱之間的球門線上;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對方球門區內踢間接任意球時,應在距犯規發生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在罰球區外的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直到比賽進行;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任意球。
違規 / 判罰
當踢任意球時,對方隊員比規定距離更接近於球:
應重踢。
當守方在本方罰球區內踢任意球時,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
�應重踢。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四章 罰球點球
當比賽進行中,一個隊在本方罰球區內由於違反了可判為直接任意球的十種犯規之一而被判罰的任意球,應執行罰球點球。
罰球點球可以直接進球得分。
在每半場比賽或決勝期上下半場結束時,應允許延長時間執行完罰球點球。
球和隊員的位置
球:
�放定在罰球點上。
主罰球點球的隊員:
�確認由其主罰。
防守方守門員:
�停留在本方球門柱間的球門線上,面對主罰隊員,直至球被踢出。
除主罰隊員外的隊員應處於:
�比賽場地內;
�罰球區外;
�罰球點後;
�距罰球點至少9.15米(10碼)。
裁判員
�應在隊員處於規則規定的位置後發出執行罰球點球的信號;
�作出罰球點球完成後的決定。
程序
�主罰隊員向前踢出球點球;
�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主罰隊員不得再次觸球;
�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比賽進行當中,以及在上半場或全部比賽結束而延長時間執行或重新執行罰球點球時,如果球在越過球門柱間和橫梁下之前遇到下列情況,應判定得分:
�該球觸及任何一個或連續觸及兩個球門柱、橫梁、守門員。
違規 / 判罰
如果裁判員發出執行罰球點球信號後,球進入比賽之前發生下列情況:
主罰隊員在踢球點球時違反競賽規則: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應重踢;如果球未進進球門,不應重踢。
守門員違反競賽規則: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如果球進進球門,得分有效;如果球未進進球門,應重踢。
主罰隊員的同隊隊員進入罰球區,或在罰球點前,或距罰球點少於9�15米(10碼):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應重踢;
�如果球未進進球門,不應重踢;
�如果該隊員觸及了從守門員、橫梁或門柱彈回的球,裁判員將停止比賽,由防守方以間接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
守門員的同隊隊員進入罰球區,或在罰球點前,或距罰球點少於9�15米(10碼):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得分有效;
�如果球未進進球門,應重踢。
攻守雙方隊員都違反競賽規則:
�應重踢。
如果球點球踢出之後:
主罰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主罰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球被外來因素觸及而影響了其向前移動:
�應重踢。
球從守門員、橫梁或球門柱彈回比賽場地內,接著被外來因素觸及:
�裁判員停止比賽;
�在被外來因素觸及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第十五章 擲界外球
擲界外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擲界外球不能直接進球得分。
判為擲界外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邊線時;
�從球越出邊線處擲界外球;
�判給最後觸球隊員的對方。
程序
在擲出球的一瞬間,擲球者應:
�面向比賽場地;
�任何一隻腳的部分站在邊線上或站在邊線外的地上;
�使用雙手;
�將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出。
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球一進入比賽場地,比賽即為進行。
違規 / 判罰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擲界外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擲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擲界外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對方隊員不正當地阻礙擲球隊員或分散其注意力:
�他將因非體育行為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對於任何其他違反此規則的:
�由對方擲界外球。
第十六章 球門球
球門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球門球可以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
判為球門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線,而最後觸球者為攻方隊員,且根據規則第十章不是進球得分時。
程序
�由防守方從球門區內的任何一點踢球;
�對方應在罰球區外直至比賽進行;
�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當球被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即為進行。
違規 / 判罰
如果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進入比賽:應重踢。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球門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球門球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對於任何其他違反此規則的:應重踢。
第十七章 角球
角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角球可以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
判為角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線,而最後觸球者為守方隊員,且根據規則第十章不是進球得分時。
程序
�將球放在離球出界處最近的角旗桿的角球弧內;
�不得移動角旗桿;
�對方應在距球至少9.15米(10碼)以外,直至比賽進行;
�由攻方隊員踢球;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違規 / 判罰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角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角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對於任何其他犯規:應重踢。
決定比賽勝負的程序:
客場進球規則、決勝期和踢罰球點球是根據競賽規程的要求,當比賽打成平局需要決出勝隊時採取的方法。
② 足球裁判手勢跟足球規則
足 球 規 則
11人制足球規則
一.球場
(1)面積:
球場必須是長方形,它的長度,不能超過一百三十碼,也不能短於一百碼;它的闊超
過一百碼,也不能短於五十碼。(國際比賽的球場,長度為一百一十碼至一百二十碼,闊度為七十碼至八十碼。)無論任何情形,長度必須大於闊度。
(2)界線:
比賽球場必須有清晰的界線,線寬不得超過五英寸(12公分),也不能有V字形的凹溝。兩邊較長
的線,叫做邊線;兩端較短的線,叫做端線(或球門線)。 在球場的四角,應各豎一平頂的小旗
桿一支,旗竿的高度不得低於五英呎(一公尺五十公分);又在球場中線的兩端外,至少距邊線一
碼的地方,也應各豎同一式樣的旗竿一支。 中線應橫過球場,球場的中央應劃有清晰的一點,且
應以這一點為圓心,十碼為半徑,劃一圓圈。
(3)球門區域:
在球場兩端的端線(球門)上,各距球門柱六碼的地方,向場內劃一條六碼長的垂線,使與端線
成直角,更劃一線將這兩條垂線伸向場內的兩端連接,並與端線平行,在此三線與端線以內的地
面,名為球門區域。
(4)罰球區域:
在球場兩端的端線上,各距球門柱十八碼的地方,向場內劃一條十八碼長的垂線,使與端線成直角,
更劃一線將這兩條垂線伸向場內的兩端連接,並與端線平行,在此三線與端線以內的地面,名為罰
球區域。 在球門線中央距場內十二碼處,各作一清晰的記號,這就是罰十二碼球的罰球點。以每一
罰球點為圓心,十碼為半徑,在罰球區外劃一圓弧。
(5)角球區域:
以每一角旗竿豎立點為圓心,一碼長為半徑,在球場內劃一個圓的四分之一。
(6)球門:
球門應設在兩端線的中央,並須有兩根直豎的柱子,上架一橫木,兩門柱到角旗的距離應相等。
兩門柱相距為八碼(從柱的內方量起),橫木的下方距地面為八英尺。門柱和橫木的寬度應相同。
門柱和橫木的寬度與厚度,均不得超過五英吋(12公分)。 門後可裝一網,接連於門柱,橫木及
地面,但這網應妥為撐持,使守門員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球網可用大麻,黃麻或尼龍線編成,但尼龍化學纖維的繩子,不能比大麻或黃麻編的細小。
國際足協規則小組決議
(1)國際比賽球場最大面積為:長度一一0公尺、寬度六四公尺。
(2)各國足球協會必須嚴格遵照規定的面積,布置球場。在舉辦國際比賽時,必須於賽前,將比賽
地點及球場面積,通知客隊的國家足球協會。
(3)國際足球協會規則小組,已同意規則中所用的英制與公制對照如下:
一百三十碼……….一百二十公尺
一百二十碼……….一百一十公尺
一百一十碼……….一百公尺
一百碼…………….九十公尺
八十碼…………….七十五公尺
七十碼…………….六十四公尺
五十碼…………….四十五公尺
十八碼…………….十六公尺五十公分
十二碼…………….十一公尺
十碼……………….九公尺十五公分
八碼……………….七公尺三十二公分
六碼……………….五公尺五十公分
一碼……………….一公尺
八英尺…………….二公尺四十四公分
五英尺…………….一公尺五十公分
二十八英寸……….七十一公分
二十七英寸……….六十八公分
五英寸…………….十二公分
四分之三英寸…….一點九公分
二分之一英寸…….一點二七公分
八分之三英寸…….一公分
(4)端線的寬度,應和球門柱及橫木的厚度相同,因此球門柱內外邊的 線應是一樣寬。
(5)為了劃球門區域及罰球區域,在端線上量的六碼及十八碼的距離, 必須從球門柱的內方量起。
(6)球場的面積,包括場內各區域界線的寬度在內。
(7)所有的比賽,應依照足球規則供給標准設備,特別是國際比賽,尤應注意皮球的圓周及其它設
施。若有不合標準的設備,必須向國際足球總會報告。
(8)根據比賽規則進行的球賽,如困橫木脫落或折斷,應即停止比賽,甚至將這場比賽取銷,除非
橫木已裝回原來的位置,或新安裝的橫木對球員已無危險性。不能用繩子來代替橫木。 在友誼
比賽中,經雙方同意,可以用沒有橫木的球門繼續比賽,但應將已壞的橫木移去,使對球員不
致發生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可用繩子來代替橫木,如果不用繩子,皮球從門柱之間全部越過
端線,裁判員認為是在橫木下面穿過時,他應判為勝一球。 球賽的從新開始,應由裁判員在球
賽停止時,皮球所在地墜球繼續比賽。
(9)各國足球協會可在規則第一章規定的范圍內,對橫木及門柱的厚度,闊度的最大量與最小量作
適當的規定。
(10)門柱及橫木必須用木材,金屬或隨時經國際足協規則小組認可的物質做成。它的形狀可以是
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不可用其它物質將門柱及橫木做成其它的形狀。
(11)於國際比賽前,加插「序幕賽」,須於比賽當天由兩國協會代表,及擔任該場國際比賽的裁
判員,審察當時場地情形來作決定。
