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上海古建築保護條例

上海古建築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4 08:47:17

⑴ 古建築周邊環境和建築有什麼要求,有哪部相關法律規定嗎,有沒有知道的啊。。。謝謝!!

古建築一般都是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保護級別不同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各類文物保護單位都根據不同的保護等級有各級政府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內一般不允許建設與文物保護不相關的建築,建設控制地帶內一般是要限制建設的體量、規模、風貌,但具體要求要視不同的保護單位而定。這個可以在《文物保護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和審批辦法》中有相關規定,各個文物的具體規定要求可以再各個文物局網站上看到一些。
具體設計的話,就是設計師形式、體量、材質上的考慮,這個因人而定,如果設計項目在建設控制地帶內,理論上應經過相應層級政府文物部門的同意。

⑵ 中國古建築的保護的措施與方法有哪些例如仿古、搬遷、改造。還有什麼方法和措施啊多列出幾點越多越好

1.增強公眾古建築保護意識。對於古建築的保護工作應該讓廣大人民群眾都參與進來,成立專門的古建築保護團體,宣傳我國傳統建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古建築保護范圍中的人民群眾能配合政府部門,共同實現對古建築歷史文化意義的保護。
2.古建築保護與新城市建設並駕齊驅。古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不斷進行城市更新,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古建築保護與城市改建並重的原則,合理規劃古建築保護范圍,在城市大規模改建過程中加強對古建築本身及其周邊文化的保護,城市建設在總體上應該與古建築的風格保持協調。
3.加強對古建築的維護。由於我國古建築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損壞原因是木材的腐爛,定期對古建築進行維修和修復十分重要。對古建築的維護應該堅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築本身和它所代表的歷史性和美學性,仿照古代建築風格,利用現代科技使古建築維護過程中的環境。人為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4.加強對古建築的消防防護工作。對古建築的消防工作要做到防患於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可能發生的概率,發生火災時盡可能地減少對建築的損壞。加強對電源和火源的管理,對於古建築內的供電系統設計應該把安全擺在第一位;根據不同的火災撲救需要設置並合理布局不同的消防器材;加大火災預防技術的應用,使用各種有效的探測報警系統。
5.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我國古建築保護理論知識薄弱,專業性人才缺乏。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城市規劃研究生遺產保護方向等涉及古建築保護規劃類專業,但是並沒有像熱門專業那樣受廣大學子的青睞,願意學習此專業的人才也屈指可數。因此,需要加強專業人員培養,提高古建築保護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向國外學習先進的古建築保護理念和修復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來解決新時期我國古建築保護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開創古建築保護的新局面。

⑶ 歷史建築的修繕保護原則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在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石窟寺等 (包括建築物的附屬物) 進行修繕、保養的時候, 「必須遵守恢復原狀或者保存現狀的原則」。1982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 (包括建築物的附屬物),在進行修繕、保養、遷移的時候,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修繕核心
原狀是指一座古建築開始建造時 (以現存主體結構的時代為准 )的面貌,或經過後代修理後現存的健康面貌。整組建築群的原狀, 應包括它原來的總平面布局、空間組合及其內部環境的綠化。概括來說是指原來的造型、原來的結構、原來的材料和原來的工藝。這四項內容缺一不可。
恢復原狀:指維修古建築時,將歷史上被改變和已經殘缺的部分,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條件下予以恢復,再現古建築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恢復原狀時必須以古建築現存主體結構的時代為依據。但被改變和殘缺部分的恢復,一般只限於建築結構部分,對於塑像、壁畫、雕刻品等藝術品,一般應保存現狀。
保存現狀:維修古建築時,應以現存的面貌為准,保留歷代修理中被改變的部分,保留古建築的歷史可讀性。實踐證明,現狀與原狀常有些內在聯系,現狀是研究原狀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1964年國際會議通過的《威尼斯憲章》,是許多國家共同遵守的文物保護與維修的法規。憲章首先強調保護和修復古建築,既要當作歷史見證物,也要當作藝術品來保護。對於修復工作,應看作是一件高度專門化的技術,必須尊重原始資料和確鑿的文獻,不能有絲毫的臆測。任何一點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須與原來建築外觀有明顯的區別。當傳統的技術不能解決問題時,可引用新技術,但必須經實驗證明是有效的。
修繕原則
古建築是認知歷史、傳承文明的有效載體,能否將他們保留和繼承,既關乎民族文化傳承,也關乎世界文化發展,在進行古建築修繕時要注意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安全為主原則
古建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構件必有不同程度的風化或走閃, 查定案時應以建築是否安全作為修繕的原則之一。
風格統一原則
修繕的部位應盡量與原有的風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築原有風格、手法、保持歷史風貌。
預防為主原則
修繕應以預防為主,經常對古建築進行保養和維修,把積患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舊料利用原則
利用舊料不僅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從建築材料的角度看, 還可以保留原有建築的時代特徵。
以上訊息由固藍建築防水摘自網路,僅供參考。

