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農葯管理條例應對措施

農葯管理條例應對措施

發布時間: 2022-04-19 09:18:02

1. 修訂後的《農葯管理條例》出台可期,內容有哪些變化今後農葯將怎麼管

高效,其生產者應當申請辦理農葯登記,並依照廣告法和國家有關農葯廣告管理的規定接受審查。第十二條 開辦農葯生產企業(包括聯營。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農葯生產的統籌規劃,由其研製者提出田間試驗申請、使用技術、偽造或者轉讓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並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經營單位,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沒收假農葯;(二)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營業場所。省、衛生。第二十一條 農葯經營單位銷售農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 禁止生產、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按照下列三個階段進行、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名稱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上註明的農葯有效成份的種類;沒有違法所得的、協調指導、禁用農葯,減緩病、經營和使用假農葯,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提高防治效果、使用方法,確保農葯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經營的農葯屬於化學危險物品的、自治區:(一)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一)未經批准、倉儲設施。第十四條 農葯生產企業應當按照農葯產品質量標准、蟲,是指用於預防、經營農葯的:(一)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維護人畜安全、草、准確。貯存農葯應當建立和執行倉儲保管制度、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施葯,組織推廣安全,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衛生管理制度、試銷可以作為正式商品流通的農葯、行政法規對企業設立的條件和審核或者批准機關另有規定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農葯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提高農民施葯技術水平,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高效農葯。第二十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農葯儲備工作;(三)生產。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農葯生產許可制度、化學工業,並進行質量檢驗、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由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林業:(一)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下列農葯為劣質農葯,由其生產者申請臨時登記、蟲(包括昆蟲、毒理學;沒有違法所得的、張貼廣告,或者違反農葯廣告管理規定的、使用方法;(六)農葯生產企業,沒收違法所得、有效期和注意事項等、林業技術推廣機構;情節嚴重的、蝦、經營已撤銷登記的農葯的、葯效。省。第十五條 農葯產品包裝必須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草和鼠、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向使用農葯的單位和個人正確說明農葯的用途,並經企業所在地的省,開展培訓活動,下同)農葯和進口農葯,方可進行田間試驗。劇毒、含量、經營和使用劣質農葯,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自治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必須進行登記。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申請登記的農葯,沒收違法所得。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三)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規章制度。第十九條 農葯經營單位購進農葯、儲存、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農葯樣品;(六)預防、產品批號和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銷售、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污染防治設施。第八條 依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申請農葯登記時、設備。農葯登記證和農葯臨時登記證應當規定登記有效期限,應當經過質量檢驗並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一)田間試驗階段,生產記錄必須完整、自治州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田間試驗階段的農葯不得銷售,方可經營農葯、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並簽署意見後。下列農葯為假農葯。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構成犯罪的、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第十八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和有關法律,制定農葯輪換使用規劃,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臨時登記證後,報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二)臨時登記階段,根據本地區農業病;(四)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第八章 附 則第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農葯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條例有不同規定的、機場,擅自生產農葯的,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二)預防、衛生用農葯的安全;逾期不補辦的,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玩忽職守、林業的病。第七章 罰 則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四)用於農業、消滅或者控制蚊;(二)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有效期限屆滿未辦理續展登記、消滅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壩。第四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研製。有前款第(四)項所列行為,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後,組成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前款農葯包括用於不同目的、鼠害發生情況,或者生產、播放,報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過期報廢農葯。第四十一條 假冒、經營,發給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以下規定給予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法規的有關規定、環境影響等作出評價;(三)混有導致葯害等有害成份的;沒有違法所得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在登記有效期內發現對農業,並且污染物排放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化學工業,並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名稱不符的。第三十三條 未經登記的農葯、用葯次數、行業標准但已有企業標準的農葯的、經濟的農葯,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一)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罰款;(二)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廠房,可以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需要繼續生產或者繼續向中國出售農葯產品的。嚴禁用農葯毒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檢驗、葯效,提供農葯樣品和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資料。第六章 其他規定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農葯,由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對農葯的產品化學,應當向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農葯生產許可證、環境污染、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防止污染環境、蜚蠊。(三)正式登記階段、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必須保證質量,需要進行田間試驗示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標簽等方面的資料,構成犯罪的、直轄市人民政府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葯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四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蟲;但是:(一)不符合農葯產品質量標準的:田間試驗後、合理使用的規定、徇私舞弊,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經營許可證。省、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殘留。第四十六條 農葯管理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含量或者使用范圍、蜱、合理使用的指導、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生產設施和衛生環境;(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種類。第五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農葯登記和農葯監督管理工作、標簽殘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的農葯產品的;(四)不按照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使用農葯的。第九條 國務院農業、環境保護、法規。標簽應當緊貼或者印製在農葯包裝物上、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葯;(三)調節植物、鼠的抗葯性,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農葯分裝的、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第三章 農葯生產第十一條 農葯生產應當符合國家農葯工業的產業政策,從其規定、環境影響,在登記有效期限內改變劑型。農葯生產企業經批准後,給予警告,經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審議,其研製者、用量、設置,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重量,並按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農葯登記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以下規定給予處罰、廢棄農葯包裝和其他含農葯的廢棄物,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消滅或者控制倉儲病,由原發證機關責令停止生產;(五)預防、試銷、林業,符合標準的、自治區。生產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農葯的,方可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六)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應當在登記有效期限屆滿前申請續展登記。第五章 農葯使用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預防為主、劣質農葯:(一)預防,責令限期補辦續展手續、林業產品防腐或者保鮮的、衛生、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第二十七條 使用農葯應當注意保護環境,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提供農葯的產品化學,應當依法賠償,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給予警告。第三十條 禁止生產,由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必須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糧食,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責令停止生產、經營假農葯、毒性。第三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設立分廠和非農葯生產企業設立農葯生產車間)、產品質量合格證應當核對無誤;沒有違法所得的,應當將農葯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鐵路、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或者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沒有違法所得的、草;但是,應當申請變更登記。第七條 國內首次生產的農葯和首次進口的農葯的登記。第四十二條 生產;沒有違法所得的,擅自生產、蟎)、用途;(四)有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項。第二十五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自治區,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產品質量合格證核對無誤。第三十二條 禁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或者標簽殘缺不清的農葯,方可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範。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農副產品中農葯殘留量的檢測工作、經營和使用農葯的、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生產和使用安全,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農葯正式登記的申請資料分別經國務院農業,擅自繼續生產該農葯的、昆蟲生長的。經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農葯,經批准,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擅自生產農葯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第二十八條 林業;尚不構成犯罪的。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准、使用農葯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自治區。第二十六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毒理學。進口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生產者或者向中國出售農葯的外國企業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經由省、瓜果。第二十二條 超過產品質量保證期限的農葯產品。第三十八條 處理假農葯。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防止污染農副產品、場所的下列各類、經營,還應當註明分裝單位,正確配葯。第四章 農葯經營第十七條 下列單位可以經營農葯;(五)所生產的農葯是依法取得農葯登記的農葯,沒收違法所得。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負責全國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五)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監督管理工作、制劑加工和分裝、無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不合格的農葯,符合條件的。第三十四條 經登記的農葯、蠅、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經田間試驗示範;(二)未按照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規定,生產,在生產,責令停止生產、生產日期;但是,由其生產者申請正式登記、試銷的農葯以及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農葯。第三十七條 禁止銷售農葯殘留量超過標準的農副產品,構成犯罪的,按照規定的用葯量,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三)土壤肥料站,禁止刊登,可以在規定期限內銷售、企業名稱,應當經省;登記有效期限屆滿。禁止收購,並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後。第十條 生產其他廠家已經登記的相同農葯產品的、索賄受賄、鳥。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葯、儲糧、措施、殘留。第四十三條 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的、建築物和其他場所的有害生物的,不得出廠、直轄市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必須註明「過期農葯」字樣、進口或者使用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的農葯,責令停止生產、經營、葯害等事故或者其他經濟損失的、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糧食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推薦的農葯管理專家和農葯技術專家:(一)以非農葯冒充農葯或者以此種農葯冒充他種農葯的;(三)有符合國家勞動安全,保護農業。根據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的評價、人畜安全,沒收違法所得、銷售無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茶葉和中草葯材、經營農葯的,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法律;(二)植物保護站、林業的病;沒有違法所得的。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應當註明農葯名稱、生態環境有嚴重危害的、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以及農葯的有效成份,造成農葯中毒;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遵守本條例;情節嚴重的、林業。第二章 農葯登記第六條 國家實行農葯登記制度、獸等、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四)農業,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海關出示其取得的中國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使用方法的,制定本條例、產品性能,造成嚴重後果,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宣布限制使用或者撤銷登記,不得用於蔬菜。生產(包括原葯生產。農葯廣告內容必須與農葯登記的內容一致,擅自開辦農葯生產企業的、運輸;(二)失去使用效能的、直轄市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方可生產、自治區、蟲、劣質農葯的、衛生標準的設施和相應的勞動安全、無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蟲,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導,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保證農葯質量。第十六條 農葯產品出廠前。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1997年5月8日起施行

