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門法律法規
⑴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民政工作的法律有四部,另有大量法規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經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通過,1984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4號公布;根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第3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1991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施行。
《婚姻登記條例》國務院令 第387號,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揚條例》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1980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同時廢止。
《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民發〔2011〕218號
《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4月22日民政部發布,2013年6月27日民政部部務會議修改,2013年7月5日實施。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國務院發布實施
《信訪條例》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0號)
《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 第 21 號
《基金會管理條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1988年9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基金會管理辦法》廢止。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施行。
建議:進入中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進行分類查找。
⑵ 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哪些未成年人進行臨時監護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民政部門應當以下的未成年人進行臨時監護:1、身份不明,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監護法人的;2、監護人因自身客觀原因,不能履行職責的,3拒絕監護未成年的;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十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監護:(一)查找不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二)監護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三)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四)人民法院判決撤銷監護人資格並指定由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十二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進行臨時監護:(一)未成年人流浪乞討或者身份不明,暫時查找不到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二)監護人下落不明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三)監護人因自身客觀原因或者因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不能履行監護職責,導致未成年人監護缺失;(四)監護人拒絕或者怠於履行監護職責,導致未成年人處於無人照料的狀態;(五)監護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未成年人需要被帶離安置;(六)未成年人遭受監護人嚴重傷害或者面臨人身安全威脅,需要被緊急安置;(七)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⑶ 民政局職責職能
法律分析:民政局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關於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訂全市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依法對全市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進行登記管理和執法監督。
(三)擬訂全市社會救助規劃、制度和標准,負責城鄉居民低收入家庭認定、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四)擬訂全市城鄉基層群眾自治建設和社區治理政策,指導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五)擬訂全市行政區劃總體規劃、地名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負責全市法定行政區域界線爭議的調查和調處工作;負責地名管理工作。
(六)貫徹實施有關婚姻管理的法規和政策,推進婚俗改革。
(七)貫徹實施殯葬管理政策、擬訂服務規范並組織實施,推進殯葬改革。
(八)統籌推進、督促指導、監督管理全市養老服務工作,擬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政策、標准並組織實施,承擔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難老年人救助工作。
(九)貫徹實施有關殘疾人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統籌推進殘疾人福利制度建設和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十)貫徹實施有關兒童福利、孤棄兒童保障、兒童收養、兒童救助保護的政策、標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困境兒童保障制度。
(十一)擬訂促進全市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社會捐助工作,負責全市福利彩票發行管理工作。
(十二)擬訂全市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的政策和標准,會同有關部門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志願者隊伍建設。
(十三)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四)有關職責分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⑷ 民政局主要職能及業務范圍
民政局主要職能及業務范圍有:
主管救災救濟、雙擁優撫安置、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區劃地名等工作;民政局的主要職能有: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民政事業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承擔依法對本市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進行登記和監督管理責任等。
民政局的工作范圍和職責如下:
一、婚姻管理;眾所周知的職責之一,讓一對情侶變為合法夫妻的登記處,只有經過民政登記領取結婚證的夫妻,才能受到法律保護,另外離婚登記也是在民政局。
二、救災救濟;
1、關於自然災害的救濟,若是在某地民政局的管轄范圍出現了自然災害,自然是需要民政局來開展救災活動,作為民政局工作者,需要將災害報告上級,申請各種救濟福利,前往災區發放物資。
2、救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比如兒童、婦女、流浪人員等,讓他們享受社會福利也就是低保。
3、舉辦公益活動,比如一些地區需要人們支援而開展的公益活動,組織大家捐款。
三、雙擁安置;
負責給烈士家屬資金發放,以及社會傑出貢獻烈士發生意外,民政局會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去安撫家屬,然後給其發放撫恤金額,讓對有社會貢獻的人們得到基本的關懷,促進社會和諧。
四、單位管理;
1、在民政局管轄范圍內,有人要開設公司、店鋪等,都需要去民政局登記,並且接受民政局的監督和管理。
2、另外福利彩票也是屬於民政局的管轄范圍內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三十一條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據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⑸ 民政法規是什麼
民政相關法律法規: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2006年發布)
《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發布)
《關於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2003年發布)
《關於建立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 2005年發布)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2003年發布)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3年發布)
