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村鎮建設管理條例
① 農村住房圍牆有什麼法規
上海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
第三十二條 (圍牆的建造要求)個人建房需要設立圍牆的,不得超越經批準的宅基地范圍,圍牆高度不得超過2.5米,不得妨礙公共通道、管線等公共設施,不得影響相鄰房屋的通風和採光。
建圍牆屬於在土地內構造永久性建築的行為,因此必須經過申請和批准。如果是在自家宅基地內建設則不需要,因為宅基地范圍就是給農戶建造房屋等永久性建築的。但自留地就不行,自留地是給農戶耕種的,只能用其它方法打圍。其它農田就更不行了,必須經過申請和批准。
第三十五條 (規劃國土管理部門處罰的執行)規劃國土管理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
(1)江蘇省村鎮建設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案例: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就這起履行查處違法建設法定職責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被告海安市南莫鎮政府未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責令其對周某所築圍牆依法調查處理,駁回劉某要求判決鎮政府拆除圍牆的訴訟請求。
劉某與周某的住宅東西相鄰。周某於2005年在兩相鄰的宅基地之間集體共用土地上築起一道南北走向的高約1米、長10餘米的圍牆。圍牆西側與周某的宅基地結合在一起,東側砌了加固磚頭,其實際佔用土地並不限於圍牆本身寬度。多年來,劉某與周某因該圍牆多次發生糾紛。
2017年12月,劉某以該圍牆系違章建築為由,申請南莫鎮政府拆除。鎮政府組織調查後,書面答復認為周某所築圍牆不妨礙劉某通行,不具有拆除的現實必要性。劉某不服,以鎮政府為被告、周某為第三人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決鎮政府拆除圍牆。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和《江蘇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於相鄰宅基地之間建圍牆的行為,不屬於鄉鎮人民政府履行查處職責的范圍,故判決駁回劉某的訴訟請求。
劉某不服,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南通中院經審理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根據住建部《民用建築設計術語標准》中構築物的定義,案涉圍牆屬於構築物,且該圍牆構築物位於村莊建成區內,屬於村莊規劃區,故南莫鎮政府對案涉圍牆負有查處職責。
但是,認定是否屬於違法建設以及如何處理,需要鎮政府按照城鄉規劃相關法律法規調查後作出確認和處理決定,法院不能越權直接確認和處理,故劉某要求法院判決鎮政府拆除圍牆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鎮政府接到劉某的違建舉報和查處申請後,作出的書面答復並非是依照查處違法建設的程序和形式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其答復理由亦未就案涉圍牆是否違法進行確認,因此,鎮政府的行為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屬實際未履行法定職責。
② 江蘇如皋宅地基建房允許人均面積不能超過多少
1、農村宅基地申請報批程序及申報材料
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宅基地的,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張榜公布。
公布期滿無異議的,報經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審核後,逐級上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經依法批準的宅基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向村民小組應及時將審批結果張榜公布。
農村宅基地申請報批時應分原地翻建和異地新建兩種情況分別報送相關材料。
2、屬於原地翻建的,應報送:
(1)戶口簿復印件(與原件核對);
(2)原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書;
(3)村民翻建住宅用地審報表;
3、屬於易地新建的,應報送:
(1)戶口簿復印件(與原件核對);
(2)原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3)外地遷入戶,須提供原籍所在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出具的無宅基地證明;多子女戶,有子女到婚齡,確需分居另行建房的,需提供雙方簽定的分戶協議;集體拆遷的,須提供拆遷部門出具的拆遷證明。
對農村居民住宅建設利用村內空閑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由村委會、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市國土資源局逐級審核,批量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由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逐宗落實到戶。
(二)農村宅基地申請條件審查及處理
1、農村宅基地申請條件審查
在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對農村宅基地申請人進行條件審查時,其審查內容為:
(1)農村宅基地申請人是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2)是否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①因實施村鎮建設規劃或建設用地拆遷,需重新安排宅基地的;
②原房屋破舊,宅基地面積偏小,需重新翻建、擴建的;
③多子女家庭,有子女已達婚齡,確需分居另行建房的;
④經批准,戶口由外地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而又無住房的。
(3)申請面積是否符合當地宅基地審批標准。
不予受理的情況
對於以下情況農村宅基地的申請,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不予受理:
(1)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的;
(2)出租、出售房屋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宅基地的;
(3)宅基地面積雖低於規定標准,但實際住房長期空置的;
(4)戶口雖已遷入,但並不住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內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不履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等義務的;
(5)戶口雖然批准遷入,但原籍住房無土地、房產部門批准轉讓及宅基地無退交集體重新安排等合法證明的;
(6)戶口已遷出,且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不履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等義務的;
(7)原住房長期空置,無人居住的。
(三)宅基地管理
在宅基地審批過程中,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場」。受理宅基地申請後,要到實地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宅基地經依法批准後,要到實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要到實地檢查是否按照批準的面積、位置和要求使用土地。
③ 求助,蘇州吳江房屋拆遷遵循哪個條例來補償的
吳江市人民政府文件
關於印發《吳江市城鎮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吳江經濟開發區、汾湖旅遊度假區,市各委辦局(公司),市各直屬單位:
《吳江市城鎮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市政府第1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三年三月三日
主題詞:城鄉建設 房屋 拆遷△ 辦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辦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
市紀委辦公室,市法院、檢察院,市人武部,市各人民
團體,存檔。
吳江市城鎮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鎮房屋拆遷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蘇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鎮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城鎮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鎮建設規劃,有利於城鎮建設和發展,有利於城鎮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
第四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辦法,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本辦法所稱的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本辦法所稱的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條 吳江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城鎮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吳江市人民政府動遷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動遷辦)受吳江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具體負責城鎮房屋拆遷日常管理工作。
吳江經濟開發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受吳江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委託,負責本區域內房屋拆遷日常管理工作。
各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依照本辦法,互相配合,保證房屋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 吳江市國土資源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負責城鎮房屋拆遷有關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六條 需要拆遷房屋的單位,應當向市動遷辦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 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 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含規劃定點紅線圖) (三)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四) 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五) 拆遷計劃、拆遷方案和補償安置方案; (六) 本市銀行出具的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
(七)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提供委託合同;
(八) 動遷辦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資料。 市動遷辦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及上述材料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不能辦理的,應書面答復申請人。
拆遷人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拆遷人在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按規定交納拆遷管理費。
第七條 市動遷辦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之日起7日內,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登報等形式公告。
市動遷辦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應及時書面通知工商、城建規劃、房產、國土等有關部門暫停辦理拆遷范圍內的工商營業執照,新建、擴建、改建房屋,交易、轉讓、租賃、抵押房屋,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等手續。