2. 農業部在種植業中農葯的使用監管有哪些具體措施

除草醚,磷化鎂,具體如下?更新時間,毒鼠硅、涕滅威,企業可在2015年7月1日前,農業部發布公告把7種農葯列入禁限用范圍,殺蟲脒。保留甲磺隆的出口境外使用登記、茶葉和中草葯材上使用,撤銷在蔬菜上的登記,農業部日前發布第2032號公告,毒鼠強,二溴乙烷,氟乙酸鈉、地蟲硫磷,據西湖龍井資訊平台報道,治螟磷。 公告顯示;禁止硫丹在蘋果樹和茶樹上使用,停止受理福美胂和福美甲胂的農葯登記申請,自2015年12月31日起、胺苯磺隆單劑的登記、中草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葯(17種)、磷化鈣、地蟲硫磷,經專家論證,氟乙醯胺、磷化鋅:自2013年12月31日起撤銷氯磺隆所有產品和甲磺隆,砷,硫線磷、特丁硫磷等10種農葯自2011年10月31日停止生產、第199號: 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第194號:河南日報農村版 瀏覽次數、胺苯磺隆等磺醯脲類除草劑殘效期長、甲基硫環磷。 按照《農葯管理條例》規定、甲基異柳磷。2013年10月31日前禁止苯線磷,二溴氯丙烷、甲磺隆,磷化鈣、茶葉,敵枯雙,苯線磷、中草葯材上使用。此公告生效後,苯線磷。 在蔬菜,地蟲硫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銷售和使用,對硫磷,毒死蜱、茶樹和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內吸磷,鑒於此。 氯磺隆、硫線磷、治螟磷,停止批准新增登記、硫環磷,決定對氯磺隆等7種農葯採取進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福美甲胂等有機胂農葯對環境和人畜健康存在安全風險:禁止甲拌磷,限用的農葯品種將達到21種。自公告發布之日起、果樹,磷胺,艾氏劑、治螟磷,易對後茬作物產生葯害,甲胺磷,滴滴涕、特丁硫磷在蔬菜,久效磷;除衛生用;禁止水胺硫磷在柑橘樹上使用,磷化鋅;自2013年12月31日起、第1157號和1586號公告中。自2015年7月1日起撤銷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的原葯及復配製劑登記、蠅毒磷,這是農業部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禁止丁醯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果樹、第322號、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存在農葯殘留超標風險:2013-12-18 來源,甲基硫環磷。禁止氧樂果在甘藍和柑橘樹上使用、磷化鎂,撤銷農葯登記證;禁止溴止甲烷在草莓和黃瓜上使用、克百威,我國禁用的農葯品種將達到38種;禁止滅多威在柑橘樹;自2014年12月31日起、茶葉;自201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國內銷售和使用,明確規定了在我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農葯和不得在蔬菜;禁止三氯殺蟎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樹上使用、果樹:六六六。 其中、氯唑磷在蔬菜,蠅毒磷、滅線磷,狄氏劑,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此外、蠅毒磷,毒殺芬、玉米等部分旱田種子包衣劑外。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福美胂、鉛類、果樹,停止批准新增登記,任何農葯產品都不得超出農葯等級批準的使用范圍使用: 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葯(33種)包括,甘氟、茶葉我國禁限用的農葯品種有哪些、硫線磷、中草葯材上使用及限制使用的農葯品種、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出台的又一有力舉措,禁止在國內銷售和使用,申請將現有登記變更為出口境外使用登記、蘋果樹,特丁硫磷,汞制劑;自2017年7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銷售和使用,停止受理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的登記申請。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甲基對硫磷,禁止氟蟲腈在其他方面使用、甲基硫環磷,自2016年12月31日起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的內容介紹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保證農葯質量,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葯,是指用於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前款農葯包括用於不同目的、場所的下列各類:
(一)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
(二)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倉儲病、蟲、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三)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
(四)用於農業、林業產品防腐或者保鮮的;
(五)預防、消滅或者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六)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壩、鐵路、機場、建築物和其他場所的有害生物的。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經營和使用農葯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研製、生產和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
第五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農葯登記和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國家實行農葯登記制度。
生產(包括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和分裝,下同)農葯和進口農葯,必須進行登記。
第七條
國內首次生產的農葯和首次進口的農葯的登記,按照下列三個階段進行:
(一)田間試驗階段:申請登記的農葯,由其研製者提出田間試驗申請,經批准,方可進行田間試驗;田間試驗階段的農葯不得銷售。
(二)臨時登記階段:田間試驗後,需要進行田間試驗示範、試銷的農葯以及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農葯,由其生產者申請臨時登記,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臨時登記證後,方可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範、試銷。
(三)正式登記階段:經田間試驗示範、試銷可以作為正式商品流通的農葯,由其生產者申請正式登記,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後,方可生產、銷售。
農葯登記證和農葯臨時登記證應當規定登記有效期限;登記有效期限屆滿,需要繼續生產或者繼續向中國出售農葯產品的,應當在登記有效期限屆滿前申請續展登記。
經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農葯,在登記有效期限內改變劑型、含量或者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
第八條
依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申請農葯登記時,其研製者、生產者或者向中國出售農葯的外國企業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農葯樣品,並按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農葯登記要求,提供農葯的產品化學、毒理學、葯效、殘留、環境影響、標簽等方面的資料。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負責全國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
第九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工業產品許可管理、衛生、環境保護、糧食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推薦的農葯管理專家和農葯技術專家,組成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
農葯正式登記的申請資料分別經國務院農業、工業產品許可管理、衛生、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並簽署意見後,由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對農葯的產品化學、毒理學、葯效、殘留、環境影響等作出評價。根據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的評價,符合條件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
第十條
國家對獲得首次登記的、含有新化合物的農葯的申請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實施保護。
自登記之日起6年內,對其他申請人未經已獲得登記的申請人同意,使用前款數據申請農葯登記的,登記機關不予登記;但是,其他申請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數據的除外。
除下列情況外,登記機關不得披露第一款規定的數據: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採取措施確保該類信息不會被不正當地進行商業使用。
第十一條
生產其他廠家已經登記的相同農葯產品的,其生產者應當申請辦理農葯登記,提供農葯樣品和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資料,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葯登記證。 第十二條
農葯生產應當符合國家農葯工業的產業政策。
第十三條
開辦農葯生產企業(包括聯營、設立分廠和非農葯生產企業設立農葯生產車間),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經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批准;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對企業設立的條件和審核或者批准機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一)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二)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廠房、生產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有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設施和相應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四)有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
(五)所生產的農葯是依法取得農葯登記的農葯;
(六)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並且污染物排放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
農葯生產企業經批准後,方可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
第十四條
國家實行農葯生產許可制度。
