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防豬瘟條例

防豬瘟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1 20:50:32

① 當發生非洲豬瘟時,應該採取哪些措施,自己法律依據

1. 速度是關鍵

對於非洲豬瘟而言,快速採取措施至關重要;因此,檢測、快速行動和清除感染源是勢在必行的,以避免非洲豬瘟病毒在當前生產系統中進一步傳播。建議包括受影響豬場在內的豬群流動情況應向前追溯15 d。此外,與受感染豬場有任何流行病學聯系的(豬和/或卡車)豬場應執行嚴格的檢疫和檢測,以排除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
2. 卡車需要消毒

最近參與運送受影響豬場豬群的卡車應立即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並留出時間供消毒劑充分地接觸被消毒設備並能夠乾燥。

3 創建周界線

為了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控制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應圍繞受感染豬場確定三個區域或周界線。至關重要的是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就距離和周界線給予明確的定義。

第一個區域,包括受影響的豬場,稱為「發病區」,半徑為1 km;

第二個區域,稱為「控制區」,以受影響豬場為中心、半徑3~5 km的范圍;

第三個區域稱為「監視區」。此區域的半徑為10 km或更大,具體根據地理條件和養豬密度而定。

4. 控制區禁止以下活動…

●允許任何外部人員進入,但負責清群和消毒的人員、地方政府獸醫和居民除外;

●出售豬,或將豬轉移到控制區外;

●宰殺任何豬,出售胴體和副產品;

●出售豬用飼料;

●進入和運出控制區的任何交通工具,與非洲豬瘟凈化和/或維持居民生活有關的運輸除外。

5. 控制區內勢在必行的行動是…

● 在受影響豬場和控制區的出入口設置檢查點和消毒屏障;

● 對駛離控制區的任何車輛消毒,消毒時消毒劑必須噴灑到車輛的所有外表面,並確保與車輛表面至少接觸3 h(另見第9點);

● 進入控制區前,在檢查站更換衣服和鞋子。控制區內不允許穿著街頭服裝和鞋子;

● 清除任何閑逛的動物。

6. 受影響豬場中勢在必行的措施是…

● 清除所有豬和豬產品,避免血液溢出,因為豬的血液含有大量非洲豬瘟病毒。一種方法是使用由琥珀酸雙硫酸二甲酯組成的肌內注射產品;

● 用4 m深的坑深埋所有屍體(死豬和撲殺的豬)、產品和動物廢棄物;

● 一旦深坑做好焚燒和掩埋的准備後才從豬欄或定位欄中趕出豬。重要的是盡量減少禿鷲捕食豬屍體的機會;

● 從豬場中發病情況最嚴重的區域開始,以限制將會受到感染的豬的數量,並盡量減少環境中的非洲豬瘟病毒負荷;

● 藉助木材料、稻草或橡膠材料,焚燒所有屍體和撲殺產物。

● 焚燒後,用泥土掩埋深坑,並在坑蓋的表面鋪灑一層消毒劑。

工作人員,包括執行安樂死的人員,在現場清洗和消毒,直至任務完成;

● 執行嚴格的進/出淋浴制度,並更換衣服,以防不方便讓操作人員留在現場;

● 對嚙齒動物和虱子進行熏蒸消毒,以防止非洲豬瘟病毒通過機械性和/或生物學媒介傳播。

7. 正確的消毒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復雜的「囊膜包圍的DNA」病毒,對環境有抵抗力。創造一個惡劣的環境來降低它的生存能力是可靠的。為了使消毒劑完全有效,必須……

● 遵守製造商的說明使用消毒劑;

● 用鹼性清潔劑去除豬舍中的所有有機材料;

● 在使用消毒劑之前,應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乾燥;

● 確保消毒劑與消毒的設施和設備有充足的接觸時間;

● 如果可能話,請提高水的溫度和室溫。

8. 經證明能有效殺滅非洲豬瘟病毒的消毒劑

● 氫氧化鈉;

● 次氯酸鈉;

● 次氯酸鈣;

