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A.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玉米:40~75%、大豆粕:5~28%、花生粕:0~6%、食鹽:0.05~0.45%、硫酸鈉:0~0.4%、鹽酸內賴容氨酸:0~0.7%、硫酸賴氨酸:0~1.1%、粉狀50%氯化膽鹼:0~1.2%、礦物微量元素預混料0.05~5%、維生素預混料50~1000克/噸、植酸酶飼料添加劑:0~1000克/噸、地衣芽孢桿菌粉狀制劑:50~2000克/噸、煙酸/吡啶酸鉻飼料級/食品級/醫葯級添加劑:50~500克/噸。
B. 飼料管理條例主要內容
法律分析: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飼料、飼料添加劑管理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保障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質量安全制度,對其生產、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安全負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在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過程中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有權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第五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加強對畜禽飼養環境、種畜禽質量、飼料和獸葯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交易與運輸的監督管理。
C.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規定
國務院令第327號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國務院關於修改《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決定對《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八條:「國家對獲得審定或者登記的、含有新化合物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申請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實施保護。
「自審定或者登記之日起6年內,對其他申請人未經已獲得審定或者登記的申請人同意,使用前款數據申請飼料、飼料添加劑審定或者登記的,審定或者登記機關不予審定或者登記;但是,其他申請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數據的除外。
「除下列情況外,審定或者登記機關不得披露第一款規定的數據: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採取措施確保該類信息不會被不正當地進行商業使用。」
二、第三章標題修改為「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
三、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九條:「使用飼料添加劑應當遵守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安全使用規范。
「禁止使用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葯品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禁用葯品。」
四、第二十三條修改為第二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經營未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和產品標簽以及無生產許可證、批准文號、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的罰款。」
五、第二十六條修改為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已經停用、禁用或者淘汰以及未經審定公布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按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使用飼料添加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改正,可以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使用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飼料、飼料添加劑,或者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葯品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禁用葯品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沒收違禁葯品,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第二十七條修改為第三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生產許可證:
(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非飼料、非飼料添加劑冒充飼料、飼料添加劑或者以此種飼料、飼料添加劑冒充他種飼料、飼料添加劑的;
(二)生產、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所含成分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簽上註明的成分的種類、名稱不符的;
(三)生產、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不符合飼料、飼料添加劑產品質量標準的;
(四)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失效、霉變或者超過保質期的。」
八、第二十八條修改為第三十一條:「經營未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的進口飼料、進口飼料添加劑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立即停止經營,沒收未售出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九、第二十九條修改為第三十二條:「假冒、偽造或者買賣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許可證、產品批准文號或者產品登記證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按照職責許可權收繳或者吊銷生產許可證、產品批准文號或者產品登記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此外,對條文的順序作相應調整,並將第二十四條中的「第十三條」、「第十四條」分別修改為「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將第二十五條中的「第十五條」修改為「第十六條」。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改,重新公布。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1999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6號發布根據2001年11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提高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促進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的發展,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飼料,是指經工業化加工、製作的供動物食用的飼料,包括單一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配合飼料和精料補充料。
本條例所稱飼料添加劑,是指在飼料加工、製作、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質,包括營養性飼料添加劑和一般飼料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的品種目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三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飼料、飼料添加劑管理的部門(以下簡稱飼料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如果您對飼料添加劑感興趣也可以到我們網站來看看:www.jichubu.cn
第二章 審定與進口管理
第四條 國家鼓勵研究、創制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
新研製的飼料、飼料添加劑,在投入生產前,研製者、生產者(以下簡稱申請人)必須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新產品審定申請,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檢測和飼喂試驗後,由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根據檢測和飼喂試驗結果,對該新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審;評審合格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證書,並予以公布。
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由養殖、飼料加工、動物營養、毒理、葯理、代謝、衛生、化工合成、生物技術、質量標准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組成。
第五條 申請人提出飼料、飼料添加劑新產品審定申請時,除應當提供新產品的樣品外,還應當提供下列資料:
(一)該新產品的名稱、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質;
(二)該新產品的研製方法、生產工藝、質量標准和檢測方法;
(三)該新產品的飼喂效果、殘留消解動態和毒理;
(四)環境影響報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第六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的產品質量標准,為行業標准;需要制定國家標準的,依照標准化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條 首次進口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並提供該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樣品和下列資料:
(一)商標、標簽和推廣應用情況;
(二)生產國批准生產、銷售的證明和生產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登記資料;
(三)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的資料。
前款飼料、飼料添加劑經審查確認安全、有效、不污染環境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產品登記證。
第八條 國家對獲得審定或者登記的、含有新化合物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申請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實施保護。
