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修訂過程中堅持紀法分開

條例修訂過程中堅持紀法分開

發布時間: 2022-04-20 04:55:33

⑴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有哪些特點和意義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特點:

1、堅持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

2、用紀律保障黨的性質、先進性和純潔性。

3、體現全面從嚴治黨、用紀律保障黨的宗旨。

4、用《條例》維護黨章權威。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意義:

新修訂的《條例》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圍繞黨紀戒尺要求,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是對黨章規定的具體化,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對於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切實維護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權威性、嚴肅性,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條例修訂過程中堅持紀法分開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6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下簡稱《條例》)全文公布,從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條例》不僅為黨員幹部的政治紀律劃明諸多「紅線」,還對黨員的網路生活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嚴重違紀者甚至會被開除「黨籍」。黨員受到開除黨籍處分,五年內不得重新入黨,也不得推薦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或者高於其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中紀委-《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修訂前後對照表

共產黨員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主任權威解讀新條例

⑵ 如何理解「紀法分開」

堅持紀嚴於法 實現紀法分開 ——《廉潔自律准則》和《紀律處分條例》系列解讀之四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本報記者 張磊 10月1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連續發布重磅消息:周本順、楊棟梁、潘逸陽、余遠輝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不同以往,此次通報通篇「紀言紀語」:看標題,「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之中沒有了以往經常出現的「違法」二字;看正文,過去慣用的「收受賄賂」、「行賄」等字眼也不再出現,行文布局主要體現違紀問題,而非違法問題。 黨內審查是紀律審查,不是司法檢控,一個依「紀」、一個依「法」,二者界限清晰,不能混淆。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要嚴明黨紀,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使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黨員不可逾越的底線。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以下簡稱《准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遵循管黨治黨的規律,堅持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充分體現了黨紀特色和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 中央紀委法規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我們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以及管黨治黨過程中的一個重大制度創新。」 2014年12月24日,山西省紀委監察廳網站公布了山西省國土廳原副巡視員王有明腐敗案剖析。王有明素有「工作有能力、有魄力」「工作成績突出」等贊譽,曾獲得全省乃至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的各種榮譽。但是,這樣一位「榮譽滿身」的幹部,卻從收受土特產開始,一步步發展到收受保暖襯衣、毛衣、千元禮金,直到最後收受巨額煤礦乾股,落了個「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下場。 「破法」者必先「破紀」,這是被無數案例證明的一條腐敗鐵律。然而,原《准則》和《條例》的內容與法律法規混同現象嚴重,特別是原《條例》半數以上條款與刑法等國家法律規定重復。由之導致,實踐中黨紀意識淡薄,管黨治黨不以紀律為尺子,而是以法律為依據。只要黨員幹部不違法,違反紀律就是小節,相關監督就「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甚至視而不見、不管不問,造成「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尷尬局面。 「小紀不執、小錯不管、小病不治,使得紀律和法律之間出現了大片無人過問的開闊地帶,導致黨員幹部從違紀滑向違法作『自由落體式運動』。」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表示,堅持紀嚴於法、紀法分開,首先要解決紀法重疊、紀法混同的問題。 對此,修訂後的《准則》和《條例》均刪除與國家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其中《條例》共刪除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如有關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行為等刑事色彩濃厚的規定。 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治,要害在嚴。修訂後的《准則》和《條例》在刪除相關內容的同時,還增加完善了若干條款,對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在廉潔自律和遵守紀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特別是將黨的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以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等要求轉化、上升為紀律規范。比如,《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黨員領導幹部不能違反有關規定組織、參加自發成立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 「如果紀法不分、『紀等於法』,實際上就相當於把黨員與普通公民混為一談了,等於把法律的底線作為黨員的底線了,這樣就體現不出我們黨的先進性了。」中央紀委法規室負責人表示。恰如其言,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如果把普通公民的行為底線作為黨員幹部的行為底線,就等於拉低了黨員標准,全面從嚴治黨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黨紀嚴於國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就是治本。」高波表示,修訂後的《准則》和《條例》堅持紀法分開、紀嚴於法,既固化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的實踐導向,也強化了越往後執紀越嚴、處分越重的治理理念,充分彰顯了政黨特色、黨紀特徵,為全面從嚴治黨和強化黨內監督提供了制度依據和有力支撐。 當然,紀嚴於法、紀法分開,絕不意味著紀律和法律完全割裂開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條例》不僅在「指導思想、原則和適用范圍」一章規定黨組織和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約束,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還專門設置「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一章,實現了黨紀和國法的有效銜接。

