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法律法規
『壹』 病歷提前銷毀法律如何規定以及處理
病歷一般要保存15-30年:抄醫療機構門診病案保存期限不得少於15年,住院病案不得少於30年;
醫療機構應當受理下列人員和機構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
(一)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親屬或其代理人;
(三)保險機構。
公安、司法機關因辦理案件,需要查閱、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在公安、司法機關出具採集證據的法定證明及執行公務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後予以協助。
1:醫院的說法很可能是怕麻煩,你可以告訴他們,你有權利復印自己的病歷,如果不給復印或者違規消除,將向衛生局投訴。
2:如果果真被消除,並且是在訴訟中需要的證據的話,那麼:醫院的銷毀病歷的行為是否確實導致了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關系不明或者無法認定的。 如果是的話,醫院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貳』 病案室業務培訓內容有哪些
病案室業務培訓內容具體有有以下幾點:
1、學習新改版的病案首頁內容的填寫基本要求和項目說明。
2、ICD-10 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3、病案管理制度。
4、相關法律法規。
5、病案室崗位職責。
6、醫療統計相關內容。
培訓方式方法:
採用集中學習及科室培訓相結合的方法。要求病案室人員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學術會議和科內業務學習的形式進行全員培訓。
具體培訓計劃:
安排科室人員進行學習新改版的病案首頁內容的填寫基本要求和項目說明和ICD-10疾病編碼及I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安排學習病案安全管理、學習法律法規,《病歷管理辦法》和1CD-10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學習病案號管理要求和1CD-10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學習病案管理應急預案、法律法規,《侵權法》和1CD-10 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學習復印病歷流程、法律法規,《醫療事故安全條例》和1CD-10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掌握病案的供應工作原則和1CD-10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病案的保存與保護、 病案的保密制度和ICD-10疾病編碼及1CD-9-cm-3手術分類的相關內容。
『叄』 病案管理條例2000年前有嗎
摘要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
『肆』 住院病歷保存多少年,門診病歷保多少年
分別為30年和15年。
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五十三條規定:醫版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權十五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三十年。標有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葯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不得買賣、出借和轉讓。
醫療機構不得冒用標有其他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葯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標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施醫療質量保證方案,確保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4)病案管理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病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醫療機構應當定期檢查、考核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執行和落實情況。
2、醫療機構應當經常對醫務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把「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3、醫療機構應當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規范和有關教材,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
『伍』 偽造,塗改病歷違反什麼法律
關於病歷的書寫和修改,衛生部頒布的《病歷書寫基本規范》有明確的規定。醫護人員修改病歷必須按照該規范進行,否則就是不正規的修改行為,這是當前塗改病歷出現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塗改病歷後導致什麼結果?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陋習,往往要使自己和醫院承擔極大的法律風險,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法律風險:其一是行政處罰的風險: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是客觀、真實、准確、及時、完整,塗改病例行為破壞了病歷的客觀性、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的規定:嚴禁任何人塗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因此塗改病歷是一種違反衛生行政法規的行為,不管其塗改病歷的目的是什麼,醫方都應當都到行政管理部門的處罰。這種處罰的依據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8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37條規定,前者規定:塗改、偽造、隱匿、銷毀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或者其他有關機構應「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其執業證書或者資格證書」,這主要是對醫療機構做出的處罰。後者規定主要針對執業醫師個人的處罰: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給於警告或者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其二是刑事處罰的風險:塗改病歷不僅是違反衛生行政法的行為,還可能觸犯刑法。如果其塗改目的是隱匿患者診治的真實情況或者掩蓋其失誤,就可涉嫌刑法上的偽證罪;如果其單位管理人涉嫌指使、幫助當事人塗改病歷,就可以被人認定為「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 ,可能因此被定為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
『陸』 醫院管理學中簡述如何提高病案書寫質量
1加強病案書寫質量
1.1提高對病案書寫重要性的認識:醫院的病案質量不僅涉及臨床醫護人員,也涉及輔助科室的每一份報告。職能部門對所有參與形成病案的醫務人員進行定期教育,強調認真規范書寫病案的重要性,認真反復學習《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書寫病案的要求和規定以及我
院《病案書寫質量評價標准》。
1.2注重抓好病案書寫的規范性和時效性:書寫完整規范的病案即使培養臨床醫師思維能力的基礎,也是提高臨床醫生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病案內容格式要規范。病案書寫要求正確使用規范的醫學術語,文字通順,內容真實完整,科學合理,嚴禁塗改,准確記載疾病的變化,為規范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建立科學的網路體系創造良好的條件。其次,病案首頁信息填寫要完整、准確。病案首頁是對病案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信息的高度概括,無論是疾病分類、統計、醫院管理、科研等都離不開病案首頁的信息,因此病案首頁信息的准確性、真實性、可靠性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病案首頁項目必須完整、書寫清晰可辨、疾病名稱准確無誤,確保病案資料的客觀性、真實性及合法性。最後,要准確把握書寫時限。在病案書寫時限上,必須按照病案書寫規定時限及時完成,如果急危重病人在搶救時,醫師的首要任務是搶救患者的生命。
2加強病案管理質量
2.1加強病案管理意識:首先,要從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出發,增強醫務人員對病案質量的認識,廣泛宣傳病案質量的重要性。其次,病案管理人員對病案進行收集、整理時應逐份認真檢查、嚴格把關,對項目填寫不全或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及時與科室聯系,限時補充修改。
2.2提高病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對病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教育,是實現病案管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素質影響著管理水平,病案管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患者和臨床服務的意識。病案管理人員還要具有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現代化管理對病案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病案管理未能被多數醫院納入正規管理范圍,在人員的配備和培養上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醫院病案管理人員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現代病案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尤其缺乏具有病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因此,醫院要重視這支隊伍系統專業的培養教育,多給在職人員走出去學習、參加業務培訓的機會。
『柒』 醫院的住院檔案最多能保存多少年
醫院的住院檔案最多就可以保存30年。現在醫院的檔案都是電子保管,但是因為太多,最多也是只能保存30年的。
『捌』 病歷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醫療機構病歷管理,保證病歷資料客觀、真實、完整,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
