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交通建設條例

交通建設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02:31

Ⅰ 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的條例全文

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
(2008年7月31日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制定
2008年9月28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第一條 為了規范軌道交通管理,保障軌道交通建設順利進行和安全運營,維護乘客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軌道交通,是指地鐵、輕軌等軌道公共客運系統。
本條例所稱軌道交通設施,包括軌道、路基、橋梁、隧道、車站(含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主變電所、集中冷站、控制中心、車輛基地等土建工程,車輛、供電、通風空調、通信、信號、給排水、消防、防災和報警、機電設備監控、自動售檢票、電梯、屏蔽門或者站台門、旅客信息等系統設備,以及為保障軌道交通運營而設置的其他相關設施。
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軌道交通的規劃、投資、建設、運營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四條 本市軌道交通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優先發展、安全運營、規范服務的原則。
第五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軌道交通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並可以委託軌道交通設施保護機構實施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
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實施本條例。軌道交通沿線區縣人民政府配合實施軌道交通建設和保護工作。
第六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確定。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負責軌道交通范圍內的軌道交通設施維護和保養、運營秩序保障和公共場所容貌、環境衛生維護以及安全應急處置等公共事務的日常管理,並依照本條例的授權實施行政處罰。
第七條 軌道交通建設資金實行政府投資與多渠道籌集相結合。鼓勵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建設和經營軌道交通,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義務支持和配合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不得阻礙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和運營。 第九條 軌道交通規劃應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軌道交通規劃包括軌道交通線網總體規劃、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的詳細規劃以及與詳細規劃相銜接的各專項規劃。
軌道交通規劃應當與鐵路、公路和其他公共交通規劃相銜接,並預留必要空間,以確保安全便捷的換乘條件及足夠的疏散能力。
軌道交通規劃的編制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沿線有關單位和個人以及專家的意見。
第十條 軌道交通線網總體規劃和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的詳細規劃,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單位,按照軌道交通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後,報上級批准。
經批準的軌道交通規劃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規定的審批程序報批。
第十一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詳細規劃,做好軌道交通沿線及車站周邊用地的控制管理。在審批需要與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連接的其他建設工程的規劃時,應當提出有關預留與軌道交通相連接的必要空間規劃設計要求。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出讓、劃撥與軌道交通建設有關的土地前,應當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將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的用地納入軌道交通建設用地代征范圍。
城市規劃確定的軌道交通用地,未經法定程序調整,不得改變其用途。
第十二條 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確定的軌道交通用地范圍及空間內,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利用軌道交通設施進行資源綜合開發和經營。
資源綜合開發應當統籌安排和同步規劃公共交通樞紐、商業等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
第十三條 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和經批準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進行。
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執行相關技術標准,並且符合保護周圍的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他相關設施的規定。
第十四條 市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 軌道交通建設期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建設、市政公用、交通、園林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制定交通疏解方案,避免或者減少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對城市交通造成的影響。
第十六條 軌道交通建設必須使用地下、地面以上空間時,其相鄰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需要與周邊已有物業結合建設的,物業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予以配合;因結合建設給其利益造成損失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軌道交通沿線已有建築物、構築物進行必要的調查、記錄和跟蹤監測,並採取措施防止和減少施工對沿線已有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他設施的影響。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七條 軌道交通工程建成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設計標准組織工程初步驗收。具備基本運營條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進行試運營。
軌道交通工程竣工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正式驗收,驗收合格後交付正式運營,並向有關部門備案。
軌道交通工程竣工驗收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移交軌道交通電纜管線檔案資料。 第十八條 本市設立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和軌道交通特別保護區,保障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建成後的安全運營。
控制保護區范圍如下:
(一)地下車站和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五十米內;
(二)地面車站和地面線路、高架車站和高架線路結構外邊線外側三十米內;
(三)出入口、通風亭、冷卻塔、主變電所、殘疾人直升電梯等建築物、構築物外邊線和車輛基地用地范圍外側十米內;
(四)軌道交通過江、過河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一百米內。
前款范圍內設立特別保護區,具體范圍如下:
(一)地下車站和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五米內;
(二)地面車站和地面線路、高架車站和高架線路結構外邊線外側三米內;
(三)出入口、通風亭、冷卻塔、主變電所、殘疾人直升電梯等建築物、構築物結構外邊線和車輛基地用地范圍外側五米內;
(四)軌道交通過江、過河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五十米內。
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的邊界標志,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置。依法設置的邊界標志,任何人不得毀壞或者擅自移動。
因地質條件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擴大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范圍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條 規劃、市政公用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控制保護區內的下列活動依法實施行政許可前,應當書面徵求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給予書面答復:
(一)修建、改建、擴建或者拆卸建築物、構築物;
(二)取土、地面堆載、基坑開挖、爆破、樁基礎施工、頂進、灌漿、錨桿作業;
(三)修建塘堰、開挖河道水渠、採石、挖砂、打井取水;
(四)敷設管線或者設置跨線等架空作業;
(五)在過江、過河隧道段疏浚作業;
(六)其他可能影響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作業。
在控制保護區內進行前款所列活動不需行政許可的,作業單位應當在施工前書面告知軌道交通經營單位。
作業單位在控制保護區內進行本條第一款所列活動的,應當會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制定軌道交通設施保護方案,施工過程應當接受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安全監控。可能影響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施工方案組織論證。
第二十條 特別保護區內,除必需的市政、園林、環衛和人防工程,以及已經規劃批準的或者對現有建築進行改建、擴建並依法辦理許可手續的建設工程外,不得進行其他建設活動。
前款工程的施工方案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論證,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實施安全監控。
第二十一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進入控制保護區內作業單位的施工現場查看,發現施工活動危及或者可能危及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可以要求作業單位停止作業並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作業單位拒不採納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報告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報告的情況進行核查,經核查可能危及軌道交通安全的,應當責令採取防範措施;對危及軌道交通安全的,責令停止作業,並要求作業單位採取補救措施。
第二十二條 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內的各項建設,應當服從和配合軌道交通工程建設。
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與其他市政公用設施工程建設相沖突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市政公用等行政主管部門協調處理。 第二十三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運營管理制度,做好軌道交通設施的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使軌道交通設施處於安全運行的狀態。
電力、供水和通信等單位應當保證軌道交通用電、用水和通信需要,並協助軌道交通經營單位保障軌道交通正常運營。
第二十四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制定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軌道交通服務規范。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據服務規范向乘客作出服務承諾,保證客運服務質量,保障軌道交通安全、正點地運送乘客。服務承諾應當向社會公布。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使用軌道交通安全監控設施,應當保護乘客隱私。
第二十六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保持出入口、通道的暢通,根據國家有關標准設置安全、消防、疏散等各類指引導向標志,保持客運電梯、空調等設施正常運轉。
