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法規基礎知識
A. 計量檢定員需要考哪些內容
計量檢定員考核分為計量基礎知識、計量專業項目知識和計量檢定操作技能三個科目:
1、計量基礎知識包括計量法律法規、計量綜合知識、測量數據處理和計量專業實務。
2、計量專業項目知識包括專業基礎知識、相應計量專業項目的計量技術法規、相應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維護等知識。
3、計量檢定操作技能包括相應計量器具檢定全過程的實際操作、計量檢定結果的數據處理和計量檢定證書的出具等。
(1)計量法規基礎知識擴展閱讀:
考試閱卷
計量基礎知識科目的命題、審核和閱卷,應當聘請有關專家承擔;計量專業項目知識科目的命題、審核和閱卷,應當聘請具有本計量專業項目考評資格的計量標准考評員承擔。
沒有計量標准考評員的計量專業項目,可以聘請從事本計量專業項目5年以上,並取得工程師以上職稱,且具有相應能力的計量技術專家承擔。
B. 做一個合格的品質工程師應該具備什麼知識
做一個合格的品質工程師應該具備:
(一)質量的基本知識1.掌握質量的概念(含相關術語:組織、過程、產品、體系等)2.熟悉質量特性的內涵3.熟悉質量概念的發展
(二)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1.熟悉管理的職能2.了解管理幅度和層次3.掌握質量管理定義(含相關術語: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改進等)4.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的含義5.了解質量管理發展的階段6.熟悉八項質量管理原則7.熟悉過程方法模式8.掌握顧客、顧客要求和顧客滿意的概念9.了解顧客要求的確認10.了解顧客滿意度和顧客滿意度指標11.了解質量管理專家的理念(戴明、朱蘭、石川馨等關於質量的理念)
二、質量與標准化
(一)標准與標准化的基礎知識1.掌握標准與標准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標准化的作用3.掌握我國標準的分級和標準的性質
(二)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1.掌握國家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概念2.熟悉採用國際標準的程度
(三)企業標准化
1.掌握企業標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務2.熟悉企業標准體系的構成3.熟悉對企業標准貫徹實施的監督
(四)了解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技術壁壘(WTO/TBT)協議的基本內容和原則
三、產質量量法和職業道德規范
(一)產質量量法
1.熟悉產質量量法的立法原則2.掌握產質量量法的適用產品范圍3.熟悉產質量量責任的概念4.掌握判斷產質量量責任的依據5.掌握《產質量量法》中對企業質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產者、銷售者的產質量量義務7.熟悉《產質量量法》明令禁止的產質量量欺詐行為8.熟悉《產質量量法》對企業及產質量量的監督管理和激勵引導措施
(二)職業道德與專業能力要求
1.熟悉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道德行為的基本要求2.熟悉質量專業技術人員專業能力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質量管理體系
一、質量管理體系基本知識
(一)質量管理體系基本術語
1.掌握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2.熟悉供方、相關方、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質量計劃、記錄等概念
(二)質量管理體系基礎
1.掌握質量管理體系的定義和作用2.掌握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與產品要求的關系3.了解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4.熟悉過程方法的概念5.熟悉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作用6.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7.熟悉文件的價值和類型8.了解質量管理體系評價的方法及方式9.了解持續改進的目的和步驟10.熟悉統計技術的作用11.了解質量管理體系與其它管理體系的關注點12.了解質量管理體系與優秀模式的關系
二、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標准
1.了解ISO9000族標準的由來2.熟悉2000版ISO9000族文件的結構與特點3.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核心標準的主要內容和應用范圍
三、質量管理體系審核
1.掌握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主要術語2.了解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目的和分類3.了解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主要活動及主要內容4.熟悉質量管理體系審核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主要區別及聯系
四、質量認證
(一)合格評定1.熟悉合格評定的概念及分類2.了解認可的概念及分類
3.掌握認證的概念及分類
