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重慶市計生條例

重慶市計生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6 02:19:31

Ⅰ 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已於3月26日經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3月26日
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1997年9月13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0年11月24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第二十八次會議
《關於修改〈重慶市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02年9月25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二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2005年9月29日重慶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第二次修訂
根據2011年11月25日重慶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
《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中有關行政強制條款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3月26日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
《關於修改〈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第三章生育調節
第四章獎勵與社會保障
第五章生殖保健服務
第六章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
第七章胎兒性別選擇限制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推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以及戶籍地或居住地在本市的公民。
第三條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Ⅱ 重慶市計劃生育條例實施辦法

重慶市計劃生育條例 (1997年9月13日四川省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1997年9月13日公布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推行計劃生育,提倡和鼓勵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三條 計劃生育工作堅持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堅持與幫助群眾發展經濟,勤勞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把人口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組織和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本條例。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對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公民都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貫徹執行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和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把計劃生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投入;把計劃生育納入社區服務內容;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對計劃生育實行綜合管理。 第八條 市和區、縣(市)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計劃生育工作機構依照本條例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 第九條 村(居)民委員會實行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做好經常性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服務管理工作。 第十條 計劃、財政、衛生、民政、人事、教育、公安、工商、勞動、農業、統計等行政管理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配合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共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個體勞動者協會等社會團體應支持和配合各級人民政府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計劃生育協會應宣傳、動員公民實行計劃生育,充分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第十一條 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技術服務和避孕葯具服務機構負責做好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宣傳教育、技術服務和避孕葯具的供應、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實行計劃生育法定代表人責任制。 第十三條 市和區、縣(市)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計劃生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公開計劃生育的辦事規定和程序;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單位應定期公布生育計劃執行情況及對計劃生育違法行為的處理結果,接受公民的監督。 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報表制度,有關單位應如實填報,不得瞞報、虛報。 第十四條 計劃生育工作人員應依法辦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節育手術並發症和獨生子女病殘兒的醫學鑒定由市或區、縣(市)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同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 第十六條 計劃外生育費實行鄉(鎮)街道徵收,區、縣(市)管理,財政、審計監督,全部用於計劃生育事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其具體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條 提倡計劃生育保險,逐步建立和完善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保險制度。 第三章 生育節制 第十八條 生育應按計劃進行,禁止計劃外生育。 提倡和鼓勵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子女。 少數民族也應實行計劃生育。 第十九條 提倡和鼓勵晚婚、晚育。 男女雙方按法定婚齡各推遲三周歲以上初婚的為晚婚,已婚婦女達到晚婚年齡後懷孕生育第一個子女的為晚育。 第二十條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夫妻,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第一個子女經鑒定患有非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二)獨生子與獨生女結婚的; (三)再婚的夫妻,再婚前一方只有一個子女,另一方無子女的; (四)婚後多年不育,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的; (五)農村村民中男到獨生女家結婚落戶的; (六)農村村民中夫妻一方為烈士獨生子女的; (七)農村村民中夫妻一方為二等甲級以上傷殘軍人的; (八)農村村民中夫妻一方因公致殘,相當於二等甲級以上傷殘的; (九)農村村民中幾個親兄弟只有一個有生育能力的; (十)農村村民中夫妻一方兩代以上都是獨生子女的; (十 一)農村村民中因喪偶再婚的夫妻,再婚前喪偶一方子女不超過兩個、一方無子女的; (十 二)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部分山區農村村民中缺乏勞動力的獨生女戶和邊遠高寒大山區農村人口中的獨生子女戶。 符合前款規定,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一般應間隔四周年。本條所稱無子女,是指未生育、未收養和生育後子女死亡的。 第二十一條 在本市定居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台灣地區同胞和歸國華僑,以及夫妻一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台灣地區同胞和歸國華僑、外國公民的生育,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夫妻將子女遺棄或違法送養的,不得再生育; (二)符合再生育一個子女條件的夫妻因戶籍地變遷,不符合現戶籍地生育政策的,執行現戶籍地的生育政策,已懷孕者除外; (三)女方戶籍地與居住地不一致的,執行從嚴地的生育政策; (四)農村村民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聘用的或被城鎮企業聘用為合同制職工的,在工作期間執行城鎮居民生育政策。 第二十三條 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夫妻在懷孕後 四個月內應到女方戶籍所在地或工作單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工作機構領取《生育證》。 第二十四條 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二十一條規定,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的,由女方單位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工作機構審查,區、縣(市)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工作機構應在接到申請三個月內核實上報,區、縣(市)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在受理上報申請兩個月內作出審批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批准生育的,發給《生育證》。逾期未將審批決定書面通知申請人的,視為批准,並於30日內補發《生育證》。 少數地區對批准再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徵收一定數額的生育費,由區、縣(市)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財政統一徵收,主要用於計劃生育事業。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屬於計劃外生育: (一)未婚生育的; (二)騙取《生育證》生育的; (三)無《生育證》生育第二個子女以上的。 違法收養子女的,視為計劃外生育。 計劃外懷孕後,無醫療機構或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出具的終止妊娠證明的,按計劃外生育處理。 第四章 優生優育和節育 第二十六條 公民應接受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教育和優生優育指導。 第二十七條 夫妻一方經醫學鑒定患有不宜生育疾病的,應在醫師指導下採取長效節育措施。 生育過嚴重缺陷患兒的婦女要求生育的,妊娠前夫妻雙方應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或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接

