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律法規知識
1. 和水有關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為了合理開發內、利用、節約和保護容水資源,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1)水法律法規知識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的水法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公元前651年,各諸侯國訂立的盟約中就有禁止修建危害他人利益的堤壩的規定。在歷代著名的法典,如《唐六典》、《唐律疏義》、《水部式》等都有水法可靠。
唐《水部式》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水利法典。中國古代水利法典的主要內容包括:防汛和河防調度;灌溉管理和用水分配製度;運河和漕運管理制度;勞務負擔制度等。
其側重點在於水行政管理和規定庶民的義務。中國近代的水法以中國民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和《水利法》為代表。1942年頒布的《水利法》是以清代法典為基礎,吸收了西方法學理論,內容比較完整的水法律。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 水利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我國關於水利相關的法律法規有,長江保護法、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條例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第一條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長江流域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以及長江流域各類生產生活、開發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長江流域,是指由長江幹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區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以及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一條 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必須遵守本法。海水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另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一條為了防治洪水,防禦、減輕洪澇災害,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第一條為了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防汛抗洪活動,適用本條例。
3. 生活飲用水衛生的基本法律規定有哪些
1 我國現行有關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
1.1 基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2 一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共九章八十條,其中十條與飲用水關系密切。其內容明確了法定介水傳染病的種類,規定了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供水單位、涉水產品生產企業的法定職責以及失職應負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雖然沒有直接對飲用水作相應規定,但是部分條文對飲用水的保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水環境在本法當中屬於被保護的對象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水事活動的基本法, 對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加強水資源管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和具體措施等制度,從控制水源污染、保障水質安全的角度體現了我國飲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2008年修訂後,在立法宗旨上新增加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規定,並專門增設了「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保護」一章,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
1.3 行政法規
國務院頒布了一批與生活飲用水有關的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城市供水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
1.4 地方行政法規
我國一些省、直轄市、自治區因地制宜,制定頒布了一批有關生活飲用水的地方法規和規章,在當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上海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管理辦法》、《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等。
2《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是建設部與衛生部於1996年7月9日以部長令聯合發布的,並於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 標志著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有了專項規章, 對保證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 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2.1《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總則中主要對立法目的、依據、適用范圍以及衛生部與建設部在飲用水衛生監督、衛生管理工作的分工做了明確的規定,同時還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實施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的范圍。鑒於生活飲用水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辦法》針對供水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以及目前市場上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衛生質量的狀況,規定了對供水單位和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實行衛生許可制度,以保護消費者健康。
2.2 在衛生管理方面,強調了生活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規定了供水單位職責和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的供水工程項目的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規定必須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對於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質量,以及直接從事供、管理水人員的衛生管理都作了明確規定,並強調設置飲用水源保護區,防止水質污染,以有效地加強水源水的衛生防護。
2.3 為有效地實施衛生監督,本《辦法》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實施衛生監督活動中的職責范圍,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管理審批許可權作了原則規定,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進口產品,規定須經衛生部審批後方可進口和銷售。同時還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作出了行政處罰規定。另外對幾個專門用語,如「二次供水」、「集中式供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等用語含義作了說明。
3《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對生活飲用水的保護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指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有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種因素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我國政府歷來都十分關心和重視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曾多次發布和修改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3.1 1956年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及1959年、1976年修訂的標准分別包括15項、17項、23項微生物、一般化學和感官指標,著重技術要求,均未列為強制性衛生標准。1985年衛生部組織飲水衛生專家,結合國情並吸取了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質量標准和發達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中的先進部分,制定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將水質指標由23項增至35項,由衛生部以國家強制性衛生標准發布,增加了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法律效力。
