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文化遺產條例
1. 山東的歷史文化遺產
一是登州海道。蓬萊古稱登州。根據《新唐書》記載,登州海道全稱是「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與「廣州通海夷道」並稱唐代兩大航海路線。蓬萊因登州海道的存在一躍成為隋唐時期古代中國北方最大的商港,其也是古代中國與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的樞紐,日本先後有11批遣隋使、遣唐使約3000多人從蓬萊登陸,朝鮮半島各國朝貢使團更是多達79批,渤海國使團130多批,人數難以為計。誕生於福建莆田的媽祖文化也以蓬萊為根據地,沿登州海道,經歷渤海海峽,進入東北和華北地區,再沿朝鮮半島進入朝鮮和日本等東北亞國家,最終穿越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地區。
二是蓬萊水城。蓬萊水城俗稱「備倭城」,始建於宋慶歷二年(即公元1042年),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明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作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抵禦倭寇的軍港,蓬萊水城擁有當時中國最完備的海上縱深防禦體系,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曾於此訓練水師。
三是登州海市。登州海市與吉林霧淞、桂林山水、雲南石林,並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登州海市詳盡描述道:「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蓬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蓬萊成為世界上海市蜃樓出現頻率最多、景象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登州海市」孕育了以「三神山」神話故事為代表的中國東方神仙文化,而神仙文化又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創立的重要理論基礎。
2. 山東文化遺產是什麼
山東的文化遺產:
1、曲阜三孔景區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是歷代儒客朝聖之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3. 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中符合文化遺產全部標準的項目有哪些
世界遺產名錄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世界遺產-英國巨石陣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並建立了《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約》,1999年10月29日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目錄
基本信息
申報程序現狀
遺產提名
申報步驟
世界遺產名錄中國41處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名錄
2011年新增世界遺產自然遺產/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擴展項目
瀕危世界遺產
刪除
基本信息
申報程序 現狀
遺產提名
申報步驟
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41處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名錄
2011年新增世界遺產 自然遺產/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擴展項目
瀕危世界遺產
刪除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雲岡石窟1
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將成為世界級的名勝,可接受「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的援助,還可由有關單位組織遊客進行游覽。由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能夠得到世界的關注與保護,提高知名度並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國都積極申報「世界遺產」。 由於申報「世界遺產」的國家和所報的項目越來越多,已有37項。2002年4月28日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6次會議決定,今後審批世界遺產的條件將更加嚴格,一個國家一次最多申報兩處遺產(其中至少包括一項自然遺產提名),尚沒有世界遺產景點的國家將享有優先權。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文化景觀」、「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五類。
編輯本段申報程序
現狀
從遺產的提名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要經歷若干程序和相對漫長的時間。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7月1日前,按照統一規定的嚴格格式和內容,將本國自認為條件已經完全成熟的預備項目正式申報文本(包括文字、圖紙、幻燈、照片、錄像或光碟等)送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遺產中心將把有關材料轉達國際專業咨詢機構,由相關的專業咨詢機構從當年年底至下一年的三四月份進行考察和論證,並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召開一次主席團(7個成員國)會議,初步審議與世界遺產工作相關的事項,包括新的(上一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提出建議;再於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召開主席團特別會議,補充審議第一次主席團會議未盡事宜,然後將包括審定新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在內的相關大事提交緊隨此次主席團會後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全會通過。 辦理申請的程序和時間表大體如下:7月1日,接受提名申請截止。9月15日,秘書處登記並索要所缺材料,材料完整的申請將被交給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或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這兩個組織再次檢查並索要所缺材料。到4月1日前,這兩個組織根據委員會制定的標准進行專業評估並將結果通知秘書處,結果有3種:無保留地建議列入名錄;建議不列入名錄;不清楚是否適宜列入名錄。4月,秘書處核對評估結果並通知委員會成員國。6月和7月,遺產委員會辦公室檢查提名申請並向委員會提出建議,建議有4種:無保留地列入;不列入;發回申請國要求補充說明和材料;由於要進一步評估或研究而推遲審理。7月-11月,秘書處將辦公室的建議發送給遺產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國政府和其他有關國家的政府。屬於建議列入名錄的,秘書處要等候各國反饋的信息,收到後再轉遞給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和遺產委員會各成員國。假如到10月1日收不到所需信息,在當年12月的委員會會議上就不再審議這項提名。對於要求補充材料的遺產,如果只是核對事實的材料,當年會再審議。