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第一類法規

第一類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20 15:46:31

㈠ 我第一次報考會計,在網上報名的時候,第三類一起考三科的名額已經滿了。只能報第一類法規道德。請問可以

不可以,從業只能一次全部考過,科目不保留到下一次

㈡ 簡述行政法的作用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第一類法規擴展閱讀:

行政法基本含義:

包括兩個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第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是行政關系的客體和行政關系的監督,而不是其他社會關系。

一般行政法:指規定國家行政基本原則、原則和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職責、國家機關的任免、考核、獎懲的法律法規。工作人員、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機關工作效率的提高等。

特別行政法:是指規范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金融、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各種專門行政部門的行政活動的法律、法規。

㈢ 關於化工廠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化工廠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如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004.3.14)整體適用。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整體適用。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2.28)整體適用。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95.10.30)第1-5、7、8、9、12-16、19、21、22、23、25、27、29-35、41、42、44-46 、52、53、55、56、60-62、64、69、74、75條適用我公司。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3.3.1)第1、2、3、18、19、26、28-36、38、40、41條適用我公司。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8.6.1)第1、4、5、8、10-17、20、27-30、32、33、35、38-48條適用我公司。
7.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8.1.1)第1-7、13、15、16、18、21-25、28-30、40、42-46適用我公司。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002.10.1)第1-4、8、11、28、31、34、35、41、48、51、53、60、61、68、70條適用我公司。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第1-4、8、18、27、33、36-39條適用我公司。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7.3.1)第1-3、7、9、13-17、 22-26、61、63條適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 (GB13271-2001)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 (GB 12348-2008)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准 (GB 18599-2001)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 8978-1996)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准 (GB18599-2001)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 (GB 16889-1997)
17,城市區域雜訊標准 (GB 3096-93)
18,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 (GB 16297-1996)
19,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 (GB 14554-93)
20,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GB 3095-1996)
2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12.1)
22,《消防監督檢查規定》(2004.9.1)
23,《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2005.2.1)
24,《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05.8.1)
25,鍋爐房安全管理規則(1988.10.1)
26,鍋爐運行狀態檢驗規則(1992.10.1)
27,《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實施細則(1982.8.7)
28,職業病目錄(2002.4.22)
29,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2002.3.12)
30,國務院關於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1989.3.29)
31,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2001.4.1)
32,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2.1.1)
33,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1996.8.26)
34,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1998.3.9)
35,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8.3.1)
3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1987.1.1)
3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建築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2001.10.27)
38,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2002.5.1)
39,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1997.3.1)
40,國有工業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暫行規定(1999.5.1)
41,國家職業衛生標准(2002.4.9)

