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電信條例第57條

電信條例第57條

發布時間: 2022-04-23 23:35:07

『壹』 尋找信息化的法律法規!~~~~

互聯網文化管理抄暫行規定
(文化部令襲51號 2011年2月17日發布 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
(廣電總局令第39號2004年7月6日公布 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發布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2000年11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令第291號公布施行)
公用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定
(信息產業部令第9號 2001年5月10日發布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國務院令第147號 1994年2月18日發布施行)

『貳』 可疑的號碼

向你的運營商投訴!要求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7條第7款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15條第7款均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內容或信息。

中國移動《移動夢網SP合作管理辦法總則》第四章第二條第5款規定「未經客戶同意,SP不得向客戶發送帶有商業宣傳性質的簡訊息、彩信、WAP PUSH、IVR外呼等。」;第九章第二條規定「為保證業務宣傳的全面性和真實性,SP在所有業務宣傳中,必須同時包含以下業務信息要素:包括業務內容、業務開通范圍、業務使用方式,單項業務資費(包括業務價格、發送頻次)等,客戶服務電話和業務退訂方式(訂制類業務必須說明)等。」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9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和「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並且第49、50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經營者,將會受到相應處罰。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乃至網通、電信的SP(Service Provider,伺服器提供商)就搞這樣的勾當,這個SP行業幾乎到了無黑不成商的地步,整個行業就是靠坑、蒙、拐、騙而得以生存的。

比如——

「鄰居十八歲的漂亮氣質mm,我昨天跟她一起玩的時候偷拍的,漂亮嗎?發簡訊YA到95007552立即看到!」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想知道你的前世愛人是誰,今生叫什麼名嗎?發B到6118,幫你解開前世情,配今生緣,知曉姓名秘密」

「校花可兒,夜晚在操場把第一次獻身給了班長。想聽聽可兒那羞答答的第一次,就撥通12590668040說『學生』,即可體驗制服誘惑之學生制服」

「直接回復85收取『曹操』,無限下載手機圖鈴,本條免費.客服01058183412」。

……

實在是太多了。

它們的主要違規行為是,只要用戶按照信息內容回復信息或回撥電話,沒有經過用戶二次確認就在不知不覺中定製了SP的服務。

如果你被SP欺騙,建議你與信息產業部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聯系,電話010-12300,E-mail:[email protected]

