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營業稅條例及細則釋義與適用法規匯編

營業稅條例及細則釋義與適用法規匯編

發布時間: 2022-04-18 11:43:30

1. 營業稅怎樣定義的

1、定義

營業稅(Business tax),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屬於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2011年11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布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

2、范圍

營業稅的征稅范圍可以概括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的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是指:

提供或者接受應稅勞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

所轉讓無形資產(不含土地使用權)的接受單位或個人在境內。

所轉讓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境內。

所銷售或出租的不動產在境內。

但是,根據財稅[2009]111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有關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簡稱境外)提供建築業、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勞務暫免徵收營業稅。

對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外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娛樂業,服務業中的旅店業、飲食業、倉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中的沐浴、理發、洗染、裱畫、謄寫、鐫刻、復印、打包勞務,不徵收營業稅。

(2)應稅勞務是指:

屬於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訊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徵收范圍的勞務。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屬於增值稅范圍,不屬於營業稅應稅勞務。單位或者個體經營者應聘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僱主提供的勞務,也不屬於營業稅的應稅勞務。

(3)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是指:

有償提供應稅勞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有償銷售不動產的行為。有償是指通過提供、轉讓、銷售行為取得貨幣、貨物、其他經濟利益。

(1)營業稅條例及細則釋義與適用法規匯編擴展閱讀:

第十條所稱營業稅起征點,是指納稅人營業額合計達到起征點,營業稅起征點的適用范圍限於個人。

營業稅起征點的幅度規定如下:

1、按期納稅的,為月營業額1000-5000元;

2、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營業額100元。

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稅務局應當在規定的幅度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適用的起征點,並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65號),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營業稅部分條款修改內容: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三款修改為:「營業稅起征點的幅度規定如下:一是按期納稅的,為月營業額5000-20000元;二是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營業額300-500元。」本決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2. 注意理解和把握營業稅視同發生應稅行為的規定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五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以下簡稱自建)建築物後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視同發生應稅行為。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細則的規定,一項經濟行為是否需要徵收營業稅,應看其行為是否符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條例規定的范圍內、有償及向他人提供四個條件。如果同時符合營業稅征稅的四個條件則納入營業稅的征稅范圍,只要有一個條件不符合,則不能徵收營業稅。
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有些經濟交易確實不完全符合營業稅的四個征稅條件,不應徵收營業稅,但如不予征稅,會產生一些不良的社會效應,所以需要在細則中給予「視同」的規定。關於視同征稅的規定,不只營業稅才有這種規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也明確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銷售貨物。其實,將視同發生應稅行為的規定擺在細則表述略顯法律級次不夠,應該放在條例中表述更妥當。
如何理解和把握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要視同發生應稅行為?新的營業稅細則將視同的范圍作了一個較大的調整:一是適用主體從原先的「單位」擴大為「單位或者個人」,二是征稅范圍從「不動產無償贈與」擴大到「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
之所以要將適用主體從原先的「單位」擴大為「單位或者個人」,主要是考慮到個人無償贈送行為與單位無償贈送性質相同,而且目前個人轉讓房屋過程中客觀存在一些個人利用過去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不征稅的規定,借簽訂假贈與合同以達到偷逃營業稅的目的,這次將個人無償贈送行為也納入征稅范圍,就是為了從源頭上解決納稅人偷逃稅的問題。
納稅人范圍從原先的「單位」擴大為「單位或者個人」,很明顯將所有的個人無償贈與都納入到征稅范圍之中,這當中有一部分也與我國的國情有些不符,如直系親屬之間的贈予征稅老百姓認為不近人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及時出台了財稅[2009]111號文件,規定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屬於離婚財產分割;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的,暫免徵收營業稅。
之所以將征稅范圍從「不動產無償贈與」擴大到「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這是因為:不動產的轉移也必然伴隨著土地使用權而轉移,相關法律法規都有此論述;不動產和土地使用權具有相同性質。舊營業稅實施細則對不動產無償贈與行為征稅,主要是考慮到當時大多數企業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而企業的不動產都屬於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為了防止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流失,也防止通過資產轉移方式而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因此作了特別規定。而土地使用權的無償贈送與不動產無償贈送的性質相同,所以將土地使用權的無償贈送納入征稅范圍比較合理。
如何理解和把握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建築物後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要視同發生應稅行為?筆者認為,要掌握理解這一規定,在實際征管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建築物,是指自己施工建設,不是指自己投資請其他施工企業建設。在實際執行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人把自建行為理解為自己投資建設,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自己投資建設並沒有發生建築業勞務,就不能徵收營業稅。
二是對自建行為要征稅必須是發生銷售建築物的時候。自己施工建造建築物,一般分為自建自用和自建銷售,如果自建自用,沒有發生建築物所有權的轉移,因此不徵收銷售不動產營業稅,當然也不存在補征建築業營業稅。如果將自建建築物對外銷售,則在銷售環節確認徵收建築業營業稅,也就是說銷售建築物是自建行為徵收建築業營業稅的前提。
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建築物後出租、投資入股、無償贈予,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是否要視同發生應稅行為?
前面講了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建築物後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要視同發生應稅行為徵收建築業營業稅,那麼單位和個人自己新建建築物還有用來出租的,用來投資入股的(不收取固定利潤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下同),用於無償贈予的幾種情況是否要視同徵收營業稅?對於以上這些情況,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筆者認為都不應該徵收建築營業稅。因為新建建築物出租,其建築物不動產的產權仍然屬於自建單位或個人,他收取的是租金收入,其產權並沒有隨著出租行為而變更,不符合營業稅細則規定的視同條件。新建建築物用於投資入股及無償贈予的行為,雖然會發生自建建築物產權的變更,但基於營業細則規定的是「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建築物後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要視同徵收建築營業稅,筆者認為不能擴大理解細則的規定。因投資入股和無償贈予,自建建築物的單位和個人並沒有取得銷售不動產的收入,所以不應對新建建築物用於投資入股及無償贈予的行為視同應稅行為徵收建築業營業稅。

