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陝西省地方性法規

陝西省地方性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20 09:41:47

❶ 多少個省出台了愛國衛生地方性法規

我國有十八個省級行政區出台了愛國衛生地方性法規,分別是: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陝西省、重慶市、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東省,福建省和海南省。另有四個省市有政府頒布的管理辦法,分別是: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青海省。

❷ 陝西省修訂地方性法規有哪些

27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悅作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省人大常委會緊盯渭河水污染治理不放鬆,堅持每年冬季督查大氣污染防治,連續兩年開展秦嶺生態保護執法檢查,連續五屆20多年堅持每年開展「三秦環保世紀行活動」。

❸ 請教各位大俠們《陝西省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和《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兩者間有關定標的內容

1、《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為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水利部聯合制定,屬於國家部門規章,適用於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
2、「陝西省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你可能指的是《陝西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
3、《陝西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由陝西省財政局制定地方性法規,他的上位法是財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這兩個規章分別適用於陝西省和國家政府采購招標活動。
4、所以《陝西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和《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分別屬於兩個不同招標投標領域和兩個不同的管理層次的法規。

❹ 省級人口計生條例陸續修訂,陝西三孩產假擬增至 350 天,此舉能否促進生育

本地企業一看350天的三孩產檢,怕了怕了,乾脆大幅降低女性員工的招聘量。

於是本地的高學歷女性,跑;熟練技術工女性,跑。

她們一般跑外地大城市,而外來勞動力多的大城市已經存在比較嚴重的剩女問題。

得,大城市剩女問題加重;老家女性流失,彩禮問題加重。

還沒能力跑的本地女性,
一般會被迫轉入本地的非正規就業,個體戶或自由職業或互聯網派遣工,進一步降低社保保障力度。

這群女性的生育意願也會降低。

真正敢提供這個產假的公司,最後恐怕只有當地的公務員和體制單位。

然後群眾開始戳脊樑骨:看,只有他們生得起。
這種政策有三個問題。

一,不具備強制性。

我說的強制性不是指執行產假。

我國勞動仲裁機構還是在幹活滴,企業現在無故辭退孕婦員工純屬找賠。

我說的強制性指的是招聘的強制性。

招聘就是個人力資源的市場,產假等生育補償福利等於是女性人力資源的一塊額外成本。

那這塊成本越高,
企業招聘女性員工的意願就越低,你換個女老闆也是一樣。

而要在招聘環節實現強制性是很不實際的,除非我們也像歐美那樣搞員工性別配額。

搞不了,招聘環節的強制性基本等同於公私合營了,現階段辦不到。
二,不具備現實性。

文在寅前兩年在韓國搞勞動法改革,很多條款都是分階段進行。

例如關於勞動時長的調整,300人以上企業立刻執行,50到299人的企業緩一年,50人以下的企業緩兩年。

小微企業的資金鏈更脆弱,不能下猛葯。

我國是事實上的經濟雙軌制,國有一套,民有一套。國有這套基本上已經是照著白紙黑字來,至少社保和退休金不會亂搞。

民有這套,說難聽點,整塊是灰色的。

足額交社保的企業都少得可憐,中小民營企業的壽命和倉鼠差不多。拿檯面上的法律條文來看,我國民企離普遍合法起碼還有二十年的距離。

你現在跟他們講產假?

真想全面落實產假,那對民企應該是建立階梯計劃,綜合員工人數、納稅額、營收額、平均工資等數據,先大後小,五年五年地搞。

不這么分批次來,女性在民企的正規就業份額肯定是加速下滑。

三,不具備合理性。

你這就是讓人民群眾內部解決嘛。

「女性不願生育?讓公司給她們放假」。這是讓企業去解決生育率問題,把包袱甩回去。

就算上足了強制性和現實性,用手段逼著企業去招女性員工、分批次讓企業勉強能執行,這種方式也長久不了。
生育問題,歸根結底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問題,這個「民眾」的概念甚至包含了企業。