『叄』 登記前置許可經營項目的行政法規設定的前置項目

序號 項 目 許可形式 許可部門 規定文件 1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 許可證 市衛生局
區、縣衛生局 國務院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國發《1987》24號) 2 音像製品出版 許可證 出版、復制:新聞出版署
製作:市新聞出版局
全國連鎖經營:文化部
批發:市文化局
零售、出租:區縣文化局 國務院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2001、12、25國務院令第341號) 3 音像製品製作 4 音像製品復制 5 音像製品全國連鎖經營 6 音像製品批發 7 音像製品零售、出租 8 印 刷 許可證 排版、製版、印刷、裝訂:市新聞出版局;
復印、影印、列印:區、縣文化局 國務院印刷業管理條例
(2001、8、2國務院令第315號) 9 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出版 許可證 出版、出版物進口、復制:國家新聞出版署
電子出版物製作:市新聞出版局
印刷、復制:市新聞出版局
全國連鎖經營、總發行:國家新聞出版署
批發:市新聞出版局
零售:區縣出版行政部門 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
(2001、12、25國務院令第343號) 10 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全國連鎖經營、總發行 許可證 11 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批發 許可證 12 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零售 許可證 13 電子出版物復制 許可證 14 娛樂場所設立許可 許可證
審 批 市文化局、
市衛生局、
市環保局
市公安消防部門 國務院娛樂場所管理條例》
(2006、1、29國務院令第458號)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國家主席令第77號) 15 娛樂場所衛生、環保許可 16 娛樂場所消防許可 17 設立文藝表演團體 許可證 市文化局 國務院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2005、7、7國務院令第439號) 18 設立演出經紀機構 19 設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單位 許可證 市廣電局(其中電視製作:廣電總局) 國務院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1997、8、11國務院令第228號) 20 設立電影製片單位 許可證 廣電總局(製片、攝制)
市文化局(發行、放映) 國務院電影管理條例
(2001、12、25國務院令第228號) 21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 22 設立電影放映單位 23 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許可證 市文化局 國務院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02、9、29國務院令第363號) 24 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
爆破作業 許可證 國家國防科工委(生產)
市國防科工委(銷售)
市公安局(爆破作業) 國務院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6、5、10國務院令第466號) 25 煙花爆竹生產 許可證 市安監局 國務院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2006、1、21國務院令第455號) 26 煙花爆竹銷售 27 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危險化學品經營 許可證 市安監局 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1、26國務院令第344號) 28 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危險化學品生產 批准書 市安監局 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1、26國務院令第344號) 29 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危險化學品儲存 30 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 第一類 ) 許可證 國家葯監局(葯品類)
市安監局(非葯品類) 國務院易制毒化
學品管理條例
(2005、8、26國務院令第445號) 31 醫療器械生產(二、三類) 許可證 市葯監局(生產、批發)
各葯監分局(零售) 國務院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
(2000、1、4國務院令第276號) 32 醫療器械經營(二、三類) 許可證 33 獸葯生產 許可證 農業部(生產)
市畜牧局(獸用生物製品經營、市內六區獸葯經營)
郊區、縣獸醫管理部門(郊區縣獸葯經營) 國務院獸葯管理條例
(2004、4、9國務院令第404號) 34 獸葯經營 35 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 許可證 農業部
市農委 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2001、11、29國務院令第327號) 36 種畜禽生產經營 許可證 市畜牧局 國務院種畜禽管理條例
(1994、4、15國務院令第153號) 37 糧食收購 許可證 區、縣糧食局 國務院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2004、5、19國務院令第407號) 38 鹽資源開發、制鹽 許可證 鹽開發、制鹽: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食鹽生產由國家鹽業行政部門審批)
鹽批發:各級鹽業部門統一經營(其中食鹽批發由市鹽業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許可證) 國務院«鹽業管理條例»
(1990、3、2國務院令第51號) 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
(1996、5、27國務院令第197號) 39 鹽批發 40 電信業務(含互聯網信息服務) 許可證 信息產業部
市通信管理局 國務院«電信條例»
(2000、9、25國務院令第291號)
國務院《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2000、9、25國務院令第292號 41 設立旅行社 許可證 國家旅遊局(國際)
市旅遊局(國內) 國務院«旅行社管理條例»
(2000、9、25國務院令第291號) 42 設立期貨公司 許可證 證監會 國務院«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2007、3、16國務院令第489號) 43 設立資產評估機構 許可證 市財政局 國務院«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1991、11、16國務院令第91號) 44 設立醫療機構 許可證 市衛生局 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1994、9、1國務院令第149號) 45 水路運輸 許可證 交通部(沿海、跨省市水運)
市航運管理處(市內水運、水路運輸服務) 國務院«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1997、12、3國務院令第237號) 46 水路運輸服務 許可證 47 國際海上運輸 許可證 交通部:
市交委(國際船舶管理) 國務院«國際海運條例»
(2001、12、11國務院令第335號) 48 道路旅客運輸 許可證 市道路運輸管理處
區、縣交通局(運管局、運管處) 國務院«道路運輸條例»
(2004、4、30國務院令第406號) 49 道路貨物運輸 50 機動車場站經營、駕駛員培訓 51 機動車維修 市機動車維修管理處
區、縣交通局(運管局、運管處) 52 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 許可證 國家葯監局
農業部 國務院«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
(2005、8、3國務院令第442號) 53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實驗研究 54 農葯生產 審 批 國家發改委 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
(2001、11、29國務院令第326號) 55 房地產開發 簽署意見 市建委(簽署意見) 國務院«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
(1998、7、20國務院令第248號) 56 承裝、承修、承試供電設施和受電設施 許可證 市經委 國務院《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
(1996.4.17國務院令第196號) 57 電力設施器材收購 審 批 市電力管理部門 國務院«電力設施保護條例»
(1998、1、7國務院令第239號) 58 設立拆船廠 審 批 市環保局 國務院«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988、5、18國務院發布) 59 設立認證機構 批准文件 國家認監委 國務院«認證認可條例»
(2003、9、3國務院令第390號) 60 設立認證培訓機構 61 設立認證咨詢機構 62 鹽零售 指定部門或審批 食鹽零售:
商業行政部門指定的商業、供銷合作社及商業部門批準的代購代銷企業經營
其他用鹽銷售:
由鹽業行政部門按計劃或者指導制鹽企業自銷 國務院«鹽業管理條例»
(1990、3、2國務院令第51號)
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
(1996、5、27國務院令第197號) 63 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生產 定 點
定向專營 國家信息產業部門(生產企業定點)
定點生產企業定向專營 國務院«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1993、10、5國務院令第129號) 64 設立殯儀館、火葬場 批准 市民政局提出方案報市政府批准 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1997、7、21國務院令第225號) 65 設立有償服務公墓 批准 市民政局審核同意報市政府批准 66 設立殯儀服務站、骨灰堂 批准 民政部門 67 生豬屠宰 定 點 市商務委 國務院«生豬屠宰條例»(2008、5、25國務院令第525號)

