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民政一法兩條例

民政一法兩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18 15:09:53

⑴ 民政法規是什麼

民政相關法律法規: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2006年發布)
《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發布)
《關於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2003年發布)
《關於建立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 2005年發布)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2003年發布)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3年發布)
《關於加強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見》( 2006年發布)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11年發布)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2008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1年發布(2011.8發布最新司法解釋)
《婚姻登記條例》(2003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9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 1997年發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發布)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1998年發布)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98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年度檢查辦法》(1996年發布)
《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1996年發布)
《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1993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管理規定》(2000年發布)
《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1999年發布)
《國務院、中央軍委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2011年發布)
《地名檔案管理辦法》(2001年發布)
《關於加強地名標志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通知》(2005年發布)
《關於加強高層建築和住宅區等地名標准化管理的通知》(1996年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1996年發布)
《福利企業資格認定辦法》(2007年發布)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2007年發布)

⑵ 從婚姻登記管理這一項談民政穩定社會的影響從收養登記談民政穩定社會的影響從救災談民政穩定社會的影

沒有搞過民政工作,不太懂。不過,看看下面這篇文章,很有啟發。不妨看看後自己好好總結提煉。

新時期的民政工作應體現「五器」作用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孫啟洋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民政部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要發揮好「五器」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夯實基礎。(一)維護社會和諧的「穩定器」。民政工作是社會的穩定器,維護穩定的作用十分突出。一是穩定軍心。雙擁優撫安置工作事關軍心穩定,事關軍地和諧,歷來是捍衛國家安全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二是穩定民心。通過健全「托底性」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為困難人群構築一道最後的安全防線;健全「改善性」老人優待制度,使他們頣養天年;健全「機會性」,殘疾人保障體系,積極推進就業,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創造條件。三是穩定街頭。通過做好救助管理工作,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生活權益,幫助其渡過難關,避免其因生計問題與社會發生摩擦、沖突。四是穩定災區。民政部門負責轉移安置災民,調集發放救災物資和資金,解決災民基本生活需求,擔負著穩定災區的重任。(二)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通過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為困難群體或特殊群體提供物質上或服務上的幫助,落實一系列惠民政策,維護社會穩定,調節,水化矛盾,實現社會公平,確保所有社會成員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三)促進社會發展的「助推器」。通過民政工作有形、有效的調節,推動社會協調、有序的發展。一是發揮民政部門在部分行業上的主導作用。在養老服務、殯葬服務、福利彩票等事業上,民政部門承擔著政策引導、行業監管、市場培育等職責,對這些行業的發展環境起著主導性作用。二是發揮民間組織載體作用。民間組織對完善市場秩序、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社會組織程度、解決社會問題,推動服務產業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載體和力量。三是發揮德政區劃布局作用。適應加快城鎮化進程和深化德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加強區劃管理工作,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地區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四)規范社會管理的「催生器」。通過以上三個基本職能的發揮,催生新的事物向好的、順利的方向發展,向有序、有效、有利的方向發展。一是建立起新型社區管理機制。通過建立起黨組織領導、政府指導、自治組織主導、社區民間組織協助、志願者和居民積極參與的社區管理機制,擴大基層民主,維護村(居)民的合法權益,提高社區的服務和管理功能。二是建立起社情民意反饋和群眾利益表達新機制。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具有貼近民心、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決民生的優勢和作用,是建立社情民意反饋和群眾利益表達機制的可靠資源和有效途徑。(五)弘揚社會正氣的「共振器」。一是弘揚「雙擁」精神。通過雙擁共建活動,形成全社會擁軍優屬,關心支持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共築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二是弘揚見義勇為精神。通過依法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事跡,保障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的合法權益,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精神。三是弘揚社會互助精神。通過發展慈善事業、開展社會捐贈活動、組織送溫暖行動,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

⑶ 新《婚姻登記法》

我國沒有 「 婚姻登記法 」 。關於婚姻登記的法規和辦法有兩個:(1)《婚姻登記條例》;(2)《婚姻登記工作規范》。


一、《婚姻登記條例》:

2003年8月8日,由國務院令(第387號)發布:《婚姻登記條例》已經2003年7月30日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婚姻登記工作規范》:

2015年12月8日由民政部(民發〔2015〕230號)文件發布。為進一步規范婚姻登記工作,民政部對《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進行了修訂,自2016年2月1日起實施。