⑷ 阮儀三有些什麼事跡

著名古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從小在蘇州長大,靈岩山、永安橋等地都曾留下過不少兒時的印跡,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兒時全家人團聚吃年夜飯、大年夜上廟里看熱鬧、放鞭炮的年味至今仍留存在記憶里,05年春節,已過古稀的阮儀三教授攜家人,悄悄地回到了熱鬧中透著寧靜的木瀆古鎮,尋找兒時過年的感覺 .

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這位年逾古稀的學者。眼前的阮儀三,兩鬢斑白,精神矍鑠,談到激動之處,還會起身大聲批評某些不正常的現象,讓人看到一位知識分子的真誠和可愛。

為平遙要來第一筆保護修繕款

記者:在首批「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有5個鎮的保護規劃是你的手筆,包括山西的平遙。有個故事很傳奇,說你「刀下留城救平遙」。

阮儀三:上世紀80年代,平遙和別的地方一樣大興土木搞發展,拆除很多建築。我到平遙一看,當地扒開了城牆,一條大馬路開進去,開了180米,拆掉30多幢明代建築、100多幢清代建築。

我找到山西省建設委員會領導,要求給平遙做規劃,保護古城。但光有規劃也不行,還要有錢。我阮儀三一介講師,人家不拿你當回事。我就直接上北京,找相關的領導。確定保護規劃後,先撥款子修城牆,第一筆是8萬元,別小看這8萬元,它相當於現在800萬元。

記者:當初有很多古鎮和平遙一樣獨具風格吧?

阮儀三:對,周圍的太谷、祁縣、忻州、介休,都跟平遙一樣。平遙和太谷就是姐妹票號城市,當時,太谷比它規模還大,完整的城牆,完全的鍾鼓樓,完整的孔廟,完整的各種各樣的壇廟,很多保存很好的民居。就在上世紀80年代,我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城市被扒掉,拆掉舊城建新城,大馬路開進去,汽車通進去,似乎現代化了。

記者:一提建設,就是推倒重來。

阮儀三:這是沒有文化的表現,它毀掉了很多好東西。在江南古鎮中,我們才保了6個,而當時至少還有40多個,都在這20年的現代化建設中給毀掉了。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做得還不夠。

全國2000年以上的古城大約有2000多個,真正完整保護好的沒幾個。多年來,我們不是搞建設性破壞,就是做破壞性建設。

上門游說保護理念卻被趕出門外

記者:後來還到處去游說你的保護理念,有沒有困難?

阮儀三:當時,去古鎮游說「規劃保護」,基本上處處碰釘子,碰得頭破血流。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從上海到江蘇平望再到浙江湖州去的這條交通線上,都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鄉城鎮。譬如說柳亞子的故鄉江蘇黎里鎮,就很有古鎮風味:河的兩旁是石板街、過街樓,鎮裡面有很多很好的大宅。我從上海跑去跟鎮長講,要幫他搞規劃、做設計。去的時候,我還把江蘇省委開的介紹信給他看。可鎮長根本不領情,說他們不要規劃,他們這兒建設得很好,不要你們知識分子跑這兒來多管閑事。我把我的理念對他說,他很不耐煩地說:「你們知識分子脫離實際,我們這里不歡迎你們來實習,請你們趕快走。」我還想爭辯幾句,他就雙手把我推出門去,還在院子里大吼一聲:「這兩個上海人啊,食堂里不要留飯給他們啊,不要賣飯票給他們。」

記者:他們為什麼不歡迎你?

阮儀三:那個時候他們很得意自己搞的建設,我說三道四,不就是說他的建設不好嗎?實際上他就是建得不好。但是他不懂,他不知道,他是無知者無畏。這種情況,我在好幾個鎮都遇到過。

記者:都說知識分子臉皮薄,這樣的待遇你還去?

阮儀三:看到那麼許多好東西被毀掉,心疼啊。後來我就改變策略,不找交通沿線的城鎮,找一些所謂現代化開拓的意識還比較淡漠的地方。比如周庄,很偏僻,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

自己掏腰包為周庄做保護規劃

記者:在周庄做規劃順利吧?

