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種暫行條例
㈠ 所有稅種的暫行條例都是由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授權立法的嗎還是有一部分由國務院制定的
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因為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或修改,稅收征管法是法律當中的一個組成
㈡ 稅收暫行條例有哪些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暫行條例只有5個,分別是《增值稅暫行條例》《消專費稅暫行條例》《營業屬稅暫行條例》(已廢止)《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和《資源稅暫行條例》。除這5個外,其他的暫行條例都不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范圍。
㈢ 十八個稅種已立法的有
法律分析: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6月10日表決通過了印花稅法。這部法律總體上維持現行稅制框架不變,適當簡並稅目稅率、減輕稅負。我國現行18個稅種中已有12個稅種制定了法律,還剩1/3的稅種尚未制定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本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繳納印花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屬於本法所附《車船稅稅目稅額表》規定的車輛、船舶(以下簡稱車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為車船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繳納車船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開發應稅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為資源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資源稅。應稅資源的具體范圍,由本法所附《資源稅稅目稅率表》(以下稱《稅目稅率表》)確定。
㈣ 增值稅暫行條例的暫行條例
(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4號
發布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原: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增值稅稅率:
(一)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稅率為17%。
(二)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
⒈糧食、食用植物油、鮮奶;
⒉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⒊圖書、報紙、雜志;
⒋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
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三)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稱應稅勞務),稅率為17%。
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除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外,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原:第四條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外,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因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並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為銷項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銷售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原: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銷售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外匯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按外匯市場價格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以下簡稱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
下列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四)購進或者銷售貨物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支付運輸費用的,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註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運輸費用金額×扣除率
准予抵扣的項目和扣除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原:第八條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以下簡稱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所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
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除本條第三款規定情形外,限於下列增值稅扣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購進免稅農業產品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買價和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原:第九條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未按照規定取得並保存增值稅扣稅憑證,或者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未按照規定註明增值稅額及其他有關事項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原: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購進固定資產;
(二)用於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三)用於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五)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
(六)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原:第十一條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簡易辦法計算應納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財政部規定。)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為3%。
徵收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原:第十二條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徵收率為6%。
徵收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小規模納稅人以外的納稅人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資格認定。具體認定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資格認定,不作為小規模納稅人,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計算應納稅額。
(原:第十三條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銷售額比照本條例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確定。 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和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七)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原:第十六條 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所需進口的設備;
(七)由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八)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納稅人銷售額未達到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增值稅起征點的,免徵增值稅;達到起征點的,依照本條例規定全額計算繳納增值稅。
(原:第十八條納稅人銷售額未達到財政部規定的增值稅起征點的,免徵增值稅。)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一)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二)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海關代征。
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自用物品的增值稅,連同關稅一並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註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向消費者個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二)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適用免稅規定的;
(三)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原: 第二十一條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註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需要開具發票的,應當開具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向消費者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二)銷售免稅貨物的;
(三)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增值稅納稅地點:
(一)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總機構和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經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財政、稅務機關批准,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固定業戶到外縣(市)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並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開具證明的,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三)非固定業戶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四)進口貨物,應當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稅款。
(原:第二十二條 增值稅納稅地點:
(一)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總機構和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經國家稅務總局或其授權的稅務機關批准,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固定業戶到外縣(市)銷售貨物的,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向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持有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核發的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到外縣(市)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應當向銷售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三)非固定業戶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銷售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四)進口貨物,應當由進口人或其代理人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規定執行。
(原:第二十三條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一日、三日、五日、十日、十五日或者一個月。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一個月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十日內申報納稅;以一日、三日、五日、十日或者十五日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五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一日起十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納稅人進口貨物,應當自海關填發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稅款。
(原: 第二十四條 納稅人進口貨物,應當自海關填發稅款繳納證的次日起七日內繳納稅款。) 納稅人出口貨物適用退(免)稅規定的,應當向海關辦理出口手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在規定的出口退(免)稅申報期內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該項出口貨物的退(免)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者退關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補繳已退的稅款。
(原:第二十五條納稅人出口適用稅率為零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可以按月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該項出口貨物的退稅。具體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規定。
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者退關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補交已退的稅款。) 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原: 第二十七條 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徵收增值稅,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定執行。 本條例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八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稅條例(草案)》同時廢止。)
㈤ 現行的稅種有哪些
一,我國現行稅制中一共有19個稅種,包括:增值稅 、
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營業稅、關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車船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
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是1991年開征的,但是後來為了鼓勵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從2000年起停止徵收了
主要稅種
營業稅
1、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屬於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
2、徵收對象: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訊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以及銷售不動產等。
3、稅率:①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郵電通信業和文化體育業為3%;②金融保險業、服務業、銷售不動產和轉讓無形資產為5%;③娛樂業為5%~20%的幅度稅率,保齡球、檯球減按5%的稅率徵收營業稅。
企業所得稅
1、企業所得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它取得收入的組織,就是來源於中國境內或境內、外的所得徵收的一種稅。
2、徵收對象:納稅人在每一納稅年度內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具體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3、稅率: 25%。20%。15%。 增值稅
1,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准確計算的。
3 增值稅徵收范圍:
1、貨物(有形動產,包括熱力、電力、氣體等);
2、應稅勞務(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3、進口貨物。
4 稅率:增值稅稅率分為四檔:基本稅率17%、低稅率13%,6%、4%簡易徵收率和零稅率。 3% 消費稅
1,消費稅:是以消費品(消費行為)的流轉額作為課稅對象的各種稅收的統稱。 消費稅是在對貨物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的一個稅種,
主要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現行消費稅的徵收范圍主要包括:煙,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妝品,成品油,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製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等稅目,有的稅目還進一步劃分若乾子目。
消費稅實行價內稅,只在應稅消費品的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環節繳納,在以後的批發、零售等環節,因為價款中已包含消費稅,因此不用再繳納消費稅,稅款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在消費稅開征後,有人認為消費稅是額外增加的商品稅負,會引起物價的上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根據稅制設計,徵收消費稅的產品原來是徵收產品稅或增值稅的,現改為徵收消費稅後,這些產品的原稅負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為了不因稅負下降造成財政收入減收,需要將稅負下降的部分通過再征一道消費稅予以彌補。
因此,開征消費稅屬於新老稅制收入的轉換,徵收消費稅的消費品雖然還是徵收增值稅,但基本上維持了改革前的稅負水平。對少數消費品徵收消費稅不應成為物價上漲的因素。 消費稅的納稅人是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零售和進口《中華人民共和 國消費稅暫行條例》
3,消費稅征稅范圍 消費稅的徵收范圍包括了五種類型的產品:
第一類:一些過度消費會對人類健康、社會秩序、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危 害的特殊消費品,如煙、酒、鞭炮、焰火等;
第二類: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貴重首飾、化妝品等;
第三類:高能耗及高檔消費品,如小轎車、摩托車等;
第四類: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類消費品,如汽油、柴油等;
第五類:具有一定財政意義的產品,如汽車輪胎、護膚護發品等。
2006年3月21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通知,對消費稅的稅目、稅率進行調整。這次調整新增了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製一次性[2]筷子、實木地板等稅目;取消了「護膚護發品」稅目;並對部分稅目的稅率進行了調整。
個人所得稅
1, 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種。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 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納稅人:凡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 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均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3,
徵收對象:個人所得稅以個人取得的各項所得為征稅對象,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憑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4,
稅率:我國個人所得稅採用分類所得稅制,不同的收入項目分別採用不同的稅率形式和