《關於加強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見》( 2006年發布)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11年發布)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2008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1年發布(2011.8發布最新司法解釋)
《婚姻登記條例》(2003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9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 1997年發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發布)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1998年發布)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98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年度檢查辦法》(1996年發布)
《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1996年發布)
《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1993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管理規定》(2000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1999年發布)
《國務院、中央軍委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2011年發布)
《地名檔案管理辦法》(2001年發布)
《關於加強地名標志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通知》(2005年發布)
《關於加強高層建築和住宅區等地名標准化管理的通知》(1996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1996年發布)
《福利企業資格認定辦法》(2007年發布)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2007年發布)
⑹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優撫安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
2、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3、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4、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革命烈士褒揚 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
5、湖南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
6、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衛生部 總後勤部關於重新印發《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試行)》的通知
7、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頒發《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辦法
10、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11、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
12、湖南省實施《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細則
13、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暫行規定
民間組織管理類:
1、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2、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3、基金會管理辦法
4、關於印發《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的通知
5、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
6、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
7、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8、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9、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管理暫行辦法
社會事務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3、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
4、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5、出國人員婚姻登記管理辦法
6、民政部關於發布《華僑同國內公民、港澳同胞同內地公民之間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8、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9、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
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
10、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1、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12、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基層政權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湖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4、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辦法
行政區劃類:
1、地名管理條例
2、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3、湖南省地名管理辦法
4、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
5、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
6、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社會救助類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社會福利類:
1、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
2、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3、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
4、關於印發中國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有獎募捐社會福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6、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7、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批准發布《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行業標準的通知
殯葬管理類:
1、殯葬管理條例
2、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
3、公墓管理暫行辦法
4、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
救災減災類:
1、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2、湖南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3、民政部關於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發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4、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
5、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加強特大自然災害救助補助費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⑺ 民政局的工作范圍和職責
民政局的工作范圍是救災救濟、雙擁優撫安置、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區劃地名等工作,民政局職責如下:
(一)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民政事業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擬訂民政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政策,並監督實施。
