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檢的法規
① 報關和報檢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涉及的對象不同
報關涉及的對象可分為進出境的運輸工具和貨物、物品兩大類。由於性質不同,其報關程序各異。運輸工具如船舶、飛機等通常應由船長、機長簽署到達、離境報關單,交驗載貨清單、空運、海運單等單證向海關申報,作為海關對裝卸貨物和上下旅客實施監管的依據。
報檢涉及的對象指出口前產品的生產、經營部門或進口商品的收貨、用貨或代理核運部門按照《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向商檢機構申請辦理檢驗、鑒定手續。
區別二:出現的順序存在先後
一般來說,報檢是先於報關的,只有在商檢部門檢驗完畢,確認無誤之後,海關才會接受報關申請,而之後,才是審單征稅放行等措施。當然,在實際的工作中,並不是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需要經過報檢,一般只有國家規定的一些需要報檢的商品才必須要經過報檢,但是所有的進出口商品卻都是需要報關的。
一般情況下,先報檢完成,在商檢部門確認無誤後,海關才會接受貨主的報關申請,然後才是一系列的審單、放行等環節。但在實際應用時,不是所有的貨物都需要報檢,只有一些國家明確規定的貨物才必須進行報檢,但所有進出口的貨物都必須報關,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區別三:單位不同
報關單位是指在海關注冊登記或經海關批准,向海關辦理進出口貨物報關納稅等海關事務的境內法人或其他組織。
中國《海關法》規定:「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必須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報關人員必須依法取得報關資格。未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的企業和未依法取得報關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報關業務」。
報檢單位是商檢機構,向商檢機構申請辦理檢驗、鑒定手續,報驗人辦理報驗時要填制「報驗申請單」,並提交買賣合同、信用證、往來函電等有關資料。
② 最新報檢報關規定
1.商檢機構受理報驗。首先由報驗人填寫「出口檢驗申請書」,並提供有關的單證和資料,如外貿合同、信用證、廠檢結果單正本等,商檢機構在審查上述單證符合要求後,受理該批商品的報驗;如發現有不合要求者,可要求申請人補充或修改有關條款。
2.
抽樣。由商檢機構派員主持進行,根據不同的貨物形態,採取隨機取樣方式抽取樣品。報驗人應提供存貨地點情況,並配合商檢人員做好抽樣工作。
3.
檢驗。檢驗部門可以使用從感宮到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等各種技術手段,對出口商品進行檢驗,檢驗的形式有商檢自驗、共同檢驗、駐廠檢驗和產地檢驗。
4.
簽發證書。商檢機構對檢驗合格的商品簽發檢驗證書,或在「出口貨物報關單」上加蓋放行章
③ 檢驗檢疫有關法律法規
檢驗檢疫有關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屬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檢驗檢疫一般是指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的總稱。在專門設置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入境的貨物、人員、交通工具、集裝箱、行李郵包攜帶物等進行檢驗檢疫,以保障人員、動植物安全衛生和商品的質量。
④ 出入境檢驗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有哪些
國家質檢復總局主要依制據以下法律法規履行出入境檢驗檢疫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原產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此外,國家質檢總局的局令、公告等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也具有法律強制力。
⑤ 報檢員的管理規定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員(以下簡稱報檢員)的管理,規范報檢員的報檢行為,維護正常的報檢工作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報檢員是指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資格,在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注冊,辦理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業務(以下簡稱報檢業務)的人員。
第三條 國家質檢總局主管全國報檢員管理工作,檢驗檢疫機構負責組織報檢員資格考試、注冊及日常管理、定期審核等工作。
第四條 報檢員在辦理報檢業務時,應當遵守出入境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報檢員資格
第五條 報檢員資格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報檢員資格全國統一考試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另行制定。
第六條 參加報檢員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有高中或者中等專業學校以上學歷;
(四)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七條 資格考試合格的人員,取得《報檢員資格證》。2年內未從事報檢業務的,《報檢員資格證》自動失效。 報檢員注冊
第八條 獲得《報檢員資格證》的人員,方可申請報檢員注冊。
第九條 報檢員注冊應當由在檢驗檢疫機構登記並取得報檢單位代碼的企業向登記地檢驗檢疫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報檢員注冊申請書;
(二)擬任報檢員所屬企業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登記證書;
(三)擬任報檢員的《報檢員資格證》;
(四)檢驗檢疫機構需要的其他證明文件。第十條 檢驗檢疫機構對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經審核合格的,予以注冊,頒發《報檢員證》。
第十一條 《報檢員證》是報檢員辦理報檢業務的身份憑證,不得轉借、塗改。
未取得《報檢員證》的,不得從事報檢業務。
第十二條 報檢員調往當地其他企業從事報檢業務的,應當持調入企業的證明文件,向發證檢驗檢疫機構辦理變更手續;調往異地企業從事報檢業務的,應當向調出地檢驗檢疫機構辦理注銷手續,並持注銷證明向調入企業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重新辦理注冊手續。經核準的,檢驗檢疫機構予以換發新的《報檢員證》。
