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條例
❶ 怎麼樣舉報鄰居吐痰
公民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同時明確,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防止傳播疾病。
如被發現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由縣級以上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拒不清除的,將按照不同區域進行相應處罰: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縣級以上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平台,受理舉報。舉報人可通過撥打舉報電話,向舉報平台發送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舉報。查實舉報情況的,可以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並保護其身份信息安全。同時,設區的市、縣(市、區)政府還應當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制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❷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行為法規,你怎麼看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行為法規出台】山西規定隨地吐痰最高可罰500元15日,山西省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處罰辦法: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另外,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制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
❸ 從不同地區對隨地吐痰的處罰政策不同,談一談公共政策有什麼功能對人們的生活
隨地吐痰陋習由來已久,既不衛生也不文明,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今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該《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6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不分章節,共18條,主要明確了立法目的、適用范圍、治理原則、部門職責,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自治組織、公民的義務,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法律責任等。
禁止隨地吐痰的公共場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美術館、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場(館)、影劇院等文體活動場所;各類醫療衛生、教育教學工作場所;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辦公、生產場所;書店、超市、商場、商店、農貿市場、酒店、飯館、賓館等經營場所;歌舞廳、咖啡廳、酒吧、網吧等休閑娛樂場所;道路、機場、車站、碼頭、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廣場、公園和居民小區、零散住宅群、城中村的公共活動場所;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其他公共活動場所。
《規定》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勸阻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並可以通過撥打舉報電話、向舉報平台發送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平台,受理舉報。查實舉報情況的,可以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並保護其身份信息安全。
法律責任方面,《規定》明確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並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違反《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此外,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制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
❹ 隨地吐痰違法嗎
隨地吐痰的行為在國家法律的層面上還沒有具體規定和處罰條款,但在部分城市和地方的法規、管理規定中有明確的規定。
如《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第四十二條:在公共場所嚴禁隨地吐痰、吐口香糖,嚴禁隨處便溺或者亂倒糞便,嚴禁亂扔煙蒂、紙屑、瓜果皮核以及其他各類廢棄物。違反前款規定的,由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關責令即時清除;拒不清除的,處50元罰款。
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無秩序插隊等都是我們國人的陋習,是人們長期形成的不衛生習慣。在公共場所嚴禁隨地吐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社會在發展,市容環境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共同努力,從不隨地吐痰,不隨處便溺或者亂倒糞便,不亂扔煙蒂、紙屑、瓜果皮核這些點滴「小事」做起,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法律義務,把我們的環境建設得更美好!
❺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的施行目的是什麼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的施行是為了達到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高公民公共衛生意識和文明素養,營造健康衛生的公共環境,保障公民身體健康的目的。
2020年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這部法規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法規共18條,主要明確了適用范圍、治理原則、部門職責,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自治組織、公民的義務等。
(5)吐痰條例擴展閱讀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中規定以下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
山西省行政區域內的景區(點)和城市規劃區內人員相對集中的下列活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美術館、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場(館)、影劇院等文體活動場所;各類醫療衛生、教育教學工作場所;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辦公、生產場所;書店、超市、商場、商店、農貿市場、酒店、飯館、賓館等經營場所;歌舞廳、咖啡廳、酒吧、網吧等休閑娛樂場所;道路、機場、車站、碼頭、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
廣場、公園和居民小區、零散住宅群、城中村的公共活動場所;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其他公共活動場所。
❻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什麼時候施行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15日,山西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山西將全面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6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中明確,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最高可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此外,要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制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
(6)吐痰條例擴展閱讀
隨地吐痰的危害:
隨地吐痰會帶來嚴重的衛生問題。由於飛沫是很多病菌的主要傳播途徑,因此隨地吐痰是很不衛生的行為。
對於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而言,隨地吐痰的害處更大。這些患者的痰中含大量的細菌、病毒、肺支原體、真菌、以及寄生蟲等。所攜帶的細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等,這些病菌都可能要威脅人們的生命。
有報道說,「非典」患者的一滴痰液中,藏有上億個病菌。這些患者痰液中的病菌擴散到空氣中,會在空氣中漂浮數小時。很容易造成一人傳染數人。
❼ 民法典規定隨地扔垃圾吐痰罰款多少錢
摘要 條例 第二十二條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便溺,亂扔果皮、紙屑、煙蒂、口香糖、廢電池以及各種食品包裝物等廢棄物;禁止亂倒垃圾、糞便和污水。同時,第六十六條規定,對違反上述規定的個人,由縣級以上負責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工作的主管部門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❽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共有幾條
全國首部規范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共有條。
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法規不分章節,共18條,主要明確了立法目的、適用范圍、治理原則、部門職責,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自治組織、公民的義務,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法律責任等。
《規定》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勸阻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並可以通過撥打舉報電話、向舉報平台發送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舉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平台,受理舉報。查實舉報情況的,可以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並保護其身份信息安全。
(8)吐痰條例擴展閱讀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中規定:
第十五條 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並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
(二)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
(三)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❾ 山西隨地吐痰罰款500具體規定是怎麼樣的
5月1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規定在公共場所吐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並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規定予以處罰。
其中,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罰款;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處罰記錄制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
(9)吐痰條例擴展閱讀:
「該《規定》是一部寓德於法、法德相容的規范,它將不文明行為的道德治理上升到法治層面,進行法律治理,不但充分回應了當前社會現實問題和社會關切,而且通過法治手段促進了社會道德和文明行為的傳播。」山西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成斌介紹說。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規定》在制度設計方面進行了諸多積極探索,諸如城管部門可以依法與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簽訂共建共治協議,共同治理本責任區內的隨地吐痰行為。
設立公益宣傳監督崗位,聘用低收入家庭成員協助宣傳監督;探索建立環衛工人、交通協管員參與隨地吐痰監管機制等不少制度都帶有創制性。
❿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的最高處罰標準是多少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的最高處罰標準是五百元。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對隨地吐痰的處罰:
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並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另外,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制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
(10)吐痰條例擴展閱讀
在公共場所的正確吐痰方式:
1、公民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
2、禁止直接將痰液吐於公共場所的地面、牆壁、綠化帶等;
3、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防止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