3.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的建築指建築安裝業嗎

1、《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的建築是指建築安裝業。
2、建築業是指建築安裝工程作業等,包括建築工程,安裝工程,修繕工程,裝飾工程和其他工程作業等內容。
建築業稅目的征稅范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的建築、修繕、安裝、裝飾和其他工程作業的勞務。
建築:是指新建、改建、擴建各種建築物、構築物的工程作業。包括與建築物相連的各種設備或支柱、操作平台、窯爐及金屬結構工程作業在內。修繕:是指對建築物、構築物進行修補、加固、養護、改善,使之恢復原來的使用價值或延長其使用期限的施工作業。
安裝:是指生產設備、動力設備,起重設備、運輸設備、傳動設備、醫療實驗設備及其他各種設備的裝配、安置工程作業,包括與設備相連的工作台、梯子、欄桿的裝設工程作業和被安裝設備的絕緣、防腐、保溫、油漆等工程作業在內。
裝飾:是指對建築物、構築物進行裝飾,使之美觀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業。
其他工程作業:是指建築、修繕、安裝、裝飾以外的各種工程作業,如代辦電信工程、疏浚、鑽井(打井)、拆除建築物、水利工程、道路修建、平整土地、搭腳手架、爆破等工程作業。
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第52號令)
第二十五條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採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納稅人提供建築業或者租賃業勞務,採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納稅人發生本細則第五條所稱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不動產所有權、土地使用權轉移的當天。
納稅人發生本細則第五條所稱自建行為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銷售自建建築物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4. 什麼是按次納稅,按期納稅

(一)按期納稅的,為月營業額5000-20000元;
(二)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營業額300-500元。