(二)產質量量認證1.掌握產質量量認證的概念2.了解質量認證的發展3.了解質量認證制度的主要類型4.熟悉我國對強制性產品認證實現統一規定的內容5.掌握我國強制認證的標志
(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掌握質量管理體系證的概念2.了解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發展3.熟悉產質量量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關系4.了解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主要活動及內容
第三章 質量檢驗
一、質量檢驗的基本概念
(一)質量檢驗的基本概念1.掌握質量檢驗的定義2.熟悉質量檢驗的基本要點3.了解質量檢驗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務
(二)質量檢驗的功能、步驟、形式1.熟悉質量檢驗的主要功能2.掌握質量檢驗的步驟3.熟悉質量檢驗的形式
二、質量檢驗的分類
(一)按檢驗階段分類1.掌握按產品形成階段劃分檢驗的分類及基本概念2.熟悉進貨檢驗、過程檢驗、最終檢驗的內容
(二)按檢驗場所分類1.掌握按檢驗場所劃分的檢驗分類及其基本概念2.熟悉全數檢驗和抽樣檢驗的優缺點
(四)按檢驗的執行人員分類1.了解自檢、互檢、專檢的含義2.了解自檢、互檢、專檢的適用范圍
(五)按對產品損害程度分類1.了解破壞性和非破壞性檢驗的含義2.了解破壞性和非破壞性檢驗的特點
(六)按檢驗技術手段分類1.掌握理化檢驗、感官檢驗、生物檢驗的基本概念2.熟悉感官檢驗的重要性和優缺點3.熟悉感官檢驗結果的表示方法4.熟悉生物檢驗的特點5.了解物理、化學、生物檢驗的分類
第四章 計量基礎
一、基本概念
(一)計量基本概念1.掌握計量的定義2.了解計量的內容3.熟悉計量的分類
(二)熟悉計量的特點
(三)計量法律和法規1.了解計量法律、法規體系的構成2.熟悉《計量法》的基本內容
二、計量單位
(一)概述1.了解計量單位的定義2.掌握法定計量單位的定義
(二)法定計量單位的構成1.了解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構成2.掌握SI基本單位3.熟悉SI導出單位和SI單位的倍數單位4.了解可與SI單位並用的非SI單位
(三)掌握法定計量單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性1.掌握量值溯源體系的概念2.了解量值溯源體系的構成3.熟悉量值溯源等級圖的作用
(二)測量標准及其管理1.掌握測量標準的概念2.熟悉國際測量基準和國家測量基準的概念3.了解參考標准、工作標准和傳遞標準的概念
(三)校準和檢定1.掌握校準和檢定的概念2.熟悉校準和檢定的依據3.了解校準和檢定的作用
(四)檢測和檢驗1.掌握檢測和檢驗的概念2.了解檢測和檢驗的作用
四、測量數據修約
熟悉測量數據修約的基本概念掌握測量數據修約規則
五、測量結果
(一)測量誤差1.掌握誤差的概念2.熟悉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的概念3.了解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的概念
(二)測量結果修正1.掌握修正值和偏移的概念2.熟悉測量結果修正的方法
第五章 概率統計基礎
一、概率的基礎知識
(一)隨機事件及其概率
1.熟悉隨機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掌握概率的統計定義及其性質
(二)二項分布與正態分布
1.熟悉隨機變數及其分布的概念
2.掌握二項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有效期和標准差
3.熟悉利用二項分布對不合格品率的計算
4.掌握正態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差和標准差
5.掌握標准正態分布、正態分布表及有關正態分布的計算
二、統計的基本概念
(一)樣本與統計量
1.熟悉數據的整理方法
2.掌握總體、個體、樣本及統計量的概念
3.掌握樣本均值、中位數的概念與計算
4.掌握樣本極差、方差、標准差的概念與計算
(二)參數估計
1.掌握正態均值、方差、標准差的常用估計方法
2.熟悉正態概率紙的使用
三、回歸分析
(一)散布圖
1.掌握散布圖的概念和作法
2.熟悉樣本相關系數的定義、計算及其檢驗
3.掌握相應不同相關系數散布圖的類型
(二)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1.掌握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計算
2.熟悉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在預測中的應用
第六章 抽樣檢驗
一、抽樣檢驗的基本概念
(一)抽樣檢驗
1.掌握抽樣檢驗的基本概念
2.熟悉抽樣檢驗的特點和分類
(二)基本術語
1.掌握單位產品、(檢驗)批、批質量、批合格(接收)、批不合格(拒收)的概念與定義
2.掌握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類
3.掌握生產方風險α、使用方風險β、可接收質量水平AQL,不合格質量水平RQL的基本概念
4.了解接收概率L(ρ)的含義和一次抽樣方案OC曲線的變化規律
5.熟悉過程平均的概念及其估計方法
二、計數調整型一次抽樣檢驗
(一)掌握計數調整型抽樣檢驗的適用范圍
(二)掌握一次抽樣方案的判斷程序
(三)掌握計數調整型抽樣標准GB/T2828的使用
(四)掌握抽樣方案的轉移規則
(五)熟悉檢驗水平及其確定方法
(六)熟悉檢驗批的組成
(七)了解幾種常用的隨機抽樣方法
(八)熟悉AQL的確定方法
第七章 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一、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的基本知識
(一)掌握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的作用和特點
