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預演算法規定
㈠ 中央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編制辦法
一、我國政府預算編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影響
(-)法律關於預算草案編制的一些規定不科學,影響預算編制的質量。
1.我國《預演算法》規定預算年度從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但《預演算法實施條例》又規定預算年度開始的1月份才要求省、市、自治區政府財政部門匯總上報本級總預算草案,預算經人大審批通過的時間一般都是在3月中。下旬,從理論上講,經過人大審批通過的預算案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預算年度開始後,預算還處在編制和審批中,待預算獲得正式批准後,預算執行差不多已過去三、四個月,在有些地方已過去半年。財政在較長時間里的無預算運行,形成先執行、後編制、再審批的局面,使預算從立法上缺乏應有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客觀上限制了預算的法律約束力。一旦預算執行中出現問題,就缺乏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法律依據。雖然預算法規定「各級政府預算草案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前,本級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預算支出數額安排支出;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但這一規定本身,使編制出的預算案的1一3月的內容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和意義,與此同時,在此期間政府預算對實際預算收支的指導作用是缺位的。
2.「法與法打架」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法律、法規對預算規定了「法定支出」任務,如農業法、教育法等都規定預算對這些部門的投入應達到財政收入的某一比例標准,這些規定對於《預演算法》的規定和財政的承受能力考慮較少,給預算的編製造成了一定難度,影響了預算的整體性、統一性。據調查,上級各項法律、政策、配套等新增支出,在有些地方是當年可用財力增加額的200%以上。在一些省每年僅教育、農業、科技三項按法律要求安排的支出增長就要佔當年新增財力的一半以上。財政部門對這些財政支出需求,沒有辦法安排,處於兩難境地。若執行《預演算法》,堅持收支平衡,無法滿足一些部門的法律、政策規定的支出要求;若執行其他法律、政策,收支平衡又不能保證,《預演算法》的要求不能落實。
(二)編制內容不夠科學,不利於預算的執行和監督。
1.預算編制內容粗糙。
預算編制內容細化是預算管理的基礎。然而,一方面,我國的預算收支科目的設計不合理,預算收支科目十分粗糙。目前,我國的預算收支表中,類級科目只有100多條,而且是在單式預算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其科目不能適應復式預算的編制需要,例如「基本建設支出」和「企業虧損補貼」兩個科目,在編制復式預算時採取一分為二的方式,冠之以「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的定語分別用於兩部分預算中,顯然不能滿足預算編制的需要。另一方面,收支科目的粗糙,造成我國財政部門編制的預算草案太粗略,項目不細,預算報表所列科目組次太少,所列內容太粗,透明度太低。而且,大多數地方財政部門預算草案科目只列到「類」一級,還有很多地區編制的預算連「類」級也列不全,只列20來個大類,更沒有「款」、「項」、「目」的具體內容;有的地方財政部門編制的預算內容雖稍細一些,但也只到「款」級科目,沒有具體的「項」和「目」,甚至許多資金不作預算,隨用隨批,「暗箱操作」,起不到預算的作用。由於預算編製得過於簡單。籠統,透明度低,其內容是否科學、合理難以審查監督,審計也沒有依據,造成人大代表審議時對預算內容了解模糊,看不明白,也就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建議;這種粗糙的預算到了執行環節,也無法嚴格執行,預算資金可以在各個細目之間隨意流用,預算執行的彈性大,無法追究責任,因而也就談不上缺乏約束力。編制方面的粗糙,是造成我國預算對支出控制力弱化的重要根源。
2.內容不完整。
在我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分為預算內和預算外兩塊,各級財政部門編制的預算案一般僅反映預算內資金的分配情況,而對於數額龐大的預算外資金不予反映,這樣,政府手中的財政資金只有一部分在預算中得以反映,編制的預算從內容上看是不完整的。由於政府預算內容不完整,導致大量財政資金游離於人大的監督之外,狹窄的預算收支范圍既弱化了應有的預算監督,亦削弱了政府預算的宏觀調控能力。
(三)預算的編制形式不符合《預演算法》的規定,影響預算的規范性和《預演算法》的嚴肅性。
按照預演算法的規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按照復式預算編制」,並且 1995年在《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政府預算按照復式預算編制,分為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預演算法之所以規定按復式預算編制預算,是因為復式預算有利於體現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分開的原則,較之單式預算,它能夠反映不同性質的預算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情況,增強預算的透明度,並採取不同的辦法管理性質不同的預算資金,從而更加有效地管理預算資金。預演算法頒布以來,中央政府雖然從1992年開始編制復式預算,但具體形式一直處於多變狀態之中。從1992—1996年編制的預算分為經常預算和建設預算;1997年以一般預算收支、基金預算收支取而代之;1998年至今又以一般預算收支、基金預算收支和債務預算收支的形式編制。目前這種三部分預算收支在形式上既不同於單式預算,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復式預算。很明顯的一點,無論是將政府預算編成經常預算和建設預算,還是將政府預算概括為一般預算收支、基金預算收支和債務預算收支,都與預演算法和《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的界定相距甚遠。而且,按照常規,復式預算是依據性質的不同劃分預算收支的,但一般預算收支和基金預算收支,卻在性質上相互交叉,以致其區分的界限模糊不清。至於地方政府編制的預算,則更是與預演算法過頂的形式相去甚遠。