(12)國家足球協會,特別是主辦國際比賽的協會,必須限制攝影人數,並在距球門線外不超過十
公尺的地方,劃一至少兩公尺長的線,距角旗竿的距離大致相等,應禁止攝影人員超過這界
線,更應禁止使用閃光燈。
二、球
材料及標准
球是圓形的。
以皮革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製成。
球體的圓周,不得超過70公分(28吋),不得少於68公分(27吋)。球 的重量,在比賽開
始時,不得超過450公克(16盎司),不得少於410公 克(14盎司)。 球的氣壓,在海平
面為0.6至1.1大氣壓力(每平方公分 600公克至1100公克=每平方吋8.5磅至15.6磅)。
更換不合標準的球
如果在比賽中,球破裂或不合標准:
停止比賽。
更換標準的球,在球破裂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當時球是 在球門區內,則墜球
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的地點。如果不是在比
賽中,如中場開球、球門球、角球、自由球、罰球點球或擲球入場時,球破裂或不合標准:
依照規則重新開始比賽。
比賽時間內,未經過裁判同意,不可更換比賽用球。
國際足總決議
決議1
正式比賽中,只允許使用符合規則第二章條文規定的球。
國際足球總會主辦的比賽和各洲足球聯盟管轄的比賽,所使用的足球必須有下列三種標志之一:
正式的「國際足總核准合格」(FIFA APPROVED)標志。
正式的「國際足總檢驗合格」(FIFA INSPECTED)標志。
「國際比賽球標准」(INTERNATIONAL MATCHBALL STANDARD)的證明。
足球上附有這些標志,表示正式通過檢驗,除了符合規則第二章規定的基本規格,並且符合各種標
志的技術規格。各種標志的技術規格必須由國際足總理事長核定。執行檢驗的機構由國際足總核准。
各國家足球協會的比賽可規定使用有這三種標志之一的足球。其它所有比賽使用的球,必須都符合
規則第二章的規定。
決議2
國際足總主辦的比賽和各洲足球聯盟及各國家足球協會管轄的比賽,比賽使用的球不可有商業,除
了競賽及主辦單位的徽章及授權的製造廠商的商標。競賽規程可規定這些標志的大小及數量。
三、球員人數
球員
一場比賽應由兩隊對抗,每隊上場球員不可多於11人,其中一人是守門員。 如果任何一隊少於7人,不可開始
比賽。
正式比賽
國際足球總會、各洲足球聯盟或國家足球協會管轄下,所舉辦的任何正式比賽,每一隊最多可替換3名球員。
比賽的競賽規程必須規定可以提名幾位替補球員。替補球員名單可填3人,最多7人。
其他比賽
其他比賽,最多可替換5名球員,並且必須依照下烈規定:
相關球隊同意最多可替換幾人。
在比賽開始前通知裁判。
如果未通知裁判,或在比賽開始前未作出決定,則替換球員不可多於3人。
所有比賽
所有比賽的替補球員名單必須在比賽開始前送交裁判。替補球員未在比賽開始提出名單,不得替補上場比賽。
替換球員程序
替換比賽球員,必須遵照下列規定:
替換球員之前應先通知裁判。
替補球員應等到被替補球員已離開球場,並得到裁判的許可信號,才可進進球場。
替補球員應在比賽暫停時,只可由中線進進球場。
當替補球員進進球場時,即完成替換。
完成替換時,替補球員成為比賽球員,被替補球員即失去比賽球員身分。
已被替補離場的球員不能再上場比賽。
所有替補球員無論是否上場比賽,都應服從裁判的判決及管轄。
更換守門員
任何球員都可以和守門員交換位置,並且必須依照下列規定:
更換位置前應先通知裁判。
在比賽停止時進行更換位置。
違規及罰則
如果一替補球員未獲得裁判允許即進進球場:
停止比賽。
警告該替補球員並舉黃牌,並且必須離開球場。
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當時球是在球門區內,則墜球的地點是
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的地點。
如果一球員未獲得裁判允許即與守門員交換位置:
繼續比賽。
當球不在比賽中時,警告相關的球員,並舉黃牌。
對本章規則的其他違規:
警告相關的球員,並舉黃牌。
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因為裁判執行警告而停止比賽:
由對方球員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踢一間接自由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是守方在自己的
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球。如果是攻方在對方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
球,則踢球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犯規發生位置的地點。
球員及替補球員判罰離場
球員在比賽開始前被判罰離場,可以從已提名的替補球員中替補一人。替補球員被判罰離場,不論是在比賽
開始前或是在比賽開始後,一律不得替補。
國際足總決議
決議1
依據規則第三章的規定,每一隊球員的最少人數,由各國家協會決定。 國際足總理事會的意見,
如果有任何一隊球員少於7人,不應繼續比賽。
決議2
在比賽中,教練可向球員傳達技術性的指示。在劃有技術區域的球場,教練及其他球隊職員必須在技
術區域內,隨時約束言行。
四、球員裝備
安全性
球員不得穿戴對自己或其他球員有危險的裝備或任何物品(包括任何珠寶飾物)。
基本裝備
球員必要的基本裝備包括:
運動衫或襯衫。
短褲-如果在短褲裡面穿緊身褲,緊身褲的顏色要與短褲的主要顏色相同。
長襪
護脛
球鞋
護脛
全部覆蓋在長襪內。
用合適的材料製成(橡膠、塑膠或類似材料)。
具有相當程度的保護作用。
守門員
每一名守門員球衣的顏色,要與其他球員、裁判及助理裁判服裝的顏色不同。
違規及罰則
凡是違反本章規則:
不必停止比賽。
裁判應指示違反規則的球員離開球場穿戴符合規則的裝備。
違反規則的球員應在球不在比賽中時離開球場,除非該球員的裝備已經符合規則。
任何球員離開球場調整裝備,未獲得裁判允許不可再進場。
裁判允許球員再進場之前,應先檢查其裝備是否符合規則。
只有當球不在比賽中時,才可允許球員再進場。
一球員因違反本章規則離開球場,他未獲得裁判允許即進場(或再進場),應被警告並舉黃牌。
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因為裁判執行警告而停止比賽:
由犯規球隊的對方球員,在裁判停止比賽時球所在的地點,踢一間接自由球,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是守方在自己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可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球。
如果是攻方在對方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踢球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
近犯規位置的地點。
五、裁判
裁判的授權
一場比賽由一位裁判控管全場。裁判對於被指派的比賽,有資格全權執行規則。
權力及職責
執行規則。
與助理裁判(及預備裁判)合作控管比賽。
確定比賽用球符合規則第二章的規定。
確定球員裝備符合規則第四章的規定。
擔任比賽計時,並記錄比賽事件。
因為違反規則的任何事情,有權停止、暫停或結束比賽。
因為場外的任何干擾,停止、暫停或結束比賽。
認為球員嚴重受傷時,停止比賽,確實將受傷球員抬出球場處理。
認為球員只是輕微受傷時,繼續比賽,直到球不在比賽中,才去處理。
確實執行任何球員受傷流血一定要離開球場。受傷球員必須已經停止流血,並獲得裁判允許進場
的信號,才可進場。
當繼續比賽將使被犯規的球隊獲得利益時,繼續比賽不處罰犯規。如果預期的得益未發生,則判
罰先前的犯規。
一球員在同時有一種以上的犯規,應處罰較嚴重的犯規。
球員有被警告及判罰出場的犯規時,應予以處罰。裁判不必立即採取處罰行動,但是當球脫離比
賽時,必須予以處罰。
球隊職員不能以負責任的態度約束言行,應予處罰。裁判有權驅逐球隊職員離開球場及球場四
周。
對於裁判未看見的事件,依據助理裁判的意見採取行動。
確定沒有未經允許的人進進球場。
比賽停止後,重新開始比賽。
向有關單位提出比賽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對球員或球隊職員採取處罰行動的指控,以及在比賽
前、比賽中或比賽後發生的任何其他事件。
裁判的判決
裁判對於比賽事實的判決即為最後決定。
只有當裁判發覺判決錯誤或決定採納助理裁判的意見,假如還未重新開始比賽,裁判可以更改判決。
國際足總決議
決議1
裁判(適用於助理裁判或預備裁判時亦同)對於以下情況不必擔負責任:
球員、職員或觀眾的任何傷害。
任何財產的任何損害。
任何個人、球會俱樂部、公司、協會或其他組織的任何損失。
是由於或可能由於裁判依據規則,或是裁判為了主持、進行及控制比賽 而採取正常程序,所作的決
定而造成。
裁判的決定可能包括:
依據球場或球場周圍或天氣等條件,決定允許或不允許進行比賽。
因為任何理由決定放棄比賽。
對球場設備或比賽使用器材的決定,包括球門柱、球門橫木、角旗桿和球。
因為觀眾干擾或看台區域的任何事件,決定停止或不停止比賽。
決定停止或不停止比賽,而允許將受傷球員抬離球場接受治療。
決定要求或堅持將受傷球員抬離球場接受治療。
決定允許或不允許球員穿著某種衣服或裝備。
決定(這可視為裁判的職責)允許或不允許任何人員(包括球隊或球場職員、警衛人員、攝影記
者或其他媒體人員)在球場附近。
依據規則,或依據國際足球總會、各洲聯盟、國家協會、球會聯盟的法規或比賽的競賽規程,
執行職務所作的任何決定。
決議2
正式比賽指派預備裁判(第四裁判)時,預備裁判的角色與職責必須依照國際足球總會理事會的規定
執行。
決議3
比賽事實應包括是否進球與比賽結果。
七、比賽時間
上下半場
比賽為兩個時間相等的半場,上下半場各為45分鍾。經過裁判與兩隊的同意才可另行決定比賽時間。任何更改比
賽時間的協議(例如因為光線太暗,減少上下半場時間各為40分鍾)必須在比賽開始前作成決定,並且必須符
合競賽規程
半場休息時間
球員有權要求半場休息時間。
半場休息時間不得超過15分鍾。
比賽的競賽規程必須明文規定半場休息的時間。
只有獲得裁判同意,才可更改半場休息的時間。
補足消耗時間
上下半場由於下列原因而消耗的時間都要補足:
替補球員。
察看受傷球員。
搬運受傷球員離開球場接受治療。
延誤時間。
任何其他原因。
補足消耗時間由裁判全權決定。
罰球點球
上下半場結束時或加時比賽上下半場結束時,允許延長比賽時間至踢完罰球點球為止。
加時比賽
比賽的競賽規程可規定,和局時加時比賽,加時比賽為兩個時間相等的半場。規則第八章的規定亦適用於加
時比賽。
腰斬比賽
被腰斬的比賽應重賽,除非比賽的競賽規程另有規定。
八、開始比賽及重新開始比賽
賽前措施
擲錢幣決定球隊選邊。猜擲錢幣得勝的一隊,決定上半場攻那一個球門。另一隊中場開球開始比賽。
猜擲錢幣得勝的一隊,在下半場開始時中場開球。下半場比賽時,兩隊交換場地,進攻另外一邊的球門。
中場開球
中場開球是開始比賽或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在比賽開始時
在進球之後
在下半場開始時
在加時比賽的上下半場開始時中場開球直接進進球門,可算進球。
程序
全部球員都在已方的半場內
開球球隊的對方球員,在球進入比賽中之前,都必須距離球至少9.5公尺(10碼)。
球靜止在球場的中央點上
裁判發出信號
當球向前踢動時,球即進入比賽中。
在球觸及其他球員之前,開球球員不可第二次觸球。當一隊進球之後,由另一隊中場開球。
違規及罰則
如果開球球員在球觸及其他球員之前第二次觸球:
判由對方球隊在違規發生地點踢一間接自由球
對中場開球程序的其他違規:
重新開球
墜球
當球在比賽中,由於規則中未規定的任何原因,須要暫停比賽時,以墜球的方式重新開始比賽。
程序
裁判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位置墜球,如果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是在球門區內,則墜球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
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球的位置的地點。當墜球觸地,比賽即重新開始。
違規及罰則
重新墜球:
如果在球觸地之前,有球員觸球。
如果球觸地後,未觸及球員,球即彈出球場。
特別情況
防守球隊在已方的球門區內踢自由球,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球。