(二)承擔依法對本市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進行登記和監督管理責任;指導區縣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管理工作。
(三)擬訂本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福利彩票銷售管理辦法;指導福利彩票銷售及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組織擬訂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組織、指導社會捐助工作;指導老年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權益保障工作;負責建設征地超轉人員管理工作。
(四)參與擬訂本市社區建設總體規劃;擬訂社區建設的相關配套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社區服務站建設。
(五)擬訂本市城鄉基層群眾自治建設具體辦法,並組織實施;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法律法規】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五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業務范圍內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業務主管單位(以下簡稱業務主管單位)。
法律、行政法規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⑻ 民政部2007一102號文件內容
民發[2007]102號
民政部關於落實優撫對象和部分軍隊退役人員有關政策的實施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優撫對象和部分軍隊退役人員相關政策的完善落實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民政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圍繞民政部門牽頭負責的調整部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向部分參戰退役人員、原8023部隊及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發放生活補助,以及實施《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等3個政策,民政部門的職責有四項:
1、落實對烈屬(含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殘疾軍人(含傷殘人民警察、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傷殘民兵民工)、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提高撫恤補助標准工作。
2、對部分參戰退役人員進行核查認定、數據統計,做好在農村的和城鎮無工作單位且生活困難的參戰退役人員生活補助發放工作。
3、對原8023部隊退役人員中不符合評殘和享受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條件,但患病或生活困難的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的人員,發放生活補助;對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進行核查認定、組織體檢、數據統計,落實相關撫恤補助待遇。
4、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部門會同財政、勞動保障、衛生部門制定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具體實施辦法,落實有關醫療保障政策。
(二)統籌研究,做好生活有特殊困難的1993年至1999年軍隊復員幹部的救助工作。
(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1993年至1999年軍隊復員幹部住房政策、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勞動保障政策等兩項政策,以區(縣)為單位,將掌握的本地區復員退伍軍人有關資料及時提供給相關部門。
二、參戰退役人員及參加核試驗退役人員的核查認定核查認定工作按照屬地原則組織實施,由參戰、參試人員本入戶籍地村(居)委會、鄉(鎮、街道)和縣(市、區)民政部門統一組織調查、申報和審定。
(一)有關對象及其范圍的界定
1、參戰退役人員。參戰退役人員是指曾在軍隊服役並參加過作戰的退役人員。作戰是指武裝力量打擊或抗擊敵方的軍事行動,具體界定為:我軍為抵禦外來侵略,完成祖國統一,為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武力打擊和抗擊敵方的軍事行動,主要包括:自衛還擊作戰、防禦作戰、對逃離大陸的國民黨軍隊的作戰、出國支援作戰、平息地區性武裝叛亂作戰,以及軍委、總部認定的其他作戰行動。參戰退役人員包括直接參加戰斗的人員和作戰指揮人員、作戰保障人員。1954年11月1日以來,我軍的主要作戰有:
(1)解放-江山島作戰(1954年11月至1955年2月)
(2)川、甘、青、藏、滇地區平叛作戰(1955年12月至1982年12月),包括四川涼(山)茂(縣)西(昌)地區平叛,西藏平叛(含甘肅、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藏區)
(3)炮擊金門作戰(第一階段為1953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第二階段為1960年6月17日、19日)
(4)中面邊境勘界警衛作戰(1960年11月22日至1961年2月9日)
(5)中印邊境自衛反擊(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
(6)「八•六」海戰(1965年8月6日)
(7)崇武以東海戰(1985年11月13日至14日)
(8)援越抗美作戰(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
(9)援老抗美作戰(1968年1月至1978年5月)
(10)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1969年3月)
(11)西沙群島自衛反擊作戰(1974年1月)
(12)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13)「老山、者陰山」地區對越防禦作戰(1979年10月至1989年10月)
(14)南沙群島自衛反擊作戰(1988年3月)
2、原8023部隊和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
8023部隊是原國防科工委21試驗基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代號,從1964年至1996年,多次執行核試驗任務。現為總裝備部21基地,駐地在新疆馬蘭。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包括參加過核試驗效應試驗的退役人員,執行過核試驗保障任務的退役人員、參加過核爆炸條下軍事演習的退役人員,與原8023部隊駐同一區域部隊的退役人員、曾在核導彈、核潛艇部隊涉核崗位服役的退役人員等。
民政部門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情況組織調查、申報和審定。(二)申報登記和初審程序
相關人員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退伍證、參戰立功、授獎證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凡個人向原所在部隊索取的證明材料無效),向本人戶籍所在地村(居)委會提出申請並辦理登記手續,填寫有關登記審核表。村(居)委會進行初審後上報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向申請人所在部門、單位調閱本人檔案,以個人檔案原始記載為依據,認真核實其身份,並做好登記工作。對符合條件和簽署意見後,將有關登記審核表、人員花名冊和個人有關資料復印件、以及個人檔案等材料上報縣級民政部門。對不符合條件的,書面說明理由並告知本人。
(三)會審認定和建立檔案
縣級民政部門對上報的材料,組織專門人員進行集體審核,逐一審定。對經審定符合條件的,由申請人所在單位和村(居)委會張榜公示。對公示期間及以後有異議的,縣級民政部門要組織調查核實。經查實不符合條件的,應書面通知本人並說明理由,調查後有疑義的,應請示省級民政部門。對上述所有申報登記人員的資料,縣級民政部門要建立健全檔案和資料庫,並認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申報登記和核查審定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申報登記和核查審定過程中需相關人員填寫的表格,由各地根本心想事成地情況自行製作,但表格內容應包括民政部制發的《部分軍隊退役人員信息採集表》(附件1)中的項目。審定工作結束後,省級民政部門應將符合條件的人員信息填入《部分軍隊退役人員信息採集表》,待今年底明年初民政部優撫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完成後,統一錄入系統,並與其他重點優撫對象一樣,形成每年定期更新機制。
三、數據統計和資金撥付
