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輻射環境管理法律法規

輻射環境管理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23 04:31:14

Ⅰ 電網輻射的環境保護法

摘要 您好

Ⅱ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於1997年3月25日由國家環保局第十八號局令發布。是為加強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規定製定的辦法。

自2019年6月13日起,《關於對《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有關問題的復函》(環發〔1999〕82號)廢止。
1目的編輯
為加強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

本辦法所稱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於非電離輻射,包括信息傳遞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任何從事前款所列電磁輻射的活動,或進行伴有該電磁輻射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的規定。

2監督主體編輯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第四條

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Ⅲ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

一、發射系統
1.電視(調頻)發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轉台
2.廣播(調頻)發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擾台
3.豁免水平以上的無線電台
4.雷達系統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動通信系統
二、工頻強輻射系統
1.電壓在100千伏以上送、變電系統
2.電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頻設備
3.輕軌和干線電氣化鐵道
三、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的電磁能應用
1.介質加熱設備
2.感應加熱設備
3.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療設備
4.工業微波加熱設備
5.射頻濺射設備

Ⅳ 環境法有沒有關於輻射的

環境法有關於輻射的法規
1997年,我國制定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規定: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應該執行申報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
同時還制定電磁輻射的國家標准,例如《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

Ⅳ 我國現行關於輻射安全和放射防護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現行關於輻射安全和放射防護的法律法規如下:
1、國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標准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環境安全要求、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標准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聯合發布。國家建立放射性污染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組織環境監測網路,對放射性污染實施監測管理;
2、運輸放射性物質和含放射源的射線裝置,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
3、放射性物質和射線裝置應當設置明顯的放射性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生產、銷售、使用、貯存、處置放射性物質和射線裝置的場所,以及運輸放射性物質和含放射源的射線裝置的工具,應當設置明顯的放射性標志;
4、核設施選址,應當進行科學論證,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在辦理核設施選址審批手續前,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准,有關部門不得辦理核設施選址批准文件;
5、核設施營運單位在進行核設施建造、裝料、運行、退役等活動前,必須按照國務院有關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申請領取核設施建造、運行許可證和辦理裝料、退役等審批手續;
6、核設施營運單位領取有關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後,方可進行相應的建造、裝料、運行、退役等活動;
7、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在申請領取核設施建造、運行許可證和辦理退役審批手續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准,有關部門不得頒發許可證和辦理批准文件;
8、與核設施相配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條 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單位申請領取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設有專門的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管理機構;
(二)有不少於5名核物理、放射化學、核醫學和輻射防護等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不少於1名。生產半衰期大於60天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單位,前項所指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不少於30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不少於6名;
(三)從事輻射工作的人員必須通過輻射安全和防護專業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和考核,其中輻射安全關鍵崗位應當由注冊核安全工程師擔任。

Ⅵ 我國的核與輻射安全法規體系包括那些層次,分別舉列

核安全領域的法規體系與我國其他的法規體系差不多,但也有其特點。
第一層,內最高層是法,主要是放射性容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這些是全國人大審議,國家主席發布的;
第二層,是國務院條例,主要是核設施安全管理條例、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放射性物質運輸條例等,還有一些正在制定,這些條例由國務院發布。
第三層,是部門規章,就是國家核安全局發布的制度,比如選址安全規定、設計安全規定等的。
除此之外,可以延伸的第四層,就是技術層次的文件,比如常說的核安全導則類文件。
另外一方面,國家和行業標准也是要遵守的,比如GB18871、6249等的,都是強制性標准,應該與第三層平行看待

Ⅶ 目前輻射環境違法處罰一般依據哪些法律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

Ⅷ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發射系統
1.電視(調頻)發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轉台
2.廣播(調頻)發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擾台
3.豁免水平以上的無線電台
4.雷達系統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動通信系統
工頻強輻射系統
1.電壓在100千伏以上送、變電系統
2.電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頻設備
3.輕軌和干線電氣化鐵道
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的電磁能應用
1.介質加熱設備
2.感應加熱設備
3.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療設備
4.工業微波加熱設備
5.射頻濺射設備
建設上列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應在建設項目立項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使用上列電磁輻射設備應在購置設備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豁免水平的確認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有關標准執行。

Ⅸ 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有哪些

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有:
一、監管部門和管理體制
監管部門及其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八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實行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依據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有關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全國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公安、衛生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本條例的規定,對有關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在《關於放射源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3]17號)中明確規定了各有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和分工,具體內容如下:
(1)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負責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置安全的統一監管。
制定和組織實施放射源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
建立並實施放射源登記管理制度;
根據輻射工作單位提供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輻射安全評價報告書和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書等核發放射源安全許可證,並通報同級公安部門;
負責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置領域從事輻射安全關鍵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管理;
負責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應急、調查處理和定級定性工作,並將有關情況通報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
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
組織開展放射源安全技術研究。
(2)衛生部門負責放射源的職業病危害評價管理工作;負責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的准入管理;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負責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醫療應急。
(3)公安部門負責對放射源的安全保衛和道路運輸安全的監管;負責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察和追繳;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

