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令條例

山東省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令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18 23:06:37

⑴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2021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⑵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典型案例

房屋徵收補償應參照就近新建房價
□徵收拆遷典型案例
□ 法制網記者 周斌
面對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補償方案,法院堅決撤銷縣政府的房屋徵收決定,保障了當事人合法權益。雖然判決已過兩年,但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主任王衛洲至今對其代理的孔慶豐訴山東省泗水縣人民政府房屋徵收決定案仍歷歷在目。
2011年4月6日,泗水縣政府作出決定,對孔慶豐家所在片區實施房屋徵收。孔慶豐認為,該徵收行為違法,在行政復議維持的情況下,將縣政府告上了法庭。
原告提供證據稱,被告張貼的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照片上存有明顯雪跡,縣氣象局證明2011年3月1日泗水降雪,因此徵求意見稿實為降雪後張貼,3月21日便結束徵求意見,公告期不足30天,程序違法。
被告則回應說,當年2月有4次降雪,徵求意見稿張貼於2月20日,照片上的雪跡為2月16日的降雪。
法院審理認為,泗水縣當年2月至3月有降雪,僅憑照片上的雪跡和當事人記憶,尚不能證明原告主張。
庭上,被告指出,此次房屋徵收,縣政府進行了社會風險評估,召開了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並提供了舉行聽證會的相關材料及會場照片。
此次徵收涉及900餘戶,由於聽證會沒有廣而告之,導致參加聽證會的人數太少,而且多為企事業單位代表,聽證結果不合理,不公正。原告反駁道。
王衛洲告訴記者,對於此次徵收,原告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補償標准太低。
據介紹,徵收補償方案規定:選擇貨幣補償的,按照該地塊多層產權調換安置房的優惠價格補償。產權調換的,安置房超出主房補償面積的部分由被徵收人出資,超出10平方米以內的按優惠價結算,超出10平方米以外的按市場價結算;被徵收主房面積大於安置房面積的部分,按照安置房優惠價增加300元每平方米的標准給予貨幣補償。
王衛洲回憶說,安置房優惠價為每平方米1300元左右,而當時他們走訪該安置房附近多個新建商品房售樓處了解到,新建商品房價格都在每平方米3500元左右。孔慶豐家面積有四五百平米,不管選擇何種補償方案,都損失很大,根本無法接受。
我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法院認為,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對被徵收房屋的補償,應參照就近區位的新建商品房的價格,以被徵收人在房屋被徵收後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降低為宜。
本案中,優惠價格顯然低於市場價格,對被徵收房屋的補償價格也顯然低於被徵收人的出資購買價格。補償方案對被徵收人顯失公平。法院指出。
最終,法院判決撤銷泗水縣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案件受理費50元,由泗水縣政府負擔。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拆遷補償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 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 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 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 補償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 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 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 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 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⑷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各方評價

□點評
公平補償應貫穿徵收全程
侯勇(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長):《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了對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的原則,因此,在訴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中,應當重點審查補償決定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
司法實踐中,對於徵收補償方案的審查方式,各地法院有不同的做法。有的認為,審理房屋徵收決定重點在於程序方面的審查,即房屋徵收部門擬定的徵收補償方案是否報市、縣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是否就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的期限是否少於30日等,如果這些程序都符合條例的規定,就認為徵收補償方案符合規定,至於該方案在實質內容上是否公平、合理,應當在審理房屋徵收補償決定的案件中重點審查。
本案之所以具備典型意義,就在於法院並未採取上述審查方式,而是將條例規定的應對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的精神貫穿於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全過程。無論是有關徵收決定的訴訟,還是有關補償決定的訴訟,人民法院都要堅持程序審查和實質審查相結合的原則,只要發現徵收補償方案確定補償標准明顯低於法定的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就應當果斷確認其違法性,以及時保障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反之,如果法院在審理徵收決定時對徵收補償方案不進行實質性審查,市、縣人民政府下一步就會根據形式上合法但實質內容不公平的徵收補償方案實施徵收補償,將會給被徵收人對補償問題尋求救濟帶來障礙,也不利於糾紛的實質性解決。
「新條例在規范公權、保護私權方面有了較大突破,開拓性地規定了公共利益的范圍,確立的公平補償、市場價評估、徵收獎勵補助等機制,有利於保護被徵收人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嚴格徵收補償程序、禁止野蠻搬遷、廢止行政強拆等,有利於密切政府與群眾的關系。所設計的各項制度切合實際、易於操作。新條例反映了我國民主法治水平,是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行政法規。」楊在明認為。

⑸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拆遷補償標准價格是多少

法律分析:補償標准:區片價:55000元/畝;基本農田:66000元/畝;建設用地:55000元/畝;未利用地:44000元/畝。二類區片區片范圍:一類區片以西、以東的新泰行政轄區的區域。