稅率。⑴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超額累進稅率。⑵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超額累進稅率。⑶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⑷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比率稅利。⑸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憑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㈥ 哪些稅收屬於稅收法律,哪些稅收屬於稅收法規
稅收法律:稅收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
稅收法律創制的程序包括:
一是稅收法律案的提出,由有權提出議案的機關、組織和人員依據法定程序向立法機關提出的關於修改、制定,廢止法律的建議。實踐中,一般由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稅收法律案。
二是稅收法律案的審議,有法案審判權的機關對法律案運用審判權,決定其是否應列人議事日程、是否需要對其加以修改的專門活動。
三是稅收法律案的通過,它是採取表決方式進行的,通常由全體代表過半數或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方可通過。 四是稅收法律案的公布,經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稅收法律案均應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並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上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
(6)稅種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為將稅法適用於具體事實,必須明確了解法的意義和內容,這種作用就稱之為稅法的解釋。
行政機關對法律有無解釋權,有肯定說,也有否定說。但在學理與實際上。西方學者一般認為,行政機關應有充分的行政解釋權,並由相關的權責機關來行使。只是行政機關的解釋,上級的對下級的有約束效力,下級的可以被上級撤銷或變更。
各國的稅法行政解釋機關,通常為中央稽徵執行機關。而稅收規章的解釋機關,則應是有稽徵權的執行機關。縣級稽徵機關有每解釋各該縣的單行規章。
省級稽徵機關有權解釋各該省級以下的稅收規章。中央級稽徵機關不僅有權解釋中央級稅收規章,亦有權對下級稅收規章予以統一解釋,以統一指揮和監督各級稽徵機關的權力。
關於稅法的解釋方法,在介紹稅收法律主義時已有簡單敘述,這里再作進一步的說明。現行各國的稅法解釋方法,包括法律解釋、文字解釋和論理解釋。
㈦ 消費稅暫行條例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
(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5號發布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國務院確定的銷售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其他單位和個人,為消費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消費稅。
第二條消費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條例所附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執行。
消費稅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條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應當繳納消費稅的消費品(以下簡稱應稅消費品),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銷售數量;未分別核算銷售額、銷售數量,或者將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組成成套消費品銷售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四條納稅人生產的應稅消費品,於納稅人銷售時納稅。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用於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不納稅;用於其他方面的,於移送使用時納稅。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託方為個人外,由受託方在向委託方交貨時代收代繳稅款。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委託方用於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所納稅款准予按規定抵扣。
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於報關進口時納稅。
第五條消費稅實行從價定率、從量定額,或者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計稅(以下簡稱復合計稅)的辦法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納稅人銷售的應稅消費品,以人民幣計算銷售額。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第七條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第八條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按照受託方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委託加工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第九條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進口數量×消費稅定額稅率)÷(1-消費稅比例稅率)
第十條納稅人應稅消費品的計稅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計稅價格。
第十一條對納稅人出口應稅消費品,免徵消費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出口應稅消費品的免稅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二條消費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的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由海關代征。
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的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連同關稅一並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納稅人銷售的應稅消費品,以及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應當向納稅人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託方為個人外,由受託方向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解繳消費稅稅款。
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應當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第十四條消費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第十五條納稅人進口應稅消費品,應當自海關填發海關進口消費稅專用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稅款。
第十六條消費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
稅目 稅率
一、煙
1.卷煙
(1)甲類卷煙 45% 加0.003元/支
(2)乙類卷煙 30% 加0.003元/支
2.雪茄煙 25%
3.煙絲 30%
二、酒及酒精
1.白酒 20%加0.5元/500克(或者500毫升)
2.黃酒 240元/噸
3.啤酒
(1)甲類啤酒 250元/噸
(2)乙類啤酒 220元/噸
4.其他酒 10%
5.酒精 5%
三、化妝品 30%
四、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
1.金銀首飾、鉑金首飾和鑽石及鑽石飾品 5%
2.其他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 10%
五、鞭炮、焰火 15%
六、成品油
1.汽油
(1)含鉛汽油 0.28元/升
(2)無鉛汽油 0.20元/升
2.柴油 0.10元/升
3.航空煤油 0.10元/升
4.石腦油 0.20元/升
5.溶劑油 0.20元/升
6.潤滑油 0.20元/升
7.燃料油 0.10元/升
七、汽車輪胎 3%
八、摩托車
1.氣缸容量(排氣量,下同)在250毫升(含250毫升)以下的 3%
2.氣缸容量在250毫升以上的 10%
九、小汽車
1.乘用車
(1)氣缸容量(排氣量,下同)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 1%
(2)氣缸容量在1.0升以上至1.5升(含1.5升)的 3%
(3)氣缸容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的 5%
(4)氣缸容量在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的 9%
(5)氣缸容量在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的 12%
(6)氣缸容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 25%
(7)氣缸容量在4.0升以上的 40%
2.中輕型商用客車 5%
十、高爾夫球及球具 10%
十一、高檔手錶 20%
十二、遊艇 10%
十三、木製一次性筷子 5%
十四、實木地板 5%
㈧ 企業的稅種有哪些
