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4-23 19:40:33

❶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哪些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版罪是一個人實施的權,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❷ 犯罪構成的要素有哪些

犯罪構成的要素有四個方面:(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

❸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四要件說認為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後也可因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進行排除。

(3)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擴展閱讀

四要件說中,主觀判斷和客觀評價同時地、一次性地完成。客觀判斷涉及危害社會的行為(作為及不作為)、危害社會的結果及犯罪的時間、地點、犯罪所使用的工具等附隨情況。主觀判斷涉及罪過,即故意、過失。

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系不清晰、犯罪主體與犯罪構成要件的關系糾纏不清這些問題。缺乏評價的層次性,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同等重要,在平面式結構中看不出哪一個要件需要優先評價,也就無法防止人們先判斷主觀要件符合性是否存在。

這種理論構架的直接後果就是人們在考慮主觀要件之後才考慮客觀要件,容易將沒有法益侵害但行為人主觀上有惡性的身體動靜(但不是實行行為)認定為犯罪,從而人為擴大未遂犯的成立範圍,刑法就可能在某些問題上無可避免地陷入主觀主義的陷阱之中。

❹ 犯罪構成的必備要素

法律分析:犯罪構成主要包括犯罪主體、犯罪客體、主觀要件、客觀要件四個要素。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這四個方面的要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❺ 犯罪構成四要素有哪些

犯罪構成四要素有以下這些: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❻ 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有哪些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❼ 犯罪構成要素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任何犯罪都包括四個方面的構成要素,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

1、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

2、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具體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以及犯罪的時間、地點和方法。其中危害行為是一切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都必須具備的條件。

3、犯罪主體是指實施了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人。犯罪主體中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其中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自然人成為犯罪主體,必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4、犯罪主體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後果所持的心理態度。它包括罪過(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過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動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❽ 犯罪構成包含的要素是什麼

犯罪構成包含的要素是:(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
(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❾ 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哪些內容

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的構成要件。這四個方面用來分析犯罪,所回答的問題就是:侵犯了什麼怎樣侵犯的誰侵犯的由於什麼侵犯的分析犯罪構成,不外乎從這四個方面去分析查明構成要件。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

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9)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擴展閱讀:

刑法規定犯罪構成有著重大的意義:

第一,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提供根據。

第二,為劃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提供標准。

第三,為無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嚴格按照刑法規定分析犯罪構成,這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所要求的。

熱點內容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
一個店鋪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11 18:05:14 瀏覽:830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
湖南省耒陽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1 16:58:13 瀏覽:970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