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包裝法規
Ⅰ 食品包裝袋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符合國家法規
1.食品包裝單膜袋的檢驗項目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外觀不得有對使用版有礙權的氣泡、穿孔、水紋、暴筋、塑化不良、魚眼僵塊等疵病。
規格、寬度、長度、厚度偏差均應有規定的范圍內。
物理機械性能包括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它是反映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隨拉伸的能力,如果此項不合格,在使用過程中食品包裝袋容易出現破裂、損壞現象。
2.食品包裝復合膜袋的檢驗項目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外觀應平整,無劃傷、燙傷、氣泡、破油和折皺,熱封平整、無虛封。薄膜不得有裂紋、孔隙和復合層分離。無雜質、異物和油漬等污染。
袋裝浸泡液,不得有異味、異臭、渾濁和脫色現象。
Ⅱ 對食品包裝盒的法規要求有哪些
奶粉包裝盒屬食品接觸材料這一塊的,國內和國際應該都有標準的!
Ⅲ 食品包裝標准及法規要求
我國有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通用安全要求》、GB 968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用添加劑使用標准》、GB 31603-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國家產品標准有GB 4806.2~11-2016、GB/T 10004-2008《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干法復合、擠出復合》、GB/T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GB/T 27590-2011《紙杯》等。
食品包裝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重點項目包括感官指標、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以鉛計)、脫色試驗、溶劑殘留量(苯類溶劑、總量)、鄰苯二甲酸酯類遷移量、熒光性物質及微生物檢測等。
Ⅳ 食品包裝要求標准規定
食品包裝有明確的規定,預包裝食品通用規則中,就對食品的外包裝印刷等等有明確的要求,還有計量管理規定,也規定了食品包裝時稱量的問題。
Ⅳ 我國法律對於食品包裝有哪些具體規定
生產廠家,地址,保質期,生產日期,合格證等等
Ⅵ 食品包裝新規都有哪些,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食品包裝新規都有哪些,這說明了什麼問題?最近食品包裝出現了新規定,這些新規定都包括了什麼?又說明了什麼?我們可以來看一下。
後面還有一個要求是食品添加劑應該要註明這個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比如說添加了膨鬆劑,那麼蓬鬆劑到底是什麼包含了什麼,都應該具體標注出來。比如說膨鬆劑包括了焦磷酸二氫二鈉,碳酸氫鈉等等化學物品,那就一定要標注出來。而且食品應該標注貯存的條件。
這些食品包裝的新規定。說明了我們國家更加重視了食品安全問題,也給我們日常生活多了一些方便和便利,也說明了我們國家對於食品安全的注重逐漸提高了意識。
Ⅶ 食品安全法對於食品的包裝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食品安全法對於食品包裝的具體要求如下:
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四、保質期;
五、產品標准代號;
六、貯存條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准中的通用名稱;
八、生產許可證編號;
九、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准規定應當標明的其他事項。
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對標簽標注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7)新食品包裝法規擴展閱讀
《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中規定:
第二十二條在一個銷售單元的包裝中含有不同品種、多個獨立包裝的食品,每件獨立包裝的食品標識應當按照本規定進行標注。
透過銷售單元的外包裝,不能清晰地識別各獨立包裝食品的所有或者部分強制標注內容的,應當在銷售單元的外包裝上分別予以標注,但外包裝易於開啟識別的除外;能夠清晰地識別各獨立包裝食品的所有或者部分強制標注內容的,可以不在外包裝上重復標注相應內容。
第二十三條食品標識應當清晰醒目,標識的背景和底色應當採用對比色,使消費者易於辨認、識讀。
第二十四條食品標識所用文字應當為規范的中文,但注冊商標除外。
食品標識可以同時使用漢語拼音或者少數民族文字,也可以同時使用外文,但應當與中文有對應關系,所用外文不得大於相應的中文,但注冊商標除外。
Ⅷ 國家是不是又對食品的包裝標示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規啊!廣泛的在調整了外包裝的標識嘛!
我知道朵望的產品嚴格按照國家的最新規定,調整更新產品外包裝盒及相關標簽的標志標識,所以對他們的產品很有愛,寶寶吃的也很放心。
Ⅸ 產品包裝法律法規
1、《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管理辦法》
自1990年11月26日起實施。食品包裝用原紙不得採用社會回收廢紙作為原料,禁止添加熒光增白劑等有害助劑。食品包裝用石蠟應採用食品用石蠟,不得使用工業級石蠟。用於食品包裝用原紙的印刷油墨、顏料應符合食品衛生要求,油墨顏料不得印刷在接觸食品面。生產食品包裝用原紙的企業,須經食品衛生監督機構認可。食品包裝用原紙必須有符合衛生要求的外包裝,並標明食品用紙的標志及產地、廠名、生產日期等。
2、《進出口食品包裝容器、包裝材料實施檢驗監管工作管理規定》
2006年8月1號起實施。進口食品包裝的安全、衛生檢驗檢疫等工作將由收貨人報檢時申報的目的地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和監管,合格後方可用於包裝、盛放食品。出口食品包裝的生產原料(包括助劑等)及產品的企業,須符合相應的安全衛生技術法規強制性要求,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衛生要求或有毒有害材料生產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產品。生產出口食品包裝的企業應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備案。
3、《葯品包裝用材料、容器管理辦法(暫行)》
自2000年10月1日起實施。葯包材產品分為Ⅰ、Ⅱ、Ⅲ類。葯包材須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並獲得《葯包材注冊證書》後方可生產。首次進口的葯包材(國外企業、中外合資境外企業生產),須取得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進口葯包材注冊證書》,並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授權的葯包材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使用。
4、《葯品包裝、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規定(暫行)》
自2001年1月1日起執行。內包裝標簽必須標注葯品名稱、規格及生產批號。中包裝標簽應註明葯品名稱、主要成分、性狀、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症、規格、貯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有效期、批准文號、生產企業等內容。大包裝標簽應註明葯品名稱、規格、貯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有效期、批准文號等。標簽上有效期具體表述形式應為:有效期至×年×月。