『肆』 wifi:T:WPA;S:WSJzxm;P:WSJ880303zxm;H:false是什麼意思

wifi:T:WPA;P:;S:13337300796muchen;即指Wi-Fi的ssid名稱,其加密方式為WPA加密,即一種保護無線電腦網路(Wi-Fi)安全的系統,「S:13337300796muchen;」指的是wifi密碼為133xxxx796muchen。

無線wifi密碼破解器確實可以破解相對簡單的密碼,但是這種行為是違法的。靠破解密碼蹭用他人網路的行為已違反了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9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擾亂電信市場秩序的行為,其中就包括盜接他人電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使用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施或者碼號。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類似行為屬於不當得利,需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4)電信條例第57條擴展閱讀:

由於WiFi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介面。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

而其它一些基於WLAN的寬頻數據應用,如流媒體、網路游戲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戶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們打長途電話(包括國際長途)、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音樂下載、數碼照片傳遞等,再無需擔心速度慢和花費高的問題。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技術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

『伍』 電信城郊維護建設有何建議

這么說吧,1 我國電信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我國電信業根據自身特點,大膽改革,務實發展,保持了兩位數的健康、快速增長態勢。2005年,電信業務總量達到11 575億元,比2004年增長25.4%;全年新增局用交換機4 608萬門,總容量達到4.7億門;新增固定電話用戶3 86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5 860萬戶。截止到2005年末,全國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74 386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57部/百人。
長期以來,我國電信業一直是國家壟斷性行業,為迎接入世後的挑戰,中國電信業進行了分拆與重組的體制改革,電信運營業由中國電信獨家壟斷到1994年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雙頭經營,再到目前的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和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5+1」經營,業務生成競爭格局已初步形成。2002年我國基礎電信企業已有6家,增值電信企業達到4 400多家,形成了不同規模、不同業務、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共同發展和相互競爭的格局。重組後的電信市場競爭推動了各企業適應市場變化、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明確發展方向,帶動了電信資費的不斷下降和服務質量的顯著改善,為電信業的業務創新、服務創新及穩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2 現階段我國電信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從宏觀上看,我國政府對電信業的管理水平還不高,電信法規建設相對滯後於電信業發展的要求。首先,由於我國電信服務業的管理體制剛剛做完調整,設立了新的電信管理部門,但是新的部、省電信管理局在自身的組織建設、人才配備和工作等內部管理方面,還亟待理順。其次,體制調整後,各級通信管理部門在行使政府監管部門各項職責、制定產業的調控政策之前,還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要做,如對全國通信業整體資源的分布和潛力的了解、全國通信業市場體系的規劃等,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第三,我國《電信法》等還在醞釀起草中,電信服務業的改革開放缺乏完善配套的基本法律依據,從國外電信業的改革發展經驗看,我國電信的法制建設有所滯後。
(2)從我國電信業的市場結構看,市場集中度仍然較高,有效競爭還沒有充分形成。由於對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公司實行分業經營,實質上仍是寡頭壟斷的市場體制。寡頭壟斷的優勢地位必然導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過各種途徑構築較高的進入壁壘,如通過價格戰、設置互聯網間障礙等,阻止新興電信運營商的進入和發展,企圖繼續謀取壟斷利潤。但是,如果國內電信運營商連國內競爭都避之不及,豈能有實力和經驗去面對國外電信巨頭的沖擊與挑戰?顯然,壟斷下的發展只是一種被動的、低水平的、缺乏創新力的發展,而非健康的、經得起環境變化和考驗的發展。而畸形的市場結構也必然導致電信產業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源自產業內部的發展增長機制的推動力量。
