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核安全法律法規的認識

核安全法律法規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2-04-19 19:48:42

㈠ 我國目前有哪些關於核安全的法律法規

刑法里走私罪里包含了,走私核材料的處罰。

㈡ 我國調整核電站的法律法規是什麼

關於批准釋放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首次並網控制點的通知

/國家核安全局——(2007-5-14)閱1882次

  • ·關於印發《財產保險危險單位劃分方法指引第12號:核電站運營期》的通知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07-4-29)閱4231次

  • ·關於批准大亞灣核電站《關於修改「主泵惰轉流量試驗方法和驗收准則」的申請》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4-1-21)閱1521次

  • ·關於《大亞灣核電站乏燃料公路運輸事故應急預案》審查意見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8-26)閱3846次

  • ·關於發送田灣核電站一號反應堆壓力容器事件報告審評意見的函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3-6)閱1449次

  • ·關於印發《核電站常規島工程施工企業資質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

    /電力部——(1997-4-21)閱1553次

  • ·關於頒發《核電站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審批程序的規定》(試行)的通知

    /電力部——(1995-4-7)閱2736次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在中國合作建設核電站和俄羅斯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

    /中國政府俄羅斯聯邦政府——(1992-12-18)閱1980次

  • ·核電站放射衛生防護標准(ZBC57001-84)

    /衛生部——(1984-12-26)閱4348次

  • ·核電站放射衛生防護標准(ZBC57001-84)

    /衛生部——(1984-12-26)閱2929次


㈢ 舉例說明你對我國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認識

會計法規種類
一、全國人大制定的會計法律《會計法》。
《會計法》主要規定了會計工作的基本目的、會計管理許可權、會計責任主體、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的職責許可權、並對會計法律責任作出了詳細規定。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導我國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二、國務院制定的會計行政法
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有: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於2000年6月21日發布的,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主要規定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 的構成、編制和對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責任等。它是對《會計法》中有關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的細化。
《總會計師條例》,於1990年12月31日發布的,它主要規定了單位總會計師的職責、許可權、任免、獎懲等。
《企業會計准則》 (基本准則)是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的會計准則,是進行會計核算工作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律。它是由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准則和會計報表准則組成,是對會計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則性規定,具有覆蓋面廣、概括性強等特點。
三、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制度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發布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它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法制定、發布的會計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各種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如2001年2月20日財政部發布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 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財政部門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1.《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於2000年12月29日發布了統一的、適用於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成分的《企業會計制度》。它適用於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和金融保險企業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企業。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於2001年1月27日發布的,它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各類金融企業,包括銀行(含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該制度於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的金融企業范圍內實施;同時,也鼓勵其他股份制金融企業實施《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於2004年4月27日發布的,它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
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於2004年8月18日發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執行,適用於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於2001年2月20日發布並開始施行,是財政部為了規范財政部門會計監督工作,保障財政部門有效實施會計監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會計法》、《行政處罰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有關法 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的。它適用於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財政部門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執行《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行為實施監督檢查以及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於1996年6月17日發布並開始實施的。它適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的會計基礎工作。其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會計工作交接、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會計憑證規則、會計賬簿規則、財務報告規則、會計監督的內容和要求、建立和健全單
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內容和要求等。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它是財政部為了促進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加強內部會計監督,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根據《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所制定的一套會計監督管理制度, 運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其制定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差錯防弊,從而保證其他會計法規的執行。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國家統一的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包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2005年3月1日發布並開始實施)、《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1998年8月21日發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1994年6月30日發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代理記賬管理辦法》(2005年1月22日發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等。
四、地方人大制定的 地方性會計法規 ·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根據規定,實行計劃單列管理的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范圍內制定、實施的有關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地方性會計法規。