審批工作結束後,縣級民政部門要及時統計核實相關數據,逐級匯總,並抄報同級財政部門復審,省級民政部門應於2007年9月15日前將本地區參戰退役人員、原6023部隊及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的統計結果分別填入《部分軍隊參戰退役人員情況統計表》(附件2)和《部分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情況統計表》(附件3),送同級財政部門復審後報民政部。民政部根據審定的實際人數編制資金預算,及時向財政部報送有關情況,商請財政部下達有關補助經費。各地要採取有效措施,在認真審核基礎上,及時安排應由地方負擔的撫恤補助資金,統籌撥付使用上級補助資金,按時足額把撫恤補助費發到個人手中,同時逐級建立數據統計審核的長效機制,定期匯總上報。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民政部門一定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要將這項工作作為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提上即力日程,認真組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主動提供有關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共同做好有關工作。
(二)加強宣傳教育,開展檢查監督。
各地要通過各種形式,認真做好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要把黨和政府對這部分人員的關心愛護宣傳到位,把政策內容宣傳到位,做到家喻戶曉。同時,要堅持解決實際問題和做好思想工作相結合,教育引導他們繼續保持革命軍人的優良品質,努力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教育引導他們增強法制觀念,增強大局意識,以實際行動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要加強督促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
附件
1、《部分軍隊退役人員信息採集表》
2、《部分軍隊參戰退役人員情況統計表》
3、《部分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情況統計表》
附:貴州省民政廳關於軍隊部分退役人員有關政策的界定
其中第四條中的第二款中的:檔案無參戰記載或無檔案的認定
(1)個別處理:首先由本人寫一份參戰經過的材料,然後尋找2名戰友作為證明人。出具證明材料,並承諾對出具的證明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證明人必須是已經認定的參戰人員,同時必須與被證明人具有「四同」,即同時參戰、同地點參戰、同一個部隊代號、同屬一個營級單位。在實際操作中,如只有一名認定了身份的證明人與被證明人完全「四同」的,也可以作為認定的依據。
(2)對於個人檔案中無參戰記載或找不到檔案,同時又沒有戰友證明的人員,屬人數相對較多且反映強烈的,由縣級民政部門派專人前往他們的原部隊查閱有關原始資料、只要部隊有原始參戰記載,其原部隊番號與個人檔案或退伍證中的部隊番號一致的、作為認定依據。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是主管有關社會行政事務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1954年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1969年撤消,1978年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並延續至今。
民政部主要職責
(一)擬訂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和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承擔依法對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登記管理和監察責任。
(三)擬訂優撫政策、標准和辦法,擬訂退役士兵、復員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和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安置政策及計劃,擬訂烈士褒揚辦法,組織和指導擁軍優屬工作,承擔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的有關具體工作。
(四)擬訂救災工作政策,負責組織、協調救災工作,組織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體系建設,負責組織核查並統一發布災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災款物並監督使用,組織、指導救災捐贈,承擔國家減災委員會具體工作。
(五)牽頭擬訂社會救助規劃、政策和標准,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負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工作。
(六)擬訂行政區劃管理政策和行政區域界線、地名管理辦法,負責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設立、命名、變更和政府駐地遷移的審核工作,組織、指導省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負責重要自然地理實體以及國際公有領域、天體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的審核工作。
(七)擬訂城鄉基層群眾自治建設和社區建設政策,指導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八)擬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福利彩票發行管理辦法,組織擬訂促進慈善事業的政策,組織、指導社會捐助工作,指導老年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工作。
(九)擬訂婚姻管理、殯葬管理和兒童收養的政策,負責推進婚俗和殯葬改革,指導婚姻、殯葬、收養、救助服務機構管理工作。
(十)會同有關部門按規定擬訂社會工作發展規劃、政策和職業規范,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相關志願者隊伍建設。
(十一)負責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參與擬訂在華國際難民管理辦法,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在華國際難民的臨時安置和遣返事宜。
(十二)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民發[2007]102號-軍魂網
⑼ 和民政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新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法規匯編 》這本書,作者:民政部法規辦公室 編者:民政部法規辦公室
目錄
一、綜合
中華人民工和國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一號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信訪條例
(1995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5號發布 自2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行班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2001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21號發布 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2001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322號發布 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的通知
國辦發[1999]43號 1999年5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
國發[1999]25號 1999年10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
國發[1999]23號 1999年11月8日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國發[2000]23號 2000年8月24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的通知
國發[2000]30號 2000年10月8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涉及的幾個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
國辦函[2001]1號 2001年1月1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公文處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國辦發[2001]5號2001年1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中發[2001]8號 2001年4月26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國務院行政復議案件處理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
國辦發[2001]38號 2001年5月14日
國務院批轉關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發[2001]33號 2001年10月1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決定
國發[2002]17號 2002年8月22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關於清理整頓行政執法隊伍實行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02]56號 2002年10月11日
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國發[2002]24號 2002年11月1日
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