第二十七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公共衛生管理制度,落實衛生管理措施,保持車站、車廂等公共場所的整潔衛生,保證空氣質量和衛生狀況符合國家衛生標准。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污染防治措施,減輕地面線路列車運營時的雜訊污染。
第二十八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車站和列車車廂內配置滅火、防爆、防毒、報警、救援、疏散照明、逃生、防護監視等設備,並定期檢查、維護、更新,保證其完好和有效。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設置公用電話、廢物箱和急救箱等必要的服務設施。車站、車輛的廣告設置應當合法、規范、整潔。
第二十九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醒目處公布首末班車行車時刻、列車運行狀況和換乘指示。
列車因故延誤或者需要調整首末班車行車時間,應當通過車站、列車廣播系統或者媒體等有效手段及時告知乘客和公眾。列車運行中,應當在車廂內通過廣播、電子顯示屏等播報站名。
第三十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運營知識,熟悉有關安全運營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駕駛、調度等崗位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考核,持證上崗。
第三十一條 軌道交通票價應當與本市其他公共交通票價相協調。軌道交通票價的確定和調整應當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經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執行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票價。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軌道交通票價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二條 軌道交通運行中發生故障,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組織力量及時排除故障,恢復運行;暫時無法恢復運行的,應當及時組織乘客換乘,不能換乘的,應當組織疏散。
第三十三條 乘客應當自覺遵守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和公共秩序,愛護軌道交通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
乘客應當持有效車票乘車。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對無票或者持無效車票乘車的,可以按照全程票價補收票款;對持偽造的優惠乘車證件或者冒用他人優惠乘車證件乘坐列車的,可以視情節加收全程票價五倍以下票款。
軌道交通因故障不能正常運行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原票價退還票款。
第三十四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投訴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對違反運營服務承諾行為的投訴。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自受理投訴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乘客對答復有異議的,可以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乘客投訴之日起十日內作出答復。
第三十五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顯著位置,公示禁止攜帶易燃、易爆、有毒和有放射性、腐蝕性的危險品目錄。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對乘客攜帶的物品進行安全檢查,對攜帶危險品的乘客,應當拒絕其進站、乘車,責令其出站;拒不出站的,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 禁止下列損害軌道交通設施的行為:
(一)擅自操作有警示標志的按鈕、開關裝置,非緊急狀態下動用應急或者安全裝置;
(二)損壞列車、隧道、軌道、路基、車站等設施設備;
(三)損壞和干擾機電設備、電纜、通信信號系統;
(四)毀損、遮蓋或者移動安全、消防警示標志和疏散導向、站牌等標志以及防護監視等設備;
(五)在軌道上放置、丟棄障礙物或者向軌道內投擲物品;
(六)其他損害軌道交通設施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禁止下列影響軌道交通運營秩序的行為:
(一)非法攔截列車;
(二)擅自進入軌道、隧道或者其他有禁止進入標志的區域;
(三)攀爬或者翻越圍牆、欄桿、閘機、機車等;
(四)強行上下車;
(五)攜帶自行車(不含已經折疊的折疊自行車)進站乘車;
(六)攜帶充氣氣球、畜禽和貓、狗等寵物以及其他可能妨礙軌道交通運營的動物進站乘車;
(七)其他影響軌道交通運營秩序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在車站、站台或者其他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下列影響軌道交通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容貌、環境衛生的行為:
(一)堆放雜物或者停放車輛;
(二)吸煙,隨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三)隨意塗寫、刻畫、張貼或者懸掛物品;
(四)未經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同意,從事銷售活動、派發印刷品;
(五)乞討、賣藝、躺卧;
(六)其他影響軌道交通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容貌、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三十九條 禁止在軌道交通地面線路和高架線路彎道內側修建妨礙行車瞭望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種植妨礙行車瞭望的樹木。
禁止在軌道交通車站站前廣場、出入口周圍堆放雜物、擺設攤點、亂停車輛、攬客拉客,以及從事其他妨礙乘客通行和救援疏散的活動。
禁止在通風口、車站出入口五十米范圍內存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 第四十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制定本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制定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四十一條 因節假日、大型群眾活動等原因造成客流量上升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增加運力,疏解乘客。
在軌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嚴重影響運營秩序,可能危及運營安全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臨時採取乘客限量進站的措施,並及時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二條 因自然災害、惡劣氣象條件或者發生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突發事件,嚴重影響軌道交通安全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停止線路運營或者部分路段運營,組織乘客疏散,但必須及時向社會公告,同時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三條 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發生突發事件,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突發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以及電力、通信、供水等單位,應當按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應急保障和搶險救援,盡快恢復軌道交通建設、運營。
第四十四條 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發生安全事故,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告知相關單位、公眾和乘客,並組織疏散,防止事故擴大,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軌道交通運營發生安全事故,乘客應當聽從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現場指揮。
第四十五條 軌道交通運營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派員趕赴現場,及時處置,盡快恢復運營。
事故處理依照國家和本市的相關規定進行。
第四十六條 軌道交通運營發生人身傷亡事故,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先搶救傷者,排除障礙,維持現場秩序,盡快恢復正常運行,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出警,對現場進行勘查、檢驗,依法處理。 第四十七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法進行處理;有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做好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檢查維護工作,影響其正常運行和使用的;
(二)未配置消防、防護、報警、救援等器材和設備,並保持其完好有效的;
(三)在客流量激增或者發生突發事件時,未採取相應措施組織疏散、換乘、疏解客流的;
(四)未對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的;
(五)未制定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的;
(六)未依法處理乘客投訴的。
第四十八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未採取相關公共衛生管理措施,車站、車廂等公共場所衛生指標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四十九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未採取污染防治相關措施減少雜訊污染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不執行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票價的,由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一條 在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內施工的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制定、實施軌道交通設施保護方案或者拒絕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監控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在控制保護區發生的行為,可以對作業單位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在特別保護區發生的行為,可以對作業單位處以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作業單位造成損失或者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損害軌道交通設施、擾亂軌道交通運營秩序以及有其他危害軌道交通安全行為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有權對行為人進行勸阻和制止;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治安違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影響軌道交通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容貌、環境衛生的,由軌道交通經營單位責令其改正,並給予警告或者處以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影響行車安全和運營秩序,妨礙乘客通行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行為人進行勸阻和制止;拒不改正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告知規劃、園林、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公安、市政公用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五條 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造成責任事故的,或者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1月28日頒布的《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Ⅱ 求我國全部道路交通法規的名稱。。只要名稱。。不要內容哦。。謝謝啦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1988年頒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 2001年頒布

