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6年基督教事務條例

2016年基督教事務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0 07:18:06

❶ 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五條規定各宗教堅持什麼的原則

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五條規定,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同時,《宗教事務條例》第四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1)2016年基督教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自由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政策。我國宗教政策的內容有: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等。

2、宗教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活動。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損害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干預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也不能利用宗教破壞社會秩序、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各宗教一律平等。我國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不論信眾多寡、影響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沒有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政府對這些宗教一視同仁,不加歧視。

4、宗教與國家政權分離。按照這一原則,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的行政、不得干預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干預婚姻、計劃生育等等。國家政權也不能被用來推行或禁止某種宗教。

5、國家保護一切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的正常的宗教活動。各宗教團體自主地辦理各自的教務,並根據需要開辦宗教院校、印發宗教經典,出版宗教刊物,舉辦各種社會公益服務事業。在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內和按宗教習慣在教徒自己家裡進行的正常宗教活動,受到國家法律保護。

6、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我國宗教事務由中國人自己來辦,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和控制,成為我國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個原則。我國的宗教團體在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下,實行自治、自養、自傳。

❷ 信仰基督教犯法嗎

法律分析:不犯法。國家法律規定信仰自由。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❸ 在職人員可以擔任教堂負責任嗎

中國基督教教堂主要教職人員任職辦法
(2010年4月7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八屆、中國基督教協會第六屆三次常委會通過 2010年11月25日公布)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基督教教堂的規范化和民主化管理,促進基督教教務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和《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是指按照《中國基督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認定的、在依法登記的教堂主持各項事工的牧師(或個別教會傳統中相當於牧師的長老,下同)。
第三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年齡應在30周歲以上,65周歲以下,並具有三年以上在職牧師的經歷。
第四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人選,由該教堂所在縣(市、區、旗)基督教兩會徵求該堂堂務管理組織意見提出,報設區的市(地、州、盟)基督教兩會聯席會議審議批准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備案。
第五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人選應按照《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的規定,報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第六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的任期由該教堂所在設區的市(地、州、盟)基督教兩會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七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接受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依法管理,並協助宗教事務部門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維護教會的合法權益。
第八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須帶領信徒遵行聖經真道,抵制異端;堅持自治、自養、自傳,抵禦滲透;積極宣傳和貫徹基督教兩會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決定,團結堂務管理組織成員和信徒,按照民主辦教的原則辦好教會。
第九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擔任教堂堂務管理組織負責人,須經堂務管理組織民主推選,並報該教堂所在縣(市、區、旗)基督教兩會同意。
教堂堂務管理組織對本堂事務實行民主管理,重大事務由堂務管理組織集體研究決定,並以適當方式徵求信眾代表意見。
第十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勸誡警告、暫停主要教職職務、撤銷主要教職職務等懲處:
(一)違反本辦法第七、八、九條的;
(二)違反財務管理制度,侵吞、揮霍教會財產的:
(三)製造糾紛、滋生事端,影響教會團結、宗教和睦或社會穩定的;
(四)違反《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的;
(五)道德敗壞、品行不端,在信徒中造成惡劣影響的;
(六)散布異端邪說的。
懲處由教堂所在地縣(市、區、旗)基督教兩會與該堂堂務管理組織協商後提出,經設區的市(地、州、盟)基督教兩會聯席會議審議決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同意。撤銷懲處決定的程序同作出懲處決定的程序。
第十一條 教堂主要教職人員辭去主要教職職務,由本人向該教堂堂務管理組織提出申請,由該堂務管理組織審核後報所在地縣(市、區、旗)基督教兩會同意,並向所在地設區的市(地、州、盟)基督教兩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備案。
第十二條 擔任教堂主要教職的教職人員因工作調動離開原教堂後,不再擔任該教堂主要教職。
第十三條 擔任教堂主要教職的教職人員原則上不能兼任另一教堂的主要教職。
第十四條 暫停或撤銷主要教職職務,或者辭去主要教職職務,或者因其他原因喪失主要教職職務的,應向該主要教職人員原備案的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 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中,該教堂所在縣(市、區、旗)無基督教兩會的,其職責由所在地設區的市(地、州、盟)基督教兩會履行;設區的市(地、州、盟)無基督教兩會的,其職責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履行。
第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基督教教堂主要教職人員任職實施辦法。
第十七條 本辦法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❹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如何產生