葯品的說明書應列有以下內容:葯品名稱、分子式、分子量、結構式、性狀、葯理毒理、葯代動力學、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症、注意事項、葯物過量、有效期、貯藏、批准文號、生產企業等內容。
5、《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管理辦法》
生產、進口和使用葯包材,必須符合葯包材國家標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制定注冊葯包材產品目錄,並對目錄中的產品實行注冊管理。葯包材注冊申請包括生產申請、進口申請和補充申請,並填寫《葯包材注冊申請表》。申請葯包材注冊必須進行葯包材注冊檢驗。 ---《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檢疫處理管理辦法》
自2005年3月1日起實施。出境貨物木質包裝(經人工合成或者經加熱、加壓等深度加工的包裝用木質材料,如膠合板、纖維板;薄板旋切芯、鋸屑、木絲、刨花等以及厚度等於或者小於6mm的木質材料除外),按照辦法中列明的檢疫除害處理方法實施處理,並按照要求加施專用標識。
6、《進境貨物木質包裝檢疫處理管理辦法》
自2005年3月1日起實施。進境貨物使用的木質包裝(經人工合成或經加熱、加壓等深度加工的包裝用木質材料,如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 等。薄板旋切芯、鋸屑、木絲、刨花等木質材料以及厚度等於或小於6mm的木質材料除外)應當由輸出國家或地區政府植物檢疫機構認可的企業按中國確認的檢疫除害處理方法處理,並加施政府植物檢疫機構批準的IPPC專用標識。
7、《包裝資源回收利用暫行管理辦法》
自1999年1月1日起實施。規定了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管理原則、回收渠道、回收辦法、分級原則、儲存和運輸、回收復用品種、復用辦法、復用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與獎懲原則等。
8、《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定點生產管理辦法》
自2002年11月15日起實行。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必須由取得定點證書的專業生產企業定點生產。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經國家質檢部門認可的專業檢測檢驗機構檢測合格後方可出廠。
9、《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
2006年2月28日頒布。電子信息產品生產者、進口者製作並使用電子信息產品包裝物時,應當根據電子信息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控制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採取無毒、無害、易降解和便於回收利用的材料。
10、《鐵路貨物運輸規程》
托運人托運貨物,應根據貨物的性質、重量、運輸種類、運輸距離、氣候以及貨車裝載等條件,使用符合運輸要求、便於裝卸和保證貨物安全的運輸包裝。凡有國家包裝標准或部頒包裝標准(行業包裝標准)的,按國家標准或部標准進行包裝。
11、《商品條碼管理辦法》
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商品包裝上使用其他條碼冒充商品條碼;不得偽造商品條碼。商品生產者、銷售者、服務提供者積極採用國際通用的商品代碼及條碼標識體系,使用商品條碼。
12、《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規范境內銷售卷煙包裝標識的規定》
自2006年1月1日起執行。卷煙箱包裝體上應有與卷煙條、盒包裝體上相同技術要求的中文標注。卷煙包裝體上應當標注產品名稱。產品名稱以及包裝體上的其他產品標識所用文字應當為規范中文。卷煙包裝體上須印刷商品條碼,包裝膜條包的商品條碼可採用貼標等方式。
13、《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自1989年8月1日起施行。為出口危險貨物生產包裝容器的企業,必須申請商檢機構進行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生產出口危險貨物的企業,必須申請商檢機構進行包裝容器的使用鑒發現破損或者被病蟲害污染時,作除害處理。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應當考慮其在生命周期中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優先選擇無毒、無害、易於降解或者便於回收利用的方案。生產、銷售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必須在產品報廢和包裝物使用後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經營者不得採用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16、《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定》
2001年4月6日發布。生產定量包裝商品必須有包含產品凈含量要求的產品標准。凈含量要求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中的要求。企業必須在商品包裝上明確標註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用於包裝定量包裝商品的材料應滿足定量包裝商品計量准確性的要求,並應能防止商品在包裝(分裝)和運輸過程中的滲漏和破損。
17、《進出口食品包裝備案要求》
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食品包裝生產企業和進口食品包裝的進口商實行備案制度,由各直屬檢驗檢疫局負責對轄區相關企業實施備案登記。
Ⅹ 食品包裝標准與法規
法律分析:1、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符合相應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
2、應清晰、醒目、持久,應使消費者購買時易於辨認和識讀。
3、應通俗易懂、有科學依據,不得標示封建迷信、色情、貶低其他食品或違背營養科學常識的內容。
4、應真實、准確,不得以虛假、誇大、使消費者誤解或欺騙性的文字、圖形等方式介紹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型大小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
5、不應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符號,誤導消費者將購買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產品混淆。
6、不應標注或者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的內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7、不應與食品或者其包裝物(容器)分離。
8、應使用規范的漢字(商標除外),具有裝飾作用的各種藝術字,應書寫正確,易於辨認,可以同時使用拼音或少數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於相應漢字。
可以同時使用外文,但應與中文有對應關系(商標、進口食品的製造者和地址、國外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網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於相應的漢字(商標除外)。
法律依據:《食品標識管理規定》
第二十條 食品標識不得與食品或者其包裝分離。
第二十一條 食品標識應當直接標注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或者其包裝上。
第二十二條 在一個銷售單元的包裝中含有不同品種、多個獨立包裝的食品,每件獨立包裝的食品標識應當按照本規定進行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