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條例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可以以條例來命名。行政法規的具體名稱有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才高。
行政規章區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兩種。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望採納
B. 法律 法規 規章 規定 條例 都是什麼 暈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2、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定是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於法律條文中的決定,即權威性地確定為一種指導、指示或行動規則。
5、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
(2)法條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條例基於法的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2、評價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3、教育作用
這是指通過法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
4、預測作用
這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強製作用
這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法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證。
C. 在法律和條例都有規定又不沖突的情況下,應優先適用哪個
在法律和條例都有規定又不沖突的情況下,應優先適用法律。
應該要適用環境影響評價專法,因屬為全國人大頒布實施的法律,而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則是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法律條例,前者是上位法,而後者則是政府條例,前者大於後者,應先適用,且不說兩者沒有沖突,即使有的話,也是要適用人大頒布的法律,而不能是國務院的條例。
D. 法律 法規 規章 條例 辦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五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委員長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E. 法律與條例有何區別
法按照我國《立法法》有很多種淵源(也就是形式的意思),主要是根據立法機關、效力層次版來劃權分。根據《立法法》第2條的規定,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條例這個詞主要用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按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的。但是,條例一詞的使用在現時有效的文件中並不僅僅局限於自治性文件,
並不那麼規范。這與立法法是在2000年制定的有關,之前的規范性文件的名稱設置還不規范和統一。如果國務院1993年制定的《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
不過,不論如何,法是個較條例內涵和外延更廣的詞;或者說和條例不是一個層次上的范疇。條例是法,但只是法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F. 條例是法律嗎
條例不是法律。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
條例作為文種意義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家和地方立法機關,用來對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工作,活動及成員的行為,對某一重大的事項辦理做出比較全面,系統,原則的規定的法規性文件,新應用寫作是國家機關制定或批準的規范性文件的名稱之一,用於規定比較長期實行的調整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准則與要求,或用於某一機關的組織,職權以及某些專門人員的任務和許可權等內容的規范類公文。
現行的公文處理實踐中條例,規定、辦法等法規性質的公文和與法規性公文聯系比較緊密的命令,決定,決議,通告等公文,距特殊的法定效力僅僅次於法律,是國家權力機關和黨政機關依照法律運用法律的規范形式,將國家的方針,政策依法予以肯定,具有法律條文和黨政機關公文雙重屬性,即有法律的指導作用,又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力,成為機關,單位,個人在有關方面的行為准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G. 請問 法律 法規 條例 細則 辦法 的概念和區別
1、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概念:
①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②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③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
④細則:解釋性的文件,具體解釋法律法規,並詳細規定其具體做法。
⑤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
2、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區別:
幾者規定的范圍、內容涉及的方面有所不同。
①法律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審議並通過,全國各地通用。
②法規,條例由國務院審議並通過,全國通用,但法律效力與法律相比較差。
③條例也可由較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所以只能在本地區實施,屬於地方法規。
④意見和實施細則一般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本一級政府審議並通過實施。
(7)法條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思想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H. 法,通知,條例,辦法,規定,意見,決定,解釋,批復,細則,公告,這些法律法規的層級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條例、辦法屬於部門法規
規定、意見、解釋、細則是部門規章
公告、批復、決定、公告是部門意見
I. 法律、條例、規定、通知等等這些法規的後綴名稱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 有的時候立法委也可以
國務院叫條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規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規章或制度
J. 條例法規法律三種的區別是什麼
條例法規法律三種的區別如下:
1、制訂的機關不同,法律的制訂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的,法規的制訂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級主管機構來完成,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於法規的效力,條例是法律的表現形式之一;
3、空間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間效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之內。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