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的規章制度
❶ 預防接種時的「三查七對五告知」制度具體內容是什麼
「三查七對」,是指醫療衛生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檢查受種者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查對預防接種證(卡),檢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觀、批號、有效期;
核對受種者的姓名、年齡和疫苗的品名、規格、劑量、接種部位、接種途徑,做到受種者、預防接種證(卡)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確認無誤後方可實施接種。
五告知是指告知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價格和接種後的留觀時間。
(1)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的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2019年4月20日,針對一些地方在預防接種環節發生的疫苗過期、掉包等事件,20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疫苗管理法草案提出,進一步加強預防接種管理,規范預防接種行為,明確將「三查七對」要求和接種信息可追溯、可查詢寫入法律草案。
草案二審稿增加了四方面規定。
一是接種單位應當加強內部管理,開展預防接種工作應當遵守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和接種方案。
二是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加強對接種單位預防接種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疫苗使用的管理。
三是明確「三查七對」要求,規定醫療衛生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嚴格核對有關信息,確認無誤後方可接種。
四是醫療衛生人員應當完整、准確記錄接種疫苗的最小包裝單位的識別信息、有效期等,確保接種信息可追溯、可查詢。
❷ 預防接種門診的工作指主要有哪些
接種門診工作人員職責 1、及時掌握本轄區兒童(包括外來兒童)情況,建立新生兒預防接種卡、證,按免疫程序的規定和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實施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計劃,建立健全疫苗領發登記,做好疫苗管理。 3、做好冷鏈設備的使用、保養工作,建立冷鏈運轉記錄。 4、進行常規接種率報告,針對傳染病和預防接種後不良反應或事故進行報告。 5、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健康教育。 6、收集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基礎資料。 7、定期對轄區內流動兒童進行調查摸底,建立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登記簿。對集貿市場和外來人口較密集的地方進行上門串戶通知接種,消除免疫空白點。片區負責人員每二個月一次對外來兒童進行查漏補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季度一次抽查1/4居委會外來兒童接種情況。及時發現流動人口中的兒童,並按規定給予接種或補種。對外來兒童家長進行計劃免疫知識宣教。 8、掌握轄區內托幼機構、小學學生預防接種情況,定期查漏補種,杜絕發生因漏種而引發相關傳染病的爆發。
❸ 預防接種操作前要嚴格實行三查七對制度,三查七對指什麼
問:「預防接種三查七對五告知」指的是什麼?
專家回答:
實行「三查七對五告知」制度
三查:接種證、健康問診、疫苗狀況;
七對:兒童姓名、年齡性別、接種程序,接種劑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
五告知: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價格和接種後的留觀時間。
❹ 規范化數字預防接種門診成份主要分成幾個功能區
周六日不休息
❺ 預防接種制度的內容
法律分析:我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第六條明文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推行擴大免疫規劃。
法律依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第六條?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推行擴大免疫規劃。需要接種第一類疫苗的受種者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受種;受種者為未成年人的,其監護人應當配合有關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保證受種者及時受種。
❻ 預防接種有哪些規定
規范要求,從事預防接種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並明專確其責任區域屬。接種單位應具備下列條件: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件;具有經過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具有符合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擔預防接種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並經過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據介紹,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包括皮內注射用卡介苗、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聯合疫苗及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常規免疫為:卡介苗接種1劑次;乙肝疫苗接種3劑次;脊灰疫苗口服4劑次,前3劑次為基礎免疫,第4劑次為加強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種5劑次,前3劑次為基礎免疫,第4劑次為加強免疫;第5劑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強免疫1劑次;麻疹疫苗接種2劑次,第2劑次為復種。
❼ 預防接種證制度的預防接種證制度內容
兒童離開原居住地期間,由現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負責對其實施接種。
預防接種證的格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制定。
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並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在兒童入托、入學後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❽ 金衛數字化平台門診設置
摘要 一、現代化門診建設背景
❾ 預防接種門診冷鏈使用及管理
疫苗和冷鏈管理制度
一、疫苗實行一個窗口專人管理,供應渠道嚴格執行:省—市—縣—鎮—接種門診(接種點)。健全疫苗領發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領發台帳,疫苗的出入賬物相符,登記必須有疫苗的名稱、數量、生產廠名、批號、失效期、進出數量、結余數量、領取人、備注等。
二、根據現行的免疫程序,本轄區的總人口數,出生率,各年齡組人口數及疫苗的損耗系數等制訂疫苗計劃,每年三月前將下一年度的計劃免疫用苗數量報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三、疫苗的運輸、貯存和使用要嚴格按照有關的溫度要求進行。按照疫苗的品種、批號分類整齊碼放,疫苗紙箱(盒)之間、與冰箱冰櫃壁之間均應留有冷氣循環通道。分發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後長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庫,先出庫」的原則,存放要整齊,包裝標志明顯,疫苗之間留出冷氣循環通道。
四、健全冷鏈設備管理制度,建立冷鏈設備台帳,記錄各種設備的品名、型號、到貨時間、數量;建立設備運轉與維修記錄簿,記錄發生故障與維修情況。疫苗過期應及時做好報損手續。
五、冷鏈設備做到專人管理,定期保養,建立維修、溫度記錄。冷鏈設備要有專人保養,經常擦拭保潔,每日2次(上午上班後與下午下班前)觀察記錄冰箱冰櫃內運轉溫度;保冷背包每次用後及時擦凈晾乾備用,冰排用後及時送回冷凍室凍存。
六、冷鏈冰箱和冰櫃應安放在乾燥、通風、避免陽光直射、遠離熱源的地方,後部要留有空間,底部要墊擱架,電源線路與插座應專線專用。
七、所有計劃免疫冷鏈設備僅專用於貯存疫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庫嚴禁存放其他物品、過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