3.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 1996年頒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辦法 1996年頒布

5.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1991年9月22日頒布

6.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7.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 1994年2月22日頒布

8.交通違章處罰程序規定交通違章處理程序規定 2000年頒布

9.機動車駕駛員交通違章記分辦法 2000年頒布

10.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定 1988年頒布

11.北京市機動車和機動車駕駛員管理辦法 1997年頒布

12.北京市機動車道路停車秩序管理辦法 2001年5月12日頒布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 2001年6月16日頒布

14.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GB 5768-1999

15.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1996年6月4日頒布

16.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2002年頒布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1997年7月3日頒布

18.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2003年5月13日頒布

19.企業自備貨車經國家鐵路過軌運輸許可辦法 2003年7月12日頒布

20.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3年20月28日頒布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2004年1月1日頒布

2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年4月28日頒布

23.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2004年4月30日頒布

24.收費公路管理條例 2004年9月13日頒布

25.車輛識別代號管理辦法(試行) 2004年11月2日頒布

26.交通行業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2004年11月19日頒布

27.交通行政許可監督檢查及責任追究規定 2004年11月22日頒布

28.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 2004年11月22日頒布

29.公路建設市場管理辦法 2004年12月21日頒布

30.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2004年12月27日頒布

31.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草案)徵求意見 2004年1月10日頒布

32.鐵路超限超長超重集重貨物承運人資質許可辦法 2005年4月1日頒布

33.鐵路機車車輛設計生產維修進口許可管理辦法 2005年4月1日頒布

34.鐵路機車和自輪運轉車輛駕駛員資格許可辦法 2005年4月1日頒布

35.鐵路運輸安全設備生產企業認定辦法 2005年4月1日頒布

36.鐵路專用線與國鐵接軌審批辦法 2005年4月1日頒布

37.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管理辦法 2005年3月23日頒布

38.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規定 2005年4月13日頒布

39.貨運汽車及汽車列車推薦車型工作規則 2005年4月22日頒布

40.公路工程設計變更管理辦法 2005年5月9日頒布

41.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 2005年7月13日頒布

42.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 2005年7月12日頒布

43.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 2005年6月7日頒布

44.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2005年6月24日頒布

45.109、202國道文明樣板路檢查驗收辦法 2005年8月29日頒布

46.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 2005年9月26日頒布

47.車身反游標識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48.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49.機動車用喇叭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0.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機動車回復反射器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1.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機動車制動軟管總成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2.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摩托車外部照明及光信號裝置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3.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汽車後視鏡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4.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汽車內飾件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5.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汽車燃油箱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6.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汽車外部照明及光信號裝置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7.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汽車座椅及座椅頭枕產品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8.摩托車後視鏡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59.汽車行駛記錄儀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 2005年10月10日頒布

60.汽車產品外部標識管理辦法 2005年11月3日頒布

61.全國治超檢測站點規范化建設試點工程實施方案 2005年12月13日頒布

62.鐵路運輸收入管理規程 2005年12月31日頒布

63.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2005年12月29日頒布

64.鐵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辦法 2006年1月4日頒布

65.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 2006年2月6日頒布

66.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 2006年1月12日頒布

67.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管理規定 2006年2月27日頒布

68.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2006年第3號) 2006年1月27日頒布

69.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客船安全管理 2006年3月20日頒布

70.《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年3月21日頒布

71.《公路建設監督管理辦法》 2006年6月8日頒布

7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單獨核算管理暫行辦法 2006年6月30日頒布

73.公路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2006年6月23日頒布

74.水運工程評標專家和評標專家庫管理辦法 2006年7月6日頒布

75.三峽船閘完建期煤炭船舶過閘通行證管理辦法 2006年8月17日頒布

76.交通部公路交通阻斷信息報送制度》(試行) 2006年8月29日頒布

77.水運工程設計和施工企業資質審查專家和專家庫管理辦法 2006年8月29日頒布

78.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 2006年7月5日頒布

79.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 2006年11月23日頒布

80.關於廢止33件交通規章的決定 2006年11月24日頒布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第一款

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在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希望幫到你,望採納

Ⅳ 交通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根據《建築法》、《安全生產法》、《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對行政區域內受監工程的質量和施工安全進行監督。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國家實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四十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專業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專業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

Ⅳ 道路交通法條例的所有內容是什麼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 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 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 第一節 機動車 第四條 機動車的登記,分為注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和注銷登記。 第五條 初次申領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的,應當向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 注冊登記。申請機動車注冊登記,應當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購車發票等機動車來歷證明; (三)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機動車進口憑證; (四)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或者免稅憑證; (五)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機動車注冊登記時提交的其他證明、憑證。 不屬於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規定免予安全技術檢驗的車型的,還應當提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 驗合格證明。第六條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 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 (一)改變機動車車身顏色的; (二)更換發動機的; (三)更換車身或者車架的; (四)因質量有問題,製造廠更換整車的; (五)營運機動車改為非營運機動車或者非營運機動車改為營運機動車的; (六)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或者遷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的。 申請機動車變更登記,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憑證,屬於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 )項、第(五)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交驗機動車;屬於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同時 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登記證書; (三)機動車行駛證。 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內遷移、機動車所有人的姓名(單位名稱)或 者聯系方式變更的,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 第七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當及時辦理轉移登記。 申請機動車轉移登記,當事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 下證明、憑證: (一)當事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 第八條 機動車所有人將機動車作為抵押物抵押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 通管理部門申請抵押登記。 第九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報廢期 滿的2個月前通知機動車所有人辦理注銷登記。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在報廢期滿前將機動車交售給機動車回 收企業,由機動車回收企業將報廢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注銷。機 動車所有人逾期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公告該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 作廢。 因機動車滅失申請注銷登記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交 回機動車登記證書。 第十條 辦理機動車登記的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憑證齊全、有效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 辦理登記手續。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的機動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予辦 理機動車登記。 第十一條 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丟失或者損毀,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 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登記檔案核實後,在 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補發。 第十二條 稅務部門、保險機構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辦公場所集中辦理與機動車有關的稅 費繳納、保險合同訂立等事項。 第十三條 機動車號牌應當懸掛在車前、車後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及其 掛車、拖拉機及其掛車的車身或者車廂後部應當噴塗放大的牌號,字樣應當端正並保持清晰。 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應當粘貼在機動車前窗右上角。 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 第十四條 用於公路營運的載客汽車、重型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應當安裝、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行 駛記錄儀。交通警察可以對機動車行駛速度、連續駕駛時間以及其他行駛狀態信息進行檢查。安裝行駛 記錄儀可以分步實施,實施步驟由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第十五條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由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施。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應當按照 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准對機動車進行檢驗,對檢驗結果承擔法律責任。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行資格管理和計量認證管理,對機動車安全技 術檢驗設備進行檢定,對執行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規定。 第十六條 機動車應當從注冊登記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一)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二)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三)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 6個月檢驗1次; (四)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 (五)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營運機動車在規定檢驗期限內經安全技術檢驗合格的,不再重復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第十七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時,機動車行駛證記載的登記內容與該機動車的有 關情況不符,或者未按照規定提供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的,不予通過檢驗。 第十八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標志圖案的噴塗以及警報器、標志燈具的安裝、使用 規定,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 第二節 機動車駕駛人 第十九條 符合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駕駛許可條件的人,可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機動車 駕駛證。 機動車駕駛證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式樣並監制。 第二十條 學習機動車駕駛,應當先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合格後,再學習 機動車駕駛技能。 在道路上學習駕駛,應當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路線、時間進行。在道路上學習機動車 駕駛技能應當使用教練車,在教練員隨車指導下進行,與教學無關的人員不得乘坐教練車。學員在學習 駕駛中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練員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的人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的,在5日 內核發機動車駕駛證;對考試不合格的,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機動車駕駛證的有效期為6年,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機動車駕駛人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後的12個月為實習期。在實習期內駕駛機動車的,應當在車身 後部粘貼或者懸掛統一式樣的實習標志。 機動車駕駛人在實習期內不得駕駛公共汽車、營運客車或者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 程救險車以及載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劇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機動車;駕駛的機動車 不得牽引掛車。 第二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駕駛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除給予行政處罰外,實 行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累積記分(以下簡稱記分)制度,記分周期為12個月。對在一個記分周期內記分 達到12分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其機動車駕駛證,該機動車駕駛人應當按照規定參加道路交 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學習並接受考試。考試合格的,記分予以清除,發還機動車駕駛證;考試不合格的 ,繼續參加學習和考試。 應當給予記分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及其分值,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 危害程度規定。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提供記分查詢方式供機動車駕駛人查詢。 第二十四條 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記分未達到12分,所處罰款已經繳納的,記分予以清除 ;記分雖未達到12分,但尚有罰款未繳納的,記分轉入下一記分周期。 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記分2次以上達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扣留機動車駕駛 證、參加學習、接受考試外,還應當接受駕駛技能考試。考試合格的,記分予以清除,發還機動車駕駛 證;考試不合格的,繼續參加學習和考試。 接受駕駛技能考試的,按照本人機動車駕駛證載明的最高准駕車型考試。 第二十五條 機動車駕駛人記分達到12分,拒不參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的學習,也不接受考 試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公告其機動車駕駛證停止使用。 第二十六條 機動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駕駛證的6年有效期內,每個記分周期均未達到12分的,換發10 年有效期的機動車駕駛證;在機動車駕駛證的10年有效期內,每個記分周期均未達到12分的,換發長期 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 換發機動車駕駛證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機動車駕駛證進行審驗。 第二十七條 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機動車駕駛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 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駕駛證檔案核實後,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 日內補發。 第二十八條 機動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超過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暫扣期間以及 記分達到12分的,不得駕駛機動車。 第三章道路通行條件 第二十九條 交通信號燈分為:機動車信號燈、非機動車信號燈、人行橫道信號燈、車道信號燈、方 向指示信號燈、閃光警告信號燈、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 第三十條 交通標志分為:指示標志、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路標志、旅遊區標志、道路施工安全 標志和輔助標志。 道路交通標線分為:指示標線、警告標線、禁止標線。 第三十一條 交通警察的指揮分為:手勢信號和使用器具的交通指揮信號。 第三十二條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橫過道路較為集中的路段應當設置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者過街地 下通道。 在盲人通行較為集中的路段,人行橫道信號燈應當設置聲響提示裝置。 第三十三條 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在不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在城市道路上施劃停車 泊位,並規定停車泊位的使用時間。 第三十四條 開辟或者調整公共汽車、長途汽車的行駛路線或者車站,應當符合交通規劃和安全、暢 通的要求。 第三十五條 道路養護施工單位在道路上進行養護、維修時,應當按照規定設置規范的安全警示標志 和安全防護設施。道路養護施工作業車輛、機械應當安裝示警燈,噴塗明顯的標志圖案,作業時應當開 啟示警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對未中斷交通的施工作業道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交通安全 監督檢查。發生交通阻塞時,及時做好分流、疏導,維護交通秩序。 道路施工需要車輛繞行的,施工單位應當在繞行處設置標志;不能繞行的,應當修建臨時通道,保 證車輛和行人通行。需要封閉道路中斷交通的,除緊急情況外,應當提前5日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六條 道路或者交通設施養護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在急彎、陡坡、臨崖、臨水等危險路段,按 照國家標准設置警告標志和安全防護設施。 第三十七條 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不規范,機動車駕駛人容易發生辨認錯誤的,交通標志、標線的主 管部門應當及時予以改善。 道路照明設施應當符合道路建設技術規范,保持照明功能完好。