第十三條 代理報檢單位的報檢員不得同時兼任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代理報檢單位的報檢工作。
自理報檢單位的報檢員不得同時兼任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自理單位的報檢工作。
第十四條 報檢員遺失《報檢員證》的,應當在7日內向發證檢驗檢疫機構遞交情況說明,並登報聲明作廢。對在有效期內的,檢驗檢疫機構予以補發。未補發《報檢員證》前報檢員不得辦理報檢業務。
(三)企業解聘報檢員的。
因未辦理《報檢員證》注銷手續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由報檢員所屬企業承擔。 報檢員年審流程
報檢員證年審時間為兩年有效期到期日之前的30-60天之間。
辦理報檢員證年審流程:進入中國電子檢驗檢疫業務網—→業務在線—→報檢員注冊申請—→選擇已注冊單位,輸入報檢單位組織機構代碼和報檢單位登記號—→登錄—→報檢員:報檢員延期審核申請:延期審核—→按要求輸入—→保存申請。如在規定時間內年審,系統會提示「你的報檢員證將延期到XX年XX月XX日。」就不用到檢驗檢疫局確認。
如不在規定時間內年審,但未超過兩年有效期(離有效期不到30天的時間),系統會提示:「操作成功,請立即持本通知和系統列印的《報檢員證延期申請表》和《報檢員證》,到報檢單位所在地檢驗檢疫局辦理人工審核手續。因逾期未辦理而產生的後果,由你本人承擔。」在右上角點擊「列印」,即可列印《報檢員證》延期申請書。然後到蕭山檢驗檢疫局一樓大廳檢務窗口辦理年審,並提交《報檢員證延期申請書》和報檢員證。 報檢員職責
第十六條 報檢員依法代表所屬企業辦理報檢業務。報檢員應當並有權拒絕辦理所屬企業交辦的單證不真實、手續不齊全的報檢業務。
第十七條 報檢員應當對所屬企業負責,接受檢驗檢疫機構的指導和監督,並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檢驗檢疫的規定;
(二)在辦理報檢業務時嚴格按照規定提供真實的數據和完整、有效的單證,准確、清晰地填制報檢單,並在規定的時間內繳納有關費用;
(三)參加檢驗檢疫機構舉辦的有關報檢業務的培訓;
(四)協助所屬企業完整保存各種報檢單證、票據、函電等資料;
(五)承擔其他與報檢業務有關的工作。 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 檢驗檢疫機構負責對經其注冊的報檢員的業務培訓、日常管理和定期審核工作。
第十九條 檢驗檢疫機構對報檢員的管理實施差錯登記制度。
第二十條 《報檢員證》的有效期為2年,期滿之日前1個月,報檢員應當向發證檢驗檢疫機構提交審核申請書。
第二十一條 檢驗檢疫機構結合日常報檢工作記錄對報檢員進行審核。
經審核合格的,其《報檢員證》有效期延長2年。
未申請審核或者經審核不合格,且未通過培訓考試的,不予延長其《報檢員證》有效期。
第二十二條 報檢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暫停其3個月或者6個月報檢資格:
(一)不履行本規定第十七條規定,情節嚴重的;
(二)1年內出現3次以上報檢差錯行為,情節嚴重的;
(三)轉借或者塗改報檢員證的。
第二十三條 報檢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檢驗檢疫機構取消其報檢資格,吊銷《報檢員證》:
(一)不如實報檢,造成嚴重後果的;(二)提供虛假合同、發票、提單等單據的;
(三)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塗改檢驗檢疫通關證明、檢驗檢疫證單、印章、標志、封識和質量認證標志的;
(四)其他違反檢驗檢疫法律法規規定,情節嚴重的。
第二十四條 報檢員在從事報檢業務活動中有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處理。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報檢員資格證》和《報檢員證》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印製。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⑥ 報檢的范圍
(一)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范圍
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范圍包括:
1、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的。具體包括:
(1)列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內的貨物;
(2)入境廢物、進口舊機電產品;
(3)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性能檢驗和使用鑒定;
(4)進出境集裝箱;
(5)進境、出境、過境的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及其他檢疫物;
(6)裝載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的裝載容器、包裝物、鋪墊材料;進境動植物性包裝物、鋪墊材料;
(7)來自動植物疫區的運輸工具;裝載進境、出境、過境的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及其他檢疫物的運輸工具;
(8)進境拆解的廢舊船舶;
(9)出入境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和郵包等物品;
(10)旅客攜帶物(包括微生物、人體組織、生物製品、血液及其製品、骸骨、骨灰、廢舊物品和可能傳播傳染病的物品以及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和攜帶伴侶動物;
(11)國際郵寄物(包括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微生物、人體組織、生物製品、血液及其製品以及其他需要實施檢疫的國際郵寄物);
(1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經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其他應檢對象。
2、輸入國家或地區規定必須憑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證書方准入境的;
3、有關國際條約規定須經檢驗檢疫的;
4、對外貿易合同約定須憑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證書進行交接、結算的;
5、申請簽發一般原產地證明書、普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等原產地證明書的。
(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
以《商品分類和編碼協調制度》為基礎編制而成,包括了大部分法定檢驗檢疫的貨物,是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對出入境貨物實施檢驗檢疫的主要執行依據。其中海關監管條件、檢驗檢疫類別代碼含義如下:
海關監管條件代碼:
A: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進境檢驗檢疫;