二、常規控制圖
(一)掌握控制圖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統計控制圖狀態的基本概念
(三)熟悉常規控制圖的作用、類別和用途
(四)熟悉3σ原則
(五)掌握X-R控制圖、X-s控制圖和ρ控制圖的使用方法
三、分析用控制圖和控制用控制圖
(一)熟悉分析用控制圖與控制用控制圖的區別
(二)熟悉判異准則
四、過程能力分析
(一)掌握過程能力的分析
(二)掌握過程能力指數CP與CPK的概念
(三)掌握過程改進策略
第八章 質量改進
一、質量改進的基本知識
(一)質量改進的概念及意義
1.掌握質量改進的概念
2.熟悉質量改進的意義
(二)質量改進的基本過程
1.掌握PDCA循環的概念和內容
2.熟悉PDCA循環的特點
(三)質量改進的步驟和內容
1.掌握質量改進的步驟
2.熟悉質量改進的內容
(四)了解質量改進的組織
(五)熟悉質量改進賓基本途徑
二、質量改進的工具
(一)因果圖
1.熟悉因果圖的作用
2.掌握繪制因果圖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排列圖
1.熟悉排列圖的概念和種類
2.掌握排列圖的作圖步驟
(三)直方圖
1.熟悉直方圖的概念
2.掌握頻數和頻率直方圖的作圖步驟
3.熟悉常見(頻率)直方圖的類型及其特徵
(四)調查表
1.熟悉調查表的作用
2.了解調查表的種類
(五)分層法
1.掌握分層的原則
2.熟悉分層的方法
(六)散布圖(參見回歸部分)
(七)控制圖(參見統計過程式控制制部分)
三、質量管理小組(QC小組)
(一)QC小組的概念與分類
1.掌握QC小組的概念和特點
2.了解QC小組的分類
3.了解QC小組活動的宗旨
(二)QC小組活動的過程
1.掌握QC小組活動的程序
另要下面幾項:
1、產品技術標准及可靠性測試;
2、檢驗及試驗技術,質量異常分析與解決;
3、新舊QC手法及抽樣標准;
4、8D手法;
5、SPC與統計技術;
6、MSA;
7、FMEA;
8、DOE;
9、質量稽核。
C. 考計量員證難不難,需要掌握些什麼知識
不難。
現在的計量校準員證書只需參加培訓,通過考試,就可獲取證書。
計量校準員的培訓內容包括如下:
1、計量法律法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
2、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和計量檢定系統的管理;
3、計量器具/測量設備的檢定和校準;
4、企業如何開展計量校準及自校準工作;
5、企業計量的作用和職能范圍;
6、企業測量設備的管理,量值溯源和期間核查;
7、企業計量人員的管理,計量人員的配備、計量人員的資質要求;
8、校準間隔的確定與調整簡介;
9、測量結果的誤差和不確定度簡介;
10、計量在產品檢測、體系認證中的重要作用;
有興趣參與培訓的,可以考慮廣電質量學院。
D. 試驗檢測考試大綱
2010年公路水運試驗檢測工程技術人員業務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總說明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人員考試,目的是科學、公開、公平、公正地考核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人員的試驗檢測技術水平,提高士嚴檢測隊伍整體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確保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工作質量。
本考試大綱對試驗檢測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劃分了「了解」、 「熟悉」和「掌握」三個層次。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人員考試分為試驗檢測工程師和試驗檢測員兩個等級。試驗檢測工程師考試科目分為《公共基礎》科目和專業科目,試驗檢測員考試科目僅設專業科目。二者專業考試科目的設置和考試范圍相同,考試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同,試驗檢測工程師以考察掌握較強的理論知識和分析判斷能力為主,試驗檢測員以應知應會的現場操作技能為主。考試方式實行計算機考試或紙質試卷考試的方式。
一、考試題型
考試題型共有四種形式:單選題、判斷題、多選題和問答題,公共基礎科目不設問答題。
⑴單選題:每道題目有四個備選項,要求參考人員通過對於題乾的審查理解,從四個備選項中選出唯一的正確答案,每題1分。
⑵判斷題:每道題目列出一個可能的事實,通過審題給出該事實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判斷,每題1分。
⑶多選題:每道題目所列備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每題2分。選項全部正確得滿分,選項部分正確按比例得分,出現錯誤選項該題不得分。
⑷問答題:分為試驗操作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和計算題等,每題10分。
二、科目設置
設置單選題30道、判斷題、多選題20道,總計100分,60分合格,考試時間90分鍾。
專業科目分為:《材料》、《公路》、《橋梁》、《隧道》、《交通安全設施》和《機電工程》。每套試卷設置單選題30道、判斷題30道、多選題20道,問答題5道,總計150分,90分合格,考試時間150分鍾。
三、考試內容參考比例
《公共基礎》考試科目包括:法律法規20%、計量認證30%、試驗檢測基礎知識50%。
《材料》考試科目包括:土工試驗30%、集料10%、岩石5%、水泥及水泥混凝土20%、瀝青及瀝青混合料20%、無機結合穩定材料5%、鋼材5%、土工合成材料5%。
《公路》考試科目包括: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25%、瀝青混合料與水泥混凝土20%、路面基層與基層材料20%、路基路面現場試驗檢測35%。