進攻球隊在對方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踢球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犯規發生位置
的點。比賽暫停後,以墜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是在球門區內,則墜球的地點是在平行
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的地點。
足球裁判員所用的手勢應力求簡單、明了、示意確切,給人以直接、清晰的感覺。這些手勢的運用,旨在使比賽順利進行。手勢的作用主要在於示意下一步比賽應如何進行,因此,對運動員的犯規動作,裁判員一般沒有模仿的必要。
一個高水平的裁判員,其手勢和其他舉止須做到簡練、朴實、舒展、大方,使人肅然起敬。凡藉助於手勢、哨聲故作姿態,裝模作樣,顯露自己,嘩眾取寵,不僅會沖淡比賽氣氛,而且必然招來輕視,以致降低了裁判員的威信。
經國際足聯審定的裁判員的統一手勢如下:
(一) 直接任意球 單臂側平舉,明確批示踢球方向。
(二)間接任意球 單臂上舉,掌心向前。此手勢應持續到球踢出後,並被場上其他隊員觸及或成死球時為止。
(三)球門球 單臂向前斜下舉,指向執行球門球的球門區。
(四)角球 單臂斜上舉,指向執行角球的角球區。
(五)罰球點球 單臂向前斜下舉,明確指向執行罰球點球的罰球點。
(六)示意繼續比賽 隊員犯規後,裁判員運用有利條款而不判罰時,應給以繼續比賽的手勢:雙臂前舉,手臂向前稍作連續揮動。
(七)罰令隊員出場和進行警告 對隊員罰令出場或警告時,分別出示紅、黃牌。使用紅、黃牌時,應一手持牌直臂上舉,面向被處分隊員,有短暫時間的停頓,使場內外均能看清是對哪名隊員進行處分。
③ 足球裁判級別及各自職責有什麼規定
裁判員的權力與指責
每場比賽由一名裁判員控制,他被任命具有全部權力去執行與比賽有關的競賽規則。
許可權和職責
裁判員:
•執行競賽規則;
•與助理裁判員及當有第四官員時,和他們一起控制比賽;
•確保任何比賽用球符合規則第二章的要求;
•確保隊員裝備符合規則第四章的要求;
•記錄比賽時間和比賽成績;
•因違反規則停止、推遲或終止比賽;
•因外界干擾停止、推遲或終止比賽;
•如裁判員認為隊員受傷嚴重,則停止比賽,並確保將其移出比賽場外。受傷的隊員只有在比賽重新開始後才能重返比賽場地;(2002年修定,)
•如果他認為隊員只受輕傷,則允許比賽繼續進行直到成死球;
•確保隊員因受傷流血時離開比賽場地。該隊員經護理流血停止,在得到裁判員信號後方可重回場地;
•當一個隊被犯規而根據「有利」條款能獲利時,則允許比賽繼續進行。如果預期的「有利」在那一時刻沒有接著發生,則判罰最初的犯規;
•當隊員同時出現一種以上的犯規時,則對較嚴重的犯規進行處罰;
•裁判員不必立即向可以被警告和罰令出場的隊員進行處罰,但當比賽成死球時必須這樣做;
•向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的球隊官員進行處分,並可酌情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及其周圍地區;
•對於自己未看到的情況,可根據助理裁判員的意見進行判罰;
•確保未經批準的人員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比賽停止後重新開始比賽;
•將在賽前、賽中或賽後向隊員和球隊官員進行的紀律處分,及其他事件的情況用比賽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裁判員的決定
裁判員根據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所作出的決定是最終的決定。
只有在比賽未重新開始前,裁判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或助理裁判員的意見而改變確實不正確的決定。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裁判員(同樣適用於助理裁判員或第四官員)對下列情況不承擔法律責任:
隊員、官員或觀眾的任何受傷;
任何財產的任何損壞;
由於,或者可能由於他根據競賽規則所作出的判決,或者按照正常程序要求維持、進行和控制比賽而對任何個人、俱樂部、公司、協會或類似機構所造成的任何損失。
這可以包括:
•裁判員根據比賽場地及其周圍情況,或天氣的影響決定比賽是否進行;
•決定由於各種原因而取消比賽;
•決定比賽中所用的設備及其固定情況,包括球門立柱、橫梁、角旗桿和比賽用球;
•由於觀眾的影響或觀眾席中的任何問題,決定是否停止比賽;
•決定是否停止比賽允許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接受治療;
•決定要求或堅持要求將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接受治療;
•決定隊員是否可以穿著某種服裝或佩戴某種裝備;
•決定(在其職責范圍內)是否允許任何人(包括球隊或體育場官員、安全官員、攝影記者或其他新聞宣傳的代表)出現在比賽場地附近;
•裁判員根據競賽規則或依照國際足聯、洲際聯合會、國家協會或聯盟對該比賽制定的規程或規定而作出的判決。
•決議二
在錦標賽或聯賽中被指派的第四官員,其作用和職責必須要與國際足球理事會認可同意的規定相一致,有關規定參照本規則中的相關條款。(2004年修定)
•決議三
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應包括進球是否得分和比賽的結果。
第六章 助理裁判員
職責
每場比賽應委派兩名助理裁判員,他們的職責(由裁判員決定)應為示意:
•當球的整體越出比賽場地時;
•應由哪一隊踢角球、球門球或擲界外球;
•可以判罰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時;
•當要求替換隊員時;
•當發生裁判員視線外的不正當行為或任何其他事件時;
•無論何時,當犯規發生時助理裁判員比裁判員更接近於犯規地點(特別是這種犯規情況發生在罰球區內);
•當踢球點球時,在球被踢之前守門員是否向前移動,以及球踢出後是否進門。
協助
助理裁判員還應依據競賽規則協助裁判員控制比賽。在特殊情況下,助理裁判員可以進入場地協助裁判員控制好9.15米的距離。
助理裁判員如有過分干預或不合適的表現時,裁判員可解除其職責並將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第七章 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
比賽分為兩個半場,每半場45分鍾。特殊情況經裁判員和雙方同意另定除外。任何改變比賽時間的協議(如因光線不足每半場減少到40分鍾)必須在比賽開始之前制定,並要符合競賽規程。
中場休息
隊員有中場休息的權利
中場休息不得超過15分鍾。
競賽規程必須闡明中場休息的時間。
只有經裁判員同意方可改變中場休息時間。
允許補充的時間
在每半場比賽中損失的所有時間應予補足:
•替換隊員(秒);
•對隊員傷勢的估計;
•將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進行治療;
•拖延時間;
•任何其他原因。
根據裁判員的判斷補足損失的時間。
罰球點球
如果執行罰球點球或重新執行罰球點球,每半場結束時間可延長至罰球點球結束。
決勝期
競賽規程可以規定再進行兩個半場相等時間的比賽。規則第八章的規定也能適用。(2004年修定後刪除)
中止的比賽
除競賽規程另有規定外,中止的比賽應重新進行。
第八章 比賽開始和重新開始
預備
通過擲幣,猜中的隊決定上半場比賽的進攻方向。
另一隊開球開始比賽
猜中的隊在下半場開球開始比賽。
下半場比賽兩隊交換比賽場地。
開球
開球是比賽開始和重新開始的一種方式:
•在比賽開始時;
•在進球得分後;
•在下半場比賽開始時;
•在決勝期兩個半場開始時。
開球可以直接射門得分。
程序
•所有隊員在本方半場內;
•開球隊的對方隊員,應距球至少9.15米 (10碼),直到比賽進行;
•球應放定在中心標記上;
•裁判員發出信號;
•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開球隊員在球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某隊進球得分後,由另一隊開球。
違規/判罰
如果開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
•由對方隊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在開球程序上的其他犯規:
•重新開球。
墜球
墜球是在比賽進行中因競賽規則未提到的原因而需要暫停比賽之後,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程序
裁判員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墜球。
當球觸地比賽即為重新開始。
違規/判罰
重新墜球:
•如果球在接觸地面前被隊員觸及;
•如果球在接觸地面前未經隊員觸及而離開比賽場地。
特殊情況
判給守方在其球門區內的任意球,可從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踢出。
判給攻方在其對方球門區內的間接任意球,從距犯規發生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踢出。
比賽暫停之後,在距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球門區內的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第九章 比賽進行及死球
下列情況比賽成死球:
�當球不論從地面或空中全部越過球門線或邊線時;
�當比賽已被裁判員停止時。
比賽進行
其他所有時間均為比賽進行中,包括:
�球從球門柱、橫梁或角旗桿彈回場內;
�球從比賽場地上的裁判員或助理裁判員身上彈回場內。
第十章 計勝方法
進球得分
當球的整體從球門柱間及橫梁下越過球門線,而此前攻進球的隊未違反競賽規則,即為進球得分。
獲勝的隊
在比賽中進球數較多的隊為勝者。如兩隊進球數相等或均未進球,則比賽為平局。
競賽規程
當競賽規程要求比賽成平局需要決出勝者時,只能遵循下列經國際足球理事會批準的程序:
�客場進球規則;
�決勝期;
�踢罰球點球。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只有本規則中包括的經國際足球理事會批準的「決定比賽勝負的程序」,可以在競賽規程中使用。
第十一章 越位
越位位置
隊員處於越位位置本身並不是犯規。
隊員處於越位位置:
�隊員較球和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更接近於對方球門線。
隊員不處於越位位置:
�他在本方半場內;
�他齊平於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
�他齊平於最後兩名對方隊員。
犯規
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在同隊隊員踢或觸及球的一瞬間,裁判員認為其就下列情況而言「捲入」了現實比賽中時才被判為越位犯規:
�干擾比賽;
�干擾對方隊員;
�利用越位位置獲得利益。
沒有犯規
如果隊員直接從下列情況下接到球,則沒有越位犯規:
�球門球;
�擲界外球;
�角球。
違規 / 判罰
對於任何越位犯規,裁判員應判給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二章 犯規與不正當行為
下列情況將被判罰犯規或不正當行為:
直接任意球
裁判員認為,如果隊員草率地、魯莽地或使用過分的力量違反下列六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踢或企圖踢對方隊員;
�絆摔或企圖絆摔對方隊員;
�跳向對方隊員;沖撞對方隊員;
�打或企圖打對方隊員;推對方隊員。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也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為了得到對球的控制而搶截對方隊員時,於觸球前觸及對方隊員;
�拉扯對方隊員;向對方隊員吐唾沫;
�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罰球點球
在比賽進行中無論球在什麼位置,如果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了上述十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應被判罰球點球。
