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規章包括

規章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4-20 21:19:11

❶ 公司必須要有的規章制度都有哪幾種

一、行政管理,包括考勤管理、印章管理、著裝管理、後勤管理、衛生管理、安全管理、檔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辦公設備管理、辦公用品管理、社會保障、工資福利、崗位職責、績效考核等方面;

二、財務管理,包括現金管理、費用開支、差旅費標准、電話費標准、賬冊報表管理、數據統計分析、計量管理、倉儲管理等內容;

三、生產管理,包括崗位職責、操作規程、產品標准、工藝流程、控制參數、安全規程、設備管理、現場管理、質量管理、產品檢驗等;

四、業務管理,包括采購管理、銷售管理、經銷商管理、價格管理、物流運輸、市場調研、宣傳推廣、客戶服務等內容;

五、其他的如產品研發、科技創新、資本運作、進出口貿易等一般小企業是不涉及的。

(1)規章包括擴展閱讀:

作用

(1)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可以保障企業合法有序地運作,將糾紛降低到最低限度;

(2)好的企業規章制度可以保障企業的運作有序化、規范化,降低企業經營運作成本;

(3)規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職工來講服從規章制度,比服從主管任意性的指揮更易於接受,制定和實施合理的規章制度能滿足職工公平感的需要;

(4)優秀的規章制度通過合理的設置權利義務責任,使職工能預測到自己的行為和努力的後果,激勵員工為企業的目標和使命努力奮斗;

(5)良好的規則制度為企業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企業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❷ 規章制度有哪些種類,寫作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規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四大類。不同的類別,反映不同的需要,適用於不同的范圍,起著不同的作用。
行政法規類
條例
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是對有關法律、法令作輔助性、闡釋性的說明和規定;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作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是對某機關、組織的機構設置、組織辦法、人員配備、任務職權、工作原則、工作秩序和法律責任作出規定或對某類專門人員的任務、職責、義務權利、獎懲作出系統的規定。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規章不得稱「條例」)。例如:《失業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❸ 公司規章制度裡面都包括哪些內容

①企業基本制度。企業基本制度是企業的「規范」,它是企業規章制度中具有根本性質的,規定企業的形成和組織方式,決定企業性質的基本制度。企業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業的法律和財產所有形式、企業章程、董事會組織、高層管理組織規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規范。

②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對企業管理各基本方面規定活動框架,調節集體協作行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業基本制度層次賂低的制度規范。它是用來約束集體性行為的一套自成體系的活動和行為的規范,主要針對集體而非個人,如各部門、各層次的職權、責任和相互問的配合、協調關系,各項專業管理規定(人事、財務、業務),信息溝通、命令服從關系等方面的制度。

⑦技術規范。技術規范是涉及某些技術標准、技術規程的規定。它反映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客觀事物的內在技術要求,科學性和規律性強,是經濟活動中必須予以尊重的。技術規范涉及內容很多,從各類技術標准到生產工藝流程,乃至包裝、保管、運輸、使用、處理等都有其內在規律。

④業務規范。業務規范是針對業務活動過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復出現,又能摸索出科學處理辦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業處理規定。業務規范所規定的對象均具有可重復性特點。

⑤個人行為規范。個人行為規范是所有對個人行為起制約作用的制度規范的統稱,是企業組織中層次最低、約束范圍最廣,但也是最具基礎性的制度規范。個人行為規范是組織中對行為和活動約束的第一個層次,其效果好壞、程度如何往往是更高層次約束能否有效實現的先決條件。

❹ 常見的規章制度主要有哪四種

行政法規、章程、公約和制度。

根據內容與作用的不同,規章制度可以分為行政法規、章程、公約和制度。行政法規主要包括條例、規定、細則和辦法,制度類的主要包括制度、規則、守則和須知,章程和公約自成派。不同的類別反映的需要也不盡相同,使用的范圍也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4)規章包括擴展閱讀:

規章制度的特點:

1、約束性

規章制度經公布實施之後,有關人員就要遵照其內容,嚴格執行,因此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性。

2、層次性

規章制度在撰寫的時候就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發文機關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相應層次的規章制度,這就決定了各類規章制度在內容、有效范圍以及約束力方面都有明顯的層次性。

3、周密性

規章制度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穩定與和諧而制定,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規章制度在撰寫時就要做到細致而周全,既不能有遺漏也不能有疏忽,在表達上更是不能含糊不清,出現歧義。

4、條款性

規章制度的表現形式來看,它都是以羅列條款為主的,這就要求規章制度在條款的安排上要有層次性,層次的設置要依據文種的內容來定,層次可多可少。國家標准公文格式要求不超過四級,即章節、條、款;最少只要條(項)這一級即可。

5、程序性

規章制度是經過法定程序討論之後按照一定的程序發布實施的公文,因此具有程序性。

❺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❻ 一個完整的公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一個完整的公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

1、員工守則

遵紀守法,忠於職守,愛崗內敬業。維護公容司聲譽,保護公司利益。服從領導,關心下屬,團結互助。愛護公物,勤儉節約,杜絕浪費。

2、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加強宏觀控制和微觀搞活的基礎上,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以提高經濟效益、壯大企業經濟實力為宗旨,財務管理工作要貫徹「勤儉辦企業」的方針,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在企業經營中制止鋪張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降低消耗,增加積累。

3、考勤制度

公司員工必須自覺遵守勞動紀律,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時間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外出辦理業務前,須經本部門負責人同意。

(6)規章包括擴展閱讀:

作用

1、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可以保障企業合法有序地運作,將糾紛降低到最低限度;

2、好的企業規章制度可以保障企業的運作有序化、規范化,降低企業經營運作成本;

3、規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職工來講服從規章制度,比服從主管任意性的指揮更易於接受,制定和實施合理的規章制度能滿足職工公平感的需要。

❼ 法律、法規和規章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7)規章包括擴展閱讀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❽ 什麼是規程 什麼是章程 什麼是規章 什麼是制度

規程:簡單說就是「規則+流程」。因此規程可以定義為:將工作程序貫穿一定的標准、要求版和規定。 章程權:是組織、社團經特定的程序制定的關於組織規程和辦事規則的法規文書,是一種根本性的規章制度。 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准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或一定的規格

❾ 公司規章制度一般包括哪些

公司管理制度一來般自包括
:一、各部門崗位責任制。
二、人力資源類1、招聘管理制度2、培訓管理制度3、辭聘管理制度4、薪酬管理制度5、績效管理手冊6、員工手冊7、新員工入職培訓手冊8、考核管理制度9、考勤管理制度
三、行政管理類制度1、辦公用品管理制度2、值班管理制度3、印章管理制度4、車輛管理制度5、安全保衛管理制度6、餐廳管理制度7、會議管理制度8、檔案管理制度9、宿舍管理制度10、環境衛生管理制度11、保密制度12、電話使用管理規定13、復印機、列印機、傳真機使用管理規定14、電腦使用管理規定
四、財務類制度1、信用管理制度2、員工交通補助管理辦法3、報銷管理制度4、出差費用管理制度還有勞動合同管理制度;

❿ 行政法高手進!行政規章包括哪些

規章有兩種,一種是國務院的部門規章,一種是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包括省政府規章,社區市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施行)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第八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熱點內容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