● 戊二醛;

● 檸檬酸;

● 一氯化碘;

● 甲醛;

● 季銨化合物;

● 過氧化單硫酸鉀(Virkon S)等氧化劑。
9. 設備的消毒

用作豬場清群的所有材料以及豬場設施都必須消毒。不適合或不能進行正確消毒的材料應與豬的屍體一起焚燒,因為它們是豬群暴發暴非洲豬瘟的一個潛在風險因子。擁有多棟豬舍的豬場應該從發病最嚴重的豬舍開始消毒,並向外展開。

10. 用具的集中清洗——第一階段

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對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因此對可能已經接觸到該病毒的所有材料進行清洗和消毒是非常關鍵的。建議採用一種方法,以便…

● 使用刷子和鏟子機械性地清除豬場中所有有機材料(飼料、糞便和污垢);

● 使用浸泡過消毒劑的布手洗對水敏感的設備(如溫度控制器),然後用塑料保護;

● 處理和焚燒不能正常消毒的設備;

● 用軟管或噴水器在所有設備的表面噴上水;

● 在所有設備的表面上塗抹上鹼性清潔劑;

● 用水漂洗,並留出時間使其乾燥;

● 按照製造商的說明,在所有設備的表面塗上消毒劑,並至少留出6 h以使消毒劑與設備充分接觸;

● 如有可能,提高室溫。

11. 用具的集中清洗——第二階段

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接下來的步驟包括…

● 拆除豬場中的設備(板條、喂料器、進料線);

● 利用刷子和鏟子機械性地清除所有有機材料;

● 在設施設備的所有表面噴上水,並塗抹鹼性洗滌劑;

● 用水漂洗,並留出充足的時間使其乾燥;

● 按照製造商的說明,在設施設備的所有表面塗上消毒劑,並至少留出6 h使消毒劑充分接觸物體的表面;

● 如有可能提高室溫;

● 用浸泡過消毒劑的布或用消毒劑蒸汽對消毒所用設備進行消毒;

● 處理和焚燒消毒過程中使用的所有衣物。
12. 用具的集中清洗——第三階段

按照同樣的方法,最後的步驟包括…

● 用低壓噴霧或粉末消毒劑對設施設備的所有表面噴灑消毒劑;

● 至少留出6 h的接觸時間;

● 如有可能提高室溫;

● 封鎖豬場,禁止任何進入。

13. 豬舍外的非洲豬瘟病毒

一旦豬舍內的所有工具設備被清洗干凈,由於污染源較多,豬舍外部的環境仍然污染。這是非洲豬瘟病毒的一個潛在來源,因此再次將該病毒引入豬場內的風險很高。必須……

● 按2 kg/m2的用量,在豬場的所有地面上灑上25%乾粉消毒劑;

● 以每10 dm3 1.5 kg的用量,在豬糞貯留池中的糞便內拌入25%干漂白劑;

● 移去深坑蓋的上層——這些泥土必須埋入新的坑中;

● 處理料倉中殘留的飼料——這類飼料必須埋入深坑中;

● 用噴霧器對料倉消毒;

● 隔離深坑所在的全部區域,避免人或動物進入;

● 焚燒工作人員在此階段所穿的衣服;

● 封鎖整個豬場,在檢疫解除前禁止進入。
14. 生物測定

對於每一家遭受非洲豬瘟病毒沖擊的養豬企業來說,復養應該是其中一個優先事項。但這不是一個容易做到的任務,因為非洲豬瘟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極強。這將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大量的人力、資源和重復性工作,因為遭受再次污染是經常性的事。什麼是遭受再次污染?