(3)當前電信監管在體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一是政府職能的沖突:引入競爭必然會觸動在位運營商的既得利益,以移動業務為例,增加新的市場准入可能會沖擊在位運營商的市場地位,給移動運營商的股東(包括政府及其他股東)帶來直接的損失,如何平衡公眾利益與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是一項現實而又困難的選擇。二是監管部門的能力不足:產業環境的變化和電信市場改革的步伐很快,行業監管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時間來認識新的監管環境和建立新的監管思路。由於資源和行政體制的約束,行業監管部門在基礎設施和監管能力上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三是監管范圍太寬:由於市場結構還處於改革過程中,放鬆管制要逐步進行,這導致監管部門監管的范圍太寬、目標太多。監管范圍過寬導致資源的緊張和重點不突出。
(4)與商品市場比較,作為服務業的中國電信業的市場運行機制是很不完善的。一方面要電信運營商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卻不按價值規律辦事。社會各界關注的互聯互通問題是電信業競爭的基礎條件,但「聯而不通,通而不暢,暢而不久」的問題卻困擾著電信業。目前採用的辦法是政府強力管制,但收效甚微。互聯互通作為競爭的基礎條件,與競爭一樣,在本質上只是一個經濟問題,解決問題的機理還在經濟。現行網間結算體系的不公平,造成了各運營商網路升值的程度相差懸殊,有的網路從互聯互通中升值達數十倍乃至百倍,而有的網路卻升值甚微。此外,網間結算的不合理還導致了一些運營商利用互聯互通作為競爭工具,大打價格戰,擾亂了市場,這些都嚴重地削弱了主導運營商提供互聯互通的積極性。
3 解決我國電信業存在問題的對策
(1)加快我國電信業的法制建設工作,力爭早日出台《電信法》,為我國電信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確定法律依據與法律基礎。良好的法律框架是電信業有序發展的前提,從國際經驗看,很多國家都已意識到制定專門的電信立法的重要意義。我國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後,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電信業的市場准入、市場規范、業務發展、互聯互通等提供了基本的規范,下一步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認真貫徹落實好。同時還要積極加快《電信法》及有關外商投資、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以此加強通信市場的監管,完善市場准入和互聯互通規則,建立科學合理的通信資費機制,創造有利於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
(2)建立有利於競爭的市場結構。當前的市場結構基本建立了競爭的構架,深化市場結構改革可考慮以下幾點:一是鼓勵新的接入方式的應用,促進固定接入業務的競爭。傳統的固定接入很難引入實質性的競爭,新的接入方式包括各種寬頻接入、無線市話、有線電視網路、電力網路等,都有可能顯著地促進固定接入的競爭。只要這些新技術滿足電信技術的基本要求,監管部門就應該採取鼓勵和促進政策。二是增加移動市場的准入,移動業務具有潛在的競爭性,可以引入適度的競爭。首先,要允許無線市話技術的應用,無線市話技術在經營模式和市場定位上不同於傳統移動業務,是移動業務的重要補充,在一定范圍內有生存空間;其次,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增發移動牌照;再次,為增值業務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由於競爭的不充分和管制方式的不同,為防止縱向一體化的基礎運營商交叉補貼或濫用市場力量,可以要求其增值業務在結構上或財務上相對獨立於基礎業務,為增值業務的公平接入創造條件。
(3)建立有利於競爭的電信監管,合理監管是電信有效競爭的前提。實踐證明,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調整監管思路,就能使電信監管改革與市場改革的步伐相協調。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一是要加快有關法規的制定,建立完善的電信監管框架;二是要在改革時期適當增加行業主管部門的資源,用於電信監管的基礎條件的建設和專家隊伍的建設,提升監管部門的監管能力;三是國有資產主管部門要盡快促進國有或國有控股電信運營企業的完善公司治理。調整監管思路,一是要合理處理政府職能的矛盾,過去在特定的背景下偏重股東利益是必要的,但隨著環境的變化,現階段應適當突出促進電信競爭的目標;二是加強政府部門協調,在現行體制下,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受到較多外部因素的制約;三是電信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監管范圍和目標,對於市場可以解決的問題,盡量交給市場解決,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瓶頸設施和稀缺資源的管理,集中力量重點解決互聯互通和普遍服務問題。
(4)按價值規律辦事,制定科學合理的網間結算辦法和標准。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激勵主導運營商提供互聯互通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約束新進入者不打價格戰,避免惡性競爭。
電信市場的不規范使投資者的利益受到威脅,作為國有的電信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將遇到挑戰。根據市場經濟較發達國家的經驗,就是要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按照公司制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盡管現在一些電信企業通過上市已經吸納了部分非國有資本,但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的情況使企業的經濟性質仍然沒有多大改變,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還差得很遠。過去電信業拆分重組的改革應當說只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個市場競爭的框架,但更為繁重的改革任務,就是要對電信企業實施公司制改造,把它變成一個合格的市場主體。