⑷ 民政基礎知識的民政工作基礎知識

一、「民政」概念
但「民政」一詞的出現和民政概念的形成則是在唐宋時期,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說,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論,「民政」一詞逐步在官方和民間廣泛使用。自古以來,歷代有識之士都認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只有廣大民眾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主張當政者應考慮民眾的願望,辦理民眾事務,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也就是所謂「為民行政」。這就是中國民政的由來和最初的涵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伴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民政的內容也常有變化。但變中有恆,一些基本的事務始終未曾間斷,歷代相承,延續至今。新中國成立後,於1954年正式設立地方各級民政管理機構,經過近60年的歷史演變,目前,民政工作的內涵主要包括:民間組織登記、優撫安置、救災救濟、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區劃地名管理、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婚姻登記、收養登記、社會救助、殯葬管理、老齡工作、社會工作及福利彩票發行等工作。
二、國家民政部的設立
新中國民政部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1954年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1969年撤消,1978年開始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並延續至今。
三、民政部門的工作宗旨
根據民政部全國門戶網站關於「機構概覽」的表述,概括地講,民政部門的工作宗旨就是:「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百姓解愁」。
四、民政部門職能定位
根據民政部全國門戶網站關於「機構概覽」的表述:民政部門是國家政務部門中主管社會事務的政府職能部門。
五、民政工作包含內容
1.國內行政事務的一部分,在我國,民政包括民間組織管理、優撫安置、救災救濟、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行政區劃、地名和邊界管理、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老齡工作等。
2. 政府處理的有關人民的行政事務,如戶政、婚姻登記、優撫、救濟等。
六、新時期民政工作核心職能
新時期民政工作的核心職能是「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
七、民政幹部要做「三種人」
民政幹部都要做一個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個心重的人,把群眾的事情看得比泰山還重;做一個心誠的人,誠心誠意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為群眾服務。
八、最基層民政管理機構
社區、村(居)民委員會是群眾申請辦理民政事務的最基層組織,鄉鎮(街道辦)民政辦公室是群眾申請辦理民政事務的最基層民政管理機構,縣(市)、區民政局是審批群眾申請辦理民政事務的主要民政管理機關,具有重大影響的民政事務審批事項依法由市一級民政局或自治區民政廳負責審批。
九、民政系統最高榮譽獎
孺子牛獎。「孺子牛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最高榮譽獎,於1986年11月設立。該獎取名於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旨在體現、弘揚一往無前、踏實苦幹、不圖名利、勇於獻身的精神。「孺子牛獎」主要授予全國民政系統中成績卓著、有突出貢獻和重大影響、堪稱典範的工作人員,以及國內外關心、支持民政事業並作出重大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孺子牛獎」由民政部授予,並向獲獎者頒發「孺子牛」獎杯。
十、低保概念
1.低保演變過程: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簡稱。1997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國發[1997]29號),要求1999年年底前,縣級以上城市和縣政府所在地的鎮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於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均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所需資金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列入財政預算。
2.低保產生原因:是在城市已經建立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條保障線」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3.「全民低保」概念
所謂「全低保」,較為完整的表述應是:凡是中國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均有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
(1)直白的解釋則是:「低保」等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簡稱「城市低保」)加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簡稱「農村低保」)。
(2)實現「全民低保」重點:是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難點是建立穩定的資金籌措渠道,著力點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
十一、民政部通訊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147號,郵編:100721 。
十二、村五保概念
村五保供養,是我國農村依照《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對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沒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殘的農民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教、保葬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的生活。《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農業合作社對於社內缺乏勞動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的社員,應當統一籌劃……在生活上給予適當照顧,做到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保教(兒童和少年)、保葬,使他們生養死葬都有指靠。」從此,人們便將吃、穿、燒、教、葬,這五項保證簡稱「五保」,將享受「五保」的家庭稱為「五保戶」,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的雛形。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各地相繼興辦了敬老院,將部分五保對象集中供養,逐步形成了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相結合的五保供養模式。1994年1月,國務院公布施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五保供養的主要內容是「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供養標准為當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所需經費和實物,從村提留或者鄉統籌費中列支。1997年3月,民政部頒布《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規范了農村敬老院建設、管理和供養服務。這兩項法規規章的出台,標志著我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始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軌道。
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農村五保供養資金渠道隨之調整。取消農業稅及附加後,供養經費又調整為主要從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中安排。