㈣ 核安全十大原則有哪些

安全第一
是指從事核安全相關活動的主體,包括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以及核設施營運單位和為其提供工程、設備和服務等的單位,都應當將安全擺在首位,作為前提條件,即在進行監管決策、實施發展規劃或開展核能開發利用等活動時,在面臨多種利益的權衡時,首先應當考慮其活動是否符合核安全的要求。
預防為主
是指把預防核事故的發生放在核安全工作的首位,防患於未然,並且在一旦發生核事故時採取積極措施最大限度減輕其後果,防止危害後果的擴大。這是因為一旦發生核事故,尤其是大規模放射性物質釋放的事故時,其造成的損害和放射性污染非常嚴重而且基本不可逆,治理成本高,治理效果不可預期。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島核事故的例子就說明核事故造成的破壞很難通過事後的措施進行補救。《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規定的核設施安全許可制度就是預防為主原則的重要制度安排,對核設施選址、設計、建造、運行、退役和核材料及相關放射性廢物實行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和風險管控,不留死角、不留空白。
責任明確
一是監管部門的核安全責任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第6條中規定,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安全的監督管理。國務院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從事核安全活動單位的核安全責任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第5條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對核安全負全面責任。為核設施營運單位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應當負相應責任。第39條規定,產生、貯存、運輸、後處理乏燃料的單位應當採取措施確保乏燃料的安全,並對持有的乏燃料承擔核安全責任。第52條中規定,核材料、放射性廢物的托運人應當在運輸中採取有效的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措施,對運輸中的核安全負責。
嚴格管理
一是監管部門對從事核安全活動的單位進行嚴格管理。如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對核設施選址、建造、運行、退役實行許可,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對從事核安全活動的單位遵守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核安全違法行為嚴格依法進行處罰等。二是從事核安全活動的單位應當嚴格內部管理,即加強核安保管理,這與核案例密切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第12條中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安全保衛制度,採取安全保衛措施,防範對核設施、核材料的破壞、損害和盜竊。第38條中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和其他有關單位持有核材料,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核材料被盜、破壞、丟失、非法轉讓和使用,保障核材料的安全與合法利用。
縱深防禦
是指通過設定一系列遞進並且獨立的防護、緩解措施或者實物屏障,防止核事故發生,減輕核事故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第16條中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標準的要求,設置核設施縱深防禦體系,有效防範技術原因、人為原因和自然災害造成的威脅,確保核設施安全。縱深防禦貫穿於與核安全有關的全部活動,以保證這些活動均置於重疊措施的防禦之下,即使有一種故障發生,它將由適當的措施探測、補救或糾正。例如,縱深防禦概念應用於核動力廠的設計時,至少應包括5個層次的防禦:第一層次是防止偏離正常運行及防止系統失效;第二層次是檢測和糾正偏離正常運行狀態,以防止預計運行事件升級為事故工況;第三層次是要求設置的專設安全設施能夠將核動力廠首先引導到可控制狀態,然後引導到安全停堆狀態,並且至少維持一道包容放射性物質的屏障;第四層次是針對設計基準可能已被超過的嚴重事故時,保證放射性釋放保持在盡可能低的水平;第五層次是減輕可能由事故工況引起的潛在的放射性物質釋放造成的放射性後果。
獨立監管
是指核安全監督管理相關部門對核安全實施獨立監管,其實質是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能夠在不受其他主體的不當影響下就核安全相關問題作出決定,並有能力履行法律規定的核安全監管職責。獨立監管是國際通行做法,相關的國際公約和各國法律都有規定。如,國際原子能機構出版的《核法律手冊》規定,核安全法特別強調建立監管機構,其安全決定不受任何參與與核能發展或促進活動的實體組織的干涉。如果發生涉及安全的與核技術相關的重大風險時,其他利益相關者必須服從監管者獨立和專業的判斷。美國《能源重組法》規定,美國核監管委員會獨立行使核安全監管權;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設置法》規定,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對全國核安全實施獨立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第6條規定,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安全的監督管理。國務院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國家建立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推進相關工作。核安全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各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對獨立地行使各自職責,同時,還要統籌協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能畫地為牢,以鄰為壑。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發展必須管安全,獨立監管原則並不排除能源主管部門作為核電行業主管部門對核電企業的監管。
全面保障
是指從各個方面對核安全相關活動的全過程實施將監督管理和風險控制,不留死角。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嚴格執法。二是核設施營運單位和為其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切實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確保設備的性能滿足核安全標準的要求,工程和服務等滿足核安全相關要求。三是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對核安全治理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四是對核能開發利用的整個產業鏈(核燃料循環過程)實施事前的監督預防、事中的管控和事後的應對與緩解。

㈤ 簡要談一下您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認識

對安全生產的理解。 一、責任重大 。 安全生產關乎人的生命,關乎家庭,關乎社會和諧,其任重而道遠。 二、安全無小事。 安全生產是由眾多的小事組成,一著不慎,全盤皆崩。安全大政已定,細節決定成敗。 三、安全生產的做法。 把「安全」作為最高目標,「第一」放在首位,圍繞「安全」開展一切工作。「預防」則是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在事前,要在隱患、苗頭上下功夫、做文章,只要不出事故,即使「防了白防」,也不搶奪耀眼的政績。「為主」就是要捨得花錢、花精力、花時間用在預防上;就是要把安全的關口、節點前置,防火重於救火。「綜合治理」則要求黨政工齊抓共管,構建共同工作機制(科學管理);採用高科技,多用先進工具;人參與,相互配合;要打破部門的壁壘,崗位的界限,資源共用,信息共享;只有全體擰成一股繩,才能防患於未然。 簡而答之,僅供參考

㈥ 國際核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2010年4月13日,首屆核安全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核安全峰會確認《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作為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的一項重要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文書的重要性;《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作為針對用於和平目的的核材料的實物保護問題的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協議的重要性,及其2005年修訂案在加強全球安全方面的價值。

2012年3月27日,第二屆核安全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本次峰會以加強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為主題。會議通過了《首爾公報》,內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運輸安全、防止不法交易、核檢查、核安全文化、情報安全、國際合作等11個領域,共提出了13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53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領導人或代表與會。

2014年3月24日,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將在荷蘭舉行。此次核安全峰會以「加強核安全、防範核恐怖主義」為主題,53國領導人或代表,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將應邀與會。[2]會議通過《海牙公報》,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運輸安全、打擊非法販運、核分析鑒定、信息安全、國際合作等10餘個領域,共提出6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