暫停辦理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逾期自然解凍。特殊情況拆遷人需延長暫停期限的,須經市動遷辦批准,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市動遷辦在公告之日起7日內向被拆遷人發送《房屋拆遷通知書》。 市動遷辦和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做好拆遷政策、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等宣傳、解釋工作。
第八條 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內實施拆遷,不得擅自擴大或縮小。確需擴大和縮小范圍的,應當按規定辦理規劃、土地變更批准手續後向市動遷辦申請變更范圍。市動遷辦批准變更的,市動遷辦應當將變更後的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相應內容予以公告。
拆遷人應當在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期限內實施拆遷。因特殊情況需延長的,應在原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市動遷辦提出延期拆遷申請。市動遷辦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批準的應將變更後的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相關內容予以公告。尚未完成拆遷補償安置的建設項目轉讓的,應當報市動遷辦辦理許可證變更手續,原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有關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市動遷辦應當公告拆遷許可證變更內容。
第九條 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核發的房屋拆遷資質證書的單位實施拆遷。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拆遷委託合同,並自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市動遷辦備案。被委託單位按市物價局、市建設局核準的標准向委託拆遷人收取拆遷服務費。
被委託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 拆遷實施單位工作人員必須持有市動遷辦核發的《拆遷工作證》才能上崗工作。
第十條 在房屋拆遷公告規定期限內,拆遷人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與被拆遷人簽訂補償安置書面協議。協議應載明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違約責任及當事人認為需要明確的其他條款。拆遷協議書應報市動遷辦鑒證備案。
第十一條 被拆除房屋為代管房的,代管人應當提交委託文書和有關證明材料。代管人是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
被拆遷房屋為共有產權的,共有人應書面推選代表人或委託代理人與拆遷人簽訂房屋拆遷協議。 被拆遷房屋所有人已死亡的,由繼承人或繼承人委託的代表出具具結書,與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第十二條 在房屋拆遷公告期限內遇到下列情況之一的,可由拆遷人提出補償安置方案,經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先行實施拆遷,拆遷前市動遷辦應組織拆遷人對房屋作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一) 接到拆遷書面通知後被拆遷人逾期不到又不委託代理人 處理的;
(二) 被拆遷房屋產權人不明或房產權屬有糾紛一時難以解決 的;
(三) 被拆遷人因下落不明無法通知到,雖經登報公告仍無消 息的。
第十三條 拆遷房屋的評估工作由拆遷人委託經建設行政主管
部門認可的具有相應房地產評估資質的機構進行,拆遷人不得自行評估。被拆遷人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的,可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3日內,向房屋評估機構申請復核,房屋評估機構應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出具書面復核結果。當事人對復核仍有異議的,可在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3日內向市房產管理部門申請鑒定。被拆遷人在實行產權交換安置後,應及時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變更登記手續,與原拆除房屋面積相等部分免繳房地產契稅和房屋、土地權屬登記變更手續費。對被拆遷人實行貨幣補償方式的,拆遷人按貨幣補償金額或房屋面積計算對被拆遷人補償購房契稅和房屋土地權屬登記費,被拆遷人自行購房所需稅費自理。
第十四條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後,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第十五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由市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完成搬遷的,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提請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七條 拆遷中涉及軍事設施、宗教場所、文物古跡、古樹名木和歸僑、僑眷、華僑、外國人私有房屋等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市動遷辦應當對房屋拆遷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拆遷人應在拆遷項目結束後30天內將拆遷文件、資料匯總後報送市動遷辦。
第三章 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十九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照殘存價值和剩餘使用期限給予適當補償。
第二十條 拆遷補償方式可實行貨幣補償,也可實行房屋產權調換。拆遷非公益性事業房屋的附屬物,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拆遷住宅住房,除本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二十一條 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由房屋評估機構評估確定,以現金方式直接支付給被拆遷人。
貨幣補償費由房屋補償金和區位補償金二部分組成:
房屋補償金=基本重置單價×(1+層高增減率)×建築面積+附屬物殘值+裝修評估值
區位補償金=區位單價×區位調節系數×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小於土地使用面積的,按土地使用面積計算)
以劃撥方式取得用地的工業、倉儲、辦公用房的區位補償金實行劃撥用地折扣,拆扣率為50%。折扣的金額屬政府土地收入,由國土管理部門負責向拆遷人收取。
住宅房屋自竣工之日起至拆遷許可證頒布之日止,不滿五年被拆遷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增加補償費,增加補償的比例為原補償費的15%。
房屋基本重置單價,由市物價局、建設局定期公布。拆遷區位、區位單價和區位調節系數按以下規定確定:
(一)松陵市區由市物價局、建設局、國土局按房屋所在區位和不同用途分類確定定期公布;
(二)盛澤市區及各鎮區由所在地鎮人民政府確定,經市物價局、建設局、國土局審核同意後公布。
第二十二條 私有房、單位房以房屋所有權證認定所有人和建築面積;直管公房以房屋管理部門提供的資料認定房屋承租人和建築面積;土地使用面積以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認定。農村住房未領取房屋權證的,以原鄉(鎮)人民政府建房批復或《村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認定所有人和建築面積,實際建築面積小於批准面積的以實際面積計算,實際建築面積大於批准面積的,以批准面積計算,土地使用面積以宅基地證或原批準的用地面積認定。
被拆遷房屋為住宅房屋或非住宅房屋,以房屋所有權記載用途或《建設工程許可證》記載功能認定。被拆遷的非住宅房屋為生產、商業用房或非生產、商業用房,以營業執照上記載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認定。
第二十三條 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按被拆遷房屋貨幣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市場價格,結清產權調換差價。
第二十四條 拆遷公益性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城鎮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第二十五條 拆遷租賃住房,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可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被拆遷人與承租人未能達成解除租賃關系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產權調換,調換的住房由原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承租人重新訂立住房租賃合同。 拆遷以政府規定的標准租金租賃給國有集體單位或城鎮居民戶的直管公房和單位自有房屋,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共同選擇貨幣補償的,被拆遷房屋的重置評估補償金支付給被拆遷人,房屋裝修補償金支付給原裝修出資方,其餘部分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第二十六條 被拆遷人或直管公房、單位自有房屋的城鎮居民戶承租人確無能力購房的,可以向拆遷人提出申請,由拆遷人安排不小於原住房面積的房屋,供被拆遷人或承租人以政府規定的標准租金租住。拆遷人將扣除50%區位補償金後的房屋貨幣補償金額支付給被拆遷人,承租人不享受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貨幣補償金。
第二十七條 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抵押人與抵押權人應按抵押有關規定,就抵押權及其所擔保債權的處理進行協商,並向拆遷人提交有關書面協議後,方可取得補償或安置房。 抵押人與抵押權人在市動遷辦規定期限內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將對被拆遷人的貨幣補償款向公證機關辦理提存。
第二十八條 原非生產、經營性房屋改作生產、經營性房屋使用的,按下列條件認定:
(一)產權人自己開業經營的:開業經營部位在房屋所有權證記載的合法建築面積范圍內,已經房屋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辦理房屋、土地使用性質變更手續,有產權人、產權共有人或者親屬的有效工商營業登記執照和稅務登記記錄等有效批准文件;
(二)私房、單位自有房屋出租開業的:開業經營部位在房屋所有權證記載的合法建築面積范圍內,已經房屋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辦理房屋、土地使用性質變更手續,有經營房屋租賃許可證,有與房屋租賃合同戶名一致的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等有效批准文件; (
三)直管公房承租人開業經營的:有原住房租賃證、經營房屋租賃許可證、有與承租人或者同住父母、子女及配偶戶名一致的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等有效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條 用於產權調換的安置房屋交付使用時,拆遷人必須向被拆遷人提供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所需的有關文件資料。 拆遷人用預售房屋進行產權調換的,按照國家商品房銷售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前搬遷的,拆遷人應對被拆遷人適當發放獎勵費,獎勵標准由拆遷人確定,經市動遷辦批准後公布。
第三十一條 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應當適當給予搬遷補助費。 拆遷人以期房對被拆遷人或承租人安置,由被安置人自行解決臨時安置房的,拆遷人應給予被安置人臨時安置補助費,計算期限自被安置人搬出拆遷房屋至安置房屋交付被安置人。
實行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必須自行過渡,拆遷人一次性付6個月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和電話移機等其他費用補償標准由物價局與建設局核定公布。
第三十二條 拆遷住宅房屋按照以下辦法計戶: (一)自有私房憑房屋所有權證計戶;
(二)租住私房憑租住憑證和戶口簿計戶; (三)租住直管公房憑公有住房租賃證計戶;