自審定或者登記之日起6年內,對其他申請人未經已獲得審定或者登記的申請人同意,使用前款數據申請飼料、飼料添加劑審定或者登記的,審定或者登記機關不予審定或者登記;但是,其他申請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數據的除外。
除下列情況外,審定或者登記機關不得披露第一款規定的數據: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採取措施確保該類信息不會被不正當地進行商業使用。
第三章 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
第九條 設立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企業設立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相適應的廠房、設備、工藝及倉儲設施;
(二)有與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相適應的專職技術人員;
(三)有必要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檢驗人員和檢驗設施;
(四)生產環境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衛生要求;
(五)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
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按照許可權審查,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方可辦理企業登記手續。
第十條 生產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企業,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審核後,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生產許可證。
前款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核發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
第十一條 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的企業,應當按照產品質量標准組織生產,並實行生產記錄和產品留樣觀察制度。
第十二條 企業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不得直接添加獸葯和其他禁用葯品;允許添加的獸葯,必須製成葯物飼料添加劑後,方可添加;生產葯物飼料添加劑,不得添加激素類葯品。
第十三條 企業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應當進行產品質量檢驗。檢驗合格的,應當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無產品質量合格證的,不得銷售。
第十四條 飼料、飼料添加劑的包裝,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衛生的規定。
易燃或者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包裝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說明,並註明儲運注意事項。
飼料、飼料添加劑的包裝物不得重復使用;但是,生產方和使用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五條 飼料、飼料添加劑的包裝物上應當附具標簽。標簽應當以中文或者適用符號標明產品名稱、原料組成、產品成分分析保證值、凈重、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和產品標准代號。
飼料添加劑的標簽,還應當標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加入葯物飼料添加劑的飼料的標簽,還應當標明「加入葯物飼料添加劑」字樣,並標明其化學名稱、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標簽,還應當註明產品批准文號和生產許可證號。
第十六條 經營飼料、飼料添加劑的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經營飼料、飼料添加劑相適應的倉儲設施;
(二)有具備飼料、飼料添加劑使用、貯存、分裝等知識的技術人員;
(三)有必要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
第十七條 經營飼料、飼料添加劑的企業,進貨時必須核對產品標簽、產品質量合格證。
禁止經營無產品質量標准、無產品質量合格證、無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准文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
第十八條 禁止生產、經營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未經審定公布的飼料、飼料添加劑。
禁止經營未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的進口飼料、進口飼料添加劑。
第十九條 使用飼料添加劑應當遵守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安全使用規范。
禁止使用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葯品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禁用葯品。
第二十條 飼料、飼料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證實對飼養動物、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決定限用、停用或者禁用,並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條 禁止對飼料、飼料添加劑作預防或者治療動物疾病的說明或者宣傳;但是,飼料中加入葯物飼料添加劑的,可以對所加入的葯物飼料添加劑的作用加以說明。
第二十二條 從事飼料、飼料添加劑質量檢驗的機構,經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或者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者飼料管理部門考核合格,方可承擔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產品質量檢驗工作。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全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規劃,可以進行飼料、飼料添加劑質量監督抽查;但是,不得重復抽查。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根據飼料、飼料添加劑質量監督抽查工作規劃,可以組織對飼料、飼料添加劑進行監督抽查,並會同同級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公布抽查結果。
第四章 罰則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生產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對已取得生產許可證,但未取得產品批准文號的,責令停止生產,並限期補辦產品批准文號。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經營未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和產品標簽以及無生產許可證、批准文號、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 飼料、飼料添加劑的包裝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或者附具的標簽不符合本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銷售,可以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 不具備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條件,經營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已經停用、禁用或者淘汰以及未經審定公布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按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使用飼料添加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改正,可以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使用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飼料、飼料添加劑,或者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葯品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禁用葯品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沒收違禁葯品,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生產許可證:
(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非飼料、非飼料添加劑冒充飼料、飼料添加劑或者以此種飼料、飼料添加劑冒充他種飼料、飼料添加劑的;
(二)生產、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所含成分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簽上註明的成分的種類、名稱不符的;
(三)生產、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不符合飼料、飼料添加劑產品質量標準的;
(四)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失效、霉變或者超過保質期的。
第三十一條 經營未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的進口飼料、進口飼料添加劑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立即停止經營,沒收未售出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 假冒、偽造或者買賣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許可證、產品批准文號或者產品登記證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按照職責許可權收繳或者吊銷生產許可證、產品批准文號或者產品登記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營養性飼料添加劑,是指用於補充飼料營養成分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質,包括飼料級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酶制劑、非蛋白氮等。
(二)一般飼料添加劑,是指為保證或者改善飼料品質、提高飼料利用率而摻入飼料中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質。
(三)葯物飼料添加劑,是指為預防、治療動物疾病而摻入載體或者稀釋劑的獸葯的預混物,包括抗球蟲葯類、驅蟲劑類、抑菌促生長類等。
第三十四條 葯物飼料添加劑的管理,依照《獸葯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如果您對飼料添加劑感興趣也可以到我們網站來看看:www.jichubu.cn