⑸ 民政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民政工作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制定年度民政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協助鎮黨政府搞好民政工作。
二、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實施抗災、救災工作,制定抗災、救濟應急預案;及時,准確上報災情,管理,分配,發放救災款物,組織指導社會募捐,負責救濟對象的生產、生活困難和社會臨時救濟。
三、依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和盛市、縣有關文件規定,做好「三屬」、傷殘人員、在鄉復員退伍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的撫恤補助及優待工作,做好擁軍優屬工作。
四、貫徹執行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申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實現應保盡保,應保才保。
五、落實好農村五保供養政策,使鰥寡孤獨人員、孤兒應保盡保;做好敬老院的監督、管理工作。
六、抓好民政對象的思想教育,處理好有關民政工作方面的來信、來訪。
七、嚴格財經紀律,管好民用好政事業費。
八、依照《殯葬管理條例》,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九、按時完成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各項任務。

⑹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優撫安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

2、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3、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4、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革命烈士褒揚 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

5、湖南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

6、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衛生部 總後勤部關於重新印發《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試行)》的通知

7、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頒發《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辦法

10、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11、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

12、湖南省實施《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細則

13、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暫行規定

民間組織管理類:

1、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2、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3、基金會管理辦法

4、關於印發《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的通知

5、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

6、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

7、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8、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9、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管理暫行辦法

社會事務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3、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

4、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5、出國人員婚姻登記管理辦法

6、民政部關於發布《華僑同國內公民、港澳同胞同內地公民之間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8、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9、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

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

10、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1、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12、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基層政權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湖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4、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辦法

行政區劃類:

1、地名管理條例

2、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3、湖南省地名管理辦法

4、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

5、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

6、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社會救助類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社會福利類:

1、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

2、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3、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

4、關於印發中國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有獎募捐社會福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6、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7、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批准發布《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行業標準的通知

殯葬管理類:

1、殯葬管理條例

2、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

3、公墓管理暫行辦法

4、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

救災減災類:

1、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2、湖南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3、民政部關於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發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4、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

5、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加強特大自然災害救助補助費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⑺ 民政法律法規

優撫安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
2、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3、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4、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革命烈士褒揚 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
5、湖南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
6、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衛生部 總後勤部關於重新印發《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試行)》的通知
7、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頒發《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辦法
10、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11、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
12、湖南省實施《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細則
13、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暫行規定
民間組織管理類
1、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2、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3、基金會管理辦法
4、關於印發《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的通知
5、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
6、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
7、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8、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9、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管理暫行辦法
社會事務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3、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
4、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5、出國人員婚姻登記管理辦法
6、民政部關於發布《華僑同國內公民、港澳同胞同內地公民之間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8、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9、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
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
10、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1、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12、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基層政權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湖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4、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辦法
行政區劃類
1、地名管理條例
2、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3、湖南省地名管理辦法
4、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
5、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
6、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社會救助類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社會福利類
1、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
2、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3、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
4、關於印發中國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有獎募捐社會福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6、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7、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批准發布《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行業標準的通知
殯葬管理類
1、殯葬管理條例
2、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
3、公墓管理暫行辦法
4、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
救災減災類
1、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2、湖南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3、民政部關於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發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4、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
5、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加強特大自然災害救助補助費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⑻ 山東省關於執行村「兩委」換屆的「一法兩辦法」的具體規定。及其具體內容。現在就要。要具體。

山東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1998年11月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11年1月14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完善村民委員會直接選舉制度,加強村民委員會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具體職數,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根據本村實際情況討論決定。
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
多個村合並規劃建設農村社區並成立村民委員會的,其成員組成應當兼顧原村落分布狀況。
第三條 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屆滿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舉行換屆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連選連任。
村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時間由省人民政府統一規定。因特殊情況需要延期換屆的村,應當由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報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延期;但是,延期的時間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四條 村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設區的市、縣(市、區)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民政部門負責日常指導和監督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所需經費,由本級財政撥付;本級財政困難的,由上級人民政府予以補助。
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經費由村的集體經濟收益解決。沒有集體經濟收益或者經濟困難的,可以由政府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第六條 中國共產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在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行使民主權利。