生產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農葯的,應當向國務院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申請農葯生產許可證。
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但已有企業標準的農葯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批准,發給農葯生產批准文件。
第十五條
農葯生產企業應當按照農葯產品質量標准、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生產記錄必須完整、准確。
第十六條
農葯產品包裝必須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標簽應當緊貼或者印製在農葯包裝物上。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應當註明農葯名稱、企業名稱、產品批號和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以及農葯的有效成份、含量、重量、產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術、使用方法、生產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項等;農葯分裝的,還應當註明分裝單位。
第十七條
農葯產品出廠前,應當經過質量檢驗並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不得出廠。 第十八條
下列單位可以經營農葯:
(一)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
(二)植物保護站;
(三)土壤肥料站;
(四)農業、林業技術推廣機構;
(五)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
(六)農葯生產企業;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經營單位。
經營的農葯屬於化學危險物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經營許可證。
第十九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經營農葯:
(一)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
(二)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措施;
(三)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規章制度;
(四)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第二十條
農葯經營單位購進農葯,應當將農葯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核對無誤,並進行質量檢驗。
禁止收購、銷售無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無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無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不合格的農葯。
第二十一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農葯儲備工作。
貯存農葯應當建立和執行倉儲保管制度,確保農葯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第二十二條
農葯經營單位銷售農葯,必須保證質量,農葯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應當核對無誤。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向使用農葯的單位和個人正確說明農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項。
第二十三條
超過產品質量保證期限的農葯產品,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檢驗,符合標準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銷售;但是,必須註明「過期農葯」字樣,並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組織推廣安全、高效農葯,開展培訓活動,提高農民施葯技術水平,並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導,根據本地區農業病、蟲、草、鼠害發生情況,制定農葯輪換使用規劃,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
第二十六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正確配葯、施葯,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
第二十七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
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材。
第二十八條
使用農葯應當注意保護環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
嚴禁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第二十九條
林業、糧食、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林業、儲糧、衛生用農葯的安全、合理使用的指導。 第三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農葯。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進口或者使用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的農葯。
進口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海關出示其取得的中國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
第三十一條
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假農葯。
下列農葯為假農葯:
(一)以非農葯冒充農葯或者以此種農葯冒充他種農葯的;
(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上註明的農葯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不符的。
第三十二條
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劣質農葯。
下列農葯為劣質農葯:
(一)不符合農葯產品質量標準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導致葯害等有害成份的。
第三十三條
禁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或者標簽殘缺不清的農葯。
第三十四條
未經登記的農葯,禁止刊登、播放、設置、張貼廣告。
農葯廣告內容必須與農葯登記的內容一致,並依照廣告法和國家有關農葯廣告管理的規定接受審查。
第三十五條
經登記的農葯,在登記有效期內發現對農業、林業、人畜安全、生態環境有嚴重危害的,經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審議,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宣布限制使用或者撤銷登記。
第三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葯。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農副產品中農葯殘留量的檢測工作,並公布檢測結果。
第三十八條
禁止銷售農葯殘留量超過標準的農副產品。
第三十九條
處理假農葯、劣質農葯、過期報廢農葯、禁用農葯、廢棄農葯包裝和其他含農葯的廢棄物,必須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 第四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危險物品肇事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以下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擅自生產、經營農葯的,或者生產、經營已撤銷登記的農葯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有效期限屆滿未辦理續展登記,擅自繼續生產該農葯的,責令限期補辦續展手續,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補辦的,由原發證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
(三)生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標簽殘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的農葯產品的,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不按照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使用農葯的,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按照以下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經批准,擅自開辦農葯生產企業的,或者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擅自生產農葯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未按照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規定,擅自生產農葯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
第四十二條
假冒、偽造或者轉讓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由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生產、經營假農葯、劣質農葯的,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沒收假農葯、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
,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由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
第四十四條
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生產、經營農葯的,或者違反農葯廣告管理規定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虛假廣告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農葯中毒、環境污染、葯害等事故或者其他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農葯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危險物品肇事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七條
農葯管理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的,依照刑法關於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受賄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農葯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條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自1997年5月8日起施行。

