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是指黨
Ⅰ 什麼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黨組織和黨員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遵守黨章,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約束,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1)法規是指黨擴展閱讀:
修訂歷史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形勢發展,該條例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為此,黨中央決定予以修訂,
2015年10月正式印發。新修訂《條例》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圍繞黨紀戒尺要求,明確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六類違紀行為,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
將黨的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條例》分為總則、分則、附則3編,共11章、133條,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8月26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公布,從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
Ⅱ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體系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法規指的是,規范黨組織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各類規章制度。
黨內法規體系是指構成黨內法規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所呈現出的結構和樣式的總稱,是規定中國共產黨各級黨組織及其成員行為的制度系統。
Ⅲ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法規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章程)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法規。其內容包括黨的 (政治綱領、組織綱領)以及有關黨的(組織制度、活動方法) 等基本問題的規定。是黨的建設的全面性的指導文件,也是(黨 內生活)的最高法規。
Ⅳ 黨員五講五有是什麼
一、講政治、有信念,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體現為行動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黨。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二、講規矩、有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心存敬畏、手握戒尺。
依規治黨,這個「規」指黨內法規和黨的紀律、規矩、制度、慣例等。黨內法規指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
三、講道德、有品行,加強黨性修養和道德修養,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共產黨員的道德和品行,重點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廉潔自律,主要體現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方面。共產黨員的道德,建立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的基礎上。
四、講奉獻、有作為,起先鋒模範作用,為實現黨的路線、綱領和任務而奮斗。
共產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共產黨員必須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五、講宗旨、有服務,保持公僕情懷,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繫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
(4)法規是指黨擴展閱讀:
共產黨員要踐行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工作,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
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受群眾監督,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利益,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
Ⅳ 所謂黨內法規的規范性,是指黨內法規以什麼作為保障
所謂黨內法規的規范性,是指黨內法規以黨的紀律作保障。
Ⅵ 什麼是根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Ⅶ 黨內法規體系是以什麼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規章制度體系
黨內法規體系是指以黨章為根本、以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規章制度體系,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
Ⅷ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主要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主要有:《黨章》、《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回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答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等。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目的是為了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拓展資料: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它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
Ⅸ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標準是規范性文件之一。其定義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9)法規是指黨擴展閱讀:
基本內涵
簡述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
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