第二章 選舉機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成立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領導機構,其成員由同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機關負責人組成。
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領導機構主要負責下列事項:
(一)宣傳貫徹有關換屆選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制定並組織實施換屆選舉工作方案;
(三)確定選舉日期;
(四)培訓換屆選舉工作人員;
(五)指導村民委員會及其下屬委員會、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的選舉和推選工作;
(六)換屆選舉工作中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 村成立村民選舉委員會,在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領導機構指導下,主持村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工作。
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五至九人單數組成,其成員經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主任由成員推選產生,並張榜公布。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接受提名成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退出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也可以另行推選。
第九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服從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作出的決定。
村民選舉委員會在討論決定有關選舉事項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第三章 參加選舉村民的登記

第十條 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村民的年齡計算以選舉日為截止日期。
第十一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負責審查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的資格。村民委員會選舉前,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對下列人員進行登記,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
(一)戶籍在本村並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二)戶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參加選舉的村民;
(三)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請參加選舉,並且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公民。
已在一個地方登記參加村民委員會選舉的,不得再參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第十二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將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在選舉日的二十日前張榜公布。
對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有異議的,應當自名單公布之日起五日內向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訴,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三日內作出處理決定,並公布處理結果。

第四章 候選人的產生

第十三條 選舉村民委員會,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村民應當從全體村民利益出發,推薦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熱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為候選人。
直接提名的候選人中,婦女應當佔一定比例。
第十四條 直接提名的候選人人數較多時,經村民選舉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對直接提名的候選人進行預選,並按照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候選人。預選方法參照本辦法第五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候選人放棄資格的,應當由本人書面向村民選舉委員會提出。不足名額,按照預選結果依次遞補;遞補名額不足的,應當就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
經預選確定的候選人名額,應當多於應選名額二至三人。其中,候選人中應當至少有一名婦女;沒有婦女候選人的,以得票最多的婦女為候選人。
第十五條 候選人產生後,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按照候選人姓名筆劃順序張榜公布,同時公布選舉地點和選舉時間,並在五日內舉行選舉。
第十六條 選舉前,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組織候選人與村民見面,由候選人介紹履行職責的設想,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
候選人在介紹履行職責的設想和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時,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承諾拒絕協助鄉鎮人民政府依法開展工作。
第十七條 對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依法提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調整或者變更。