(四)預算收支的測算方法過於簡單,缺乏科學論證,導致財政收支的測算結果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我國多數地方沿用傳統的「基數加增長」的辦法測算預算收支,即在上年收支基數上加本年增、減因素,以此確定本年各項預算收支。在收入預算的編制上,往往存在較多的人為因素和長官意志,或者是國家已經確定了當年財政收人的增長比率,地方就是一個執行的問題。在支出預算編制上,細化項目、量化分析和科學論證做得還很不夠。「基數法」實施的後果,使各預算單位對「基數」重視有餘,而對資金使用效益卻過問甚少,而且,也易於形成支出剛性,不利於預算支出總量與結構的調整。
(五)編制、審批時間倉促,造成代編預算盛行,預算脫離實際,審批流於形式。
從編制時間來看.法律規定預算編制時限是:11月10日國務院向省級政府和中央各部門下達編制下一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提出編制預算草案的原則和要求,到下一年度1月10日前省級財政部門匯總本級總預算草案並報財政部門,其間僅有兩個月的時間。盡管2000年開始,將下達編制下一年度預算草案的指標的時間提前到9月份,比以前提前了兩個月,但在這4個月中,預算草案的編制需經歷以下環節:各級政府層層下達指示部署;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制本級預算;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匯總下一級總預算;各級政府審定;報上一級政府審核並聽取意見。在這段時間中,預算編制的許多基礎性工作難以完成,預算編制的一些政策性、技術性工作也很難做到細致調詳。此外,根據預演算法的規定,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本級總預算草案。我國法律對各級人代會召開的時間沒有規定,全國人代會一般在3月召開,省級人代會一般在1月或2月召開,省以下各級人代會召開的時間各地不同,但一般都在3月以後,由於市、縣人代會尚未對預算進行審批,省級人代會只能將代編的預算報中央匯總。由於是代編預算,所以很難做到准確。這種預算安排上的先天不足,沖擊了預算的正常執行。
從審批的時間來看,《預演算法》規定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在本級人大會議召開一個月前,將本級預算草案的主要內容提交人大專門委員會進行初審。在人大開會期間,通常也只有較短的時間用於審查預算案。而且,在實際工作中政府報送人大審批的主要是預算報告,所附的「預算草案」只是大類的數字。在人代會期間,雖然有預算委員會,常委會每年也安排一次會議審議預算執行情況,但由於內容很粗,科目不細,人大代表在審議預算報告時看到的只是20多個「類級」收支總數,而具體體現其使用的300多個「款級」、500多個「項級」的財政資金,則完全由政府主導支配,人大根本無法接觸細致的數字,連一些部門究竟有多少編制、需要多少經費都無法知曉,因而也就無法對預算案進行實質性的審查,導致人大的審查流於形式。
二、改進我國政府預算編制的思路
上述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性使用,也為一部分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提供了有利之機,嚴重影響了政府預算的法律嚴肅性,必須加以克服和改進。
(一)完善《預演算法》及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加強有關法律、法規與《預演算法》的銜接。協調。
1.修訂《預演算法》。
鑒於目前財政年度有較長時間無預算運行的狀況,可考慮對財政年度進行調整,將預算年度由目前的歷年制改為跨年制,以消除時間差。具體來說可考
2006年中央部門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
為科學、合理地編制部門預算,中央部門在編制2006年部門預算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部門預算的編制要符合《預演算法》和國家其他法律、法規,充分體現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並在法律賦予部門的職能范圍內編制。具體來講:一是收入要合法合規。組織基金收入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事業性收費要按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價格管理部門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標准測算等。二是各項支出要符合財政宏觀調控的目標,要遵守現行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支出預算要結合本部門的事業發展計劃、職責和任務測算;對預算年度收支增減因素的預測要充分體現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一致性,要與經濟增長速度相匹配;項目和投資支出方向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支出的安排要體現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勤儉辦事的方針;人員經費支出要嚴格執行國家工資和社會保障的有關政策、規定及開支標准;日常公用經費支出要按國家、部門或單位規定的支出標准測算;部門預算需求不得超出法律賦予部門的職能。
二、真實性原則
部門預算收支的預測必須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和履行部門職能的需要為依據,對每一收支項目的數字指標應認真測算,力求各項收支數據真實准確。機構、編制、人員、資產等基礎數據資料要按實際情況填報;各項收入預算要結合近幾年實際取得的收入並考慮增收減收因素測算,不能隨意誇大或隱瞞收入;支出要按規定的標准,結合近幾年實際支出情況測算,不得隨意虛增或虛列支出;各項收支要符合部門的實際情況,測算時要有真實可靠的依據,不能憑主觀印象或人為提高開支標准編制預算。
三、完善性原則
部門預算編制要體現綜合預算的思想。各種預算外資金要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改變預算內外資金「兩張皮」的狀況,取消收支掛鉤的預算核定方法,對單位的預算內、外各項財政資金和其他收入,統一管理,統籌安排,統一編制綜合財政預算。編制預算時,要將部門依法取得的包括所有財政性資金在內的各項收入以及相應的支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管理,對各項收入、支出預算的編製做到不重不漏,不得在部門預算之外保留其他收支項目。
