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與法規
⑴ 美國法典與美國聯邦法規有啥區別
《美國法典(United
States
Code)》是一部書。美國任何一部法律的產生程序是:首先由美國國會議員提出法案,當這個法案獲得國會通過後,將被提交給美國總統給予批准,一旦該法案被總統批准(有可能被否決)就成為法律(Act)。當一部法律通過後,國會眾議院就把法律的內容公布在《美國法典》上。
該法典根據法律規范所涉及的領域和調整對象,劃分為50個主題或卷(Title)。它們依次是:總則、國會、總統、國旗,國璽,政府部門和聯邦各州、政府組織與雇員、擔保債務(現已廢除)、農業、外國人與國籍、仲裁、武裝力量、破產、銀行與金融、人口普查、海岸警衛、商業與貿易、資源保護、版權、犯罪與刑事程序、關稅、教育、食品與葯品、對外關系、公路、醫院與收容所、印第安人、財政收入、麻醉性酒精、司法和司法程序、勞工、礦藏和采礦、貨幣與財政、國民警衛、航運與可航水域、海軍(現已廢除)、專利、宗教習俗、規制行業薪金與津貼、退伍軍人救濟金、郵政事業、公共建築、公共合同、公共衛生與福利、公共土地、國家印刷品與文獻、鐵路、航運、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領土與島嶼所有權、交通、戰爭與國防。(除前六個總領性主題外,其餘主題均按照A、B、C、D……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
法典50個主題又分別按卷、章、部分、節(ξ,或按中國法律習慣稱「條」)、款(*,按美國習慣用小寫字母)、項(句)排列,法典最大的組成單位是卷,每一個主題對應一卷。每卷、章、部分、節、條等都用簡短的文字作題注。每條均用編號標注其來源,即哪一屆國會通過的哪一部法律的哪一條,或者哪一屆國會進行的修改。
美國聯邦法規匯編》(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簡稱CFR)的編纂工作始於1936年。為美國政府參照《美國法典》的模式對聯邦法規進行的編撰。
(1)《美國聯邦法規匯編》的結構與分類
聯邦法規的編纂也按照法律規范所涉及的領域和調整對象,分為50個主題。其內容是按照聯邦機構管理的內容作為分類標準的。
《美國聯邦法規匯編》與《美國法典》一樣,每個主題之下也分卷、章、部分、節,每卷根據發布的部門分為不同的章,每章再根據法規的特定內容分為不同的部分。它的題注、編號、索引、指引等做法與《美國法典》的做法是一樣的。
⑵ 法律和法規的區別
1、法律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制定的,法規是國家立法機關或是擁有行政權力的機關制定的。
2、法律通常以法典的形式出現,法規是以行業或部門規定出現。3法律適用范圍廣泛,法規適用范圍相對特定。4、法律的強制性大於法規。如果出現違法行為,違背法律處罰較之法規要重。5、法律的修改調整程序復雜,法規的修正變更相對靈活。
⑶ 法律法規匯編和民法典有什麼區別
兩個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他們之間的匯編成率和他們之間的程序都是一樣的。
⑷ 憲法 法律 法典三者的區別
法典是大陸法系國家所特有的,是成文法的法典化的結果,現今的大陸法系內國家幾乎都有法典,容最為突出的可以說是民法典,比方說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會分為總則、物權編、債權編、親屬權等。在民商分立的國家中還有商法典。
憲法是基本法,其法律位階高於一般法律,在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居於最高地位,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可以說是一種規則,從淵源上來說有制定法、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習慣法等,對於法律的定義不同學派有不同看法,比方說法力說等等,可以再加以了解
⑸ 法律法規大全和法典還有法律總編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法律法規大會是指將一定時間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匯編成冊,如民事法律大全,刑事法律大全等;法典是指某一部具體法律的全部條文,也包括對該部法律適用的司法解釋;法律總編好象沒這說法,只有法律匯編的說法,與法律法規大會差不多,是將各種法律分類別匯編成冊。
⑹ 法典與法律規范條文都是什麼東西有區別么
中國法律上沒有規范性法律條文這一說。
中國只有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前兩個不說了,常規認知的。
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前者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制定的,比如公安部制定的規范警察行為的規章等等;後者只要是省、較大市(一般是省會,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如經濟特區等等)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是沒有立法權的市、縣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我們稱為紅頭文件,比如某市長辦公會上的會議紀要,規定的關於**的規定之類的
只對地方有約束力
總的來說,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是紅頭文件。
法典
法典是同一門類的各種法規經過整理,編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法典
源於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世紀,位於幼發拉底河中游東岸的巴比倫國王
漢謨拉比,統一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的
奴隸制國家.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和鎮壓奴隸反抗,消除國內司法的混亂現象,
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統一的法典,即《漢謨拉比法典》.原文鐫刻在一塊高
2.5米,直徑約1.5米的玄武岩橢圓石碑上,系楔形文字.