由於非洲豬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規定的一種法定疾病,因此感染豬場在清洗、消毒、封閉後重新建群復養的時間可能要由地方當局控制,具體的復養時間取決於每個國家的情況。一旦政府當局允許豬場重新建群,建議啟用生物測定法(哨兵豬的引入)。

生物測定法是一種可以通過某一物質對活的細胞或組織的作用來測定該物質的濃度或效力的分析方法。生物測定法被用於通過觀察某些病原體對活的動物(體內)或組織(體外)的影響來評估它們的致病力。簡而言之,它將能夠確認某一豬場是否足夠干凈到可以重新建群。
15. 哨兵豬的引入程序

按照以下步驟引入哨兵豬是合適的做法,即必須……

● 選擇來源可靠的哨兵豬;

● 通過實驗室檢測確認該來源的豬是否無重大疾病;

● 用清潔且消毒的卡車運輸哨兵豬;

● 招募願意在豬場生活60 d的志願者;

● 運送可供整整60 d使用的飼料;

● 通過實驗室檢測確認飼料和飲水無非洲豬瘟病毒;

● 運送哨兵豬(數量為豬場飼養量的5%~10%);

在去其他豬場前,所用的卡車應清洗和消毒,並給予一定的停工期。

16. 哨兵——該怎樣管理?

在保育和育肥豬場,每個豬欄應送入2~3頭豬。一些豬應允許在走道和走廊中自由走動。同樣,在母豬場,不建議把豬飼養在定位欄中。母豬也應該允許在豬場的所有區域走動。如有必要,豬場可使用物理屏障防止母豬停留在某一個區域。

17. 監視哨兵

在把哨兵豬引進豬場後,重要的是…

● 對哨兵豬監測60 d;

● 每周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試驗檢測一次活的哨兵豬全血,檢測的血液量應該達到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數量;

● 請獸醫對所有死亡的哨兵豬進行剖解。死豬的組織 (如腎臟、扁桃體、淋巴結、肺和脾臟) 應提交實驗室檢測;

● 在60 d的監測期結束時,採集所有哨兵豬的血液樣本,並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非洲豬瘟病毒抗體,用聚合酶鏈式反應試驗檢測抗原。

18. 最後!非洲豬瘟病毒被凈化了

一旦所有的步驟都執行完畢,所有的檢疫期都已結束,並且一旦任何時間點上的所有檢測試驗都顯示為非洲豬瘟病毒陰性,只有在那時豬場才為最終目標——全面的重新組群復養——做好了准備。

② 預防豬瘟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預防豬瘟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預防,提高豬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入病豬,切斷傳播途徑,嚴格按照免疫程序來接種豬瘟疫苗,同時最好豬群的抗體檢測,這是防止豬瘟發生的最為有效的方法。

③ 農村豬瘟怎麼防治

豬瘟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必須採取以免疫注射為主的綜合性防制措施。
(1)預防接種:有條件的地區和養豬小區、豬場可採用豬瘟免疫監測手段,根據豬瘟抗體水平消長規律進行適時免疫。免疫效價監測方法,可採用豬瘟間接血凝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如果沒有條件進行抗體監測,根據本地區有無散發豬瘟發生,可採取兩種免疫程序:A.有散發仔豬豬瘟的地區、場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豬在吃初乳前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每頭小豬注射1頭份。B.在豬瘟防治工作較好、無散發仔豬豬瘟地區、場,可在20日齡、60日齡分別免疫一次豬瘟疫苗。留種用的後備豬,6月齡再注射一次。種豬群每年兩次注射豬瘟疫苗。在免疫接種過程中,疫苗劑量要足,針頭長短合適,不打飛針,確保免疫效果。
(2)檢疫凈化:定期對繁殖豬群采血監測,將帶有豬瘟強毒抗體的豬和多次免疫抑制的豬查出淘汰,凈化豬群,消除豬瘟發生的隱患。
(3)加強疫苗管理:做到從主渠道購進疫苗。疫苗現稀釋現用,注射時要做到疫苗不離冰桶,桶不離冰,保證疫苗有效,嚴禁使用過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強免疫時用的針頭、針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減少人為疫病傳播。
(5)緊急接種:發病地區、場要採取緊急接種,並適當加大疫苗劑量(可加大1~3倍)減少發病和控制疫情擴大蔓延。
(6)加強病死豬處理:對可疑病豬予以隔離。死豬及污染物必須無害化處理,嚴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強場內外環境消毒:每一個月或半個月全場環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豬舍帶豬消毒一次;飼養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場門口、各棟舍門口的消毒池要經常更換葯液,保持消毒葯液有效。
(8)加強管理,提高豬只的個體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條件,冬季禦寒,夏季防暑,舍內空氣新鮮。
(9)堅持自繁自養,嚴禁外購商品豬,引種時要從無疫情地區引進,引進後必須隔離檢疫觀察1個月以上,豬瘟強毒抗體陰性,豬瘟疫苗免疫後方可進場。