提示:《營業稅條例及細則釋義與適用法規匯編》對如何確認納稅人是適用按期納稅方式享受起征點政策還是適用按次納稅方式享受起征點政策作如下解釋:
在實際執行時,各地都不太統一,有的認為只有固定經營戶或者依法辦理稅務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可以享受按期納稅政策,其他個人都只能適用按次納稅的起征點政策。我們認為,這樣對其他個人顯然不公平,本來其他個人相對於單位員工,就存在沒有固定工作、需要自已繳納社會保險等不平等的問題,處於弱勢,如果再對其按照按次納稅方式享受起征點政策,又要比單位員工多繳納營業稅(根據本細則第三條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僱主提供應稅勞務是不徵收營業稅的),這無疑更加重其他個人的稅收負擔,因此在對按期納稅方式的把握上,我們並沒有採用是否辦理稅務登記證的標准,「按期納稅」適用范圍,是指納稅人按月結算價款、按月取得營業收入的。除此之外,納稅人一律適用按次納稅的優惠政策。

因此我們認為按期納稅適用范圍,是指納稅人按月結算價款、按月取得營業收入的。包括:個體工商戶;在連續一個月以上的期間內,個人提供營業稅勞務,並按月結算價款、按月取得營業收入的業務,例如:個人從事房屋租賃、連續推銷業務、門衛勞務等業務。除此之外,納稅人一律適用按次納稅的優惠政策。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介紹

根據《中華人民抄共和國營業稅襲暫行條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該《實施細則》2008年12月18日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2號公布;根據2011年10月28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65號公布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修訂。《實施細則》共28條,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6. 營業稅的暫行條例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6號
發布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本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營業稅。
第二條營業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條例所附的《營業稅稅目稅率表》執行。
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納稅人經營娛樂業具體適用的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本條例規定的幅度內決定。
第三條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目的應當繳納營業稅的勞務(以下簡稱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的營業額、轉讓額、銷售額(以下統稱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四條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
營業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營業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五條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納稅人將承攬的運輸業務分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運輸費用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二)納稅人從事旅遊業務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替旅遊者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費、交通費、旅遊景點門票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遊企業的旅遊費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三)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四)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五)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納稅人按照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扣除有關項目,取得的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該項目金額不得扣除。
第七條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營業額。
第八條下列項目免徵營業稅:
(一)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
(二)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
(三)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
(四)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勞務,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勞務;
(五)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
(六)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機構、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院、圖書館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
(七)境內保險機構為出口貨物提供的保險產品。
除前款規定外,營業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第九條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第十條納稅人營業額未達到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營業稅起征點的,免徵營業稅;達到起征點的,依照本條例規定全額計算繳納營業稅。
第十一條營業稅扣繳義務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受讓方或者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扣繳義務人。
第十二條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並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營業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第十三條營業稅由稅務機關徵收。
第十四條營業稅納稅地點:
(一)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提供的建築業勞務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稅勞務,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納稅人轉讓無形資產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轉讓、出租土地使用權,應當向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三)納稅人銷售、出租不動產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稅款。
第十五條營業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一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5日、10日或者15日為一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營業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7. 營業稅的暫行條例