3.2 2006年12月29日國家標准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 5749-2006),這是國家首次對1985年發布的生活飲用水標准進行修訂,這項新標准提出了水質常規指標38項、消毒劑常規指標4項、水質非常規指標64項。與舊標准相比新標准具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加強了對飲用水水質中的有機物、微生物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其中水質指標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二是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准。該標准不僅適用於城鄉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同時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三是實現了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標准接軌。新標准水質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上,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准則》和歐盟、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的飲用水標准,並充分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接軌。
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基本上保護了生活飲用水的安全,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破壞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違法行為。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行的法律法規已經不能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管的需要,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
4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生活飲用水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的努力下,我國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安全狀況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了解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現狀,才能使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4.1 生活飲用水水源污染日趨嚴重
2005年,全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7%為劣ⅴ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根據第二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結果,按照水功能區劃的標准,目前飲用水源地水功能不達標率達35.6﹪,其中河道不達標率44﹪,湖泊不達標率77﹪,水庫不達標率23﹪;全國1073個城鎮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有25%的水質不達標;地下水水源地水質問題也很嚴重,115個地下水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除水源地常規水質項目超標外,有毒有機物污染已在一些飲用水水源地檢出,有些地區還相當嚴重【1】。
4.2 飲用水二次污染時有發生
飲用水發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管網輸送過程污染和水貯蓄過程污染。建國以來我國城市輸水管網普遍採用鋼筋混泥土管和鑄鐵管, 混泥土管水泥砂漿抹面容易滲出有害物質, 鑄鐵管使用幾年後會產生銹蝕, 管網連接處密封性能不夠好等有可能導致飲用水管網輸水過程污染【2】。目前城市中低層建築是由自來水廠通過管道直接供水, 而高層建築供水則需通過二次供水設施才能獲得,由於二次供水設施在選址、設計、施工, 以及日常衛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可能導致飲水貯蓄過程污染, 例如飲用水池周圍有污水管道、水箱進出水管位置不合適造成水池內出現死水區、飲用水箱(池)與消防水箱(池)共用、溢泄水管與下水或雨水管線直接連通、通氣孔和檢修口無網罩、蓄水箱(池)蓋未上鎖、無二次消毒設施、水箱(池) 未按規范要求定期進行清洗消毒等都有可能引起水質的惡化。
4.3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低, 飲用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在全國范圍內的農村地區,相當一部分人仍然以分散式供水為水源,分散式供水以地下水、河水、溝塘水為主, 水質缺乏有效的凈化消毒處理和定期檢驗,衛生得不到保證。一些以地表水為水源的地區, 農村生產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 造成水源有機物和細菌污染嚴重, 給農村飲水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大多數農村水廠設施簡陋、制水功能老化, 管網常有破損或銹蝕, 有的水廠無任何凈水設備, 水質也未消毒而直接供水。另外, 農民的飲用水衛生意識比較淡薄, 而農村又常常是衛生監督和疾病控制的薄弱環節。
5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5.1 生活飲用水相關的法律法規立法滯後
我國現階段屬於「多龍治水」的發展中國家,治水工作由水利部、衛生部、環保總局等14個部門承擔,在飲用水的治理工作上我國顯現出群龍無首,各行其事的態勢,缺乏各部門溝通與協作的聯動機制,從而造成管理上政出多門,信息銜接不通暢,影響對飲用水安全的監督與保障。目前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較少,有關飲用水保護的法律條文分散,體系性不強, 並且法律之間的相互關系沒有理順,內容上還存在著重復之處。例如,在《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負有防止水源枯竭的責任,而在《水法》中也有相同的規定;《水污染防治法》中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同樣在《水法》中也對此進行了重復性的規定。我國飲用水保護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相對較多,但是立法層次較低,內容不全面。專業行政規章《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僅為衛生部、建設部的部門規章,法制管理范圍較窄,關鍵的飲用水水源難以管理。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活飲用水衛生立法方面的差距非常明顯。以美國為例,《安全飲用水法》最初是於1974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其目的是通過對美國公共飲用水供水系統的規范管理,以確保公眾的健康。該法律於1986年和1996年進行修改,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庫、泉水和地下水水源。作為美國飲用水保護專項法規的《安全飲用水法》,充分認識到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重要性,積極改進飲用水安全系統的籌資,並且特別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公眾信息的收集,上述這幾點都是保證飲用水安全的重要部分。此法採用水源到供水水龍頭全過程的分段保護的方式,來確保飲用水達到國家要求的標准,主要內容包括:(1)《安全飲用水法》應用於美國的每個公共供水系統。目前美國大約有170,000個以上的公共供水系統,他們幾乎為所有的美國人供水。保證這些供水系統的供水安全的責任是由美國環保署、各州、部落、水系統和公眾一起來分擔的。(2)為了保證飲用水的安全,針對水中的污染,《安全飲用水法》建立了多道屏障。這些屏障包括水源保護、水處理、配水系統的一體化和公共信息。公共供水系統負責保證從水龍頭中流出的水中的污染物不超過標准。水系統負責對水進行處理,且必須經常地對於水中特定的污染物做測試,並將結果向州做報告。如果水系統不符合標准,它有責任通知用戶。現在要求供水者為用戶做年度報告。公眾有責任幫助當地的供水者確定需要優先解決問題的順序,為籌資和水系統的改善做決策,並幫助制定保護水源的計劃。(3)《安全飲用水法》的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保護和預防。各州和供水者必須對水源進行評估以確定何處是易受污染的薄弱環節。水系統也可以主動地採用各種計劃來保護他們的流域或水源,各州也可以根據其他法律的合法權力來預防污染【3】。