Ⅲ 重慶計劃生育的最新新政策,

重慶市計劃生育條例規定:有一個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雙方均為獨生子女或少數民族農村居民的;
(二)第一個子女經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患有非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三)第一個子女患有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但經醫學干預後,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可以生育正常嬰兒的;
(四)夫妻一方經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不能生育,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懷孕的;
(五)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個子女或者喪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兩個子女,另一方無子女的;
(六)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一方為烈士獨生子女、二等甲級以上傷殘退役軍人或因公致殘相當於二等甲級以上傷殘的;
(七)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一方兩代以上都是獨生子女或男到獨生女家結婚落戶的;
(八)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居住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聚居區,一方為少數民族的;
(九)市人民政府認定的部分山區農村的獨生女戶、少數民族戶或邊遠高寒大山區的獨生子女戶;
(十)其他特殊情形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認定並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綜上所述,你是不符合照顧再生育的,如果你們超生的話,按你們當地人均年純收入的二至六倍徵收超生款,城鎮和農村因為收入的不同,徵收標准不同。

Ⅳ 重慶產假178天什麼時候執行

重慶產假178天2021年11月25日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如果你在2021年11月25日之前還沒休完的就可以享受80天,如果你在2021年11月25日休完了產假,就不能享受 。
符合規定生育的職工,在產假或者護理假期滿後,經單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兒假至子女一周歲止,或者夫妻雙方可以在子女六周歲前每年各累計休五至十天的育兒假。夫妻一方休育兒假至子女一周歲止的,期間的月工資不低於休假前本人基本工資的百分之七十五,並不得低於當年本市最低工資標准;夫妻雙方在子女六周歲前每年各累計休五至十天育兒假的,期間享受在崗職工同等待遇。」
法律法規
《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二十三條 申請再生育的夫妻,應當填寫再生育申請表,經雙方戶籍地所在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核實生育情況並簽注意見後,報夫妻一方戶籍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
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接到再生育申請後,應當將申請人的有關情況公示兩個工作日,並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將申請和公示材料報區縣(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
區縣(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和公示情況等有關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准再生育的決定。決定批准再生育的,發給再生育服務證;不批准再生育的,書面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第二十一條 有兩個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其中一個或者兩個子女經市或者區縣(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患有非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二)其中一個或者兩個子女患有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但是經醫學干預後,市或者區縣(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可以生育正常嬰兒的。
再婚夫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但是復婚夫妻除外:
(一)再婚前雙方合計育有一個子女,再婚後共同生育一個子女的;
(二)再婚前雙方合計育有兩個及以上子女,再婚後未共同生育子女的。
符合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情形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

Ⅳ 重慶市雙女戶有哪些政策規定

【法律分析】
一、重慶兩女戶國家補貼政策
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和雙女家庭父母每人每年1080元。
二、如何申請?
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以個人為單位申請。符合條件的對象到戶籍地鄉鎮(街道)、村(社區)申請(夫妻戶籍地不一致的在本人戶籍地申報)。填寫書面申請表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三、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具體解釋
1.夫妻曾經生育子女的認定,以生育活嬰為准。未生育子女的夫妻不納入農村獎勵扶助范圍。
2.夫妻中女方懷孕後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離家前男方已生育一個子女或出走後收養一個子女的,不納入農村獎勵扶助范圍。
3.獨生子女死亡後,依法收養一個子女,符合農村獎勵扶助條件的夫妻,可納入扶助范圍。
4.再婚夫妻,再婚後未生育和收養子女,一方符合農村獎勵扶助條件,且在辦理結婚登記時,生育子女方還未享受獎勵扶助的,未生育方可納入;再婚前生育子女方已享受獎勵扶助的,未生育方不納入。未生育方享受獎勵扶助後,同生育方離婚的不再繼續享受。未生育方納入獎勵扶助後,生育方死亡,未生育方可繼續享受,但未生育方再登記結婚的不繼續享受。
【法律依據】
《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六條 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Ⅵ 2000年的計劃生育條例