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單位和個人,所謂應稅勞務是指,建築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文化體育業、金融保險業、娛樂業、服務業。從事上述業務就應該繳納營業稅,不同的稅目稅率會有差異,稅率在3%到20%不等。
(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6號發布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本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營業稅。
第二條營業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條例所附的《營業稅稅目稅率表》執行。
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納稅人經營娛樂業具體適用的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本條例規定的幅度內決定。
第三條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目的應當繳納營業稅的勞務(以下簡稱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的營業額、轉讓額、銷售額(以下統稱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四條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
營業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營業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五條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納稅人將承攬的運輸業務分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運輸費用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二)納稅人從事旅遊業務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替旅遊者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費、交通費、旅遊景點門票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遊企業的旅遊費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三)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四)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五)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納稅人按照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扣除有關項目,取得的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該項目金額不得扣除。
第七條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營業額。
第八條下列項目免徵營業稅:
(一)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
(二)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
(三)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
(四)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勞務(指學歷教育),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勞務;
(五)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
(六)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機構、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院、圖書館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
(七)境內保險機構為出口貨物提供的保險產品,這里所稱為出口貨物提供保險產品,包括出口貨物保險和出口信用保險。
除前款規定外,營業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第九條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第十條納稅人營業額未達到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營業稅起征點的,免徵營業稅;達到起征點的,依照本條例規定全額計算繳納營業稅。
第十一條營業稅扣繳義務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受讓方或者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扣繳義務人。
第十二條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並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營業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第十三條營業稅由稅務機關徵收。
第十四條營業稅納稅地點:
(一)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提供的建築業勞務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稅勞務,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納稅人轉讓無形資產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轉讓、出租土地使用權,應當向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三)納稅人銷售、出租不動產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稅款。
第十五條營業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一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5日、10日或者15日為一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營業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8. 國家關於營業稅減免政策的相關文件或規定有哪些