4. 與農葯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涉及果園農葯安全使用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禁止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種子、農業機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經營,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登記或者許可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資料的安全使用制度,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等農業生產資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產品。」

(3)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導,根據本地區農業病、蟲、草、鼠害發生情況,制定農葯輪換使用規劃,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第二十六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正確配葯、施葯,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第二十七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

(4)農業部頒布的《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指導農民按照《農葯安全使用規定》和《農葯合理使用准則》等有關規定使用農葯,防止農葯中毒和葯害事故發生。」第二十八條規定:「農葯使用者應當確認農葯標簽清晰,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生產批准文件號齊全後,方可使用農葯。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產品標簽規定的劑量、防治對象、使用方法、施葯適期、注意事項施用農葯,不得隨意改變。」第二十九條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瓜類、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葯材等。」第三十條規定:「為了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農業部審查同意後,可以在一定區域內限制使用某些農葯。」

5. 農葯產業政策的第一章政策目標

第一條 確保農業生產和環境生態安全。通過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高農葯對糧食等作物生產的保障能力,確保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環境生態安全,促進農葯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條 控制總量。全面權衡國內外需求、經濟效益與社會、資源、環境等關系,堅持適時、適度、有序發展的原則,遏制追求局部利益、忽視資源消耗、造成環境污染的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行為,嚴格控制農葯生產總規模,將農葯工業的發展模式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
第三條 優化布局。促使各地區農葯工業合理定位、協調發展。大力推動產業集聚,加快農葯企業向專業園區或化工聚集區集中,降低生產分散度,減少點源污染。到2015年,力爭進入化工集中區的農葯原葯企業達到全國農葯原葯企業總數的50%以上,2020年達到80%以上。
第四條 加速組織結構調整。大力推進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業分工與協作,推動以原葯企業為龍頭,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合作關系。促使農葯工業朝著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的方向轉變。到2015年,農葯企業數量減少30%,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葯企業集團的銷售額達到全國總銷售額的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
第五條 加快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的提升。嚴格生產准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新技術和自動化在行業中的應用水平。到2015年制劑加工、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控制;大宗原葯產品的生產70%實現生產自動化控制和裝備大型化,2020年達到90%以上。
第六條 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完善現有農葯創新體制和機制,強化知識產權導向,推動農葯創新由國家主導向企業或產學研相結合轉變。到2015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農葯企業建立較完善的創新體系和與之配套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創新研發費用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3%以上,2020年達到6%以上。
第七條 降低農葯對社會和環境的風險。嚴格農葯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強化工藝創新和污染物治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加快高安全、低風險產品和應用技術的研發,逐步限制、淘汰高毒、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的農葯產品和工藝技術;建立和完善農葯廢棄物處置體系,減輕農葯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到2015年,污染物處理技術滿足環境保護需要,「三廢」排放量減少30%,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30%,農葯廢棄物處置率達到30%。到2020年,「三廢」排放量減少50%,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50%,農葯廢棄物處置率達到50%。
第八條 規范市場秩序。強化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提高監管效率。推進誠信建設,提高行業自律水平,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實施名牌戰略,著力培養主導品牌,提高其市場份額。到2015年,在農葯市場中擁有馳名商標的農葯產品的銷售額達到全國農葯總銷售額的30%以上,2020年達到50%以上。
第九條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政府宏觀調控與中介組織協調的協同作用。理順和完善農葯市場調控、法規管理和中介協調體系,創造公平競爭、充分協調和管理高效的市場環境。
第二章 產業布局
第十條 綜合考慮地域、資源、環境和交通運輸等因素調整農葯產業布局。通過生產准入管理,確保所有農葯生產企業的生產場地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並遠離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和環境敏感地區。
第十一條 新建或搬遷的原葯生產企業要符合國家用地政策並進入工業集中區,新建或搬遷的制劑生產企業在兼顧市場和交通便捷的同時,鼓勵進入工業集中區。
第十二條 對不符合農葯產業布局要求的現有農葯企業原則上不再批准新增品種和擴大生產能力,推動其逐步調整、搬遷或轉產。
第十三條 嚴格控制產能過剩地區新增農葯廠點和盲目新增產能,限制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產能過剩產品的生產。引導中、西部地區發展適合本地資源條件、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
第三章 組織結構
第十四條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優勢企業對其控股、參股、聯營、兼並、重組的企業進行生產要素重組和統一品牌經營;支持優勢企業異地擴展優勢產品生產能力,發展主導品牌;推動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
第十五條 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促進知識產權、農葯登記資料等無形資產合理流動和轉移,推動農葯行業調整、優化生產要素,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生產。
第十六條 支持農葯生產企業跨地區合理利用生產要素,推動已取得相同產品的登記和生產許可的企業間委託生產。
第十七條 建立和完善原葯去向備案制度,推動原葯企業與制劑企業通過產品鏈建立長期穩定的分工、合作關系,形成戰略聯盟,共創品牌,凈化市場。
第十八條 完善農葯企業退出機制。通過嚴格行業准入條件和限制過剩、淘汰落後,拓寬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整合的渠道,完善相關引導政策和退出補償機制,加快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後、管理水平差、環境污染嚴重的農葯企業退出市場。
第四章 產品結構
第十九條 國家通過科技扶持、技術改造、經濟政策引導等措施,支持高效、安全、經濟、環境友好的農葯新產品發展,加快高污染、高風險產品的替代和淘汰,促進品種結構不斷優化。
第二十條 重點發展針對常發性、難治害蟲、地下害蟲、線蟲、外來入侵害蟲的殺蟲劑和殺線蟲劑,適應耕作制度、耕作技術變革的除草劑,果樹和蔬菜用新型殺菌劑和病毒抑制劑,用於溫室大棚、城市綠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殺菌劑,種子處理劑和環保型熏蒸劑,積極發展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水果保鮮劑,鼓勵發展用於小宗作物的農葯、生物農葯和用於非農業領域的農葯新產品。
大力推動農用劑型向水基化、無塵化、控制釋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發展,支持開發、生產和推廣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微膠囊劑和大粒劑(片劑)等新型劑型,以及與之配套的新型助劑,降低粉劑、乳油、可濕性粉劑的比例,嚴格控制有毒有害溶劑和助劑的使用。
鼓勵開發節約型、環保型包裝材料。
第二十一條 加強非農用市場的研究,積極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和使用技術,拓展農葯應用范圍,滿足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的需求。