Ⅵ 關於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規

關於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辦法

5.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6.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7.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

8.交通違章處罰程序規定交通違章處理程序規定

9.機動車駕駛員交通違章記分辦法

10.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定

(6)交通建設條例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二條

因工程建設需要佔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設、增設管線設施,應當事先徵得道路主管部門的同意;影響交通安全的,還應當徵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

施工作業單位應當在經批準的路段和時間內施工作業,並在距離施工作業地點來車方向安全距離處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採取防護措施;施工作業完畢,應當迅速清除道路上的障礙物,消除安全隱患,經道路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驗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後,方可恢復通行。

對未中斷交通的施工作業道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交通安全監督檢查,維護道路交通秩序。

Ⅶ 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的第三章 設施建設

第十六條建設航空港、鐵路客運站、公路客運站、客運碼頭、城市道路、居住區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應當按照標准配套建設相應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
本條例所稱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是指公共交通場站、換乘樞紐、公共交通專用道、優先通行信號裝置、軌道交通設施等。
第十七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在軌道交通、換乘樞紐、場站建設以及車輛和設施裝備配置與更新等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政府性基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城市交通建設,並向城市公共交通傾斜。
第十八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在城市規劃中確定相關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確定的停車場、車輛段、保養場、首末站、調度中心、控制中心、換乘樞紐等設施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應當符合國家關於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
第十九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建設換乘樞紐,並配套相應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場,配備指向標識、線路圖、時刻表、換乘指南等服務設施。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道路的實際狀況,開設公共汽車和電車專用道,設置公共汽車和電車優先通行信號系統,結合城市道路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在主幹道設置港灣式站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應當逐步擴大公共汽車和電車專用道的覆蓋范圍,確保公共汽車和電車的優先通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
第二十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建設公共交通線路運行顯示系統、多媒體綜合查詢系統、乘客服務信息系統。
第二十一條公共交通場站的所有權人應當採用招標方式確定場站管理單位。場站管理單位應當制定運營管理制度,維護公共交通場站內的運營秩序,保障安全暢通。
進入公共交通場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場站運營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城市公共交通設施,不得擅自移動、關閉、拆除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或者挪作他用。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共八章115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
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
第一節 機動車

第四條 機動車的登記,分為注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和注銷登記。
第五條 初次申領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的,應當向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
申請機動車注冊登記,應當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購車發票等機動車來歷證明;
(三)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機動車進口憑證;
(四)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或者免稅憑證;
(五)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機動車注冊登記時提交的其他證明、憑證。
不屬於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規定免予安全技術檢驗的車型的,還應當提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
第六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
(一)改變機動車車身顏色的;
(二)更換發動機的;
(三)更換車身或者車架的;
(四)因質量有問題,製造廠更換整車的;
(五)營運機動車改為非營運機動車或者非營運機動車改為營運機動車的;
(六)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或者遷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的。
申請機動車變更登記,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憑證,屬於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交驗機動車;屬於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同時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登記證書;
(三)機動車行駛證。
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內遷移、機動車所有人的姓名(單位名稱)或者聯系方式變更的,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
第七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當及時辦理轉移登記。
申請機動車轉移登記,當事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當事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
第八條 機動車所有人將機動車作為抵押物抵押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抵押登記。
第九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報廢期滿的2個月前通知機動車所有人辦理注銷登記。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在報廢期滿前將機動車交售給機動車回收企業,由機動車回收企業將報廢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注銷。機動車所有人逾期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公告該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作廢。
因機動車滅失申請注銷登記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交回機動車登記證書。
第十條 辦理機動車登記的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憑證齊全、有效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辦理登記手續。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的機動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予辦理機動車登記。
第十一條 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丟失或者損毀,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登記檔案核實後,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 日內補發。
第十二條 稅務部門、保險機構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辦公場所集中辦理與機動車有關的稅費繳納、保險合同訂立等事項。
第十三條 機動車號牌應當懸掛在車前、車後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及其掛車、拖拉機及其掛車的車身或者車廂後部應當噴塗放大的牌號,字樣應當端正並保持清晰。
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應當粘貼在機動車前窗右上角。
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
第十四條 用於公路營運的載客汽車、重型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應當安裝、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行駛記錄儀。交通警察可以對機動車行駛速度、連續駕駛時間以及其他行駛狀態信息進行檢查。安裝行駛記錄儀可以分步實施,實施步驟由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第十五條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由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施。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准對機動車進行檢驗,對檢驗結果承擔法律責任。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行資格管理和計量認證管理,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設備進行檢定,對執行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規定。
第十六條 機動車應當從注冊登記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一)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二)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三)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四)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
(五)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營運機動車在規定檢驗期限內經安全技術檢驗合格的,不再重復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第十七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時,機動車行駛證記載的登記內容與該機動車的有關情況不符,或者未按照規定提供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的,不予通過檢驗。
第十八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標志圖案的噴塗以及警報器、標志燈具的安裝、使用規定,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