營業稅減免政策
一、個人從事其他金融商品買賣收入仍免徵營業稅
新營業稅條例第五條規定,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納稅人從事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而此前,我國稅法對個人從事外匯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等所取得的收入,是不徵收營業稅的。為繼續給予個人轉讓金融商品暫免營業稅照顧,財稅[2009]111號文明確,對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下同)從事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和其他金融商品買賣業務取得的收入暫免徵收營業稅。即與新條例細則規定一樣,個人特指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這也就意味著,個人獨資企業、個人合夥企業從事金融商品買賣仍需要按規定繳納營業稅。此處應注意,貨物期貨屬於增值稅征稅范圍不繳納營業稅。
要點提示:目前新營業稅條例第五條僅適用單位,不適用個人。單位從事該類業務是不免徵營業稅的,對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應按買賣差額如實徵收。根據我國《證券法》的規定,有價證券應該包括國債、各種公司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因此,非金融機構轉讓上市公司股票應徵收營業稅。但為了扶持基金行業的發展,我國先後對基金行業提供了一定的營業稅方面稅收政策優惠,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75號)規定,對社保基金理事會、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運用社保基金買賣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暫免徵收營業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證券投資基金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4]78號)規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對證券投資基金(封閉式、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繼續免徵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該政策規定沒有作廢,目前仍在執行。也就是說,2009年1月1日後,所有經證監會批准設立的封閉式和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運用基金資產買賣股票、債券仍不徵收營業稅。
二、四種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等行為暫免徵營業稅
新細則第五條將過去「單位無償贈與不動產繳納營業稅」調整為「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也就是說,按新細則規定:無論單位或個人,只要發生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就要繳納營業稅。即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如房產等,在2008年年底之前是不徵收營業稅的,新條例實施後表明從2009年要開始徵收。但屬於所列四種情形之一的,暫免徵收營業稅。分別是:離婚財產分割;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但為防止個人以捐贈名義進行私下交易,規避營業稅等。財稅[2009]111號同時規定,在辦理免稅手續時,應根據情況提交以下相關資料:一是國稅發[2006]14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房地產交易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稅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的相關證明材料;二是贈與雙方當事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三是證明贈與人和受贈人親屬關系的人民法院判決書、由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均為原件);四是證明贈與人和受贈人撫養關系或者贍養關系的人民法院判決書、由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具的證明材料(均為原件)。而且,稅務機關應當認真審核贈與雙方提供的上述資料,資料齊全並且填寫正確的,在提交的國稅發[2006]144號文件所附《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登記表》上簽字蓋章後復印留存,原件退還提交人,同時辦理營業稅免稅手續。這與個人捐贈房產免徵個人所得稅的情形和所應提供證明材料相同。
要點提示:現階段暫時不徵收個人捐贈不動產和土地使用權產生的營業稅,但僅限於財稅[2009]111號文中列舉的四類捐贈,同時應根據各自情形向稅務機關提交相關證明材料才能享受免稅,除上述四種情況外的個人無償贈送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行為,應作為應稅行為徵收營業稅;單位捐贈則應視同銷售徵收營業稅。同時,由於在舊條例下,個人無償贈送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不徵收營業稅,所以國稅發[2006]144號規定:對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的,稅務機關不得向其發售發票或者代為開具發票。在新條例下,對於無償贈送其他單位和個人的,不屬於免稅范圍,應視同應稅行為發生徵收營業稅,稅務機關理應為其開具發票。
三、境內納稅人在境外發生(提供)的部分勞務不征稅或暫免稅
新營業稅境內外勞務判定原則由「勞務發生地」調整為「屬人」和「收入來源地」相結合。新營業稅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提供或者接受條例規定勞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的屬於境內勞務。即一是境內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全部勞務,無論其提供的勞務是否發生在境內都屬於境內提供勞務;二是接受勞務方在境內接收勞務均為境內提供勞務,無論其是否屬於境內單位或者個人;三是勞務提供方有來源於境內的收入都視為境內勞務,無論其是否在境內提供勞務。但財稅[2009]111號文明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簡稱境外)提供建築業、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勞務暫免徵收營業稅。同時,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外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完全發生在境外的《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的勞務,不屬於條例第一條所稱在境內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不徵收營業稅。上述勞務的具體范圍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根據上述原則,對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外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娛樂業,服務業中的旅店業、飲食業、倉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中的沐浴、理發、洗染、裱畫、謄寫、銹刻、復印、打包勞務,不徵收營業稅。
要點提示:一是境內納稅人在境外提供除建築業、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勞務暫免徵收營業稅外,其餘勞務如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收入均要征稅;二是對境內單位或個人在境外接受財稅[2009]111號文列舉的勞務時,不需要(也不可能)向提供勞務的境外單位或個人代征營業稅,反過來說,上述勞務發生地在境外,勞務提供者為非中國居民單位或個人,此項稅收的徵收也不具備可操作性;三是文化體育業中播映業和財稅[2009]111號文中未列舉出的行業、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稅目,無論其提供者是不是境內納稅人,也不論其是否發生在境外,只要提供方(接受方)涉及境內納稅人均暫按「屬人」原則征稅;四是中國企業在境外提供的技術服務和勞務收入按新條例的規定,由於提供方在境內而需要繳納營業稅,所以《國家稅務局關於經援項目稅收問題的函》(國稅函發[1990]884號)「對承建外援項目取得的收入,不征營業稅」等有關營業稅部分廢止。注意,現行《營業稅稅日注釋》明確,服務業的徵收范圍包括:代理業、旅店業、飲食業、旅遊業、倉儲業、租賃業、廣告業、其他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包括沐浴、理發、洗染、照相、美術、裱畫、謄寫、打字、銹刻、計算、測試、試驗、化驗、錄音、錄像、復印、曬圖、設計、制圖、測繪、勘探、打包、咨詢等。並且對於播映,根據舊條例,國外的文化單位不來華,僅通過衛星通訊、互聯網等方式向境內單位或個人提供的各種播映勞務所得,是作為境外勞務不徵收營業稅。現在,根據新政策,只要接受方或者提供方在中國境內。就應作為境內勞務徵收營業稅,這部分必然涉及一個過渡期政策執行的問題,具體應嚴格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跨年度老合同實行營業稅過渡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2號)規定執行。
四、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暫免徵收營業稅
新細則第十三條對代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稅所應同時符合條件作了闡述,財稅[2009]111號文對《細則》第十三條規定進行了細化,規定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只有能同時滿足「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或監制的財政票據」和「所收款項金額上繳財政」三個條件,才暫免徵收營業稅。凡不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且屬於營業稅征稅范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性基金則應照章徵收營業稅。為方便實際操作,財稅[2009]111號文對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收費的概念予以注釋(這和所得稅相關政策概念保持了一致性):一、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規定,為支持某項事業發展,按照國家規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資金。包括各種基金、資金、附加和專項收費。二、行政事業收費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有關規定,依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務的過程中,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盈利原則向特定服務對象收取的費用。同時,由於執行新政策,國家從1990年至2003年先後發布的13個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營業稅政策文件同時廢止。
要點提示:納稅人所取得(包括代收和自行收取)的價外費用,凡不同時符合財稅[2009]111號文所規定三個條件,且屬於營業稅征稅范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性基金則應照章徵收營業稅。如某房地產開發企業按一價清的原則統一並入房價代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性基金100萬元,上述價外收費符合財稅[2009]111號文所規定第一和第三個條件,但由於開具主管稅務機關《銷售不動產統一發票》,不符合「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或監制的財政票據」這個條件。因此,這100萬元收費需要徵收營業稅。
五、注意查找當地地方稅務機關稅收優惠政策。