重慶市計劃生育條例(2000年修正)
2000-11-24  
(1997年9月13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3年3月26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次修正2000年11月24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會議第二次修正2000年 
11月24日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52號公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推行計劃生育,提倡和鼓勵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三條計劃生育工作堅持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堅持與幫助群眾發展經濟,勤勞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把人口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組織和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本條例。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對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公民都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二章組織管理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貫徹執行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和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把計劃生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投入;把計劃生育納入社區服務內容;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對計劃生育實行綜合管理。 
第八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計劃生育工作機構依照本條例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 
第九條村(居)民委員會實行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做好經常性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服務管理工作。 

Ⅶ 重慶市計劃生育政策

《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2年月25日經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二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九條 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

第二十條 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
有一個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雙方均為獨生子女或少數民族農村居民的;
(二)第一個子女經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患有非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三)第一個子女患有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但經醫學干預後,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可以生育正常嬰兒的;
(四)夫妻一方經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鑒定不能生育,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懷孕的。
(五)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個子女或者喪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兩個子女,另一方無子女的;
(六)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一方為烈士獨生子女、二等甲級以上傷殘軍人或因公致殘,相當於二等甲級以上傷殘的;
(七)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一方兩代以上都是獨生子女或男到獨生女家結婚落戶的;
(八)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居住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聚居區,一方為少數民族的;
(九)市人民政府認定的部分山區農村的獨生女戶、少數民族戶或邊遠高寒大山區的獨生子女戶;
(十)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條 申請再生育的夫妻,女方不滿二十八周歲的,申請生育時間應當間隔三周年以上。
依據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第(八)項、第(九)項規定申請再生育的夫妻,其中一方應當在符合再生育條件地區居住五年以上。
農村居民被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聘用或者在城鎮居住三年以上的,不適用農村居民再生育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收養子女不得違背有關收養和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
將子女遺棄的,不得申請再生育;將子女送養的,不得以送養子女為理由違反計劃生育的規定再生育子女。

第二十三條 申請再生育的夫妻戶籍地變遷的,除再生育申請已被原戶籍地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且已妊娠者外,應當執行變遷後戶籍地的生育政策。

第二十四條 申請再生育的夫妻,應填寫再生育申請表,經雙方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證明生育情況並簽注意見後,報女方單位所在地或者戶籍地的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審核。女方居住在男方,且男方戶籍在本市的,可以由男方戶籍地的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審核,但應書面通知女方戶籍地的縣級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接到再生育申請後,對符合條件的應當進行公示,並在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報區、縣(自治縣、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對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區、縣(自治縣、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再生育申請表等有關材料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准再生育的決定。決定批准再生育的,發給再生育服務證;不批准再生育的,書面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再生育申請的具體審批程序,由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五條 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妊娠的,應當採取補救措施,並向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提供有效證明。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應當督促、幫助其落實補救措施。

第二十六條 有證據表明存在違法生育可能,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技術鑒定以查清事實的,當事人應當配合。

熱點內容
女子司法所 發布:2025-02-10 08:01:29 瀏覽:962
法官辭職做法務 發布:2025-02-10 07:54:06 瀏覽:890
法社會學在中國的地位 發布:2025-02-10 07:34:37 瀏覽:674
民法典對賠償的 發布:2025-02-10 07:30:27 瀏覽:484
公司法實物出資比例 發布:2025-02-10 07:16:02 瀏覽:713
銀川中級人民法院新聞 發布:2025-02-10 07:15:50 瀏覽:25
新刑事訴訟法第33條 發布:2025-02-10 06:59:51 瀏覽:951
勞動合同法重要意義 發布:2025-02-10 06:28:26 瀏覽:826
朝國刑法 發布:2025-02-10 06:18:30 瀏覽:633
金華法院判決 發布:2025-02-10 05:36:59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