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矩

法規矩

發布時間: 2022-04-17 22:53:55

A. 法律概念,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呀

法律概念是對各種法律事實進行概括,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徵而形成的權威性范疇。
法律規則是採取一定的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規范。
法律原則是指在一定法律體系中作為法律規則的直到思想、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穩定性原理和准則。
區別:法律概念是抽象的,法律規則是明確具體的,而法律原則其要求比較籠統、模糊。

聯系:
法律規則、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屬於法的三個要素。
法律條文是法律的形式,條文表現規則、原則,並不是所有的法律條文都規定法律規則。
同時,法律規則也並不都由法律條文來表述,有時可能會以其他形式,如習慣、慣例或法理的形式來表述。

B. 中國法律規則一共多少條每條寫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正確的提法應該是:中國的法律部門有那些?
答: 我國的部門法一般認為主要有一下幾個部門
①憲法——包括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立法法、國籍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行政法——分為一般行政法、特別行政法,一般行政法主要有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等
特別行政法一有食品衛生法、葯品、治安管理、海關、郵政、鐵路、集會遊行等法。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則和一些單行法組成,如合同法、擔保法、婚姻、繼承、收養、專利、著作權法等。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如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經濟管理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如會計法、三資企業法、商業銀行法等。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有勞動法、工會法等。
⑦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一——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土地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
刑法——主要指刑法典和一些特別刑法。
訴訟法——有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海事訴訟法。 企法網www.enterlaw.net

C. 法律規范與法律規則區別

法律規范與法律規則的區別:

一、內涵不同:法律規范可以區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法律規范是法律規則的上位概念。

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規范可表現為具體得的法律條文,也可以體現在法律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具體制度和程序當中。法律規則是採取一定的機構的形式具體規定權利、義務及相應後果的行為規范。任何法律規則均由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個部分組成。

三、具體適用不同。法律規范包含法律原則,法律原則在適用過程中,兩個甚至多個原則可以在同一個案件中同時適用而不構成沖突和矛盾;法律規則適用表現為「非此即彼」或「全有或全無」的模式。

綜上所述,法律規范可以區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但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卻不僅包含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法律概念也是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而法律後或是法律規則的組成部分。因此,該題的正確答案為A,B,D。


(3)法規矩擴展閱讀:

法律規范是社會規范的一種。技術規范指規定人們支配和使用自然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行為規則。在當前技術發展極端復雜的情況下,沒有技術規范就不可能進行生產,違反技術規范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如導致生產者殘廢或死亡,引起爆炸、火災和其他災害等。

因此,國家往往把遵守技術規范確定為法律義務,從而成為法律規范。

對違反技術規范造成的嚴重危害,要求承擔法律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4條規定:工廠、 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技術規范與作為社會規范之一的法律規范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關系,法律規范可以規定有關人員負有遵守和執行技術規范的義務,並確定違反技術規范的法律責任,技術規范則成為法律規范所規定的義務的具體內容。

D. 制定法規則的形成主要有哪些方式

制定法規則的形成主要方式:
A, 立法者創造;
B, 歸納經驗;
C, 對以往規則的修改;
D, 法的移植或者繼承。

E.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之間的關系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之間的關系是:法律規則是採取一定的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規范。法律原則是指在一定的法律體系中作為法律規則的指導思想、基礎或本源的、綜合的、穩定的原理和准則。

法律原則是法律制度、法律規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協調法律體系中規則之間的矛盾,彌補法律規則的不足和局限。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雖然同為法律規范,但它們在內容明確性、適用范圍、適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區別,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規范。

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內容上,法律規則的規定是明確具體的,著眼於主體行為及各種情況的共性。而法律原則的要求比較籠統、模糊,法律原則並不直接告訴行為主體應當如何去實現或滿足對行為設定的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標准,故其在適用上,法官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裁量的空間。

(2)在適用方式上,法律規則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而法律原則的適用不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不同強度的原則,甚至沖突的原則都可能存在於一部法律之中並得到適用。


(3)在作用上,法律規則比法律原則強度大,沒有規則,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則作為法律規則的本源和基礎,可以協調法律體系中規則之間的矛盾,彌補法律規則的不足與局限,甚至可以直接作為法官判決的法律依據。

(4)在來源上,法律規則在國家法上只能出自立法者之手,這在成文法國家中顯得尤為突出;而法律原則的來源剛較為廣泛。

(5)在適用范圍上:法律規則只適用於某一類行為,其無法具有普遍適用性;法律原則對人的行為及其條件有更大的覆蓋面和抽象性,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能貫穿於任何法律事實之中。因此,原則的適用范圍也寬於規則。


一條規則只能對一種類型的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原則卻調整較為寬闊的領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會關系的協調和指引。


(6)適用條件上: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相比具有優先適用性,法律規則在針對具體案例時可以具體有針對性的應用,切實做到一對一的針對性適用;法律原則只有在以下方面方可適用:在窮盡法律規則時除非為了實現個案正義否則不得舍棄法律規則而直接適用法律原則,沒有更強理由不得徑行適用法律原則。

(7)從表現形式上看;任何法律規則均由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個部分構成,而法律原則一般情況下無固定的表現構成形式。

(8)從功能上看:法律規則的基本功能在於對人們行為提供確定的、可預測的導向;法律原則是法律規范的基礎或在法律中較為穩定的原理和准則。它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也沒有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5)法規矩擴展閱讀:

法律原則在法律制定和司法實踐中的作用:

由於社會形式復雜多變、發展進步日益迅猛,立法技術不斷提高,法律原則在法典中的數量和地位逐步上升,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的作用也越發顯著。其主要職能在於顧及具體案件,使法律適用更加靈活,更加適應社會發展,從而使法律能與時俱進,並進一步實現其規范功能。