12月,世界遺產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在委員會辦公室建議、有關國家提供的附加信息,以及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和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評估報告的基礎上審核提名,最後通過決定,決定共有三種:列入;不列入;推遲審核。1月,秘書處將世界遺產委員會12月會議上的全部決定送交給所有國家的政府。至此,一輪申報工作完成。也就是說,申報一項新的世界遺產,至少需要1年半時間。 世界遺產委員會於1978年確定了首批12處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後每年或每兩年都有新的遺產被列入名錄。由教科文組織負責遺產保護計劃的官員組成的遺產委員會秘書處也已經開始工作。從1978年起遺產委員會每年都審議遺產提名。截止2007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51處,其中文化遺產660處,自然遺產166處,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雙重遺產25處。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⒈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⒉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⒊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遺產總部在巴黎成立,以便於負責世界遺產相關活動的協調,保證《遺產公約》的實施,舉行世界遺產年會,建議簽約國提交申報名單,組織世界遺產基金會的國際參與、負責遺產地狀況的相關報告,當遺產受到威脅時採取緊急行動。
遺產提名
締約國應當盡力向世界遺產委員會遞交一份本國領土內的適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清單,並附有關的資料。遺產委員會委託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和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分別對提名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評估,對文化遺產中的文化景區則共同評估,決定其是否符合標准和真實性條件,並提供最終的評估報告。遺產委員會規定,評估應盡量嚴格。還規定在遺產委員會評審提名是否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提名國政府的代表,無論其是否為委員會成員,均不準對本國提名的遺產投贊成票。 遺產提名統一使用委員會制定的表格,表格要求填寫多項內容,主要有以下各項: 第一, 確切地點:國家;省、市;遺產名稱;標明遺產地點和地理坐標的地圖和平面圖。 第二,法律資料:遺產所有者、公有或私有、有關本遺產保護和管理的法律和條例、開放程度、管理機構和組織。 第三,說明材料:遺產描述和圖表、照片,以及影片資料、歷史狀況、文獻資料。 第四,保存狀況:現狀描述、保護管理機構、此前的保管過程、保護措施、當地的開放計劃。 第五,提議列入名錄的理由:符合哪些規定的標准、在與其他同類地點比較的前提下評估本地點的保護狀況、遺產的真實性。 第六,提名建築群或遺址群所需的特別材料:不同范圍內容和比例尺的地圖、地形圖和平面圖、多種照片、幻燈片和光碟、有關本遺產研究成果的論著和相關機構的資料、有關保護的法律資料、各級管理機構的資料。
申報步驟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世界遺產的申報需要完成9個步驟: ⒈一個國家首先要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保證保護該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成為締約國。 ⒉任何締約國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個預備名單。 ⒊從預備名單中篩選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 ⒋把填寫好的提名表格寄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檢查提名是否完全,並送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評審。 ⒍專家到現場評估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情況。按照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標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上交的提名進行評審。 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提交評估報告。 ⒏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的7名成員審查提名評估報告,並向委員會提交推薦名單。 ⒐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決定入選、推遲入選或淘汰的名單。
編輯本段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41處世界遺產
至2011年6月,中國已有41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6項,自然遺產8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3項。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87.12 文化遺產
2、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遺產 3、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4、長城1987.12 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 文化遺產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7、安徽黃山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1992.12 自然遺產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12 文化遺產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遺產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17、蘇州古典園林1997.12 文化遺產 18、山西平遙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 19、雲南麗江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 20、北京天壇1998.11 文化遺產 21、北京頤和園1998.11 文化遺產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3、重慶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遺產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11 文化遺產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明孝陵(江蘇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區) 2003.7、盛京三陵(遼寧沈陽市)2004.7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11 文化遺產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遺產 28、雲岡石窟2001.12 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
