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私房建造法規定

私房建造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4-19 05:12:51

『壹』 個人買地建房需要哪些證件和手續

注意,如果你是城鎮戶口,必須要買城鎮的宅基地。如果買農村土地的話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你是農村戶口,那就要買戶口所在地的宅基地。

一般私房建造手續如下:

1、到國土部門了解你所要購買的地塊情況。

2、在國土局繳納土地出讓金,辦理土地證。

3、請當地設計院出設計方案,出圖紙。

4、持圖紙到建設局報建,取得施工許可證。

5、請建設局認可資質的施工隊建造。

6、建好後申請竣工驗收,取得竣工驗收報告。

7、持驗收報告、圖紙到房管局辦理房產證。

在辦理好土地證和房產證後,您的住房就是合法建造的,你的權益就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而且,只有證件齊全(土地證、房產證)的私房才能上市銷售。

『貳』 農民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可以建私房嗎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承包地是用於生產的土地,國家嚴格保護耕地。因此,居民建房需要佔用宅基地、空閑地或耕地的,均應依法按程序提出申請,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開工建房,不能私自佔地建房。

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因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農村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設住宅的,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叄』 私房藍圖范圍的法律范疇概念我宅基地周邊的法律范疇應該有多少米

摘要 一般的宅基地范圍是:(1)農村宅基地界線范圍是居民實際建造房屋及附屬生活設施的現狀范圍;(2)庭院經濟用地和村莊公共設施用地不列入宅基地范圍;(3)宅基地定界范圍原則上統一以房屋的牆基外踢腳線為准,房屋後不再留滴水地。

『肆』 什麼時候規定公務員不可以建私房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為您服務:

為從嚴治理國家公職人員違法購買集體土地建私房,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及城市規劃管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我市實際,特製定本規定:
一、嚴禁國家公職人員以個人或他人名義違法購買集體土地建私房,以及以各種形式參與小產權房開發建設。
二、嚴禁城鎮社區、村民委員會、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違規擅自出讓、轉讓土地,或者以各種名義開發建設小產權房。
三、嚴禁國土、規劃、住建、建工、房產等職能部門為國家公職人員違法購買集體土地建私房辦理用地、規劃、建設許可和產權登記等手續。嚴禁為國家公職人員辦理未經處理的私房國土、房產過戶交易等手續。
四、自2005年1月1日以來,國家公職人員以個人或他人名義違法購買集體土地建私房的,應主動申報、自覺接受處理。如不主動申報,拒不接受處理,由市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建私房專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實後,通知有關部門對其實施「三停」(停職、停薪、停止工作),限期接受處理;在規定期限內仍不接受處理或情節嚴重的,有職務的一律免職,一般工作人員調離崗位,再從嚴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查處。
五、自本規定實施之日起,國家公職人員以個人或他人名義違法購買集體土地建私房的,一經查實,一律先免職,再從嚴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查處。
六、社區、村民委員會、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違法出讓、轉讓土地的,對參與人員一律先免職,再從嚴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查處。
七、各職能部門為國家公職人員以個人或他人名義違法購買集體土地建私房辦理各項手續的,一經查實,對經辦人員和審批領導一律先免職,再從嚴追究黨紀政紀責任。
八、對國家公職人員以各種形式參與小產權房開發建設的,一經查實,一律先免職,再從嚴追究黨紀政紀責任。
九、國土、規劃、住建、建工、房產等職能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認真查處違法佔地、違法建設行為。對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響或嚴重後果的,要予以免職,並追究有關人員黨紀政紀責任。
十、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從嚴查處國家公職人員違法佔地、違法建設私房案件,從嚴查處各職能部門不作為、亂作為的典型案件。公安機關要加大力度從嚴打擊違法買賣土地犯罪行為。對壓案不查、敷衍塞責、工作不力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黨紀政紀責任。
十一、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如有疑問,歡迎向天星培訓網路知道提問。

『伍』 請問什麼法律法規里有規定農村宅基地上所造房屋不可隨意買賣急~

從法律後果來看,認定合同有效不僅有利於制約農民隨意處分自己的房屋和宅基地,有利於穩定現有的房屋佔有關系;而且當事人不得因自己的錯誤行為而獲利,對出賣人事後主張合同無效進行必要的限制,有利於維護買受人的善意信賴,這也是禁反言和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
贊成買受人返還房屋的一方也提出了有力反駁:目前,在我市農村私房買賣中,買房人名義上是買房,實際上是買地,這與我國嚴格限制宅基地流轉的政策是相違背的;宅基地使用權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的權利,與特定的身份相聯系,轉讓私有房屋往往導致宅基地使用權的非法流轉;另一方面,宅基地的流轉必然帶來宅基地需求的加大,造成住宅用地向耕地延伸,這顯然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規關於保護耕地的立法意圖。
筆者認為,雖然我國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尚沒有禁止農村私房買賣以及農村私房買賣合同應認定無效的明確規定,但是我國憲法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屬於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物權法》第153條也明確規定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根據房隨地走,地隨房走的原則,宅基地上的房屋也同樣是不能流轉的。但是如果買賣雙方都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者訴訟時買受人已將戶口遷入所在地的集體經濟組織的,可以認定合同有效。
同時,對於此類案件的解決要結合法律規定和社會實際綜合考慮。此類案件成訟多源於土地增值及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將獲得補償安置等原因,出賣人受利益驅動而起訴。在合同無效的原因方面,出賣人負有主要責任,買受人負有次要責任;在合同無效的處理上,應全面考慮出賣人因土地增值或拆遷、補償所獲得的利益,以及買受人因房屋現值和原買賣價格的差異造成損失兩方面的因素,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避免認定合同無效給當事人造成的利益失衡;對買受人已經翻建、擴建房屋的,應對其添附價值進行合理補償;買受人確實無房居住的,應予以妥善安置。中原區法院 白鴿 陳愛華