『陸』 個人自己安裝衛星天線現在違法嗎

衛星天線13881904073:個人安裝衛星天線不違法,憲法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樣安裝衛星天線(正版戶戶通)的朋友,現在各行各業生意都不好做,做不好你就會被淘汰,現在移動、聯通、電信都在做電視這塊業務,安裝衛星天線的人相對就是弱勢群體,我們都應該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好自己和親朋好友合法權益。
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02〕24號文件,附件第567 取消了《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國務院令第129號);及《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公安部、信息產業部、外經貿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關於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廣發外字〔2002〕254號)。另外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19號文件,附件17條之規定,也明令取消了國務院令第129號令。所以,個人可以安裝衛星接收器,並受物權法保護。
物權法: 第三十八條 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
第六十六條 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
另外根據《民法通則》規定:衛星天線屬於個人生活用品,只要是合法收入購買,都是受法律保護。
民法通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如果地方廣電局強行拆除或者罰款,就是公然違背憲法精神,大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或者依據《信訪條例》到上級政府部門上訪,維護合法權益。

『柒』 《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

《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是電信安全

第五十七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五十八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危害電信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為:
(一)對電信網的功能或者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或者修改;
(二)利用電信網從事竊取或者破壞他人信息、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三)故意製作、復制、傳播計算機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擊他人電信網路等電信設施;
(四)危害電信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擾亂電信市場秩序的行為:
(一)採取租用電信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電信業務;
(二)盜接他人電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使用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施或者碼號;
(三)偽造、變造電話卡及其他各種電信服務有價憑證;
(四)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並使用行動電話。
第六十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電信安全的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安全保障制度,實行安全保障責任制。
第六十一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電信網路的設計、建設和運行中,應當做到與國家安全和電信網路安全的需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第六十二條 在公共信息服務中,電信業務經營者發現電信網路中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條例第五十七條所列內容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第六十三條 使用電信網路傳輸信息的內容及其後果由電信用戶負責。
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路傳輸的信息屬於國家秘密信息的,必須依照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採取保密措施。
第六十四條 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可以調用各種電信設施,確保重要通信暢通。
第六十五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國際通信業務,必須通過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國際通信出入口局進行。
我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之間的通信,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六十六條 電信用戶依法使用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
電信業務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路所傳輸信息的內容。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七十五條第一款規定