㈣ 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規定的內容

第一條為嚴格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保證正常醫療工作需要,根據《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衛生部主管全國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由分管負責人負責,醫療管理、葯學、護理、保衛等部門參加的麻醉、精神葯品管理機構,指定專職人員負責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條醫療機構要把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列入本單位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專項檢查制度,並定期組織檢查,做好檢查記錄,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和隱患。
第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並嚴格執行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采購、驗收、儲存、保管、發放、調配、使用、報殘損、銷毀、丟失及被盜案件報告、值班巡查等制度,制定各崗位人員職責。日常工作由葯學部門承擔。
第六條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人員應當掌握與麻醉、精神葯品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熟悉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條醫療機構應當配備工作責任心強、業務熟悉的葯學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采購、儲存保管、調配使用及管理工作,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第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涉及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管理、葯學、醫護人員進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訓。 第九條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本單位醫療需要,按照有關規定購進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保持合理庫存。購買葯品付款應當採取銀行轉賬方式。
第十條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葯品入庫驗收必須貨到即驗,至少雙人開箱驗收,清點驗收到最小包裝,驗收記錄雙人簽字。入庫驗收應當採用專簿記錄,內容包括:日期、憑證號、品名、劑型、規格、單位、數量、批號、有效期、生產單位、供貨單位、質量情況、驗收結論、驗收和保管人員簽字。
第十一條在驗收中發現缺少、缺損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應當雙人清點登記,報醫療機構負責人批准並加蓋公章後向供貨單位查詢、處理。
第十二條儲存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實行專人負責、專庫(櫃)加鎖。對進出專庫(櫃)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建立專用賬冊,進出逐筆記錄,內容包括:日期、憑證號、領用部門、品名、劑型、規格、單位、數量、批號、有效期、生產單位、發葯人、復核人和領用簽字,做到賬、物、批號相符。
第十三條醫療機構對過期、損壞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進行銷毀時,應當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在衛生行政部門監督下進行銷毀,並對銷毀情況進行登記。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銷毀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申請後,應當於5日內到場監督醫療機構銷毀行為。 第十四條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管理需要在門診、急診、住院等葯房設置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周轉庫(櫃),庫存不得超過本機構規定的數量。周轉庫(櫃)應當每天結算。
第十五條門診、急診、住院等葯房發葯窗口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調配基數不得超過本機構規定的數量。
第十六條門診葯房應當固定發葯窗口,有明顯標識,並由專人負責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調配。
第十七條執業醫師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取得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資格。
第十八條開具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專用處方。處方格式及單張處方最大限量按照《麻醉葯品、精神葯品處方管理規定》執行。
醫師開具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時,應當在病歷中記錄。醫師不得為他人開具不符合規定的處方或者為自己開具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
第十九條處方的調配人、核對人應當仔細核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簽名並進行登記;對不符合規定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拒絕發葯。
第二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進行專冊登記,內容包括:患者(代辦人)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明編號、病歷號、疾病名稱、葯品名稱、規格、數量、處方醫師、處方編號、處方日期、發葯人、復核人。
專用賬冊的保存應當在葯品有效期滿後不少於2年。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應當為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患者建立相應的病歷。麻醉葯品注射劑型僅限於醫療機構內使用或者由醫務人員出診至患者家中使用;醫療機構應當為使用麻醉葯品非注射劑型和精神葯品的患者建立隨診或者復診制度,並將隨診或者復診情況記入病歷。為院外使用麻醉葯品非注射劑型、精神葯品患者開具的處方不得在急診葯房配葯。
第二十二條醫療機構購買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只限於在本機構內臨床使用。 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麻醉、精神葯品庫必須配備保險櫃,門、窗有防盜設施。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庫應當安裝報警裝置。
門診、急診、住院等葯房設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周轉庫(櫃)的,應當配備保險櫃,葯房調配窗口、各病區、手術室存放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設施。
第二十四條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儲存各環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交接班應當有記錄。
第二十五條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購入、儲存、發放、調配、使用實行批號管理和追蹤,必要時可以及時查找或者追回。
第二十六條醫療機構應當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統一編號,計數管理,建立處方保管、領取、使用、退回、銷毀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條患者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注射劑或者貼劑的,再次調配時,應當要求患者將原批號的空安瓿或者用過的貼劑交回,並記錄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廢貼數量。
第二十八條醫療機構內各病區、手術室等調配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注射劑時應收回空安瓿,核對批號和數量,並作記錄。剩餘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應辦理退庫手續。
第二十九條收回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注射劑空安瓿、廢貼由專人負責計數、監督銷毀,並作記錄。
第三十條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時,醫療機構應當要求患者將剩餘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無償交回醫療機構,由醫療機構按照規定銷毀處理。
第三十一條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戒毒醫療機構開展戒毒治療時,可在醫務人員指導下使用具有戒毒適應症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
第三十二條醫療機構發現下列情況,應當立即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一)在儲存、保管過程中發生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丟失或者被盜、被搶的;
(二)發現騙取或者冒領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㈤ 審計中第一類法規和第二類法規的區別

執業醫師助理的成績查詢時間每年每個地區的公布時間不同,預計都是在12月份左右,比如2014年的成績

查詢時間是在12月31日;2015年的成績查詢入口於11月30日公布。反正相差時間不會太長的。
執業醫師考試成績查詢步驟及方法:
如果是14年的醫師資格考試合格分數線:
這一年經過上面的決定擬草方案,2014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合格分數線為:
師承或確有專長蒙醫執業助理醫師:131
具有規定學歷的藏醫執業醫師:346
具有規定學歷的藏醫執業助理醫師:150
師承或確有專長藏醫執業醫師:346
師承或確有專長藏醫執業助理醫師:150
臨床執業醫師:363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178
口腔執業醫師:360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178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348
公共衛生執業助理醫師:143
具有規定學歷的中醫執業醫師:351
具有規定學歷的中醫執業助理醫師:182
師承或確有專長中醫執業醫師:351
師承或確有專長中醫執業助理醫師:182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365
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180
具有規定學歷的蒙醫執業醫師:298
具有規定學歷的蒙醫執業助理醫師:131
師承或確有專長蒙醫執業醫師:300
具有規定學歷的維醫執業醫師:383
具有規定學歷的維醫執業助理醫師:176

㈥ 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屬於法律么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是2005年7月26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通過的文件,2005年8月3日國務院令第442號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2013年12月7日《國務院令》(第645號)部分修改。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由國務院制定及修改,屬於行政法規。依據:

立法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㈦ 我國的法律有哪些

我國的法律體系層次,最高的是憲法,下面是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等。一般將法律是指法律和行政法規,說基本法律就是刨除行政法規的法律。基本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分為很多法律部門,你像刑事、民事、行政、社會經濟等,分門別類很多。

常用法律舉例:

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

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

㈧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