民眾內部(尤其民營經濟體系)是搞不掂這個問題滴,必須需要外力干預。在生育意願上,就是政府加大對公共資源的投入、政府承擔一部分生育開支。

民企承擔一部分成本是應該的,但你不能都甩過去,因為民企並沒有拿走交易里的所有收益。

❺ 陝西省會計管理條例是不是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

法律的層級分為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這個排序是按照效力大小來排列的。低級法律法規不能和高級的法律法規相沖突。
你所說的陝西省會計管理條例不是國家統一的會計法律法規,應當屬於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相當於是各地方的最高權力機構。
地方性法規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為法律在地方的實施細則,部分為具有法規屬性的文件,如決議、決定等。地方法規的開頭多貫有地方名字,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等。

❻ 陝西省道路旅客運輸經營管理條例,急!

看看這個是不是

(2000年1月14日陝西省第九屆人大會常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2004年8月3日陝西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等30部省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陝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對《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等30部省地方性法規作如下修改:

...

二十二、陝西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
1.第四條第二款修改為:「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2.第十條修改為:「道路運輸經營實行分級審批。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責道路運輸經營的審批。」
3.刪去第十四條關於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的從業資格認定和駕駛證取得的前置條件的規定。
4.刪去第十五條關於道路運輸經營資格的定期審驗制度的規定。
5.第三十八條修改為:「危險貨物的運輸必須使用專用工具和防護設備。
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駕駛人員、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應當經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考試合格,取得上崗資格證書。」
6.第五十二條中「並處三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罰款」修改為「並處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7.刪去第五十三條第(二)項、第(四)項。
8.第九條、第十三條中「交通主管部門」修改為「道路運輸管理機構」。

...

陝西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

(2000年1月14日陝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2003年8月1日陝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道路運輸管理,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經營者及其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事業的發展,按照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道路運輸,包括道路旅客運輸、貨物運輸、車輛維修、搬運裝卸和運輸服務。
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境內從事道路運輸的經營者及其服務對象和道路運輸管理者。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非營業性道路運輸活動,不適用本條例。
非營業性道路運輸活動,是指為本人、本單位生產、生活服務,不發生費用結算的道路運輸。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運輸工作。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受同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委託,依照本條例行使道路運輸行政管理職權。
公安、建設、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道路運輸有關管理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制道路運輸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六條 道路運輸業應遵循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原則,鼓勵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禁止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道路運輸資源,條件具備的地方可以實行道路運輸經營權招標投標制度。
第七條 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執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下達的搶險、救災、軍事等緊急運輸任務,服從交通主管部門的組織調度。

第二章 開業和停業
第八條 道路運輸經營者必須具備行業規定的與其經營種類、范圍相適應的設備、設施、資金和專業人員等開業條件。
交通主管部門應當將開業條件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 申請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經核批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依法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和稅務登記後,方可開業。
交通主管部門審查、核批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申請,屬省境內經營的,不得超過二十個工作日;跨省經營的,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
交通主管部門對從事旅客、貨物運輸的車輛發給道路運輸證和營運標志牌。
第十條 道路運輸經營實行分級審批。
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審批下列事項:
(一)高速公路客運;
(二)跨省和跨市(地區)的道路客運、零擔貨運、集裝箱運輸、配載貨運線路專營;
(三)一類汽車維修企業,二、三級客運站,貨運站和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
(四)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班);
(五)外省籍車輛經營者在本省從事道路運輸。
外商投資道路運輸和一級客運站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批。
市(地區)、縣(市、區)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履行道路運輸經營審批手續。
第十一條 經批准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必須按照核定的經營類別、范圍、區域進行經營。道路運輸證、營運標志牌必須隨車攜帶。
第十二條 經營者變更經營類別、范圍、區域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辦理變更經營許可手續。
經營者停業的,應當向原發證機關辦理停業手續。
第十三條 以招標投標方式取得道路運輸經營權的經營者,在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後,方可運營。
道路運輸經營權招標投標活動由具有相應審批許可權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組織。
道路運輸經營權招標投標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條 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從業資格培訓,經考核合格,持有證件,方可上崗。
汽車駕駛人員經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班)培訓合格或者自學駕駛經汽車駕駛培訓學校考核合格的,方可申請報考駕駛證。
第十五條 交通主管部門對經營者的經營資格實行定期審驗制度。未經審驗或者審驗不合格的,不得繼續從事道路運輸。

