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四川審計實施條例

四川審計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3 22:59:25

㈠ 審計法與審計法實施條例有什麼不同

新審計法是2006年修正的抄。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已經2010年2月2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㈡ 如何做好工程造價方面的協審工作

造價人員為協抄助審計人員做好造價襲審核工作,除掌握招投標及造價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外,還應熟練掌握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一是國家有關政府投資審計法規制度,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審計機關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准則》,二是地方政府投資審計法規制度,如《深圳經濟特區審計監督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條例》等。(四川創信工程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於2000年成立,始終圍繞建設領域,圍繞工程項目生命周期,以工程造價為核心,開展(造價咨詢服務、工程造價爭議鑒定、BIM咨詢、工程項目管理)等業務,並專注造價實用性人才的培養、輸送,為工程造價咨詢領域提供完整服務。 目前涵蓋建築專業類講座及公開課、土建造價類實訓項目、安裝造價實訓項目、員工職業技能課程等領域。

㈢ 我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1.審計法;

2.審計法實施條例

3.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版

4.黨政主要領導權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5.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

6.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7.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9.國務院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的通知

10.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於審計機關是否有權要求國有商業銀行提供存款電子數據的意見

11.國家審計准則等

㈣ 我省現行的審計執法依據主要有哪些

中大網校為您解答:

為了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規范審計執法,防範審計風險,修訂後的《審計法》在第三條中增加了一款作為第二款:即「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這主要是吸收《審計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的相關規定,從法律高度進一步明確審計機關的執法依據,明確審計機關作出處理處罰的執法主體資格。

審計機關依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是《憲法》和《審計法》賦予審計機關的職權。審計監督是一種執法監督活動,要求審計機關依法對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評價,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作出處理處罰的審計決定。然而,對於哪些法律法規能夠成為審計機關進行審計評價、作出處理處罰的執法依據,目前還存在不同認識,尤其是對於已規定了有關主管部門為執法主體的法律法規,常有人質疑審計機關是否還具有執法主體資格,能否依據其作出審計處理處罰決定。修訂後的《審計法》增加這款規定,實際上已經明確上述問題,這對於進一步澄清認識,解決審計法律適用的實際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明確審計機關的執法依據

審計機關在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時,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進行審計評價,作出審計決定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是依法審計的必然要求。由於《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主要是關於審計機關的組織形式、審計人員、審計監督職責范圍、審計許可權手段、審計程序及法律責任的法律規范,具有組織法和程序法的性質,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被審計單位各類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作出全面的、列舉式的規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上述各類違規行為的具體審計處理處罰種類和幅度作出具體規定。我國關於調整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關系的法律規范分散於財政、稅務、海關、金融、投資、物價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中,這些法律規范分別規定了一些不同的違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行為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比如《預演算法》、《稅收征管法》、《會計法》、《證券法》、《保險法》、《公司法》、《商業銀行法》等等。這些法律規范對被審計單位均有效力,均應成為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時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所依據的法律規范。審計實踐中,審計機關需要對查出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進行定性和處理處罰時,必須適用或者依照這些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相關的法律規范,在這些法律規范只規定違規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未規定相應處理處罰措施的情況下,還可以依據《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五十三條的規定進行處理處罰。因此,只有在《審計法》中通過對審計監督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指引性的規定,才能明確審計機關的執法依據。

㈤ 審計法實施條例基本簡介

審計法是調整審計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審計關系是一種經濟監督關系,發生於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審計法》是審計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據。它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審計工作的地位、任務和作用,規定了審計工作的基本准則。審計法屬於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五章審計程序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實行審計監督制度。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關和企業事業組織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第三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第四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第五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七條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

第八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第九條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第十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派出審計特派員。

審計特派員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第十二條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第十三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十四條審計人員對其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十五條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審計機關負責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審計機關負責人沒有違法失職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職條件的情況的,不得隨意撤換。

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十六條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七條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國務院總理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第十八條審計署對中央銀行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條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一條審計機關對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國有企業,接受財政補貼較多或者虧損數額較大的國有企業,以及國務院和本級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國有企業,應當有計劃地定期進行審計。

第二十二條對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企業的審計監督,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三條審計機關對國家建設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四條審計機關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社會團體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五條審計機關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六條除本法規定的審計事項外,審計機關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事項,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審計機關有權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調查結果。

第二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者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

審計機關之間對審計管轄范圍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審計機關確定。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可以直接進行審計,但是應當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

第二十九條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門、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各部門、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內部審計,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條對依法獨立進行社會審計的機構的指導、監督、管理,依照有關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三十一條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規定報送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報告,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第三十二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第三十三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第三十四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經縣級以上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通知財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採取該項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五條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

第五章審計程序

第三十七條審計機關根據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審計事項組成審計組,並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

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的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第三十八條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第三十九條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後,應當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應當徵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被審計單位應當自接到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將其書面意見送交審計組或者審計機關。

第四十條審計機關審定審計報告,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需要依法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意見。

審計機關應當自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三十日內,將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單位。

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二條審計機關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的,有權予以制止。

被審計單位有前款所列行為,審計機關認為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的,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有權予以制止,或者申請法院採取保全措施。

第四十四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理。

第四十五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以及採取其他糾正措施,並可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審計機關認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

第四十七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工作的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

第五十一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同時廢止。

2006年2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審計法》的決定。決定中對原《審計法》條文作了34項修訂,同時規定:「本決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款順序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

㈥ 審計法實施條例三大看點

看點一:新修訂的審計法實施條例擴年夜了可以發布的審計結不美觀典型圍。

  • 現行條例將發布典型圍限於三種:本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要求發布的、社會公家關注的、法令律例要求發布的。為了加年夜審計看管力度,新條例打消了這些規模限制。

看點二:《審計法實施條例》對審計看管典型圍做出進一步明晰。

  • 增添劃定了對財政資金運用實施跟蹤審計典型圍,明晰了培植項目審計的具體規模,增添劃定了專項審計發芽拜訪的具體規模,增添劃定了對社會審計機構核查的具體規模。
  • 看點三:《審計法實施條例》增強了對審計機關的看管。
  • 「審計署審計別人,誰來審計審計署」,這個問題在條例中有了明晰劃定,國務院法制辦財經司副司長季懷銀介紹說,條例年夜內部看管和外部看管兩個方面規范審計機關的行為。

【更多審計問題進會計網問答>>】

㈦ 《審計法》什麼時候公布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已經2010年2月2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修訂回通過,修訂後的《中華人民答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內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7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1997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31號公布2010年2月2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國務院法制辦審計署負責人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修訂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參考資料:http://www.audit.gov.cn/n1992130/n1992165/n1993676/2388387.html

㈧ 《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如何理解

《審來計法實施條例》第源五十三條如何理解?《中州審計》編輯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法律、行政法規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另有處理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關於處罰主體的規定是否相悖,應如何理解?請予解釋。內鄉縣審計局,盧志滿內鄉縣審計局盧志滿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關於處罰主體的規定並不相悖。在具體的法律適用中,應掌握以下界限:一、審計工作中,無論適用何種法律、行政法規,都必須遵守一個前提,即法定的執法主體必須為審計機關。換言之,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某部法律或行政法規雖有處罰規定,但執法主體為其他機關,則審計機關不能直接適用該法律或行政法規予以處理、處罰。二、對某一種類的違規行為,如無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規作為處理、處罰依據,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的一般性規定。

㈨ 審計法與審計法實施條例的相互關系是什麼

一個是基本的法條 另一個是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
刑法同業競 發布:2025-02-11 21:19:32 瀏覽:995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
一個店鋪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11 18:05:14 瀏覽:830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