(四)租住單位自有住房憑住房租賃證或出租單位證明計戶。 拆遷非住宅房屋按照以下辦法計戶:
(一)非住宅房屋自用的,憑房屋所有權證和營業執照計戶; (二)非住宅房屋出租的,憑經營房屋租賃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計戶。
第三十三條 因拆遷生產、商業用房造成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一次性停產、停業補助費,具體補助標准由市物價局、建設局核定公布。
第三十四條 房屋拆遷中涉及供電、供水、供氣、廣電、電信等設施遷移的,由產權單位或管理單位按規劃要求負責遷移,拆遷人應補償其拆遷成本費用。
第三十五條 因房屋拆遷需要拆除交通崗亭、護欄、郵箱、廢物箱、車輛站點、消防、人防等公共設施及公共綠化的,拆遷人應預先告知產權單位或管理單位,拆遷人應按照城鎮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作價補償。
第三十六條 房屋拆遷中涉及城鎮居民戶樹木及其他種植物,由種植人在拆遷期限內自行處理,種植人超過期限未處理的,由拆遷人報市動遷辦同意後處理,不予經濟補償;涉及農村居民樹木及其它種植物的,由種植人自行處理,或由拆遷人作價補償後處理。 房屋拆遷中涉及墳墓的,墓主應在拆遷期限內遷移,拆遷人予以適當補償,補償標准由市動遷辦確定,逾期不遷移的,按無主墳墓處理。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涉及的價格標准適用時間,以房屋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為准。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予以警告,並處以已拆除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吊銷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1%以上3%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拆遷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予以警告,並可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
(一)擅自擴大房屋拆遷許可證規定的拆遷范圍的:
(二)委託不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的;
(三)擅自延長拆遷期限的。
第四十條 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轉讓拆遷業務的,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合同約定的拆遷服務費25%以上5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當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一)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實施拆遷的;
(二)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實施拆遷的;
(三)未按照房屋拆遷許可證規定的拆遷范圍實施拆遷的。
第四十二條 拆遷房屋評估機構與一方當事人相互串通,故意壓低或抬高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評估價格,對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拆遷房屋評估機構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並由上級行政管理部門對拆遷房屋評估機構和有關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拆遷實施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弄虛作假、濫用職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吊銷其拆遷許可證,並可處1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 脅迫、侮辱、毆打房屋拆遷工作人員、阻礙房屋拆遷工作依法拆遷房屋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單位或上級管理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對當事人造成損害的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被行政處罰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七條 在城鎮規劃區外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參照本辦法執行。 因城市開發建設徵用集體土地而拆遷的農村房屋,其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八條 本辦法由吳江市建設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④ 農村建房最多可以審批多少平方米
農村建房 允許的最大面積
《農村宅基地管理 條例 》第 i九條規定宅基地的面積標准為 :使用耕地的,最高不超過一百二十五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過一百四十平方米,山區有條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超過一百六十平方米。
農村自建房新出四大標准:
二、禁止佔用耕地建房
其實在農村在耕地上建房的還不在少數,有一些確實是因為農村宅基地資源短缺難以申請,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小編要提醒的是這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新的政策法規處理方法是責令退還土地,而且建造的房屋也將會被拆除,其實受苦受累的還是農民。
三、禁止私自修建三層以上農房
三層以上的農房涉及到安全性所以需要專門的建築隊設計建造,所以在農村是禁止農戶私自修建三層以上的農房的,如果農戶有需求,需要提前向當地政府機關提出申請,審批成功後才能動工。這項政策規定也是為了加強新農村建設,利於農村房屋的整體規劃。
四、禁止房屋隨意翻建
在農村如果要重新修建房屋時一定要先取得政府批準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而且還需要向村委會打報告提交申請,申請成功後才能翻修,所以農村的房屋是不能隨意翻建的,如果沒有這些流程,後期花的冤枉錢可比這個成本大的多,農村人都懂得。
(4)江蘇省村鎮建設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第九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面積標准(包括附屬用房、庭院用地),使用耕地最高不得超過125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最高不得超過140平方米;山區有條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得超過160平方米。
宅基地的用地面積限額為:三人及三人以下的農戶75m2以內,四人的農戶100m2以內,五人的農戶110m2以內;六人及六人以上的農戶125m2以內。
使用非耕地的,每檔最高可增加15m2;山區有條件利用荒坡、荒山建房的,每檔最高可增加35m2。
實施舊村改造、下山移民拆除面積超出用地限額20 m2以上的,可放寬一個檔次的用地限額。
第十條 建房農戶人口計算:
(一)建房人口計算以本戶農村常住戶口為准。已領取獨生子女證的,可增加一人計算建房人口;
(二)現役軍人(不含軍官)、在校大中專學生、服刑人員可計算建房人口。城鎮居民的配偶是農村戶口,又沒有享受房改政策的,經其所在單位核實並出具證明,可在其配偶申請建房時計入建房人口;
(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規定未依法接受處理的,不計算建房人口。
第十一條 宅基地面積計算:
(一)建築物和構築物以牆外包為界,接拼的以牆中或柱中為界;
(二)挑出的陽台和樓梯等以突出部分垂直投影計算佔地面積,但底層不得構築;
(三)由二戶或二戶以上使用同一宗土地的,用地面積按房屋產權的建築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分攤;弄堂用地,使用樓上的農戶分攤面積為一半,其餘為共用面積;
(四)通過購買商品房和以公開有償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或集體土地有償流轉取得的集體土地使用權不計入宅基地面積。
第十二條 符合立戶條件的子女在申請宅基地計算限額時,父母除留足合理限額外,超過部分應合理計算到子女戶。
現有宅基地面積超限額的農戶,在按規劃申請舊房拆建、遷建時,應核減超限額部分。
⑤ 江蘇省對農村建房有什麼規定
《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中規定:
第三十四條 農村村民一戶在農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中房屋佔地面積不得超過宅基地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宅基地面積按如下標准執行:
(一)城市郊區和人均耕地在十五分之一公頃以下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一百三十五平方米;
(二)人均耕地在十五分之一公頃以上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
不同地區宅基地面積的標准,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可以作出具體規定。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鼓勵建造公寓式住宅,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經批准後連續二年未使用的宅基地,應交還原集體經濟組織另行安排利用。
第三十五條 農村村民新建、翻建住宅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會議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其中,農村村民建住宅佔用農用地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按年度分批次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購買農村村民房屋的農戶應當符合申請建房用地條件。
(5)江蘇省村鎮建設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的具體流程:
1、申報:
凡是擁有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人,須領取由土地部門統一印發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報登記表》,以戶為單元,每宗宅基地填寫一份。
村民使用的宅基地,必須提交由經濟社、村委會二級經濟組織及鎮政府出具的土地權屬來源證明。然後由調查組負責收集申報材料上交土地管理部門對權屬進行審核。
2、權屬調查:
國土部門根據土地使用權人的申請,對宅基地范圍、界線、界址、權屬性質、用途等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記錄並經相鄰各方認定,填寫宅基地地籍調查表,繪制宗地草圖,為地籍測量作準備。
在宅基地調查過程中,本宗地使用者和相鄰地使用者應按通知規定時間內到場共同指界,對雙方共同確認的用地界線和界址點進行簽名、蓋章,如不能參加指界的,應書面委託代理人出面指界。
3、審核與公告:
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對認為符合登記要求的宗地進行公告,公告內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者的名稱、地址、准予登記的土地權屬性質、面積、坐落、四至范圍等。
4、審批:
公告期滿,土地權利者及其他土地權益有關者對土地登記審核結果未提出異議的,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審批表上簽署同意登記發證的意見,由市(縣)人民政府領導簽章,並加蓋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登記專用章。
5、登記注冊:
根據農村宅基地登記審批表結果,以宗地(宅基地)為單位逐項填寫土地(宅基地)登記卡、土地(宅基地)歸戶卡及土地證書,並由登記人員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分別在兩卡上簽字。
6、頒發土地證。
⑥ 目前農村宅基地亂批亂用少批多用請問中央有何政策限制
宅基地政策屬於地方性政策,一般來說由當地的國土資源部門管轄,現在超過審批面積的宅基地,一般是不能確權登記的。
以下為江蘇省的規定,供參考:
1.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登記。
2.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後,可以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登記。