第三章 旅客運輸
第十六條 道路旅客運輸,是指運用符合規定的車輛在道路上運載旅客的活動。
第十七條 固定班線客運車輛必須按照批準的營運線路、班次、站點運行,不得擅自變更和脫班。非固定班線的客運車輛應當按照旅客需求,選擇經濟合理的線路運行。
第十八條 客運車輛應當在規定位置放置營運標志牌,公布票價,標明經營單位和監督舉報電話。
旅遊車輛應當在規定位置放置旅遊運輸標志牌。
第十九條 班線客運車輛必須按照有關規定進站經營,不得擅自在站外停放。
客運車輛途經城區需要設立路邊停靠站的,由交通主管部門與公安、城建部門協商確定。
第二十條 載貨車輛及其他不具備載客條件的車輛不得經營旅客運輸。
第二十一條 客運經營者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超員、超載;
(二)兜圈繞行,招攬旅客;
(三)以欺騙、強迫、威脅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旅客;
(四)無故終止運輸或者中途更換車輛,將旅客轉由其他經營者運送;
(五)偽造、倒賣、轉讓、塗改道路運輸證、營運標志牌。
第二十二條 因承運人過錯造成旅客漏乘誤乘的,承運人應當按照旅客意願,安排改乘其他車輛或者雙倍退還票款。因行車事故和其他責任事故造成旅客人身傷害、行包滅失的,承運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 客運經營者和駕駛員、乘務員應當維護車內秩序,並採取措施,保護旅客人身和財產安全。
第二十四條 客運經營者及司乘人員應當遵守交通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及操作規程,保障行車安全。
客運經營者及司乘人員應當文明經營、規范服務、禮貌待客
第二十五條 汽車客運站應當配備安全檢查設施,對乘客攜帶的物品進行安全檢查。
乘客不得攜帶危險品和違禁品進入汽車客運站候車、乘車。

第四章 貨物運輸
第二十六條 貨物運輸包括普通貨物運輸和特種貨物運輸。
貨物運輸經營者應當根據貨物的種類,提供二級以上技術等級的車輛。不得超載運輸。
第二十七條 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不得壟斷貨源,強行代辦運輸業務。
第二十八條 承運人承運貨物時,必須簽寫貨物運單並隨車攜帶。承運人運輸限運、憑證運輸的貨物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承運人不得承運國家明令禁運的物品。
第二十九條 零擔貨運班車實行定線、定點、定班運行,經營者不得擅自改變。
第三十條 從事危險品、大件等特種貨物運輸的,應當按照國家特種貨物運輸的有關規定辦理。
禁止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車輛承運危險品,承運危險品的車輛應當安裝危險品運輸標志。
第三十一條 貨物運輸期間,因承運人的責任而發生貨物滅失或者損壞的,承運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五章 車輛維修及檢測
第三十二條 車輛維修經營者應當按照交通主管部門核準的技術類別掛牌經營,不得超出核定的經營范圍承修車輛。
第三十三條 車輛維修經營者應當執行國家、行業和本省地方的維修技術標准、工藝規范,不得使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配件、材料維修車輛,不得承修報廢車輛或者利用維修配件拼裝汽車。
第三十四條 車輛維修實行維修合同制度、竣工出廠合格證制度、竣工質量保證期制度和竣工質量檢測制度。維修的車輛在保證期內因維修質量發生故障的,承修人應當無償返修;造成事故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三十五條 營業性車輛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二級維護、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和綜合性能檢測。檢測不合格的,不得從事營運。
第三十六條 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經營者應當按照核定的技術級別和檢測技術標准,對運輸車輛進行綜合性能檢測,提供檢測報告。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依法對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的檢測儀器、設備進行定期計量檢定,確保檢測結果准確。