補償標准:區片價:50000元/畝;基本農田:60000元/畝;建設用地:50000元/畝;未利用地:40000元/畝。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⑹ 中央無房戶補償45平方的條例

中央相關法律法規上是沒有無房戶拆遷補償45平方的規定的,相關補償方案由省一級的人民政府制定標准,如:《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只有一套住宅房屋,且房屋建築面積低於45平方米,最低補償面積不得少於45平方米建築面積。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

根據2014年11月27日山東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只有一套住宅房屋,且該房屋建築面積低於45平方米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人進行最低面積補償,最低面積補償不得少於四十五平方米建築面積。

(6)山東省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令條例擴展閱讀:

其它的相關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

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⑺ 《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適用於集體土地上房屋嗎及支持的法制政策

《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不適用於集體土地上房屋,國有的只能適用於城市的國有房屋,集體土地適用農村集體土地管理辦法,土地管理法這些。

⑻ 山東這邊的拆遷補償標准有了解的嗎

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於2014年11月27日經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2015年3月1日實施。 補償條例 2014年11月27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簡稱被徵收人)進行補償,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補償公平、結果公開的原則。 徵收個人住宅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或者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統稱房屋徵收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公安、教育、民政、城鄉規劃、國土資源、價格、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本省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指導。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房屋徵收部門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第七條 從事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相關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依法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 房屋徵收部門或者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可以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測繪、預評估、房屋拆除、法律服務等專業性工作。 第八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投訴、舉報。接到投訴、舉報的人民政府和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九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對國有土地上房屋依法進行徵收: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非因前款所列情形,不得對國有土地上房屋進行徵收。 第十條 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徵收房屋的,由政府確定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單位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啟動房屋徵收程序,說明房屋徵收范圍和符合公共利益的具體情形,並提交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等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的證明文件。 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單位除提交前款規定的證明文件外,還應當提交發展改革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證明文件。 房屋徵收部門經審查,對房屋徵收事項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提出審查意見,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房屋徵收程序的,應當合理確定房屋徵收范圍。 第十一條 房屋徵收范圍確定並公布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規定限制事項書面通知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第十二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對未經權屬登記的房屋,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提請市、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認定和處理。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房屋調查登記、認定和處理結果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公示。對房屋調查登記、認定和處理結果有異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及時進行復核、處理。 第十三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房屋徵收部門、房屋徵收實施單位; (二)房屋徵收范圍、徵收依據、徵收目的、簽約期限等; (三)被徵收房屋的基本情況; (四)補償方式、補償標准和評估辦法; (五)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單套建築面積、套數,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認定; (六)過渡方式和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標准; (七)補助和獎勵等。 第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超過半數的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代表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聽證工作由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或者機構組織實施。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情況及時公布。 第十五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對房屋徵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以及徵收補償費用保障、風險化解措施、應中國處置預案等內容進行評估論證,形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應當作為是否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重要依據。 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六條 房屋徵收事項符合法定條件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作出房屋徵收決定之日起三日內在房屋徵收范圍內發布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三章 補 償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補償內容應當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臨時安置補償; (四)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被徵收房屋價值中包括房屋裝飾裝修價值以及附屬於該房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價值。 第十八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九條 對被徵收住宅房屋價值的補償,按照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所處區位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市場價格,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對被徵收非住宅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所處區位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被徵收住宅房屋的最低補償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以所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與被徵收人的房屋進行產權調換。產權調換房屋和被徵收房屋的價值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評估確定。雙方結清差價後,該產權調換房屋的所有權歸被徵收人所有。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 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房屋建築設計技術規范和標准; (二)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房屋質量安全標准; (三)產權清晰。 第二十三條 被徵收房屋的建築面積和用途,以房屋權屬證書和房屋登記簿的記載為准。房屋權屬證書與房屋登記簿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房屋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房屋登記簿為准。 第二十四條 被徵收房屋屬於公共租賃住房、公房管理部門直管住宅公房或者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在租賃關系存續期間,被徵收人未與承租人達成解除租賃協議但符合房屋承租規定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徵收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補償方式。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徵收人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簽訂房屋租賃合同。 第二十五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只有一套住宅房屋,且該房屋建築面積低於四十五平方米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人進行最低面積補償,最低面積補償標准不得少於四十五平方米建築面積,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按照最低面積進行補償所增加的費用,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承擔。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符合本條第一款規定條件的被徵收人,在房屋徵收范圍內進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於十日。 第二十六條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直接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不再輪候。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也符合享受最低面積補償條件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徵求被徵收人意見,由被徵收人選擇住房保障或者享受最低面積補償。 第二十七條 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 第二十八條 徵收住宅房屋,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 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給予一次性臨時安置費。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按照補償協議約定的過渡期限支付臨時安置費;被徵收人選擇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的周轉用房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費。 因房屋徵收部門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自逾期之日起按照標准雙倍支付臨時安置費;被徵收人選擇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的周轉用房的,自逾期之日起按照標准支付臨時安置費。 第二十九條 因徵收非住宅房屋給被徵收人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給予一次性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按照補償協議約定的過渡期限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被徵收人選擇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的周轉用房的,不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因房屋徵收部門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自逾期之日起按照標准雙倍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被徵收人選擇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的周轉用房的,自逾期之日起按照標准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第三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被徵收人依法訂立補償協議,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進行約定。 第三十一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依法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二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 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三十三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搬遷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搬遷義務的,可以自被徵收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法向被徵收房屋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對強制執行的申請進行書面審查,對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執行裁定,並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責令其在指定的期限內履行搬遷義務;對拒不履行搬遷義務的,依法強制執行。 第三十四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三十五條 被徵收人搬遷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房屋徵收決定、被徵收房屋清單提供給房屋、土地登記機構。 房屋、土地登記機構應當依法辦理房屋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 第三十六條 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的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四章 徵收評估 第三十七條 被徵收房屋和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同一徵收項目的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一般由一個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承擔。房屋徵收范圍較大的,可以由兩個以上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共同承擔,評估標准和方法應當統一。 第三十八條 設區的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會同房地產主管部門每年推薦一批具有三級以上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方便被徵收人選擇。 第三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房屋徵收決定作出後,將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選定方式等相關事項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布,並告知被徵收人有協商選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權利。被徵收人協商選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期限為十日。超過半數的被徵收人共同簽字認可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視為共同協商選定。 被徵收房屋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可以組織被徵收人協商選擇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 第四十條 被徵收人在公告協商期內協商不成的,房屋徵收部門可以組織採取逐戶征詢、集中投票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隨機方式選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 採取集中投票、抽簽或者搖號等方式選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邀請被徵收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代表等進行現場監督。 第四十一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確定後,房屋徵收部門與其簽訂房屋徵收評估委託合同,並將確定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公布。 第四十二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按照相關標准規范,如實出具評估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評估活動和評估結果。 第四十三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按照委託合同的約定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分戶初步評估結果。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分戶初步評估結果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於五日。 公示期間,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進行現場說明,聽取意見;分戶初步評估結果存在錯誤的,應當予以修正。 公示期滿後,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整體評估報告和分戶評估報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轉交分戶評估報告。 第四十四條 被徵收人或者房屋徵收部門對評估報告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書面申請復核。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十日內進行復核,出具復核結果。 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設區的市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自收到鑒定申請之日起十日內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核,出具鑒定結論。 鑒定結論認為評估報告存在錯誤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改正錯誤,重新出具評估報告。 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成員由設區的市房屋徵收部門從注冊房地產估價師以及價格、房地產、土地、城鄉規劃、法律等方面的專家中選定組成,並予以公示。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依照其規定執行;法律、行政法規未規定法律責任的,依照本條例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房屋徵收事項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 (二)違反公示、公布、公告、徵求意見、聽證、評估等房屋徵收法定程序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 (三)違反房屋徵收法定補償內容、標准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 (四)違反規定辦理應當暫停辦理的限制事項手續的; (五)非法干預評估活動和評估結果的; (六)違法組織實施強制搬遷的; (七)未及時核實、處理投訴、舉報的; (八)其他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的,由房屋徵收部門責令改正,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則信息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2000年4月14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9月29日山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的《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⑼ 問:菏澤新農村建設政策及房屋補償規定

