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葯品法規定
① 新版葯品管理法確定的葯品管理的基本原則是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確定的葯品管理的基本原則是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
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是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它以葯品監督管理為中心內容,深入論述了葯品評審與質量檢驗、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葯品生產經營管理、葯品使用與安全監督管理、醫院葯學標准化管理、葯品稽查管理、葯品集中招投標采購管理等問題,對醫葯衛生事業和發展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指定的葯品專業技術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葯品監督管理所需的審評、檢驗、核查、監測與評價等工作。
從事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范,保證全過程信息真實、准確、完整和可追溯。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執行國家葯品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六條 國家對葯品管理實行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依法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中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負責。
第十六條 國家支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對人的疾病具有明確或者特殊療效的葯物創新,鼓勵具有新的治療機理、治療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見病、對人體具有多靶向系統性調節干預功能等的新葯研製,推動葯品技術進步。
國家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葯研究方法開展中葯科學技術研究和葯物開發,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葯特點的技術評價體系,促進中葯傳承創新。
國家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兒童用葯品的研製和創新,支持開發符合兒童生理特徵的兒童用葯品新品種、劑型和規格,對兒童用葯品予以優先審評審批。
② 新葯品法過期葯品處罰
法律分析: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使用假葯、劣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變質的葯品;葯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劣葯: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被污染的葯品;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葯品;未註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葯品;超過有效期的葯品;擅自添加防腐劑、輔料的葯品;其他不符合葯品標準的葯品。禁止未取得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禁止使用未按照規定審評、審批的原料葯、包裝材料和容器生產葯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九十八條 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使用假葯、劣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三)變質的葯品;(四)葯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劣葯:(一)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二)被污染的葯品;(三)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葯品;(四)未註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葯品;(五)超過有效期的葯品;(六)擅自添加防腐劑、輔料的葯品;(七)其他不符合葯品標準的葯品。禁止未取得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禁止使用未按照規定審評、審批的原料葯、包裝材料和容器生產葯品。
③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核心制度是什麼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核心制度是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葯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葯、化學葯和生物製品等。
第三條 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3)新葯品法規定擴展閱讀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四個最新:
第一個最新,是將葯品管理和人民的健康緊密結合起來。新法明確規定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在第三條中提出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第二個最新,是堅持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理念貫穿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上市後管理等各個環節,堅持社會共治。
第三個最新,是堅持新發展時期的問題導向。針對葯品管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堅決貫徹「四個最嚴」的原則。
第四個最新,圍繞提高葯品質量,全面系統地對葯品管理制度做出規定。
④ 新葯品管理法假葯劣葯的定義
新葯品管理法假葯劣葯主要包括以下:(1)假葯: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變質的葯品;葯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2)劣葯: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被污染的葯品;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葯品;未註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葯品;超過有效期的葯品;擅自添加防腐劑、輔料的葯品;其他不符合葯品標準的葯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九十八條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使用假葯、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
(三)變質的葯品;
(四)葯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劣葯:
(一)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
(二)被污染的葯品;
(三)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葯品;
(四)未註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葯品;
(五)超過有效期的葯品;
(六)擅自添加防腐劑、輔料的葯品;
(七)其他不符合葯品標準的葯品。
禁止未取得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禁止使用未按照規定審評、審批的原料葯、包裝材料和容器生產葯品。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國家葯品標准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國家葯品標准包括《中葯飲片炮製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葯品衛生標准》、衛生部部頒的葯品標准。葯品標准系根據葯物來源、制葯工藝等生產及貯存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所制定的、用以檢測葯品質量是否達到用葯要求並衡量其是否穩定均一的技術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國家支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對人的疾病具有明確或者特殊療效的葯物創新,鼓勵具有新的治療機理、治療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見病、對人體具有多靶向系統性調節干預功能等的新葯研製,推動葯品技術進步。
國家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葯研究方法開展中葯科學技術研究和葯物開發,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葯特點的技術評價體系,促進中葯傳承創新。
