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督察條例
①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確定多少項整改任務
●將實行清單式調度制度,緊盯地方整改進度
●對督察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突出環境問題,將組織機動式、點穴式督察
下一步,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將實行清單式調度制度,緊盯地方督察整改工作情況,按月調度,及時督辦,加強通報,並對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調查問責結果進行審核。同時,持續督促地方利用「一台一報一網」(「一台」即省級電視台,「一報」即省級黨報,「一網」即省級人民政府網站)作為載體,加強督察整改工作宣傳報道和信息公開,對督察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突出環境問題,將組織機動式、點穴式督察,始終保持督察壓力,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整改效果。
支持環保督查,給大家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② 督察組和督查組的區別
督察組是以監督為主的;督查組是以檢查為主的。
1、督察組職責是監督視察為主(有很強的官方性,監管,視察職責,職權范圍大)
2、督查組職責是檢查為主(只是單純檢查職責,職權范圍小,比如檢查衛生是否干凈,執行一種檢查行為)
(2)國家環保督察條例擴展閱讀:
國務院督查組
2015年6月1日起,國務院派出11個國務院督查組赴35個國務院部門和單位、18個省(區、市)開展實地
部級領導領銜11個督查組
11個國務院督查組中,前5組重點「督部門」。組長分別由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江小涓、丁向陽、王仲偉、江澤林擔任,重點督查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國資委、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食品葯品監管總局、證監會、民航局等國務院部門和單位。
後6組重點「督地方」,全部由部委「一把手」帶隊。組長分別是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海關總署署長於廣洲和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督查地點涉及東中西部地區,既有東北三省、河北、山西等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地區,也有上海、廣東等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地區。
③ 你如何看待國家對環保督察工作強調禁止「一刀切」
針對在環保督察過程中出現的「一刀切」問題,生態環境部指出,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行為不能容忍。只有對那些整改沒有希望以及拒不配合整改的污染企業才會強制關停;對於其他情況,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分類整改,實事求是,不傷害企業和老百姓的合法權益。
生態污染和環境問題是長年累月形成的,不可能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這就要求地方在改變過去先污染後治理錯誤觀念的同時,也不能急功近利,企圖能夠一蹴而就。
當然也必須警惕抹黑環保等其他行為的情況,比如前段時間,有人把污染企業設備上的封條撕下來,貼在自家灶台,造謠生事。這種行為將會受到嚴厲打擊。
最後,環保「一刀切」問題最後終將被消滅,而環保督察工作的常態化,也必然會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被津津樂道。
④ 環境監察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環境監察工作,加強環境監察隊伍建設,提升環境監察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環境監察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環境監察,是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實施的行政執法活動。
第三條 環境監察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教育和懲戒相結合;
(二)嚴格執法和引導自覺守法相結合;
(三)證據確鑿,程序合法,定性准確,處理恰當;
(四)公正、公開、高效。
第四條 環境保護部對全國環境監察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環境監察工作。
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所屬的環境監察機構(以下簡稱「環境監察機構」),負責具體實施環境監察工作。
第五條 環境監察機構對本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並接受上級環境監察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環境監察機構的領導,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並為環境監察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第六條 環境監察機構的主要任務包括:
(一)監督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執行;
(二)現場監督檢查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環境保護行政許可執行情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等;
(三)現場監督檢查自然保護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執行情況;
(四)具體負責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排污費核定和徵收;
(五)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六)查辦、轉辦、督辦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投訴、舉報,並按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的職責分工,具體負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糾紛的調解處理;
(七)參與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
(八)對嚴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問題進行督查;
(九)依照職責,具體負責環境稽查工作;
(十)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二章 環境監察機構和人員
第七條 各級環境監察機構可以命名為環境監察局。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環境監察機構,也可以分別以環境監察總隊、環境監察支隊、環境監察大隊命名。
縣級環境監察機構的分支(派出)機構和鄉鎮級環境監察機構的名稱,可以命名為環境監察中隊或者環境監察所。
第八條 環境監察機構的設置和人員構成,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范圍大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規模、污染源數量和分布
⑤ 中央環保督察揭了七省市哪些"痛點"
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組於7月29日至8月1日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遼寧省、湖南省和貴州省等7個省市陸續反饋了督察情況。反饋會由被督察地方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組組長通報督察意見,當地黨委主要領導作表態發言。
此外,督察組對上述省市還有一些特別點評,令人印象深刻。
天津:壓力傳導不足、責任落實不夠、工作不到位,與中央要求、直轄市定位、人民群眾期待有明顯差距。
山西:不作為、慢作為現象多見。多數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惡化,全省散煤煤質管控處於失控局面。
遼寧:重點區域違法建設問題突出。
安徽:(巢湖)以保護之名,行開發之實。
湖南:「有色金屬之鄉」和「魚米之鄉」成為民心之痛。