9. 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十六條解讀

第十六條除本細則第七條規定外,納稅人提供建築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
本條釋義
本條是關於建築業營業額的規定。
與舊營業稅實施細則相比,主要有以下兩點變化:
1.適用范圍由原先「建築、修繕、裝飾工程作業」調整為「除裝飾勞務以外的建築業勞務」。
之所以把裝飾剔除在外,主要是考慮到裝飾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設備由建設單位自行采購,如果將建設單位提供的原材料納入納稅人營業額征稅增加其稅收負擔,也不合理。
還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裝飾勞務徵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 114號)文件的規定。
2、由原先「安裝工程作業,凡所安裝的設備的價值作為安裝工程產值的,其營業額應包括設備的價款在內」調整為「納稅人提供建築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
過去在執行中普遍反映安裝的設備價值計人安裝工程產值不容易掌握,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設備安裝產值中不得包括被安裝設備本身,在計算間接費用時,安裝工程以人工費為計算基礎。這樣其實大部分納稅人從事的安裝工程並沒有將設備並人營業額徵收營業稅。後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 16號)對此作了調整,規定所有建築安裝工程計稅營業額中都不包括設備價值,其設備均授權省級地方稅務機關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列舉,這客觀造成各地政策執行的不統一,同時也造成稅法的不統一。
本條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適用范圍。
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才可適用本規定:
(1)提供建築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即建築、安裝、修繕和其他工程作業。如果納稅人提供的裝飾勞務,則不適用本規定。
(2)工程中涉及的貨物為納稅人外購的貨物。如果工程中涉及的貨物屬於本實施細則第七條列舉的自產貨物范疇的,則也不適用本規定。
2、營業額。
在理解該規定時,主要注意以下兩個關健點:
(1)對工程所用原材料、其他物資和動力無論是建設單位提供還是納稅人提供,均應並人營業額繳納營業稅,這就是我們過去通常說的「甲供材」要並人營業額征稅。
(2)對工程所用的設備要區分是建設單位提供還是納稅人外購?如果是納稅人外購,則並人營業額繳納營業稅,如果屬於建設單位提供,則不需要並人營業額。

10. 新營業稅暫行條例與新營業稅實施細則解讀

納稅人從事建築工程勞務無論是否實行分包,均應按照新《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即納稅人提供建築業勞務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總包方或建設單位和個人不再具有法定扣繳義務。

熱點內容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
勞動法全 發布:2025-02-13 11:15:00 瀏覽:881
司法體制的問題 發布:2025-02-13 10:50:19 瀏覽:296
小區對著法院 發布:2025-02-13 09:40:24 瀏覽:1
調解書一經簽收即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3 09:06:57 瀏覽:493
河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2-13 08:11:46 瀏覽:121
行政法簡答題題庫 發布:2025-02-13 07:43:47 瀏覽:24
江蘇自考行政法學 發布:2025-02-13 07:15:33 瀏覽:231
農田糾紛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13 07:07:30 瀏覽:815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