第二節 機動車駕駛人

第十九條 符合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駕駛許可條件的人,可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機動車駕駛證。
機動車駕駛證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式樣並監制。
第二十條 學習機動車駕駛,應當先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合格後,再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
在道路上學習駕駛,應當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路線、時間進行。在道路上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應當使用教練車,在教練員隨車指導下進行,與教學無關的人員不得乘坐教練車。學員在學習駕駛中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練員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的人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的,在5日內核發機動車駕駛證;對考試不合格的,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機動車駕駛證的有效期為6年,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機動車駕駛人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後的12個月為實習期。在實習期內駕駛機動車的,應當在車身後部粘貼或者懸掛統一式樣的實習標志。
機動車駕駛人在實習期內不得駕駛公共汽車、營運客車或者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以及載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劇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機動車;駕駛的機動車不得牽引掛車。
第二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駕駛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除給予行政處罰外,實行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累積記分(以下簡稱記分)制度,記分周期為12個月。對在一個記分周期內記分達到12分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其機動車駕駛證,該機動車駕駛人應當按照規定參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學習並接受考試。考試合格的,記分予以清除,發還機動車駕駛證;考試不合格的,繼續參加學習和考試。
應當給予記分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及其分值,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危害程度規定。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提供記分查詢方式供機動車駕駛人查詢。
第二十四條 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記分未達到12分,所處罰款已經繳納的,記分予以清除;記分雖未達到12分,但尚有罰款未繳納的,記分轉入下一記分周期。
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記分2次以上達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扣留機動車駕駛證、參加學習、接受考試外,還應當接受駕駛技能考試。考試合格的,記分予以清除,發還機動車駕駛證;考試不合格的,繼續參加學習和考試。
接受駕駛技能考試的,按照本人機動車駕駛證載明的最高准駕車型考試。
第二十五條 機動車駕駛人記分達到12分,拒不參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的學習,也不接受考試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公告其機動車駕駛證停止使用。
第二十六條 機動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駕駛證的6年有效期內,每個記分周期均未達到12分的,換發10年有效期的機動車駕駛證;在機動車駕駛證的10年有效期內,每個記分周期均未達到12分的,換發長期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
換發機動車駕駛證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機動車駕駛證進行審驗。
第二十七條 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機動車駕駛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駕駛證檔案核實後,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補發。
第二十八條 機動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超過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暫扣期間以及記分達到12分的,不得駕駛機動車。

第三章 道路通行條件

第二十九條 交通信號燈分為:機動車信號燈、非機動車信號燈、人行橫道信號燈、車道信號燈、方向指示信號燈、閃光警告信號燈、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
第三十條 交通標志分為:指示標志、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路標志、旅遊區標志、道路施工安全標志和輔助標志。
道路交通標線分為:指示標線、警告標線、禁止標線。
第三十一條 交通警察的指揮分為:手勢信號和使用器具的交通指揮信號。
第三十二條 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橫過道路較為集中的路段應當設置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者過街地下通道。
在盲人通行較為集中的路段,人行橫道信號燈應當設置聲響提示裝置。
第三十三條 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在不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在城市道路上施劃停車泊位,並規定停車泊位的使用時間。
第三十四條 開辟或者調整公共汽車、長途汽車的行駛路線或者車站,應當符合交通規劃和安全、暢通的要求。
第三十五條 道路養護施工單位在道路上進行養護、維修時,應當按照規定設置規范的安全警示標志和安全防護設施。道路養護施工作業車輛、機械應當安裝示警燈,噴塗明顯的標志圖案,作業時應當開啟示警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對未中斷交通的施工作業道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交通安全監督檢查。發生交通阻塞時,及時做好分流、疏導,維護交通秩序。
道路施工需要車輛繞行的,施工單位應當在繞行處設置標志;不能繞行的,應當修建臨時通道,保證車輛和行人通行。需要封閉道路中斷交通的,除緊急情況外,應當提前5日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六條 道路或者交通設施養護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在急彎、陡坡、臨崖、臨水等危險路段,按照國家標准設置警告標志和安全防護設施。
第三十七條 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不規范,機動車駕駛人容易發生辨認錯誤的,交通標志、標線的主管部門應當及時予以改善。
道路照明設施應當符合道路建設技術規范,保持照明功能完好。

第四章 道路通行規定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八條 機動車信號燈和非機動車信號燈表示:
(一)綠燈亮時,准許車輛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得妨礙被放行的直行車輛、行人通行;
(二)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
(三)紅燈亮時,禁止車輛通行。
在未設置非機動車信號燈和人行橫道信號燈的路口,非機動車和行人應當按照機動車信號燈的表示通行。
紅燈亮時,右轉彎的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
第三十九條 人行橫道信號燈表示:
(一)綠燈亮時,准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
(二)紅燈亮時,禁止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是已經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過或者在道路中心線處停留等侯。
第四十條 車道信號燈表示:
(一)綠色箭頭燈亮時,准許本車道車輛按指示方向通行;
(二)紅色叉形燈或者箭頭燈亮時,禁止本車道車輛通行。
第四十一條 方向指示信號燈的箭頭方向向左、向上、向右分別表示左轉、直行、右轉。
第四十二條 閃光警告信號燈為持續閃爍的黃燈,提示車輛、行人通行時注意瞭望,確認安全後通過。
第四十三條 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有兩個紅燈交替閃爍或者一個紅燈亮時,表示禁止車輛、行人通行;紅燈熄滅時,表示允許車輛、行人通行。