⑶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以什麼等內容納入條例

1、條例修訂: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專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屬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例如,之前與刑法等重合的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內容,不再單獨規定於黨紀中。

2、條例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⑷ 新修訂的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 與舊版有何不同

從新修訂的條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條例比起來有三個區別:

區別一:紀法分開

70多項與法律重合內容刪除,黨紀嚴於法律。條例修訂: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

區別二:劃定紅線:強調追責,明確6類「負面清單」

條例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區別三:十八大以來成果制度化:方向精準,體現從嚴治黨常態化

條例修訂:將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


(4)條例修訂過程中堅持紀法分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簡稱:紀律處分條例,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制定,旨在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條例》共142條,與2015年《條例》相比,新增11條,修改65條,整合了2條,對黨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條例。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該條例被不少黨建專家稱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全、最嚴黨紀」。

⑸ 紀法分開後對黨員違法行為還怎麼"管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一大亮點是突出政黨特色、黨紀特色,實現了紀法分開,刪除原《條例》中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條款,從法規內容上使「紀律的歸紀律、法律的歸法律」。但這並非表示黨組織只管紀律問題,對黨員幹部的違法行為就「不管了」!


一、實行「紀法銜接」,對黨員違法行為「管的范圍更寬,實際上也更嚴了」

《條例》堅持紀法分開,是基於對「破法者必先破紀」現象的總結,體現黨紀嚴於國法、對黨員的要求比普通公民更高而做出的一種制度設計。它要求對違法的黨員必須先給予黨紀處分和組織處理,再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處理。這樣,既可以改變把法律底線作為黨員的行為底線、對黨員要求過低的狀況,也可以加重對違法亂紀黨員幹部的懲處力度——黨紀國法雙重懲罰。

二、要實現上述的制度設計初衷,必須避免「只管紀律不管違法」或「以紀代法」兩種現象。

《條例》已經設計了「紀法銜接」。除了在總則中重申黨組織和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外,《條例》還專門設立第四章「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對如何「管」黨員的違法行為做出明確規定。

按照《條例》第四章的規定:凡是觸犯刑法已經犯罪的黨員,都要受到黨紀的嚴厲處分。比如,對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涉嫌犯罪的行為,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對於酒後駕車等雖然有違反刑法規定,但因沒有造成事故後果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當視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等。

為防止在實際操作中紀法銜接的「空當」。避免出現「帶著黨籍進監獄」的尷尬事件。對此,《條例》明確,黨員只要被依法逮捕,黨組織就可以按照管理許可權中止其作為黨員的權利,比如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隨後再根據司法機關處理結果,決定是恢復其黨員權利還是給予其何種黨紀處分。這些規定有力維護了黨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為「以紀代法」問題,《條例》第四章第30條規定:「黨員受到黨紀追究,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

不僅如此,在實踐層面也有工作機製作保障。比如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作用,加強紀檢機關與司法機關在信息互通、行為界定等方面的協調配合,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努力實現黨紀與國法的無縫對接。

⑹ 《條例》做了哪些修訂

為全面從嚴治黨樹立了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修訂後的《准則》和《條例》,與原版相比有如下變化:

《准則》覆蓋全體黨員,強調自律重在立德:

與2010年1月頒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相比,修訂後的《准則》,名稱變了,適用對象從黨員領導幹部擴大到全體黨員、突出「關鍵少數」。內容從3600餘字精簡至281字,緊扣「廉潔自律」,強調自律,重在立德,為黨員和領導幹部樹立了一個看得見、夠得著的標准,充分體現全面從嚴治黨要求。

原《准則》中對黨員領導幹部提出的「8個禁止」、「52個不準」未出現在修訂後的《准則》中,很多內容作為「負面清單」,移入同步修訂的《條例》。

《條例》開列「負面清單」,強調他律重在立規:

與2003版《條例》相比,修訂後的《條例》新增、去除、修改條文比例高達近90%,有的章節達100%。修訂後的《條例》堅持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強調他律,重在立規。

1、增6類「負面清單」政治紀律列六大紀律之首

修訂後的《條例》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同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對黨員幹部禁止行為的事實范圍進行了調整,內容細化,可操作,不僅告誡黨員幹部哪類行為不能做,同時提出清晰的處罰依據,違紀行為不再有空可鑽。例如,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等以前存在模糊地帶,此次修訂明確列出,可以「對號入座」;原條例第150條中關於「通姦」「包養情婦(夫)」的提法在新條例中被刪除,范圍擴大到「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讓紀律處分的面更寬更嚴。

《條例》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列在突出位置,明確增加了拉幫結派、對抗組織審查、搞無原則一團和氣等違反政治紀律條款,把非組織活動、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不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不如實報告個人事項等列入違反組織紀律要求中。

2、70多項與法律重合內容刪除

修訂後的《條例》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例如,之前與刑法等重合的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內容,不再單獨規定於黨紀中。

3、八項規定寫進《條例》

新《條例》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等方面的問題增加到了「廉潔紀律」一章中,充分體現了十八大以來實踐成果的有效固化,使得執行八項規定、反對「四風」上升到了黨內法規保障的層面上,對下一步繼續遏制「四風」問題蔓延起到了「有規可依」的作用。

另外,原《條例》中的「通姦」的字眼在新《條例》中被刪除,與之相關的新條文一個是在違反廉潔自律一章中第103條「搞權色交易或者給予財物搞錢色交易」的規定,另一個是在違反生活紀律一章中的「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行為,造成不良後果」。