D. 入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相關管理和監督有哪些規定及內容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第十二條向中國出口中國境內尚未使用但出口國已經批准生產和使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應當委託中國境內代理機構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並提供該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樣品和下列資料:
(一)商標、標簽和推廣應用情況;
(二)生產地批准生產、使用的證明和生產地以外其他國家、地區的登記資料;
(三)主要成分、理化性質、研製方法、生產工藝、質量標准、檢測方法、檢驗報告、穩定性試驗報告、環境影響報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四)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試驗機構出具的該飼料、飼料添加劑的飼喂效果、殘留消解動態以及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報告。
申請飼料添加劑進口登記的,還應當說明該飼料添加劑的添加目的、使用方法,並提供該飼料添加劑殘留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分析評價報告。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的評審程序組織評審,並決定是否核發飼料、飼料添加劑進口登記證。
首次向中國出口中國境內已經使用且出口國已經批准生產和使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申請登記。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資料進行審查;審查合格的,將樣品交由指定的機構進行復核檢測;復核檢測合格的,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核發飼料、飼料添加劑進口登記證。
飼料、飼料添加劑進口登記證有效期為5年。進口登記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向中國出口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應當在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申請續展。
禁止進口未取得飼料、飼料添加劑進口登記證的飼料、飼料添加劑。
E. 關於飼料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關於飼料的法律法規主要有: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管理辦法》、《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飼料生產許可條件》、《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許可條件》、《飼料標簽標准》、《飼料衛生標准》等等。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1999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6號發布。
根據2001年11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3年12月0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根據2016年02月06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訂,根據2017年3月1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四次修訂。
(5)飼料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擴展閱讀:
從五個方面對飼料進行辨別分析:
1、看飼料顏色。某一品牌某一種類的飼料,它的顏色在一定的時期內相對保持穩定。由於各種飼料原料顏色不一樣,不同廠家有不同的配方。因而不能用統一的顏色標准來衡量,但我們在選購同一品牌時如果顏色變化過大,應引起警覺。
2、聞飼料氣味。好的濃縮料應有較純的魚腥味,而不是臭味或其他異味。有些劣質飼料為了掩蓋一些變質原料發生的霉味而加入較高濃度的香精,因此有些飼料盡管特別香,但並不是好飼料。
3、看飼料均勻度。正規廠家的優質飼料混合都是非常均勻的,不會出現分極現象,劣質飼料因加工設備簡陋,很難保證飼料的品質,從外觀看,每包飼料的不用部位各抓一把,很容易看出區別。
4、看包裝商標。正規廠家包裝應是美觀整齊、廠址、電話、適應品種明確,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商標。許多假冒偽劣產品包裝袋上的廠址,電話都是假的,更沒有注冊商標,經注冊的商標右上方都有R標注。
5、看生產日期。盡管有些飼料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飼料,但如果超過了保質期,飼料難免會變質,即使保管良好,飼料中維生素等養分的效價也會降低,影響飼養效果。購買飼料還應注意,最好一次購買的飼料在保質期內能喂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F. 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有效期多少年
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
第23號
《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管理辦法》,已於1999年12月9日經農業部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部長陳耀邦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管理辦法
第一條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經營、監督、檢驗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飼料添加劑是指飼料加工、製作、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質。包括營養性飼料添加劑和一般飼料添加劑。生產和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應當屬於農業部公布的《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中所列品種。
本辦法所稱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飼料添加劑載入體或稀釋劑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的均勻混合物、在配合飼料中的添加量不超過10%。葯物飼料添加劑的管理,依照《獸葯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含有允許使用的葯物飼料添加劑的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管理,依照本辦法的規
定執行。
第四條企業生產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飼料管理部門申請核發批准文號。
第五條企業申請時,應當向省級飼料管理部門提交以下資料和樣品。省級飼料管理部門應當在受理申請後30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核發批准文號的決定。
(一)產品批准文號申請表;
(二)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三)三個批次的產品樣品;
(四)配方和生產工藝;
(五)產品質量標准及檢驗方法;
(六)標簽和產品使用說明書樣稿;
(七)送檢樣品的自檢報告;
(八)飼喂效果報告。
申請新飼料添加劑、新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還應當提供農業部核發的新飼料添加劑、新添加劑預混合飼料證書。
第六條省級飼料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委託省級以上飼料質量檢測機構對產品質量進行復核檢驗。飼料質量檢測機構應當按飼料管理部門的規定出具檢驗報告。
飼料管理部門和飼料質量檢測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責任為申請者提供的資料和樣品保守技術秘密。
第七條取得新飼料添加劑、新添加劑預混合飼料證書的產品實行試產期,試產期二年。試產期內,由省級飼料管理部門核發試生產產品批准文號。
試生產產品批准文號有效期為二年。有效期滿需繼續生產的,企業應當在有效期滿前六個月內按照本辦法的規定重新申請,經審查符合規定的,核發正式批准文號。
第八條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有效期為五年。有效期滿需繼續生產的,企業應當在有效期滿前六個月內按照本辦法的規定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第九條飼料添加劑產品批准文號格式為:
×飼添字(××××)××××××
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格式為:
×飼預字(××××)××××××
×:為核發產品批准文號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簡稱。新飼料添加劑
試產期內生產的產品,在"字"前加:"試"字(見附表)。
(××××):年份
××××××:前三位表示本轄區已獲產品批准文號企業的固定編號,後三位表示該企業已獲得產品批准文號的產品序號。
第十條產品批准文號限於批準的企業在其批準的產品上使用。企業名稱或產品名稱改變的,產品異地生產的,企業應當重新辦理產品批准文號。禁止企業以"聯營"等形式與其它企業共用一個產品批准文號;禁止總(母)公司與分(子)公司之間共用一個產品批准文號;
禁止假冒、偽造、轉讓或者買賣產品批准文號;
禁止使用文件號或其他編號代替、冒充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
第十一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產品批准文號失效。企業需繼續生產的,應當重新辦理產品批准文號。
(一) 產品技術指標改變的;
(二) 產品批准文號逾期的;
(三) 取得產品批准文號的產品兩年未生產的。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原核發文號機關注銷產品批准文號,並予公告;違反《條例》規定的,按照《條例》的規定處罰;受到吊銷生產許可證處罰的,同時吊銷產品批准文號。
(一) 轉讓批准文號的;
(二)連續兩次監督抽查檢驗質量不合格的;
(三)申請產品批准文號時弄虛作假的。
第十三條違反本辦法其它規定的,按《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有關規定處罰。
第十四條核發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及產品質量復核檢驗收費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本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G. 飼料廠管理制度
飼料廠管理制度匯編
第一章
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第一節
安全保衛制度
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樹立
「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
的方針,加強企業管理,實現安
全生產,
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自覺遵守勞動紀律,
維持正常的生產秩序,
促進和提高本企業的經濟效益,特製定安全保衛管理制度如下:
一、安全保衛制度
1、領導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對全廠安全、保衛工
作全面負責。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過程中,對安全做到
「
五同時
」
真正做到誰主
管誰負責。
2、建立廠部、車間、班組三級安全治保管理網路,有專職或兼職人員擔任各級安全員,兼
職安全員負責日常安全、治保工作。
3、廠部每月組織一次由主管廠長、安全員、兼職安全員參加的全廠安全檢查評比。車間、
班組每周自查一次,
並做好檢查記錄和自查台賬,
有關科室還應組織好夜間安全、
勞動紀律
紀律抽查。
4.
