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古跡規章處罰
A. 旅遊途中在景區亂塗亂畫違反了法律沒有什麼法律
在旅遊區亂寫亂畫是一種破壞行為,應受到處罰。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專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一)刻畫、塗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進行爆破、挖掘等活動,危及文物安全的。
B. 黃山風景區通報遊客「故意損壞名勝古跡」案件,涉事人員得到了什麼處罰
黃山風景區通報遊客“故意損壞名勝古跡”案件,案件中的涉事人員周某某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由於周某某的認錯態度端正,情節輕微,因此警方對周某某進行罰款二百元的處罰。
從發現山體上的刻字到找到涉事人員妥善處理,僅僅用了八個小時,如此高效率的處理這件事情體現了對景區保護的決心,這種執法方式既可以警示其他遊客又能讓當事人認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受到懲罰。出門在外遊玩本來是非常開心的事情,如果到處亂寫亂畫反而成了沒有素質和修養的表現,因此文明旅遊是每個人出門的標配。
C. 破壞文物古跡,應不應該被重罰為什麼
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破壞文物古跡,應不應該被重罰?為什麼?在我看來,破壞文物古跡就應該重罰,這種行為非常惡劣。本身我國的文物古跡就被國家看中,文物古跡不僅僅代表的是歷史,還代表著中國的過去和一些文化,他值得讓中國人重視。有些專家和學者認為,在關於破壞文物古跡這方面,不僅要提高罰款額度,還要考慮入刑,因為有些人不怕罰款,但如果入刑的話,效果就會不一樣了。一座城市,不僅僅只有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也不僅僅只有現在和未來,它還有過去,有許許多多歷史留下的印跡。這就是小編的個人看法。
D. 嚴查涉嫌損毀文物、名勝古跡等犯罪活動,具體出台了哪些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歷史傳承最悠久的國家,是世界上僅存的從古至今從未斷絕過文化傳承的歷史古國,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 有著無數的壯闊優美的名勝古跡,這些名勝古跡風景優美,擁有眾多古代文明遺,是研究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以及探究人類文明的重要研究素材。
E. 對於破壞文物的不文明旅遊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F. 故意損毀文物罪的刑法條文
第三百二十四條【故意損毀文物罪、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過失損毀文物罪定義、量刑】
第三百二十四條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跡,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解釋】本條是關於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勝古跡罪的犯罪及刑事處罰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是關於故意損毀文物的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本條中的「珍貴文物」主要是指可移動文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文物藏品定級標准》的規定,凡屬一、二級的文物均屬珍貴文物,部分三級文物也屬珍貴文物。三級文物中需要定為珍貴文物的,應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認。珍貴文物主要包括: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比如貨幣、輿服、器具、名畫等。「文物保護單位」是指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確定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如宋慶齡故居、清東陵、燕舊都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其級別分別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和縣(市)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故意損毀」,指故意將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毀壞;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破壞的行為。其中「損毀」包括打碎、塗抹、拆散、燒毀等使文物失去文物價值的破壞行為。本條第一款對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主要是指損毀特別珍貴的文物或者是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損毀多件或者多次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使之無法補救、修復;多次損毀或者損毀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使之難以恢復原狀,給國家文物財產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的情形等等。
本條第二款是關於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跡的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本款中的「名勝古跡」是指可供人游覽的著名的風景區以及雖未被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但也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古建築、雕塑、石刻等歷史陳跡。對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跡,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一般是指多次損毀名勝古跡;損毀多處名勝古跡;損毀重要名勝古跡;損毀名勝古跡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不聽勸阻或者警告,率眾損毀名勝古跡;損毀結果嚴重,致使名勝古跡遭到毀滅性破壞等等。
本條第三款是關於過失損毀文物的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主要是指因疏忽大意或者輕信能夠避免,而致使珍貴文物或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造成損毀。如在進行基建工程時,沒有在施工前進行必要的調查與勘探,在施工中造成古文化遺址或古墓葬及珍貴文物的破壞等。過失損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的,只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才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主要是指被損毀的珍貴文物數量較大;損毀非常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使其無法恢復原狀,給國家文物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損失。本款對這種過失損毀文物的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G. 破壞文物古跡各國都是怎麼處罰的
據了解,在文物古跡保護方面,各國的法規有所差異。一些國家對遺產和文物實施了十分嚴格的保護,防止破壞行為發生,違反者將付出慘重代價。
例如,作為文明古國的埃及,對於文物保護就頗為重視。據媒體報道,埃及新的古跡保護法案規定,對破壞神廟、古雕像等古跡以及在古跡周圍建造房屋者,可根據情節輕重,施以不同額度的罰款,最高可達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8萬元),並判處無期徒刑等。
在日本,在國家重點文物塗鴉違反日本的文物保護法,可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以下的罰款。
H. 如果有意破壞我國古跡會有什麼處罰
有意破壞我國文物古跡,其行為涉嫌犯罪,依法應追究刑事責任。
不達刑事追究標準的,追究治安行政責任。
法律依據:《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二) 故意或者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的;
(三) 擅自將國有館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給非國有單位或者個人的;
(四) 將國家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給外國人的;
(五) 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的;
(六) 走私文物的;
(七) 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佔國有文物的;
(八) 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為。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走私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I. 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的行為及法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文物,是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價格昂貴。文物古跡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文明古國的象徵。這些名勝古跡以其獨有的風采和魅力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和愛護這些文物和名勝古跡。那些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行為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處罰。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隱匿、故意損毀、倒賣文物,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都是違反國家文物管理法規,破壞國家對文物正常管理秩序的行為,情節輕微者,依照規定,給予罰款、警告和拘留的行政處罰;情節嚴重者,則構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