補償標准如下:

1、對被徵收住宅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所處區位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市場價格的90%,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2、對被徵收非住宅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所處區位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3、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只有1套住宅房屋,且該房屋建築面積低於45平方米的,進行最低面積補償,最低面積補償標准為45平方米建築面積。

4、每平方米15元計發,非住宅房屋按照每平方米12元計發,搬遷費低於600元的按照600元計發。

5、房屋被徵收人在規定期限內簽訂徵收補償安置協議並按期搬遷的,根據簽訂協議的順序和提前搬遷的天數,按徵收房屋建築面積,給予被徵收人每平方米10—100元的獎勵。

(9)山東省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令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以所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與被徵收人的房屋進行產權調換。產權調換房屋和被徵收房屋的價值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評估確定。雙方結清差價後,該產權調換房屋的所有權歸被徵收人所有。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 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房屋建築設計技術規范和標准;

(二)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房屋質量安全標准;

(三)產權清晰。

熱點內容
司法體制的問題 發布:2025-02-13 10:50:19 瀏覽:296
小區對著法院 發布:2025-02-13 09:40:24 瀏覽:1
調解書一經簽收即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3 09:06:57 瀏覽:493
河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2-13 08:11:46 瀏覽:121
行政法簡答題題庫 發布:2025-02-13 07:43:47 瀏覽:24
江蘇自考行政法學 發布:2025-02-13 07:15:33 瀏覽:231
農田糾紛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13 07:07:30 瀏覽:815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
合同法的解除 發布:2025-02-13 06:21:39 瀏覽:45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