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什麼

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0 10:48:07

① 法律對未成年人有哪些保護

我國保護未成年的法規有很多,憲法、刑法民法典、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確規定。另外,我國還特別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保護未成年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② 未成年保護的法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於2012年10月26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第六條: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第七條: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八條: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家庭保護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路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第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第十三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第十四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第十五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第十六條: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第三章:學校保護第十七條: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第十八條: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第十九條: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第二十條: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第二十一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第二十二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幼兒園安排未成年人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第二十三條:教育行政等部門和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根據需要,制定應對各種災害、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傷害等突發事件的預案,配備相應設施並進行必要的演練,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第二十四條: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內或者本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應當及時救護,妥善處理,並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第二十五條:對於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依法設置專門學校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專門學校的辦學條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專門學校的管理和指導,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協助和配合。專門學校應當對在校就讀的未成年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專門學校的教職員工應當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不得歧視、厭棄。第二十六條:幼兒園應當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進幼兒在體質、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諧發展。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條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條文有第4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49條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憲法中關於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條文不多,我國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對未成年人享有的權利、未成年人保護的基本原則和未成年人保護的責任主體等作出明確規定。

④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未成年人有哪幾種保護措施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措施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

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第二十二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七條全社會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第五十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4)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

第六十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責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⑤ 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拓展資料:
《未成年人保護法》共有七章56條,第一章總則,主要規定了立法國的、依據,立法對象和基本原則;第二章家庭保護;第三章學校保護;第四章社會保護;第五章司法保護。
分別規定了保護主體的保護職責、內容和手段;第六章法律責任,主要規定了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未成年人的請求權利以及行政復議的內容;第七章附則,授權制定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以及生效的時間。
由於未成年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保護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福利等各個方面,而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則集中地反映在未成年人的身心受到傷害,嚴重妨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影響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因此,《未成年人保護法》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保護作為主要內容,並著重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教育培養未成年人這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進行保護。【拓展資料】相關法律規定:《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⑥ 未成年人保護法,有著哪些主要內容

更好地保障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要內容如下:《未成年人保護法》旨在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存、發展、保護、參與等權利,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監護的義務和撫養未成年人的義務。父母是未成年人最好的老師。要重視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教育。未成年人、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社會保障。政府、公安機關和其他組織應當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在司法活動中,法院應當保護未成年人,以教育為主,以懲罰為輔。法律責任。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實施刑法規定的16周歲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也存在著教育和矯正的問題,因為這種行為對社會造成了危害,畢竟人需要在思想道德上進行教育,糾正,這不僅要對社會負責,還要對違法者本人負責。因此,根據《刑法》的規定,因不滿16周歲而不受處罰的,應當責令其父母或監護人予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拘留教育。

⑦ 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規定了些什麼

最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於2021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一部用於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權益和人身安全等的綜合性,基礎性的法律,這部法律的施行,對於保護我國的未成年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家庭和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生活和成長的兩個重要地方,《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對此制定了多條法律,用以保護未成年的健康成長,包括虐待,棄養,實施家庭暴力,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等以及學校不得佔用法定節假日,周末和寒暑假組織學生集體補課,學校不得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對未成年人進行有償課程輔導等等,這些規定都對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和成長產生了深刻影響。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施行,為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創造的良好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為祖國培養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規定有哪些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為了保護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其內容著重規定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分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個方面。
2、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3、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4、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條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處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項,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
(三)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四)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五)聽取未成年人的意見;
(六)保護與教育相結合。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權利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未成年人的權利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受教育權等權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具體規定如下: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9)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什麼擴展閱讀

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手段有:

1、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如未成年人無故被校方開除學籍,可向有關教育管理部門申請解決;被有關單位僱用為童工,可向有關勞動部門申請解決等等。

2、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未成年人的身體遭受侵害(被毆打、強奸、傷害等),應立即向當地派出所或公安局報案,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遇有緊急情況,應撥打「110」報警電話。

3、向人民檢察院進行控告。如未成年人遭受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害後,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進行控告。

4、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成員虐待後,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刑事審判庭按照刑事自訴案件的審判程序進行審理和判決。

5、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未成年人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他人發生糾紛後,如繼承權被剝奪、被人打傷後花費的醫療費需由他人賠償、父母離婚後自己無人撫養等等,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起訴,請求法院追究侵權者的民事責任。

6、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未成年人對有關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產生行政爭議時,可向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起訴,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