福建:一些領導幹部對環境質量盲目樂觀。
貴州:生態環境脆弱敏感,發展不足與保護不夠問題並存。
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整改 ,不要把問題掩蓋住,要為了環境保護做出好的表率。
⑥ 如何做好環保督察
請要做好環保的督查工作,實際上也是一個認真細致的工作。我們應該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下面就會介紹一些具體的方法與步驟一、執行環保政策
1、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地方行業准入條件,符合淘汰落後產能的相關要求。
2、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
3、依法辦理排污許可證,並依照許可內容排污。
二、提升裝備水平
1、企業應採用密閉化生產工藝替代敞開式生產工藝,優先採用連續化、自動化生產工藝替代間歇式生產工藝,盡量減少物料與外界接觸頻率。
2、採用先進輸送設備。
3、優化進出料方式。
4、提高冷凝回收效率。
5、採用先進離心、壓濾設備。
6、採用先進乾燥設備。
7、規范液體物料儲存。
8、推行節水型生產工藝。
三、廠區生產環境
1、根據實際情況,生產車間地面採取相應的防滲、防漏和防腐措施,車間實施干濕分離,廠區必須全面實施「兩化」,即道路場地硬化、其他區域綠化。
2、生產現場無跑冒滴漏現象,環境整潔、管理有序。
3、罐區和一般廢物收集場所的地面應作硬化、防滲處理,四周建圍堰,一般廢物收集場所還要採取防雨措施。4、廠區各類管線設置清晰,管道布置應明裝,並沿牆或柱集中成行或列,平行架空敷設。
四、廢水管理
1、實行雨污分流。
2、生產廢水和初期雨水的處置。
3、生活污水的處置。
4、排放口設置。
⑦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督查類型主要包括哪幾項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督察當然是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一般是督查企業治污減霾措施落實情況,煤改潔政策,土地或者是水源污染情況,污水處理以及其他揚塵問題等,總之,跟環境保護的都是督察的內容。
⑧ 中央環保督察由查企變為什麼了
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並舉,以督政為主」。
中央環保督察的主要目標是推動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察的對象主要是各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並下沉到部分地市級黨委和政府,通過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動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
中央環保督察強調督察結果的應用。督察結束後,重大問題要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要向中央組織部移交移送,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這樣的力度,直接促使地方領導幹部提高對環保的重視程度。
(8)國家環保督察條例擴展閱讀:
中央環保督察的成就:
1、天津市靜海區水務局在接受督察組問詢及調閱資料過程中,提供虛假材料,被督察組調閱時當場發現。經查,靜海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擅自指使其分管的工作人員虛構事實,將編造的文檔歸入迎檢材料。作為行政主要負責人,靜海區水務局局長被免職。
2、老乾媽公司是貴陽的名片,也是當地財稅部門的「心頭肉」,但其油煙問題影響周邊環境,百姓屢次投訴不見整改。「老廠區是我們的發家之地,下定決心搬遷真的不容易,投入也會很大。中央環保督察組一到,明確指出問題,要求立即整改。
在市委、市政府的幫助指導下,我們相信通過技術改造和廠區搬遷,企業的發展前景會更好。」老乾媽公司有關負責人李貴山坦言。
3、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北方葯業自建廠以來被不斷投訴,異味擾民問題突出,僅中央督察期間就收到群眾舉報80餘次。督察組專門赴現場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在督察組督辦下,企業7名相關責任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企業整改不到位堅決不允許恢復生產。
⑨ 如何理解環保督政問責制度
摘要 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重要內容。先期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明確和強調了「環境問題突出、重大環境事件頻發、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將被先期督察,黨政領導有可能被同時追究責任」。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高歌猛進,中央巡視組在各省市、中央單位、央企、高校一路打虎拍蠅。再看環保督查工作,早在2004年,國家就已開始在地方試點設立環境保護督查中心,開啟了國家環境督政體制的改革。那麼,「十三五」期間,環保督察巡視能否像紀檢巡視那樣給治污不力的地方和部門以震懾?由於考核制度和地方利益的驅動,於公於私,一些地方黨政部門都不願意下大力氣抓環保,而且部門間各自為政。要加快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切實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主體責任。應該通過環保督查巡視,督查地方政府的組織領導、規劃編制、責任落實、任務完成、考核獎懲、政府整改情況,體現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意志,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重大問題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移交移送上級組織人事部門,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對於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環境質量明顯惡化、國家下達的任務沒有完成、領導幹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和亂作為、失職瀆職、濫用權力等情形,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應移送紀檢監察部門。用好環保督察巡視這把利劍,是嚴格環保執法的重要前提。首先,繼續完善頂層設計,把中央精神落實到操作層面,制定完善的環保督察巡視原則,成立相應機構,明確督察巡視范圍和內容,規范工作方式和許可權,嚴格工作程序,並有紀律和責任程序;其次,考慮在條件成熟時環保督察巡視機構應與組織、紀檢部門形成聯動機制,真正體現環保督察巡視的作用;再次,重視環保民間組織作用,發揮其監督功能,為環保督察巡視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⑩ 環境保護督察的目的是什麼
環境保護督察的目的是重點了解省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推動督察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綠色發展。
環境保護就是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依據人類的意願,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於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並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環境保護的措施如下:
1、生活污水處理:凈化生活污水排放,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並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2、施工廢水處理: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再進行排放,可以減少對河流的污染。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3、廢棄物處理:普及垃圾分類,廢物回收利用,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4、大氣污染防治:提高工業廢氣排放標准,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5、水土保持措施: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