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水庫大壩管理條例
Ⅰ 現在越來越多的水庫被私人承包了,這樣做合法合理嗎
水庫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旅遊等。目前,我國有水庫超8.4萬座,總庫容達4900多億立方米。
水庫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准》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水庫。小型水庫包括小(1)型、小(2)型水庫。因興建人不同,分為國有水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興建的水庫)、自建水庫(電力、供水以及其他單位興建的水庫)和集體水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水庫)幾種。
三、破壞水庫大壩向哪裡舉報?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水庫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及其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大壩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大壩的安全保衛工作。禁止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挖沙、取土、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的活動。那麼,破壞水庫大壩向哪裡舉報呢?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的相關規定,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取土、挖沙、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活動的,由大壩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罰款;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Ⅱ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是法律還是行政法規
是行政法規
據查:【頒布單位】國務院 【發文字型大小】令第77號 【頒布時間】1991-3-22
由此可見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是行政法規
Ⅲ 市民在水庫釣魚,水庫工作人員應依據什麼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如何管理
為依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應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擾大壩的正常管理版工作。
依據《水庫大權壩安全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非大壩管理人員不得操作大壩的泄洪閘門、輸水閘門以及其他設施,大壩管理人員操作時應當遵守有關的規章制度。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擾大壩的正常管理工作。
禁止在壩體修建碼頭、渠道、堆放雜物、晾曬糧草。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修建碼頭、魚塘的,須經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與壩腳和泄水、輸水建築物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大壩安全、工程管理和搶險工作。大壩主管部門應當配備具有相應業務水平的大壩安全管理人員。
(3)山東省水庫大壩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水庫大壩的相關要求規定:
1、大壩管理單位必須按照有關技術標准,對大壩進行安全監測和檢查;對監測資料應當及時整理分析,隨時掌握大壩運行狀況。發現異常現象和不安全因素時,大壩管理單位應當立即報告大壩主管部門,及時採取措施。
2、大壩的運行,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發揮綜合效益。大壩管理單位應當根據批準的計劃和大壩主管部門的指令進行水庫的調度運用。
Ⅳ 水庫大壩下游多少米之內不能修建居民住宅
2公里內不得建房。
Ⅳ 請問有沒有什麼法律細則或管理條例規定不準在水庫大壩周邊經常跑重型車輛
1、看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2、相關規定: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版國境內權壩高15米以上或者庫容1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大壩包括永久性擋水建築物以及與其配合運用的泄洪、輸水和過船建築等。
壩高15米以下、10米以上或者庫容100萬立方米以下、10萬立方米以上,對重要城鎮、交通干線、重要軍事設施、工礦區安全有潛在危險的大壩,其安全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十六條 大壩壩頂確需兼做公路的,須經科學論證和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相應的安全維護措施。
3、如果壩頂是經批准兼做公路的,要看"經常跑重型車輛"是否危及大壩安全。
Ⅵ 防洪法中的行洪河道概念范圍是什麼,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中行洪區的概念范圍是什麼
河道兩側堤防或河岸之間用以宣洩洪水的區域。
有些河流在河槽兩側均有較大面積的行洪區,如淮河幹流沿河共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窪地,都預定為大洪水時的行洪區。例如:黃河自孟津往下至河口800多公里長的河道,兩岸行洪區面積約有4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河槽約佔1/3,河灘佔2/3。還有不少河流下游都有大小不同的行洪區。
大洪水時,一部分洪水靠河槽排泄,另一部分靠河槽兩側的行洪區漫流排泄。天然河槽一般比較彎曲、糙率小、流速大,兩側灘地行洪區雖然糙率一般較河槽大2~3倍或更多,但流路比較順直,過洪面積大,水面坡降較陡,過洪量隨著水位的升高而增大。據黃河、淮河的實測資料,大洪水時,行洪區的排洪流量往往占河道全斷面的20~50%。
(6)山東省水庫大壩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第三章 治理與防護
第八條 黃河和跨省河道、河段的規劃治導線,按照防洪法第十九條規定執行。
其他河道、河段的規劃治導線,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辦法第五條防洪規劃編制許可權擬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防洪規劃,制定河道整治、澇區治理、水庫加固、防潮堤建設、城市排澇設施建設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河口、海岸灘塗治理開發應當服從防洪規劃。
第十條 按照防洪規劃進行河道整治需要佔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劃撥或者調劑解決。
進行河道整治新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屬國家所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安排使用,優先用於移民安置和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與管理。