5.2 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飲用水安全關注較少
目前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較為嚴峻,自2000年以來,湖南、江蘇、遼寧、安徽等許多地方都曾發生嚴重的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造成當地群眾生活飲水困難,危害群眾的身體健康。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是分散式的供水模式,供水衛生情況可想而知,衛生部2010年2月18日透露:經全國愛衛會、衛生部對農村飲用水安全情況進行聯合調查的結果表明,調查水樣中未達到基本衛生安全的超標率是44.36%,而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設備的僅佔29.18%。這說明,我國目前的生活飲用水安全形勢仍然較為嚴峻【4】。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嚴峻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的關注力度不夠。當前,我國飲用水安全的相關法律規范的規定多注重對城市飲用水安全的保護,而嚴重忽視了廣大農村地區的飲用水保護。例如,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二條明確規定:「本辦法適用於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同時,很多地方性法律規范也將其適用的范圍限定在集中式供水范圍之內,而忽略了分散式供水問題,這就使我國以分散式供水為主的廣大農村地區處於國家和地方的飲用水安全法律規范之外,使農村地區居民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5.3 生活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缺失
我國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無論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還是刑事責任與發
達國家相比都比較薄弱,有些法律法規只提出了要求,沒有規定被違反時有關人員應負的法律責任,特別是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干預行為缺乏約束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突出。許多在法律上已經確立的制度,在實踐中並沒有被很好地執行 ,這也是我國當前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國關於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採用最多的是行政責任,但在行政責任處罰上,還存在著罰款額度不高的問題, 例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建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或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作業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並可處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各地衛生部門在近年的監督檢查中發現有的涉及涉水產品的違法行為由於《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中缺少相應的執法依據而無法進行處理。
6 建議
6.1 加強公眾參與制度
生活飲用水安全不能僅僅依靠政府,還需要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生活飲用水保護領域的公眾參與制度已成為國際社會和大多數國家所普遍接受的准則。國家應建立生活飲用水信息公開制度,保證公民知情權,使公眾切實了解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狀況,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實現,而且公眾對生活飲用水狀況了解的越詳細、越真實,就越能提高公眾保護生活飲用水的意識,越能激勵公眾自覺的防治水污染。
6.2 加快推進生活飲用水安全方面的立法進程
6.2.1 制定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
目前,我國的飲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設還處於不斷健全完善的階段,應從構建完善的飲用水法規體系的角度出發,在理順體制、統一規范的前提下,出台綜合性的《安全飲用水法》
通過此法規范我國在飲用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對飲用水安全進行全過程監控,真正做到依法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專門的法律,其立法范圍應包括水資源及水資源的保護、水源污染的防治、生活飲用水安全的配套設施建設、生活飲用水及水源監測與監控,應該特別關注的是農村生活飲用水監管。
6.2.2 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該辦法自1996年頒布實施後沒有大的變化,其中不少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管需求, 有關部門應抓緊《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修訂案的有關工作。
6.3 完善生活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責任
生活飲用水安全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條件,需要法律給予切實有力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大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處罰一定要有威懾力,要防止出現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出現。
4. 涉及飲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是什麼
《飲水安全法來律法規匯編自》
內容簡介:我國政府把保障飲水安全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在聯合國千年大會上,向國際社會庄嚴承諾在2015年前基本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於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並投入大量資金用於飲水安全的規劃和工程建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科學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強化對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污的管制,堅決取締飲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嚴禁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污水。」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部、衛生部令第53號)
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建設部、衛生部聯合制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5. 求:「供水」相關法律法規
第一條 為了加強供水管理,維護供水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保障生活,生產用水和其他建設用水,發展供水事業,根據有關法律和國務院《城市供水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供水,是指原水供水,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
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供水,用水及其相關管理活動.
第四條 上海市水務局(以下簡稱市水務局)是本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市水務局所屬的上海市水務行政執法總隊(以下簡稱市水務執法總隊)具體負責本市供水的監督檢查工作,並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行政處罰.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縣)供水范圍內的供水管理,業務上受市水務局領導.
本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
第五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市水務局應當根據本市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編制全市供水發展規劃,經市城市規劃部門綜合平衡後,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六條 本市供水工作實行開發水源與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保障供水與確保水質相結合的原則.