間接任意球
如果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用手控制球後在發出球之前持球超過6秒;
�在發出球之後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再次用手觸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故意踢給他的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直接擲入的界外球。
裁判員認為,隊員在出現下列情況時,也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動作具有危險性;
�阻擋對方隊員;
�阻擋對方守門員從其手中發球;
�因規則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規,而停止比賽被警告或罰令出場。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紀律制裁
只允許對場上隊員、替補隊員或替補下場的隊員才能出示紅牌或黃牌。
可警告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1�犯有非體育行為;
2�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
3�持續違反規則;
4�延誤比賽重新開始;
5�當以角球或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時,不退出規定的距離;
6�未得到裁判員許可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地;
7�未得到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比賽場地。
罰令出場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罰令出場並被出示紅牌:
1�嚴重犯規;
2�暴力行為;
3�向對方或其他任何人吐唾沫;
4�用故意手球破壞對方的進球或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5�用可能被判為任意球或球點球的犯規,破壞對方向本方球門移動著的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
6�使用無禮的、侮辱的或辱罵性的語言及動作;
7�在同一場比賽中得到第二次警告。
被罰令出場的隊員必須立即離開比賽場地附近及技術區域。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隊員無論是在比賽場內或場外,無論是直接對對方隊員、同隊隊員、裁判員、助理裁判員或其他人犯有應被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行為,都將根據犯規性質進行處罰。
決議二
當守門員利用手臂的任何部位接觸球後,便可認為是已經控制球。此控制球包括守門員故意地用手臂擋球,但不包括裁判員認為該球是意外地從守門員手臂彈回,例如守門員撲救球後。
決議三
根據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款,隊員可以用頭部、胸部和膝蓋等傳球給守門員。然而,如果裁判員認為,在比賽進行中,該隊員是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是犯有非體育行為,他將被警告,並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當踢任意球時,隊員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將因非體育行為而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該任意球重踢。
此種情況下,與守門員隨後是否用手觸球無關,主要是因該隊員企圖利用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文和精神而造成的犯規。
決議四
從後面搶截而又危及對方安全的動作應視為嚴重犯規並予以判罰。
決議五
在場地的任何地點試圖欺騙裁判員的佯裝行為,必須作為非體育行為而進行判罰。
決議六
當隊員脫掉上衣慶祝進球時屬於不正當行為,必須受到警告。
第十三章 任意球
任意球的種類
任意球分為直接任意球和間接任意球兩種。
無論是直接任意球還是間接任意球,踢球時必須將球放定。踢球隊員在球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直接任意球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對方球門,判為得分。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門,判給對方踢角球。
間接任意球
信號
當裁判員判間接任意球時,應單臂上舉過頭,並保持這種姿勢直到球踢出後被其他隊員觸及或成死球時為止。
球進門
只有當球進門前觸及到另一名隊員才可得分。
�如果間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對方球門,判為球門球;
�如果間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門,判給對方踢角球。
任意球的位置
在罰球區內的任意球
屬於守方的直接或間接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
�所有對方隊員應站在罰球區外直到比賽進行;
�當球被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即為進行;
�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任意球。
屬於攻方的間接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直到比賽進行,除非他們已站在本方球門柱之間的球門線上;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對方球門區內踢間接任意球時,應在距犯規發生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在罰球區外的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直到比賽進行;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任意球。
違規 / 判罰
當踢任意球時,對方隊員比規定距離更接近於球:
應重踢。
當守方在本方罰球區內踢任意球時,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
�應重踢。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四章 罰球點球
當比賽進行中,一個隊在本方罰球區內由於違反了可判為直接任意球的十種犯規之一而被判罰的任意球,應執行罰球點球。
罰球點球可以直接進球得分。
在每半場比賽或決勝期上下半場結束時,應允許延長時間執行完罰球點球。
球和隊員的位置
球:
�放定在罰球點上。
主罰球點球的隊員:
�確認由其主罰。
防守方守門員:
�停留在本方球門柱間的球門線上,面對主罰隊員,直至球被踢出。
除主罰隊員外的隊員應處於:
�比賽場地內;
�罰球區外;
�罰球點後;
�距罰球點至少9.15米(10碼)。
裁判員
�應在隊員處於規則規定的位置後發出執行罰球點球的信號;
�作出罰球點球完成後的決定。
程序
�主罰隊員向前踢出球點球;
�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主罰隊員不得再次觸球;
�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比賽進行當中,以及在上半場或全部比賽結束而延長時間執行或重新執行罰球點球時,如果球在越過球門柱間和橫梁下之前遇到下列情況,應判定得分:
�該球觸及任何一個或連續觸及兩個球門柱、橫梁、守門員。
違規 / 判罰
如果裁判員發出執行罰球點球信號後,球進入比賽之前發生下列情況:
主罰隊員在踢球點球時違反競賽規則: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應重踢;如果球未進進球門,不應重踢。
守門員違反競賽規則: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如果球進進球門,得分有效;如果球未進進球門,應重踢。
主罰隊員的同隊隊員進入罰球區,或在罰球點前,或距罰球點少於9�15米(10碼):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應重踢;
�如果球未進進球門,不應重踢;
�如果該隊員觸及了從守門員、橫梁或門柱彈回的球,裁判員將停止比賽,由防守方以間接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
守門員的同隊隊員進入罰球區,或在罰球點前,或距罰球點少於9�15米(10碼):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得分有效;
�如果球未進進球門,應重踢。
攻守雙方隊員都違反競賽規則:
�應重踢。
如果球點球踢出之後:
主罰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主罰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球被外來因素觸及而影響了其向前移動:
�應重踢。
球從守門員、橫梁或球門柱彈回比賽場地內,接著被外來因素觸及:
�裁判員停止比賽;
�在被外來因素觸及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第十五章 擲界外球
擲界外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擲界外球不能直接進球得分。
判為擲界外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邊線時;
�從球越出邊線處擲界外球;
�判給最後觸球隊員的對方。
程序
在擲出球的一瞬間,擲球者應:
�面向比賽場地;
�任何一隻腳的部分站在邊線上或站在邊線外的地上;
�使用雙手;
�將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出。
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球一進入比賽場地,比賽即為進行。
違規 / 判罰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擲界外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擲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擲界外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對方隊員不正當地阻礙擲球隊員或分散其注意力:
�他將因非體育行為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對於任何其他違反此規則的:
�由對方擲界外球。
第十六章 球門球
球門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球門球可以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
判為球門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線,而最後觸球者為攻方隊員,且根據規則第十章不是進球得分時。
程序
�由防守方從球門區內的任何一點踢球;
�對方應在罰球區外直至比賽進行;
�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當球被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即為進行。
違規 / 判罰