⑺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為什麼強調「實現紀法分開」

近日,王岐山同志在主持召開座談會就修訂廉政准則和黨紀處分條例徵求意見時強調,要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此前不久,王岐山同志在浙江省、陝西省調研時,談及修訂廉政准則和黨紀處分條例,他明確指出,要體現黨的先鋒隊性質,體現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解決紀法不分的問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制度創新。
黨紀國法、遵紀守法、違紀違法……常常連在一起說的紀和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科學認識和把握紀與法關系,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對於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對於落實依法治國、依規治黨要求,對於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黨紀」與「國法」不是一個概念,約束對象也不同。黨章規定:「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而法律體現國家意志,約束和規范對象是全體公民和法人。
約束對象不同,標准當然不同。黨是肩負神聖使命的政治組織,黨員是有著特殊政治職責的公民。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要求決定了,黨紀嚴於國法。比如,對於公民而言,家庭成員、財產等狀況屬於個人隱私,但是對於黨員領導幹部來說,這些情況必須向黨組織如實報告。這就是黨紀對黨員的更高要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征程。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擁有相應的公共權力或影響力,如果將黨紀和國法混同一起,不能以更高的標准、更嚴的紀律要求和約束黨員幹部,不但黨的先進性無從體現,而且很可能面臨公權力被濫用、國法被踐踏的危險,影響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因此,堅持紀嚴於法、紀法分開,既是依規治黨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基礎,也是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障。
作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根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要靠全黨、管全黨、治全黨,最重要的依據和標准就是紀律這把尺子。這必然要求,尺子的「標准」得嚴格、「刻度」須清晰。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針對性和有效性。當前,有的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交叉重復,有的過於原則、缺乏細節支撐,可操作性不強,亟待完善。比如,黨紀處分條例作為規范黨組織和黨員紀律懲戒的基礎性法規,一共有178條,其中70多條同刑法等國家法律重復。這使得紀法區分不明顯,不能充分體現紀嚴於法,也影響黨規黨紀的執行效果。
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堅持紀在法前、紀法分開,與時俱進推進制度創新,修改完善廉政准則、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制度。去除黨規黨紀中與法律重復的內容,把現行准則規定的「不準」列入修改後的黨紀處分條例,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納入黨紀處分范圍,突出嚴肅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的內容,將黨章黨規的紀律要求豐富、完善、具體化,使黨紀特色更加鮮明,讓准則成為我們黨廉潔自律的宣誓和向人民的承諾,黨紀處分條例成為從嚴治黨的尺子、廣大黨員的基本底線和遵循。
制度層面的問題解決了,實踐層面紀法不分的問題也要給予高度重視。比如,有的黨組織把違反紀律當「小節」,只要黨員幹部不違法,就不去管、不追究,不知不覺退守法律底線。如果錯把法律當尺子,就會產生只有嚴重違紀違法的領導幹部受懲處、而多數黨員「脫管」的問題,就會出現「好同志」一步變為「階下囚」的情況。事實證明,「破法」必先「破紀」,法律底線被踐踏,往往是紀律紅線一退再退的必然惡果,黨員幹部最終出「大問題」,往往始於破壞「小規矩」。
所以,在實踐層面實現紀法分開,就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前沿。從小錯抓起,動輒則咎,早發現早處置,防微杜漸;在執紀中杜絕寬、松、軟,堅持嚴、緊、硬,把紀律管到位、嚴到份,讓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注意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讓黨紀、國法共同發揮作用。這樣才能有效堵塞「小錯」釀大禍的漏洞,改變腐敗發生、發展的軌跡,從源頭上阻斷不正之風和腐敗滋生的通道。
實現紀法分開只是手段,目的在於更好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著力加強黨的建設,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我們要盯准這個目標方向,一方面實現紀法分開,扎細扎密扎牢黨內法規制度的籠子,確保紀嚴於法;一方面突出執紀特點,以紀律的尺子嚴格衡量全體黨員的行為,把紀律執行到位,強化紀律的剛性約束,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沿。(張國棟)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

⑻ 新版黨紀處分條例有哪些重大修改

新修訂的《條例》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做到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圍繞黨紀戒尺要求,開列「負面清單」,強調他律,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將黨章相關內容具體化,突出政黨特色、黨紀特色。
二是將違反黨的紀律行為整合修訂為6類。
三是突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四是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
五是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特別是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最新成果。