第二節 機動車通行規定

第四十四條 在道路同方向劃有兩條以上機動車道的,左側為快速車道,右側為慢速車道。在快速車道行駛的機動車應當按照快速車道規定的速度行駛,未達到快速車道規定的行駛速度的,應當在慢速車道行駛。摩托車應當在最右側車道行駛。有交通標志標明行駛速度的,按照標明的行駛速度行駛。慢速車道內的機動車超越前車時,可以借用快速車道行駛。
在道路同方向劃有兩條以上機動車道的,變更車道的機動車不得影響相關車道內行駛的機動車的正常行駛。
第四十五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線標明的速度。在沒有限速標志、標線的道路上,機動車不得超過下列最高行駛速度:
(一)沒有道路中心線的道路,城市道路為每小時30公里,公路為每小時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一條機動車道的道路,城市道路為每小時50公里,公路為每小時70公里。
第四十六條 機動車行駛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30公里,其中拖拉機、電瓶車、輪式專用機械車不得超過每小時15公里:
(一)進出非機動車道,通過鐵路道口、急彎路、窄路、窄橋時;
(二)掉頭、轉彎、下陡坡時;
(三)遇霧、雨、雪、沙塵、冰雹,能見度在50米以內時;
(四)在冰雪、泥濘的道路上行駛時;
(五)牽引發生故障的機動車時。
第四十七條 機動車超車時,應當提前開啟左轉向燈、變換使用遠、近光燈或者鳴喇叭。在沒有道路中心線或者同方向只有一條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前車遇後車發出超車信號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降低速度、靠右讓路。後車應當在確認有充足的安全距離後,從前車的左側超越,在與被超車輛拉開必要的安全距離後,開啟右轉向燈,駛回原車道。
第四十八條 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道路上,機動車遇相對方向來車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減速靠右行駛,並與其他車輛、行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
(二)在有障礙的路段,無障礙的一方先行;但有障礙的一方已駛入障礙路段而無障礙的一方未駛入時,有障礙的一方先行;
(三)在狹窄的坡路,上坡的一方先行;但下坡的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時,下坡的一方先行;
(四)在狹窄的山路,不靠山體的一方先行;
(五)夜間會車應當在距相對方向來車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燈,在窄路、窄橋與非機動車會車時應當使用近光燈。
第四十九條 機動車在有禁止掉頭或者禁止左轉彎標志、標線的地點以及在鐵路道口、人行橫道、橋梁、急彎、陡坡、隧道或者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不得掉頭。
機動車在沒有禁止掉頭或者沒有禁止左轉彎標志、標線的地點可以掉頭,但不得妨礙正常行駛的其他車輛和行人的通行。
第五十條 機動車倒車時,應當察明車後情況,確認安全後倒車。不得在鐵路道口、交叉路口、單行路、橋梁、急彎、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車。
第五十一條 機動車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通行:
(一)在劃有導向車道的路口,按所需行進方向駛入導向車道;
(二)准備進入環形路口的讓已在路口內的機動車先行;
(三)向左轉彎時,靠路口中心點左側轉彎。轉彎時開啟轉向燈,夜間行駛開啟近光燈;
(四)遇放行信號時,依次通過;
(五)遇停止信號時,依次停在停止線以外。沒有停止線的,停在路口以外;
(六)向右轉彎遇有同車道前車正在等候放行信號時,依次停車等候;
(七)在沒有方向指示信號燈的交叉路口,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先行。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機動車讓左轉彎車輛先行。
第五十二條 機動車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也沒有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除應當遵守第五十一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有交通標志、標線控制的,讓優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沒有交通標志、標線控制的,在進入路口前停車瞭望,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
(三)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先行;
(四)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的機動車讓左轉彎的車輛先行。
第五十三條 機動車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時,應當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進入路口。
機動車在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時,應當依次排隊,不得從前方車輛兩側穿插或者超越行駛,不得在人行橫道、網狀線區域內停車等候。
機動車在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的,應當每車道一輛依次交替駛入車道減少後的路口、路段。
第五十四條 機動車載物不得超過機動車行駛證上核定的載質量,裝載長度、寬度不得超出車廂,並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半掛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4米,載運集裝箱的車輛不得超過4.2米;
(二)其他載貨的機動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5米;
(三)摩托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長度不得超出車身0.2米。兩輪摩托車載物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0.15米;三輪摩托車載物寬度不得超過車身。
載客汽車除車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內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載貨。載客汽車行李架載貨,從車頂起高度不得超過0.5米,從地面起高度不得超過4米。
第五十五條 機動車載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公路載客汽車不得超過核定的載客人數,但按照規定免票的兒童除外,在載客人數已滿的情況下,按照規定免票的兒童不得超過核定載客人數的10%;
(二)載貨汽車車廂不得載客。在城市道路上,貨運機動車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況下,車廂內可以附載臨時作業人員1人至5人;載物高度超過車廂欄板時,貨物上不得載人;
(三)摩托車後座不得乘坐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輕便摩托車不得載人。
第五十六條 機動車牽引掛車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拖拉機只允許牽引1輛掛車。掛車的燈光信號、制動、連接、安全防護等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二)小型載客汽車只允許牽引旅居掛車或者總質量700千克以下的掛車。掛車不得載人;
(三)載貨汽車所牽引掛車的載質量不得超過載貨汽車本身的載質量。
大型、中型載客汽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以及其他機動車不得牽引掛車。
第五十七條 機動車應當按照下列規定使用轉向燈:
(一)向左轉彎、向左變更車道、准備超車、駛離停車地點或者掉頭時,應當提前開啟左轉向燈;
(二)向右轉彎、向右變更車道、超車完畢駛回原車道、靠路邊停車時,應當提前開啟右轉向燈。
第五十八條 機動車在夜間沒有路燈、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霧、雨、雪、沙塵、冰雹等低能見度情況下行駛時,應當開啟前照燈、示廓燈和後位燈,但同方向行駛的後車與前車近距離行駛時,不得使用遠光燈。機動車霧天行駛應當開啟霧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
第五十九條 機動車在夜間通過急彎、坡路、拱橋、人行橫道或者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時,應當交替使用遠近光燈示意。
機動車駛近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以及超車或者遇有緊急情況時,應當減速慢行,並鳴喇叭示意 。
第六十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故障或者發生交通事故,妨礙交通又難以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並在車後50米至100米處設置警告標志,夜間還應當同時開啟示廓燈和後位燈。
第六十一條 牽引故障機動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被牽引的機動車除駕駛人外不得載人,不得拖帶掛車;
(二)被牽引的機動車寬度不得大於牽引機動車的寬度;
(三)使用軟連接牽引裝置時,牽引車與被牽引車之間的距離應當大於4米小於10米;
(四)對制動失效的被牽引車,應當使用硬連接牽引裝置牽引;
(五)牽引車和被牽引車均應當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
汽車吊車和輪式專用機械車不得牽引車輛。摩托車不得牽引車輛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
轉向或者照明、信號裝置失效的故障機動車,應當使用專用清障車拖曳。
第六十二條 駕駛機動車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車門、車廂沒有關好時行車;
(二)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范圍內懸掛、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
(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
(四)下陡坡時熄火或者空檔滑行;
(五)向道路上拋撒物品;
(六)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在車把上懸掛物品;
(七)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20分鍾;
(八)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
第六十三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臨時停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設有禁停標志、標線的路段,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之間設有隔離設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橫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車;
(二)交叉路口、鐵路道口、急彎路、寬度不足4米的窄路、橋梁、陡坡、隧道以及距離上述地點50米以內的路段,不得停車;
(三)公共汽車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隊(站)門前以及距離上述地點30米以內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設施的以外,不得停車;
(四)車輛停穩前不得開車門和上下人員,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五)路邊停車應當緊靠道路右側,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離車,上下人員或者裝卸物品後,立即駛離;
(六)城市公共汽車不得在站點以外的路段停車上下乘客。
第六十四條 機動車行經漫水路或者漫水橋時,應當停車察明水情,確認安全後,低速通過。
第六十五條 機動車載運超限物品行經鐵路道口的,應當按照當地鐵路部門指定的鐵路道口、時間通過。
機動車行經渡口,應當服從渡口管理人員指揮,按照指定地點依次待渡。機動車上下渡船時,應當低速慢行。
第六十六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在執行緊急任務遇交通受阻時,可以斷續使用警報器,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在禁止使用警報器的區域或者路段使用警報器;
(二)夜間在市區不得使用警報器;
(三)列隊行駛時,前車已經使用警報器的,後車不再使用警報器。
第六十七條 在單位院內、居民居住區內,機動車應當低速行駛,避讓行人;有限速標志的,按照限速標志行駛。

第三節 非機動車通行規定

第六十八條 非機動車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通行:
(一)轉彎的非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優先通行;
(二)遇有前方路口交通阻塞時,不得進入路口;
(三)向左轉彎時,靠路口中心點的右側轉彎;
(四)遇有停止信號時,應當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線以外。沒有停止線的,停在路口以外;
(五)向右轉彎遇有同方向前車正在等候放行信號時,在本車道內能夠轉彎的,可以通行;不能轉彎的,依次等候。
第六十九條 非機動車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也沒有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除應當遵守第六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有交通標志、標線控制的,讓優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沒有交通標志、標線控制的,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車瞭望,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
(三)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的非機動車讓左轉彎的車輛先行。
第七十條 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
因非機動車道被佔用無法在本車道內行駛的非機動車,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鄰的機動車道行駛,並在駛過被佔用路段後迅速駛回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遇此情況應當減速讓行。
第七十一條 非機動車載物,應當遵守下列規