第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病歷管理制度,設置專門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本機構病歷和病案的保存與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在醫療機構建有門(急)診病歷檔案的,其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沒有在醫療機構建立門(急)診病歷檔案的,其門(急)診病歷由患者負責保管。住院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
第五條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病歷管理,嚴禁任何人塗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
第六條 除涉及對患者實施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及醫療服務質量監控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該患者的病歷。因科研、教學需要查閱病歷的,需經患者就診的醫療機構有關部門同意後查閱。
閱後應當立即歸還。不得泄露患者隱私。
第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編號制度。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應當標注頁碼。
第八條 在醫療機構建有門(急)診病歷檔案患者的門(急)診病歷,應當由醫療機構指定專人送達患者就診室;患者同時在多科室就診的,應當由醫療機構指定專人送達後續就診科室。在患者每次診療活動結束後24小時內,其門(急)診病歷應當收回。
第九條 醫療機構應當將門(急)診患者的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在檢查結果出具後24小時內歸入門(急)診病歷檔案。
第十條 在患者住院期間,其住院病歷由所在病區負責集中、統一保管。病區應當在收到住院患者的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檢查結果後24小時內歸入住院病歷。住院病歷在患者出院後由設置的專門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集中、統一保存與管理。
第十一條 住院病歷因醫療活動或復印、復制等需要帶離病區時,應當由病區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攜帶和保管。
第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受理下列人員和機構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一)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二)死亡患者近親屬或其代理人;(三)保險機構。
第十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由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受理申請時,應當要求申請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一)申請人為患者本人的,應當提供其有效身份證明;(二)申請人為患者代理人的,應當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與患者代理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三)申請人為死亡患者近親屬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及其近親屬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是死亡患者近親屬的法定證明材料;(四)申請人為死亡患者近親屬代理人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死亡患者近親屬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與其近親屬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申請人與死亡患者近親屬代理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五)申請人為保險機構的,應當提供保險合同復印件,承辦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證明材料;患者死亡的,應當提供保險合同復印件,承辦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近親屬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證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 公安、司法機關因辦理案件,需要查閱、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在公安、司法機關出具採集證據的法定證明及執行公務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後予以協助。
第十五條 醫療機構可以為申請人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報告、護理記錄、出院記錄。
第十六條 醫療機構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申請後,應當在醫務人員按規定時限完成病歷後予以提供。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申請後,由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通知負責保管門(急)診病歷檔案的部門(人員)或者病區,將需要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在規定時間內送至指定地點,並在申請人在場的情況下復印或者復制。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經申請人核對無誤後,醫療機構應當加蓋證明印記。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可以按照規定收取工本費。
第十九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應當在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場的情況下封存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封存的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保管。封存的病歷可以是復印件。
第二十條 門(急)診病歷檔案的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於15
年。
第二十一條 病案的查閱、復印或者復制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玖』 病歷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內容
一、修訂背景(一)為了加強醫療機構病歷管理,保證病歷資料客觀、真實、完整,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規,原衛生部於2002年組織制定發布了《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規范醫療機構的病歷管理,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醫療機構病歷管理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管理,使病歷管理滿足現代化醫療管理需要,醫政醫管局組織專家對2002年下發的《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並徵求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委內有關司局,以及31個省(區、市)衛生廳局(衛生計生委)醫政處的意見,匯總修改意見後形成2013版《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二、修訂原則修訂對2002版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保留和完善,同時在新版的規定中體現了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有關精神,體現了新形勢下病歷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並與近年出台的相關法律法規等做好銜接。三、主要修改內容(一)文件整體系統性、條理性加強。2002年發布的《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共23條,未劃分章。2013版規定分成7章,共32條,從總則、病歷的建立、保管、借閱與復制、封存與啟封、保存和附則等七個方面作了更為系統、清晰的規定。(二)內容更加詳實、具體、完善。修訂後的《規定》完善了以下內容:增加了《規定》的適用范圍,明確了醫療機構內管理病歷質量的部門,增加了病歷書寫、排序及病案裝訂等有關要求,明確了化驗結果歸入或錄入門(急)診病歷的要求,規定了借閱病歷的具體要求,增加了封存病歷和啟封的相關規定,明確了醫療機構變更名稱或撤銷後的保存要求,增加了住院病歷的保存時間,修訂了門(急)診病歷的歸檔時間。(三)增加電子病歷管理相關內容,體現新形勢下病歷管理工作特點。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醫葯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原衛生部先後在2010、2011年發布了關於電子病歷系統的規范和通知文件,電子病歷在醫療機構中普遍應用。因此,2013版《規定》明確「電子病歷與紙質病歷具有同等效力」,並規定了相關管理要求。(四)與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做好銜接。近年新出台的《侵權責任法》和《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和《中醫電子病歷基本規范》等法律法規、規范對病歷的建立、修改、保存、封存等提出新的要求。本次修訂注重與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的銜接,體現新要求。為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2013版《規定》中病歷內容增加了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同意書等,同時醫療機構可以為申請人復制的病歷內容也增加了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同意書等。(五)符合臨床工作實際,更加註重醫患雙方權益維護。2002版規定封存的病歷可以是復印件,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封存病歷原件。2013版明確規定簽封病歷的復製件,並規定未完成的病歷在封存後,病歷原件可以繼續記錄和使用,既保證病歷資料封存,又維護正常的診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