推薦的答案文不對題。

人家問的是「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答案說的是「宗教教職人員」。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與宗教教職人員是兩個概念。
《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審批和登記辦法》(國家宗教事務局令第2號)第八條規定:「宗教活動場所在登記前,應當由籌備組織負責,民主協商成立該場所的管理組織。管理組織應當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主持宗教活動的其他人員和設立地信教公民代表等組成。」

可見,管理組織中有宗教教職人員,還有其他人員、信教公民。

不同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的產生辦法不同。

1.漢傳佛教。《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1993年10月21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代表會議通過)第四條:「寺院如確需設立寺務委員會,主任須由住持擔任,由主要班首、執事組成,可吸收個別愛國愛教、作風正派、有組織和工作能力的居士參加。寺務委員會的職責相當於上條的寺務會議,任期一年。」

2.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國家宗教事務局令第2號)第八條:「寺廟應當通過協商成立民主管理組織。管理組織的成員一般由本寺廟的教職人員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當地村委會(居委會)代表參加。」「寺廟管理組織成員實行任期制,每屆任期3至5年,可連選連任。」

3.道教。《關於道教宮觀管理辦法》(1998年8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修改通過)第四條「宮觀設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一)宮觀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傳統的叢林制度,設立方丈、監院、住持等道教傳統職稱,並通過民主協商推選產生以住持(方丈、監院)為主的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二)民主管理組織成員,要在充分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由常住宮觀道眾選舉產生。其成員,應由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愛國愛教,為人正派,辦事公道,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道教學識的道士擔任。」

4.伊斯蘭教。清真寺民主管理辦法 (2006年5月12日中國伊斯蘭教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通過 2006年8月7日公布) 第六條:「寺管會是寺坊穆斯林的群眾組織,由愛國愛教、遵紀守法、辦事公道、熱心為穆斯林群眾服務、具有良好的宗教操守和一定伊斯蘭教知識及工作能力的本寺坊穆斯林組成,並在當地伊斯蘭教協會指導下成立。其成員須經本寺坊穆斯林群眾民主協商、推選產生。本寺坊聘任的主持教務活動的阿訇、伊瑪目、海推布等主要教職人員可以作為寺管會成員。清真寺應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寺管會成員產生的辦法。」「寺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幹人。每屆寺管會任期三至五年,寺管會主任任期一般不得超過兩屆。寺管會成員須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5.天主教。《中國天主教教區管理制度》(2003年3月22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和主教團聯席會議審議通過)第三十一條「教區管理委員會由本教區神職人員和教友代表選舉產生。其成員由主教、助理主教、輔理主教、副主教(沒有主教可由教區長),本地愛國會秘書長和神父、修女及教友代表組成,主教任主席(主任)。」「跨地區的教區管理委員會,應吸收各堂區民主管理委員會(小組),愛國會(小組)的代表參加。」

6.基督教。《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2008年1月8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五屆常務委員會第六次聯席會議通過)第三十二條:「教堂建立教會管理組織(由至少七人組成),聚會點設立教務管理小組(由至少三人組成)。教會管理組織由主任牧師、教牧人員和一定數量的信徒代表組成,成員由本堂、點信徒代表會議選舉或協商產生,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連選可連任,原則上不超過兩屆。堂、點管理組織應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信徒意見,分工合作,同心合意治理教會。」

❺ 什麼是正常的宗教活動

正常的宗教活動即在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宗教團體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

當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什葉派)、印度教、猶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5)2016年基督教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2004年1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二十二條宗教活動場所經批准籌備並建設完工後,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申請登記。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該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組織、規章制度建設等情況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

第二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符合法人條件的,經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法人登記。

第二十四條宗教活動場所終止或者變更登記內容的,應當到原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相應的注銷或者變更登記手續。

第二十五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成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成員,經民主協商推選,並報該場所的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❻ 宗教事務條例中民管會成員辭職後可以再選民管會成員嗎