《橋梁》考試科目包括:橋梁工程原材料20%、橋梁工程基礎30%、橋樑上部結構3%、橋梁荷載試驗及狀態監測20%。
《隧道》考試科目包括:隧道基本知識5%、超前支護10%、開挖10%、初期支護15%、防排水15%、施工監控量測15%、襯砌20%、隧道環境10%。
《交通安全設施》考試科目包括:基礎知識10%、道路交通標志10%、道路交通標志反光膜10%、道路交通標線10%、道路交通標線塗料10%、公路安全護欄15%、隔離設施10%、防眩設施5%、突起路標5%、輪廓標5%、通信管道10%。
《機電工程》考試科目包括:基礎知識25%、監控設施20%、通信設施20%、收費設施15%、低壓配電設施5%、照明設施5%、隧道機電設施10%。
以上比例供應考者復習時參考,卷面無法按比例嚴格分布分數。
四、參考教材和參考資料
在各科目考試大綱中列出了有關考試參考書目,要特別強調的是當教材中的內容和現行標准規范相對應的內容不一致時,應以現行有效的行業及國家標准規范內容為准。
第二部分 試驗檢測人員考試大綱
第一章 《公共基礎》
一、考試的目的與要求
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了解、熟悉河掌握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工作中所涉及的政策及法律法規的理解能力、計量認證和試驗檢測技術與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其應用程度。
二、主要考試內容
一法律法規
了解:計量法、計量法實施細則、標准化法、產品質量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准則、《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交通部令[2005]12號)、貫徹實施《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的通知(交質監發[2005]547號)。
熟悉:計量法、標准化法、產品質量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有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及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條款;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第四章中涉及檢測機構和檢測人員的條款;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機構等級認定中現場評審的主要內容;檢測標準的分類及使用原則。
掌握:檢測機構等級、專業、類別的劃分;等級證書的有效期;《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交通部令[2005]12號)(第三章)中對試驗檢測活動的規定;檢測人員等級、專業、類別的劃分;取得公路水運試驗檢測工程師證書的條件和有效期;考試違規的處理;實驗室管理制度、崗位基本職能。
二計量認證
了解:計量認證的基本概念;《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的基本內容;測量不確定度的基本概念;通用計量術語。
熟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內容和層次劃分(質量程序、程序文件、其他質量文件);法定計量單位的定義及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基本內容;量值測源的基本概念;樣品管理及標准差異等管理的基本要求。
掌握:國際單位制(SI)量的名稱、單位名稱及單位符號;儀器設備管理、使用、維護的基本方法;原始記錄的基本要求;監測報告的主要內容;計量認證(CMA)章的正確使用。
三試驗檢測基礎知識
了解:誤差、數值修約、抽樣的基本概念。
熟悉:總體、樣本、算術平均值、中位數、極差、標准偏差、變異系數、隨機事件及其概率、正態分布的基本概念;測量數據常用的表達方式(表格法、圖示法、經驗公式法);比對試驗的基本概念。
掌握:數值運演算法則及修約規則;測量誤差的分類、來源及消除方法;抽樣技術中批量、樣本的基本概念;抽樣檢驗的類型和評定方法、隨機抽樣的方法;檢測事故的認定及基本處理程序;測量數據常用表達方法的內容。
三、主要參考書目
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5年9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
⒉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1號)。
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年7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3號)。
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00年1月30日 國務院令[2000]第279號)。
⒌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條例(2006年7月27日 國家認監委 國認實函(2006)141號)。
⒍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2005年8月20日 交通部令[2005]第12號)。
⒎貫徹實施《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的通知(2005年11月18日 交通部 交質監發[2005]547號)。
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2000。
