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⑴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建立的安全生產制度有哪些
生產經營單位應來當建立的各項安全生自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
1、 建立 健全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組織領導機構。
2、 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各部門、車間、班組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3、 各崗位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4、 安全生產會議制度。
5、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6、 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7、 安全生產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
8、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9、 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10、 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和管理制度。
11、 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護制度。
12、 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13、 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情況。
14、 從業人員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情況。
15、 每月向池北區安監局報送隱患排查整治情況。
16、 貫徹落實上級安全生產文件精神情況。
⑵ 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哪些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
以下供參:
1.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
煤礦企業必須依法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內容和考核獎懲要求,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
安全生產責任制應包括以下6個層面:
(1)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2)領導班子其他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3)中層部門(各管理科室、車間、分公司)和部門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4)班組和班組長的安全生產責任;
(5)具體崗位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
(6)各類專項工作負責部門和人員的專項安全生產責任。
2.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安全生產檔案、原始記錄和台賬應按規定如實填寫,按期保存備查。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
(3)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修制度;
(5)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險源安全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9)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10)安全生產逐級檢查及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11)安全生產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
(1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考核制度;
(13)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4)崗位標准化操作制度;
(15)安全生產會議管理制度;
(1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17)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⑶ 生產安全法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建全什麼制度
生產安全法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條的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3)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准等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相應的機制,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保證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第二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並對由於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專門用於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費用在成本中據實列支。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制定。
⑷ 生產經營單位的哪些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需要健全
1、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按照安全生產方針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各級負責人、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各生產部門和各崗位生產工人在安全生產方面應做的事情及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的一種制度。其實質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是安全制度的核心。
企業法定代表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企業負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分管業務工作的負責人,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車間、班組的負責人對本車間、本班組的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各職能部門在各自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負責。各崗位生產工人要自覺遵守安全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在本崗位上做好安全生產工作。[1]
2、安全操作規程
安全操作規程是生產工人操作設備、處置物料、進行生產作業時所必須遵守的安全規則。
安全操作規程應包括以下內容:
(1)作業前安全檢查的內容、方法和安全要求。
(2)安全操作的步驟、要點和安全注意事項。
(3)作業過程中巡查設備運行的內容和安全要求。
(4)故障排除方法,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5)作業場所、作業位置、個人防護的安全要求。
(6)作業結束的現場清理。
(7)特殊作業場所作業時的安全防護要求。
安全操作規程對防止生產操作中不安全行為有重要作用。
3、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為保證國家安全生產方針和安全生產法規得到認真貫徹,在管理與安全生產有關事項時有一個行為准則,企業應建立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
(1)職工安全守則
(2)安全生產教育制度
(3)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4)事故管理制度
(5)危險作業審批制度
(6)特種設備、危險性大的設備、危險化學品運輸工具和動力管線的管理制度
(7)安全生產值班制度
(8)職業衛生管理、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9)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管理制度
(10)"三同時"評審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出租合同安全評審制度
(11)安全生產檔案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12)危險化學品包裝物管理制度
(13)危險化學品裝卸、儲存、運輸和廢棄處置安全規則
(14)危險化學品銷售管理制度
(15)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制度
(16)危險化學品托運安全管理制度
(17)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安全評價制度
(18)本單位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為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援的制度[1]
4、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制定
安全制度的建立與健全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度的制定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制定安全制度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依法制定,結合實際。企業制定安全制度,必須以國家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為依據。要根據法規的要求、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劃分要按照企業生產管理模式,根據"管生產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來確定。
2、有章可循,銜接配套。企業安全制度應涵蓋安全生產的方方面面,使與安全有關的事項都有章可循,同時又要注意制度之間的銜接配套,防止出現制度的空隙而無章可循或制度交叉重復又不一致而無可適從。
3、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制度是行為規范,必須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特別是操作規程。如果制度不科學那將會誤導人的行為,如果制度不合理,繁瑣復雜將難以順利執行。
4、簡明扼要、清晰具體。制度的條文、文字要簡練,意思表達要清晰,要求規定要具體以便於記憶、易於操作。[1]
5、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實施
制度的作用是規范行為,如果制度制定了不能認真執行,就失去了制定製度的意義。為使制度能得到很好的執行,成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教育先行、提高執行自覺性
制度的條文只是提出了行為的規范、操作的要求,即規定"怎麼做",而"為什麼要這么做",一般是不可能在條文中作詳細的解釋。要把一件事做得好,那就必須使做事的人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制度頒布後,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教育解釋工作,使職工明白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制度,從而避免消極態度、抵觸能情緒,提高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對於操作規程更要輔以一定的培訓,對操作要領、安全要求作出詳細的解說。
2、檢查督促、嚴格執行
制度是從整體、長遠利益考慮而制定的,對個人的某些利益與自由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限制與約束,因而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很自覺地執行。要通過檢查,了解執行情況並督促不執行或不認真執行的人改正,以保證制度的貫徹、維護其嚴肅性。
3、違章必究、獎懲結合
為維護安全生產秩序和制度的嚴肅性,對違反制度的人必須追究,給予教育、責令改正,嚴重違章的予以處罰,對模範執行制度的應予以表揚獎勵。
4、總結經驗、不斷完善
⑸ 企業按照相關規定至少應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有哪些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2012年2月14日由財政部、安全監管總局以財企〔2012〕16號印發《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安全費用的提取標准、安全費用的使用、監督管理、附則5章40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建立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⑹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 )制度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根據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法規建立的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對安全生產層層負責的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崗位責任制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中最基本的一項安全制度,也是企業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管理制度的核心。