特種作業人員,需經勞動保護管理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嚴禁無證上崗。新
職工進廠<包括臨時費用工>需經三級安全教育,
立卡後方能上崗,
廠內職工工種調動須經
二級教育後,方能上崗。一切機械操作、登高、用電、用汽(氣)
、用毒品、現場動用明火、
財務資金等作業管理,
都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
吸煙必須在指定地點,
違
章者要追究責任。
5、
嚴格執行對事故處理的三不放過,
廠專職安全員要及時做好對事故的統計、
分析、
調查、
上報工作。
6、消防專用設施、工具、全部進行立賬,管理落實到人,未經領導任何工不得任意移作它
用,按期組織調試、換葯,確保用時有效。義務消防人員按期組織訓練,以提高思想技術素
質。
7、
對危險品的采購、運輸、保管、使用,嚴格執行持證操作和
「
五雙
」
制度。即雙人管理、
雙人收發、雙人運輸、雙把鎖、雙人使用。
二、門衛值班巡迴制度
1、
抓好外來人員進出管理,
對來訪者或有業務關系需要會客的人員填寫
「
會客證
」
後方可放
行。
2、
值班時,
密切注意車輛進出的交通安全,
並將每天回收的
「
出門證
」
裝訂成冊、
妥善保管,
以便查考。
3、加強防火、保衛巡迴檢查,發現有人違章吸煙,立即制止,並記下姓名以待處理。
4、
檢修、
安裝設備或動用明火要及時加強巡迴檢查,
發現易燃易爆物品及火險隱患應立即
處理,並做好記錄或報告本單位分管領導。
5、嚴禁提貨車輛賀駛員及外來人員,在禁火區內吸煙。
6、
在巡迴檢查時,
如發現操作工,
有打瞌睡現象,
應立即叫醒,
提醒操作工認真上崗操作,
以防事故發生。
7、
對有疑問的人和事要認真檢查,
耐心詢問,
禁止無出入門證攜物出廠,
保護好公司財產。
8、
門衛值班人員必須做好人員進出登記和物資出廠的檢查,
車間小組夜間值班人員必須加
強同門衛聯系,經常溝通情況,非廠內人員末經領導批准,不得在廠內留宿。
第二節
防火管理制度
一、禁火禁煙制度
1、廠區內盡量不動用明火,如果需要動用明火。應嚴格執行動火審批手續。
2、進入廠區嚴禁吸煙,吸煙必須按指定地點,不準亂丟煙蒂。
3、
(開展)對新職工及外來人員,
「
包括客戶、船戶、機動車司機
」
等進行消防安全宣傳,
督促遵守消防安全制度。
4、凡建築施工隊、組、或機械設備安裝隊進駐廠區施工作業的,由甲、乙雙方共同負責進
行有關規章制度以及防火安全制度教育,並簽訂防火安全協議。
二、
義務消防隊活動制度
1、
服從組織和領導分配,模範地遵守和貫徹本單位制定的各項防火制度,並經常宣
傳防火知識。
2、
結合本職工作,經常開展防火安全檢查,發現火險隱患,立即向領導匯報,並采
取相應防範措施加以整改。
3、
經常維修、保養消防器材設備,保證完好可用,並根據本單位的實際需要,報請
領導添置各種消防器材。
4、
組織隊員夜間輪流護廠值勤。
5、
組織消防業務學習和技術操練,提高消防業務水平。
6、
發生火警火災,應及時向公安消防部門報告,並積極組織群眾參加撲救,查清火
災原因做好情況記錄。
7、
積極參加本系統、本地區的消防聯防活動。
三、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1、
廠內的消防器材是滅火的重要工具,全體職工必須認真加以愛護,任何人不得以
任何理由隨意動用和損壞消防器材。
2、
廠內應建立消防室,專門保管各種消防器材和設備,室內嚴禁堆放易燃易爆及其
他任何物品。
3、
消防室和廠區的各種消防器材,周圍一公尺范圍內嚴禁堆放其他物品,或堵塞通
向消防器材的通道,保證器材不挪用,使用時無妨礙。
4、
消防器材每月檢查一次,各種滅火機,必須按時換葯,注意保養工作。
5、
各種滅火機,必須有防雨、防凍措施,用後及時裝葯充氣。
四、
危險品倉庫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
嚴禁明火入內,不準將火種帶入倉庫,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審批手續。
2、
專人領用危險品,使用時嚴禁吸煙操作。
3、
危險品入庫時,根據規定分類堆放,確保安全。
4、
開啟油桶抽油時,要用專用工具,嚴禁用鐵器敲打。
5、
油罐區、油泵房、桶裝儲存區等要害部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6、
油庫作業區的電動機,開關,電氣儀表,照證用具器電器設備,應有機修電工經
常檢查。
7、
進出倉庫,認真檢查倉庫內、外門窗,以防野火入內,同時確保庫內通風地面干
燥。
8、
做好季節性,安全檢查和防汛抗台,防凍和防脹安全工作。
9、
必須配足有效的消防器材。
五、
動用明火審批制度
為加強廠區消防工作,防止火災發生,確保職工和國家財產的安全,廠區范圍內實行
動火三級審批制。
1
、
「
一級動火
」
指在廠區重點防火場所,如原料倉庫,主車間,危險品倉庫內或附近
動火,如電氣焊割、噴燈、澆柏油等,由需動火車間部門填寫動火許可證,經消防安全管理
員審核同意,廠防火領導小組負責人批准後,方可動火。
2
、
「
二級動火
」
指在廠區危險性較大場所,如廠區通道等處動火,須由動火車間,及
動火施工部門提出申請,填寫好動火
「
許可證
」
經消防安全保衛部門批准,方可動火。
3
、
「
三級動火
」
指在廠區危險性不大場所動火,須經車間防火負責人批准,方可動火。
4
、車間工區動火前,必須認真檢查周圍的環境,清理動火部位周圍的可燃物和化學危
險品,配備好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做好防患准備工作,並指定現場監護人。
5、
焊工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電氣焊的
「
十不燒制度
」
,焊割前應仔細檢
查周圍場地情況,
經查認為有燃燒爆炸危險性時,
在沒有採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前,
應拒絕焊
割,並向上級報告。
6、
動火完畢後,現場監護人員和施工人員應徹底檢查周圍環境是否有遺留火星,經
查確認無隱患,
一小時後方可離開現場,
有事離開現場,
一定要有人頂替並且必須把現場情
況交待清楚。
H. 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的管理規范
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 第一條 為規范飼料企業生產行為,保障飼料產品質量安全,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配合飼料和精料補充料生產企業(以下簡稱企業)。