現行版本復中75條沒有第一款。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4年8月15日修訂)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向電信用戶賠禮道歉,賠償電信用戶損失;拒不改正並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處以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第四十一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電信服務中,不得有下列行為:(一)以任何方式限定電信用戶使用其指定的業務;(二)限定電信用戶購買其指定的電信終端設備或者拒絕電信用戶使用自備的已經取得入網許可的電信終端設備;(三)無正當理由拒絕、拖延或者中止對電信用戶的電信服務;(四)對電信用戶不履行公開作出的承諾或者作容易引起誤解的虛假宣傳;(五)以不正當手段刁難電信用戶或者對投訴的電信用戶打擊報復。

『玖』 游戲中SP是什麼意思

游戲中SP指的是Skill Point。中文意思是技能點。

短語

1.skill-point 左下角;

2.skill and strong point 技能及特長;

3.Modify Hero Skill Point 修改技能點。

(9)電信條例第57條擴展閱讀:

SP其他意思:

1.自行驅動的(Self Propelled);

2.服務提供商 (Service Provider)。

雙語例句:

1.Both the skill point system and the talent system are being iterated on.

技能點和天賦系統被反復斟酌。

2.Such as once the axis is opened, one skill point will always remain there.

比如技能軸開啟後,有一個技能點將會永久保留下來。

3.Gaining levels in World of Warcraft currently grants your character one bonus skill point and10 bonus" talent" points.

魔獸世界中升級可以使人物獲得1技能點和10天賦點。

『拾』 手機國家三包法對手機行業的影響

行動電話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
文號: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4號
主題詞: 行動電話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
發布機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1年9月1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信息產業部令 第4號公布

第一條 為了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明確行動電話機商品銷售者、 修理者和生產者的修理、更換、退貨(以下稱「三包」)責任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由無線接入的移動電 話機商品(包括手持式行動電話機、車載行動電話機、固定台站電話機及其附件,見本規定 附錄1《實施三包的行動電話機商品目錄》)。

第三條 行動電話機商品實行誰銷售誰負責三包的原則。銷售者與生產者 或供貨者、銷售者與修理者、生產者或供貨者與修理者之間訂立的合同,不得免除本規定的三包責任和義務。

第四條 本規定是實行行動電話機商品三包的最基本要求。國家鼓勵銷售 者、生產者作出更有利於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嚴於本規定的三包承諾。承諾作為明示擔保,應當依法履行,否則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第五條 銷售者應當承擔以下責任和義務:

(一)銷售行動電話機商品,應當嚴格執行本規定;

(二)應當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

(三)應當採取措施,保持銷售的行動電話機商品的質量;

(四)銷售時,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開箱檢驗,正確調試,當面向消費者交驗行動電話機商品;

2.核對行動電話機主機機身號(IMEI串號)和進網標志、附件的出廠序號(批號)、產品商標 和型號;

3.介紹產品的基本性能,使用、維護和保養方法,以及三包方式和修理者;

4.提供三包憑證、有效發貨票,三包憑證應當准確完整地填寫(見附錄2《行動電話機商品三包憑證》)並加蓋銷售者印章,有效發貨票應當註明主機機身號(IMEI串號)、附件的出廠序 號(批號)、產品商標及型號、銷售日期、銷售者印章、金額等內容;

(五)不得銷售不符合法定標識要求、不符合說明書等明示的性能及功能,或者產品質量不合 格的行動電話機商品;不得銷售未標注生產日期的電池;

(六)在三包有效期內,行動電話機商品出現故障,銷售者應當根據本規定承擔三包責任,不 得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