3.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後,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按照實際批准面積進行登記。其面積超過各地規定標準的,可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記事欄內註明超過標準的面積,待以後分戶建房或現有房屋拆遷、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實施規劃重新建設時,按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並按照各地規定的面積標准重新進行登記。
⑦ 江蘇違章建築怎麼處罰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
第三十七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而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文件、佔用土地或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批准文件和土地轉讓文件無效,佔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並追究違法單位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擅自改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定內容的,責令當事人限期改正。在改正前,對其建設申請不得予以審批。利用失效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佔用土地或轉讓土地使用權的,佔用或轉讓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擅自買賣、轉讓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許可證自行失效,佔用或轉讓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
第三十八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有下列行為之一,影響城市規劃的,由縣級以上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影響城市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罰款。對單位的罰款幅度為土建工程造價的3%-15%;對個人的罰款幅度為500元以下。罰款上交同級財政。
(一)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二)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確定的內容進行建設的;
(三)買賣、擅自轉讓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四)利用失效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五)其他違反城市規劃進行建設的。
▲江蘇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按規劃審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設用
地批准文件,佔用土地的,批准文件無效,佔用的土地由當地鄉級以上人
民政府責令退回,對批准單位和用地單位的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按規劃審批程序批准或者違反規劃
的規定進行建設,嚴重影響村鎮規劃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
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影
響村鎮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
令限期改正,處以罰款。對單位的罰款幅度為土建工程造價的百分之三以
上百分之十以下,對個人的罰款幅度為土建工程造價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
之五以下。
村(居)民未經批准或者違反規劃的規定建住宅的,由鄉(鎮)人民
政府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設計、施工或者開發,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
得,並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設計、施工或者開發收入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
之十以下的罰款。
(一)未取得設計資格證書承擔設計任務(單層個人住宅除外)或者
未按設計資格規定的范圍承擔設計任務的;
(二)未取得施工資質證書或者未按施工資質規定的范圍承擔施工任
務的;
(三)未取得村鎮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而擅自施工的;
(四)未按設計圖紙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設計圖紙的;
(五)未取得開發資質證書或者未按資質規定的范圍承擔開發任務的
。
第三十四條 取得設計、施工、開發資格(質)證書的勘察設計、施
工、開發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為無證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格(質)證
書的,由工程所在地縣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待證單位的全部非
法所得。
情節嚴重的,除按前款規定進行處罰外,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設計、施
工、開發資格(質)證書。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
令限期拆除,並處以工程造價的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八以下的罰款。
⑧ 江蘇宅基地具體的處理司法解釋,謝謝!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三次修正)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
(1987年6月26日江蘇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89年6月30日江蘇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4年2月22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1997年7月31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結合本省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陸地、水域、灘塗等一切土地。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全面規劃,加強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土地,依法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勞動群眾集體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家根據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被征地單位和承包經營土地的個人,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具體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具體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是統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城鄉土地的國家行政機構。主要職責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土地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主管土地調查、登記、統計,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理土地徵用、劃撥和權屬變更的審查報批、發證;
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利用和保護依法進行檢查和監督,查處違法佔地案件;會同有關部門解決土地糾紛,做好協調工作;調查研究,解決土地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鄉(鎮)應在行政編制人員中指定專人負責土地管理工作,村設兼職土地管理員。
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應根據土地統一管理的要求,做好土地的規劃、管理、使用和保護工作。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使用國有土地、集體所有土地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接受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管理。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六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
第七條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規定的用途管好用好所使用的土地。
國家建設依法徵用的集體所有土地,屬國家所有,用地單位只有使用權。
第八條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
依法需要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或者因買賣房屋,轉讓、調撥土地上的附著物而涉及土地使用權變更的,必須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第九條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第十條使用國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門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單位或個人的土地使用權,注銷土地使用證書:
一、用地單位已經撤銷或搬遷的;
二、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連續兩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四、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第十一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報請當地人民政府處理。跨行政區域的土地爭議,由爭議各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報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青苗、林木和附著物。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會同統計及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進行調查統計,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使用國有土地、集體所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申報。調查統計的數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土地資源情況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確定年度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的控制指標,報經上級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執行。
第十四條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協調。在城市規劃區內,新的工業建設項目和其他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城市規劃選址定點。
城市蔬菜基地,應安排在郊區、遠郊區。經規劃確定的城市蔬菜基地應保持穩定,不得佔用或徵用。確因特殊情況必須佔用、徵用的,除按審批許可權報批外,並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繳納新蔬菜基地開發基金。
第十五條佔用城鎮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佔用耕地從事非農業生產建設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六條開發國有荒山、荒地和灘塗,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個人使用;用於非農業生產建設的,按國家建設用地審批程序辦理。
