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能上能下條例全文
A. 如何做到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
當前,幹部體系中還存在較為突出論資排輩的現象,各級政府和機關單位都有自己內部的先後次序,容不得外人插隊,因而下面的幹部想上上不去,感覺沒盼頭,「一肚牢騷,自怨自艾沒干勁」。同時,由於受「上兼下辱」、「下必有錯」等舊觀念以及「下」的標准難把握、「下」的程序難操作等幹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導致上面的幹部想下下不來,感覺沒有干頭,「滿腹經綸,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上下級官員合理流動鏈條「斷裂」的實現困境,阻礙了黨政人才的合理流動配置。 「能上能下」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攻堅難題,是一項涉及幹部切身利益的復雜工作,事關全局,影響深遠,既不能畏難不前,也不能急於求成,必須創新方法、循序漸進、常抓不懈。
推動幹部能上能下,必須以制度建設為前提,真正使幹部的上與下取決於制度的規定而不是個人的意願。領導幹部的晉升,應採取競爭性選拔的原則,根據工作實績進行選考。要擴大幹部工作中的民主,改變「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間選人」的現象。要建立陽光化、公開公正透明的用人機制。在幹部的提名環節要做到廣泛性、代表性的統一,堅持多種渠道推薦幹部,廣泛舉賢薦能。加大競爭性選拔幹部的力度,對一些重要職位進行公開選拔,機關中層以下領導職位除特殊崗位外逐步做到競爭上崗為主要選拔方式。實行並完善差額選拔幹部的辦法,推行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票決,做到好中選優,使晉升不上的幹部「服氣」,從而消除「天花板」的心理效應。
通過競聘上崗選拔幹部,主要看一個幹部的知識、能力、政績和群眾基礎,只要符合競聘條件和資格,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開參與競爭。領導小組對在職中層幹部和申報競聘者進行民主測評,並對德能勤績廉和管理能力進行談話考察,經黨委結合崗位設置要求、考察結果、個人業務專長和管理能力、工作業績,討論確定各個職務崗位任用候選人,最後進行聘任。而對工作能力低、科室管理混亂、業績平平、職工滿意度低、病人投訴多的在職幹部要免去職務。這充分體現了「幹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圍繞當前醫院創建「三甲」中心工作,選拔培養一支強有力的中層幹部隊伍十分重要。
B. 怎樣理解「領導幹部能上能下」新規
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要下功夫把幹部的問責、懲處制度抓好,建立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機制。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正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要求的重要舉措。該《規定》全文共十九條,明確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著力解決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被各界稱為「幹部體制的關鍵轉折點」,意味著幹部人事管理制度的現代轉型。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928/c40531-27640212.html
C. 黨政幹部能上能下必須堅持的原則
《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明確了幹部下的6種渠道,分別是到齡免職(退休)、任期屆滿離任、問責處理、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健康原因調整和違·紀·違·法免職。 首先,退休制度是幹部管理的基礎性制度。《規定》要求嚴格執行幹部退休制度,到齡即免職(退休),對確因工作需要延遲退休的,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和許可權報批。 第二,「任期屆滿離任」也是幹部「下」的一個常規渠道,但實踐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加以改進的問題。比如,有的幹得不好但是任期未滿,調整或免職往往還有一定難度。因此,《規定》要求加強任期內考核管理,經考核認定不適宜繼續任職的,應當進行必要的組織調整。 三是問責處理。作為推動幹部能下的必要途徑,十八大以來,問責領導幹部的力度加大,一批存在突出問題的領導幹部受到停職、免職等處理,有的還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和法律追究。 《規定》在《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基礎上,根據新的情況,增加了需要問責的5種情形,從而進一步拓展了幹部問責內涵。 這5種情形是: (一)落實從·嚴·治·黨責任不力,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到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在較短時間內連續出現違·紀·違·法問題的; (二)法治觀念淡薄、不依法辦事,不按法定程序決策,或者依法應當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 (三)抓作·風建設不力,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比較突出的; (四)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親、營·私·舞·弊,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用人上不·正·之·風比較突出的; (五)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邊工作人員教育管理不嚴、約束不力,甚至默許其利用自身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第五種是健康原因調整。對幹部因健康原因不能勝任工作及時進行職務調整,既是對黨的事業負責,也是對幹部本人負責。《規定》要求,幹部無法正常履行工作職責一年以上的,應當對其工作崗位進行調整。 第六種渠道是因違·紀·違·法免職。領導幹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組織調查的,應按照有關程序予以免職;已查明違·紀·違·法的,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D. 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重點解決幹部什麼問題