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數值修約規則(GB 8170—87).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87。
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量和單位(GB 3100~3102—1993).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93。
⒒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發布)。
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准則宣貫指南.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1。
⒔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1987年2月1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⒕陳一梅.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概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⒖張超,鄭南翔,王建設.路基路面試驗檢測技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E. 房屋面積的測量方法
關於商品房面積測量的法律規定:
【發布單位】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1998-12-22
【生效日期】1998-12-22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技術規范
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與計算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8年12月22日批准實施)
一、概述
1、范圍
本規范適用於商品房銷售活動中各類房屋銷售面積的測量與計算。
2、引用文獻
本規范引用下列文獻:
GBJ96--1986住宅建築設計規范;
建設部建房〔1995〕517號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
CH5001--1991房產測量規范。
使用本規范時,應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獻的現行有效版本。
3、定義
本規范採用以下定義:
3.1 商品房銷售面積
--商品房整幢出售,其銷售面積為整幢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地下室作為人防工程的,應從整幢商品房的建築面積中扣除)。
--商品房按「套」或「單元」出售,其銷售面積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之和。
3.2 整幢房屋建築面積
整幢房屋建築面積系指房屋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包括陽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米以上(含2.20米)的永久性建築。
3.3 套內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系指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及套內陽台建築面積之和。
3.4 套內使用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系指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的內牆線水平投影計算。
3.5 套內牆體面積
商品房各套(單元)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和承重牆體,有共用牆及非共用牆兩種。
商品房各套(單元)之間的分隔牆、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均為共用牆,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3.6 陽台建築面積
陽台建築面積系指陽台地面底板外沿在水平面的投影。
3.7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系指套內各陽台建築面積之和。
3.8 共有建築面積
房屋共有建築面積系指各產權主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築面積。
3.9 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整幢建築物的共有建築面積與整幢建築物的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的比值,即為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3.10 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為套內建築面積與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之積。
二、測量要求
4、房屋邊長測量應連續測量兩次取平均值(中數*),兩次測量讀數之差(較差*)不超過表1規定。
表1 單位:m
┏━━━━━━━━━━┯━━━━━━━━━━━━━━━━━━━━━━━┓
┃ 鋼捲尺 │△L』=±0.0005L(L>10) ┃
┃ │ =±0.001L(L≤10) ┃
┃ │△L』--兩次測量讀數之差 ┃
┃ │L--被測邊長 ┃