第十七條嚴格控制佔用耕地、林地新建磚瓦窯廠。市、縣人民政府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情況,統一規劃,加強管理。
一、在丘陵地區和有廢地、廢河等土源可以利用的地區,發展磚瓦商品生產,滿足國家建設和城鄉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二、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上的鄉(鎮),對現有的磚瓦窯廠應認真進行清理和整頓。有土源的,繼續辦好;無土源的,應限期停產;
三、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下的鄉(鎮),禁止使用耕地建磚瓦窯廠。已建的,除有土源者外,應限期停產;
四、燒窯、挖砂、開山採石等使用後的土地,由用地單位或個人負責墾復,恢復利用;不能墾復利用的,按照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分別由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償收回,另行安排使用。
第十八條禁止在耕地、林地和水利工程、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等保護區內取土、墳葬。
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耕地,維護水利排灌工程設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沙化、鹽漬化和水土流失,制止荒廢、破壞耕地的行為。
國家建設和鄉(鎮)村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
第四章國家建設用地
第二十條國家建設需要徵用集體所有土地和使用國有土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基本建設程序規定批準的初步設計和規劃部門確定的選址定點等文件,向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在土地管理部門主持
下,由建設單位、被征地單位和有關單位,擬定征地方案和補償、安置協議,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辦理征地有關手續,劃撥土地。
被征地單位和建設用地單位應當嚴格執行補償、安置協議,保證將被徵用的土地及時交付使用。建設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選址定點、用地數量、范圍和用途進行施工。工程結束時,應及時報請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驗收。符合批准用地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給土
地使用證書。
防洪搶險、緊急軍事行動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的土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先用後辦報批手續。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先用後批。
第二十一條徵用土地的審批許可權:
一、徵用耕地一千畝以上,一級基本農田五百畝以上,其他土地二千畝以上,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
二、徵用耕地三十畝以上,蔬菜地三畝以上,其他土地五十畝以上,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徵用耕地三畝以上、三十畝以下,蔬菜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上、五十畝以下,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徵用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一個建設項目,同時徵用有耕地、蔬菜地和其他土地的,省、市、縣人民政府一次對各類土地的審批許可權除執行前款規定外,合計畝數不得超過本級政府批准徵用「其他土地」的審批許可權。
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應當盡量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確需佔用基本農田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經批准同意進行建設的,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和程序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城市郊區徵用土地的審批許可權,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執行審批許可權的規定。一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的土地,應根據總體設計一次申請批准,不得化整為零越權審批。分期建設的項目,應分期征地,不得先征待用。
第二十二條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建設單位應支付土地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如下:
一、土地補償費
1.徵用耕地、蔬菜地,根據國家規定的價格政策,按該土地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下同)的六倍計算;
2.徵用魚塘、藕塘、養殖場、果園、竹園、林地等土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五倍計算;
3.徵用柴山、灘地、水塘、葦塘和其他有收益的非耕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三倍計算;
4.徵用宅基地按鄰近耕地的補償標准計算;房屋由建設單位另行征地移遷重建的,原宅基地不再給予補償;
5.徵用無收益的非耕地,一般不予補償。
二、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
1.青苗補償費,一般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計算;能收獲的不予補償。多年生經濟林木,可以移植的,由建設單位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由用地單位給予合理補償或作價收購;
2.房屋拆遷,按房屋結構、面積、新舊程度,給予合理補償;
違章建築物和開始協商征地後突擊搶栽的樹木、突擊搶建的建築物,不予補償;
3.農田水利工程及機電排灌設施、水井、人工魚塘、養殖場和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按照實際情況付給遷移費或補償費。
三、安置補助費
1.征地前農業人口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上的被征地單位,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每畝年產值的三倍;征地前農業人口人均耕地不滿一畝的被征地單位,徵用每畝耕地安置補助費以年產值的四倍起算,人均耕地每減少零點一畝,安置補助費相應增加年產值的一
倍,但最高不得超過年產值的十倍;
2.徵用非耕地安置補助費,按該土地年產值和略低於鄰近耕地的安置補助倍數計算;
3.徵用房屋和其他建築物的地基以及無收益的非耕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四、按照本條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最高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倍。
五、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支付的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應當屬於個人的附屬物和青苗補償費付給本人外,其他費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有關鄉(鎮)村商定處理,用於組織被征地單位發展生產、安排多餘勞動力就業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佔用。
六、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徵用土地的補償安置標准和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規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條因國家建設徵用土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和有關單位,通過發展農副業生產,興辦鄉(鎮)村企業和服務性行業等途徑,進行安置;安置不完的,由勞動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優先安排符合條件
的人員到有勞動力計劃指標的用地單位或其他集體所有制單位、全民所有制單位就業。其中,安排到全民所有制企業和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的人員,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並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給吸收勞動力的單位。
被征地單位的耕地全部被徵用或征地後農業人口人均耕地不足零點一畝的村民小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征地單位原有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剩餘的零星土地交給當地土地管理部門作為國有土地管理使用。
第二十四條經批准徵用的耕地和其他納稅的土地,應減免農業稅。
第二十五條依法開采地下礦產資源造成地面塌陷的集體所有土地,應盡量改造利用。不能耕種的塌陷土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作征地處理,但補償安置標准應該適當降低。屬於國家所有的塌陷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統一安排使用,也可以安排給用地單位改造利用
。
第二十六條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因堆放材料和運輸通道等需要的臨時用地,應盡量在征地范圍內解決。確實無法解決的,由建設單位在申請徵用土地時一並向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臨時用地數量和期限的申請,經批准後,與有關單位簽訂臨時用地協議,並按該土地年產值逐
年給予補償。建設單位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的建築物,使用期滿,應及時歸還土地,並負責恢復生產條件,或支付相應的復耕費用。
建設單位為選擇建設地址需要對土地進行勘測的,架設和鋪設地上、地下管線以及進行地質勘探或其他野外作業需要臨時用地的,必須報經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被徵用土地上的墳墓,由征地單位報請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公告墳主限期遷移,並支付遷墳費;無主墳墓,由用地單位代遷或深埋。
第二十七條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在不影響工程進度的情況下,應允許農民收獲,不得鏟毀;在一個耕種收獲期內因故暫不使用的已征土地,應允許農民繼續耕種。
第二十八條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按照國家建設用地的規定辦理。
全民所有制企業、城市集體所有制企業與鄉(鎮)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投資興辦的聯營企業,需要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規定實行徵用,也可以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將土地的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
在城鎮從事個體經營需要使用國有土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按照使用國有土地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變更用途或停業的,土地應及時退回國家,房屋作價處理。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與土地所有單位簽訂臨時用地和補償協議。
第二十九條國家建設需要使用的國有土地,按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程序和審批許可權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劃撥。使用國有荒山、荒地的,無償劃撥;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已經劃撥的國有土地,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建設單位應按照對土地的投入、青苗、附著物等受損失的實