第六章 搬運裝卸和運輸服務
第三十七條 搬運裝卸人員應當按照搬運裝卸操作規程作業。搬運裝卸的貨物有特殊要求的,必須按照貨物包裝上標明的要求作業。
搬運裝卸人員作業不當造成貨差、貨損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三十八條 危險品、大件等特種貨物搬運裝卸必須使用專用工具和防護設備。專用工具和防護設備的操作人員應當取得專用設備操作證。
第三十九條 客運、貨運站(場)的設置和建設,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道路運輸網路建設規劃要求,由交通主管部門統一安排設立。
客運、貨運站(場)應當規范服務,文明經營,不得拒絕經核準的營業性車輛進站經營。
汽車客運站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安全檢查設施,對旅客攜帶的危禁物品進行安全檢查。
旅客應當接受汽車客運站對危禁物品的安全檢查。
第四十條 客運、貨運站(場),未經投資者同意和交通主管部門批准,任何人不得轉讓或者改變使用性質。
第四十一條 運輸信息經營者應當提供及時、准確的信息。因信息誤差造成的車輛空駛、貨物延滯運輸等經濟損失,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四十二條 倉儲理貨經營者應當按照貨物的性質、保管要求和有效期限,對貨物分類存放,保證貨物完好無損。因保管不當而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四十三條 汽車租賃經營者應當與承租人簽訂汽車租賃合同,並提供合同約定的車輛及輔助工具。
第四十四條 客貨運輸代理、聯運服務經營者應當將受理的業務交由具有經營資格的承運人承運。在發生運輸商務事故賠償時,應當先行賠償,再向承運人追償。
第四十五條 汽車清洗、裝飾的經營者,應當有專用場地和專用設施。
第四十六條 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班)應當執行省交通主管部門規定使用的教學大綱、培訓標准,並按核定的教學范圍培訓駕駛員。對未經培訓和培訓考核不合格的人員,不得發給培訓結業證。

