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法律條例
『壹』 信訪人捏造事實誣告他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信訪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實和違反治安管理的事實,向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告發,企圖利用行政、司法機關誣告陷害他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不僅會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甚至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捏造事實誣告他人的信訪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貳』 捏造事實最新法律規定有哪些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虛假訴訟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法定刑予以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叄』 法律上對造謠、誹謗、侮辱他人的這些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面對他人對自身的侮辱、造謠或誹謗,我們一定要以正規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能意氣用事,私下解決。我們既不必忍氣吞聲受人欺辱,也不能一怒之下採取非法手段。我們要做的是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每個人格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沒有人可以任意凌駕於他人之上,保護自己很重要,但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尊重他人也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
『肆』 有條法律規定打官司提供虛假證據的,是哪條規定啊
會被罰款處罰、嚴重的會拘留,還有可能構成犯罪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九十八條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的合法權益依法予以保護。
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偽造、毀滅證據,提供虛假證據,阻止證人作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打擊報復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伍』 有沒有法律規定,捏造虛假的法律要負擔法律責任,例如捏造刑法第608條
捏造虛假的法律,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主要看捏造人的意圖,以及捏造情節和版造成後果。
權眾所周知,我國刑法目前只有第四百五十二條,而捏造出刑法第608條,其顯然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懂裝懂;二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對於不懂裝懂的人,沒有造成後果,那麼也就大家一笑了之,但是如果給人造成精神或者物質損失,需要承擔因過錯造成的賠償責任。對於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其所承擔的責任就不是賠償那麼簡單了。
如捏造虛假的法律來進行詐騙,可能構成詐騙罪;如進行廣泛傳播,可能構成擾亂公共秩序罪;如用來恐嚇威脅的,則構成尋釁滋事罪。
如果國家工作人員故意捏造子虛烏有的法律罪名,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如索賄、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則構成受賄罪、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徇私舞弊罪、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虐待、報復陷害等罪名。
以上刑事犯罪,都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不構成刑事犯罪的,可能會受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
『陸』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屬於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治安管權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蝕性物質
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
危險物質
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柒』 捏造法律條款算不算犯罪
得看捏造法律條款做了什麼
如進行欺詐,可能構成欺詐罪。
如進行廣泛傳播,可能構成擾亂公共秩序罪
如沒有造成重大誤解,經濟損失,則不構成犯罪。
不構成犯罪時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會受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調整、
『捌』 網路造謠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屬於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范圍。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嚴重的會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8)捏造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指出:
第二條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玖』 捏造歪曲事實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誹謗罪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誣陷罪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於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並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拾』 造謠傳謠相關法律規定
造謠屬於違法行為,應當依法追究責任。
如果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能判斷該消息是謠言或是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其中,又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會構成誹謗罪。按相關法律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具體為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造謠和傳謠都是屬於違法犯罪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責任。造謠和傳謠情節嚴重的,就會構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誹謗罪、尋釁滋事罪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