第三條 企業應當按照本規范的要求組織生產,實現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全程質量安全控制。
第四條 企業應當及時收集、整理、記錄本規范執行情況和生產經營狀況,認真履行年度備案和飼料統計義務。
有委託生產行為的,托方和受託方應當分別向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備案。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對企業實施本規范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 企業應當加強對飼料原料、單一飼料、飼料添加劑、葯物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和濃縮飼料( 以下簡稱原料)的采購管理,全面評估原料生產企業和經銷商(以下簡稱供應商)的資質和產品質量保障能力,建立供應商評價和再評價制度,編制合格供應商名錄,填寫並保存供應商評價記錄:
(一)供應商評價和再評價制度應當 規定供應商評價及再評價流程、評價內容、評價標准、評價記錄等內容;
(二)從原料生產企業采購的,供應商評價記錄應當包括生產企業名稱及生產地址、聯系方式、許可證明文件編號(評價單一飼料、飼料添加劑、葯物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生產企業時填寫)、原料通用名稱及商品名稱、評價內容、評價結論、評價日期、評價人等信息;
(三)從原料經銷商采購的,供應商評價記錄應當包括經銷商名稱及注冊地址、聯系方式、營業執照注冊號、原料通用名稱及商品名稱、評價內容、評價結論、評價日期、評價人等信息;
(四)合格供應商名錄應當包括供應商的名稱、原料通用名稱及商品名稱、許可證明文件編號(供應商為單一飼料、飼料添加劑、葯物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生產企業時填寫)、評價日期等信息。
企業統一采購原料供分支機構使用的,分支機構應當復制、保存前款規定的合格供應商名錄和供應商評價記錄。
第七條 企業應當建立原料采購驗收制度和原料驗收標准,逐批對采購的原料進行查驗或者檢驗:
(一)原料采購驗收制度應當 規定采購驗收流程、查驗要求、檢驗要求、原料驗收標准、不合格原料處置、查驗記錄等內容;
(二)原料驗收標准應當規定原料的通用名稱、主成分指標驗收值、衛生指標驗收值等內容,衛生指標驗收值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行業標準的規定;
(三)企業采購實施行政許可的國 產單一飼料、飼料添加劑、葯物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的,應當逐批查驗許可證明文件編號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填寫並保存查驗記錄;
查驗記錄應當包括原料通用名稱、生產企業、生產日期、查驗內容、查驗結果、查驗人等信息;無許可證明文件編號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的,或者經查驗許可證明文件編號不實的,不得接收、使用;
(四)企業采購實施登記或者注冊管理的進口單一飼料、飼料添加劑、葯物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的,應當逐批查驗進口許可證明文件編號,填寫並保存查驗記錄;查驗記錄應當包括原料通用名稱、生產企業、生產日期、查驗內容、查驗結果、查驗人等信息;無進口許可證明文件編號的,或者經查驗進口許可證明文件編號不實的,不得接收、使用;
(五)企業采購不需行政許可的原料的,應當依據原料驗收標准逐批查驗供應商提供的該批原料的質量檢驗報告;無質量檢驗報告的,企業應當逐批對原料的主成分指標進行自行檢驗或者委託檢驗;不符合原料驗收標準的,不得接收、使用;原料質量檢驗報告、自行檢驗結果、委託檢驗報告應當歸檔保存;
(六)企業應當每3個月至少選擇5種原料,自行或者委託有資質的機構對其主要衛生指標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原料安全性評價,保存檢測結果和評價報告;委託檢測的,應當索取並保存受委託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或者實驗室認可證書及附表復印件。
第八條 企業應當填寫並保存原料進貨台賬,進貨台賬應當包括原料通用名稱及商品名稱、生產企業或者供貨者名 稱、聯系方式、產地、數量、生產日期、保質期、查驗或者檢驗信息、進貨日期、經辦人等信息。
進貨台賬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九條 企業應當建立原料倉儲管理制度,填寫並保存出入庫記錄:
(一)原料倉儲管理制度應當規定庫位規劃、堆放方式、垛位標識、庫房盤點、環境要求、蟲鼠防範、庫房安全、出入庫記錄等內容;
(二)出入庫記錄應當包括原料名稱、包裝規格、生產日期、供應商簡稱或者代碼、入庫數量和日期、出庫數量和日 期、庫存數量、保管人等信息。
第十條 企業應當按照「 一垛一卡」的原則對原料實施垛位標識卡管理,垛位標識卡應當標明原料名稱、供應商簡稱或者代碼、垛位總量、已用數量、檢驗狀態等信息。
第十一條 企業應當對維生素、微生物和酶制劑等熱敏物質的貯存溫度進行監控,填寫並保存溫度監控記錄。監控記錄應當包括設定溫度、實際溫度、監控時間、記錄人等信息。
監控中發現實際溫度超出 設定溫度范圍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置。
第十二條 按危險化學品管理的亞硒酸鈉等飼料添加劑的貯存間或者貯存櫃應當設立清晰的警示標識,採用雙人雙鎖管理。
第十三條 企業應當根據原料種類、庫存時間、保質期、氣候變化等因素建立長期庫存原料質量監控制度,填寫並保存監控記錄:
(一)質量監控制度應當規定監控方式、監控內容、監控頻次、異常情況界定、處置方式、處置許可權、監控記錄等內容;
(二)監控記錄應當包括原料名稱、監控內容、異常情況描述、處置方式、處置結果、監控日 期、監控人等信息。 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制定工藝設計文件,設定生產工藝參數。
工藝設計文件應當包括生產工藝流程圖、工藝說明 和生產設備清單等內容。