B: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出境檢驗檢疫;
D:表示對應商品海關與檢驗檢疫聯合監管
檢驗檢疫類別代碼:
M: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進口商品檢驗;
N: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出口商品檢驗;
P: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進境動植物、動植物產品檢疫;
Q: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出境動植物、動植物產品檢疫;
R: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
S: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出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
L:表示對應商品須實施民用商品入境驗證
⑦ 出入境檢驗檢疫一般報檢程序有哪些
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是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依照國家檢驗檢疫法律法規規定,對進出境的商品(包括動植物產品),以及運載這些商品、動植物和旅客的交通工具、運輸設備,分別實施檢驗、檢疫、鑒定、監督管理和對出入境人員實施衛生檢疫及口岸衛生監督的統 稱。
其一般操作流程是:
入境:報檢——計收費——形式放行——檢驗檢疫(抽采樣)——簽證放行(特殊商品除外)
出境:報檢——檢驗檢疫(抽采樣)—計收費——簽證放行
出入境檢驗檢疫實行「六一」工作模式:一次報檢、一次抽(采)樣,一次檢驗檢疫、一次衛生除害處理、一次記收費、一次簽證放行。
⑧ 進出口商品報檢地點有哪些規定
國家對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的地點是有明確規定的。檢驗檢疫機構能否正確行使國家賦予的職權,與報檢的地點有很大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對動物、大宗散裝貨物、易腐爛變質貨物、廢舊物品和卸貨時發現殘損或者數量、重量短缺的貨物,以及其他需在卸貨口岸檢驗檢疫的貨物,應由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受理報檢。其他貨物按規定由收、用貨地的檢驗檢疫機構受理報檢。
進口商品需在入境口岸報檢,獲取《入境貨物通關單》,憑此向海關報關;出口商品一般應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取得出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出境貨物通關單》,憑此向海關報關。實施直通放行的商品,如其進出口經營企業獲得國家質檢總局的直通放行資格的,直接向出口商品產地的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或向進口商品的目的地或使用地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憑其簽發的《出境貨物通關單》或《入境貨物通關單》向海關報關。所以,有的進出口商品需進行兩次報檢,有的只需報檢一次即可。
(1)入境貨物,應向入境口岸、指定的或到達站的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手續;入境的運輸工具及人員應向入境口岸或到達站的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申報手續。
(2)入境貨物需對外索賠出證的,應向到貨口岸或貨物到達地的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3)輸入微生物、人體組織、生物製品、血液及其製品或種畜、禽及其精液、胚胎、受精卵的,應當向入境口岸或到達站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申請調離,貨物運抵使用地後,再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4)輸入動物的,應當向入境口岸或到達站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申請調離,貨物運抵使用地後,再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5)輸入植物、種子、種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應當向入境口岸或到達站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申請調離,貨物運抵使用地後,再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6)一般出境貨物應向產地檢驗檢疫機構報檢,取得換證憑單/換證憑條後向出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申請換發出境貨物通關單。
(7)出境的運輸工具和人員應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或申報。
⑨ 出入境貨物的報檢地點和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1.大宗散裝商品,易腐爛變質商品,廢舊品,進口卸貨時發現有破損、短缺的商品,在卸貨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2.其他入境貨物,在入境前或入境時向報關地的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手續。
3.法定檢驗檢疫出口貨物,除了活的動物由口岸檢驗檢疫外,原則上應在產地檢驗檢疫。
4.審批、許可證等有關政府批文中規定檢驗檢疫地點的,在規定的地點報檢。
⑩ 什麼是報檢
報檢是指出口前產品的生產、經營部門或進口商品的收貨、用貨或代理核運部門按照《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向商檢機構申請辦理檢驗、鑒定手續,報驗人辦理報驗時要填制「報驗申請單」,並提交買賣合同、信用證、往來函電等有關資料。
在實際工作中,對出口商品報驗和進口商品報驗有不同的要求。
(10)報檢的法規擴展閱讀:
報檢范圍:
1、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的。
2、輸入國家或地區規定必須憑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證書方准入境的。
3、有關國際條約規定須經檢驗檢疫的。
4、申請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或一般原產地證的。
5、對外貿易關系人申請的鑒定業務和委託檢驗。
6、對外貿易合同、 信用證 規定由檢驗檢疫機構或官方機構出具證書的。
7、未列入《檢驗檢疫商品目錄》的入境貨物經收、用貨單位驗收發現質量不合格或殘損、短缺,需檢驗檢疫局出證索賠的。
8、涉及出入境檢驗檢疫內容的司法和行政機關委託的鑒定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