29、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7.1 文化遺產 31、澳門歷史城區2005 文化遺產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7.12 自然遺產 33、中國安陽殷墟2006.7.13 文化遺產 34、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遺產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遺產 中國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36.福建土樓2008.7.7 文化遺產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遺產 葛洪獻丹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築群2010.7.30文化景觀 40.「中國丹霞」2010.8.1 自然遺產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1.6.24文化景觀
世界遺產名錄
柬埔寨 吳哥窟區 1992 孟加拉 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 1985 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 1985 寮國 琅勃拉邦的古城 1995 占巴塞文化風景名勝區 2001 越南 順化歷史建築群 1993 聖子修道院 1999 會安古鎮 1999 阿富汗 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遺址 2002 巴米揚谷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 2003 澳大利亞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 2004 日本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跡 1993 姬路城 1993 屋久島 1993 白神山地 1993 古京都歷史古跡(京都、宇治和大津城) 1994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1995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 1996 嚴島神殿 1996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 1998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 1999 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 2000 紀伊山脈勝地和朝聖路線以及周圍的文化景觀 2004 知床 2005 石見銀山遺跡與文化景觀 2007 朝鮮 高句麗古墓群 2004 伊朗 恰高·佔比爾(神塔和建築群) 1979 波斯波利斯 1979 伊斯法罕王侯廣場 1979 塔赫特蘇萊曼 2003 帕薩爾加德 2004 巴姆城堡 2004 印度 阿旃陀石窟群 1983 埃洛拉(埃盧魯)石窟群 1983 亞格拉古堡 1983 泰姬·瑪哈爾 1983 科納拉克太陽神廟 1984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 1984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 1986 卡傑拉霍建築群 1986 漢皮古跡群 1986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 1986 帕塔達卡爾建築群 1987 埃勒凡塔石窟 1987 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1987 桑吉佛教古跡 1989 德里的胡馬雍陵 1993 德里的顧特卜塔及其古建築 1993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 1999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 2002 溫迪亞山脈的比莫貝卡特石窟 2003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 2004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 2004 尼泊爾 加德滿都谷地 1979 佛祖誕生地蘭毗尼 1997 巴基斯坦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跡 1980 塔克希拉 1980 塔克特依巴依寺廟和薩爾依巴赫洛古遺址 1980 塔塔城的歷史建築 1981 拉合爾古堡和夏利瑪爾公園 1981 羅赫達斯要塞 1997 土庫曼 古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 1999 哈薩克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 2003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岩刻 2004 菲律賓 菲律賓巴洛克教堂 1993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1995 維甘歷史古城 1999 韓國 石窟庵和佛國寺 1995 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 1995 宗廟 1995 昌德宮建築群 1997 華松古堡 1997 慶州歷史區 2000 高昌、華森和江華的史前墓遺址 2000 濟州火山島與熔岩洞窟 2007 韓國40座王陵成功申遺 以儒教風水傳統為基礎 2009 斯里蘭卡 阿努拉德普勒聖城 1982 波隆納魯沃古城 1982 錫吉里那古城 1982 辛哈拉賈森林保護區 1988 康提聖城 1988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 1988 丹布勒金殿 1991 泰國 素可泰歷史城鎮及相關歷史城鎮 1991 阿育他亞(大城)歷史城及相關城鎮 1991 班清阿考古遺址 1992 烏茲別克 伊特察思·卡拉 1990 布哈拉歷史中心 1993 沙赫利蘇伯茲歷史中心 2000 處在文化十字路口的撒馬爾罕城 2001 蒙古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 2004 印度尼西亞 婆羅浮屠寺廟群 1991
2011年新增世界遺產名錄介紹
http://www.guwh.com/x/2011.htm
4. 山東的文化遺產是啥
1、曲阜三孔景區:位於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5. 山東的文化遺產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1987年1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屆全體會議正式將其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三孔: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孔廟為我國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廟。孔府與孔廟毗鄰,為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住宅。孔林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立有歷代頌揚孔子的碑刻。三孔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齊長城: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為長城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北,於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庄入海,為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長城文化遺產。