四、科學性原則
部門預算編制要具有科學性,具體主要體現在:(1)預算收入的預測和安排預算支出的方向要科學,要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要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2)預算編制的程序設置要科學,合理安排預算編制每個階段的時間,既以充裕的時間保證預算編制的質量,出要注重提高預算編制的效率;(3)預算編制的方法要科學,預算的編制要制定科學規范的方法,測算的過程要有理有據;(4)預算的核定要科學,基本支出預算定額要依照科學的方法制定,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中要對項目進行遴選,分輕重緩急排序,科學合理地選擇項目。
五、穩妥性原則
部門預算的編制要做到穩妥可靠,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不得編制赤字預算。收入預算要留有餘地,沒有把握的收入項目和數額,不要列入預算,以免收入不能實現時,造成收小於支;預算要先保證基本工資、離退休費和日常辦公經費等基本支出,以免預算執行過程中不斷調整預算。項目預算的編制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六、重點性原則
部門預算編制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項資金,本著「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在兼顧一般的同時,優先保證重點支出。根據重點性原則,要先保證基本支出,後安排項目支出;先重點、急需項目,後一般項目。基本支出是維持部門正常運轉所必須的開支,如: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的各種補貼津貼、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費、保證機構正常運行所必須的公用經費支出以及完成部門職責任務所必須的其他支出,因此要優先安排預算,不能留有缺口;項目支出根據財力情況,按輕重緩急,優先安排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事項,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符合國家財政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的項目。
七、透明性原則
部門預算要體現公開、透明原則。對於單位的經常性支出,要通過建立科學的定員定額體系,以實現預算分配的標准化。對於部門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而發生的各類項目支出,要通過填報項目文本、建立項目庫、科學論證,採用擇優排序的方法確定必保項目和備選項目,結合當年的財力狀況與財政支出重點,優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項目,從而減少預算分配中存在的主觀隨意性與「暗箱操作」使預算分配更加規范、透明。
八、績效性原則
部門預算應建立績效考評制度,對預算的執行過程和完成結果實行全面的追蹤問效,不斷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在項目申報階段,要對申報項目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以保障項目確實必需、可行;在項目執行階段,要建立嚴格的內部審核制度和重大項目建設成果報告制度,以對項目進程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對階段性成果進行考核評價;在項目完成階段,項目單位要及時組織驗收和總結,並將項目完成情況報中央部門,中央部門要項目完成情況匯總報財政部。中央部門和財政部要將項目完成情況和績效考評結果分別記入中央部門項目庫和財政部項目庫,並作為財政部以後年度審批立項的參考依據,以強化對部門預算資金使用過程的監督和使用效益的考核分析,促使預算資金的安排由「重分配」向「重管理」轉變。
㈡ 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的行政開支有效嗎
沒有納入預算的行政開支為無效支出,應該按照《預演算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預演算法》第四條提到:「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第十三條提到:「經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調整。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以經批準的預算為依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
第五十七條第二款提到:「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按照預算執行,不得虛假列支。」
第九十三條提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一)未將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預算或者虛列收入和支出的;……」
第九十五條提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追回騙取、使用的資金,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三)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的」。
㈢ 部門超預算支出違反了什麼法規
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
㈣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違反預演算法規定開設財政專戶的應如何處罰
應當予以撤銷專戶,並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罰款,對主管人員和主要責任人員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㈤ 擴大支出不符合什麼制度