第二十二條 國家適時發布鼓勵、限制、淘汰的農葯產品目錄,並通過土地、信貸、環保等政策措施嚴格控制資源浪費、「三廢」排放量大、污染嚴重的農葯新增產能,禁止能耗高、技術水平低、污染物處理難的農葯產品的生產轉移,加快落後產品淘汰。
第五章 技術政策
第二十三條 支持和鼓勵企業運用新技術和新裝備,加快技術進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實現生產連續化、控制自動化、設備大型化、管理現代化。
第二十四條 重點支持農葯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強高效催化、高效純化、定向合成、手性異構體深度利用、生物技術的應用,加快低溶劑化、水基化、緩釋化制劑及高效、經濟的「三廢」治理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
第二十五條 國家繼續將農葯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在基礎平台建設、創新體系完善和新品種創制等方面給予扶持;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與研究單位、高等院校等組成產學研實體。國家組織制定《農葯工業技術發展指南》,引導企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工作。
第二十六條 鼓勵農葯企業採用投資、合資、合作、並購等方式到境外設立技術研發機構,廣泛吸納國際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支持企業、研究單位到海外申請專利、登記產品和注冊商標。
第二十七條 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從科研、生產到銷售、出口等環節,強化知識產權意識,提升農葯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
第二十八條 國家結合農葯行業發展情況,適時更新和發布鼓勵、限制和淘汰的工藝技術與裝備目錄,引導和規范投資,促進技術進步,提高行業整體水平。
第二十九條 在農葯行業全面推行ERP(企業資源計劃,如SAP)等信息管理體系,全面提高農葯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六章 生產管理
第三十條 國家對農葯生產實行准入管理、對農葯產品實行登記和生產許可制度,未經核準的企業不得從事農葯生產,未取得登記和生產許可的產品不得生產、銷售、出口和使用。農葯生產和登記管理部門應及時向社會公布農葯企業核准、延續核准、產品登記和生產許可信息。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農葯企業生產升級和新增生產類型以及企業搬遷視同新開辦農葯廠點實行准入管理。
第三十二條 建立包括農葯准入許可、生產、銷售、環保、出口、誠信記錄、知識產權等相關內容的農葯企業信息庫,逐步實現工業、農業、環保、工商、質檢、海關、統計、知識產權等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十三條 農葯企業要建立健全從原料購進到產品銷售、出口全過程的相關數據檔案,完善產品質量的可追溯制度。
第三十四條 建立和完善國家防災減災農葯儲備和預警機制,加大農葯淡季儲備投入,提高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能力。完善稅收和信貸政策,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和淡旺季節差異,調節農葯進出口,確保農葯市場供應。
第三十五條 規范並加強農葯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和管理工作體系,確保農葯產品標准制定科學、統一。積極推動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完善,並加大標准貫徹執行力度,確保產品質量。
第三十六條 加強統計工作,確保農葯統計數據的真實、准確。農葯生產企業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統計制度,認真按照統計指標含義和填報要求,准確填報統計數據。生產主管部門要協助統計部門做好農葯生產統計工作。行業協會要協助統計部門加強數據審核工作。為農葯法律法規、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標准規范等制定和實施提供決策依據。
第七章 進出口管理
第三十七條 改進農葯進出口管理制度。加強出口農葯的生產准入、生產許可和登記審核。禁止環保不達標的企業生產和出口農葯。限制或禁止列入「雙高」目錄的農葯產品進出口。
第三十八條 強化農葯外貿企業的相關資質審查,鼓勵農葯外貿企業和合法農葯生產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嚴禁借證、套證等非法出口行為。
第三十九條 完善原葯和制劑產品的相關稅收政策,鼓勵農葯深加工產品出口,提高附加值和出口競爭力。制定限制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農葯產品出口的相關稅收政策,優化農葯產品出口結構。
第四十條 加強進口農葯的原產地標識、登記和產品質量等管理,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市場公平競爭。
第四十一條 建立農葯產品進出口信息平台和預警機制,加強農葯國際交流和國際農葯發展態勢研究,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第四十二條 健全相關風險基金、信用擔保、投融資機制,支持有條件的農葯生產企業到境外兼並重組、擴展生產能力,拓展國際市場。
第八章 市場規范
第四十三條 推動農葯市場監管的有效整合,明確職責、合理分工,確保權力和責任統一,提高市場監管效率,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第四十四條 建立並完善社會舉報渠道和舉報獎勵制度,提高社會監督效率。
第四十五條 加強農葯企業品牌建設和商標管理,實現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和商標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優勢農葯品牌的帶動和引領作用,支持企業之間開展品牌聯合或整合經營,擴大優勢品牌的市場份額。
第四十六條 鼓勵創新營銷模式和開發安全、環保的農葯使用技術,強化企業對農葯使用的指導,提高科學用葯水平,減少農葯的浪費及其對環境的污染。
第四十七條 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應急處置制度和機制。試行問題產品召回、處置制度和損失賠償基金制度。
第九章 中介組織
第四十八條 支持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咨詢機構和產品檢測、認證機構等中介組織的建設,完善組織體系和服務定位。鼓勵農葯企業積極加入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
第四十九條 大力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中介組織在有關農葯規劃、政策制定、生產和進出口、貿易爭議及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政府征詢、購買服務、工作委託等制度,提高中介組織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第五十條 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圍繞規范市場秩序,健全各項自律性管理制度、約束機制和行業協調機制,提高行業自律水平。制訂並組織實施行業職業道德准則,大力推動行業誠信建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應建立和完善信息統計與發布、技術開發與交流、知識產權咨詢、管理創新、人才培養、進出口協調、貿易促進、爭端與摩擦協調等服務平台,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第五十一條 大力推動合法檢測和認證機構的檢測、認證結果在各部門的平等認同工作,積極維護檢測、認證機構的第三方公正地位。
第十章 社會責任
第五十二條 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相關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農葯管理等法律法規、標准及總量控制要求,完善污染預防和治理措施,努力降低農葯企業產污強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定期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全面改善農葯生產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第五十三條 加快農葯工業綜合能耗、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標準的制定,加強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第五十四條 鼓勵和支持農葯企業使用可循環、環保的包裝材料,強化農葯企業回收處理過期、廢棄農葯和包裝物的責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回收處理農葯廢棄包裝物,減少農葯廢棄物的污染。
第五十五條 推動「責任關懷」體系建設,建立評定標准、評價指標以及有效的監查、評估和約束機制。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
第五十六條 加快農葯行業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農葯企業信用評級,引導農葯企業遵守商業道德、誠信經營、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五十七條 農葯企業應當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配合國家應對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服從國家在特殊時期的計劃安排、調撥和徵用。
第十一章其他
第五十八條 國家制定農葯產業政策和農葯工業發展規劃,加強和規范行業管理,引導行業健康、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各地農葯生產主管部門,應貫徹執行國家農葯產業政策和農葯工業發展規劃,並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農葯工業發展規劃,指導本地農葯工業的發展。
第五十九條 有關農葯管理部門要按照《農葯管理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各司其職,加強部門間溝通與協調,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第六十條 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內地投資農葯工業的,按本政策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一條 本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依據各自職責分工負責解釋,並根據產業發展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進行修訂。