第七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七條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依法對道路運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維護道路運輸經營秩序,保障運輸生產安全。
道路運輸監督檢查應當主要在道路運輸經營單位、經營活動場站(點)進行。
根據查處非法營運車輛的需要,經省人民政府批准,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可以上路巡查,但是不得影響其他車輛通行。上路巡查的具體規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八條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監督檢查人員對道路運輸經營活動進行檢查時,應當佩戴執法標志,出示省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
用於道路運輸監督檢查的專用車輛,應當設置統一的車身標志。
第四十九條 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接受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情況,不得拒絕、阻撓監督檢查人員執行公務。
第五十條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責令當事人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理,拒不接受處理的,可以扣押營運車輛,並將其停放到指定地點。
(一) 無《道路運輸證》從事道路旅客、貨物運輸經營活動的;
(二) 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車輛運輸危險貨物的;
(三) 有重大安全隱患的。
扣押當事人車輛,必須經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批准,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出具扣押證並及時通知當事人在七日內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理。當事人接受處理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於當日退還扣押的車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扣押的車輛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幫助承運人聯系車輛,對被扣押的車輛的乘客和貨物及時轉運;承運貨物屬於易腐爛、變質的,應當妥善處理;屬於危險物品的,應當會同公安部門處理。扣押車輛後所產生的相關費用由承運人承擔。
因道路輸運管理機構違法扣押車輛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當事人在九十日內不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接受處理的,作出處理決定的機關可以依法拍賣被扣押的車輛。拍賣所得,抵交罰款後有剩餘的,應當返還當事人;不足抵交罰款的,應當予以追繳。
第五十一條 對違反本條例的經營行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有權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舉報和投訴。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接到舉報和投訴後,應當及時查處並在十五日內作出答復。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並處三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罰款:
(一)道路運輸證、營運標志牌未隨車攜帶的;
(二)客運車輛不按核定的班次、站點運行的;
(三)承運人不簽寫貨物運單或者不隨車攜帶的;
(四)客運車輛未在指定位置放置營運線路標志牌、張貼票價表和未標明經營單位、舉報監督電話的。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並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一)維修經營者超出核定的經營范圍承修車輛、不按規定與托修人簽訂合同或者不按技術標准維修車輛的;
(二)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無證上崗或者持無效從業資格證上崗的;
(三)客運車輛超員、超載,兜圈繞行或者以欺騙、強迫、威脅等手段招攬旅客;
(四)未經審驗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
(五)營業性車輛不按規定進行二級維護或者技術等級評定的;
(六)客運經營者無故終止運輸或者將旅客轉由其他經營者運送的;
(七)不如實提供車輛綜合性能檢測報告的。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暫扣道路運輸證或者責令停業一至三個月:
(一)變更經營或者停業而不辦理變更、停業手續的;
(二)經營者擅自改變核定的經營線路、類別的;
(三)使用無效道路運輸證從事客貨運輸的;
(四)擅自改變客運、貨運站(場)使用性質或者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的;
(五)偽造、倒賣、轉讓、塗改道路運輸證、營運標志牌、貨物運單的;
(六)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培訓班對未經培訓和培訓考核不合格的人員發給培訓結業證的;
(七)使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配件、材料維修車輛或者利用維修配件拼裝汽車的;
(八)危險品運輸不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或者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技術條件的車輛的;
(九)經營者壟斷貨源,強行代辦運輸業務的;
(十)客貨運輸代理、聯運經營者,將其受理的業務交由無經營資格的承運人承運,造成較大損失的;
(十一)汽車客運站點不按規定進行安全檢查的。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已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可吊銷經營許可證:
(一)未取得經營許可證,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
(二)使用不符合技術等級的車輛或者報廢車輛從事旅客、貨物運輸的;
(三)承修報廢車輛的。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實施。
違法行為已作處罰的,其他部門或者機構不得對同一違法行為重復處罰。
對責令停業、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罰款三千元以上的行政處罰,當事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的行為,其他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道路運輸經營者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執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道路運輸執法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侵犯道路運輸經營者及從業人員人身、財產權利的;
(二)濫用職權、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擅自許可不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從事道路運輸的;
(三)違法設站、設卡、攔截車輛濫施處罰和處罰明顯失當的;
(四)無法律法規依據收費、罰款或者罰款不上繳的;
(五)玩忽職守、嚴重失職的。

第九章 附 則
第六十條 本條例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❼ 渭南市人民政府的地方法規

渭南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
渭南市地方教育附加徵收管理辦法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公布規范性文件清理結果的通...
陝西省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
陝西省貫徹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
陝西省城鎮綠化條例
陝西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渭南市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徵求意見稿)
渭南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
渭南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九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陝西省防震減災條例
陝西省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規定
渭南市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
渭南市招商引資工作績效考核辦法
渭南市國家建設項目審計辦法
渭南市品牌企業獎勵規定
渭南市網路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陝西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
陝西省城市房地產市場管理條例
陝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
陝西省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條例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辦法
陝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
陝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
陝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勞動管理規定
陝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登記管理規定
西安市涉案物品價格鑒證條例
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陝西省發展中醫條例
陝西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
陝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陝西省郵政條例
陝西省消防條例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辦...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陝西省鹽業條例》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辦法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辦法
《陝西省愛國衛生條例》
陝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辦法
陝西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
陝西省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管理條例
陝西省勞動監察條例
陝西省專利保護條例
陝西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
陝西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
陝西省城市房地產市場管理條例
陝西省建築市場管理條例
陝西省人才市場條例
陝西省勞動力市場條例
陝西省測繪條例
陝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
陝西省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
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
陝西省涉案財物價格鑒定條例
陝西省秦始皇陵保護條例
陝西省出租汽車客運條例
陝西省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實施細則

