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制條例

法制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2 02:22:33

❶ 青少年法制教育條例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規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❷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什麼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

❸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規定,黨的中央組織專屬制定哪些事項

黨的中央組織就下列事項制定中央黨內法規: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專導思想和奮斗屬目標;黨的各級各類組織的產生、組成和職權職責的基本制度;黨員義務權利方面的基本制度;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基本制度;涉及黨的重大問題的事項;黨的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方面的基本制度;其他應當由中央黨內法規規定的事項。凡是涉及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事項,只能由中央黨內法規作出規定。

(3)法制條例擴展閱讀:

黨內法規制定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從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和全面從嚴治黨實際出發;堅持以黨章為根本,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堅持便利管用,防止繁瑣重復。

法治江蘇建設綱要 ,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勞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如何翻譯

1.《法來治江蘇建設綱要》
Development Outline of Law Ruling in Jiangsu

2.《江自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Jiangsu Provincial Regulations of Publicity & Ecation as for Legal System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mployment Contracts

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Proper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Tort Liabi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供參

❺ 法制小詩有哪些

維護法律尊嚴(詩歌)

執法者左右顧盼,

違法者上下周旋,

執法力度不強硬,

怨言統計法律軟。

執法者秉公辦案,

違法者膽戰心寒;

下猛葯,出重拳,

試看誰人對著干。

違法者頑固強硬,

執法者決不手軟,

統計法賦予執法者權威,

執法者要維護法律尊嚴。


中天日照乾坤明,

華夏自古大道行,

公為天下羞私利,

民惟邦本社稷寧。

道載四海人心一,

德治九州步調同,

歌唱新人淳風尚,

詞傳世間約言行。

愛心潤物天地綠,

國固邦盛百業宏。

守章遵紀循規范,

法正人賢樂昇平。

明月清溪心靈澄,

禮達恭謙行寬容。

誠意相接衷腸赤,

信義互動肺腑通。

團聚最忌酒肉朋,

結交有味何嫌貧?

友誼若寒獲裘炭,

善慈如花沐春風。

勤能補拙成功路,

儉可養廉煉操行。

自古成敗皆在己,

強志銳氣大任承。

敬職忘我莫怠惰,

業鑄功績務創新。

奉公盡責苦為樂,

獻身國民燦人生。

❻ 我國的法制體系是什麼

第一層級憲法為根本大法
第二層級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訴訟法為內主幹法律
第三容層級為國務院及其部門的法規,規章
第四層級地方、自治地方法規規章管理辦法
下一層法不能與上一層法律相抵觸,否則無效
(法律專業2004級學士)

❼ 清遠市城管局法制股處罰條例大氣污染法70條

確實,城管執法制度處罰條例大氣外婆70點。

❽ 支撐法制政府的憲法制度

一、行政主體法律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中國實行五級政府管理體制,分別是: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中國《憲法》規定,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於國務院。
二、行政行為法律制度:
1、行政許可制度。
《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設定的事項和程序等作了嚴格限制和規定: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事項,一般不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法》還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必須合法、公開、公正、便民,遵循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
2、行政徵收、徵用制度。
按照《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3、行政處罰制度。
《行政處罰法》規定,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只能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設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該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一律無效。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當事人有權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或者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三、行政監督、救濟法律制度
1、行政復議制度。《行政復議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經過審理,可以依法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可以責令行政機關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2、行政訴訟制度。
《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和行政工作人員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的,有權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對行政行為存在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明顯不當等情形的,可以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3、行政賠償制度。
《國家賠償法》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侵犯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受害人有獲得賠償的權利,並對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賠償程序、賠償方式和計算標准等作了規定。
4、行政監察和審計制度。
《行政監察法》規定,由監察機關對行政機關在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中的問題進行監察。《審計法》規定,由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等進行審計監督。
四、國家公務員法律制度:
公務員是行政行為的主要實施者。《公務員法》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規定了公務員的任職條件、義務與權利、職務與級別、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與升降、獎懲、培訓、交流與迴避、工資福利保障、辭職與辭退、退休、申訴控告、職位聘任以及法律責任等,確立了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和職位聘用制度,並確定了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制度。
近年來,中國政府通過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步伐。
1、加快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努力建設服務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了《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25件專項預案、80件部門預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本地區的總體預案,初步形成了全國應急預案體系。
2、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努力建設「陽光」政府。國務院公布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於2006年正式開通,目前全國80%縣級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門建立了門戶網站。74個國務院部門和單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了新聞發布和發言人制度。
3、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努力建設責任政府。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逐步推行行政問責制,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對超越許可權、違反程序決策造成重大損失的,嚴肅追究決策者責任。
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不斷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執法責任。按照國務院辦公廳2005年7月印發的《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圍繞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規范執法程序,明確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職權,清理不合法的行政執法主體。據不完全統計,自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以來,全國各級行政機關共追究行政執法責任28萬多人次。
在建設法治政府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加強行政監督責任,積極解決行政爭議。加強對制定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對截至2006年底現行行政法規共655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對主要內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代替的49件行政法規予以廢止;對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經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43件行政法規,宣布失效。
國務院在加強法規、規章備案審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省、市、縣、鄉「四級人民政府、三級備案」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體制,促進地方各級政府依法行政。2003年3月至2007年底,國務院對有立法權的地方和國務院部門報送備案的8402件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和中央政府(國務院)各組成部門規章進行了審查,對存在問題的323件法規、規章依法進行了處理。國務院制定了《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並積極探索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加強各級行政復議工作人員能力建設。自1999年國家行政復議法實施以來,全國平均每年通過行政復議解決8萬多起行政爭議糾紛。

❾ 我國有哪些稅務法製法規

稅收法律法規比較多,從類別分有兩類:實體法和程序法:
一、程序法就一部:《稅收征版管法》及權其實施細則;
二、實體法就比較多:按照規范的范圍和領域分為:
1、流轉類:
(1)《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3)《消費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4)《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所得稅類:
(1)《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2)《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3、財產行為稅類
(1)《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2)《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3)《房產稅暫行條例》
(4)《城市房地產稅》
(5)《契稅暫行條例》
(6)《印花稅暫行條例》
(7)《資源稅暫行條例》
(8)《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9)《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10)《車船稅法》及其實施條例
4、《關稅法》
每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會制定很多的補充規定,具體可以查閱國家稅務總局的官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離婚補充協議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3-31 14:37:15 瀏覽:93
關於百姓襲擊法官的報道 發布:2025-03-31 14:35:03 瀏覽:101
城管幹部法律知識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3-31 14:33:33 瀏覽:317
司法監督問題 發布:2025-03-31 14:03:54 瀏覽:52
國外法學本科 發布:2025-03-31 13:56:27 瀏覽:998
道德經三十九章 發布:2025-03-31 13:53:57 瀏覽:309
實施條例和實施辦法 發布:2025-03-31 13:52:34 瀏覽:254
要法律援助 發布:2025-03-31 13:45:56 瀏覽:501
道德模範鍾南山 發布:2025-03-31 13:35:29 瀏覽:26
互聯網的刑法處理 發布:2025-03-31 13:21:12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