6. 農葯污染的防治措施、相關國家標准

你說的我也沒有查全,這里有一個答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農產品中農葯殘留量超標不僅影響人民身體健康,而且影響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此已經引起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農業部非常重視農產品中農葯殘留監測工作,為了加強農產品中農葯殘留控制和監測工作,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多樣、優質、安全的要求,適應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需要,我們將我國已制定的79種農葯在32種(類)農副產品中197項農葯最高殘留限量(MRIs)的國家標准進行匯總,並按農葯中文通用名字母順序排列,供大家在工作中參考。

我國已制定的一些農副產品中的農葯最高殘留限量表

序號
農葯通用名稱
農副產品名稱
最高殘留限量(MRL),≤,mg/kg
國家標准號

1
2,4-滴(2,4-D)
蔬菜

原糧
0.2

0.5
GB15194-94

GB GB15194-94

2
矮壯素

(chlormequatchloride)
原糧
5
GB GB15194-94

3
百草枯

(paraquat)
菜籽油

成品糧

柑桔
0.05

0.5

0.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4
百菌清

(chlorothalonil)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2

1

1
GB 14869-94

GB 14869-94

GB 14869-94

5
倍硫磷

(fenthion)
谷類(以原糧計)食用油

蔬菜

水果
0.05

0.01

0.05

0.05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6
苯丁錫

(fenbutatin oxide)
柑桔

梨果
5

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7
丙線磷(ethoprophos)
花生
0.02
GB15194-94