第七條 本市實行有利於供水事業科技進步的政策,鼓勵供水和節約用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改善水質,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第八條 對在本市供水,節約用水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章 供水水源管理
第九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市城市規劃,水務,地質礦產,環境保護部門編制本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
第十條 編制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的基本原則:(一)符合本市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綜合規劃的要求,並與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二)優先利用地表水,嚴格控制和合理開采地下水;(三)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建設用水.
第十一條 以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的,應當向水務部門辦理取水許可;以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的,應當向市水務局辦理取水許可.
第十二條 嚴格保護地下水源.
用於人工回灌地下的自來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取用地下水:(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二)在地下水超采區域內的;(三)在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安全保護區內的;(四)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
第十三條 市和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會同市水務局和同級城市規劃,建設,衛生等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在供水水源地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並對飲用水水源實施保護和管理.
第三章 供水工程建設
第十四條 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擴建,應當按照本市供水發展規劃及其年度建設計劃進行.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擴建,應當按照規定的審批許可權,經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後實施.
第十五條 用水單位需要增加公共供水量的,應當繳納自來水增容費.自來水增容費由市,區(縣)人民政府統一用於供水工程建設.
第十六條 建設單位應當將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任務委託持有相應資質證書的設計,施工單位承擔.禁止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任務.
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
第十七條 供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驗收.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四章 供水設施保護
第十八條 在供水設施的上下或者兩側應當劃定安全保護范圍.在安全保護范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一)建造建築物或者構築物;(二)開挖溝渠或者挖坑取土;(三)打樁或者頂進作業;(四)其他損壞供水設施或者危害供水設施安全的活動.
第十九條 在原水引水管渠的上下或者兩側,應當劃定保護范圍和控制范圍,並設置保護范圍的永久性識別標志.
在原水引水管渠的保護范圍內,禁止從事危及管渠,輸水安全和原水水質的活動.
第二十條 在供水輸配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的上下或者兩側埋設其他地下管線的,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並遵守管線工程規劃和施工管理的有關規定.
在供水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外從事建設工程施工可能影響供水設施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前向供水企業查明有關情況;建設工程施工時影響供水設施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與供水企業商定相應的保護措施,並會同施工單位組織實施.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裝,遷移或者拆除原水供水,公共供水設施.
建設工程確需改裝,遷移或者拆除原水供水,公共供水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在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報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經審核批準的,建設單位應當會同施工單位和供水企業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第五章 供水用水管理
第二十二條 供水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職工持證上崗制度.
第二十三條 供水企業應當設置水質檢測機構,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確保供水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自來水供水企業應當確保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市水務局,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區,縣衛生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定期對公共供水全過程進行水質監測.
第二十四條 供水企業應當在供水輸配管網上設立供水水壓測壓點,做好供水水壓的測壓工作,確保供水水壓符合規定的標准.
市水務局,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供水水壓進行監測.
第二十五條 供水企業或者供水設施權屬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供水設施進行檢修,清洗和消毒,確保其正常,安全運行.
第二十六條 原水供水企業,公共供水企業,自建設施對外供水企業和供水設施權屬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供水水壓標准,保持不間斷供水,禁止擅自停止供水.
因供水工程施工或者供水設施檢修等原因,確需臨時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壓的,原水供水企業,公共供水企業,自建設施對外供水企業或者供水設施權屬單位應當經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在臨時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壓的二十四小時前通知用戶.
第二十七條 供水設施在運行中發生故障時,原水供水企業,公共供水企業,自建設施對外供水企業或者供水設施權屬單位應當在接報後立即組織搶修,並在二十四小時內搶修完畢,但特殊情況除外.搶修時應當採取有效的安全和衛生防護措施.
因不可抗力事件或者供水設施搶修等原因,臨時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壓的,原水供水企業,公共供水企業,自建設施對外供水企業或者供水設施權屬單位應當在搶修的同時通知用戶,並向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連續超過二十四小時不能正常供水的,原水供水企業,公共供水企業,自建設施對外供水企業或者供水設施權屬單位應當採取應急供水措施,保證生活用水的需要.
供水設施搶修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支持和配合,不得阻撓或者干擾搶修工作的進行.
第二十八條 本市公共供水的用水單位自行建設供水進戶計量水表以外的供水輸配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經公共供水企業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並實施統一管理.
第二十九條 自建設施供水管網系統需與公共供水管網系統連接的,有關單位應當在徵得公共供水企業同意後,報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同級衛生部門審核批准,並在管道連接處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禁止將產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單位的生產用水管網系統與公共供水管網系統直接連接.
