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者的屬性導游政策法規
㈠ 簡述旅遊的本質和基本屬性
滿足人類需求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強度高,人們需要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已達到休養生息、彌補消耗、恢復體力和腦力的目的,這一點需求主要是針對參與社會工作的旅遊者而言的。我們可把此歸結為「滿足人類補償性消費需求」再者,人們積累文化知識,提高科學水平,往往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接受培訓來實現的。旅遊活動為人們在閑暇時間獲得全面、綜合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這說明了旅遊活動還能「滿足人們的發展性需求」。 第三,多數人是為了豐富文化生活,鍛煉身體,而進行的旅遊。即「滿足人類娛樂、鍛煉等方面的需求」。
㈡ 和旅遊相關的法律法規
1、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行政許可辦法
2、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3、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法
4、文化和旅遊部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5、文化和旅遊部 導游管理辦法
(2)旅遊者的屬性導游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以下是規范性文件,非法律法規,均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
1、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加強旅遊誠信建設實施失信聯合懲戒的通知
2、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出境游市場監管的通知
3、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換發電子導游證相關事宜的補充通知
4、辦公室關於加強出境旅遊管理規范出境旅遊經營的緊急通知
5、國家旅遊局關於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的通知
6、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領隊管理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
㈢ 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與旅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旅遊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與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3、《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4、《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5、《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
6、《綠色旅遊飯店評定標准(附附錄A、附錄B)》
三、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7、《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8、《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
9、《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
四、福建省和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10、《福建省旅遊條例》
(3)旅遊者的屬性導游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在法律層級上,除了《旅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外,我國規范旅遊活動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司法解釋方面,其中還有:
1、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
2、規范旅行社旅遊經營活動的有《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等。
3、規范導游和領隊旅遊活動的有《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出境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等。
4、規范旅遊安全的有《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
5、規范旅遊糾紛處理的有《旅遊投訴處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問題的通知》等。
6、現行有效調整旅遊活動的一般性法律還包括《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公司法》、《刑法》等。
㈣ 旅遊者的權利和義務
1.《旅遊法》第九條規定:旅遊者有權自主選擇旅遊產品和服務,有權拒絕旅遊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旅遊者有權知悉其購買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 旅遊者有權要求旅遊經營者按照約定提供產品和服務。
2.《旅遊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 旅行社組織、接待旅遊者,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但是,經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且不影響其他旅遊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發生違反前兩款規定情形的,旅遊者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或者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
《旅遊法》第九條規定了遊客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旅遊產品及服務,排除旅遊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同時,旅遊經營者在購買商品和服務時有知情權,有權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
《旅遊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了旅遊經營者和旅行社不得存在「誘騙」、「強制消費」、「安排購物」等行為,否則遊客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或者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
《旅遊法》這兩條規定的內容主要是限制強制交易行為和誘騙行為。其中第九條主要規定了強制交易行為和提供約定的產品和服務,第三十五條主要規定了誘騙行為,這兩條是對導游和旅遊經營者的限制。
但是在第三十五條後出現了轉折,即「經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且不影響其他旅遊者行程安排的除外。」也就是說上述條文中出現的「強制交易」、「誘騙」「指定場所」等行為,只要經過遊客與導游或者旅遊經營者協商以後,就成為了「遊客自由行為」、「遊客自願行為」,不存在違反上述條文的相關規定。
(四)風險防範
既然第三十五條規定了在自願情況下,導游仍然可以帶消費者去進行消費,甚至可能拿回扣,那麼旅遊者應當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
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過,這些旅行社可以通過旅遊合同中的某些條款來規避上述法律規定,那麼作為消費者的遊客在簽訂相關旅遊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相關合同條款,不能憑借對方的口頭的承諾而簽字,除非你有錄音。
那麼應該要注意旅遊合同中的哪些事項呢?
首先是看合同中有沒有類似「本著平等自願原則,在遊客旅遊期間,導游可以推薦遊客前往一定范圍內的場所購物,遊客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樣的規定,如果有,這是在證明你是出於自願消費的,旅行社和導游對你沒有強制消費、誘騙的行為,如果你想簽就簽,畢竟這的確不是違法的,但是你要在購物環節留個心眼了。
其次,購物環節,旅遊合同中如果規定了相關產品信息,但是沒有質量和功能標準的,記得詢問、錄音,或者是謹慎購買相關產品。對於導游口中所說物美價廉或者功能優秀的商品,一定不能輕信,畢竟商品買賣是相對的,你必須直接去詢問賣家,賣家的回答才是關鍵,千萬不要被導游忽悠了。有個案例,導游說這個中葯80元一斤,結果中葯在賣家那被打碎以後磨成粉,在賣家口中是80元一克,說是當地的中葯都是按克來賣的.........
最後,至於回扣這件事,作為遊客是真的很難舉證,所以也不用花太大精力去糾結了,保護好我們自己吧!
祝您履行愉快!!!
