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法規
A. 明年1月的代購新政策 對於轉運或直郵的海淘有影響嗎
對於絕大多數代購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以前買全球賣全球的方式,會在2019年的第一秒就變成違法行為。違反的法律法規有以下幾點:第一點:目前大部分的代購都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而且絕大部分都沒有進行工商登記,違反第十條以及與第十條相關的法律條文,屬於無證經營,後果是罰款、查封經營場所、罰沒經營工具、原材料和產品,並且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這與城管對於無證攤販的處理方式一樣。解決方案:立即進行工商登記,至少做個個體工商戶,否則就要涼涼。第二點:賣現貨的行為,只要貨物不是一般貿易進口的,都涉嫌售假。除非可以提供產品的采購憑證、檢驗檢疫證書記錄、海關進口憑證、交稅憑證等一系列只有正規進口才有的文件(這些對海淘代購來說都不存在的),否則都有可能被查處。這個目前對於實體店的要求,將會嚴格在電商層面執行,有法可依。並且平台有義務及時處理此類事件。所以賣現貨是不可取的。解決方案:盡可能不賣現貨,改為賣直郵,避免被職業打假。第三點:跟絕大多數淘寶個人賣家一樣,代購目前都沒有對銷售的商品繳納增值稅,有偷漏稅的嫌疑,按照法律規定,即使是直郵的訂單,也應該依法繳納增值稅,例如3%或者16%,由於直郵產品在進口時一般繳納了行郵稅或跨境進口綜合稅,所以事實上這里有重復征稅的情況。但是由於一般模式下代購並非進口的納稅主體,所以無法證明已納稅的情況,重復征稅情況無法避免。如果繼續這個模式,並且依法納稅,那麼代購在稅收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也就失去了一個很大的競爭力。解決方案:改變業務模式,合理避稅。
B. 我們國家有沒有關於規定違禁品的法律法規
國家關於違禁品的規定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2、《野生動物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2)海淘法規擴展閱讀
案例:
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等3部門聯合發布《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該《規定》將指導目錄從原有的14項增加到「18+1」項,象牙、虎骨、偽造的公章、假證件等都禁止寄遞。
《規定》對2007版禁寄物品指導目錄進行了修訂,將指導目錄從原有的14項增到「18+1(18類物品及其他)」項,載明物品從58種增加到188種,並將《危險化學品目錄》等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和國務院相關部門規定禁止寄遞的上萬種物品均納入其中。在新增的項目中,非法偽造的物品、侵犯知識產權的物品和氧化劑、固體易燃物等都被列入其中。
《規定》首次明確了禁止寄遞物品的概念內涵,將禁寄物品劃分為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各類物品,危及寄遞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毒害性、感染性、放射性等各類物品,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禁止寄遞的其他物品等三個類別,對禁寄物品涵蓋范圍作出了較為清晰的界定。
《規定》進一步強化了寄遞企業主體責任,要求寄遞企業在其營業場所廣泛宣傳告知《規定》內容及相關指導目錄;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防止禁寄物品進入寄遞渠道;加強安全教育培訓管理,強化從業人員對禁寄物品的防範意識和處置能力;配備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安全檢查設備,安排具備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員對郵件、快件進行安全檢查。
對於寄遞用戶的安全保障義務,《規定》明確,用戶交寄郵件、快件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禁寄物品的規定,不得交寄禁寄物品,不得在郵件、快件內夾帶禁寄物品,不得將禁寄物品匿報或者謊報為其他物品交寄。
《規定》中提到,在郵件、快件內夾帶禁寄物品,將禁寄物品匿報或者謊報為其他物品交寄,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C. 從國外海淘手機買賣犯法不
建議還是報關,按照國際稅收法律法規繳納稅款,因為《刑法》第153條、第157條規定回,個人犯走私普答通貨物、物品罪,偷逃應繳稅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15萬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偷逃應繳稅額在1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偷逃應繳稅額在50萬元以上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
所以,不報關,風險性是比較大的。
D. 現在的海淘代購人肉代購,在明年1月1日後是否違反了電子商務法
對於絕大多數代購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以前買全球賣全球的方式,會在2019年的第一秒就變成違法行為。違反的法律法規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目前大部分的代購都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而且絕大部分都沒有進行工商登記,違反第十條以及與第十條相關的法律條文,屬於無證經營,後果是罰款、查封經營場所、罰沒經營工具、原材料和產品,並且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這與城管對於無證攤販的處理方式一樣。解決方案:立即進行工商登記,至少做個個體工商戶,否則就要涼涼。
第二點:賣現貨的行為,只要貨物不是一般貿易進口的,都涉嫌售假。除非可以提供產品的采購憑證、檢驗檢疫證書記錄、海關進口憑證、交稅憑證等一系列只有正規進口才有的文件(這些對海淘代購來說都不存在的),否則都有可能被查處。這個目前對於實體店的要求,將會嚴格在電商層面執行,有法可依。並且平台有義務及時處理此類事件。所以賣現貨是不可取的。解決方案:盡可能不賣現貨,改為賣直郵,避免被職業打假。