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完善從嚴管理幹部隊伍制度體系,著力解決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
按照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要求,對解決幹部能上不能下問題作出具體規定,規范了工作程序,建立了工作責任制,是做好新時期幹部工作的重要遵循。《規定》的頒布實施,對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完善從嚴管理幹部隊伍制度體系,著力解決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將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的重要內容,堅持原則、敢於負責,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要正確把握政策界限,注意保護幹部幹事創業、改革創新的積極性。要加強督促檢查,對貫徹落實《規定》不力的,嚴肅追究責任。
E. 《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適用於哪些領導幹部
該規定適用於央家機關各部門、縣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幹部參照本規定執行
共央辦公廳印發《推進領導幹部能能若干規定(試行)》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於央家機關各部門、縣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
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幹部參照本規定執行
本規定主要規范關領導幹部組織調整涉及違紀違行按照黨紀律規定關律規辦理
F. 如何落實好《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
一是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不僅認真組織領導幹部學習,還在全體幹部職工中廣泛宣傳學習《規定》,打破「領導幹部鐵飯碗」認識,將「能上能下」特別是「能下」的認識根植於群眾之中,激發群眾參與、群眾認可、群眾監督活力。
二是抓住關鍵,強化落實。抓住幹部「能下」這個重點,吃透下的標准、下的方式、下的渠道,認真清理和疏通「能下」的6種渠道,對「10類」幹部執行「能下」的調整程序。
三是立足實際,完善制度。根據幹部選拔任用等文件,對現有人事幹部考核考評制度進行梳理,結合實際進行修改和完善,建立起落實《條例》和《規定》的相關配套制度體系。
四是嚴格執行各項人事幹部管理、考核考評制度。改進考核評價方式,提高幹部考評工作水平。加大對各項考核考評結果的運用,全方位考評幹部,為幹部「能上能下」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五是積極探索「能上能下」的一些具體操作辦法和工作方式。結合實際,繼續探索和完善遵義市國稅系統突出實績選人用人機制和實績考評制度。
G. 關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定(試行)的規定全文
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完善從嚴管理幹部隊伍制度體系,形成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重點是解決幹部能下問題。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實事求是、公道正派,堅持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堅持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著力解決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促使領導幹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地方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的領導幹部。
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幹部,參照本規定執行。
本規定主要規范對有關領導幹部的組織調整。涉及違紀違法行為的,按照黨的紀律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辦理。
第四條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既要嚴格執行幹部到齡免職(退休)、任期屆滿離任等制度規定,又要加大問責追究、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等的工作力度。
第五條嚴格執行幹部退休制度,幹部達到任職年齡界限或者退休年齡界限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程序辦理免職(退休)手續。確因工作需要而延遲免職(退休)的,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由黨委(黨組)研究提出意見,報上一級黨組織同意。
第六條嚴格執行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度,任期年限、屆數和最高任職年限,一般不得延長。加強任期內考核和管理,經考核認定不適宜繼續任職的,應當中止任期、免去現職,不得以任期未滿為由繼續留任。幹部任期內免職按照有關規定程序辦理。
第七條加大領導幹部問責力度。除《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第五條所列情形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當對有關領導幹部實行問責:
(一)落實從嚴治黨責任不力,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到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在較短時間內連續出現違紀違法問題的;
(二)法治觀念淡薄,不依法辦事,不按法定程序決策,或者依法應當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
(三)抓作風建設不力,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比較突出的;
(四)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親、營私舞弊,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用人上不正之風比較突出的;
(五)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邊工作人員教育管理不嚴、約束不力,甚至默許其利用自身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發生上述情形的,對有關領導幹部實行問責的方式包括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問責程序按照《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執行。