④ 豬瘟預防方法是什麼

(1)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每年採取定期注射和經常補針相結合的辦法,用豬瘟兔化弱毒凍干苗,稀釋後大小豬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後第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1年。要選擇和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

(2)實行自繁自養的辦法:若需要從外地購買豬種,運回後必須隔離飼養半個月左右,並進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飼養。

(3)加強集市管理和運輸檢疫:杜絕病豬在集市出售和收購、運輸中傳播疫病。生豬交易市場、存豬欄、屠宰場等豬只集中場所,特別應加強獸醫衛生管理及檢疫措施。

(4)改善飼養管理:搞好圈舍、環境及管理用具的衛生、消毒工作。

(5)發生豬瘟時的緊急措施:目前尚無有效葯物治療豬瘟,可試用大劑量豬瘟疫苗(10~30頭份)肌肉注射,參考劑量每千克體重0.5頭份,個別豬場有較好的效果。早期確診及時採取措施,對控制和消滅豬瘟、減少經濟損失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對豬進行預防時可參考以下方案。

處方一:抗豬瘟血清25毫升,硫酸慶大黴素16萬~32萬單位。病豬未出現腹瀉時應用。供體重25~50千克豬只1次用,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2~3次。

處方二:豬瘟活疫苗或豬瘟細胞活疫苗。用於預防豬瘟。按瓶簽註明的頭份加生理鹽水稀釋,大小豬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在沒有豬瘟流行的地區,斷奶後無母源抗體的仔豬,注射1次即可。有疫情威脅時,仔豬可於生後21~30日齡和65日齡左右各注射1次。種豬每年注射2次。斷奶前仔豬可接種4頭份劑量的疫苗,以防母源抗體的干擾。

⑤ 春季養豬應防哪些病呢有哪些好的方法

春天養豬是病症多發的時節。由於新春佳節氣溫升高比較慢,各種各樣病菌、病毒感染非常容易繁育,而豬群歷經來天的營養成分耗費後通常瘦瘦的,免疫工作能力和抗病能力呈下降趨勢,因而,很易發生病症和身亡。因此,春天養豬時大家應高寬比關鍵疾病預防,防止給養豬業產生不便。

六、春天養豬要預防疥蟎病(蟎病)

是身體之外寄生蟲感染,由疥蟎蟲在肌膚開洞或隧道施工,進食白屑、組織液,並造成內毒素,使患畜瘙癢,皮膚泛紅,擦傷結疤,不可以穩定入睡,使豬削瘦或變成『蟲僵「(發育不全)。由於蟎活力極強,只需有一兩邊病死豬未留意醫治,可在一個春冬感染到全群。醫治可以用1%敵百蟲水清洗擦患畜(2-3星期過後再清洗一次,以殺掉剛卵化出的幼蟎),伊維菌素注入或養元蟲克凈口服(0。3克/KG休重,場所消毒殺菌用10%-20%氯化鋁。