阮儀三:也很難。我提出的規劃方案是,先保護古鎮,然後在古鎮外面發展工廠。周庄的領導開始也不接受。後來,我不僅幫他們引來上海的工廠,還在規劃時出點錢。當地領導就慢慢接受了。當時正好拿到一筆科研經費。我把這筆錢就直接匯到周庄的賬號上,當時拿出了5000元。

記者:後來,周庄的旅遊也因此火起來了。

阮儀三:這時候,為了進一步發展旅遊,蘇州市規劃修建一條公路,准備從周庄的西北側穿鎮而過。在分管副市長的主持下,公路很快開到了周庄門口。我當時堅決反對,這條路把周庄的古鎮格局給破壞了。周庄的領導說,算了吧,阮老師,不堅持了吧,我們胳膊扭不過大腿。我說,我不怕。實在沒辦法了,你開路的話,我躺到馬路上去,讓汽車把我軋死算數。

記者:您這種做法不太像一個知識分子,很潑辣,還有點蠻不講理。

阮儀三:是那個領導不講理。如果按照他的這種非常不科學的做法,會毀掉一個珍貴的古鎮。對這種錯誤的東西你不抵制嗎?我覺得這正是一個知識分子應該做的。

有人說,規劃規劃,牆上掛掛,紙上畫畫,不如首長一句話。我的理解是,你這個畫要畫得好,人家就覺得你不是一張廢紙,首長一句話,也就吹不到你。

當然,這更需要體制的完善。歐洲1907年就有了建築保護法規出台,1962年法國第一個出台了關於城鎮的保護法,以後就有了城市的保護條例。但是中國沒有。沒有法律,很多事情就很難操作,很多時候靠的是一份良知。

希望有民間資金投入到古城保護中來

記者:上海不是有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嗎?

阮儀三:上海在保護遺產方面比較重視。2003年,上海市公布了《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全國第一部有關保護歷史街區和建築的法規。上海的建築保護走在全國的前列,目前已經有了13個保護區。不過,所保護的東西還是微乎其微。上海13個保護區的面積占上海總面積多少?只有幾百分之一!上海那麼多幢建築,被保護的優秀建築有多少?642處。在英國倫敦,有1萬處保護建築!

記者:是因為沒錢吧?

阮儀三:錢確實是個問題。去年,法國政府用在建築保護上的費用為4000億元,同時,民間組織和群眾投入2000億元。而在上海,去年花在建築保護上的費用總共為1.6億元,這在國內已經算是最高了,完全來自於政府撥款。

記者:那你的調研有經費嗎?

阮儀三:沒有。政府沒給我,學校也沒給我,完全是我自己貼錢做的。

記者:還自己貼錢?

阮儀三:在做平遙規劃的時候,為了培訓當地官員,就把他們請到同濟大學來學習。住宿費啊、講課費啊、帶他們去參觀的支出啊,都是我自己貼的錢。1984年、1985年兩年我辦了3期培訓班,雖然很成功,但也借了上萬元的債,5年才還完。

現在,雖然做規劃有錢,但每年做調研的錢還是自己出,每年要花上近20萬元。

記者:如果一直這樣的話,也很難激勵別人去做。

阮儀三:因此,也需要民間的支持。我正在操辦一個基金會,目前已經批下來了。這個名叫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前期資金已經到位,有200萬元。雖然這對瀕危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只是杯水車薪,但我希望通過基金會的運作,吸引更多的人來關心城市遺產。

現在,最讓我擔憂的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在國內難成氣候。英國這樣專業的學校有7個,我們中國那麼多高校,那麼多博士生導師就我一個人在做。

⑸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

都是人才,一個比一個字多,怎麼發出來的?
關鍵是要精闢,一大堆話難得看懂。
列舉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四項基本內容:
1、協調發展原則
2、預防為主原則
3、環境責任原則
4、公眾參與原則

第一個問題太抽象了:
(列舉)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
答:
第一個階段的主導思想是民族主義的,文化遺產與民族國家、民族身份緊密結合,文化遺產成為政治認同的表現形式之一。

第二個階段是從民族性、民族認同的立場走出來,調整了文化民族主義與文化全球主義的關系,並向世界性、全人類文化遺產的認識轉變。

第三個階段就是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人們認識到,不管每種文化有怎樣的特質,它必然會有某些人類共享的成分;產生於不同文化和社會體制歷史中的多樣文化,是啟迪人們的思想,促進文明發展的重要源泉。

⑹ 如何保護古建築的建議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的魂。文物古建築及其周邊環境保護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保護古建築合理開發和利用,對於城市的發展、文化的傳承都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逐步意識到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的重要性,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只有平衡好二者的關系,協調發展,才能保證文化的長久持續、國家的文明富強,才能促使國家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如何保護古建築的建議:

1尊重建築原貌,力求真實再現

保持建築最原始、最本然的面貌,是我們保護文人故居最根本的出發點。我們研究歷史,一切都要從「古」出發,因此我們要保持歷史建築的原汁原味,才能讓真實的歷史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進而可以了解、深入地研究歷史人物,讓古為今用,歷史文化才得以傳承。

2深度挖掘文物古建築的文化內涵

每一座古建築一定都有它背後的故事,房屋的主人也必定有家喻戶曉的作品流傳於後世。通過文物古建築,我們要讓遊客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古老的建築,更要讓遊客了解到文人的故事,引導更多的人閱讀名人的作品,了解古建築背後的文化內涵,讓中華文化一代代地傳承下去,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3從法律開始,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早在18世紀中葉,英國就出台了有關保護文物的法規,在這一方面,中國的起步相對較晚。進入21世紀以來,國務院、國家文物局和地方政府都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護的條例,但是效果並不是十分明顯,就南京來說,文人故居的保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因此,加強文物保護方面的立法、執法,是保護文人故居最強有力的保證。並且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人民的需求已經由主要滿足物質需求,轉化為主要滿足精神需求。加強對國家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就是加強社會的文化建設,可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有利於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4引進科技人才,促進保護現代化

現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通過科技手段引進科技人才,促進名人故居保護現代化。引進高知分子,致力於網路平台專門管理和文物價值開發兩個方面。網路平台管理主要分為前期開發和後期運行。前期開發需要引入專門的人才,後期應當對部門內部人員進行培訓,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其中,文物價值開發是重中之重,也是文物古建築保護的一大核心。國內對於名人故居保護十分精通的人數量很少,再加上國內對於名人故居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國內可借鑒的管理案例少,相關人才也少。國家應當積極鼓勵和引導,培養相關人才。

⑺ 有什麼關於保護歷史建築的英語著作

《西安宣言——保護歷史建築、古遺址和歷史地區的環境》英文版
XI』AN
DECLARA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ETTING
OF
HERITAGE
STRUCTURES
SITES
AND
AREAS
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中英文對照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reas
with
Historical
Cultural
Features
And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⑻ 古建築保護基本原則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
這是文物保護法給出的定義。。。

⑼ 中國對古建築有保護法嗎

中國已經公布過文物法,因為中國古文物特別多,古建築作為,歷史上的名專建築,也歸屬國家文物部屬門管理、保護與維修。自建國以來這些年中,國家文物局就做這項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就古代建築來說,每年國家撥出許多專款用來維修與保護古代建第,並且從中有許多古建築得到了保護。此外,國務院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也適當地撥款對古代佛寺進行保護和維修,從全國古寺院來看,許多名寺都得到保護。那麼自從國家頒布文物法以後,各地更加嚴格遵守,除個別地方還不遵守文物法,古建築遭到了一定的破壞外,大部分地區做得很好,保留了很多的古建築。
保存到今天的古代建築十分不易,有名的建築,每年都得到些維修經費,都予以逐步維修。我們是古建築工作者,那麼就更有責任對古代建築進行保護。由於古建築分布全國各地,那就需要各行各業的同志們共同努力,使古建築得以很好的保存。

⑽ 古建築保護措施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抓緊制定和起草與文物保護法相配套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抓緊研究制定保護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定。要嚴格依照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行政法規辦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作出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各級文物行政部門等行政執法機關有權依法抵制和制止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決定和行為。

嚴厲打擊破壞文化遺產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追究因決策失誤、玩忽職守,造成文化遺產破壞、被盜或流失的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充實文化遺產保護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執法不力造成文化遺產受到破壞的,要追究有關執法機關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的研究、運用和推廣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各級各類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要經常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

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

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及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10)上海古建築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保護規劃

切實做好文物調查研究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規劃的制定實施工作。加強文物資源調查研究,並依法登記、建檔。在認真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分類制定文物保護規劃,認真組織實施。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具體組織編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後公布實施。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測,檢查落實。

要及時依法劃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設立必要的保護管理機構,明確保護責任主體,建立健全保護管理制度。

不可移動文物也要依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製定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堅決避免和糾正過度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特別是將文物作為或變相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違法行為。

改進和完善重大建設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嚴格執行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核准和備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護事項的基本建設項目,必須依法在項目批准前徵求文物行政部門的意見,在進行必要的考古勘探、發掘並落實文物保護措施以後方可實施。

基本建設項目中的考古發掘要充分考慮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加強統一管理,落實審批和監督責任。

熱點內容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
刑法的私塾pdf 發布:2025-02-11 13:12:04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