實踐證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企業,各級領導重視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作,切實貫徹執行黨的安全生產、勞動保護方針、政策和國家的安全生產、勞動保護法規,在認真負責地組織生產的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改善勞動條件,工傷事故和職業性疾病就會減少。反之,就會職責不清,相互推諉,而使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作無人負責,無法進行,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就會不斷發生。
(6)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安全崗位責任制
一、 服從分管領導,協助安全科長搞好公司安全生產、安全檢查、隱患治理工作,保證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安全為天。遵守和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並依照制度規定進行全面安全管理工作。
二、 負責制定完善公司各單位(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管理制度,並按規定落實進行考核。
三、 參與其他職能部室編制有關工程設計,開拓布局和工程接續中的作業規程制定和建議,保證生產中安全系統工程的正常進行並及時分析、整改、處理所存在的安全問題。
四、 加強重大安全隱患、重大危險源治理情況的監察排查力度,及時匯總、總結安全員的現場巡迴檢查記錄情況。嚴格執行安委會決議和安全例會制度,負責組織好各項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工作。
五、 經常深入生產現場,及時查處施工現場中所存在的安全問題,隨時進行採掘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指導、通風設施及必備的勞保用品使用及防護措施情況的監理。發現生產中遇有重大險情時,有權下令停止作業,並立即向安全礦長匯報,及時拿出整改措施限時落實整改。
六、 負責新工人入廠工作前的安全培訓工作,並按月度、季度、年度進行各單位、職工、幹部的安全三級教育和安全培訓學習、對新工人和特殊崗位作業工人要做到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七、 負責設備安裝的安全監督和工程質量完成的監理、驗收,推廣實施安全目標達標管理,不斷改善安全生產勞動條件、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八、 負責對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中出現的「三違」人和事進行直接予以處罰的權利。負責安全事故的調查並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及時上報安委會,盡職盡責的完成本職工作。
九、 認真做好爆破物品管理和雨季三防工作及上級部門對我公司的各項安全管理指導工作。
十、 對所履行的職責、因管理不力、現場組織檢查不力、整改落實不力、措施擬定不力、制度執行不力等出現的安全、設備事故負主要責任,承擔追究。
⑺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什麼制度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的一項基本管理制度,主要指企業的各崗位人員對安全生產所負責的工作和應承擔的責任的一種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目的為構建公司安全生產組織保障體系,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管理,保障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安全生產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充分發揮。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具體如下:
1、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
2、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論證、評價和管理制度;
3、設施、設備綜合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設施、設備維護、保養和檢修、維修制度;
4、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5、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6、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二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或者參與擬訂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二)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
(三)組織開展危險源辨識和評估,督促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應急救援演練;
(五)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
(六)制止和糾正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
(七)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設置專職安全生產分管負責人,協助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第二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恪盡職守,依法履行職責。
生產經營單位作出涉及安全生產的經營決策,應當聽取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意見。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任免,應當告知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⑻ 簡答題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哪些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安全生產法》第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該條規定主要是依法確定了以生產經營單位作為主體、以依法生產經營為規范、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該項制度包含四方面內容:
一是確定了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
二是規定了依法進行安全生產管理是生產經營單位的行為准則。
三是強調了加強管理、建章立制、改善條件,是生產經營單位實現確保安全生產的必要措施。
四是明確了確保安全生產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根本目的。
三、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責任
(一)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
(1)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是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決策人。主要負責人必須享有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包括安全生產事項的最終決定權,全面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如廠長、經理等。
(2)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是實際領導、指揮生產經營單位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決策人。
(3)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是能夠承擔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領導責任的決策人。
綜上所述,法律所稱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是直接領導、指揮生產經營單位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承擔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主要領導責任的決策人。
(二)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地位和職責
1.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者
2.生產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基本職責
《安全生產法》針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責任不明確的問題,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依法應當負有的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等六項基本職責。
這樣規定有三個好處,一是主要負責人有權有責,權責一致;二是安全生產責任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實施責任追究時有充分的依據。
(三)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1)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不依照本法規定保證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致使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責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資金;逾期未改正的,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對個人經營的投資人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給予撤職處分或者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照前款規定受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5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3)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協議,免除或者減輕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的,該協議無效;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個人經營的投資人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4)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在本單位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或者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給予降職、撤職的處分,對逃匿的處15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生產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⑼ 企業應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
不同行業的企業應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會有所不同,但一般工礦企業應建立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教育制度;
3、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
4、安全作業管理制度;
5、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6、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
8、勞動防護用品和保健品發放管理制度;
9、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10、職業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11、倉庫安全管理制度;
12、劇毒化學品管理制度;
13、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
14、防火、防塵、防毒、防爆管理制度;
15、消防管理制度;
16、禁火、禁煙管理制度;
17、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8、安全操作規程
19、安全預案。
⑽ 企業應該建立的安全生產制度有哪些
參考總局下發的安全生產標准化文件
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並發放到相關工作崗位,規范從業人員的生產作業行為。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至少應包含下列內容: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投入、文件和檔案管理、隱患排查與治理、安全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生產設備設施驗收管理、生產設備設施報廢管理、施工和檢維修安全管理、危險物品及重大危險源管理、作業安全管理、相關方及外用工管理,職業健康管理、防護用品管理,應急管理,事故管理等。