㈦ 怎樣加深大家對國家安全法的認識

要加深大家對國家安全法的認識,首先你要講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這樣大家才會認識深刻。

㈧ 國家安全包括哪十一大方面的基本內容,每個方面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當代國家安全包括11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國民安全、領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是國民安全。 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基本利益,是一個國家處於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也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2015)》第2條:「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8)核安全法律法規的認識擴展閱讀: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 國家安全的概念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意思是保證一個國家的安全不僅是不受外國侵略,而且在國內也要穩定,要反對顛覆。並且隨著國家安全的提出,我國有了一個概念性的轉折,由毛澤東時代的「戰爭與革命」發展成為了「和平與發展」。 這樣使得中國在國際地位上更加發達,強調了經濟戰略。200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講話中提出: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新形勢,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確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和糧食、石油等戰略物資安全。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的形式發展,沿著上述國家安全發展的思想道路,明確提出了要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的要求。這說明我國國家領導人對國家安全所包括的方面逐步的擴大。更加確保了我國在不受外國侵略的同時,防止內部矛盾,發展經濟的目標。

㈨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怎樣的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和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相應的,分為國家法律、國務院條例和部門規章。截至2014年4月,共有法律1部,行政法規7項,部門規章27項,導則89項,共計124項法規。
國家法律
國家法律是法律法規的最高層次,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以國家主席令發布的,具有最高國家法律效力。對於核能開發和核技術應用及核與輻射安全問題的最高法律是《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目前正在制定中。2013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將 《核安全法》列為二類立法項目,已形成了《核安全法(草案)》並報人大環資委。當前有關核安全、電離輻射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唯一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由國家主席在2003年6月以第六號主席令的形式頒布的。
國務院條例
國務院條例是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是法律法規體系的第二層次,是由國務院批准,以國務院令發布的。現有的條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制條例》、《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是法律法規的第三層次,由國務院的各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和發布,具體到核與輻射安全相關的部門規章,就是由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批准和發布了。實施細則是根據核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具體的辦法規章,核安全規定是規定核安全目標和基本安全要求的規章。
此外,還有一些與部門規章對應的支持性法規文件,例如在核與輻射安全領域的核安全導則和核安全法規技術文件等。核安全導則是說明或補充核安全規定以及推薦有關方法和程序的文件,核安全法規技術文件是核電廠技術領域中的參考性文件,如《核動力廠設計安全規定》、《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核電廠質量保證大綱的安全規定》、《民用核承壓設備無損檢驗人員培訓、考核和取證管理辦法》等。

㈩ 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行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通過專項行動的實施,使核與輻射安全從業者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強化核與輻射安全意識,全面、深刻知悉與其業務相關的各項核安全法規要求;嚴格守法,維護核與輻射安全法規的權威和尊嚴,自覺運用核與輻射安全法規開展相關工作;不斷提高持證單位人員和監管人員的認識水平,文化素養和工作能力,強化核安全文化建設,提升我市核與輻射安全水平。

宣貫內容的核心是核與輻射安全法規基本要求及核安全文化基本理念,針對不同的宣貫對象制定不同的宣貫內容。對於我市環保系統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人員,宣貫內容主要包括《天津市核技術研究與應用》、《天津市核技術應用項目許可權下發系列培訓材料》、《區縣環保局核與輻射應急預案培訓工作會議材料》,等;對於輻射安全許可證持證單位及其骨幹人員,宣貫內容主要包括《輻射安全和防護專業知識》、《輻射安全和防護法律法規文件匯編》、《實用安保X射線裝置培訓教材》等;對於公眾,宣傳內容主要包括《輻射距離我們有多遠》等。

工作分工
1.輻射所負責組織對區縣環保局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人員的核安全文化宣貫,負責組織對由市環保局頒發輻射安全許可證的單位及骨幹人員的核安全文化宣貫。
2.各區縣負責組織對由區縣環保局頒發輻射安全許可證的單位及骨幹人員的核安全文化宣貫。
3.宣教中心負責組織對輻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核安全文化宣貫。

進度安排
根據《關於印發<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專項行動核技術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核安〔2014〕133號)的要求,制定宣貫工作安排。

熱點內容
周的刑法 發布:2025-04-28 20:06:38 瀏覽:637
佛法治療自閉症 發布:2025-04-28 19:58:01 瀏覽:667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南康 發布:2025-04-28 19:41:01 瀏覽:173
重慶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5-04-28 19:36:58 瀏覽:833
司法產品質量 發布:2025-04-28 19:29:43 瀏覽:573
向法院向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8 19:29:41 瀏覽:513
勞動法試用期過後降工資 發布:2025-04-28 19:29:33 瀏覽:374
社會與法我幫同學保住家 發布:2025-04-28 19:28:50 瀏覽:539
公安行政執法規范 發布:2025-04-28 19:28:49 瀏覽:57
宣傳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發布:2025-04-28 19:28:46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