(1)在法律製作方面

1、法律原則直接決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質、內容和價值取向。

法律原則承載著法律的價值,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體現,構成了整個法律制度的理論基礎。它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也沒有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它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廣於具體的法律規則,一條規則只能對一種類型的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原則卻調整較為寬闊的領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會關系的協調和指引。因此,它是法律制度內部和諧統一的重要保證,更對法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2.法律原則對法律解釋具有指導作用。


首先,法律原則是探尋立法者意志從而作出文意解釋的突破口。正是法律原則代表著法律的精神,才為其他法律要素的解釋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方向。綜合考慮法律原則,更有利於立法者正確全面認識法律的目的,從而作出合理的解釋。

其次,法律原則為法官進行創造性和能動性的法律解釋活動創造了依據。在司法審判中適用具體法律規則時,需要法官准確把握法律原則的基本精神,將其作為法律解釋的准則,以明確具體法律規則的確切含義,保證法律秩序價值的統一性和貫徹性,從而實現法律的客觀目的。

(二)在法律實施方面

1、指導法律推理

法律規則是法律推理的基本前提,但規則的技術性和僵硬性導致其在適用過程中有時必然明顯地嚴重違反法治,因此需要適當適用法律原則指導法律推理。

但是,為了避免用道德代替法律,適用法律原則必須經過一定的特別的理性對話程序,對法律原則的內容進行認真識別。所以,在這個識別機制未能建立之前,應該盡量避免直接適用法律原則。

2、補充法律漏洞,強化法律的調控能力


法律原則作為基礎性、本源性的規范,不直接適用當是常態,而適用則意味著法律出現了漏洞。劉巧靈女士在《法律原則適用初探》中提到:「法律原則內在結構上具有解釋法律、反映社會主流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功能「。

」法律原則是司法者用以救濟、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機制。這不僅在奉行成文法典的大陸法系國家如此,即使在實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國家也是如此。甚至在司法的歷史上,英美法系國家更注重利用法律原則來補充法律漏洞」。


龐凌在《法律原則的識別和適用》也指出:「補充法律漏洞,有很多方法,在有關法律漏洞補救方式中極其重要的一種就是依照由法律的精神演繹出來的一般法律原則進行彌補」。可見,法律原則是彌補法律漏洞或法律缺陷的重要手段。

3、合理的限定了自由裁量權及其范圍

法律原則的運用在一定意義上認可和規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而這種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范圍不僅僅包括是非對錯等確定的方面,還應該包括裁判依據的選擇。「這個選擇的范圍不應僅僅限於明確的、已知的法律規則或法律條文,在某種程度上還應當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解與使用」。

適用法律原則的過程也就是引入價值判斷的過程,由於法律原則本身具有社會普遍認可度(即其自身與社會道德主流觀念、社會共識的普遍聯系程度較密切),加之司法裁判有特定的法律評價標准及許多自發的基準,來具體化社會倫理而不是簡單地採用最高倫理准則或某個人、某個群體的情感為標准。

因此,法官在進行價值判斷時必然會受到這種支配性解釋的約束,從而依據客觀標准,適用存在社會上可以探知的客觀倫理秩序、價值、規范及公平正義的原則。否則,將會招致社會的否定性的評價。

F. 法律規則的特徵有哪些

一、法律規則

是法律規范中最具硬度的部分,法律規范主要是法律規則構成的。法律規則是採取一定的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規范。

二、法律規則的特性

1、有微觀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確定性、可訴性、合邏輯性、合體系性、可預測性。這也是法的基本特徵。現代法治國家首先要強調的就是:嚴格構建法律規則並且執行和遵守法律規則。

2、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任何一個法律規則都由這三要素組成,模式是法律規則的核心要素

(1)條件(或稱假定)是指法律規則中指出適用法律規則的條件或情況的部分①法律規范的適用條件②行為主體的行為條件,假定條件常被省略

(2)模式(或稱為處理或指示、行為模式)指法律規則所規定的行為規則部分,分為可為,應為,勿為模式

(3)後果(或稱制裁)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的、人們在作出符合或者違反規則行為時,會帶來什麼法律後果的部分,包括合法後果和違法後果,違法後果要在法律中明文規定。&如果把法律後果的執行和認定也看作是法律規則中規定的一定主體的職權和職責,那麼,完整的法律規則應該是行為規則和裁判規則的結合

G. 法律規則與法律條文的區別

1、定義不同。法律條文分為規范性條文和非規范性條文。規范性條文主要內用來表達規則和容原則,非規范性條文主要用來表達技術性規定,如專門法律術語的界定、制定機關、生效日期等的規定。而法律規則是指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范。

2、表達含義不同。法律條文是表達法律規則的形式,規則是條文所表達的內容,一個條文可能同時表達假定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後果三個要素,也可能表達其中的任何一個。

3、涵蓋范圍不同。不是所有的法律規范都必須由法律條文來表現,比如判例法、習慣法;也不是所有的法律條文都表達法律規則。

(7)法規矩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法律規則和法律條文的關系是對應的,但是我們在法律條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規則的情況是不同的,具體而言,大致有以下幾類突出的情形:

1.一個完整的法律規則由數個法律條文來表述。

2.法律規則的內容分別由不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條文來表述。

3.一個條文表述不同法律規則或其要素。

4.法律條文僅規定法律規則的某個要素或若干要素。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訴訟雙方 發布:2025-02-13 17:41:19 瀏覽:214
商洛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13 17:14:45 瀏覽:265
刑法解釋的原則 發布:2025-02-13 16:37:43 瀏覽:17
市場經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2-13 15:47:53 瀏覽:726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