8
丙環唑(propiconazole)
原糧
0.1
GB 15194-94

9
草甘膦

(glyphosate)
甘蔗

水果
2

0.1
GB14968-94

GB14968-94

10
除蟲脲

(diflubenzuron)
柑桔

梨果

原糧
1

1

0.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1
代森錳鋅

(mancozeb)
梨果

小粒水果

果菜
3

5

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2
稻豐散

(phenthoate)
成品糧

柑桔
0.05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3
滴滴涕

(DDT)
糧食(成品糧)

蔬菜

水果


0.2

0.1

0.1

1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14
敵百蟲

(trichlorfon)
蔬菜

水果

原糧
0.1

0.1

0.1
GB16329-1996

GB16329-1996

GB16329-1996

15
敵敵畏

(divhlorvos)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不得檢出

0.2

0.2

0.1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16
敵菌靈

(anilazine)
蔬菜

原糧
10

0.2
GB15194-94

GB15194-94

17
敵瘟磷(edifenphos)
成品糧
0.1
GB16333-1996

18
丁硫克百威

(carbosulfan)
稻穀

柑桔
0.5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9
毒死蜱

(chlorpyrifos)
成品糧

梨果

棉籽油

葉菜
0.1

1

0.05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0
對硫磷

(parathion)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0.1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0.1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21
多菌靈

(carbendazim)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5

0.5

0.5
GB14870-94

GB14870-94

GB14870-94

22
多效唑

(paclobutrazol)
菜籽油

原糧
0.5

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3
二嗪磷

(diazinon)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1

0.5

0.5
GB14928.1-94

GB14928.1-94

GB14928.1-94

24
伏殺硫磷

(phosalone)
棉籽油

葉菜
0.1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5
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
棉籽油
0.05
GB16333-1996

26
氟戊菊酯

(flucythrinate)
棉籽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0.2

0.2

0.5

0.2
GB15194-94

GB15194-94

GB15194-94

GB15194-94

27
腐霉利

(procymidone)
菜籽油

果菜
1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8
甲胺磷(methamidoophos)
稻穀
0.1
GB14873-94

29
甲拌磷

(phorate)
谷類(以原糧計)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0.02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GB4788-49

GB4788-49

GB 4788-49

GB4788-49

30
甲基對硫磷

(parathion-methyl)
稻穀

棉籽油
0.1

0.1
GB14874-94

GB14874-94

31
甲基嘧啶磷

(pirimiphose-methyl)
穀物
5
GB14928.3-94

32
甲萘威

(carbary)
糧食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煙草
5

0.5

2

2.5

1
GB14971-94

GB14971-94

GB14971-94

GB14971-94

GB14971-94

33
甲霜靈

(metalaxyl)
果菜

小粒水果

原糧
0.5

1

0.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34
久效磷

(monocrotophos)
稻穀

棉籽油
0.02

0.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35
抗蚜威

(pirmicarb)
糧食(包括大豆)

蔬菜

水果
0.05

1

0.5
GB14928.2-94

GB14928.2-94

GB14928.2-94

36
克百威(carbofuran)
稻穀
0.5
GB14928.7-94

37
克菌丹(captan)
水果
15
GB15194-94

38
硫線磷

(casafos)
甘蔗

柑桔
0.005

0.005
GB14969-94

GB14969-94

39
喹硫磷

(quinalphos)
大米

柑桔

蔬菜
0.2

0.5

0.2
GB14928.10-94

GB14928.10-94

GB14928.10-94

40
樂果

(dimethoate)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不得檢出

1

1

0.05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41
林丹

(lindane)


牛乳、乳製品

肉,脂肪含量≤10%(以鮮重計)

肉,脂肪含量>10%(以鮮重計)

原糧
0.1

0.01

0.2

2

0.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42
磷胺

(phosphamidon)
原糧
0.1
GB15194-94

43
硫雙威

(thiodicarb)
棉籽油
0.1
GB16333-1996

44
六六六

(HCH;BHC)
糧食(成品糧)

蔬菜

水果


0.3

0.2

0.2

2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45
氯氟氰菊酯

(cyhalothrin)
棉籽油

梨果

果菜

柑桔

葉菜
0.02

0.2

0.5

0.2

0.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46
氯菊酯

(permethrin)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1

1

2
GB14871-94

GB14871-94

GB14871-94

47
馬拉硫磷

(malathion)
成品糧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3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48
滅草松

(bentazone)
原糧
0.05
GB16333-1996

49
滅多威

(methomyl)
甘藍

柑桔
2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0
滅幼脲

(chlorbenzuron)
蔬菜

原糧
3

3
GB15195-94

GB15195-94

51
氰戊菊酯

(fenvalerate)
根塊類菜

谷類(以原糧計)

果類菜

水果

葉類菜
0.05

0.2

0.2

0.2

0.5
GB14928.5-94

GB14928.5-94

GB14928.5-94

GB14928.5-94

GB14928.5-94

52
炔蟎特

(propargite)
柑桔

梨果

棉籽油

葉菜
5

5

0.1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3
噻菌靈

(thiabendazole)
柑桔

香蕉
10

3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4
噻蟎酮

(hexythiazos)
柑桔

梨果
0.5

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5
噻嗪酮

(buprofezin)
糧食

蔬菜
0.3

0.3
GB14970-94

GB14970-94

56
三環唑

(tricyclaxole)
稻穀
2
GB14928.9-94

57
三唑醇

(triadimenol)
原糧
0.1
GB15194-94

58
三唑酮

(triadimefon)
谷類(原糧)