際情況給予合理補償。原使用單位需要搬遷的,建設單位應負責搬遷。
國有農、林、牧、漁場(圃)和機關、團體、學校、廠礦等企業、事業單位,在其所使用的土地上進行非農業生產建設或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徵求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並依法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三十條鄉(鎮)村各項建設用地,應當按照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制定規劃,經村民大會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後,由鄉(鎮)人民政府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城市規劃區內的鄉(鎮)村建設規劃,應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居民住宅建設、鄉(鎮)村企業建設、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必須按鄉(鎮)村建設規劃進行。
鄉(鎮)村建設依法經批准使用集體所有的耕地,相應減免農業稅。
第三十一條農村居民建房,按鄉(鎮)村建設規劃須使用耕地或國有土地的,應當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非耕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居民建房不得佔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耕地。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農戶、非農戶,方可向所在地的村(組)申請宅基地:
一、統一規劃建設的居民新村(或居民點)需要重新安排宅基地的;
二、原有宅基地面積低於本《辦法》的規定標准,有的子女已經達到婚齡,居住擁擠,確實需要分居的;
三、經批准回鄉落戶定居的離休、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工、軍人、華僑、僑眷等需要安排宅基地的。
第三十二條農戶宅基地的用地標准(包括居住用房和附屬用房建築用地、庭院、家前屋後少量綠化地),根據鄉(鎮)人均耕地不同情況,以戶為單位確定。經濟條件許可的,應鼓勵建樓房。其標准為:
一、城鎮郊區和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下的鄉(鎮),每戶宅基地應少於零點二畝;
二、人均耕地在一畝以上、二畝以下的鄉(鎮),每戶宅基地為零點二畝至零點三畝;
三、丘陵、山區和人均耕地在二畝以上的鄉(鎮),每戶宅基地可以多於零點三畝,但最多不得超過零點四畝;
四、住房和附屬建築物的佔地面積不得超過宅基地的百分之七十。不得以自留地、飼料地抵算宅基地。
不同地區使用宅基地的具體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在本條規定的限額范圍內,根據鄉(鎮)人均佔有耕地的情況,作出規定。
經批准使用的宅基地,由主管單位發准建證;房屋建成驗收符合規定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發給宅基地使用證書。
老宅基地面積超過本《辦法》規定標準的,應通過實施鄉(鎮)村建設規劃,調整居民點,更新改造舊房等途徑,逐步將多佔的土地收歸集體。
出租房屋的,不得再申請宅基地;出賣房屋的,應將宅基地退還集體,注銷宅基地使用證書;買賣房屋的農戶符合申請宅基地條件的,經鄉(鎮)人民政府批准,換發宅基地使用證書。
遷居、拆除房屋後騰出的宅基地,退還集體,統一安排使用,注銷宅基地使用證書。
第三十三條城鎮規劃區內的非農業戶居民、職工、國家工作人員建住宅用地,由城鎮建設部門按照城鎮規劃統一征地,集資統建,或報經批准由所在單位統建。確有必要申請使用集體所有土地建住宅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參照本《辦法》徵用土地的規定,支付補償費和安置
補助費。
第三十四條鄉(鎮)村企業建設用地,必須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批準的其他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本《辦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村企業建設用地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按照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生產規模,另行制定。
鄉(鎮)企業建設使用村(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負擔能力,參照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的有關規定,給被用地單位以適當補償,並妥善安置農民的生產和生活。
第三十五條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的土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本《辦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被用地單位的土地調整和補償安置辦法,由縣級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六條鄉(鎮)村各項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的用途。批准後一年未使用的土地,應交還原集體經濟組織繼續耕種。
第三十七條農村專業戶、個體工商戶和經濟聯合體等從事非農業生產需要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應持有關部門的證明文件向所在村(組)提出用地申請,商訂協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規定許可權審批。
農民自理口糧進城經商、務工、從事運輸業和服務性行業,需要使用土地的,應向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參照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三款規定辦理。
第六章獎勵與懲罰
第三十八條對執行《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一、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
二、同違反土地法規、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做出貢獻的;
三、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第三十九條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以及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對非法佔用的土
地,每畝處以三百元至一千元的罰款;對非法佔地的單位主管人員和主要經辦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條農村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
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應比照前款從嚴處理。
第四十一條無權批准徵用、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批准文件無效。非法批准佔用的土地,按本《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處理。對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單位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
責任。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一律無效,沒收違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及其他設施;並可對當事人處以違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對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侵犯或者非法變更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非法變更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無效。造成損失的,賠償損失。
第四十二條破壞土地資源,非法取土、挖沙、採石、采礦等,嚴重毀壞耕種條件的,或因開發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鹽漬化,故意拋荒,使農業生產受損失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治理和糾正,並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一至三倍處以罰
款。
第四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的主管部門、有關部門非法佔用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城市新蔬菜基地開發基金的,由本級或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退賠,並可處以非法佔用款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罰款;對主管人員及主要經辦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個人非法佔用的,以
貪污論處。
第四十四條在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過程中,拒不執行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或者煽動群眾鬧事、阻撓國家建設的,進行批評教育或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國家工作人員在執行《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的過程中,利用審批土地、變更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調處糾紛,發放證件等職權,營私舞弊、行賄、受賄,敲詐勒索,貪污國家、集體財物和侵佔個人財物,情節輕微的,進行批評教育,退出非法所得,並給予行政處
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分,由當事人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決定並執行。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除依法可由鄉(鎮)人民政府決定執行者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作出決定。當事人對處罰決定
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申請復議,也不起訴,又不履
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受到限期拆除新建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拒絕、阻礙土地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照治安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
本《辦法》規定的罰款,上繳同級地方財政。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七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使用土地的管理辦法,按《江蘇省外商投資企業土地使用管理辦法》執行。
第四十八條各市、縣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或補充規定,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四十九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11月27日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江蘇省<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實施辦法》和1983年10月22日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江蘇省村鎮建設用地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省、市、縣過去發布的土地管理文件、規定,與《土
地管理法》和本《辦法》相抵觸的,以《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為准。
附: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決定