第三點:跟絕大多數淘寶個人賣家一樣,代購目前都沒有對銷售的商品繳納增值稅,有偷漏稅的嫌疑,按照法律規定,即使是直郵的訂單,也應該依法繳納增值稅,例如3%或者16%,由於直郵產品在進口時一般繳納了行郵稅或跨境進口綜合稅,所以事實上這里有重復征稅的情況。但是由於一般模式下代購並非進口的納稅主體,所以無法證明已納稅的情況,重復征稅情況無法避免。如果繼續這個模式,並且依法納稅,那麼代購在稅收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也就失去了一個很大的競爭力。解決方案:改變業務模式,合理避稅。
E. 海淘是合法的嗎還是非法的
當然是合法的,只要是非禁運物就可以
F. 淘寶海淘 要不要遵守中國的法律
當然要了,你可以試下碰碰海淘
G. 個人代購違法嗎
不違法。
代購不等於違法,其實有兩種形式的代購是合法的:一種是本人從國外購買不超過一定價值和數量的物品,供自己使用或饋贈親朋;另一種是專門的代購商家進行代購,但這些商家的物品是按法律交稅的。
2010年,海關總署第54號公告規定,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並且限自用、合理數量,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對於郵寄,海關總署第43號公告指出,個人郵寄進境物品應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而《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中闡明:「自用」,指旅客或者收件人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者出租;「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或者收件人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
也就是說,把握一定的限度,普通人出國回來買點東西,可以不繳稅,享受一定實惠。另外,代購生意也可以在合法范圍內做,比如一些代購網站,對國內稀缺商品進行國外采購,而後快遞給客戶,他們會在最終價格上計入稅款,或者客戶簽收時補繳稅款,這也沒有問題。超過限度,不僅逃稅違法,繳了稅再去賣也不行。
海關法律政策中的「合法代購」要求必須「自用」,那樣的物品具有「非貿易性」的特徵,即入境後不用於出售或出租。顯然易見,海外代購產業中,這些商品將再次進入貿易領域,所以海外代購的商品是貨物,無論其價值多少,都要照章納稅。
這意味著,代購貨物達沒達到5000元或50元並不重要,因為這兩個是針對自用的限制,而用於牟利的代購,即使單次價值和數量都很小或者按自用繳了稅也不行,也應該按進口貨物來繳稅。當然,現實中對是否是自用很難辨別,一旦被查到,後果才嚴重。
H. 海淘,海關規定個人物品每種最多三個,為什麼有人可以十個二十個的買
這種人通常都是保著僥幸心理,沒被查就可以過關,現在查得力度也不算太嚴。
I. 海淘交稅新法規:海淘多少東西會被交稅
建議客戶申請農行My Way系列之Visa世界盃信用卡,農行Visa世界盃信用卡是一款為關注世界盃、內熱愛運動的年輕人容打造的信用卡,屬於年輕客戶系列信用卡——My Way系列下的特色主題卡,為Visa品牌標准貸記卡金卡產品,採用晶元磁條復合介質,載入非接支付創新功能,限跨境消費和海淘使用。
一、即日起至2019年2月28日,農行Visa世界盃信用卡主卡持卡人通過H5活動頁面登記出行信息後可獲得抽獎資格,有機會贏取10美元至200美元不等境外刷卡金,首次分享朋友圈或首次通過活動抽獎頁面下方的申請辦卡鏈接提交辦卡申請可額外獲得1次抽獎機會。
二、申請農行Visa世界盃信用卡,可享免年費、免1%貨幣轉換費優惠。
三、卡面設計採用了2018俄羅斯FIFA世界盃專屬設計,足球穿越俄羅斯經典建築、山川河流的運動軌跡,同時包含了彩蛋、芭蕾、套娃等俄羅斯傳統元素,展示本次俄羅斯世界盃的獨特文化。
J. 海關是不是沒有硬性規定進口產品必須貼中文標嗎
進口產品必須貼中文標簽。
《食品安全法》規定:
1、第九十七條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並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
2、第九十八條進口商應當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劑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或者進口批號、保質期、境外出口商和購貨者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交貨日期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應當符合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10)海淘法規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現就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檢驗監督管理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1、自2019年10月1日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備案要求。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作為食品檢驗項目之一,由海關依照食品安全和進出口商品檢驗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檢驗。
2、進口商應當負責審核其進口預包裝食品的中文標簽是否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要求。審核不合格的,不得進口。
3、進口預包裝食品被抽中現場查驗或實驗室檢驗的,進口商應當向海關人員提交其合格證明材料、進口預包裝食品的標簽原件和翻譯件、中文標簽樣張及其他證明材料。
4、海關收到有關部門通報、消費者舉報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涉嫌違反有關規定的,應當進行核實,一經確認,依法進行處置。
5、入境展示、樣品、免稅經營(離島免稅除外)、使領館自用、旅客攜帶以及通過郵寄、快件、跨境電子商務等形式入境的預包裝食品標簽監管,按有關規定執行。
6、出口預包裝食品生產企業應當保證其出口的預包裝食品標簽符合進口國(地區)的標准或者合同要求。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海關總署
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