❽ 灃東新城歸西安市嗎

法律分析:陝西西安灃東新城屬陝西省西咸新區,是西咸新區渭河南岸的重要組成部分。

灃東新城地處關中渭河沖積平原,北臨渭河,南靠秦嶺、灃河貫穿全城,新河、沙河等多條河流水系在區內縱橫交匯,新區山水田園生態獨樹一幟。

新城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9公里,距西安北客站6公里,距西安市鍾樓僅有12公里。六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快速幹道等各種路網四通八達,地鐵、公交、BRT等各種交通工具線路完備。

法律依據:《西安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 第三條 制定地方性法規遵循下列原則:

(一)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陝西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二)適應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事求是,突出地方特色;

(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四)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地方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五)法規規范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❾ 陝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文件什麼時候下發

經修來訂的《陝西省人源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於2016年5月26日陝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修訂並通過。
這個不是文件,而是陝西省的地方性法規。該法規自省人大通過之日起正式施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❿ 陝西省基層公務員韋違紀律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制定本條例。下面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關於2016年行政機關公務員紀律處分條例全文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嚴肅行政機關紀律,規范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行為,保證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依法履行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行政機關公務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條例給予處分。
法律、其他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對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有規定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執行;法律、其他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對行政機關公務員應當受到處分的違法違紀行為做了規定,但是未對處分幅度做規定的,適用本條例第三章與其最相類似的條款有關處分幅度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可以補充規定本條例第三章未作規定的應當給予處分的違法違紀行為以及相應的處分幅度。除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務院人事部門外,國務院其他部門制定處分規章,應當與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務院人事部門聯合制定。
除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務院決定外,行政機關不得以其他形式設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事項。
第三條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處分。
第四條給予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應當堅持公正、公平和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
給予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應當與其違法違紀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
給予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第五條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章處分的種類和適用
第六條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的種類為:
(一)警告;
(二)記過;
(三)記大過;
(四)降級;
(五)撤職;
(六)開除。
第七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受處分的期間為:
(一)警告,6個月;
(二)記過,12個月;
(三)記大過,18個月;
(四)降級、撤職,24個月。
第八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其中,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受撤職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降低級別。
第九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受開除處分的,自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與單位的人事關系,不得再擔任公務員職務。
行政機關公務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法違紀行為的,處分期滿後,應當解除處分。解除處分後,晉升工資檔次、級別和職務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但是,解除降級、撤職處分的,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第十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同時有兩種以上需要給予處分的行為的,應當分別確定其處分。應當給予的處分種類不同的,執行其中最重的處分;應當給予撤職以下多個相同種類處分的,執行該處分,並在一個處分期以上、多個處分期之和以下,決定處分期。
行政機關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受到新的處分的,其處分期為原處分期尚未執行的期限與新處分期限之和。
處分期最長不得超過48個月。
第十一條行政機關公務員2人以上共同違法違紀,需要給予處分的,根據各自應當承擔的紀律責任,分別給予處分。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分:
(一)在2人以上的共同違法違紀行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隱匿、偽造、銷毀證據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發檢舉、提供證據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員的;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從重情節。
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輕處分:
(一)主動交代違法違紀行為的;
(二)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損失的;
(三)檢舉他人重大違法違紀行為,情況屬實的。
第十四條行政機關公務員主動交代違法違紀行為,並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損失的,應當減輕處分。
行政機關公務員違紀行為情節輕微,經過批評教育後改正的,可以免予處分。
第十五條行政機關公務員有本條例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本條例第三章規定的處分幅度以內從重或者從輕給予處分。
行政機關公務員有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在本條例第三章規定的處分幅度以外,減輕一個處分的檔次給予處分。應當給予警告處分,又有減輕處分的情形的,免予處分。
第十六條行政機關經人民法院、監察機關、行政復議機關或者上級行政機關依法認定有行政違法行為或者其他違法違紀行為,需要追究紀律責任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十七條違法違紀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在行政機關對其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依法被判處刑罰、罷免、免職或者已經辭去領導職務,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由行政機關根據其違法違紀事實,給予處分。
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被判處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章違法違紀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