㈤ 關於導游的法規
1.(1)可以,導來遊人員對自其行政處罰不服,有提請復議的權利。
(2)正確,因為《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了,一些不可以頒發導游證的情況,包括被吊銷過導游證的情況。
2.(1)不可以,法規規定了導遊人員不可以想旅遊者兜售或者購買其商品。
(2)《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了向旅遊者購買商品的行為,給予警告,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應沒收,情節嚴重者,吊銷導游證,並勒令其所在旅行社進行整頓。
㈥ 導游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
導游應具備以下知識:
1、導游業務。主要是掌握導游在旅遊業中的地位、作用、要求、導游規程、導游技巧、應急處理辦法等知識。
2、旅遊政策法規。主要掌握我國旅遊業的基本政策、法規、條例等。
3、中外旅遊史。主要掌握中外旅遊發展的歷史、特點等。
4、旅遊地理學。主要掌握國內外具有旅遊資源價值的地理地貌、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宗教、建築考古以及一些人文知識。
5、旅遊經濟學。主要掌握旅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旅遊市場學。主要掌握旅遊市場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旅遊營銷學。主要掌握旅遊營銷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旅遊文化學。主要掌握旅遊文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旅遊消費行為文化、旅遊審美文化、旅遊企業文化、旅遊接待地經營文化,旅遊資源及其開發的文化分析等。
9、旅遊心理學。主要掌握一般心理學知識,結合實際學會觀察旅遊者心理變化,隨時掌握不同的心理反應,充分運用心理學知識為導游工作服務。
11、中國文學史。主要掌握不同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及其作品。名人的詩詞,游記往往與風景名勝有關,對導游員提高文學素養大有裨益。
12、中國歷史。除掌握中外通史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多了解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遺址、重點文物、文化古跡。
13、中國藝術史知識。主要掌握戲曲、音樂、舞蹈、書法、繪畫、工藝美術等各門藝術的歷史發展知識。
14、美學基礎知識。主要掌握如何引導旅遊者去審美、去欣賞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生活美。
15、宗教知識。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對各地的風景名勝、文化藝術有影響。
(6)旅遊者的屬性導游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導游員具備的基本素質:
1、 熱情友好、愛崗敬業
導游員應該性格開朗、待人熱情、活波睿智、富於幽默感。導游員在接待過程中應該熱情地關心每一位旅遊者,經常噓寒問暖,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務,使旅遊者產生一中賓至如歸的感覺。
2、 態度樂觀、不懼困難
導游員在旅遊接待過程時,經常會遇到各種意料不到的困難。例如飛機航班延誤、旅遊途中遇到車禍、旅遊團內有人生病、旅遊團內個別旅遊者對旅行社的某些安排表示強烈不滿等。
3、 意志堅定、處事果斷
堅定的意志和處事果斷的工作作風,是導游員成功地帶領旅遊者完成旅遊活動的重要因素。無論擔任領隊、全程陪同還是地方陪同,導游員都必須在旅遊者面前表現出充分的自信心和抗干擾能力。
4、待人誠懇、講求信譽
導游員必須具有待人誠懇的品質,無論對旅遊者還是對旅行社,都必須講求信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切事情必須光明正大,不得背著旅行社同旅遊者、旅遊中間商或其他旅行社做私下交易。
5、文明禮貌、舉止端莊
整潔的衣著、端莊的儀表和瀟灑大方的言談舉止,會給導游員增添幾分氣度,而衣著不整、形象邋遢、口出穢言的導游員則使人感到不可信任。因此,導游員的衣著必須整潔、得體;儀表端莊。
6、顧全大局、團結協作
導游員在接待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同許多部門、單位、企業和個人進行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時會因各種原因同這些部門、單位、企業和個人發生誤會或甚至沖突。
㈦ 我國現行主要的旅遊法規有哪些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的旅遊法律、法規主要有:
1.《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是為實施國務院頒布的《旅行社管理條例》而制定的。《實施細則》共分十一章,主要包括旅行社的設立條件、旅行社的申報審批、旅遊業務經營規則、分支機構管理、旅遊者的權益保護、對旅行社的監督檢查等內容。
2.《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1985年6月7日國務院發布,共17條。旨在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風景名勝資源。
3.《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已經2016年9月7日國家旅遊局第11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要為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4.《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
於1987年9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1987年11月10日由公安部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經第588號國務院令公布,對《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部分條款做出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目前內有20條相關規定。
5.《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
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是為加強對旅行社服務質量的監督和管理,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保證旅行社規范經營,維護我國旅遊業的聲譽,按照旅行社的經營特點,參照國際慣例,經國務院批准,對旅行社實行質量保證金制度。
中國政府網-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㈧ 旅遊法規 根據我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導遊人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導游抄人員良好素質的標准襲是: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導遊人員。其素質要求基本可以將其歸納為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六個方面。
重要性
1、有助於增強旅遊者對導遊人員的信任感。導遊人員要在旅遊者的心目確立有安全感、可信賴、有能力帶領旅遊者順利地開展旅遊活動的形象。
2、有助於縮短導遊人員與旅遊者間的心理距離。最大程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是實現優質服務的重要途徑。
(8)旅遊者的屬性導游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導遊人員需要具備以下基本職責可概括為下述五點:
(一)根據旅行社與遊客簽訂的合同或約定,按照接待計劃安排和組織遊客參觀、游覽;
(二)負責為遊客導游、講解,介紹中國(地方)文化和旅遊資源;
(三)配合和督促有關單位安排遊客的交通、食宿等,保護遊客的人身和財物安全;
(四)耐心解答遊客的問詢,協助處理旅途中遇到的問題;
(五)反映遊客的意見和要求,協助安排遊客會見、會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