Ⅸ 交通的法規法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國交通咨詢網[www.zgjtzx.com]
(一)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二)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三)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四)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
(五)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機動車在道路上臨時停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設有禁停標志、標線的路段,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之間設有隔離設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橫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車;
(二)交叉路口、鐵路道口、急彎路、寬度不足4米的窄路、橋梁、陡坡、隧道以及距離上述地點50米以內的路段,不得停車;
(三)公共汽車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隊(站)門前以及距離上述地點30米以內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設施的以外,不得停車;
(四)車輛停穩前不得開車門和上下人員,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五)路邊停車應當緊靠道路右側,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離車,上下人員或者裝卸物品後,立即駛離;
(六)城市公共汽車不得在站點以外的路段停車上下乘客。
第六十四條
機動車行經漫水路或者漫水橋時,應當停車察明水情,確認安全後,低速通過。
非機動車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通行:
(一)轉彎的非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優先通行;
(二)遇有前方路口交通阻塞時,不得進入路口;
(三)向左轉彎時,靠路口中心點的右側轉彎;
(四)遇有停止信號時,應當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線以外。沒有停止線的,停在路口以外;
(五)向右轉彎遇有同方向前車正在等候放行信號時,在本車道內能夠轉彎的,可以通行;不能轉彎的,依次等候。