第八條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幹部應當進行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主要指幹部的德、能、勤、績、廉與所任職務要求不符,不宜在現崗位繼續任職。
幹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組織提醒、教育或者函詢、誡勉沒有改正,被認定為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必須及時予以調整:
(一)不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
(二)理想信念動搖,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不堅定,關鍵時刻經不住考驗的;
(三)違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獨斷專行或者軟弱渙散,拒不執行或者擅自改變黨組織作出的決定,在領導班子中鬧無原則糾紛的;
(四)組織觀念淡薄,不執行重要情況請示報告制度,或者個人有關事項不如實填報甚至隱瞞不報的;
(五)違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的;
(六)不敢擔當、不負責任,為官不為、庸懶散拖,幹部群眾意見較大的;
(七)不能有效履行職責、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單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處於落後狀態,或者出現較大失誤的;
(八)品行不端,違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倫理道德,造成不良影響的;
(九)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不適宜擔任其所任職務的;
(十)其他不適宜擔任現職的情形。
第九條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一般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考察核實。綜合分析年度考核、平時考核、任職考察、巡視、審計、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民主評議、信訪舉報核實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考察核實,作出客觀公正評價和准確認定。要注重聽取群眾反映、了解群眾口碑,特別是聽取工作對象、服務對象等相關人員的意見。
(二)提出調整建議。黨委(黨組)或者組織(人事)部門根據考察核實結果,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提出調整建議。調整建議包括調整原因、調整方式等內容。提出調整建議前,應當與幹部本人談話,說明調整理由,聽取其陳述意見。
(三)組織決定。黨委(黨組)召開會議集體研究,作出調整決定。作出決定前,應當聽取有關方面意見。
(四)談話。黨委(黨組)負責同志或者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同志與調整對象進行談話,宣布組織決定,認真細致做好思想工作。
(五)按照有關規定履行任免程序。對選舉和依法任免的幹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
幹部本人對調整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復核或者向上級組織(人事)部門提出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調整決定的執行。從幹部調整崗位的次月起,調整其級別和工資待遇。
第十條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應當根據其一貫表現和工作需要,區分不同情形,採取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方式予以調整。對非個人原因不能勝任現職崗位的,應當予以妥善安排。
第十一條因不適宜擔任現職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的,一年內不得提拔;降職的,兩年內不得提拔。影響期滿後,對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突出,因工作需要且經考察符合任職條件的,可以提拔任職。
第十二條幹部因健康原因,無法正常履行工作職責一年以上的,應當對其工作崗位進行調整。恢復健康後,參照原任職務層次作出安排。
第十三條幹部因違紀違法應當免職的,按照規定程序及時予以免職。
第十四條在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工作中,嚴明工作紀律,不得搞好人主義,不得避重就輕、以紀律處分規避組織調整或者以組織調整代替紀律處分,不得借機打擊報復。
第十五條建立健全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工作責任制,黨委(黨組)承擔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組織(人事)部門承擔具體工作責任。把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的重要內容,堅持原則、敢於負責,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加強對幹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情況,對應當調整的幹部及時作出調整。對調整下來的幹部,給予關心幫助,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管理。正確把握政策界限,注意保護幹部幹事創業、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寬容改革探索中的失誤。
第十六條各級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加強對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工作的督促檢查,了解掌握相關工作情況。對工作不力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嚴格追究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十七條各地區各部門黨委(黨組)可以依據本規定,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第十八條本規定由中央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2015年7月19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