第五章 選舉的方式、方法和當選

第十八條 選舉村民委員會時,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召開選舉大會。選舉大會應當根據村民選舉委員會的提名,當場推選確定監票人、計票人。監票人、計票人負責核對投票人數和選票數,監督投票。
候選人及其配偶、直系血親、兄弟姐妹、公婆、岳父岳母、兒媳、女婿,不得擔任監票人、計票人,不得參與選舉大會的組織工作。
第十九條 選舉時,應當在選舉大會會場設立投票站和秘密寫票處。
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設立若干投票站,每一投票站應當設立秘密寫票處。
第二十條 選舉時,可以在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中一次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也可以先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再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從其中選舉主任、副主任。
村民委員會成員的選舉方式,由村民選舉委員會從前款規定的兩種方式中確定一種。
第二十一條 選舉實行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票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本人填寫。每一村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村民對候選人可以投贊成票,可以投反對票,可以棄權,也可以另選其他村民。
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選舉期間外出的,可以書面委託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代為投票。代為投票不得違背委託人的意願。每一村民接受的委託不得超過二人。
委託投票或者接受委託投票的,應當在選舉日的五日前到村民選舉委員會辦理。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公布委託人和受委託人的名單。對名單有異議的,應當在選舉日的二日前提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及時復核並作出處理。
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和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不得接受委託投票。
第二十二條 對確無行走能力不能到選舉大會會場投票的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可以設立流動投票箱,由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帶領監票人到其住所進行投票。流動投票應當在選舉日進行並完成。
第二十三條 每次選舉所投的票數,等於或者少於發出選票總數的,選舉有效;多於發出選票總數的,選舉無效。
每一選票所選人數,等於或者少於應選人數的有效,多於應選人數的無效。選票書寫模糊無法辨認的部分無效,能夠辨認的部分仍然有效;全部無法辨認的,經村民選舉委員會認定,作廢票處理。無效票和廢票計入選票總數。
第二十四條 投票結束後,由監票人、計票人將所有票箱當眾開箱,公開唱票和計票,當場公布投票結果,由監票人、計票人記錄、簽字,村民選舉委員會負責封存選票。
第二十五條 選舉村民委員會,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候選人或者另選的村民獲得參加投票村民的過半數選票,始得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人數等於應選人數時,其中有婦女的,按照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當選;多於應選人數時,其中有婦女的,應當先確定得票最多的婦女當選,其他人按照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當選;等於或者多於應選人數時,其中沒有婦女的,應當先從應選人數中確定一個名額另行選舉婦女成員,其他人按照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人數少於應選人數時,獲得過半數選票的當選,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當選人中沒有婦女的,另行選舉時應當優先選舉婦女成員。但是,當選人數達到三人以上並且有婦女當選的,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可以不再另行選舉。
得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就得票相等的候選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當選。
主任、副主任按照各自職務的得票數確定其當選資格。
第二十六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之間實行迴避制度。當選成員之間是夫妻、直系血親或者兄弟姐妹關系的,留任其中職務最高的一人;職務相同的,留任得票最多的一人。
因迴避導致當選人數不足應選人數的,按照獲得過半數選票多少的順序依次遞補;沒有獲得過半數選票的,應當就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
第二十七條 另行選舉的,應當自前一次投票產生選舉結果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另行選舉時,以前一次投票未當選的人員得票多的為候選人,候選人以得票多的當選,但是所得票數不得少於已投選票總數的三分之一。
經過兩次選舉,當選人數仍未達到三人的,是否繼續進行另行選舉,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
第二十八條 選舉結束,村民選舉委員會當場公布選舉結果,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成立。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及時將選舉結果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縣(市、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成立之日起五日內向當選人頒發當選證書。當選證書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統一監制。
第二十九條 村民委員會應當自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成立之日起十日內完成工作移交。工作移交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鄉鎮人民政府監督。工作移交完成後,村民選舉委員會即行解散。
第三十條 村民委員會可以根據村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系等設立若干村民小組。村民小組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
人數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選產生村民代表。村民代表按每五戶至十戶推選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組推選若幹人,總數由村民委員會確定,但是不得少於三十人。其中,婦女村民代表應當占村民代表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村民委員會需要設立下屬委員會的,其成員可以兼任下屬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成員不兼任下屬委員會成員的,下屬委員會成員由村民委員會提名,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表決,以獲得過半數通過。
村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成員、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自村民委員會成立後十日內組織推選產生,其任期與村民委員會任期相同。