Ⅹ 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的條例全文

第一條為了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順利進行和安全運營,規范城市軌道交通管理,維護乘客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運營、設施保護及其管理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軌道交通,是指地鐵、輕軌等城市快速軌道公共客運系統。
第四條城市軌道交通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優先發展、規范服務、安全運營的原則。
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協調機制,協調解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中的重大問題。
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發展改革、財政、規劃、建設、國土、交通、市政、公安、安監、文物、市容園林、城管執法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管理的相關工作。
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的區、縣人民政府及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配合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運營和設施保護工作。
第六條城市軌道交通是社會公用事業,實行特許經營,經營單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確定。
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履行社會公用事業的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負責運營范圍內的日常管理工作,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執法人員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持有效執法證件。
第七條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應當支持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保護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維護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秩序。
供電、供水、排水、供熱、供氣、通信等相關單位,應當優先保證城市軌道交通用電、用水、用熱、用氣、通信等需要,保障城市軌道交通正常建設和運營。
第八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資金實行政府投資與多渠道籌集相結合。
鼓勵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投資建設和經營城市軌道交通,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應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包括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組織編制。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由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按照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
依法批準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第十條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組織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土地利用規劃,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用地進行規劃管理和控制。
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土地利用規劃應當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綜合開發、統籌安排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用地,未經法定程序調整,不得改變用途。
第十一條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應當合理安排城市軌道交通不同線路之間,以及城市軌道交通與鐵路、航空、公路和城市其他公共交通之間的換乘銜接。
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在規劃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時,應當根據客流量、乘客換乘需要,預留換乘樞紐、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和緊急疏散用地。
第十二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必須堅持先勘察、後設計、再施工的原則,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程序。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監測單位,應當具備相應資質,依法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
第十三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實行安全質量管理責任制。建設單位必須建立安全質量管理制度,設置專門的安全質量管理機構,對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監測等單位實施安全質量履約管理。
第十四條城市軌道交通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編制專項施工方案。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當組織專家論證。
第十五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應當先期進行文物考古勘探。在施工中發現文物的,應當採取相應保護措施,及時向文物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六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需要使用供電、供水、排水、供熱、供氣、通信管線和人防工程及其他建築物、構築物等工程檔案資料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產權單位應當提供。
第十七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需要徵收土地、房屋及其他建築物、構築物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並依法予以補償。
第十八條城市軌道交通的地下建設,不受其上方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歸屬的限制,但不得損害上方土地使用權。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需要臨時佔用地下、地表、地上空間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城市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需要與周邊已有建築物、構築物結合建設或者佔用土地的,其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予以配合。造成損害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單位應當依法賠償。
第十九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單位應當採取保護措施,防止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上方和周邊已有建築物、構築物和供電、供水、排水、供熱、供氣、通信管線等設施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
第二十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需要進行管線遷移的,管線產權單位應當予以配合,協商確定管線遷移方案。按照原標准遷移的,管線遷移費用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單位承擔;提高標准或者增加管線容量、數量的,提高或者增加部分費用由管線產權單位承擔。
第二十一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期間,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應當會同公安、市政、交通、城管執法、市容園林等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交通疏解方案,避免或者減少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對城市交通造成的影響。
第二十二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完工後,建設單位應當按下列步驟組織竣工驗收:
(一)對建設工程進行初步驗收;
(二)初驗合格,可以進行試運行;
(三)試運行合格,具備基本運營條件的,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進行試運營;
(四)試運營驗收合格後,交付正式運營,並報有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三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單位應當及時收集、整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檔案,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及時向市城鄉建設檔案管理機構移交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檔案。
第二十四條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可以利用附著於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建設用地的地下、地表、地上空間從事綜合開發活動。
綜合開發獲取的收益實行市財政監管,專項用於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
第二十五條綜合開發方案應當符合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根據建設、運營需要優先安排城市軌道交通公共配套設施,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後實施。 第二十六條本條例所稱保護區是指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控制保護的范圍,分為重點保護區、控制保護區,其范圍分別為:
(一)地下車站與區間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十米內為重點保護區,十米至五十米內為控制保護區;
(二)地面車站和地面線路、高架車站和高架線路結構外邊線外側五米內為重點保護區,五米至三十米內為控制保護區;
(三)出入口、風亭、冷卻塔、集中供冷站、主變電站、控制中心、地面站房等建築物、構築物外邊線和車輛段(停車場)用地范圍外側三米內為重點保護區,三米至十米內為控制保護區;
(四)城市軌道交通過河隧道、橋梁結構外邊線兩側各二十米內為重點保護區,二十米至一百米范圍內為控制保護區。
第二十七條在重點保護區內除必需的市政、園林、環衛和人防工程外,不得進行其他建設活動。
第二十八條在控制保護區內進行下列施工作業活動,需要申請行政許可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作出行政許可前,書面徵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意見;不需要行政許可的,施工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施工作業前,書面告知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
(一)新建、擴建、改建或者拆除建築物、構築物;
(二)從事基坑(槽)開挖、挖掘、樁基礎施工、頂進、爆破、地基加固、灌漿、錨桿、鑽探作業;
(三)修建塘堰、開挖河道水渠、採石挖砂、打井取水、地下采水;
(四)敷設管線或者設置跨線等架空作業;
(五)在過河隧道段疏浚河道、渠道的作業;
(六)其他可能危害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作業。
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接到書面徵求意見書後,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答復。
第二十九條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線路兩側五十米內為建設控制區。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在建設控制區進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時,應當書面徵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的意見。
第三十條在保護區內施工可能影響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施工單位應當會同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對設計施工方案進行專項評估,並制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方案。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應當對保護區內的施工情況進行安全監督,發現危及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制止並報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第三十一條地下管線敷設在保護區內的,地下管線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應當加強管線的巡查、維護和管理,保障管線安全,避免影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
檢查維護管線需要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配合的,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提供便利。
第三十二條施工單位進行的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勘察、鑽探,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以及敷設管線等作業活動,需要跨越或者穿越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應當書面徵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的意見。
第三十三條在城市軌道交通地面線路或者高架線路兩側新建、改建建築物、構築物或者種植樹木的,不得妨礙行車瞭望,影響行車安全。
第三十四條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行為:
(一)非緊急狀態下動用應急裝置或者安全裝置;
(二)損壞車輛、隧道、軌道及其設備、路基、橋梁、軌道封閉網、平交道口、車站等設施設備;
(三)損壞和干擾機電設備、通信信號系統、供電系統、防護監視系統;
(四)毀損、遮蓋或者移動安全、消防警示標志和疏散導向、站牌等標志;
(五)在高架道路(含橋梁)上鑽孔打眼,私搭電線及其他承力繩索;
(六)其他危害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應當制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規范,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六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運營服務和安全管理制度,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運服務。履行好下列職責:
(一)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營運、規范服務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
(二)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及統一規范設置城市軌道交通指引導向和安全警示標志;
(三)保持運營設施完好、正常運行;
(四)保持城市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道暢通;
(五)保持運營環境衛生整潔;
(六)依法制定乘客守則;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三十七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列車駕駛員、調度員、行車值班員應當經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作業。
第三十八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醒目位置公布首末班車行車時間、列車運行狀況提示和換乘指示,並提供有關地面交通信息。調整首末班列車行車時間、臨時調整停靠站點或者列車因故延誤的,應當及時告知乘客。
第三十九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保證無障礙設施完好、暢通,為特殊需要乘客出行提供便利和服務。
第四十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污染防治措施,減輕地面線路列車運營時的雜訊污染。
第四十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票價依法實行政府定價。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執行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票價,不得擅自調整。
城市軌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運行的,應當按照原票價退還票款。
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城市軌道交通票價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二條乘客應當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按照乘客守則文明乘車。
乘客應當持有效車票在安全區域內候車,按照先下後上的順序乘降。乘車過程中,不得阻礙屏蔽門(安全門)、車門的開啟與關閉。
第四十三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加強治安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
禁止攜帶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蝕性的危險品及其他違禁品進站、乘車。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進行安全檢查,乘客應當予以配合。
第四十四條禁止下列影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秩序和安全的行為:
(一)非法攔截列車;
(二)強行上下列車;
(三)擅自進入軌道、隧道等禁止進入的區域;
(四)擅自在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內派發物品、進行廣告宣傳或者從事銷售活動;
(五)擅自在城市軌道交通設施范圍內進行拍攝電影、電視劇等非營運活動;
(六)使用滑輪鞋、滑板等進站、乘車;
(七)攜帶自行車等交通工具進站、乘車;
(八)攜帶充氣氣球、尖銳物品、易污損、有嚴重異味、無包裝易碎物品進站、乘車;
(九)攜帶動物進站、乘車;
(十)在車站或者車廂內打鬧嬉戲、大聲喧嘩;
(十一)在車站或者其他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內滯留、乞討、賣藝、撿拾垃圾;
(十二)其他影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秩序的行為。
第四十五條禁止下列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場所設施容貌、環境衛生和妨礙他人乘車的行為:
(一)在城市軌道交通設施上刻畫、塗寫,擅自張貼、懸掛物品;
(二)躺卧、踩踏車站及車廂內的座椅;
(三)在車站、車廂及其他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內吸煙,隨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四)在車廂內飲食;
(五)其他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場所設施容貌、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禁止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通道、出入口、站前廣場內及風亭、冷卻塔周圍堆放物品、擺設攤點、停放車輛等妨礙乘客通行、救援疏散或者影響通風設施正常運行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和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投訴受理制度,受理乘客投訴。
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自受理投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未答復或者對答復有異議的,可以向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投訴,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做出答復。 第四十八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依法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安全責任,設置專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確保安全生產和運營。
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公安機關、安全生產監督等部門應當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運營單位採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第四十九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消防管理、事故救援的有關規定,配置消防、防爆、防毒、報警、救援、疏散照明、逃生、防護監視等器材和設備,並定期檢查、維護、更新,保證其正常使用。
第五十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負責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定期對土建工程、車輛和運營設備進行維護、檢查,及時維修更新,確保其處於安全狀態。檢查和維修記錄應當保存至土建工程、車輛和運營設備的使用期限到期。
第五十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組織專業機構對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關鍵部位和關鍵設備進行長期監測,定期對城市軌道交通進行安全性評價,並針對薄弱環節制定安全運營對策。
在發生地震等地質災害及火災等重大災害後,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配合相關部門對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進行檢查和評價。
第五十二條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應當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五十三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發生安全事故,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城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迅速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並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生安全事故時,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工作人員應當組織疏散乘客,乘客應當服從現場指揮。
第五十四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發生突發事件,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縣人民政府以及供電、供水、供氣、供熱、通信等單位,應當按照城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應急保障和搶險救援,盡快恢復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
第五十五條因節假日、大型群眾活動等原因造成客流量上升的,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合理增加運力。
因客流量激增,可能危及運營安全時,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臨時採取乘客限量進站等應急措施,及時向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報告。
第五十六條因自然災害、惡劣氣象條件等原因,嚴重影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停止線路運營或者部分路段運營,及時疏散乘客,向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報告,並向社會公告。
第五十七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中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先搶救傷者,後處理事故」的原則組織搶救傷員、及時排除故障、盡快恢復營運,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到達現場,依法進行處理。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在重點保護區、控制保護區內從事違法建設活動的,由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責令停止作業,恢復原狀;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控制保護區、建設控制區作出行政許可前未書面徵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意見的,由市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造成損害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六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施工單位在保護區內進行作業未制定安全防護方案的,由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施工單位進行的作業活動跨越或者穿越城市軌道交通設施,未書面徵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意見的,由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責令停止作業,恢復原狀;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六條規定,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對危害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安全、影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秩序的行為,有權進行勸阻和制止,可以責令行為人離開城市軌道交通設施或者拒絕為其提供客運服務;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規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法進行處理;沒有規定的,由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考核的;
(二)未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及統一規范設置城市軌道交通指引導向和安全警示標志的;
(三)未保持運營設施完好、正常運行的;
(四)停止線路運營或者部分路段運營時,未及時向向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報告的;
(五)未加強治安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的;
(六)未配置消防、防爆、防毒、報警、救援、疏散照明、逃生、防護監視等器材和設備,並保持其完好有效的;
(七)未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的;
(八)在客流量激增或者發生突發事件時,未採取應急措施的。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對無票、持無效車票或者持虛假乘車證件乘車的,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按照全程票價補收票款,並可以處全程票價五倍以下罰款。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對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和妨礙他人乘車行為的,由城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責令改正,並給予警告或者處以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拒絕、妨礙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經營單位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對單位處三萬元以上罰款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第六十八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工作人員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責令改正;情節嚴重、造成責任事故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當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其他法律、法規規定行政處罰的,依照其規定進行處罰;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一條本條例所稱城市軌道交通設施,是指城市軌道交通的軌道、路基、隧道、高架、車站、控制中心、車輛段、停車場、車輛、機電設備、通信信號系統和其他附屬設施,以及為保障軌道交通運營而設置的相關設施。
第七十二條本條例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
刑法的私塾pdf 發布:2025-02-11 13:12:04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