┠——————————┼———————————————————————┨
┃ 手持式測距儀 ││△L』│≤0.005 ┃
┗━━━━━━━━━━┷━━━━━━━━━━━━━━━━━━━━━━━┛
5、房屋分段邊長之和與房屋總邊長之差△L不超過(1)式規定:
n
△L=±0.004∑L1 (1)
i=1
式中:n--房屋邊長分段數;
L1--分段邊長,i=1、2、3、……n。
6、商品房面積測量標准不確定度u(中誤差*)如(2)式所示。
商品房面積測量標准不確定度:
u≤(0.02√--S+0.001S) (2)
式中:S--商品房實測面積,單位:平方米。
其擴展不確定度(限差*):
U=2u (p=95%)
*測繪行業術語。
三、測量項目與測量設備
7、測量項目如表2所示
表2
┏━━━━━━━━┯━━━━━━━━━━━━━━━━━━━━━━━━━┓
┃ 代 號 │ 測量項目 ┃
┠————————┼—————————————————————————┨
┃ S1 │ 套內使用面積┃
┠————————┼—————————————————————————┨
┃ S2 │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
┃ S3 │ 套內牆體面積┃
┠————————┼—————————————————————————┨
┃ S4 │ 套內建築面積┃
┠————————┼—————————————————————————┨
┃ S5 │ 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
┃ S6 │ 套房銷售面積┃
┠————————┼—————————————————————————┨
┃ S7 │ 整幢商品房的建築面積┃
┗━━━━━━━━┷━━━━━━━━━━━━━━━━━━━━━━━━━┛
8、用於商品房面積測量的設備如表3所示,也可選用不低於表3給出技術指標要求的其它測量設備。
上述測量設備須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方可使用。
表3
┏━━━━━┯━━━━━━━━━┯━━━━━━━━━━━━━━━━━━┓
┃ 序號 │ 測量設備名稱 │ 主要技術指標 ┃
┠—————┼—————————┼——————————————————┨
┃1 │鋼捲尺 │示值誤差:±(0.3+0.2L)mm┃
┃ │ │式中:L-以米為單位的被測距離值 ┃
┠—————┼—————————┼——————————————————┨
┃2 │刻度直角鋼尺 │測量面垂直度:0.5mm/500mm┃
┃ │ │ 示值誤差:±0.48mm ┃
┠—————┼—————————┼——————————————————┨
┃3 │手持式測距儀 │ 測量范圍:(0-140)m ┃
┃ │ │擴展不確定度:5mm(p=95%) ┃
┠—————┼—————————┼——————————————————┨
┃4 │經緯儀 │J2級 ┃
┠—————┼—————————┼——————————————————┨
┃5 │拉力計 │測量范圍:(0--100)N ┃
┗━━━━━┷━━━━━━━━━┷━━━━━━━━━━━━━━━━━━┛
四、測量方法與面積計算
9、測量前准備
9.1 商品房測量前應參照購房協議實地調查,對分戶權界線及房屋公用共有部位進行確認,按附錄1對計入建築面積的部位進行確認。
9.2 房屋面積測量平面草圖應實地繪制,樓房要分層繪制。盡量按幾何圖形分塊,並編寫序號。
房屋面積測量平面草圖是房屋面積測量與計算的原始依據,其式樣見附錄5。
10、測量點位的選取
10.1 套內房屋邊長測量
測點一般取距地面1.2m±0.2m的高度,在房屋的兩個長邊、兩個短邊的1/6和5/6位置,兩測點應保持水平。房屋邊長較長時,應適當增加測點數。
10.2 牆體厚度測量
測點一般取距地面1.2m±0.2m的高度,距門(窗)框(左、右兩點)0.2m位置。
10.3 陽台邊長測量
陽台邊長測量選點參照10.1,陽台的長、寬每邊選取兩個測量點。
10.4 整幢建築物外圍尺寸測量
測點一般取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距地面1.2m±0.2m的高度緊貼牆面的水平位置。當無法選取上述測點的位置時,可選取盡可能靠近上述測點位置為測量點位,或用刻度直角鋼尺在被測長度的兩個端面的延長期上選取等效測量點位。
室內分段測量之和(含牆身厚度)與房屋外廊的全長的差值滿足第5條要求時,應以房屋外廊數據為准,分段測量的數據按比例配賦。超差需進行復測。
11、測量方法與面積計算
11.1 套內使用面積
以矩形房屋測量為例:
用鋼捲尺(或測距儀)測量套內各矩形房屋長邊、短邊的邊長,在每個測點上,使測量線與被測量邊保持平行,連續測量兩次,兩次測量值之差應不超過表1規定。
取連續兩次測量值的平均值作為一個測量點的測量值,以各測點的測量值的平均值分別作為長邊和短邊的邊長測量結果L1i和D1i。讀數精確到0.001m。
套內房間邊長測量值時,對已進行牆面裝飾的,應加上裝飾面厚度1。
裝飾面厚度可參考結構設計施工總說明或地區標准圖集說明,按牆面材料種類、原料配比計算。
套內第i個矩形房間的使用面積
S1i=(L1i+2I) (D1i+2I)
套內使用面積
n
S1=∑S (5)
i=1
n--矩形房間數(或矩形塊數);
i=1,2,……n。
11.2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S2為套內各陽台建築面積之和。其中矩形陽台建築面積按11.1測量方法測量陽台圍護結構的長、寬,對有共用牆體的,應計算一半牆體面積。
11.3 套內牆體面積
靠近門窗部位的牆體厚度可直接測量,其他無法直接測量的,測量牆體的內外尺寸,計算差值求得。對於已進行牆面裝飾的,需減去裝飾面厚度。
對於磚牆結構,按設計圖紙的標准說明,取實測值最接近的設計值作為牆體厚度;對於其他不屬於標准厚度的牆體,按實測值計算。
各牆體長度乘以牆體厚度得出各牆體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S3為共用牆體面積的一半與全部非共用牆體面積之和。
11.4 套內建築面積
11.4.1 套內建築面積S4應為11.1、11.2和11.3測量結果之和。