國家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兒童用葯品的研製和創新,支持開發符合兒童生理特徵的兒童用葯品新品種、劑型和規格,對兒童用葯品予以優先審評審批。
⑥ 新葯品法規定膠類製品保質期為幾年
每種膠囊葯的保質期的不同的,少的兩三年,多的可以是十年,具體參考葯品說明書。
常規葯品的保質期是2年,如果膠囊潮化或者變質就不可以服用。
葯品開封後需要按照醫生意見盡快吃完,如果不能吃完,在保存良好的情況下,一般可以儲存24個月。
葯品開封後的保存方法如下:
一、獨立包裝葯品:如板裝膠囊、板裝片劑等葯品一般都是被封存在獨立包裝里,不會與空氣接觸,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在有效期前可放心使用;
二、瓶裝葯品:在使用時應檢查葯品外觀,出現如下情況不宜使用:發霉,顯著變色(比如白色的葯片變成黃、黑、紅等顏色),或出現霉點、斑點,抑或是味道發生顯著變化。片劑或丸劑鬆散:糖衣片破裂,出現異色斑塊或斑點,自溶,發霉或粘連。膠囊劑軟化或表面嚴重粘連,如硝酸甘油片、醋酸潑尼松片、呋塞米片、螺內酯片、丁苯酞軟膠囊等;
三、袋裝葯品:塑料袋裝的葯物多是顆粒劑或粉劑,容易失效。如果出現吸潮、軟化、結塊、潮解等現象應不再服用;
四、液體制劑:酊劑、浸膏劑、溶液、合劑、糖漿劑、乳劑等都屬於此類葯品。液體制劑穩定性比固體制劑差,出現如下情況不宜使用:發霉,明顯變色,溶媒或有效成分有明顯揮發,出現不應有的臭味或異味,乳劑及混懸液發生分層、固結、沉澱,振搖後不再成為均勻狀態等。
⑦ 新葯品管理法2020劣葯的處罰
葯品管理法2020劣葯的處罰:
1、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3、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4、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劣葯的定義為成份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被污染的葯品,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超過有效期、未註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葯品,擅自添加防腐劑和輔料的葯品,其他不符合葯品標準的葯品稱為劣葯。
違反葯品管理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生產、銷售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葯品的;
2、未取得葯品相關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葯品而銷售的;
3、葯品申請注冊中提供虛假的證明、數據、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的;
4、編造生產、檢驗記錄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葯品使用單位的人員明知是假葯而提供給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四十二條 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葯品使用單位的人員明知是劣葯而提供給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哪制定的及生效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於2001年2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9年8月2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該法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實施。
亮點一:四個最「新」。
葯品管理法於1984年制定,2001年2月首次修訂,其後分別於2013年12月、2015年4月進行兩次修正。這次葯品管理法「大修」,體現出「四個最新」。
第一個最新,是將葯品管理和人民的健康緊密結合起來。新法明確規定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在第三條中提出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第二個最新,是堅持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理念貫穿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上市後管理等各個環節,堅持社會共治。
第三個最新,是堅持新發展時期的問題導向。針對葯品管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堅決貫徹「四個最嚴」的原則。
第四個最新,圍繞提高葯品質量,全面系統地對葯品管理制度做出規定。
亮點二:鼓勵創「新」。
鼓勵創新是新法中的一大亮點。新引入的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重大好處之一是從制度設計上鼓勵創新,除生產企業外,有能力創新出新葯品的科研機構,要令其獲得產品上市後的巨大收益。
什麼是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即擁有葯品技術的葯品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通過提出葯品上市許可的申請,獲得葯品注冊證書,以其自身名義將產品投向市場,對葯品全生命周期承擔責任的一項制度。
通過借鑒國際經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授權國務院在北京等十個省市開展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四年來取得積極成效,對加強葯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鼓勵創新、減少低水平重復、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修改葯品管理法的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總結試點經驗,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完善科學監管的制度,設立專章,並且在相關章節明確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對葯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強化全過程監管。
建立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一是落實葯品全生命周期的主體責任;二是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創新,優化資源配置。
⑨ 葯品管理法規定
葯品管理法為了加強葯品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公眾用葯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而制定,規定如下: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活動;
2、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3、國家發展現代葯和傳統葯,充分發揮其在預防、醫療和保健中的作用;
4、國家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研究、開發新葯的合法權益;
5、國家對葯品管理實行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依法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中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負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四十二條 從事葯品生產活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二)有與葯品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有能對所生產葯品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機構、人員及必要的儀器設備;
(四)有保證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並符合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第五十一條 從事葯品批發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從事葯品零售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葯品經營許可,除依據本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⑩ 新葯品管理法劣葯的處罰
法律分析:《葯品管理法》全面加大了對生產、銷售劣葯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綜合運用了多種處罰措施,增加了罰款數額,從貨值金額的一倍到三倍提高到十倍到二十倍,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以十萬元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生產、批發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違法零售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按一萬元計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銷售的中葯飲片不符合葯品標准,尚不影響安全性、有效性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