第十一條 引黃取水應當採取措施,避免和減少黃河泥沙進入河道。因引、蓄黃河水造成的河道淤積,必須定期進行清淤疏浚,確保行洪暢通,所需費用由當地人民政府與引黃受益者合理承擔。
第十二條 沿海地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堤、河口復堤、擋潮閘和沿海防護林等防禦風暴潮工程建設與管理,制定和落實防禦風暴潮預案。
第十三條 河道、湖泊、水庫大壩等防洪工程設施的管理和保護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有關規定劃定。
新建、改建、擴建防洪工程設施,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設計,在竣工驗收前劃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第十四條 在河道、湖泊、水庫大壩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傾倒垃圾、渣土及其他廢棄物或者沉船;
(三)在行洪區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等;
(四)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五)設置攔河漁具;
(六)在堤壩及其護堤地上取土、打井、挖窖、築墳;
(七)其他嚴重危害河道、湖泊、水庫大壩安全的行為。
第十五條 在河道、湖泊、水庫大壩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一)爆破、鑽探、打井;
(二)采砂、採石、取土、淘金;
(三)挖築魚塘、堆放物料;
(四)開墾土地、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
(五)在堤頂、壩體及泄洪、輸水建築物上的交通橋行駛載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履帶式車輛、超設計荷載標準的車輛及雨雪泥濘期間行駛機動車輛。
前款規定的活動,涉及其他部門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在防洪工程設施的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危害防洪工程設施安全的爆破、打井、採石、取土等活動。
第十七條 禁止圍湖造地和佔用水庫庫容。已經圍墾或者佔用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進行治理,有計劃地退地還湖、還庫。
禁止圍墾河道。確需圍墾的,必須進行科學論證,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不妨礙行洪、輸水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條 對居住在行洪河道內的居民,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組織搬遷。
第十九條 防洪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工程建設方案,由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許可權辦理:
(一)本辦法第五條第二款所列河道幹流、湖泊上.由省以上審批立項或者涉及市(地)邊界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其他項目,由市(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二)其他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由市(地)、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查同意,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經批準的建沒項目,建設單位在開工前,應當到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該工程設施建設的位置和界限審查批准手續,並按照批準的位置和界限施工。
第二十條 經批准在河道、湖泊、水庫管理范圍內佔用水域、陸域和防洪工程設施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保證防洪安全。不得損害防洪工程設施或者降低原有防洪功能。造成損害的,由責任者採取補救措施、負責修復或者承擔修復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洪區
Ⅶ 有什麼規定,是禁止壩頂通車的(土石壩)
利用大壩壩頂、堤頂、戧台兼做公路,需要取得地方行政許可。
(一)《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7號)「第十六條 大壩壩頂確需兼做公路的,須經科學論證和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相應的安全維護措施」。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第十五條 確需利用堤頂或者戧台兼做公路的,須經上級河道主管機關批准。堤身和堤頂公路的管理和維護辦法,由河道主管機關商交通部門制定」。第十六條大壩壩頂確需兼做公路的,須經科學論證和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相應的安全維護措施。
(1)公路項目工程符合國家規劃要求;
(2)公路建設不得影響水庫調蓄功能、大壩、堤防防洪安全或影響程度較小;
(3)若有不利影響,須提出可行的減少負面影響的替代、補償措施。
像你說的臨時通行,且是土石壩,也應該去當地水利主管部門去辦理手續。
Ⅷ 水利工程管理辦法
水利工程管理辦法有:
1.河道、分滯洪區堤防的管理范圍從堤腳量起,堤防內5米至20米,堤防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護范圍為堤腳以外50米至100米。
2.水庫庫區管理范圍為正常蓄水位或水庫周圍移民線或土地征購線以下的面積;安全保護范圍為校核洪水位線順山坡向上延伸20米至100米。
3.有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渠邊、堤防及護渠地;無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圍為水域、渠邊及護渠地。
Ⅸ 水庫與下游居民點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2公里。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1991年3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8號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水庫大壩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壩高十五米以上或者庫容一百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大壩包括永久性擋水建築物以及與其配合運用的泄洪、輸水和過船建築物等。 壩高十五米以下、十米以上或者庫容一百萬立方米以下、十萬立方米以上,對重要城鎮、交通干線、重要軍事設施、工礦區安全有潛在危險的大壩,其安全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大壩安全實施監督。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壩安全實施監督。 各級水利、能源、建設、交通、農業等有關部門,是其所管轄的大壩的主管部門。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大壩主管部門對其所管轄的大壩的安全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 第五條 大壩的建設和管理應當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壩安全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