流轉稅: 1:增值稅:稅率(0%、13%、17%),主要徵收范圍(銷售、進口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徵收機關(國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及其實施細則 2:消費稅:稅率(1。定率徵收,2。定額徵收),主要徵收范圍(1。 煙、白酒、其它酒、酒精、化妝品、護膚護發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鞭炮焰火、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2。 黃酒、啤 酒、汽油、柴油),徵收機關(國稅),收入歸屬(中央),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3:營業稅:稅率(3%,5%,5%-20%),主要徵收范圍(絕大部分勞務服務行業),徵收機關(國稅,地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所得稅: 1:企業所得稅:稅率(18%-33%),主要徵收范圍(企業境內外來源所得),徵收機關(國稅,地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稅率(10%,15%,20%,24%,33%),主要徵收范圍(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外所得,外國企業境內所得),徵收機關(國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3:個人所得稅:稅率(1。 九級超額累進:5%-45%,2。 五級超額累進:5%-35%,3。 20%),主要徵收范圍(1。 工資薪金所得,2。 生產經營,承包、承租經營所得,3。 其他所得),徵收機關 (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 資源稅類: 1:資源稅:稅率(定額徵收),主要徵收范圍(六類礦產資源和鹽),徵收機關(國稅,地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城鎮土地使用稅:稅率(定額徵收0。2-10元/平方米),徵收范圍(使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土地),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 稅暫行條例》 特定目的稅: 1: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1%,5%,7%),主要徵收范圍(稅基為應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稅額),徵收機關(國稅,地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 建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耕地佔用稅:稅率(定額徵收1-10元/平方米),主要徵收范圍(佔用耕地建房或其他非農業建設),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3: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稅率(0%,5%,10%,15%,30%),主要徵收范圍(各類固定資產投資(詳見該稅稅目稅率表),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4:土地增值稅:稅率(四級超率累進30%,40%,50%,60%),主要徵收范圍(轉讓房地產取得的增值額),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 》及其實施細則 財產稅類: 1:房產稅:稅率(1。2%,12%①),主要徵收范圍(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房產),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 2:城市房地產稅:稅率(1。2%,18%②),主要徵收范圍(現僅就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人員的房產征稅、地產不征稅),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城市房地產 稅暫行條例》 3:車船使用稅:稅率(定額徵收),主要徵收范圍(中國境內擁有、使用各種車輛),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使用稅暫行條例》 4:車船使用牌照稅:稅率(定額徵收),主要徵收范圍(現僅就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人員的車輛、船舶征稅),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車船使用牌照稅暫行 條例》 行為稅類: 1:印花稅:稅率(1。 比例稅率:0。05‰-1‰,2。 按件印花:1元/件,5元/件),徵收范圍(1。 11類合同、書據及記載資金的帳薄,2。 帳薄,權利、許可證照及稅額不足一元的財產租賃合同) ,徵收機關(國稅,地稅),收入歸屬(中央,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 2:契稅:稅率(3%-5%),徵收范圍(在中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契稅暫行條例》 3:屠宰稅:稅率(10%),徵收范圍(屠宰豬、羊、牛等牲畜),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屠宰稅暫行條例》《國務院關於取消集市貿易稅、牲畜交易稅、燒油交易稅、 獎金稅、工資調節稅和屠宰稅、筵席稅下發放地方管理的通知》(地方自定是否開征) 4:筵席稅:稅率(15%-20%),徵收范圍(飯店酒店等飲食營業場所舉辦宴席),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筵席稅暫行條例》(地方自定是否開征) 農業稅類: 1:農業稅:稅率(地區差別比例稅率(全國平均稅率為常年產量的15。5%)),主要徵收范圍(農業生產收入),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2:農業特產農業稅:稅率(5%-31%),主要徵收范圍(農業特產品收入及部分農業特產品收購金額),徵收機關(地稅),收入歸屬(地方),有關立法:《國務院關於對農業特產收入徵收農業稅的 規定》 關稅: 關稅:稅率(0%-270%),主要徵收范圍(進出口貨物及勞務),徵收機關(國稅海關),收入歸屬(中央),有關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㈨ 營業稅的暫行條例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6號
發布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本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營業稅。
第二條營業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條例所附的《營業稅稅目稅率表》執行。
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納稅人經營娛樂業具體適用的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本條例規定的幅度內決定。
第三條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目的應當繳納營業稅的勞務(以下簡稱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的營業額、轉讓額、銷售額(以下統稱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四條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
營業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營業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五條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納稅人將承攬的運輸業務分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運輸費用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二)納稅人從事旅遊業務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替旅遊者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費、交通費、旅遊景點門票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遊企業的旅遊費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三)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四)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五)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納稅人按照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扣除有關項目,取得的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該項目金額不得扣除。
第七條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營業額。
第八條下列項目免徵營業稅:
(一)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
(二)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
(三)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
(四)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勞務,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勞務;
(五)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
(六)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機構、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院、圖書館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
(七)境內保險機構為出口貨物提供的保險產品。
除前款規定外,營業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第九條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第十條納稅人營業額未達到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營業稅起征點的,免徵營業稅;達到起征點的,依照本條例規定全額計算繳納營業稅。
第十一條營業稅扣繳義務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受讓方或者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扣繳義務人。
第十二條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並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營業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第十三條營業稅由稅務機關徵收。
第十四條營業稅納稅地點:
(一)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提供的建築業勞務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稅勞務,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納稅人轉讓無形資產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轉讓、出租土地使用權,應當向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三)納稅人銷售、出租不動產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稅款。
第十五條營業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一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5日、10日或者15日為一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營業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