在具體的審計實務中,審計人員經常發現基層單位人員經費超支佔用公用經費和專項資金,這就存在著一個如何界定的問題。我們知道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通常劃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根據《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人員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是基本支出的兩個組成部分,都屬於「行政運行」、「事業運行」同一個預算科目,在日常公用支出中列支人員支出屬於擴大日常公用支出的開支對象,兩個同屬於一個預算科目,不屬於在不同預算科目間調劑使用資金,此類問題應按擴大公用經費開支范圍定性,定性依據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加強對預算支出的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和財政制度,不得擅自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
另,還有挪用項目支出用於人員支出,人員支出屬於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分屬不同的預算類別,而不是不同的預算科目,實際工作中一般可定性為挪用專項資金彌補人員經費不足。挪用財政資金行為的本質是是擅自改變財政資金的用途,這是確定挪用財政資金行為的基本標准。定性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支出,必須按照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復的預算科目和數額執行,不得挪用;確需作出調整的,必須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同意」。挪用處理,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六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二)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的規定
㈥ 6、下列不屬於我國《預演算法》規定的預算收入形式的是( )。
您好:
應選C.各非公有制企業之間的股權轉讓所得
本題考核預算收入的形式。我國《預內演算法》規定的預容算收入形式包括:(1)稅收收入。它是國家預算收入的最主要的部分。(2)依照規定應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例如依法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投資產生的股息收入、國有資產的有償轉讓、出讓的收益等。(3)專項收入,即為了滿足某種專門需要而有權收取的部門籌集的有專項用途的資金。例如鐵道專項收入、徵收排污費專項收入、電力建設基金專項收入。(4)其他收入。包括規費收入、罰沒收入等。
㈦ 下列各項中,不屬於《預演算法》規定的各部門預算職權的是()
屬於《預演算法》規定的各部門預算職權的是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簡稱預演算法)制定。1995年11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95年11月22日發布實施,共計八章七十九條。
㈨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違紀問題都有哪些
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等。
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三條規定: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補收應當收取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違反規定設立財政收入項目;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財政收入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准徵收或者變換名稱徵收;緩收、不收財政收入;擅自將預算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
(9)不符合預演算法規定擴展閱讀: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違紀的相關要求規定:
1、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有財政違法行為的,依照本條例有關國家機關的規定執行;但其在經營活動中的財政違法行為,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執行。
2、單位和個人違反財務管理的規定,私存私放財政資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資金,沒收違法所得。
3、對單位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公務員的,還應當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㈩ 預演算法九十二條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有哪些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
第九十二條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版人員和其他權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
(一)未依照本法規定,編制、報送預算草案、預算調整方案、決算草案和部門預算、決算以及批復預算、決算的;
(二)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預算調整的;
(三)未依照本法規定對有關預算事項進行公開和說明的;
(四)違反規定設立政府性基金項目和其他財政收入項目的;
(五)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使用預算預備費、預算周轉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超收收入的;
(六)違反本法規定開設財政專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