生產工藝應當至少設定以下參數:粉碎工藝設定篩片孔徑,混合工藝設定混合時間,制粒工藝設定調質溫度、蒸汽壓力、環模規格、環模長徑比、分級篩篩網孔徑,膨化工藝設定調質溫度、模板孔徑。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實際工藝流程,制定以下主要作業崗位操作規程:
(一)小料(指生產過程中,將微量添加的原料預先進行配料或者配料混合後獲得的中間產品)配料崗位操作規程,規定小料原料的領取與核實、小料原料的放置與標識、稱重電子秤校準與核查、現場清潔衛生、小料原料領取記錄、小料配料記錄等內容;
(二)小料預混合崗位操作規程,規定載體或者稀釋劑領取、投料順序、預混合時間、預混合產品分裝與標識、現場清潔衛生、小料預混合記錄等內容;
(三)小料投料與復核崗位操作規程,規定小料投放指令、小料復核、現場清潔衛生、小料投料與復核記錄等內容;
(四)大料投料崗 位操作規程,規定投料指令、垛位取料、感官檢查、現場清潔衛生、大料投料記錄等內容;
(五)粉碎崗位操作規程,規定篩片錘片檢查與更換、粉碎粒度、粉碎料入倉檢查、喂料器和磁選設備清理、粉碎作業記錄等內容;
(六)中控崗位操作規程,規定設備開啟與關閉原則、微機配料軟體啟動與配方核對、混合時間設置、配料誤差核查、進倉原料核實、中控作業記錄等內容;
(七)制粒崗位操作規程,規定設備開啟與關閉原則、環模與分級篩網更換、破碎機軋距調節、制粒機潤滑、調質參數監視、設備(制粒室、調質器、冷卻器)清理、感官檢查、現場清潔衛生、制粒作業記錄等內容;
(八)膨化崗位操作規程,規定設備開啟與關閉 原則、調質參數監視、設備(膨化室、調質器、冷卻器、乾燥器)清理、感官檢查、現場清潔衛生、膨化作業記錄等內容;
(九)包裝崗位操作規程,規定標簽與包裝袋領取、標簽與包裝袋核對、感官檢查、包重校驗、現場清潔衛生、包裝作業記錄等內容;
(十)生產線清洗操作規程,規定清洗原則、清洗實施與效果評價、清洗料的放置與標識、清洗料使用、生產線清洗記錄等內容。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實際工藝流程, 制定生產記錄表單,填寫並保存相關記錄:
(一)小料原料領取記錄,包括小料原料名稱、領用數量、領取時間、領取人等信息;
(二)小料配料記錄,包括小料名稱、理論值、實際稱重值、配料數量、作業時間、配料人等信息;
(三)小料預混合記錄,包括小料名稱、重量、批次、混合時間、作業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四)小料投料與復核記錄,包括產品名稱、接收批數、投料批數、重量復核、剩餘批數、作業時間、投料人等信息;
(五)大料投料記錄,包括大料名稱、投料數量、感官檢查、作業時間、投料人等信息;
(六)粉碎作業記錄,包括物料名稱、粉碎機號、篩片規格、作業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七)大料配料記錄,包括配方編號、大料名稱、配料倉號、理論值、實際值、作業時間、配料人等信息;
(八)中控作業記錄,包括產品名稱、配方編號、清洗料、理論產量、成品倉號、洗倉情況、作業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九)制粒作業記錄,包括產品名稱、制粒機號、制粒倉號、調質溫度、蒸汽壓力、環模孔徑、環模長徑比、分級篩篩網孔徑、感官檢查、作業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十)膨化作業記錄,包括產品名稱、調質溫度、模板孔徑、膨化溫度、感官檢查、作業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十一)包裝作業記錄,包括產品名稱、實際產量、包裝規格、包數、感官檢查、頭尾包數量、作業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十二)標簽領用記錄,包括產品名稱、領用數量、班次用量、損毀數量、剩餘數量、領取時間、領用人等信息;
(十三)生產線清洗記錄,包括班次、清洗料名稱、清洗料重量、清洗過程描述、作業時間、清洗人等信息;
(十四)清洗料使用記錄,包括清洗料名稱、生產班次、清洗料使用情況描述、使用時間、操作人等信息。
第十七條 企業應當 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生產過程中的交叉污染:
(一)按照「無葯物的在先、有葯物的在後」原則制定生產計劃;
(二)生產含有葯物飼料添加劑的產品後,生產不含葯物飼料添加劑或者改變所用葯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的產品的,應當對生產線進行清洗;清洗料回用的,應當明確標識並回置於同品種產品中;
(三)盛放飼料添加劑、葯物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含有葯物飼料添加劑的產品及其中間產品的器具或者包裝物應當明確標識,不得交叉混用;
(四)設備應當定期清理,及時清除殘存料、粉塵積垢等殘留物。
第十八條 企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污染:
(一)生產車間應當配備防鼠、防鳥等設施,地面平整,無污垢積存;
(二)生產現場的原料、中間產品、返工料、清洗料、不合格品等應當分類存放,清晰標識;
(三)保持生產現場清潔,及時清理雜物;
(四)按照產品說明書規范使用潤滑油、清洗劑;
(五)不得使用易碎、易斷裂、易生銹的器具作為 稱量或者盛放用具;
(六)不得在飼料生產過程中進行維修、焊接、氣割等作業。
第十九條 企業應當建立配方管理制度,規定配方的設計、審核、批准、更改、傳遞、使用等內容。
第二十條 企業應當建立產品標簽管理制度,規定標簽的設計、審核、保管、使用、銷毀等內容。
產品標簽應當專庫(櫃)存放,專人管理。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當對生產配方中 添加比例小於0.2%的原料進行預混合。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當根據產品 混合均勻度要求,確定產品的最佳混合時間,填寫並保存最佳混合時間實驗記錄。實驗記錄
應當包括混合機編號、混合物料名稱、混合次數、混合時間、檢驗結果、最佳混合時間、檢驗日 期、檢驗人等信息。