S4=S1+S2+S3 (6)
11.4.2 套內建築面積還可用下述方法測得。沿各套建築結構外圍,用鋼捲尺(或測距儀)測量各部長的長邊、短邊,按11.3的方法測量和計算出各外牆牆體厚度。再分別計算出長邊平均值與其兩端牆體厚度一半的差值、短邊平均值與其兩端牆體厚度一半的差值,則兩差值的乘積與各套內陽台建築面積之和即為各被測套內建築面積S4。
11.5 各套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11.5.1 共有建築面積應參照上述有關測量方法進行測量。
11.5.2 共用建築面積分攤的原則和方法見附錄2。
11.5.3 各套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S5的計算
a.多層商品住宅樓中各套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共有建築面積
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幢)=---------
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各套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各套內建築面積×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幢)
b.多功能綜合樓中各套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本幢房屋共有建築面積
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幢)=--------------
幢內各功能區建築面積之和
本功能區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本功能區自有建築面積×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幢)
共有建 本功能區獨用的共有建築面積+本功能區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築面積 =---------------------------
分攤系數 本功能區內各套建築面積之和
(功能區)
同功能區內某戶(套)=同功能區內某套建築面積×分攤的共同建築面積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功能區)
11.6 套(單元)房銷售面積
套房銷售面積S6應為套內建築面積S4與本套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S5之和。
S6=S4+S5 (7)
11.7 整幢商品房建築面積
測量整幢商品房建築面積S7時,用鋼捲尺在房屋外側勒腳以上處測量房屋外圍的兩個長邊、兩個短邊,應符合10.4的要求。當測量距離大於30m時,在鋼捲尺零刻線端鉤上拉力計,當拉力計示值達到50N時,讀取邊長測量值。測量時現場溫度與檢定時溫度相差±15℃以上,應按下式進行溫度修正。
△Lt=L20(a1-a2)(t-20) (8)
式中:△Lt--溫度t時尺長修正值;
L20--20℃時尺長;
t--測量現場的溫度;
a1--鋼捲尺的線膨脹系數;
a2--被測牆體的線膨脹系數;
若用激光測距儀測量房屋外圍邊長時,測距儀的前沿要緊貼被測邊長的起點,激光束應投射到位於被測邊末端的目標板上,並使光束兩端在同一水平面。
在高海拔地區使用手持式激光測距儀,空氣折射率對被測距離的修正量計算公式見附錄4。
11.8 非矩形房屋面積與計算
非矩形房屋面積測量與計算按附錄3進行。
五、測量結果的處理
12.1 分攤系數保留在小數點後4位以上。
12.2 所有面積計算過程中保留到小數點後3位。
所有面積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後2位,單位為平方米。
12.3 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結果按附錄6格式出具《測量報告》。
(註:附錄1、附錄2、附錄3、附錄4、附錄5、附錄6、附錄7等內容省略。)
【發布單位】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文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5號
【發布日期】1999-06-22
【生效日期】1999-06-22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
(第5號)
《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已於1999年5月27日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局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局長:李傳卿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管理辦
第一條 為了規范商品房市場計量行為,加強商品房銷售面積的計量監督管理,保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國務院賦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責,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商品房銷售面積的計量監督管理。
第三條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商品房銷售面積的測量,按照《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與計算》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執行。