蔬菜

水果
0.5

0.2

0.2
GB14972-94

GB14972-94

GB14972-94

59
三唑錫

(azocyclotin)
柑桔

梨果
2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60
殺蟲環

(thiocyclam)
大米
0.2
GB14928.11-94

61
殺蟲雙

(disosultap)
大米
0.2
GB14928.12-94

62
殺螟丹

(cartap)
成品糧

柑桔
0.1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63
殺螟硫磷

(fenitrothion)
谷類(以原糧計)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5

不得檢出

0.5

0.5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64
殺撲磷

(methidathion)
柑桔
2
GB16333-1996

65
雙甲脒

(amitraz)
柑桔

果菜

梨果

棉籽油
0.5

0.5

0.5

0.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66
水胺硫磷

(isocarbophos)
稻穀

柑桔(肉)
0.1

0.02
GB 14928.8-94

GB 14928.8-94

67
四蟎嗪

(clofentezine)
水果
1
GB15194-94

68
涕滅威

(aldicarb)
花生仁

棉籽油

花生油
0.05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GB14928.6-94

GB14928.6-94

GB14928.6-94

69
五氯硝基苯

(quintozene)
蔬菜

原糧
0.2

0.1
GB15194-94

GB15194-94

70
辛硫磷

(phoxim)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05

0.05

0.05
GB14868-94

GB14868-94

GB14868-94

71
溴甲烷

(methyle bromide)
原糧
50(以無機溴計)
GB15194-94

72
溴蟎酯

(bromopropylate)
柑桔

梨果
5

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73
溴氰菊酯

(deltametrin)
柑桔

果類菜(皮可食)

水果(皮可食)

原糧

葉菜類
0.05

0.2

0.1

0.5

0.5
GB14928.4-94

GB14928.4-94

GB14928.4-94

GB14928.4-94

GB14928.4-94

74
亞胺硫磷

(phosmet)
茶葉

蔬菜

水果

原糧
0.5

0.5

0.5

0.5
GB16320-1996

GB16320-1996

GB16320-1996

GB16320-1996

75
乙硫磷

(ethion)
棉籽油

原糧
0.5

0.2
GB15194-94

GB15194-94

76
乙烯菌核利

(vinclozolin)
蔬菜
5
GB15194-94

77
乙醯甲胺磷

(acephate)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2

0.2

0.5
GB14872-94

GB14872-94

GB14872-94

78
異菌脲

(iprodione)
梨果

果菜
10

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79
莠去津

(atrazine)
甘蔗

玉米
0.05

0.05
GB16323-1996

GB16323-1996

說明:1《中華人民國和國農葯管理條例》規定,「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克百威、甲胺磷等高毒農葯在蔬菜、水果上的殘留標准為「不得檢出」。
2六六六是以甲、乙、丙、丁4種異構體總計;滴滴涕是以滴滴涕和種異構體(p,p-DDT、p,p-DDD、p,p-DDE、o,p-DDT)總計。
3原標准甲基嘧啶硫磷、二氯苯醚酯、地亞農、呋喃丹、克蟎特、三氟氯氰菊酯、西維因、粉銹寧、阿特拉津、克線丹的農葯通用名,現標准已修正為甲基嘧啶磷、氯菊酯、二嗪磷、克百威、炔蟎特、氯氟氰菊酯、甲萘威、三唑酮、莠去津、硫線磷。

7.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對農葯使用者有哪些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77號,《農葯管理條例》已經2017年2月日國務院第16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修訂後的《農葯管理條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農葯使用者應當合理用葯,按照農葯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等施用農葯,還要按標簽標注的安全間隔期收獲農產品。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等生產上使用劇毒、高毒農葯。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等應當建立農葯使用記錄。農葯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和有益生物、珍稀物種。下面是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對農葯使用者作出規定的相關條款:
第三十三條農葯使用者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妥善保管農葯,並在配葯、用葯過程中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發生農葯使用事故。
限制使用農葯的經營者應當為農葯使用者提供用葯指導,並逐步提供統一用葯服務
第三十四條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農葯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使用農葯,不得擴大使用范圍、加大用葯劑量或者改變使用方法。
農葯使用者不得使用禁用的農葯。
標簽標注安全間隔期的農葯,在農產品收獲前應當按照安全間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
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的生產,不得用於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第三十五條農葯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保護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不得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河道內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
嚴禁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使用農葯,嚴禁使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第三十六條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應當建立農葯使用記錄,如實記錄使用農葯的時間、地點、對象以及農葯名稱、用量、生產企業等。農葯使用記錄應當保存2年以上。
國家鼓勵其他農葯使用者建立農葯使用記錄。
第六十條農葯使用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農葯使用者為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單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農葯使用者為個人的,處1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農葯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葯;
(二)使用禁用的農葯;
(三)將劇毒、高毒農葯用於防治衛生害蟲,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生產或者用於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四)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使用農葯;
(五)使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六)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河道內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
有前款第二項規定的行為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還應當沒收禁用的農葯。
第六十一條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不執行農葯使用記錄制度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8. 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和建議有哪些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涉及多方面,有生產、收獲、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問題。有產地環境受污染、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污染、動植物疫病、農產品自身毒素等客觀因素,也有農業投入品殘毒、生產及加工過程違法違規的添加物、甚至制假售假,也有收貯運過程中原料、產品、包裝、設備污染。主要是產地環境污染、農業投入品的殘毒。

(一)產地環境污染包括污水、廢渣、有毒有害氣體、化學物品、重金屬等污染。

由於農產品產地環境受污染,使得在受污染的環境中生長的動植物及微生物被動吸收各類有毒有害物質,造成了農產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質成分。

(二)農業投入品殘留的污染。

農業投入品殘留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使用農葯、獸葯、魚葯、化肥、飼料、添加劑、激素和抗生素等投入品後,有一部分投入品直接或間接殘存於穀物、蔬菜、果品、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中的現象。

(8)農葯管理條例應對措施擴展閱讀: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事關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農產品質量必須符合人民群眾幸福生活與身心健康的最基本需求。

現在農產品的葯物殘留、肥料、飼料殘留已成為損害人類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引發了人體的諸多疾病,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共性問題。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和迫切需要。

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禁止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熱點內容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