⑥ 豬瘟怎麼預防

豬瘟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必須採取以免疫注射為主的綜合性防制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預防接種:有條件的地區和養豬小區、豬場可採用豬瘟免疫監測手段,根據豬瘟抗體水平消長規律進行適時免疫。免疫效價監測方法,可採用豬瘟間接血凝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如果沒有條件進行抗體監測,根據本地區有無散發豬瘟發生,可採取兩種免疫程序:A.有散發仔豬豬瘟的地區、場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豬在吃初乳前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每頭小豬注射1頭份。B.在豬瘟防治工作較好、無散發仔豬豬瘟地區、場,可在20日齡、60日齡分別免疫一次豬瘟疫苗。留種用的後備豬,6月齡再注射一次。種豬群每年兩次注射豬瘟疫苗。在免疫接種過程中,疫苗劑量要足,針頭長短合適,不打飛針,確保免疫效果。
(2)檢疫凈化:定期對繁殖豬群采血監測,將帶有豬瘟強毒抗體的豬和多次免疫抑制的豬查出淘汰,凈化豬群,消除豬瘟發生的隱患。
(3)加強疫苗管理:做到從主渠道購進疫苗。疫苗現稀釋現用,注射時要做到疫苗不離冰桶,桶不離冰,保證疫苗有效,嚴禁使用過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強免疫時用的針頭、針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減少人為疫病傳播。
(5)緊急接種:發病地區、場要採取緊急接種,並適當加大疫苗劑量(可加大1~3倍)減少發病和控制疫情擴大蔓延。
(6)加強病死豬處理:對可疑病豬予以隔離。死豬及污染物必須無害化處理,嚴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強場內外環境消毒:每一個月或半個月全場環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豬舍帶豬消毒一次;飼養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場門口、各棟舍門口的消毒池要經常更換葯液,保持消毒葯液有效。
(8)加強管理,提高豬只的個體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條件,冬季禦寒,夏季防暑,舍內空氣新鮮。
(9)堅持自繁自養,嚴禁外購商品豬,引種時要從無疫情地區引進,引進後必須隔離檢疫觀察1個月以上,豬瘟強毒抗體陰性,豬瘟疫苗免疫後方可進場。

⑦ 豬瘟最好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 做好豬瘟的預防注射工作,是防止豬瘟發生的關鍵措施。每年採取定期注射和經常補針相結合的辦法,用豬瘟免化弱毒凍干苗,稀釋後大小豬一律肌肉注射1ml。注射後第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1年以上。選擇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 2.實行自繁自養的辦法 若需要從外地購買豬種,運回後還須隔離飼養半個月左右,並進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飼養。 3.加強集市管理和運輸檢疫 杜絕病豬在集市出售和收購、運輸、傳播疫病。生豬交易市場、豬庫、屠宰場等豬只集中場所,特別應加強獸醫衛生管理及檢疫措施。 4.改善飼管 改善飼養管理,搞好圈舍、環境及管理用具的獸醫衛生、消毒工作。 5.發生豬瘟時的緊急措施 目前尚無有效葯物治療豬瘟。早期診斷,及時採取措施,對控制和消滅豬瘟,減少經濟損失有重要意義。 (1)病豬及可疑病豬,立即隔離飼養。特別是貴重的種豬,在備有抗豬瘟血清的單位,可用於治療。 (2)對發病豬場及附近尚沒有發病的豬只,立即全部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進行緊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豬出現,縮短流行過程,減少部公損失。 (3)發病豬舍、運動場、飼養管理用具,用2﹪熱鹼水或30﹪草木灰水等進行消毒。糞、尿及墊草等污物,堆積發酵後作肥料利用。 (4)死豬深埋或銷毀、化制;急宰病豬的肉,可根據當地條件,同有關人員商定處理辦法,不能因吃病豬肉而傳染疾病。