『陸』 私房沒審批建築五年以上還算違建嗎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9條規定了行政處罰的時效限制,「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這條規定的立法原意是美好的,它一方面規定了行政機關必須提高行政處罰的效率,另一方面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限制其處罰權的濫用。但是這條規定在立法表述和實際運用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是「發現」一詞使得行政機關在行使處罰權時由被動變主動,只要違法行為在兩年內被發現,何時處罰行政機關說了算。二是起算點的問題,這也恰恰是我不太明白的地方。 比如,一個人違章建築,未辦理任何施工等許可證明,等到過了兩年期限後,被行政機關發現,擬作出處罰。此時到底該不該進行處罰就有兩種意見: 一是不應該處罰。按照《行政處罰法》第29條規定,起算點是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經過兩年,顯然已過了處罰的時效。 二是應該處罰,因為違章建築一直存在,就被視為違法行為沒有終了,除非違法人哪一天偷偷拆除。但是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此處把違法行為和違法結果混為一談,如果說違章建築是一種違法行為繼續狀態存在的形式的話,那麼《行政處罰法》的追溯期的起止時間就沒有止境了,這不符合法理,也偏離了法律正義的客觀需求,這種行政處罰的嚴厲程度已經和對社會最具破壞力的犯罪行為的懲罰限度相等同,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違章建築只是一個物化了的違法行為的結果,而不是違法行為本身,違章建築的存在並不是違法行為的繼續或連續狀態,除非該違章建築在不停地改建或擴建當中。 可是,實際操作中,行政部門往往是這么認定的:違章建築存在的屬性,即當其對規劃產生影響時,就存在了這一屬性。根據《城市規劃法》的規定,對違章建築的處理要考慮到兩個因素,一是建設行為,二是建設結果對規劃的影響。最高法院行政庭在《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第四十條如何適用的答復》((1995)法行字第15號)中明確:「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人其違法行為是否屬於『嚴重影響城市規劃』,應從其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後果來確認。」 故此,行政部門認為,若當事人所建設的建築物不符合規劃,違章建築對規劃的影響就始終存在,則應視為持繼狀態。這一點在涉及數個違法行為所建造的違章建築中尤為明顯。如在公路紅線控制區內的違章建築,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的違章建築,其存在就是對道路交通安全、水利安全的影響,這顯然是一種持續狀態。」

『柒』 非農戶口轉農業戶觸建私房嗎

一、不可能由非農業戶口轉成農業戶口在農村建私房。
二、國家禁止由非農業戶口轉成農業戶口,因為國家為了保護農民,不使大量城裡人到農村兼並土地、山林等,侵害農民利益,對非農業戶口轉成農業戶口是禁止的。但國家為了推進城鎮化步伐,除了部分大城市,其他城市對農業戶口轉成非農業戶口是鼓勵的。
三、相關法律依據如下:
(一)城裡人能到農村買房子和土地:農民作為宅基地使用權人卻無權向具有城鎮戶口的城市居民出售自己的住房以及宅基地。《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規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宅基地。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國土資發[2004]234號)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因此,現有的法律法規、國家政策不允許具有城鎮戶口的居民購買農村的住房以及宅基地。我國立法對農村房屋轉讓一直採取嚴格限制的態度,無論是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轉讓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還是《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還有《土地管理法》、《物權法》,均嚴格限制農村房屋轉讓給城鎮居民。
四、現實中,存在有城裡人買農民的土地和房產的情況,但這些交易是沒有法律保護的,也即非法的,買方要承擔巨大風險。經常有多年前出售土地、房產的農民回來找買方要回房屋和土地的案例,無一例外,均是買方輸了。最後僅僅是農民賠償買方一點點差價。
綜上,非農業戶口的人不可能在農村合法建私房,在農村買土地和房產也是非法和,存在巨大風險。

『捌』 宅基地可以由農民自行修建嗎法律上對於農民使用宅基地有何要求

農村宅基地一般具有以下特點,是使用主體特定,即特定宅基地僅限本集體經濟組織特定成員享有使用權,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只能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特定村民申請宅基地後不得自己出售、轉讓。法律規定宅基地的單一性和取得方式的多樣性沖突。一戶一宅。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農村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市規定的標准。四是不自行轉讓的宅基地,也不能自行轉讓。

城裡人是否能買到宅基地。宅基地不得出售給城市人。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出讓管理和禁止土地投機的通知》明確規定,農民的房屋不得出售給城鎮居民,也不得允許城鎮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房,有關部門不得為非法建造和購買的房屋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地產許可證。

熱點內容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