如果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進入比賽:應重踢。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球門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球門球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對於任何其他違反此規則的:應重踢。
第十七章 角球
角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角球可以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
判為角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線,而最後觸球者為守方隊員,且根據規則第十章不是進球得分時。
程序
�將球放在離球出界處最近的角旗桿的角球弧內;
�不得移動角旗桿;
�對方應在距球至少9.15米(10碼)以外,直至比賽進行;
�由攻方隊員踢球;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違規 / 判罰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角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角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對於任何其他犯規:應重踢。
決定比賽勝負的程序:
客場進球規則、決勝期和踢罰球點球是根據競賽規程的要求,當比賽打成平局需要決出勝隊時採取的方法。
④ 足球裁判分幾個等級
根據《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第五條可知足球裁判員分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獲得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有關裁判技術等級認證者,統稱為國際級裁判員。
各級裁判員等級認證(報考)條件:
《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國家體育總局第21號令)》
第十七條 三級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標准:年滿18周歲中國公民,具備高中以上學歷,能夠掌握和運用本項目競賽規則和裁判法,經培訓並考核合格者。
第十八條 二級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標准:具有一定的裁判工作經驗;任本項目三級裁判員滿一定年限,能夠掌握和正確運用本項目競賽規則和裁判法,經培訓並考核合格者。
第十九條 一級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標准:具備擔任省級體育競賽裁判員的經歷,任本項目二級裁判員滿一定年限,能夠掌握和准確運用本項目競賽規則和裁判法,經培訓並考核合格者。
第二十條 國家級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標准:具有較高的裁判理論水平和執裁全國性體育競賽經驗,能夠獨立組織和執裁本項目競賽的裁判工作;任本項目一級裁判員滿一定年限,經全國單項協會培訓並考核合格者。
(4)足球裁判法規則擴展閱讀
《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考核內容分別為:競賽規則、裁判法和臨場執裁考核和職業道德的考察。晉升國家級裁判員應當加試英語或該運動項目的國際工作語言,作為資格認證的參考。根據各運動項目裁判工作的需要,晉升國家級、一級裁判員的技術等級認證可增加專項體能的考核內容。
第二十二條 各級、各類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的單位,不得跨地區、跨部門、跨運動項目認證裁判員技術等級。裁判員由於工作調動,可持本人注冊證明和裁判員證書到所在地方相應的注冊單位申請變更注冊單位。國家級裁判員變更注冊單位,應當報全國單項協會備案。
第二十三條 各全國單項協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或同級地方單項協會可根據本項目、本地區開展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的條件,組織一級(含)以下的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等工作。
第二十四條 各級裁判員資格認證單位應當至少每兩年舉辦一次裁判員技術等級認證考核。合格者授予相應的裁判員技術等級稱號。
第二十五條 不符合裁判員資格認證條件的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或各級單項協會不得對相應等級的裁判員進行技術等級認證等工作。
第二十六條 各全國單項協會應當統一製作並發放本項目各技術等級裁判員證書。
第二十七條 對各等級裁判員進行技術等級認證,不得收取費用。
⑤ 求足球裁判手勢跟足球規則
開球:站在中圈外,兩腳橫跨中線,手平指向進攻方向,吹長哨;
輕微犯規、違例:短哨,手上舉,表示間接任意球;
較嚴重犯規:短哨,聲音略高,跑向犯規地點,手指向進攻球門,判直接任意球;
嚴重犯規:短哨,音高。跑向犯規地點,招呼犯規隊員到面前,當面出示黃、紅牌,出示紅牌後手指向中線場外,示意出場;同時做好犯規時間、隊員記錄。
邊線球:根據邊裁示意,手平指向進攻方向,一般不鳴哨。
角球:手平指向發球的角球區。
門球:手平指向防守方球門
中場結束:兩聲短哨,手指向中圈,並示意球員把球交過來;
終場結束:三聲,兩聲短哨,一聲長哨,音略高,指向中圈。
進球:一聲長哨,高音,手指向中圈,並快步跑向中圈,然後記錄進球隊員及時間。
裁判跑位:原則上採用斜對角跑位,及在沒有邊裁的兩個區域來回直線跑位。
當主裁要高度集中,既要看球、還要看邊裁,要在保證比賽完整性、精彩性、確保球員安全的基礎上,要隨時判斷場上形勢,對出現火爆苗頭及時杜絕。同時要掌握時間。既要引導比賽更加精彩、公平,真正體現雙方水平,更要充分保護雙方球員安全。
⑥ 足球 裁判的規則
每隊必須有一名守門員。
3.每隊在比賽時可有1-2名替補隊員,如果是「友誼比賽」,可以有5名以下的替補隊員。
4.在經裁判員同意後,在比賽暫停時,替補隊員可替換隊員。
5.只有在被替補隊員下場後,替補隊員才能上場。
6.未經裁判員同意,任何隊員不得上場或下場。
第四章 隊員裝備
1.上場隊員必需的裝備是:運動上衣、短褲、護襪、護腿板和足球鞋,不得穿戴能危及其他運動員的任何物件。
2.護腿板必須由護襪全部包住,而且應是由適當的材料製成(橡膠、塑料、聚氨脂或其它類似的材料)。
3.守門員的服裝顏色必須有別於其他上場隊員和裁判替補守門員或其他任何隊員時,均應遵守下列規定:
a.替補前應先通知裁判員。
b.替補隊員在被替補隊員離場,並得到裁判員許可後,方可進入比賽場地。
c.替補隊員應在比賽成死球時從中線處進場。
d.被替補下場的隊員不得再次參加該場比賽。
e.替補隊員無論上場與否,裁判員均有權對其行使職權。
4.替補隊員進入比賽場地,即成為場上隊員,同時被替換出場的隊員不再是場上隊員,至此替補結束。
罰則:
a.對於違反本章第(4)條規定者,比賽不應暫停,應在比賽成死球時立即警告各有關隊員。
b.如替補隊員未經裁判員許可擅自進場,則應停止比賽,並視情節對該替補隊員予以警告,令其離場或罰令出場,然後由裁判員在比賽暫停時球所在地點執行墜球恢復比賽。除非當時球在球門區內,如遇這種情況,則應在停止比賽時球所在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墜球。
c.對違反本章任何其它規則的有關隊員,均應警告。如果裁判員暫停比賽執行警告,則應由對方隊員在比賽暫停時球所在地點,踢間接任意球恢復比賽。如果在其本方的球門區內罰任意球,則可在其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執行;如果在對方的球門區內罰任意球,則應在比賽暫停時球所在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d.如競賽規程要求在比賽前將替補隊員名單交給裁判
罰則:場上隊員違反本章規定時,除非在成死球前,該隊員已經調整好裝備,否則在成死球後,該隊員應離場調整或換取裝備。離場調整和換取裝備的隊員在回場前,必須先報告裁判員,經裁判員檢查符合規定後,只有在比賽成死球時方可進場比賽。場上隊員違反了本章規定時,不要立即停止比賽。
第五章 裁判員
每場比賽應委派一名裁判員執行裁判任務。在他進入比賽場地時,即開始行使規則賦予他的職權。 在比賽暫停或比賽成死球時出現的犯規,裁判員均有判罰權。裁判員在比賽進行中,根據比賽實際情況,諸如比賽結果等所作的判決,應為最後判決。他應當:
a.執行規則
b.避免作出對犯規隊有利的判罰。
c.記錄比賽成績和比賽時間,使比賽賽足規定的時間或雙方同意的時間,並補足由於偶然事故或其它原因所損耗的時間。
d.因違反規則、遇風雨、觀眾或外界人員干擾及其它原因妨礙比賽進行時,裁判員有權暫停、推遲或終止比賽。事後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有關要求將具體情況書面報告主辦機構。書面報告在規定的時間內一經投郵即為合乎手續。
e.裁判員從進入比賽場地起,對犯有不端和不正當行為的隊員應給予警告並出示黃牌。事後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有關要求將該隊員的姓名和具體情況書面報告主辦機構。
f.除參加比賽的隊員及巡邊員外,未經裁判員允許,任何人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g.如裁判員認為隊員受傷嚴重時,應立即停止比賽,須將受傷隊員盡可能迅速地移至場外,並立即恢復比賽。如隊員受輕傷,則比賽不應在成死球前停止。凡隊員能自己走到邊線或球門線接受任何護理者,不得在場內護理。
h.裁判員對於場上隊員的暴力行為、嚴重犯規、使用污言穢語或辱罵性語言,以及經警告後仍犯有不正當行為者,應罰令出場並出示紅牌。
i.在每次比賽暫停後,以信號指示恢復比賽。
第六章 巡邊員
每場比賽應委派兩名巡邊員,他們的職責(由裁判員決定)應為示意:
1.何時球出界成死球;
2.應由哪一隊踢角球、球門球或擲界外球;
3.當要求替補時。 他們還應協助裁判員按照規則控制比賽。巡邊員如有不正當行為或不適當地干擾比賽,裁判員則應免除其職務並指派他人代替(裁判員應將此情況上報主辦機構)。巡邊員使用的手旗,應由比賽場地所屬的俱樂部提供。
第七章 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應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場,每半場45分鍾。特殊情況雙方同意另定除外,並按下列規定執行:
a.在每半場中由於替補、處理傷員、延誤時間及其它原因損失的時間均應補足,這段時間的多少由裁判員決定。
b.在每半場時間終了時或全場比賽結束後,如執行罰球點球,則應延長時間至罰完為止。 除經裁判員同意外,上下半場之間的休息時間不得超過5分鍾。
第八章 比賽開始
a.比賽開始前,應用投市方式選定開球或場地,先挑的一方應有開球或場地的選擇權。比賽應在裁判員發出信號後,由開球隊的一名 隊員將球踢入(即踢動放走在比賽場地中央的球)對方半場開始。在球被踢出前,每個隊員都應在本方半場內,開球隊的對方隊員還應當保持距球不少於9.15米;球被踢出後,須滾動到它自己的圓周距離時,才應認為比賽開始,開球隊員在球經其他隊員觸或踢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b.在進一球後,應由負方一名隊員以同樣方式,重新開球繼續比賽。
c.下半場開始時,兩隊應互換場地,並由上半場開球隊的對方開球。
罰則:
a.任何違反本章規則的開球都應重開。如開球隊員在球經其他隊員觸或踢及前再次觸球,則應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
b.踢間接任意球。如隊員在對方球門區內犯規,則這個任意球可以在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執行。
c.開球不得直接射門得分。
d.比賽如因本規則未規定的原因暫停時,球並未越出邊線或球門線,則恢復比賽時,裁判員應在暫停時球所在的位置墜球,球著地即恢復比賽,如果比賽暫停時球在球門區內,則應在比賽暫停時球所在位置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墜球,墜球時在球落地之前,隊員不得觸球,否則應由裁判員重新墜球。
第九章 比賽進行及死球
下列情況成死球:
1.當球不論在地面或空中全部越過球門線或邊線時.