(1997年7月31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1997年7月31日公布施行)
⑨ 江蘇省江陰市農村建房的宅基地面積是多少
江陰
農村建房審批管理辦法
第一條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江蘇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以及《泰州市實施<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辦法》的規定,結合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以下簡稱靖江園區)實際,制訂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 靖江園區農村建房管理范圍為園區辦事處下轄的江峰村、江防村、八圩村、六圩村、五圩村、四圩村、萬豐村、迎江村、恆義村、五星村、漁業三分公司、七分公司、八圩居委所有行政區域范圍。
第三條 靖江園區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正確引導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節約、依法用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四條 靖江園區管委會受靖江市政府委託對園區范圍內農村建房統一管理。
靖江園區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和農村村民建房的監督管理工作。
靖江市國土資源局駐園區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范圍內農村宅基地的審批、監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條 要嚴格農村村民建房審批手續,把握宅基地申請條件,堅決貫徹「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市規定標准,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根據有關規定,農村村民建房不得佔用農田安排宅基地,必須利用原有宅基地。
第六條 村民建住宅使用原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非耕地的,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後,向園區辦事處申請核發村鎮規劃選址意見,並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向靖江國土資源局駐園區辦事處申請辦理土地使用手續。
第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中的農村村民可申請宅基地:
1、現有住宅經辦事處相關職能部門會同村委會鑒定屬於危房必須翻建的;
2、有兩個兒子以上的,且有一個以上兒子已成年,符合分戶規定的,僅有一處宅基地,且宅基地面積沒有超過標準的,經審批,同意分戶建設或平房原地翻建(樓房不予翻建)。
第八條 在列入靖江園區二年內拆遷搬遷的村莊內,不得進行房屋翻建、擴建、改建、新建等活動,有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可申請建房的村民,可以先予拆遷安置(具體方案另訂)。
沒有列入靖江園區二年內拆遷的村莊,有符合建房條件的村民可以申請建房,並按有關規定進行報批。
第九條 符合第七、第八條規定需申請建房的,由村民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會議討論同意張榜分布,期滿無異議的由所在村上報園區辦事處,由園區辦事處職能部門會同靖江國土資源局駐園區辦事處現場踏勘,審定同意後填寫表格按規定辦理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及宅基地報批手續。
第十條 宅基地面積嚴格按省市有關規定執行,每戶宅基地面積不超過135平方米,其中建築佔地面積不得超過宅基地面積的70%,建房層數不得超過三層。
第十一條 嚴格日常監管制度,各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負責辦理農村村民建房報批手續,加強農村住宅建設用地的日常管理,及時發現制止並上報各類土地違法行為。辦事處職能部門及國土局駐園區辦事處要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對嚴重違法行為,要公開曝光,用典型事例教育群眾。
第十二條 經批準的農村村民建房必須經園區辦事處職能部門、靖江市國土資源局駐園區辦事處會同村委會實地放樣,放樣驗收合格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條 本辦法於發布之日起施行。
⑩ 江蘇新農村建設政策農村搬遷是怎麼樣估價與賠償的
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修正)
(1990年12月19日江蘇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
通過 根據1996年12月13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
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適應城市建設和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護公
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
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的房屋(含
建築物、附屬物),均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
市、縣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
第四條 對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房屋拆遷,必須給予被拆遷人補償和安置
,各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和配合。
第二章 拆遷程序
第五條 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房屋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統稱拆遷人),須持建設項
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和其他有關批准文件,向當地房
屋拆遷主管部門提出房屋拆遷申請,交納拆遷管理費,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委
托或自行拆遷。
第六條 拆遷范圍確定後,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通知公安、工商、房管、城建、街
道辦事處等部門和單位,停止辦理拆遷范圍內的戶口遷入、分立,工商營業執照,房屋
翻建(包括擴建、改建)、買賣、交換、出租等手續,但停辦手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
二年。
因出生、軍人復退轉、婚嫁等確需在拆遷范圍內遷入或分立戶口的,須經縣級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辦理。
第七條 房屋拆遷許可證一經核發,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搬
遷時限等予以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拆遷人應及時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
人和使用人(以下統稱被拆遷人)發送房屋拆除通知書。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及時向被拆
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被拆遷人接到房屋拆除通知後,應及時到房管、土地等部門辦理房屋、土地所有權
或使用權的變更登記手續。
第八條 在房屋拆遷公告規定期限內,拆遷人應與被拆遷人依法簽訂書面拆遷協議
。拆遷協議應載明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地點,搬遷過渡方式,過渡期
限和違約責任等內容。拆遷協議須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鑒證或由公證機關公證。
第九條 受拆遷人委託的單位實施拆遷時,須持有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核發的房屋拆
遷資格證書。
第十條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負責對各項拆遷活動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者應如實提
供情況和資料。檢查者有責任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第三章 拆遷補償
第十一條 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應依法給予合理補償。補償可採用作價
補償、產權調換或作價補償和產權調換相結合的形式。
第十二條 作價補償應按照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各類房
屋的重置價格應依法定期確定並公布。
對從區位好的地段遷入區位差的地段的被拆除房屋,應結合具體情況,對被拆除房
屋所有人適當提高補償標准。具體辦法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以產權調換形式償還的私有和單位自有住宅房屋,償還建築面積與被拆
除建築面積相等的,按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與建築安裝工程造價結算;償還建築面積超
過被拆除建築面積且在規定安置標准內的,超過部分按照住宅房屋的成本結算;償還建
築面積超過規定安置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照商品房價格結算;償還建築面積小於被拆除
建築面積的,不足部分參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適當提高補償費用,具體提高標准由設區
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四條 拆除直管公有住宅房屋,應以安置的建築面積歸還產權,原舊房由拆遷
人拆除。
第十五條 拆除出租住宅房屋,應實行產權調換,原租賃關系繼續保持,因拆遷而
引起變化原租賃合同條款內容的,應作相應修改。
私有房屋所有人自願放棄出租面積,承租人符合安置條件的,可由承租人按建築面
積重置價格給所有人補償,該出租面積由拆遷人與承租人實行產權調換。
第十六條 以產權調換形式償還的非住宅房屋,償還建築面積與被拆除建築面積相
等的,按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與建築安裝工程造價結算;償還建築面積超過被拆除建築
面積的,超過部分按照商品房價格結算;償還建築面積小於被拆除建築面積的,按照重
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
第十七條 拆除用於公益事業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物,由拆遷人根據城市規
劃的要求,按照被拆除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物的性質、規模予以重建,或按照重置
價格給予補償,仍用於公益事業建設。
第十八條 拆除違法建築、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
期限的臨時建築,給予適當補償。
第十九條 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拆除非私有住宅房屋的具體辦法,由設區的市人民政
府根據本條例的規定作出具體規定,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二十條 被拆遷人不得超過本條例規定的范圍,提出額外要求或附加條件;拆遷
人也不得擅自提高或壓低補償標准。
第四章 拆遷安置
第二十一條 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應依法給予安置。異地安置的,一般
應在房屋拆除時給予一次性安置。回遷安置需要臨時過渡的,過渡期限由市、縣人民政
府規定。但拆遷安置用房為多層住宅的,過渡期不得超過24個月;拆遷安置用房為高
層住宅的,過渡期不得超過36個月。
對不能回遷安置、從區位好的地段遷入區位差的地段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應適當
增加安置面積。
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包括在拆遷范圍內具有正式戶口,並實際居住的公民和具有
營業執照或作為正式辦公地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
第二十二條 拆除住宅房屋,以原使用面積為依據進行安置。對按照原使用面積安
置住房有困難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可適當增加安置面積,並不小於本地的安置標准。
拆除少數面積過大的私有住宅房屋,經書面協議、妥善安置後,面積減少部分應按本條
例規定予以補償。
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在規定安置標准內,超過被拆除使用面積部分的費用