第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的;
(二)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的;
(三)違反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後果的;
(四)以暴力、威脅、賄賂、欺騙等手段,破壞選舉的;
(五)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違反規定滯留境外不歸的;
(七)未經批准獲取境外永久居留資格,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
(八)其他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
有前款第(六)項規定行為的,給予開除處分;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或者第(三)項規定的行為,屬於不明真相被裹挾參加,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分。
第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負有領導責任的公務員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重大事項,或者改變集體作出的重大決定的;
(二)拒絕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命令的;
(三)拒不執行機關的交流決定的;
(四)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判決、裁定或者監察機關、審計機關、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決定的;
(五)違反規定應當迴避而不迴避,影響公正執行公務,造成不良後果的;
(六)離任、辭職或者被辭退時,拒不辦理公務交接手續或者拒不接受審計的;
(七)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造成不良影響的;
(八)其他違反組織紀律的行為。
第二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不依法履行職責,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災、傳染病傳播流行、嚴重環境污染、嚴重人員傷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體性事件發生的;
(二)發生重大事故、災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規定報告、處理的;
(三)對救災、搶險、防汛、防疫、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社會保險、征地補償等專項款物疏於管理,致使款物被貪污、挪用,或者毀損、滅失的;
(四)其他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在行政許可工作中違反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序設定或者實施行政許可的;
(二)違法設定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設定或者實施行政處罰的;
(四)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行政委託的;
(五)對需要政府、政府部門決定的招標投標、徵收徵用、城市房屋拆遷、拍賣等事項違反規定辦理的。
第二十二條弄虛作假,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三條有貪污、索賄、受賄、行賄、介紹賄賂、挪用公款、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違反廉政紀律行為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四條違反財經紀律,揮霍浪費國家資財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毆打、體罰、非法拘禁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
(二)壓制批評,打擊報復,扣壓、銷毀舉報信件,或者向被舉報人透露舉報情況的;
(三)違反規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攤派或者收取財物的;
(四)妨礙執行公務或者違反規定干預執行公務的;
(五)其他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六條泄露國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職責掌握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七條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八條嚴重違反公務員職業道德,工作作風懈怠、工作態度惡劣,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
(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包養情人的;
(四)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
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三十條參與迷信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組織迷信活動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一條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組織、支持、參與賣淫、嫖娼、色情淫亂活動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三十二條參與賭博的,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為賭博活動提供場所或者其他便利條件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在工作時間賭博的,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屢教不改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挪用公款賭博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利用賭博索賄、受賄或者行賄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給予處分。
第三十三條違反規定超計劃生育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章處分的許可權
第三十四條對行政機關公務員給予處分,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以下統稱處分決定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決定。
第三十五條對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命的國務院組成人員給予處分,由國務院決定。其中,擬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由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罷免建議,或者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免職建議。罷免或者免職前,國務院可以決定暫停其履行職務。
第三十六條對經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人員給予處分,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
擬給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人員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本級人民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罷免建議。其中,擬給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副職領導人員撤職、開除處分的,也可以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撤銷職務的建議。擬給予鄉鎮人民政府領導人員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本級人民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罷免建議。罷免或者撤銷職務前,上級人民政府可以決定暫停其履行職務;遇有特殊緊急情況,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也可以對其作出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同時報告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並通報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三十七條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正職領導人員給予處分,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其中,擬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由本級人民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免職建議。免去職務前,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可以決定暫停其履行職務。