企業應當每6個月按照產品類別(添加劑預混合飼料、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進行至少1次混合均勻度驗證,填寫並保存混合均勻度驗證記錄。驗證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混合機編號、混合時間、檢驗方法、檢驗結果、驗證結論、檢驗日期、檢驗人等信息。
混合機發生故障經修復投入生產前,應當按照前款規定進行混合均勻度驗證。
第二十三條 企業應當建立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和檔案,制定粉碎機、混合機、制粒機、膨化機、空氣壓縮機等關鍵設備操作規程,填寫並保存維護保養記錄和維修記錄:
(一)生產設備管理制度應當規定采購與驗收、檔案管理、使用操作、維護保養、備品備件管理、維護保養記錄、維修記錄等內容;
(二)設備操作規程應當規定開機前准備、啟動與關閉、操作步驟、關機後整理、日常維護保養等內容;
(三)維護保養記錄應當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保養項目、保養日 期、保養人等信息;
(四)維修記錄應當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維修部位、故障描述、維修方式及效果、維修日期、維修人等信息;
(五)關鍵設備應當實行「 一機一檔」管理,檔案包括基本信息表(名稱、編號、規格型號、製造廠家、聯系方式、安裝日期、投入使用日期)、使用說明書、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記錄、維修記錄等內容。
第二十四條 企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
生產設備、輔助系統應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應當通過安全檢查;計量秤、地磅、壓力表等測量設備應當定期檢定或者校驗。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當建立現場質量巡查制度,填寫並保存現場質量巡查記錄:
(一)現場質量巡查制度應當 規定巡查位點、巡查內容、巡查頻次、異常情況界定、處置方式、處置許可權、巡查記錄等內容;
(二)現場質量巡查記錄應當 包括巡查位點、巡查內容、異常情況描述、處置方式、處置結果、巡查時間、巡查人等信息。
第二十六條 企業應當建立檢驗管理制度,規定人員資質與職責、樣品抽取與檢驗、檢驗結果判定、檢驗報告編制與審核、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簽發等內容。
第二十七條 企業應當根據產品 質量標准實施出廠檢驗,填寫並保存產品出廠檢驗記錄;檢驗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或者編號、檢驗項目、檢驗方法、計算公式中符號的含義和數值、檢驗結果、檢驗日期、檢驗人等信息。
產品出廠檢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八條 企業應當每周從其生產的產品中至少抽取5個批次的產品自行檢驗下列主成分指標:
(一)維生素預混合飼料:兩種以上維生素;
(二)微量元素預混合飼料:兩種以上微量元素;
(三)復合預混合飼料:兩種以上維生素和兩種以上微量元素;
(四)濃縮飼料、配合飼料、精料補充料:粗蛋白質、粗灰分、鈣、總磷。
主成分指標檢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九條 企業應當根據儀器設備配置情況,建立分析天平、高溫爐、乾燥箱、酸度計、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主要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和檔案,填寫並保存儀器設備使用記錄:
(一)儀器設備操作規程應當規定開機前准備、開機順序、操作步驟、關機順序、關機後整理、日常維護、使用記錄等內容;
(二)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應當包括儀器設備名稱、型號或者編號、使用日 期、樣品名稱或者編號、檢驗項目、開始時間、完畢時間、儀器設備運行前後狀態、使用人等信息;
(三)儀器設備應當實行「一機一檔」管理,檔案包括儀器基本信息表(名稱、編號、型號、製造廠家、聯系方式、安裝日期、投入使用日期)、使用說明書、購置合同、操作規程、使用記錄等內容。
第三十條 企業應當建立化學試劑和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規定采購、貯存要求、出入庫、使用、處理等內 容。
化學試劑、危險化學品以及試驗溶液的使用,應當遵循 GB/T601、GB/T602、GB/T603以及檢驗方法標準的要求。
企業應當填寫並保存危險化學品出入庫記錄,記錄應當包括危險化學品名稱、入庫數量和日期、出庫數量和日期、保管人等信息。
第三十一條 企業應當每年選擇5個檢驗項目,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措施進行檢驗能力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評價並編制評價報告:
(一)同具有法定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比對;
(二)利用購買的標准物質或者高純度化學試劑進行檢驗驗證;
(三)在實驗室內部進行不同人員、不同儀器的檢驗比對;
(四)對曾經檢驗過的留存樣品進行再檢驗;
(五)利用檢驗質量控制圖等數理統計手段識別異常數據。
第三十二條 企業應當建立產品 留樣觀察制度,對每批次產品實施留樣觀察,填寫並保存留樣觀察記錄:
(一)留樣觀察制度應當規定留樣數量、留樣標識、貯存環境、觀察內容、觀察頻次、異常情況界定、處置方式、處置許可權、到期樣品處理、留樣觀察記錄等內容;
(二)留樣觀察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或者編號、生產日期或者批號、保質截止日期、觀察內容、異常情況描述、處置方式、處置結果、觀察日期、觀察人等信息。
留樣保存時間應當超過產品保質期1個月。
第三十三條 企業應當建立不合格品 管理制度,填寫並保存不合格品處置記錄:
(一)不合格品 管理制度應當規定不合格品 的界定、標識、貯存、處置方式、處置許可權、處置記錄等內容;
