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規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全部內容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共10章84條,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為便於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貫徹,我們將《動物防疫法》修訂的主要內容及涉及財政工作的條款摘編如下:
一、 修訂背景
1997年7月3日現行《動物防疫法》經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998年1月1日正式實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肉、蛋、奶等動物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動物疫病防控難度也不斷加大。從世界疫情狀況以及我國畜牧業發展水平來看,動物防疫形勢非常嚴峻。近年來,我國相繼發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亞洲1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情,對養殖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現行《動物防疫法》由於存在動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防控動物疫病的要求。為此,全國人大對現行《動物防疫法》進行了修訂。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與現行《動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3章26條,修改了大部分條款。重點對免疫、檢疫、疫情報告和處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補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風險評估、疫情預警、疫情認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官方獸醫、執業獸醫管理、動物防疫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內容。
二、 動物疫病預防
(一)確立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制度。《動物防疫法》規定,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好強制免疫工作。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第13條、第14條)
(二)健全動物疫情監測和預警制度。《動物防疫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加強動物疫情監測。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等情況進行監測;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或者阻礙。(第15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對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動物疫情預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動物疫情預警後,應當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第16條)
(三)建立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制度。《動物防疫法》規定,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逐步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即具有天然屏障或者採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並經驗收合格的區域。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驗收合格予以公布。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利於在我國分區域有計劃地根除主要的動物疫病,促進動物產品國際貿易和我國畜牧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第24條)
三、 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
發生一類動物疫病(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時,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派人到現場,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等強制性措施,迅速撲滅疫病。在封鎖期間,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流出疫區,禁止非疫區的易感染動物進入疫區,並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疫區的人員、運輸工具及有關物品採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第4條、第31條)
發生二類動物疫病(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時,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限制易感染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及有關物品出入等控制、撲滅措施。(第32條)
發生三類動物疫病(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時,當地縣級、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組織防治和凈化。(第34條)
二、三類動物疫病呈暴發性流行時,按照一類動物疫病處理。(第35條)
四、 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動物防疫法》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屠宰、出售或者運輸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查驗檢疫證明、檢疫標志,進行監督抽查,但不得重復檢疫收費。(第41-43條)
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動物產品,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的,方可進入;檢疫所需費用納入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第45條)
依法進行檢疫需要收取費用的,其項目和標准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物價主管部門規定。(第49條)
五、 官方獸醫制度和執業獸醫制度
官方獸醫,是指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並經獸醫主管部門任命的,負責出具檢疫等證明的國家獸醫工作人員。動物、動物產品檢疫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官方獸醫應當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取得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第41條)
執業獸醫,是指從事動物診療和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的獸醫。國家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頒發執業獸醫資格證書;從事動物診療的,還應當向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申請注冊。除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可以在鄉村從事動物診療服務活動外,只有經注冊的執業獸醫,方可從事動物診療、開具獸葯處方等活動。(第54條、第55條、第57條)
六、 動物防疫保障措施
防疫經費方面,《動物防疫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檢疫和監督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64條)
防疫物資方面,《動物防疫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儲備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資。(第65條)
防疫過程中的補償方面,《動物防疫法》規定,對在動物疫病預防和控制、撲滅過程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因依法實施強制免疫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第66條)
❷ 動物疫情由誰負責認定和公布
動物疫情由縣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其中重大動物疫情由省級獸醫主管部門認定。 動物疫情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 其他部門和個人不得發布動物疫情。
違法發布動物疫情的,將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處一千元到一萬元的罰款。
重大動物疫情,是指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突然發生,迅速傳播,給養殖業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害,以及可能對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在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期間,必要時,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封鎖決定並採取撲殺、銷毀等措施。
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疫情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與本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野生動物保護等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向社會及時公布全國動物疫情,也可以根據需要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動物疫情。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動物疫情。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遲報、漏報動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動物疫情,不得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三十一條 從事動物疫病監測、檢測、檢驗檢疫、研究、診療以及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所在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迅速採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動物疫情擴散。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及時報告。
接到動物疫情報告的單位,應當及時採取臨時隔離控制等必要措施,防止延誤防控時機,並及時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上報。
❸ 畜牧獸醫法律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護和合理利用畜禽遺傳資源,維護畜牧業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畜禽的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繁育、飼養、經營、運輸等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
蜂、蠶的資源保護利用和生產經營,適用本法有關規定。
第三條 國家支持畜牧業發展,發揮畜牧業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中的作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化養殖,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
國家幫助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
第四條 國家採取措施,培養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發展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事業,開展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宣傳工作和畜牧獸醫信息服務,推進畜牧業科技進步。
第五條 畜牧業生產經營者可以依法自願成立行業協會,為成員提供信息、技術、營銷、培訓等服務,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成員和行業利益。
第六條 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動物防疫和環境保護義務,接受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七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畜牧業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牧業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促進畜牧業發展的工作。