第三十八條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已經被立案調查,不宜繼續履行職責的,任免機關可以決定暫停其履行職務。
被調查的公務員在違法違紀案件立案調查期間,不得交流、出境、辭去公職或者辦理退休手續。
第五章處分的程序
第三十九條任免機關對涉嫌違法違紀的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調查、處理,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經任免機關負責人同意,由任免機關有關部門對需要調查處理的事項進行初步調查;
(二)任免機關有關部門經初步調查認為該公務員涉嫌違法違紀,需要進一步查證的,報任免機關負責人批准後立案;
(三)任免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對該公務員違法違紀事實做進一步調查,包括收集、查證有關證據材料,聽取被調查的公務員所在單位的領導成員、有關工作人員以及所在單位監察機構的意見,向其他有關單位和人員了解情況,並形成書面調查材料,向任免機關負責人報告;
(四)任免機關有關部門將調查認定的事實及擬給予處分的依據告知被調查的公務員本人,聽取其陳述和申辯,並對其所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記錄在案。被調查的公務員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應予採信;
(五)經任免機關領導成員集體討論,作出對該公務員給予處分、免予處分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
(六)任免機關應當將處分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受處分的公務員本人,並在一定范圍內宣布;
(七)任免機關有關部門應當將處分決定歸入受處分的公務員本人檔案,同時匯集有關材料形成該處分案件的工作檔案。
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期滿解除處分的程序,參照前款第(五)項、第(六)項和第(七)項的規定辦理。
任免機關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及時將處分決定或者解除處分決定報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條監察機關對違法違紀的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調查、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四十一條對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進行調查,應當由2名以上辦案人員進行;接受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嚴禁以暴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方式收集證據;非法收集的證據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
第四十二條參與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調查、處理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迴避申請;被調查的公務員以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要求其迴避:
(一)與被調查的公務員是近親屬關系的;
(二)與被調查的案件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被調查的公務員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第四十三條處分決定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處分決定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其他違法違紀案件調查、處理人員的迴避,由處分決定機關負責人決定。
處分決定機關或者處分決定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發現違法違紀案件調查、處理人員有應當迴避的情形,可以直接決定該人員迴避。
第四十四條給予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應當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作出決定;案情復雜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辦案期限可以延長,但是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
第四十五條處分決定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被處分人員的姓名、職務、級別、工作單位等基本情況;
(二)經查證的違法違紀事實;
(三)處分的種類和依據;
(四)不服處分決定的申訴途徑和期限;
(五)處分決定機關的名稱、印章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解除處分決定除包括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五)項規定的內容外,還應當包括原處分的種類和解除處分的依據,以及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的表現情況。
第四十六條處分決定、解除處分決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七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受到開除處分後,有新工作單位的,其本人檔案轉由新工作單位管理;沒有新工作單位的,其本人檔案轉由其戶籍所在地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服務機構管理。
第六章不服處分的申訴
第四十八條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決定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可以申請復核或者申訴。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
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
第四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務員復核、申訴的機關應當撤銷處分決定,重新作出決定或者責令原處分決定機關重新作出決定:
(一)處分所依據的違法違紀事實證據不足的;
(二)違反法定程序,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三)作出處分決定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務員復核、申訴的機關應當變更處分決定,或者責令原處分決定機關變更處分決定:
(一)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務院決定錯誤的;
(二)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情節認定有誤的;
(三)處分不當的。
第五十一條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處分決定被變更,需要調整該公務員的職務、級別或者工資檔次的,應當按照規定予以調整;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處分決定被撤銷的,應當恢復該公務員的級別、工資檔次,按照原職務安排相應的職務,並在適當范圍內為其恢復名譽。
被撤銷處分或者被減輕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工資福利受到損失的,應當予以補償。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有違法違紀行為應當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在處分決定機關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退休的,不再給予處分;但是,依法應當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相應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五十三條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法違紀的財物,除依法應當由其他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的,由處分決定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違法違紀取得的財物應當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屬於國家財產以及不應當退還或者無法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繳國庫。
第五十四條對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給予處分,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十五條本條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貪污賄賂行政處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