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組成和共有建築面積的分攤原則,按照有關規定和交易雙方的合同約定執行。
第五條 銷售者銷售商品房,必須明示商品房的銷售面積,並註明該商品房的套內建築面積及應當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商品房銷售面積的標注應當以平方米(m2)為計量單位。
第六條 商品房的銷售面積與實際面積之差不得超過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與計算》規定的商品房面積測量限差。
按套或者單元銷售的商品房,各套或者各單元銷售面積之和不得大於整幢商品房的實際總面積。
第七條 商品房銷售者應當接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商品房銷售面積進行的計量監督檢查,並如實提供與商品房面積計量有關的圖紙、資料等。
第八條 從事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和仲裁測量的機構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配備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與計算》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要求,並經計量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
(三)測量人員熟悉《計量法》等法律、法規,掌握房屋面積測量的理論和基礎知識,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考核合格;
(四)具有保證計量數據公正、准確、可靠的管理制度。
第九條 從事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和仲裁測量的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條件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第十條 商品房銷售面積的計量監督、糾紛調解和仲裁測量,以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符合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測量機構出具的計量數據為淮。
第十一條 商品房銷售者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的規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給用戶、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處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二條 從事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的機構使用未經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四十六條給予處罰。
第十三條 從事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的機構破壞計量器具准確度或者偽造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數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一條給予處罰。
第十四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開展商品房銷售面積計量監督檢查時,不得向被檢查單位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五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本辦法實施行政處罰,必須遵守《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辦理程序的規定》和《技術監督行政案件現場處罰規定》。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F. 計量檢定員需要學習些什麼知識需要看什麼書才能做好這份工作謝謝
主要是計量基礎知識和檢定規程,包括法律法規,國際單位制,誤差等
G. 怎麼學習計量專業知識
面對全國招生,歡迎來電垂詢(0512-61265096;http://www.hyask.net)。 主辦單位蘇州華亞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開課日期 2008年12月19-20日 (1期/月) 開課地點蘇州市 培訓投資850元/人(包含培訓費、講義、證書費、場地費和午餐費) 3人(含)同時參加9折優惠,4-6人(含)同時參加8.5折優惠 備注: 需提供本人二張一寸照片及身份證號碼 證書頒發 培訓考試合格後發放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認可的內部校驗員合格證書全國通用 課程目標 通過培訓學習使企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掌握計量檢定方面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實際操作技能,從而使計量檢定人員為實施 計量監督、發展生產、貿易、科學技術以及保護人民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准確可靠的檢定數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