⑧ 豬瘟怎樣處理

豬瘟防治技術規范 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黃病毒科瘟病毒屬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出血性和致死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為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撲滅豬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1 適用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豬瘟的診斷、疫情報告、疫情處置、疫情監測、預防措施、控制和消滅標准等。 本規范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從事豬(含馴養的野豬)的飼養、經營及其產品生產、經營,以及從事動物防疫活動的單位和個人。 2 診斷 依據本病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做病原分離與鑒定。 2.1 流行特點 豬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發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傳染源,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感染豬在發病前即能通過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並持續整個病程。與感染豬直接接觸是本病傳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過精液、胚胎、豬肉和泔水等傳播,人、其它動物如鼠類和昆蟲、器具等均可成為重要傳播媒介。感染和帶毒母豬在懷孕期可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播給胎兒,導致新生仔豬發病或產生免疫耐受。 2.2 臨床症狀 2.2.1 本規范規定本病潛伏期為3-10天,隱性感染可長期帶毒。 根據臨床症狀可將本病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和隱性感染四種類型。 2.2.2 典型症狀 2.2.2.1 發病急、死亡率高; 2.2.2.2 體溫通常升至41℃以上、厭食、畏寒; 2.2.2.3 先便秘後腹瀉,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2.2.2.4 腹部皮下、鼻鏡、耳尖、四肢內側均可出現紫色出血斑點,指壓不褪色,眼結膜和口腔黏膜可見出血點。 2.3 病理變化 2.3.1 淋巴結水腫、出血,呈現大理石樣變; 2.3.2 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狀出血點; 2.3.3 全身漿膜、黏膜和心臟、膀胱、膽囊、扁桃體均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脾臟邊緣出現梗死灶; 2.3.4 脾不腫大,邊緣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2.3.5 慢性豬瘟在回腸末端、盲腸和結腸常見「鈕扣狀」潰瘍。 2.4 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病原學診斷必須在相應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 2.4.1 病原分離與鑒定 2.4.1.1 病原分離、鑒定可用細胞培養法; 2.4.1.2 病原鑒定也可採用豬瘟熒光抗體染色法,細胞漿出現特異性的熒光; 2.4.1.3 兔體交互免疫試驗; 2.4.1.4 豬瘟病毒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主要用於臨床診斷與病原監測。 2.4.1.5 豬瘟抗原雙抗體夾心elisa檢測法:主要用於臨床診斷與病原監測。 2.4.2 血清學檢測 2.4.2.1 豬瘟病毒抗體阻斷elisa檢測法; 2.4.2.2 豬瘟熒光抗體病毒中和試驗: 2.4.2.3 豬瘟中和試驗方法。 2.5 結果判定 2.5.1 疑似豬瘟 符合豬瘟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 2.5.2 確診 非免疫豬符合結果判定2.5.1,且符合血清學診斷2.4.2.1、2.4.2.2、2.4.2.3之一,或符合病原學診斷2.4.1.1、2.4.1.2、2.4.1.3、2.4.1.4、2.4.1.5之一的; 免疫豬符合結果2.5.1,且符合病原學診斷2.4.1.1、2.4.1.2、2.4.1.3、2.4.1.4、2.4.1.5之一的。 3 疫情報告 3.1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豬,都應當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3.2 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後,按國家動物疫情報告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4 疫情處理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剖檢病變,結合血清學檢測做出的臨床診斷結果可作為疫情處理的依據。 4.1 當地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可疑豬瘟疫情報告後,應及時派員到現場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等初步診斷為疑似豬瘟時,應立即對病豬及同群豬採取隔離、消毒、限制移動等臨時性措施。同時採集病料送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驗室確診,必要時將樣品送國家豬瘟參考實驗室確診。 