國發[2003]5號 2003年2月27日
民政信訪工作辦法
(199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第17號發布 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民政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民政部印章管理規定》的通知
廳辦發[1999]3號 1999年4月13日
民政部關於印發《發政部立法工作程序規定》的通知
民發[1999]52號 1999年9月20日
民政部關於印發《民政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的通知
民發[1999]123號 1999年12月23日
民政部、國家保密局關於印發《發政工作中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的通知
民發[2001]71號 2000年2月29日
民政部關於廢止部分民政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通知
民發[2000]238號 2000年11月10日
民政部關於印發《民政部機關公文處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民發[2001]144號 2001年5月30日... +++++++++++++++++++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民政工作的法律有四部,另有大量法規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1...
民政工作內容包括那些?: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民政工作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制定年度民政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協...
鄉鎮民政工作包括哪些: 部分鄉鎮民政機構還負責殘疾人工作、老齡工作、慈善工作等。 本回答由經濟...2010-07-14 和...
社區民政工作包括哪些: 法律法規 社會民生 科學教育 健康生活 體育...與民生有關的低保、五保審核管理,醫療救,醫...
民政工作服務對象有哪些?: 民政局服務對象有: (一)貫徹執行國家關於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 律、法規,研究制定全市民政事業中...
民政部的職責有哪些?: 民政部主要職責: (一)擬定民政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規章和法律、法規,研究提出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指...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2012-02-03...
民政工作怎麼實現"一個希望,三個著力: 「一個希望」,即希望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⑽ 民政法律法規
優撫安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
2、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3、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4、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革命烈士褒揚 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
5、湖南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
6、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衛生部 總後勤部關於重新印發《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試行)》的通知
7、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頒發《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辦法
10、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11、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
12、湖南省實施《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細則
13、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暫行規定
民間組織管理類
1、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2、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3、基金會管理辦法
4、關於印發《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的通知
5、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
6、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
7、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8、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9、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管理暫行辦法
社會事務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3、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
4、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5、出國人員婚姻登記管理辦法
6、民政部關於發布《華僑同國內公民、港澳同胞同內地公民之間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8、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9、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
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
10、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1、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12、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基層政權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湖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4、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辦法
行政區劃類
1、地名管理條例
2、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3、湖南省地名管理辦法
4、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
5、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
6、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社會救助類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社會福利類
1、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
2、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3、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
4、關於印發中國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有獎募捐社會福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6、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7、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批准發布《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行業標準的通知
殯葬管理類
1、殯葬管理條例
2、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
3、公墓管理暫行辦法
4、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
救災減災類
1、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2、湖南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3、民政部關於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發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4、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
5、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加強特大自然災害救助補助費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