,由家庭人員所在單位按住宅房屋的成本價格承擔;超過規定安置標准增加面積的費用
,由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按商品房價格承擔。上述超面積款項的收入應沖減拆遷工程成本
,結算憑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規定。
經書面協議,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放棄或者減少安置面積的,拆遷人應對被拆除房屋
使用人給予獎勵。
第二十三條 拆除非住宅房屋,按照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安置,或由拆遷人和被拆
除房屋使用人互相協商解決,也可在補償後由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主管部門統籌安置。
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引起直接經濟損失的,由拆遷人付給適當補助費。
拆除中、小學校舍或幼兒園,在新的校舍、幼兒園按規劃要求未建成前,必須保證
學生就近入學,不得因拆遷而影響正常教學工作。
非住宅房屋性質的界定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規定。
第二十四條 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因拆遷而搬家的,由拆遷人付給搬家補助費。
在規定過渡期限內,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付給臨時安置
補助費。由於拆遷人的責任而延長過渡期限的,從逾期之日起應加倍增加臨時安置補助
費。
在規定過渡期限內,由拆遷人提供周轉房的,不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但超過過渡
期的應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對補償形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
、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調
解;調解不成的,由批准拆遷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准拆遷的房屋拆
遷主管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調解或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
如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提供了周轉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強制拆遷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被拆遷人違反協議拒絕騰退周轉房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對被拆遷
人予以警告、責令限期退還周轉房,並可處以罰款。周轉房屬於營業性的,罰款幅度為
五萬元以下;周轉房屬於住宅的,罰款幅度為一萬元以下。
第二十七條 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或者限期改
正,予以警告,並可視情節輕重處以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或者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規定擅自拆遷的;
(二)委託未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拆遷的;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補償、安置標准,擴大或者縮小補償安置范圍的;
(四)拆遷人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拆遷期限或者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
第二十八條 被處罰的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
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
可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
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
行。
第二十九條 脅迫、侮辱、毆打房屋拆遷工作人員,阻礙房屋拆遷工作人員依法拆
遷房屋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房屋拆遷部門工作人員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
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拆遷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古建築、華僑和外國人的房屋及
代管房產等,應依法報經批准。
第三十一條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具體實施辦法,並報省人
民政府備案。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10月9日江蘇省第五屆人大
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原則批準的《江蘇省城市建設用地管理和房屋拆遷安置試行辦法》
同時廢止。
附: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的決定
(1996年12月13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
議通過 1996年12月13日公布施行)
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於《〈
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決定對《江蘇省城市房屋拆
遷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二條修改為:「在本省行政區域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
建設需要拆遷的房屋(含建築物、附屬物),均適用本條例。」
二、在第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因出生、軍人復退轉、婚嫁等確需
在拆遷范圍內遷入或分立戶口的,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辦
理。」
三、在第十二條後接著增加:「各類房屋的重置價格應依法定期確定並公
布。」同時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對從區位好的地段遷入區位差的地段的被
拆除房屋,應結合具體情況,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適當提高補償標准。具體辦
法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定。」
四、將第十三條末尾句號改為分號,並接著增加:「償還建築面積小於被
拆除建築面積的,不足部分參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適當提高補償費用,具體提
高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定。」
五、在第十四條之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拆除出租住宅房屋,應
實行產權調換,原租賃關系繼續保持,因拆遷而引起變化原租賃合同條款內容
的,應作相應修改。」
「私有房屋所有人自願放棄出租面積,承租人符合安置條件的,可由承租
人按建築面積重置價格給所有人補償,該出租面積由拆遷人與承租人實行產權
調換。」
六、將原第十八條修改為:「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拆除非私有住宅房屋的具
體辦法,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條例的規定作出具體規定,報省人民政府
備案。」
七、將原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應依
法給予安置。異地安置的,一般應在房屋拆除時給予一次性安置。回遷安置需
要臨時過渡的,過渡期限由市、縣人民政府規定。但拆遷安置用房為多層住宅
的,過渡期不得超過24個月;拆遷安置用房為高層住宅的,過渡期不得超過
36個月。」同時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對不能回遷安置、從區位好的地段
遷入區位差的地段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應適當增加安置面積。」
八、將原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拆除住宅房屋,以原使用面積為依
據進行安置。對按照原使用面積安置住房有困難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可適當
增加安置面積,並不小於本地的安置標准。拆除少數面積過大的私有住宅房屋
,經書面協議、妥善安置後,面積減少部分應按本條例規定予以補償。」在第
二款句末接著增加:「上述超面積款項的收入應沖減拆遷工程成本,結算憑證
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規定。」將第三款修
改為:「經書面協議,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放棄或者減少安置面積的,拆遷人應
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給予獎勵。」
九、在原第二十二條後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非住宅房屋性質的界定辦
法,由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規定。」
十、在原第二十三條第三款後接著增加:「但超過過渡期的應付給臨時安
置補助費。」
十一、將原第二十四條修改為:「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對補償形式和補償金
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經協商達不成協議
的,由批准拆遷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調解;調解不成的,由批准拆遷的房屋拆
遷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准拆遷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
府調解或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訴訟期間如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提供了周轉房的,不停止拆遷的
執行。」
「強制拆遷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執行。」
十二、將原第二十五條修改為:「被拆遷人違反協議拒絕騰退周轉房的,
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對被拆遷人予以警告、責令限期退還周轉房,並可處以罰
款。周轉房屬於營業性的,罰款幅度為五萬元以下;周轉房屬於住宅的,罰款
幅度為一萬元以下。」
十三、將原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主管
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或者限期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視情節輕重處以十萬元以下
的罰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或者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規定擅自拆遷的;
(二)委託未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拆遷的;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補償、安置標准,擴大或者縮小補償安置范圍的;
(四)拆遷人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拆遷期限或者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
十四、將原第二十九條中的「外僑房屋」修改為「華僑和外國人的房屋」。
十五、將原第三十條修改為:「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
定具體實施辦法,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十六、增加條文後,原條文序號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