2.當比賽已被裁判員停止時。
自比賽開始至比賽終了時,比賽均應在進行中,包括:
a.球從球門柱、橫木或角旗桿彈回場內。
b.球從場上的裁判員或巡邊員身上彈落於場內。
c.場上隊員犯規而裁判員並未判罰。
第十章 計勝方法
除規則另有規定外,凡球的整體從門柱間及橫木下越過球門線,而並非攻方隊員用手擲入、帶入,故意用手或臂推進球門(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除外),均為攻方勝一球。
在比賽中,勝球較多的一隊為得勝隊,如雙方均未勝球或勝球數目相等,則這場比賽應為「平局」。
第十一章 越位
1.凡進攻隊員較球更接近於對方球門線者,即為處於越位位置。下列情況除外:
a.該隊員在本方半場內。
b.至少有對方隊員兩人比該隊員更接近於對方的球門線。
2.當隊員踢或觸及球的一瞬間,同隊隊員處於越位位置時,裁判員認為該隊員有下列行為,則應判為越位:
a.在干擾比賽或干擾對方;
b.企圖從越位位置獲得利益。
3.下列情況,隊員不應被判為越位:
a.隊員僅僅處在越位位置;
b.隊員直接接得球門球、角球或界外擲球。
4.隊員被判罰越位,裁判員應判由對方隊員在越位地點踢間接任意球。如果該隊員在對方球門區內越位,那麼這個任意球可以在越位時所在球門區內任何地點執行。
第十二章 犯規與不當行為
隊員故意違反下列九項中的任何一項者,即:
a.踢或企圖踢對方隊員。
b.絆摔對方隊員,即在對方身後或身前,伸腿或屈體絆摔或企圖絆摔對方.
c.跳向對方隊員。
d.猛烈地或帶有危險性地沖撞對方隊員。
e.除對方正在阻擋外,從背後沖撞對方隊員。
f.打准企圖打對方隊員准向對方吐唾沫。
g.拉扯對方隊員。
h.推對方隊員。
i.用手觸球,例如:用手或臂部攜帶、推擊球(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除外)。
以上情況都應判由對方在犯規地點踢直接任意球。如犯規地點在對方球門區內,該任意球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地點執行。如果守方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故意違反上述九項中的任何一項者,應判罰球點球。 在比賽進行中,如守方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故意違反上述九項中任何一項時,則不論當時球在什麼位置,都應判罰球點球。
隊員犯有下列五項犯規中的任何一項者,即:
1.裁判員認為其動作帶有危險性,例如:企圖去踢守門員已接住的球。
.比賽中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時:
a.以手控制球後向任何方向持球、拍球或向空中拋球再接住,行走4步以上而未使球進入比賽狀態。
b.持球後在行走4步過程中及其前後,雖已使球進入比賽狀態,但未經罰球區外的同隊隊員或罰球區內外的對方隊員觸球前,根據第5(c)條的情況自己再次用手觸球。
c.同隊隊員故意將球踢給守門員後,守門員用手觸球。
d.裁判員認為由於戰術上的目的,有意停頓比賽,延誤)比賽時間而使本隊獲得不正當的利益。
以上情況都應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判由對方在犯規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e.隊員出現下列情況時,應被警告並出示黃牌:
f.比賽開始後,隊員進場或重新進場加入比賽或在比賽進行中離場:意外事故除外),不論哪一種情況,事先未經裁判員示意允許者。
g.如果裁判員暫停比賽執行警告,則由對方在暫停比賽時球的所在地點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踢間接任意球恢復比賽。
h.如犯規隊員另有更嚴重的犯規情節時,則應按規則的有關規定判罰。
i.隊員連續違反規則。
j.用言語或行動對裁判員的判決表示不滿者。
k.有不正當行為者。
除發生更嚴重的犯規外,隊員的行為屬上述最後三項中的任何一項者,應給予黃牌警告,並判由對方在犯規地點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踢間接任意球。
6.裁判員認為隊員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罰令其出場並出示紅牌:
a.犯有暴力行為。 b.嚴重犯規。 c.用污言穢語或進行辱罵。 d.經黃牌警告後,因犯規又被給予第二次黃牌警告。 因罰令隊員出場使比賽暫停,如該隊員並未違反其它規則時,則應判由對方在犯規地點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三章 任意球
任意球分兩種:直接任意球(這個球可以直接射入犯規隊球門得分)及間接任意球(踢球隊員不得直接射門得分,除非球在進進球門以前曾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
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踢直接或間接任意球時,在球被踢出罰球區前,所有對方隊員都應站在該罰球區外,並須至少距球9; 15米。當球滾至球的圓周距離,並出罰球區後比賽即為恢復。守門員不得將球接入手中後再踢出進入比賽,如球未 被直接踢出罰球區,則應令重踢。
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外踢直接或間接任意球時,所有對方隊員在球被踢出前應至少距球9. 15米,除非他們已站在自己的球門線上,當球滾動至球的圓周距離時,比賽即為恢復。
如果對方隊員在任意球踢出前,進入罰球區或距球少於9. 15米,裁判員應令其退到規定的位置後,方可執行罰球。
踢任意球時,須將球放定。踢任意球的隊員將球踢出後,在球經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盡管本規則的其它條款對踢任意球的地點已作出規定:
1.守方在本方球門區內踢任意球時,可以在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執行。
2.凡攻方在對方球門區內踢間接任意球時,應在距犯規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罰則:如踢任意球的隊員在球被踢出後,經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再次觸球,則應判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踢間接任意球。如隊員在對方球門區內犯規,則這個任意球可以在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執行。
第十四章 罰球點球
罰球點球應從罰球點上踢出,必須明確主罰隊員。踢球時除主罰隊員和對方守門員外,其他隊員均應在該罰球區外及比賽場內,並至少距罰球點9.15米處。對方守門員在球被踢出前,必須站在兩門柱間的球門線上(兩腳不得移動)。主罰隊員必須將球向前踢出;在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當球滾動至球的圓周距離時,比賽即為恢復。罰球點球可直接射門得分。當比賽進行中執行罰球點球,以及在上半場准全場比賽終了而延長時間執行或重踢罰球點球時,如踢出的球觸及任何一個門柱或兩個門柱;或觸及橫木;或觸及守門員;或連續觸及門柱、橫木或守門員而進進球門,只要沒有犯規現象發生,均應判為勝一球。
罰則: 對違反本章任何規定者,應作如下處理:
a.如守方隊員犯規,則球未罰中應重罰。
b.如踢罰球點球隊員以外的攻方隊員犯規,則球罰中無效,應重罰。
c.如踢罰球點球隊員在比賽恢復後犯規,則應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五章 擲界外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在地面或空中越出邊線時,應由出界前最後觸球隊員的對方隊員,在球出界處擲向場內任何方向。 擲球時,擲球隊員必須面向球場,兩腳均應有一部分站立在邊線上或邊線外,不得全部離地,用雙手將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入場內。球一進場內比賽立即恢復。擲球隊員在球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擲界外球不得直接擲進球門得分。
罰則:
a.如球不按規定的方法擲入場內,應由對方隊員在原處擲界外球。
b.如擲球隊員擲球入場後在球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再次觸球時,應由對方隊員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如 隊員在對方球門區內犯規或在本方球門區內犯規,則應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六章 球門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在空中或地面從球門外越出球門線,而最後踢或觸球者為攻方隊員時,由守方隊員在球門區內任何 地點直接踢出罰球區恢復比賽。守門員不得將球接入手中後再踢出進入比賽。如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即未進入比賽, 應令重踢。踢球門球的隊員在球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踢球門球不得直接射門得分,踢球門球時,對方隊 員在球被踢出罰球區前都應站在罰球區外。 罰則:
踢球門球的隊員將球踢出罰球區後,在球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再次觸球,應判由對方隊員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 任意球。如隊員在球門區內犯規,則根據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執行。
第十七章 角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在空中或地面從球門外越出球門線,而最後踢或觸球者為守方隊員時,由攻方隊員將球的整體放走。在離球出界處較近的角球區內踢角球。 踢角球時,不得移動角旗桿。角球可直接勝一球。踢角球隊員的對方隊員在球未進 入比賽時,即球未滾動至球的圓周距離時,不得進入距球9.15米以內。踢角球隊員在球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罰則:
a.踢角球的隊員,在球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再次觸球時,裁判員應判由對方隊員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如隊員在球門區內犯規,則根據規則第十三章的具體情況執行。
b.如有任何其它犯規,角球均應重踢。
⑦ 足球裁判員規則
1.儀態優美 在足球比賽中,足球裁判員的儀表起著標榜的作用。健美的身軀,莊重的表情,整齊統一的服裝,威嚴的裁判胸徽,翩翩的姿態,瀟灑的風度,都表現出「賽場法官」的良好精神面貌,不但給人以美的感受,而且...
2.手勢規范 足球裁判員在足球比賽中,判罰主要是通過手勢來進行的。因此,在給出判罰時,手勢一點要准確無誤。其次把動作做到位,並且在給出判罰後將姿勢保持一定時間,以便讓運動員、現場觀眾和替補席看清楚。
3.語言簡練 在足球比賽中,足球裁判員的語言要文明、簡練、吐字清晰、發音標准,避免運動員或其他裁判誤解自己的意思。
4.哨音洪亮 足球執裁哨音要洪亮有力。裁判員還應該明確各種哨音的准確含義,例如長鳴和短鳴的區別等.足球知識Q,1&574=5
⑧ 足球競賽規則和裁判法是一回事
足球競賽規則主要是規定了裁判員如何執法比賽,為保證足球比賽公正進行的必要規則,並由裁判員進行判斷。而裁判法是針對裁判做出的規定,例如裁判的規避原則。
⑨ 足球裁判規則是什麼
老天!太多了 能看完不?