第八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改善畜禽繁育、飼養、運輸的條件和環境。
2、《執業獸醫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執業獸醫執業行為,提高執業獸醫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保障執業獸醫合法權益,保護動物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動物診療和動物保健活動的獸醫人員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執業獸醫,包括執業獸醫師和執業助理獸醫師。
第四條 農業部主管全國執業獸醫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執業獸醫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執業獸醫的監督執法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對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執業獸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 執業獸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按照有關動物防疫、動物診療和獸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依法執業。
執業獸醫應當定期參加獸醫專業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第七條 執業獸醫依法履行職責,其權益受法律保護。
鼓勵成立獸醫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規范從業行為,提高服務水平。
3、《獸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獸葯管理,保證獸葯質量,防治動物疾病,促進養殖業的發展,維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獸葯的研製、生產、經營、進出口、使用和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的獸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獸葯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國家實行獸用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獸用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分類管理的辦法和具體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第五條 國家實行獸葯儲備制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災情或者其他突發事件時,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緊急調用國家儲備的獸葯;必要時,也可以調用國家儲備以外的獸葯。
4、《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本法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
第四條 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規定管理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一類疫病,是指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
(二)二類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
(三)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前款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五條 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管轄區域內的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第七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
軍隊和武裝警察部隊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分別負責軍隊和武裝警察部隊現役動物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
第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根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的原則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5、《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加強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產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畜禽標識是指經農業部批准使用的耳標、電子標簽、腳環以及其他承載畜禽信息的標識物。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畜禽及畜禽產品生產、經營、運輸等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 農業部負責全國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畜禽標識制度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
第六條 畜禽標識所需費用列入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6、《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規范動物診療行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機構,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動物診療,是指動物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動物絕育手術等經營性活動。
第三條 農業部負責全國動物診療機構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動物診療機構的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動物診療機構的監督執法工作。
❹ 與動物防疫法相關的行政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葯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等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封鎖適用於
【法律分析】
從事動物疫情監測、檢驗檢疫、疫病研究與診療以及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採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動物疫情擴散。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及時報告。接到動物疫情報告的單位,應當及時採取必要的控制處理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上報。動物疫情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其中重大動物疫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通報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處理情況;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與同級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凈化、消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疫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是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凈化、消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的法規。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
❼ 在非洲豬瘟防控中,主要依據哪幾部法律法規
非洲豬瘟防控中,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法律法規。
通知還要求強化生豬及生豬產品檢疫,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我部近期修訂印發的《生豬產地檢疫規程》《生豬屠宰檢疫規程》開展檢疫工作。
要推動生豬養殖場戶按照農業農村部第2號公告規定,落實檢疫申報主體責任,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並提供相關申報材料;生豬收購販運單位或個人代為申報檢疫的,要取得生豬屠宰場戶的委託書。
對產地檢疫中生豬來歷不明、存欄異常增加、無養殖檔案或檔案記錄不全的,屠宰檢疫中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生豬及生豬產品的,不得出具動物檢疫證明,並督促生產經營主體嚴格按規定處理。要規范動物衛生證章標志管理和使用,嚴格執行動物檢疫證明領用登記等管理制度。
(7)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於印發《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八條禁令》的通知(下稱通知)。禁令包括嚴禁瞞報、謊報、遲報、漏報、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嚴禁不履行動物疫病檢測職責、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八條。
八條禁令具體為:
1、嚴禁瞞報、謊報、遲報、漏報、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
2、嚴禁接到動物疫情舉報不受理、不核查;
3、嚴禁動物疫情排查不到場、不到位;
4、嚴禁不履行動物疫病檢測職責、出具虛假檢測報告;
5、嚴禁不檢疫就出證、違規出證;
6、嚴禁違規使用、倒賣動物衛生證章標志;
7、嚴禁違規處置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動物、動物產品及相關物品;
8、嚴禁發現違法違規行為不查處。
❽ 防疫法律法規10條
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或者由國內傳出,實施國境衛生檢疫,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簡稱國境口岸),設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依照本法規定實施傳染病檢疫、監測和衛生監督。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 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 監測傳染病,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和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
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❾ 我國獸醫公共衛生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的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立法目的是為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3)《獸葯管理條例》,制定目的是為了加強獸葯管理,保證獸葯質量,防治動物疾病,促進養殖業的發展,維護人體健康。(4)《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制定目的是為了迅速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保護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此外,還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
❿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疫病預防的基本制度是什麼
(1)動物疫病防治的統一管理制度。
農業部主管全國的動物防疫工作。
(2)動物疫病分類專管理制度。
根據屬動物疫病對養殖業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將動物疫病分為三類,具體目錄由農業部規定並公布。
(3)動物疫病預防和免疫制度。
一是農業部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及保護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規定並公布動物疫病的預防辦法;二是對動物疫病的預防要制定計劃進行免疫。免疫分為強制免疫和一般性免疫。
(4)儲備制度。
各級政府對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所需葯品、生物製品和有關物資,應當有適量儲備。
(5)種畜、種禽要達到國家規定的健康合格標准。
(6)有關場所、工具的要求。
動物飼養場、動物產品加工場、動物或動物產品的運輸工具、墊料、包裝物等應符合動物防疫的條件。
(7)疫病監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