(二)不合格品處置記錄應當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稱、數量、不合格原因、處置方式、處置結果、處置日 期、處置人等信息。 第三十四條 企業應當建立產品 倉儲管理制度,填寫並保存出入庫記錄:
(一)倉儲管理制度應當規定庫位規劃、堆放方式、垛位標識、庫房盤點、環境要求、蟲鼠防範、庫房安全、出入庫記錄等內容;
(二)出入庫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規格或者等級、生產日期、入庫數量和日期、出庫數量和日期、庫存數量、保管人等信息;
(三)不同產品的垛位之間應當保持適當距離;
(四)不合格產品和過期產品應當隔離存放並有清晰標識。
第三十五條 企業應當在產品 裝車前對運輸車輛的安全、衛生狀況實施檢查。
第三十六條 企業使用罐裝車運輸產品的,應當專車專用,並隨車附具產品標簽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
裝運不同產品時,應當對罐體進行清理。
第三十七條 企業應當填寫並保存產品銷售台賬。銷售台賬應當包括產品的名稱、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次、質量檢驗信息、購貨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信息。
銷售台賬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三十八條 企業應當建立客戶投訴處理制度,填寫並保存客戶投訴處理記錄:
(一)投訴處理制度應當規定投訴受理、處理方法、處理許可權、投訴處理記錄等內容;
(二)投訴處理記錄應當包括投訴日期、投訴人姓名和地址、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投訴內容、處理結 果、處理日期、處理人等信息。
第三十九條 企業應當建立產品召回制度,填寫並保存召回記錄:
(一)召回制度應當規定召迴流程、召回產品 的標識和貯存、召回記錄等內容;
(二)召回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召回產品使用者、召回數量、召回日期等信息。
企業應當每年至少進行1次產品召回模擬演練,綜合評估演練結果並編制模擬演練總結報告。
第四十條 企業應當在飼料管理部門的監督下對召回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銷毀,填寫並保存召回產品處置記錄。處置記錄應當包括處置產品名稱、數量、處置方式、處置日期、處置人、監督人等信息。 第四十一條 企業應當建立人員培訓制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每年對員 工進行至少 2 次飼料質量安全知識培訓,填寫並保存培訓記錄:
(一)人員培訓制度應當規定培訓 范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考核方式、效果評價、培訓記錄等內容;
(二)培訓記錄應當包括培訓對象、內容、師資、日期、地點、考核方式、考核結果等信息。
第四十二條 廠區環境衛生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第四十三條 企業應當建立記錄管理制度,規定記錄表單的編制、格式、編號、審批、印發、修訂、填寫、存檔、保存期限等內容。
除本規范中明確規定保存期限的記錄外,其他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1年。 第四十四條 本規范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I. 請問搞野生動物的養殖應該准備哪些法律條件
養殖業法律法規(應該是完整版本)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2、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3、種畜禽管理條例
4、獸葯管理條例
5、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6、某某(你所在城市)市限制養犬規定
7、蠶種管理暫行辦法
8、種畜禽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9、獸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10、核發《獸葯生產許可證》《獸葯經營許可證》、《獸葯制劑許可證》管理辦法
11、獸用生物製品管理辦法
12、獸葯標簽說明書管理辦法
13、動物免疫疫標識管理辦法
14、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15、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
16、(你所在城市)省種畜禽管理辦法
17、(你所在城市)省實施<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辦法
18、(你所在城市)省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
19、(你所在城市)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
20、(你所在城市)省蠶種管理辦法
21、(你所在城市)市生豬屠宰管理辦法
22、(你所在城市)市家畜違禁葯物監督管理辦法
23、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
24、草畜平衡管理辦法
25、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你找到你需要養殖的動植物的類別選擇法律查看,比如你要養豬你就在網路搜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就可以看見法條的完整版本了.
你不會讓我復制所有的法條吧,呵呵,按我的目錄你應該找的到的
J.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新增了哪些內容
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經營、監督、檢驗的單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