第三十條 供水企業與用戶應當簽訂供用水合同.
供水企業應當對用戶的用水裝表計量,並按照規定期限抄表.
供水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向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填報供水統計報表.
第三十一條 供水價格由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經同級物價部門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條 用戶應當按時繳納水費.
禁止用戶下列行為:(一)在供水輸配管網上直接裝泵抽水或者採用其他方式盜用供水;(二)擅自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轉供公共供水.
第三十三條 消防供水設施實行專用.因特殊情況確需通過消防專用供水設施用水的,應當徵得供水企業的同意,並報公安消防部門批准.
第三十四條 本市實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
市水務局和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用水單位核定並下達年度和月度用水計劃指標,並按月進行考核.
超計劃用水的單位,對超計劃部分除繳納水費外,還應當繳納加價水費.
第三十五條 供水設備,供水管材和用水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地方標准由市水務局協同市技術監督部門制定.
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符合標準的供水設備,供水管材和用水器具.
市水務局應當會同市技術監督部門對供水設備,供水管材和用水器具的開發和使用進行監督.
第三十六條 市水務局和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供水企業安裝的計量水表進行檢測.
按照規定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水表,應當由市技術監督部門資質認可的計量檢定機構進行強制檢定.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由責任方依法賠償損失;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一)違反供水發展規劃及其年度建設計劃或者未經批准興建供水工程的;(二)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進行供水工程的設計或者施工的;(三)未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進行供水工程設計或者施工的.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水務局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一)供水水質或者用於人工回灌地下的自來水水質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二)供水水壓不符合規定標準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可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三)未按照規定對供水設施進行檢修,清洗,消毒或者在供水設施發生故障後未在規定時間內組織搶修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四)未按照規定履行臨時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壓的通知義務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五)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按照規定採取應急供水措施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六)未按照規定裝表計量或者抄表的,責令限期改正,並可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經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責令其停業整頓;造成損失的,由責任方依法賠償損失;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的,由市水務局責令其停止取水,並限期將深井填實.
第四十條 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的行政處罰,市水務局可以委託市水務執法總隊實施.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水務執法總隊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由責任方依法賠償損失;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一)損壞供水設施或者危害供水設施安全的;(二)涉及供水設施的建設工程施工時,未按照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施工或者未按照規定採取相應的保護或者補救措施的;(三)使用不符合標準的供水設備,供水管材和用水器具的;(四)擅自改裝,遷移,拆除供水設施或者經批准但未採用相應補救措施的;(五)擅自將自建設施供水管網系統與公共供水管網系統連接的;(六)將產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單位的生產用水管網系統與公共供水管網系統直接連接的.
有前款第(四),(五),(六)項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經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水務執法總隊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一)盜用供水的,責令其限期改正,向供水企業補繳供水水費,並處以補繳供水水費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二)擅自轉供公共供水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以轉供水水費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三)阻撓或者干擾供水設施搶修工作的,責令其改正,並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有前款第(一),(二)項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經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三條 市水務局或者市水務執法總隊或者區(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違法審批,或者作出其他錯誤決定,由上級行政機關責令其糾正,或者予以撤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依法賠償.
第四十四條 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除本條例已規定處罰的外,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供水行政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行政管理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部門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6. 跟水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專源保護法
中華人民屬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水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
城市供水條例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水行政許可聽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
關於防治造紙行業水污染的規定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沒完,實在太多,太多了要是你不採納我的答案我就虧死了,暫且先說這些吧
7. 2022水法規知識競賽可以重新考嗎
不可以。
新參與答題人員,需完成注冊再答題,僅有一次提交機會。採用線上答題的方式。試題類型分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3種,共50題,每題2分,滿分100分。
水法規是調整水事活動中社會關系的各項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的總稱。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利管理(二級學科),水法(水利)(三級學科)。
8. 我國所有的關於水資源保護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我國所有的關於水資源保護的法律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河道管理條例》.
記得採納啊
9. 水資源保護法的我國現有法律法規
在中國來,有關水資源保自護的法律和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城市供水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規定。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為了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法規。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2年8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規:《城市供水條例》
城市供水條例總共七章共計三十八條,條款詳細的介紹了城市供水的內容。對於城市供水水源、 城市供水工程建設、城市供水經營、城市供水設施維護,以及違反條例所應受的處罰等都做了詳細說明。此條例於1994年7月19日國務院令第158號發布,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10. 我國有哪些水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
我國所有的關於水資源保護的法律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河道管理條例》.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