(4)商務部門會同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公布放射源進出口管理目錄。
(5)海關根據放射源進出口管理目錄,驗憑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核發的放射源安全許可文件辦理海關進出口手續。
(6)鐵路、交通、民航部門分別負責放射源鐵路、水運、航空運輸和放射源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運輸單位及運輸工具、人員的監管。
(7)郵政部門負責郵寄放射源的安全監督檢查。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根據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確定的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性質和級別,負責有關國際信息通報工作。
二、環保部門的管理體制
目前中國已形成了一個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輻射安全管理司(核安全管理司)為領導,各省、市、縣(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參加的放射源監管網路。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放射源生產單位實行統一監督管理;負責建立放射源進出口和銷售管理目錄;組織制定專項行動計劃,負責專項行動執行情況的督察和驗收;負責各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運行前的批准。
各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放射源使用、運輸、貯存和處置單位的統一監督管理;負責組織本省各級環保部門開展放射源專項行動;負責本地區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安全運行。
各市、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省級環保部門的組織下,對轄區內放射源安全狀況實施監督檢查。
(一)、環保部門和建設單位的具體職責:
1、放射源全過程監管
放射源安全管理涉及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處置等環節,即放射源從「生」到「死」的全過程。它在各個環節之間的流向見圖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頒布以後,明確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放射源安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為進一步加強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公眾健康,減少事故隱患,必須明確環保部門與建設單位的各自職責。
2、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監管職責:

(1) 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 執行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制度;
(3) 執行許可證制度;
(4) 放射源動態審批備案監管;
(5) 執法監督檢查;
(6) 領導事故應急及善後工作;
(7) 建立密封源分布與流向動態資料庫。
3、 建設單位(許可、注冊)應履行的主要經營職責
(1) 建設(或租用)符合輻射防護要求的廠房或營業場所;
(2) 選用先進工藝和設備,開展清潔生產;
(3) 建立具有輻射專業知識的職工隊伍(主管和操作人員);配製相應的
輻射監測設備;建立職工的個人劑量檔案;
(4) 制定輻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應急方案;
(5) 委託環境監測、環境評價機構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
登記表,以及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
(6) 申領《輻射安全許可證》,辦理日後的變更、注銷事項;
(7) 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常規監督檢查;
(8) 依法對其造成的輻射危害承擔責任。
就放射源安全管理而言,許可證制度和審批備案制度是管理部門與建設單位之間互動成分較多的事項。
三、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法規及相關標准
(一)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
4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05年
5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53號令,1998年
6、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2006年
7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13號令,2001年
8、 《放射性環境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局,第3號令,1990年
9 、《城市放射性廢物管理辦法》(87)環放字第239號,1987年
10、 《建設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暫行規定》,1984年
(二)放射源管理與輻射防護標准
1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GB18871-2002)
2、 《密封放射源 一般要求和分級》(GB4075-2003)
3、 《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衛生防護標准》(GB16354-1996)
4 、《含密封源儀表的放射衛生防護標准》(GB16368-1996)
5 、《油(氣)田測井用密封型放射源衛生防護標准》(GBZ142-2002)
6、 《油(氣)田測井用非密封型放射源衛生防護標准》(GBZ118-2002)
7、 《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規定》(GB11806-2004)
8、 《放射性廢物管理規定》(GB14500-2002)
9 、《放射性廢物的分類》(GB9133-1995)
10、《輻射源和實踐的豁免管理原則》(GB13367-92)

Ⅹ 國家制定的保護環境的法律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頒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年8月31日頒布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15日頒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頒布
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1991年頒布
6.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004年12月29日修訂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002年8月29日頒布
8.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年12月28日頒布
9.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頒布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2000年1月29日頒布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2.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1997年3月25日頒布
13.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年頒布
1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頒布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年8月23日頒布
16.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 1992年8月14日頒布
17.徵收超標准排污費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辦法 1984年5月13日頒布

18.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 1999年11月1日頒布

19.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制標准

20.環境標准管理辦法 1999年1月5日頒布

21.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 1999年7月8日頒布

22.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2001年10月10日頒布

23.城市綠線管理辦法 2002年9月9日頒布

24.環保科技成果登記辦法實施細則 2001年7月30日頒布

25.關於公布《環境保護產品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1年12月25日頒布

26.關於發布《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管理規定》的通知

27.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 2002年7月19日頒布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9.環境保護法規解釋管理辦法 1998年12月3日頒布

30.礦產資源補償費使用管理辦法 2001年頒布

31.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2002年1月30日頒布

32.退耕還林條例 2002年12月6日頒布

33.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34.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2001年3月20日頒布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2年6月29日頒布

36.環境保護檔案管理辦法

37.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試行)

3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熱點內容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