4.2 確診為豬瘟後,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並採取相應措施;同時,及時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逐級上報至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並通報毗鄰地區。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確診結果,確認豬瘟疫情。 4.2.1 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 疫點:為病豬和帶毒豬所在的地點。一般指病豬或帶毒豬所在的豬場、屠宰廠或經營單位,如為農村散養,應將自然村劃為疫點。 疫區:是指疫點邊緣外延3公里范圍內區域。疫區劃分時,應注意考慮當地的飼養環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脈等)等因素。 受威脅區:是指疫區外延5公里范圍內的區域。 4.2.2 封鎖 由縣級以上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系統、應急預案和對疫區實行封鎖的建議,有關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做出決定。 4.2.3 對疫點、疫區、受威脅區採取的措施 疫點:撲殺所有的病豬和帶毒豬,並對所有病死豬、被撲殺豬及其產品按照gb16548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飼料和墊料、污水等均需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場地進行嚴格徹底消毒(見附件);限制人員出入,嚴禁車輛進出,嚴禁豬只及其產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運出。 疫區:對疫區進行封鎖,在疫區周圍設置警示標志,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路口設置動物檢疫消毒站(臨時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對出入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對易感豬只實施緊急強制免疫,確保達到免疫保護水平;停止疫區內豬及其產品的交易活動,禁止易感豬只及其產品運出;對豬只排泄物、被污染飼料、墊料、污水等按國家規定標准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場地進行嚴格徹底消毒。 受威脅區:對易感豬只(未免或免疫未達到免疫保護水平)實施緊急強制免疫,確保達到免疫保護水平;對豬只實行疫情監測和免疫效果監測。 4.2.4 緊急監測 對疫區、受威脅區內的豬群必須進行臨床檢查和病原學監測。 4.2.5 疫源分析與追蹤調查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擴散、流行的情況。對可能存在的傳染源,以及在疫情潛伏期和發病期間售(/運)出的豬只及其產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糞便、墊料、飼料等)等應當立即開展追蹤調查,一經查明立即按照gb16548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4.2.6 封鎖令的解除 疫點內所有病死豬、被撲殺的豬按規定進行處理,疫區內沒有新的病例發生,徹底消毒10天後,經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審驗合格,當地獸醫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原封鎖令發布機關解除封鎖。 4.2.7 疫情處理記錄 對處理疫情的全過程必須做好詳細的記錄(包括文字、圖片和影像等),並歸檔。 5 預防與控制 以免疫為主,採取「撲殺和免疫相結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5.1 飼養管理與環境控制 飼養、生產、經營等場所必須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農業部[2002]15號令)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並加強種豬調運檢疫管理。 5.2 消毒 各飼養場、屠宰廠(場)、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等要建立嚴格的衛生(消毒)管理制度,做好殺蟲、滅鼠工作(見附件9)。 5.3 免疫和凈化 5.3.1 免疫 國家對豬瘟實行全面免疫政策。 預防免疫按農業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 所用疫苗必須是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批准使用的豬瘟疫苗。 5.3.2 凈化 對種豬場和規模養殖場的種豬定期采樣進行病原學檢測,對檢測陽性豬及時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以逐步凈化豬瘟。 5.4 監測和預警 5.4.1 監測方法 非免疫區域:以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監測為主,結合病原鑒定。 免疫區域:以病原監測為主,結合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監測。 5.4.2 監測范圍、數量和時間 對於各類種豬場每年要逐頭監測兩次;商品豬場每年監測兩次,抽查比例不低於0.1%,最低不少於20頭;散養豬不定期抽查。或按照農業部年度監測計劃執行。 5.4.3 監測報告 監測結果要及時匯總,由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定期上報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4 預警 各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監測結果及相關信息進行風險分析,做好預警預報。 5.5 消毒 飼養場、屠宰廠(場)、交易市場、運輸工具等要建立並實施嚴格的消毒制度。 