大運河山東段:流經5市,包括了8段運河以及15處遺產點,河段占據了總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遺產點超過四分之一。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大運河山東段正式成為繼山東省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產
6. 山東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一、泰山風景名勝區
泰山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古代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經石峪的《金剛經》石刻,聞名中外。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證著文化的神聖。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7. 山東文化遺產有哪些
山東文化遺產介紹如下。
一、齊長城
齊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歷時170多年築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北,於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庄入海,全長達1200餘里,橫貫齊魯大地,是目前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保存狀況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譽為長城之父。
8. 山東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山東的文化遺產是:
一、泰山
泰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
二、齊長城
齊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歷時170多年築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北,於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庄入海,全長達1200餘里,橫貫齊魯大地。
是目前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保存狀況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譽為「長城之父」。凝聚著二千五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也體現了春秋首霸和戰國七雄的東方泱泱大國的強盛雄風。
三、孔廟、孔府和孔林
孔廟、孔府和孔林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曲阜市,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後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於一起的建築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他在死後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廟,每年祭。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謚加封,同時擴大他的祠廟,孔廟的規模也越修越大。
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四、大運河
大運河在2014年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運河山東段,南起山東與江蘇兩省交界處的大王廟閘,北到德州德城區第三店,流經山東省棗庄、濟寧、泰安、聊城、德州5市16個縣(市、區),全長643公里。
大運河山東段歷史上就是通航條件最困難,維修保護工程技術最復雜、最巧妙的著名河段。會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規劃,以及水資源調度和管理,代表了中國大運河乃至整個農業社會卓越的水運技術成就。
運河沿線的德州、臨清、東昌、張秋(今陽谷)、濟寧、台兒庄,成為歷史上交通轉輸和貿易的重鎮,積淀了深厚的運河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五、煙台剪紙
2009年,「煙台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一部分,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煙台剪紙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其題材豐富,種類繁多。剪紙的稿樣世代流傳,有著鮮明的煙台地方風格。
榮成、文登一帶的剪紙,粗獷大方,渾厚朴實,多用烏黑的膠皂紙所剪的魚、蟲、鳥、獸,作為器物的裝飾;掖縣的剪紙,線條細膩,作品以小巧玲瓏、纖麗多姿見長。
蓬萊一帶的剪紙,則以大片虛實對比的表現手法,使畫面十分生動,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鳥、蟲、魚栩栩如生。
六、莒縣過門箋
2009年,「莒縣過門箋」作為「中國剪紙」的一部分,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莒縣過門箋也是中國傳統剪紙中的一個藝術種類,又叫掛錢、吊錢、齋牒等。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過門箋是莒縣剪紙藝術中的代表。
春節貼過門箋的范圍遍及全縣,是莒縣流傳深遠的民俗文化。過門箋是莒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獨特的文化歷史環境中形成的頗具特色的剪紙藝術之一,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七、諸城派古琴
2008年6月,諸城派古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11月,諸城派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級非遺保護名錄。
諸城派古琴形成於19世紀中葉,歷經幾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發展,形成了一個具有諸城特點、風格、技巧和特有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
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撥弦樂器之一,是中國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民間藝術形式。它是中國古代最受尊崇的樂器,其文化內涵遠遠超出了音樂的范疇。
八、濟南皮影戲
濟南皮影作為中國皮影戲的一種,2008年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濟南皮影戲又稱蘭州布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說當初河北灤縣樂亭皮影為全國之首,俗稱「天下的影,數樂亭」。它又稱「灤州布影」。
由於口誤,所以叫成了「蘭州布影」。「蘭」實為「灤」字之誤。後來,發現兩地皮影的特點、風格等都大不相同,所以1952年改稱為「山東皮影」。西方戲劇史家曾說過:「中國的皮影是電影的開山祖。」
9. 山東文化遺產有哪些
山東文化遺產有三個, 分別是:
1、孔府:
曲阜孔廟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1961年,國務院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