直接任意球
裁判員認為,如果隊員草率地、魯莽地或使用過分的力量違反下列六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踢或企圖踢對方隊員;
·絆摔或企圖絆摔對方隊員;
·跳向對方隊員;
·沖撞對方隊員;
·打或企圖打對方隊員;
·推對方隊員;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也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為了得到對球的控制而搶截對方隊員時,於觸球前觸及對方隊員;
·拉扯對方隊員;
·向對方隊員吐唾沫;
·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罰球點球
在比賽進行中無論球在什麼位置,如果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了上述十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應被判罰球點球。
間接任意球
如果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用手控制球後在發出球之前持球超過6秒;
·在發出球之後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再次用手觸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故意踢給他的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直接擲入的界外球。
裁判員認為,隊員在出現下列情況時,也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動作具有危險性;
·阻擋對方隊員;
·阻擋對方守門員從其手中發球;
·違反規則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規,而停止比賽被警告或罰令出場。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紀律制裁
只有對場上人員、替補隊員或是被替換下場的隊員,才能出示紅黃牌。
可警告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警告並出示黃牌:
1. 犯有非體育道德行為;
2. 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
3. 持續違反規則;
4. 延誤比賽重新開始;
5. 當以角球或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時,不退出規定的距離;
6. 未得到裁判員許可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地;
7. 未得到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比賽場地。
罰令出場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罰令出場並出示紅牌:
1. 嚴重犯規;
2. 暴力行為;
3. 向對方或其他任何人吐唾沫;
4. 用故意手球破壞對方的進球或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5. 用可判為任意球或球點球的犯規破壞對方向本方球門移動著的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
6. 使用無禮的、侮辱的或辱罵性的語言及動作;
7. 在同一場比賽中得到第二次警告。
被罰令出場的隊員必須立即離開比賽場地附近和技術區域內。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隊員無論是在比賽場內或場外,無論是直接對對方隊員、同隊隊員、裁判員、助理裁判員或其他人犯有應被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行為,都將根據犯規性質進行處罰。
·決議二
當守門員利用手臂的任何部位接觸球後,便可認為是已經控制球。此控制球包括守門員故意地用手臂擋球,但不包括裁判員認為該球是意外地從守門員手臂彈回,例如守門員撲救球後。
·決議三
根據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款,隊員可以用頭部、胸部和膝蓋等傳球給守門員。然而,如果裁判員認為,在比賽進行中,該隊員是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是犯有非體育道德行為,他將被警告,並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當踢任意球時,隊員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將因非體育道德行為而被警告並出示黃牌,該任意球重踢。
此種情況下,與守門員隨後是否用手觸球無關,主要是因該隊員企圖利用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文和精神而造成的犯規。
·決議四
從後面搶截而又危及對方安全的動作應被視為嚴重犯規。
·決議五
在場地的任何地點試圖欺騙裁判員的佯裝行為,必須作為非體育道德行為而進行制裁。
第五章 裁判員
裁判員的權力
每場比賽由一名裁判員控制,他被任命具有全部權力去執行與比賽有關的競賽規則。
許可權和職責
裁判員:
•執行競賽規則;
•與助理裁判員及當有第四官員時,和他們一起控制比賽;
•確保任何比賽用球符合規則第二章的要求;
•確保隊員裝備符合規則第四章的要求;
•記錄比賽時間和比賽成績;
•因違反規則停止、推遲或終止比賽;
•因外界干擾停止、推遲或終止比賽;
•如裁判員認為隊員受傷嚴重,則停止比賽,並確保將其移出比賽場外。受傷的隊員只有在比賽重新開始後才能重返比賽場地;(2002年修定,)
•如果他認為隊員只受輕傷,則允許比賽繼續進行直到成死球;
•確保隊員因受傷流血時離開比賽場地。該隊員經護理流血停止,在得到裁判員信號後方可重回場地;
•當一個隊被犯規而根據「有利」條款能獲利時,則允許比賽繼續進行。如果預期的「有利」在那一時刻沒有接著發生,則判罰最初的犯規;
•當隊員同時出現一種以上的犯規時,則對較嚴重的犯規進行處罰;
•裁判員不必立即向可以被警告和罰令出場的隊員進行處罰,但當比賽成死球時必須這樣做;
•向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的球隊官員進行處分,並可酌情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及其周圍地區;
•對於自己未看到的情況,可根據助理裁判員的意見進行判罰;
•確保未經批準的人員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比賽停止後重新開始比賽;
•將在賽前、賽中或賽後向隊員和球隊官員進行的紀律處分,及其他事件的情況用比賽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裁判員的決定
裁判員根據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所作出的決定是最終的決定。
只有在比賽未重新開始前,裁判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或助理裁判員的意見而改變確實不正確的決定。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裁判員(同樣適用於助理裁判員或第四官員)對下列情況不承擔法律責任:
隊員、官員或觀眾的任何受傷;
任何財產的任何損壞;
由於,或者可能由於他根據競賽規則所作出的判決,或者按照正常程序要求維持、進行和控制比賽而對任何個人、俱樂部、公司、協會或類似機構所造成的任何損失。
這可以包括:
•裁判員根據比賽場地及其周圍情況,或天氣的影響決定比賽是否進行;
•決定由於各種原因而取消比賽;
•決定比賽中所用的設備及其固定情況,包括球門立柱、橫梁、角旗桿和比賽用球;
•由於觀眾的影響或觀眾席中的任何問題,決定是否停止比賽;
•決定是否停止比賽允許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接受治療;
•決定要求或堅持要求將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接受治療;
•決定隊員是否可以穿著某種服裝或佩戴某種裝備;
•決定(在其職責范圍內)是否允許任何人(包括球隊或體育場官員、安全官員、攝影記者或其他新聞宣傳的代表)出現在比賽場地附近;
•裁判員根據競賽規則或依照國際足聯、洲際聯合會、國家協會或聯盟對該比賽制定的規程或規定而作出的判決。
•決議二
在錦標賽或聯賽中被指派的第四官員,其作用和職責必須要與國際足球理事會認可同意的規定相一致,有關規定參照本規則中的相關條款。(2004年修定)
•決議三
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應包括進球是否得分和比賽的結果。
第六章 助理裁判員
職責
每場比賽應委派兩名助理裁判員,他們的職責(由裁判員決定)應為示意:
•當球的整體越出比賽場地時;
•應由哪一隊踢角球、球門球或擲界外球;
•可以判罰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時;
•當要求替換隊員時;
•當發生裁判員視線外的不正當行為或任何其他事件時;
•無論何時,當犯規發生時助理裁判員比裁判員更接近於犯規地點(特別是這種犯規情況發生在罰球區內);
•當踢球點球時,在球被踢之前守門員是否向前移動,以及球踢出後是否進門。
協助
助理裁判員還應依據競賽規則協助裁判員控制比賽。在特殊情況下,助理裁判員可以進入場地協助裁判員控制好9.15米的距離。
助理裁判員如有過分干預或不合適的表現時,裁判員可解除其職責並將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第七章 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
比賽分為兩個半場,每半場45分鍾。特殊情況經裁判員和雙方同意另定除外。任何改變比賽時間的協議(如因光線不足每半場減少到40分鍾)必須在比賽開始之前制定,並要符合競賽規程。
中場休息
隊員有中場休息的權利
中場休息不得超過15分鍾。
競賽規程必須闡明中場休息的時間。
只有經裁判員同意方可改變中場休息時間。
允許補充的時間
在每半場比賽中損失的所有時間應予補足:
•替換隊員(秒);
•對隊員傷勢的估計;
•將受傷隊員移出比賽場地進行治療;
•拖延時間;
•任何其他原因。
根據裁判員的判斷補足損失的時間。
罰球點球
如果執行罰球點球或重新執行罰球點球,每半場結束時間可延長至罰球點球結束。
決勝期
競賽規程可以規定再進行兩個半場相等時間的比賽。規則第八章的規定也能適用。(2004年修定後刪除)
中止的比賽
除競賽規程另有規定外,中止的比賽應重新進行。
第八章 比賽開始和重新開始
預備
通過擲幣,猜中的隊決定上半場比賽的進攻方向。
另一隊開球開始比賽
猜中的隊在下半場開球開始比賽。
下半場比賽兩隊交換比賽場地。
開球
開球是比賽開始和重新開始的一種方式:
•在比賽開始時;
•在進球得分後;
•在下半場比賽開始時;
•在決勝期兩個半場開始時。
開球可以直接射門得分。
程序
•所有隊員在本方半場內;
•開球隊的對方隊員,應距球至少9.15米 (10碼),直到比賽進行;
•球應放定在中心標記上;
•裁判員發出信號;
•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開球隊員在球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某隊進球得分後,由另一隊開球。
違規/判罰
如果開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
•由對方隊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在開球程序上的其他犯規:
•重新開球。
墜球
墜球是在比賽進行中因競賽規則未提到的原因而需要暫停比賽之後,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程序
裁判員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墜球。
當球觸地比賽即為重新開始。
違規/判罰
重新墜球:
•如果球在接觸地面前被隊員觸及;
•如果球在接觸地面前未經隊員觸及而離開比賽場地。
特殊情況
判給守方在其球門區內的任意球,可從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踢出。
判給攻方在其對方球門區內的間接任意球,從距犯規發生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踢出。
比賽暫停之後,在距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球門區內的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第九章 比賽進行及死球
下列情況比賽成死球:
�當球不論從地面或空中全部越過球門線或邊線時;
�當比賽已被裁判員停止時。
比賽進行
其他所有時間均為比賽進行中,包括:
�球從球門柱、橫梁或角旗桿彈回場內;
�球從比賽場地上的裁判員或助理裁判員身上彈回場內。
第十章 計勝方法
進球得分
當球的整體從球門柱間及橫梁下越過球門線,而此前攻進球的隊未違反競賽規則,即為進球得分。
獲勝的隊
在比賽中進球數較多的隊為勝者。如兩隊進球數相等或均未進球,則比賽為平局。
競賽規程
當競賽規程要求比賽成平局需要決出勝者時,只能遵循下列經國際足球理事會批準的程序:
�客場進球規則;
�決勝期;
�踢罰球點球。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只有本規則中包括的經國際足球理事會批準的「決定比賽勝負的程序」,可以在競賽規程中使用。
第十一章 越位
越位位置
隊員處於越位位置本身並不是犯規。
隊員處於越位位置:
�隊員較球和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更接近於對方球門線。
隊員不處於越位位置:
�他在本方半場內;
�他齊平於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
�他齊平於最後兩名對方隊員。
犯規
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在同隊隊員踢或觸及球的一瞬間,裁判員認為其就下列情況而言「捲入」了現實比賽中時才被判為越位犯規:
�干擾比賽;
�干擾對方隊員;
�利用越位位置獲得利益。
沒有犯規
如果隊員直接從下列情況下接到球,則沒有越位犯規:
�球門球;
�擲界外球;
�角球。
違規 / 判罰
對於任何越位犯規,裁判員應判給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二章 犯規與不正當行為
下列情況將被判罰犯規或不正當行為:
直接任意球
裁判員認為,如果隊員草率地、魯莽地或使用過分的力量違反下列六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踢或企圖踢對方隊員;
�絆摔或企圖絆摔對方隊員;
�跳向對方隊員;沖撞對方隊員;