5.6 檢疫 5.6.1 產地檢疫 生豬在離開飼養地之前,養殖場/戶必須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檢。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報檢後必須及時派員到場/戶實施檢疫。檢疫合格後,出具合格證明;對運載工具進行消毒,出具消毒證明,對檢疫不合格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5.6.2 屠宰檢疫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檢疫人員對生豬進行驗證查物,合格後方可入廠/場屠宰。檢疫合格並加蓋(封)檢疫標志後方可出廠/場,不合格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5.6.3 種豬異地調運檢疫 跨省調運種豬時,應先到調入地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調出地進行檢疫,檢疫合格方可調運。到達後須隔離飼養10天以上,由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6 控制和消滅標准 6.1 免疫無豬瘟區 6.1.1 該區域首先要達到國家無規定疫病區基本條件。 6.1.2 有定期、快速的動物疫情報告記錄。 6.1.3 該區域在過去3年內未發生過豬瘟。 6.1.4 該區域和緩沖帶實施強制免疫,免疫密度100%,所用疫苗必須符合國家獸醫主管部門規定。 6.1.5 該區域和緩沖帶須具有運行有效的監測體系,過去2年內實施疫病和免疫效果監測,未檢出病原,免疫效果確實。 6.1.6 所有的報告,免疫、監測記錄等有關材料詳實、准確、齊全。 若免疫無豬瘟區內發生豬瘟時,最後一例病豬撲殺後12個月,經實施有效的疫情監測,確認後方可重新申請免疫無豬瘟區。 6.2 非免疫無豬瘟區 6.2.1 該區域首先要達到國家無規定疫病區基本條件。 6.2.2 有定期、快速的動物疫情報告記錄。 6.2.3 在過去2年內沒有發生過豬瘟,並且在過去12個月內,沒有進行過免疫接種;另外,該地區在停止免疫接種後,沒有引進免疫接種過的豬。 6.2.4 在該區具有有效的監測體系和監測區,過去2年內實施疫病監測,未檢出病原。 6.2.5 所有的報告、監測記錄等有關材料詳實、准確、齊全。 若非免疫無豬瘟區發生豬瘟後,在採取撲殺措施及血清學監測的情況下,最後一例病豬撲殺後6個月;或在採取撲殺措施、血清學監測及緊急免疫的情況下,最後一例免疫豬被屠宰後6個月,經實施有效的疫情監測和血清學檢測確認後,方可重新申請非免疫無豬瘟區。 附件 消毒 1 葯品種類 消毒葯品必須選用對豬瘟病毒有效的,如燒鹼、醛類、氧化劑類、氯制劑類、雙季胺鹽類等。 2 消毒范圍 豬舍地面及內外牆壁,舍外環境,飼養、飲水等用具,運輸等設施設備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場所和設施設備。 3 消毒前的准備 3.1 消毒前必須清除有機物、污物、糞便、飼料、墊料等; 3.2 消毒葯品必須選用對豬瘟病毒有效的; 3.3 備有噴霧器、火焰噴射槍、消毒車輛、消毒防護用具(如口罩、手套、防護靴等)、消毒容器等。 4 消毒方法 4.1 金屬設施設備的消毒,可採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4.2 豬舍、場地、車輛等,可採用消毒液清洗、噴灑等方式消毒; 4.3 養豬場的飼料、墊料等,可採取堆積發酵或焚燒等方式處理; 4.4 糞便等可採取堆積密封發酵或焚燒等方式處理; 4.5 飼養、管理等人員可採取淋浴消毒; 4.6 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採取消毒液浸泡、高壓滅菌等方式消毒; 4.7 疫區范圍內辦公、飼養人員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場所,可採用噴灑的方式消毒; 4.8 屠宰加工、貯藏等場所以及區域內池塘等水域的消毒可採取相應的方式進行,避免造成污染。

⑨ 豬瘟的防治措施

答:目前,對於該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靠平時的預防。具體措施有:①定期預防注射,每年春、秋兩季,除對成年豬普遍進行一次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對斷奶仔豬及新購進的豬都要及時防疫注射。將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簽說明加生理鹽水稀釋,大、小豬一律肌內注射1毫升,注射後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②豬瘟常發疫區,仔豬出生後25~30日齡注射一次,55~60日齡仔豬斷奶後再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100%。③給懷孕母豬注射疫苗,能增強母子抵抗豬瘟病毒的能力。一般於母豬分娩前一個半月進行一次預防注射。④緊急免疫接種,在已發生疫情的豬群中,做緊急預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時可先從周圍無病區和無病豬舍的豬開始,後注射同群豬,病豬一般不注射。為加強免疫力,注射時可適當增加劑量。⑤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豬圈消毒,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杜絕從疫區購豬。新購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證實無病,並注射豬瘟疫苗後方可混群。⑥在豬瘟流行期間,飼養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豬消毒後,徹底消除糞便、污物,鏟除表土,墊上新土,豬糞應堆積發酵。

熱點內容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
2015年社會法年會 發布:2025-02-12 11:41:38 瀏覽:776
調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1:39:29 瀏覽:979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