第六章 罷免、辭職、職務終止和補選

第三十一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應當接受村民監督。村民對違法亂紀或者嚴重失職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檢舉或者提出罷免要求。
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聯名,可以提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要求。罷免要求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提出,並說明罷免理由。
村民委員會應當自接到罷免要求之日起三十日內召開村民會議,進行投票表決;逾期未召開村民會議表決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接到罷免要求之日起六十日內召集村民會議進行投票表決。
罷免未獲通過,一年內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再次對該成員提出罷免要求的,不再啟動罷免程序。
第三十二條 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並須經投票的村民過半數通過。表決適用本辦法規定的選舉程序和方法。
村民會議在討論表決罷免要求時,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提出申辯意見。
表決結果由村民委員會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
第三十三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要求辭去職務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討論決定。
第三十四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任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終止職務:
(一)喪失行為能力的;
(二)被判處刑罰的;
(三)被依法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
(四)連續兩次被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為不稱職的;
(五)違反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生育子女的。
第三十五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出缺,可以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在六十日內進行補選。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沒有婦女成員的,應當先補選婦女成員。
補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委員會主持。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組成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參加投票,補選有效。得票多的候選人當選,但是獲得的選票應當超過投票總數的半數。補選的具體程序和方法,參照本辦法有關規定辦理。
補選的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任期到本屆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為止。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應當實行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由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部門、財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並吸收三名以上村民代表參加,審計結果應當公布,其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應當在下一屆村民委員會選舉之前公布。
第三十七條 對下列行為,村民有權向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或者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舉報,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公安、民政等部門進行調查並依法處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直接或者指使他人,以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賄賂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選舉工作人員或者其他有關人員的;
(二)以暴力、威脅、欺騙、誣告、誹謗或者偽造選票、虛報選舉票數等不正當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的;
(三)對檢舉村民委員會選舉中違法行為或者提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要求的村民打擊、報復的;
(四)其他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的違法行為。
有前款所列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取消其候選人資格;已經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當選無效,並取消其本屆內再次當選的資格。
第三十八條 機關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法調整、變更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
(二)違法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的;
(三)偽造選舉文件、篡改選舉結果的;
(四)違反法定程序組織實施村民委員會選舉的;
(五)參與或者慫恿村民委員會選舉中違法違紀的;
(六)對舉報或者發現的違法行為拒絕或者無故拖延調查處理的;
(七)其他違法行為。
第三十九條 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後不按照規定進行換屆選舉或者批准延期後仍不能按時完成換屆選舉的,由鄉鎮人民政府召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村民選舉委員會,依法舉行換屆選舉。
第四十條 村民對選舉程序或者選舉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或者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受理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訴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書面處理決定並告知申訴人;情況復雜的,經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申訴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受理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書面復查請求。上一級機關應當受理,並應當自接到復查請求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書面處理決定並告知申訴人;情況復雜的,經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⑼ 和民政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新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法規匯編 》這本書,作者:民政部法規辦公室 編者:民政部法規辦公室
目錄
一、綜合
中華人民工和國立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一號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信訪條例
(1995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5號發布 自2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行班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2001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21號發布 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2001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322號發布 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的通知
國辦發[1999]43號 1999年5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
國發[1999]25號 1999年10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
國發[1999]23號 1999年11月8日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國發[2000]23號 2000年8月24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的通知
國發[2000]30號 2000年10月8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涉及的幾個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
國辦函[2001]1號 2001年1月1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公文處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國辦發[2001]5號2001年1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中發[2001]8號 2001年4月26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國務院行政復議案件處理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
國辦發[2001]38號 2001年5月14日
國務院批轉關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發[2001]33號 2001年10月1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決定
國發[2002]17號 2002年8月22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關於清理整頓行政執法隊伍實行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02]56號 2002年10月11日
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國發[2002]24號 2002年11月1日
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
國發[2003]5號 2003年2月27日
民政信訪工作辦法
(199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第17號發布 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民政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民政部印章管理規定》的通知
廳辦發[1999]3號 1999年4月13日
民政部關於印發《發政部立法工作程序規定》的通知
民發[1999]52號 1999年9月20日
民政部關於印發《民政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的通知
民發[1999]123號 1999年12月23日
民政部、國家保密局關於印發《發政工作中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的通知
民發[2001]71號 2000年2月29日
民政部關於廢止部分民政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通知
民發[2000]238號 2000年11月10日
民政部關於印發《民政部機關公文處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民發[2001]144號 2001年5月30日... +++++++++++++++++++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民政工作的法律有四部,另有大量法規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1...
民政工作內容包括那些?: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民政工作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制定年度民政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協...
鄉鎮民政工作包括哪些: 部分鄉鎮民政機構還負責殘疾人工作、老齡工作、慈善工作等。 本回答由經濟...2010-07-14 和...
社區民政工作包括哪些: 法律法規 社會民生 科學教育 健康生活 體育...與民生有關的低保、五保審核管理,醫療救,醫...
民政工作服務對象有哪些?: 民政局服務對象有: (一)貫徹執行國家關於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 律、法規,研究制定全市民政事業中...
民政部的職責有哪些?: 民政部主要職責: (一)擬定民政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規章和法律、法規,研究提出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指...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2012-02-03...
民政工作怎麼實現"一個希望,三個著力: 「一個希望」,即希望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⑽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民政工作的法律有四部,另有大量法規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經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通過,1984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4號公布;根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第3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1991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施行。

《婚姻登記條例》國務院令 第387號,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揚條例》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1980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同時廢止。

《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民發〔2011〕218號

《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4月22日民政部發布,2013年6月27日民政部部務會議修改,2013年7月5日實施。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國務院發布實施

《信訪條例》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0號)

《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 第 21 號

《基金會管理條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1988年9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基金會管理辦法》廢止。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施行。

建議:進入中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進行分類查找。

熱點內容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
勞動法全 發布:2025-02-13 11:15:00 瀏覽:881
司法體制的問題 發布:2025-02-13 10:50:19 瀏覽:296
小區對著法院 發布:2025-02-13 09:40:24 瀏覽:1
調解書一經簽收即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3 09:06:57 瀏覽:493
河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2-13 08:11:46 瀏覽:121
行政法簡答題題庫 發布:2025-02-13 07:43:47 瀏覽:24
江蘇自考行政法學 發布:2025-02-13 07:15:33 瀏覽:231
農田糾紛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13 07:07:30 瀏覽:815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