(七)妥善處理消費者的查詢、投訴,並提供服務。

第六條 修理者應當承擔以下責任和義務:

(一)修理者應當具有行業主管部門委託的維修資質審批機構頒發的證書,維修人員應當經培 訓考核,持證上崗;

(二)承擔三包有效期內的免費修理業務和三包有效期外的收費修理業務;

(三)維護銷售者、生產者的信譽,應使用與產品技術要求和質量標准要求相符的新的零配件 ;認真記錄修理前故障情況、故障處理情況和修理後的質量狀況;

(四)按有關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協議的約定,保證修理費用和修理配件全部用於修理;接受銷 售者或者生產者的監督和檢查;

(五)保持常用維修配件的儲備量,確保維修工作正常進行,避免因零配件缺少而延誤維修時 間;

(六)向消費者當面交驗修理好的行動電話機商品並如實完整地在三包憑證上填寫修理者名稱 、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及維修記錄;

(七)承擔因自身修理過錯造成的責任和損失;

(八)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接受消費者有關商品修理質量的查詢。

第七條 生產者(進口者視同生產者)應當承擔以下責任和義務:

(一)具有信息產業部頒發的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書;行動電話機主機機身貼有進網 許可標志,並隨機攜帶該機型的產品使用說明書、合格證和三包憑證;產品說明書應當按國家標准GB52961《消費品使用說明總則》規定要求編寫,應當明確產品的功能特點、適用范圍、使用、維護與保養方法、注意和警示事項、常規故障判斷等;三包憑證應當符合本 規定附錄2《行動電話機商品三包憑證》的要求;

(二)保證行動電話機商品符合法定標識要求、符合產品說明書等明示的性能及功能,保證產 品質量合格;應當明示待機時間,在電池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注生產日期;

(三)應當自行設置或者指定與銷售規模相適應的具有維修資質證書的修理者負責三包有效期 內的修理,並提供修理者的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修理者名稱和地址撤銷或者變更的,應當及時公告;

(四)按照有關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協議的約定,提供三包有效期內發生的維修費用;維修費用 在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不得截留,應當最終全部支付給修理者;

(五)按照有關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協議的約定,提供足夠的合格零配件;保證能夠在產品停產 後二年內,繼續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

(六)按照有關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協議的約定,提供必需的維修技術軟體、技術資料、技術培 訓等技術支持;

(七)妥善處理消費者的投訴、查詢,並提供咨詢服務。

第八條 行動電話機主機三包有效期為一年,附件的三包有效期見附錄1《 《實施三包的行動電話機商品目錄》。三包有效期自開具發貨票之日起計算,扣除因修理占 用、無零配件待修延誤的時間。三包有效期的最後一天為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三包有效期的最後一天。

第九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消費者依照本規定享受修理、更換、退貨的權 利,修理、換貨、退貨應當憑發貨票和三包憑證辦理。

消費者丟失發貨票和三包憑證,但能夠提供發貨票底聯或者發貨票(底聯)復印件等有效證據 ,證明該行動電話機商品在三包有效期內的,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應當依照本規定承擔 免費修理、更換責任。

消費者丟失發貨票和三包憑證,且不能提供發貨票底聯或者發貨票(底聯)復印件等有效證據 ,但依照主機機身號(IMEI串)顯示的出廠日期推算仍在三包有效期內的,應當以出廠日期 後的第90日為三包有效期的起始日期,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必須按照本規定負責免費修理。

第十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行動電話機主機出現質量問題的,由修理者免 費修理。修理者應當保證修理後的行動電話機商品能夠正常使用30日以上。

第十一條 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行動電話機主機出現附錄3《行動電話機 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的,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者修理。消費者要求換貨 時,銷售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行動電話機。消費者要求退貨時,銷售者應當負責免費為消費者退貨,並按發貨票價格一次退清貨款。

第十二條 自售出之日起第8日至第15日內,行動電話機主機出現附錄3《 行動電話機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的,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者修理。消費者要求換貨時,銷售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行動電話機主機。

