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論及政策法規
A. 我國宗教政策的基本內容拜託了各位 謝謝
1、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離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政策。首先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把它看作是公民個人的私事。
2、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含義是: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3、其次是堅決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既不利用政權來推行某種宗教或禁止某種宗教,也決不允許利用宗教來干預國家行政、司法、教育和社會生活等事務。
4、無論信教或不信教,都應該而且必須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執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黨和政府要求宗教界堅持愛國主義和獨立自主的原則,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和支配。
(1)宗教理論及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的目的在於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並不是要求宗教教徒放棄宗教信仰和有神論思想,堅持無神論思想。
而是要求他們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把愛教與愛國結合起來,做到宗教活動有利於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 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從而有利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就是說做到兩個要求和兩個支持就是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了。
B. 我國宗教政策的內容是什麼
現階段我國的宗教政策:
1、國家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2、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3、國家實行宗教與政治相分離、宗教與教育相分離的原則;
4、宗教活動必須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國家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5、中國各種宗教都實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
中國共產黨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的基本觀點,結合我國的實際,制定了處理我國宗教問題的政策,其基本內容是:
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其具體含義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種宗教中,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信仰宗教而現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不信仰宗教而現在信仰宗教的自由。對宗教的選擇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信仰宗教的公民與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權利和義務上完全平等。
2.按照宗教本身的客觀規律來對待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宗教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在社會主義時期,宗教賴以存在的自然、社會和認識根源還沒有完全消除,宗教對一部分人的影響也將長期存在。宗教將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長期存在。所以,絕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滅宗教,不能強制人們不信教。同時,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發展宗教。
3.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但宗教必須在法律范圍內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是社會主義社會對宗教的要求。宗教作為一種從歷史遺留下來的社會現象,將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長期存在,要按照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方法,積極妥善地處理好;要防止激化矛盾,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變革那些與舊制度相伴而生的,與社會主義制度不相適應的東西。宗教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國家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也就是說,任何宗教都要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face=宋體
size=2>
5.無神論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上的差異是次要的,要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6.我國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但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對抗性的問題。
7.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反對境外宗教團體和個人干預我國宗教事務,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
8.爭取、團結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有計劃地培養年輕一代的愛國宗教職業人員,充分發揮愛國宗教團體的作用。
我們的理解應該是.
1,認清宗教是唯心主義世界觀.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最終會消亡.
2.理解和擁護國家的宗教政策.
3.把宗教與迷信區分開來,為樹立正確對待宗教的意識
C. 什麼是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
1、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什麼?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眾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眾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動規范有序進行。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切實加強愛國宗教團體和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增強自養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宗教教職人員隊伍,保證宗教組織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的人士手中。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鼓勵和支持宗教界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2、什麼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許對任何民族進行歧視和壓迫;不論是聚居還是散雜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
3、什麼是民族團結政策?
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黨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全國56個民族結成一體,誰也離不開誰;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實現共同的繁榮與發展。
4、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黨對宗教問題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說: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數群眾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信教群眾的權益;在多數群眾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益。要堅決糾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視信教群眾、侵犯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合法權益的現象,也要堅決糾正排斥和歧視不信教群眾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眾的現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於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要把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義務。宗教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宗教活動不得妨礙社會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5、為什麼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宗教不僅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活動和社會實體,對於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必須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體現,是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推動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的客觀要求,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宗教活動規范有序的必要舉措。
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對宗教活動的管理是政府對社會活動進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過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規,協調宗教界與各有關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動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
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黨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這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重要體現,是做好新的歷史條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眾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並不矛盾,我們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眾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證宗教活動的正常秩序,從而更好地保障群眾的信仰自由。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也好,歸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爭取、團結、教育廣大信教群眾,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上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6、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這是我們黨從中國國情出發,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D.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
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從回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政策的答實質和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政策;後者如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政策等。
從內容來看,有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具體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對涉及民族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體的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E. 我國實行什麼樣的宗教政策
我國實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就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5)宗教理論及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宗教信仰自由的內涵
1、宗教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活動。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
2、各宗教一律平等。我國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不論信眾多寡、影響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沒有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3、宗教與國家政權分離。按照這一原則,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的行政、不得干預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干預婚姻、計劃生育等等。
4、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我國宗教事務由中國人自己來辦,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和控制,成為我國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個原則。
F. 我國的宗教政策包括什麼
1,宗教政策是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由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由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簡單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這就是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2,這一政策有法律上的保障——憲法(國家根本大法)。任何強迫不信教的人去信教的行為,如同強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樣,都是侵犯了別人的信仰自由,都是違法的行為。
因為我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選舉法、兵役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都對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的平等權利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也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4,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法通則》、《教育法》、《勞動法》、《義務教育法》、《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廣告法》等法律還規定: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公民不分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各民族人民都要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公民在就業上不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廣告、商標不得含有對民族、宗教歧視性內容。
中國政府頒布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以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條例規定:宗教活動場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自主管理,
其合法權益和該場所內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預。侵犯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將承擔法律責任。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也必須遵守法律、法規。
5,中國法律規定,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在中國,任何人、任何團體,包括任何宗教,都應當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這與聯合國人權文書和公約的有關內容是一致的。
《消除基於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視宣言》中提出:「有表明自己選擇宗教或信仰的自由,其所受限制只能在法律規定以及為保障公共安全、秩序、衛生或道德、或他人基本權利和自由所必要的范圍之內。」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提出:「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的主張,構成煽動、歧視、敵視或強暴者,應以法律加以制止。」無論信仰宗教的公民還是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也是一個現代文明和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G. 宗教政策法規解讀
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某一種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同一宗教中信仰某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H. 關於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
(8)宗教理論及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本地方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七條 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參考資料:網路-宗教事務條例
I. 我國的宗教政策是什麼
1,宗教政策是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由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由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簡單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這就是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2,這一政策有法律上的保障——憲法(國家根本大法)。任何強迫不信教的人去信教的行為,如同強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樣,都是侵犯了別人的信仰自由,都是違法的行為。
因為我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選舉法、兵役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都對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的平等權利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也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9)宗教理論及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宗教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和發展有其現實根源和理由,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就是基於這一現實提出來的。也就是說:通過社會主義的歷史實踐充分證明:「那種認為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經濟文化的一定程度的發展,宗教就會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那種認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強制手段,可以一舉消滅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離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的,是完全錯誤和非常有害的。」(《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第55頁)因為,在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消滅了階級和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