�打或企圖打對方隊員;推對方隊員。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也判給對方踢直接任意球:
�為了得到對球的控制而搶截對方隊員時,於觸球前觸及對方隊員;
�拉扯對方隊員;向對方隊員吐唾沫;
�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罰球點球
在比賽進行中無論球在什麼位置,如果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了上述十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應被判罰球點球。
間接任意球
如果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反下列四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用手控制球後在發出球之前持球超過6秒;
�在發出球之後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再次用手觸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故意踢給他的球;
�用手觸及同隊隊員直接擲入的界外球。
裁判員認為,隊員在出現下列情況時,也將判給對方踢間接任意球:
�動作具有危險性;
�阻擋對方隊員;
�阻擋對方守門員從其手中發球;
�因規則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規,而停止比賽被警告或罰令出場。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紀律制裁
只允許對場上隊員、替補隊員或替補下場的隊員才能出示紅牌或黃牌。
可警告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1�犯有非體育行為;
2�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
3�持續違反規則;
4�延誤比賽重新開始;
5�當以角球或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時,不退出規定的距離;
6�未得到裁判員許可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地;
7�未得到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比賽場地。
罰令出場的犯規
如果隊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罰令出場並被出示紅牌:
1�嚴重犯規;
2�暴力行為;
3�向對方或其他任何人吐唾沫;
4�用故意手球破壞對方的進球或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不包括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
5�用可能被判為任意球或球點球的犯規,破壞對方向本方球門移動著的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
6�使用無禮的、侮辱的或辱罵性的語言及動作;
7�在同一場比賽中得到第二次警告。
被罰令出場的隊員必須立即離開比賽場地附近及技術區域。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隊員無論是在比賽場內或場外,無論是直接對對方隊員、同隊隊員、裁判員、助理裁判員或其他人犯有應被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行為,都將根據犯規性質進行處罰。
決議二
當守門員利用手臂的任何部位接觸球後,便可認為是已經控制球。此控制球包括守門員故意地用手臂擋球,但不包括裁判員認為該球是意外地從守門員手臂彈回,例如守門員撲救球後。
決議三
根據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款,隊員可以用頭部、胸部和膝蓋等傳球給守門員。然而,如果裁判員認為,在比賽進行中,該隊員是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是犯有非體育行為,他將被警告,並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當踢任意球時,隊員利用規則而故意設置騙局,則將因非體育行為而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該任意球重踢。
此種情況下,與守門員隨後是否用手觸球無關,主要是因該隊員企圖利用規則第十二章的條文和精神而造成的犯規。
決議四
從後面搶截而又危及對方安全的動作應視為嚴重犯規並予以判罰。
決議五
在場地的任何地點試圖欺騙裁判員的佯裝行為,必須作為非體育行為而進行判罰。
決議六
當隊員脫掉上衣慶祝進球時屬於不正當行為,必須受到警告。
第十三章 任意球
任意球的種類
任意球分為直接任意球和間接任意球兩種。
無論是直接任意球還是間接任意球,踢球時必須將球放定。踢球隊員在球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
直接任意球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對方球門,判為得分。
�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門,判給對方踢角球。
間接任意球
信號
當裁判員判間接任意球時,應單臂上舉過頭,並保持這種姿勢直到球踢出後被其他隊員觸及或成死球時為止。
球進門
只有當球進門前觸及到另一名隊員才可得分。
�如果間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對方球門,判為球門球;
�如果間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門,判給對方踢角球。
任意球的位置
在罰球區內的任意球
屬於守方的直接或間接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
�所有對方隊員應站在罰球區外直到比賽進行;
�當球被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即為進行;
�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任意球。
屬於攻方的間接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直到比賽進行,除非他們已站在本方球門柱之間的球門線上;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對方球門區內踢間接任意球時,應在距犯規發生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在罰球區外的任意球
�所有對方隊員距球至少9�15米(10碼)直到比賽進行;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犯規發生地點踢任意球。
違規 / 判罰
當踢任意球時,對方隊員比規定距離更接近於球:
應重踢。
當守方在本方罰球區內踢任意球時,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
�應重踢。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第十四章 罰球點球
當比賽進行中,一個隊在本方罰球區內由於違反了可判為直接任意球的十種犯規之一而被判罰的任意球,應執行罰球點球。
罰球點球可以直接進球得分。
在每半場比賽或決勝期上下半場結束時,應允許延長時間執行完罰球點球。
球和隊員的位置
球:
�放定在罰球點上。
主罰球點球的隊員:
�確認由其主罰。
防守方守門員:
�停留在本方球門柱間的球門線上,面對主罰隊員,直至球被踢出。
除主罰隊員外的隊員應處於:
�比賽場地內;
�罰球區外;
�罰球點後;
�距罰球點至少9.15米(10碼)。
裁判員
�應在隊員處於規則規定的位置後發出執行罰球點球的信號;
�作出罰球點球完成後的決定。
程序
�主罰隊員向前踢出球點球;
�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主罰隊員不得再次觸球;
�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在比賽進行當中,以及在上半場或全部比賽結束而延長時間執行或重新執行罰球點球時,如果球在越過球門柱間和橫梁下之前遇到下列情況,應判定得分:
�該球觸及任何一個或連續觸及兩個球門柱、橫梁、守門員。
違規 / 判罰
如果裁判員發出執行罰球點球信號後,球進入比賽之前發生下列情況:
主罰隊員在踢球點球時違反競賽規則: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應重踢;如果球未進進球門,不應重踢。
守門員違反競賽規則: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如果球進進球門,得分有效;如果球未進進球門,應重踢。
主罰隊員的同隊隊員進入罰球區,或在罰球點前,或距罰球點少於9�15米(10碼):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應重踢;
�如果球未進進球門,不應重踢;
�如果該隊員觸及了從守門員、橫梁或門柱彈回的球,裁判員將停止比賽,由防守方以間接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
守門員的同隊隊員進入罰球區,或在罰球點前,或距罰球點少於9�15米(10碼):
�裁判員允許踢出該球點球;
�如果球進進球門,得分有效;
�如果球未進進球門,應重踢。
攻守雙方隊員都違反競賽規則:
�應重踢。
如果球點球踢出之後:
主罰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主罰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球被外來因素觸及而影響了其向前移動:
�應重踢。
球從守門員、橫梁或球門柱彈回比賽場地內,接著被外來因素觸及:
�裁判員停止比賽;
�在被外來因素觸及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第十五章 擲界外球
擲界外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擲界外球不能直接進球得分。
判為擲界外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邊線時;
�從球越出邊線處擲界外球;
�判給最後觸球隊員的對方。
程序
在擲出球的一瞬間,擲球者應:
�面向比賽場地;
�任何一隻腳的部分站在邊線上或站在邊線外的地上;
�使用雙手;
�將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出。
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球一進入比賽場地,比賽即為進行。
違規 / 判罰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擲界外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擲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擲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擲界外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對方隊員不正當地阻礙擲球隊員或分散其注意力:
�他將因非體育行為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對於任何其他違反此規則的:
�由對方擲界外球。
第十六章 球門球
球門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球門球可以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
判為球門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線,而最後觸球者為攻方隊員,且根據規則第十章不是進球得分時。
程序
�由防守方從球門區內的任何一點踢球;
�對方應在罰球區外直至比賽進行;
�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當球被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即為進行。
違規 / 判罰
如果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進入比賽:應重踢。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球門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球門球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對於任何其他違反此規則的:應重踢。
第十七章 角球
角球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角球可以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
判為角球:
�當球的整體不論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線,而最後觸球者為守方隊員,且根據規則第十章不是進球得分時。
程序
�將球放在離球出界處最近的角旗桿的角球弧內;
�不得移動角旗桿;
�對方應在距球至少9.15米(10碼)以外,直至比賽進行;
�由攻方隊員踢球;
�當球被踢並移動時比賽即為進行;
�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
違規 / 判罰
由除守門員外的隊員踢角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踢球隊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踢球隊員本方罰球區內,則判罰球點球。
由守門員踢角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再次觸球(用手除外):
�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如果比賽進行後,守門員在其他隊員觸球前故意用手觸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外,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直接任意球;
�如果犯規發生地點在守門員本方罰球區內,由對方在犯規發生地點踢間接任意球。
對於任何其他犯規:應重踢。
決定比賽勝負的程序:
客場進球規則、決勝期和踢罰球點球是根據競賽規程的要求,當比賽打成平局需要決出勝隊時採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