近期,淮濱縣民宗局為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民宗委印發的《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組織成員備案指導辦法》,指導縣基督教"兩會"和全縣49個基督教場所實施了正常換屆,扎實做好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組織成員換屆備案工作。一是宣傳工作走在前。在9月7日和11月7日的全縣宗教界人士單月例會上,縣民宗局兩次向全縣宗教界人士宣講、解讀《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組織成員備案指導辦法》精神,統一大家的思想。二是指導縣基督教"兩會"對49個場所民主管理組織成員實施正常換屆。明確新一屆民主管理組織成員任職條件和換屆選舉程序,成立工作組分片指導場所分批開展換屆選舉,先易後難,穩步推進。三是協助宗教團體對重點場所換屆工作進行監督指導。攜同相關鄉鎮辦分管領導和鄉村"兩員",到問題比較復雜的王店鄉街道基督教點、桂花辦毛庄基督教點、濱湖辦濱湖基督教堂和谷堆鄉洪營基督教點現場監督指導,講明換屆政策,監督換屆程序,解答信教群眾提出的問題,維護選舉秩序,保證換屆工作合法平穩開展。四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由場所全體信教群眾或信教代表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新一屆民主管理組織成員,由新一屆民主管理組織成員無記名投票推選出組長候選人,由縣基督教"兩會"常委班子權衡利弊提出各場所民主管理組織成員內部分工初步意見提交縣民宗局,由縣民宗局將縣基督教"兩會"提出的分工意見提交所在鄉鎮辦徵求民宗工作領導小組和當地派出所意見,最後由縣民宗局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備案通知生效。

❼ 關於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

(7)2016年基督教事務條例擴展閱讀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本地方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七條 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參考資料:網路-宗教事務條例

❽ 公共場合宣傳基督教犯法嗎

法律分析:違法。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同時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外進行傳教活動,宣傳有神論,或者散發宗教傳單。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二十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外進行傳教活動,不得在公共場所擅自設立宗教設施和宗教造像。

❾ 宗教工作的責任主體和第一責任人是睡

摘要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黨員信仰宗教,必然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和社會制度,必須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依靠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和執行各項方針政策。毫無疑問,是黨領導各民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的革命、進步和發展,而不是去追求虛幻的天國和來世。如果共產黨員信仰宗教,把個人和人類的命運寄託於造物主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不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學社會主義、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就不能堅定、自覺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談不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❿ 條例中宗教教職人員在宗教活動場所應制止哪些行為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宗教教職人員的合法權益,規范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及備案管理,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是指佛教寺院的住持(方丈),道教宮觀的住持(方丈),伊斯蘭教清真寺主持教務活動的阿訇、伊瑪目、海推布,天主教教堂的主任司鐸,基督教教堂的主任牧師、相當於牧師的專職長老等。 第三條宗教教職人員擔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應當經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後10日內,由該宗教活動場所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第四條宗教教職人員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擔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應當由擬任用該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活動場所徵得該場所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逐級報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徵求該宗教教職人員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意見後,予以備案。 第五條履行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應當填寫《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表》,同時提交下列材料: (一)該場所管理組織民主協商情況的說明; (二)擬任職人員的戶籍證明復印件和居民身份證復印件、宗教教職人員證書復印件。 此前在其他宗教活動場所擔任主要教職的,還須提交離任其他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注銷備案證明。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自收到宗教活動場所提交的材料之日起30日內,作出書面答復,逾期未答復的,視為已完成備案程序。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備案: (一)未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任用的; (二)未經該場所管理組織民主協商的; (三)擬任職人員離任其他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未辦理注銷備案手續的; (四)提供的備案材料不屬實的。 第八條宗教活動場所在備案程序完成後,可為擔任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舉行任職儀式,並正式賦予其職責。 第九條宗教教職人員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應當按照任職備案程序辦理注銷備案手續。辦理注銷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該場所管理組織民主協商情況的說明; (二)該場所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的書面意見; (三)擬離任人員離任財務審查情況的報告。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銷備案: (一)未經該場所管理組織民主協商同意的; (二)未經該場所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的; (三)未辦理離任財務審查的。 第十一條擔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情節嚴重的,除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外,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任職備案程序,在辦理注銷備案手續後,解除其擔任的主要教職。 第十二條宗教活動場所未按照本辦法辦理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手續,或者備案時弄虛作假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並視情節輕重,按照《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宗教教職人員一般只能擔任一個宗教活動場所的主要教職。特殊情況下,需要兼任另外一個宗教活動場所的主要教職的,應當由該宗教活動場所徵得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逐級報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由全國性宗教團體結合本宗教的實際分別制定,並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