法典
code
就某一現行的部門法進行編纂而制定的比較系統的立法文件。現行法系統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為了便於查閱、適用法律規范和消除法規存在的某些缺陷,需要對現行法規(指成文法的規范性文件)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法規系統化的方法有兩種,即法典編纂和法規匯編。
法典編纂 重新審定某一法律部門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廢除已經陳舊的,修改相互抵觸的部分,彌補其缺陷或空白,使之成為基於某些共同原則、內容協調一致、有機聯系的統一法律。這種法律就稱為法典。法典較單行法規系統、完備,是一種新的立法文件。隨著法典的頒布,相應的單行法規即被廢除。在中國,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魏相李悝編纂的《法經》,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較系統的法典。唐律,主要指651年頒行的《永徽律》及其註解《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是完整保存下來的第一部封建法典。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和公元6世紀拜占庭士丁尼下令編纂的《 查士丁尼法典 》都是古代西方的法典 。1804年拿破崙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法典編纂的典型,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仿效 。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在 1922、1923年期間基本上完成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勞動法、土地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典的編纂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社會主義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婚姻法、民事訴訟法等,都是社會主義基本法律。
法規匯編 法規系統化的又一形式,即按一定順序把現行法規匯編成冊,如中國1952、1953年編的《中央人民政府法令匯編》、1956年以來陸續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等。法規匯編不同於法典編纂,它不是新的立法活動,只是對現行法規進行外部整理,使之系統化,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一般不作任何變動。系統化的具體方式,通常是按照頒布的時間順序,或按法律部門,或按法規名稱的拼音字首的順序加以排列,匯編成冊。有時也可以某一方式為主,結合其他方式進行排列。法規匯編雖僅限於對現行法規進行外部整理,但可為查閱、適用和研究現行法提供方便,是法律規范系統化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在西方各國的法律傳統中,以法國、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一貫採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國家一般不採用這種形式,由於制定法大量增加,也開始有以法典名稱出現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如美國的《統一商法典》,但內容仍不及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典嚴密。有的雖然稱為「法典」(如《美國法典》),實際上是法規匯編。
⑺ 法典和法律的區別哪個效力大
一、性質不同
1、法典(拉丁語:codex),指就某一現行的部門法進行編纂而制定的比較系統的立法文件。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二、作用不同
1、法典:為了便於查閱、適用法律規范和消除法規存在的某些缺陷,需要對現行法規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
2、法律
(1)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
(2)矯正作用
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社會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到正常的法律軌道。像法律所對的一些觸犯了法律的違法犯罪分子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違法行為得到了強制性的矯正。
(3)預防作用
對於法律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
法律效力大。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7)法典與法規擴展閱讀
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說明法的階級性。法不是超階級的,它總是一定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2、法只能屬於統治階級的。法只能在經濟上、政治上居於支配地位的階級,即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3、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即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
4、法是統治階級的基本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部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要靠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去體現、去貫徹。法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規定和調整有關統治階級基本利益的和社會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會關系。
5、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的決定,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
⑻ 法和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法和法律的區別如下:
1、法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的有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法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各種各樣的分類,如可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可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還可分為根本法、基本法律與一般法律,國內法與國際法。
2、法律就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和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總和。從一定意義上講,法律具有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而法卻是一般的、抽象的,表現為規范性文件的法律一定是法,但法不一定都是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⑼ 法典和法律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法典是某一國部門法進行系統性的全面的編纂而成的立法文件,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多有法典形式。而廣義上的法律包括憲法及法規等,狹義的法律是指國家主席根據人大及常委會決定而公布的各類別法律,其效力僅次於憲法。法典區別於法律,它是同一部門法的法律條文經過全面體系性整理所形成的一類成文法形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