第十三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行動電話機主機出現附錄3《行動電話機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憑三包憑證中修理者提供的 修理記錄,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行動電話機主機。

第十四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電池、充電器、移動終端卡、外接有線耳機 、數據介面卡等行動電話機附件出現本規定附錄3《行動電話機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 故障的,銷售者應當為消費者免費更換同品牌同型號同規格的附件。更換兩次仍不能正常使 用的,銷售者應當負責免費為消費者退貨,單獨銷售的,按發貨票價格一次退還貨款;與主機一起銷售的,按退貨當時單獨銷售的價格一次退還貨款。

第十五條 送修的行動電話機主機在7日內不能修好的,修理者應當免費給消費者提供備用機,待原機修好後收回備用機。

第十六條 因生產者未按合同或者協議提供零配件,使維修者延誤了維修 時間,並自送修之日起超時60日未修好的,憑發貨票和三包憑證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記錄, 由銷售者負責免費為消費者更換同型號規格的行動電話機主機。

第十七條 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修理時間超過30日未修好的,憑發貨票和三包憑證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記錄由銷售者負責免費為消費者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移動電 話機主機。

第十八條 符合換貨條件,但銷售者無同型號同規格商品,消費者不願意 調換其他型號規格的商品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負責免費為消費者退貨,並按發貨票的價格一次退清貨款。

第十九條 符合換貨條件,並且銷售者有同型號同規格行動電話機商品, 消費者不願意調換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予以退貨,但對於使用過的商品應當按本規定附錄1《實施三包的行動電話機商品目錄》規定的折舊率收取折舊費。折舊費的計算日期自 開具發貨票之日起至退貨之日止,其中應當扣除修理佔用和待修時間。

第二十條 換貨時,應當提供新的商品。

第二十一條 換貨後,商品三包有效期自換貨之日起重新計算。由銷售者 在發貨票背面加蓋印章,註明更換日期,並提供新的三包憑證。

第二十二條 銷售者按本規定為消費者退貨、換貨後,屬於生產者、供貨 者責任的,依法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屬於修理者責任的,依法向修理者追償,或者按代理修理合同或者協議辦理。生產者、供貨者按照上述規定 賠償後,屬於修理者責任的,依法向修理者追償,或者按代理修理合同或者協議辦理。

第二十三條 對於在經營活動中贈送的行動電話機商品,應當按照本規定 承擔三包責任。

第二十四條 屬下列情況之一的行動電話機商品,不實行三包,但可以實 行合理的收費修理:

(一)超過三包有效期的;

(二)無三包憑證及有效發貨票的,但能夠證明該行動電話機商品在三包有效期內的除外;

(三)三包憑證上的內容與商品實物標識不符或者塗改的;

(四)未按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使用、維護、保養而造成損壞的;

(五)非承擔三包的修理者拆動造成損壞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壞的。

第二十五條 生產者、銷售者、修理者破產、倒閉、兼並、分立的,其三 包責任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二十六條 消費者因商品三包問題與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發生糾紛 時,可以向消費者協會、信息產業部門行動電話機(電話機)產品質量投訴中心、質量管理協 會用戶委員會和其他有關組織申請調解,有關組織應當積極受理。

第二十七條 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未按本規定承擔三包責任的,消費 者可以向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申訴機構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申訴,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改正。

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更換、退貨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信息產業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八條 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未按本規定承擔三包責任的,消費 者也可以依照《仲裁法》的規定與銷售者、修理者或生產者達成仲裁協議,向國家設立的仲裁機構申請裁決;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九條 需要進行商品質量檢驗或者鑒定的,可以委託依法考核合格 和授權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或者省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部門進行產品質量檢驗或者鑒定。

第三十條 本規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和信息產業部按職責分工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 本規定從2001年11月15日起實行。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
刑法同業競 發布:2025-02-11 21:19:32 瀏覽:995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
一個店鋪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11 18:05:14 瀏覽:830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