⑼ 紀法分開後對黨員違法行為還怎麼「管」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一大亮點是突出政黨特色、黨紀特色,實現了紀法分開,刪除原《條例》中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條款,從法規內容上使「紀律的歸紀律、法律的歸法律」。但由此也引起一些人的疑慮,這是不是意味著黨組織只管紀律問題,對黨員幹部的違法行為「不管了」?會不會出現「以紀代法」的現象,也就是說黨員幹部明明已經違反了法律卻只給予紀律處分就了結了? 這些都是亟需澄清的問題,因為它直接關系大家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解和信心。 實行「紀法銜接」,對黨員違法行為「管的范圍更寬,實際上也更嚴了」 澄清這些問題,須搞清楚為什麼要「紀法分開」。 《條例》堅持紀法分開,是基於對「破法者必先破紀」現象的總結,體現黨紀嚴於國法、對黨員的要求比普通公民更高而做出的一種制度設計。它要求對違法的黨員必須先給予黨紀處分和組織處理,再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處理。這樣,既可以改變把法律底線作為黨員的行為底線、對黨員要求過低的狀況,也可以加重對違法亂紀黨員幹部的懲處力度——黨紀國法雙重懲罰。 而要實現這一制度設計的初衷,就必須避免「只管紀律不管違法」或「以紀代法」兩種現象。 這就需要強調常常被人們忽略的《條例》的另一大亮點——「紀法銜接」。除了在總則中重申黨組織和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外,《條例》還專門設立第四章「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對如何「管」黨員的違法行為做出明確規定。 按照《條例》第四章的規定:凡是觸犯刑法已經犯罪的黨員,都要受到黨紀的嚴厲處分。比如,對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涉嫌犯罪的行為,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對於酒後駕車等雖然有違反刑法規定,但因沒有造成事故後果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當視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等。 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近日接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時指出:「刪除原有的刑法已有規定的條款,絕不是說今後對這些刑法等都規定了的行為,黨紀就不再過問了,仍然要管,而且黨紀要管的范圍更寬,實際上也更嚴了。」 但是,應該看到,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具體情況的存在很容易造成紀法銜接的「空當」。比如,黨員觸犯法律後,直接被司法機關逮捕,紀檢機關或不知曉或無法判定其違紀情況而未及時啟動黨紀處分程序;紀檢機關將違紀的黨員移送司法機關後,因尚未完全、准確界定其行為,暫時無法做出應當給予何種黨紀處分的決定,等等。這些情況直接導致了一些地方出現的「帶著黨籍進監獄」的尷尬事件。對此,《條例》明確,黨員只要被依法逮捕,黨組織就可以按照管理許可權中止其作為黨員的權利,比如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隨後再根據司法機關處理結果,決定是恢復其黨員權利還是給予其何種黨紀處分。這些規定有力維護了黨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不僅如此,在實踐層面也有工作機製作保障。比如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作用,加強紀檢機關與司法機關在信息互通、行為界定等方面的協調配合,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努力實現黨紀與國法的無縫對接。 對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違法行為,給予紀律處分的構成要件是「影響黨的形象」,「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 那麼,會不會出現違法違紀的黨員幹部只受到紀律處分,而不被法律追究的「以紀代法」問題呢? 當然不會。否則還怎麼「全面從嚴治黨」!《條例》第四章第30條規定:「黨員受到黨紀追究,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清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些違法行為未必會受到紀律處分;也有些違法行為只受到紀律處分卻沒有受到法律懲罰,而這些情形卻又「合法合規」,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除了刑法所規定的涉嫌犯罪行為外,還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比如,闖紅燈、違章停車,出入海關攜帶超重的化妝品等。對於這些行為,是否要給予黨紀處分,則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條例》明確,對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違法行為,如果有「影響黨的形象」,「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構成要件,才會視情節給予從警告直至開除黨籍的紀律處分,其中,第四章第29條規定:「對有喪失黨員條件,嚴重敗壞黨的形象行為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比如,雖然違章停車,但黨員按照相關規定正常接受了處罰,則不一定會受黨紀處分;但如果違章停車卻拒不服從管理,導致交通事故等「影響黨的形象」和「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後果,就將面臨紀律處分。 至於違法行為只受到黨紀處分卻沒有受到法律處罰的情形,那是指雖然實施了刑法規定的行為,但尚不構成犯罪,比方說受賄500元,貪污1000元,因為涉及金額小而夠不上立案標准。張軍指出,對於這類行為,「國法不管,但是黨紀要給予處分」。《條例》第四章第32條明確規定:黨員犯罪情節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決並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由此可見,《條例》實現紀法分開後,不會「只管紀律」,對黨員幹部的違法行為「不管了」,也不會「以紀代法」,反而通過更加明確的條款規定,加強了紀法銜接,體現了紀在法前、紀嚴於法的要求,是對黨員幹部的更嚴管理和更高要求。「這就把黨員應當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黨章中的要求,通過紀律處分條例總則的規定具體化落實了。」張軍表示。(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

熱點內容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